Back to collection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一(第二)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0306a17]第四校量

[0306a17]菩薩三乘安住何故至此菩薩
滿小乘不同殊勝成就

[0306a24]中略體性分別分別分別因果分別釋文

[0306a26]希求大願隨心別名釋文古來
不順攝論供養供養福田師法二受受持勝妙正法三轉法輪
集中未曾有法四修行願修行一切菩薩正行成就成就器世界眾生三乘善根承事諸佛常見諸佛敬事聽受正法
淨土清淨安立正法修行眾生八不一切諸佛菩薩同意利益一切利眾生無有正覺
一切眾生無上菩提作佛事最初供養供佛攝論第二第三
轉法輪上首自身轉法輪第四有人知眾心願文中菩薩行攝論
第五成就教化第六知世現前了知世界差別攝論不同承事世界知世
不須從此願意可知

[0306b22]第二體性唯識論第九勝解以此自性相應攝論
第十清淨以為般若清淨大悲有意五法清淨意樂三欲四智
何故二者唯識二種菩提願利樂後得智
十度之中皆是後得智何故大願光明善根增廣眷屬一切唯識
眷屬一一一切功德究竟攝論第十初地成立何以真如初地真如

[0306c08]第三分別初七二修地前初發心初地

[0306c11]第四分別而言初二自利功德滿第二願智滿利他
上首利他修行方能何者眾生四生四眾
何處知世差別自身何處能化眾生淨土三義自利滿利他滿二利
二三自利自身俱利示現如實教化眾生而言總是自利利他
校量菩薩二種聲聞辟支修習無量一切眾生同行自利利他得知

[0306c26]第五分別而言修行在地在地
初七論說校量故此初地乃至第九
菩薩地校量第十菩薩位故云一切究竟佛地佛果究竟一切第六因果分別因位若爾
第十何故成佛二義地上菩薩願力示現他方成佛理實地中當成未成或是地前
未成成就十度地前地上說中
成因第六知世種智第七淨土依果第十正報

[0307a15]第七釋文初一前生方便眷屬無盡初中生如是定心
大方便大行大志大方便願心修行必然大行願行決定無二定心即為
之中三義一舉即行如是大願廣大分齊通論
清淨心深信清淨增上敬重迴向菩提決定淨心三義一向
淨心福田無餘供養有人三佛不可可知香華資用一行
順義供養恭敬三佛三乘三佛別教一切供具
事事無量二種種種精妙供養三義一切上行
隨行如是大願故此功德善根故云廣大如法無常愛果不盡故云究竟後際
涅槃故云未來際立誓自要供養一切乃至休息一切所有供養休息
供養諸處供養三寶何故供佛答理通有文中第二對法第八
供養三義供佛供養求法供養三寶功德供佛

[0307b21]第二中經三句初中護教
護法書寫護持經論無性攝論書寫供養三轉聽聞六受
開示諷誦九思修習且說初五自行二攝一切諸佛攝受證法三菩提
行持轉授一切諸佛教化行法修行皆是諸佛教化修行使
使出不生救濟上來成就一明
不斷成就正覺成就何故菩薩二乘菩提二義二空生空勝鬘經攝受正法具足二乘出世法現證天女聲聞
法化眾生聲聞法華知眾小法菩薩二乘三修成就初發心乃至滿故云如實修行故云正覺第二第三
分齊可知此後應知

[0307c16]第三願行之中一明法處一切世界一切應化身應感成道故云一切
二明八相八相化佛天王如來白衣成道出家扇多出世眾生
入涅槃化佛轉法輪釋迦此等須彌山世界
世界八相未必兜率天八相三不不解不待出家
兜率問答以上難處兜率眾生相如法行爾時
眾生供養已故方便成功德行八相如來有所請法
故云方便智慧轉法輪菩提四明一切處一時一時前後故此三時一切成佛同時


[0308a11]第四內行中有菩薩所行增長中論一種差別
中有先世出世間地前地上分地教行
第六一行一切名為第七地中一切一切第八已去念念任運深入無量佛境無量出世真智法執不可壞
妄念無分別波羅蜜菩薩行三業地中故云助道四方便集成一切顯示何故相異
有相無相無名相違一切菩薩四行用以化人菩薩所行種種波羅蜜前體
本行方便教化化人心得增長

[0308b01]第五內行中有化眾生中論相差無想
無想天第四禪廣果天外道涅槃無想定五百無心佛弟子天中無色
空名無想第四空名非有非有非有非想非非想依止
差別三門一明釋文初中化生五趣地獄初時一切化生
無故無故人中濕生頂生王卵生毘舍佉母
三十二四生五趣四生五趣為生何者
四生五趣言中化生五趣受生依止化生豈不
化生不依外緣上界欲界不淨種種三塗上天修羅苦樂
受生故云名色色蘊心心
楞伽宣說無色眾生為何入教故云教化成就
故云世間世間苦果大菩提二乘無不大菩提

[0308c04]第六中有世界二明世界分齊三世十方無量初中
所知中有分別大千二義分別無數二義
分別三體不可壞四相不可五事不可說細分何等世界意識意識故世
如法華中天人安隱分別世界覆世界
平坦四方團圓如是世界明了真實義
相者帝釋殿寶珠天珠明淨一切一切無障礙世界一處中有世界
如是重重無礙轉喻幻士見大無障礙如是世界真實
如理智境界故云智能無量相者二相十方無量差別盡十方現前知者願求

[0308c29]第七淨土自在同體初三明淨
同體二義一同法性是故無礙同體是故
即是世界海緣起染淨互相變現國土理實一元
本來彼此具德莊嚴神通莊嚴神變自在大小相容宣說光明莊嚴放光
黑闇無明三寶莊嚴集成故云無量莊嚴三受受用斷德煩惱
故云成行淨妙故云具足清淨四住眾生大菩薩充滿淨土
一生當得淨土維摩經因此二種智通如下第十
入佛國體三昧淨土故云常有二種所生示現果德自在臨機示現故云眾生心

[0309a25]第八十二初一同心同行一切菩薩
同心同行初五修行後五初三分行進行初一福行
證智後得智三句如次即是戒定慧三學起行善根異名
諸菩薩真如同一同一證智不異名為和合等觀後得智諸菩薩聚會解說佛法故云相離
利他行眾生佛身現成故云自利二義佛果不由故云自心中等佛境菩提
通慧自心非心神力外用智力自下明德通體神通上進不退稱心成名隨意
神通四明通用得名如意通一法智通一身多身種類俱生十成
通達甚深具足菩薩行總結

[0309b20]第九中有不退輪菩薩行後身不空菩薩行身等三輪起行名為
必然不退不空作業二利一句三業不空二眾生下不空身業必定不空
見者無不得法故云眾生見二明口業必定不空實教真智故云三明意業不空以內具德
利益一如非獨治病對治種種如如經略如是總結可知

[0309c04]第十成菩提菩提作用一切世界滿十方
虛空法界一切世界非唯須彌此等菩提作業正覺一切
一一世界中一示現八相成正覺凡夫道者閻浮提三乘須彌山世界
一乘化眾生乃至大涅槃化眾生神通力佛身智慧力實法
諸如來乃至得佛教化觀法無我二我涅槃真性如此令眾生信解令眾生如來證得
可信一切法涅槃種種說法一音二義真身
天眾一天各別皆然一音說法眾生隨類
約法眾生說一音如是一切一音說法眾生各各隨機
一音乃至歡喜不斷佛種菩薩所行名為佛種得佛起名不斷故云大涅槃不斷菩薩所行
法輪大聖滅後佛智地理修多羅教法軌則住持名為故云示眾
假偽自在大智慧法智神通自在如意通出生變化轉變外事充滿法界滿法界法智照理
不住世間隨事不住涅槃合取名為無住上來

[0310a12]第三眷屬一一各千萬阿僧祇大願故云諸佛乃至阿僧祇大願

[0310a14]第四無盡十法無盡無盡無盡十法中略三門
隨事分別十法一一無盡分別眾生世界空界心所
世間法界涅槃佛出世佛智心所以是是故三轉
示現是故第十分別以為化眾生眾生眾生中意
一乘緣起無礙可見眾生何處世界二世空界法化法界化眾生
安置何處涅槃大菩提故云佛出世佛出世遠離世間成菩提應世名為論說何方便佛智
云何心所緣故法化佛智入境即真智者論主
不待圓融校量

[0310b10]第二校量中有大願熏心調堪能起行如是成人決定發願
大願熏心大願熏心心中增益不能
增長中一柔軟性善調寂靜不放逸失念寂滅煩惱直心
正向真理救護眾生八不不捨眾生自下成行十行略作三明心行
分別二利分別次第釋文

[0310b24]信佛因果淨心施捨無有疲倦求法經論慧達
七善世法慚愧堪受堅固不退堪受法器十供養行者修行

[0310c01]體性後得智別自慈悲無瞋善根不害
相應疲倦堪受精進經書世法慚愧供養通論三業
是故總有十法無貪無瞋不害

[0310c09]三明十信修學三賢藏品
初地純熟後門故地十行盡是淨法

[0310c15]心行分別通論無非方便心正行
二種成就深心成就慈悲二修成就相似心淨方便

[0310c20]二利分別二利三通二利自利自利能信菩薩行諸佛
利他行所謂安隱疲倦法行法攝攝護
一成慚愧無著堅固善能不可
離垢清淨依止供養起信善根

[0311a02]次第成佛因果眾生流轉大悲得佛果
顧戀一切出世法無有疲倦解經七善經論眾生善能籌量應作應作
世法應時分量正行慚愧無退堪受堪受供養

[0311a11]第七釋文十行佛子菩薩十行即為初一成人
初二一句分別功德佛果功德深信信佛所行
佛果初二云云菩薩信行信行六度成佛云何次第十地
得佛果殊勝功德果德菩提本行菩薩本行故云菩提本行
由此信心故云是故一總
以此因果之內結果四智斷德初一十力降魔
無畏外道不共二乘三句合為不為故云不可壞真智難測故云通慧深廣故云神力
故云如來信佛斷德信從斷惑因緣涅槃果德故云信從一句總結故云菩薩諸佛
威力

[0311b09]第二慈悲二心中有三觀二心方便大悲二心行相三觀即為
取名由此得失不了知名眾生雙結二義自有
遠離虛妄自有
覺知無明妙樂不知虛妄不知厭離妄想輪迴由此菩薩深重慈悲初中
念法甚深初一中一實有
真理名為法定恒沙義寂名義故云寂滅無二故云根境故云無相取捨
願求故云中分即是妄想相者即是名相取捨即是妄心
對治如次三句應知佛性論三脫門皮肉三障可知三無性次第應知故云無染無窮故云無量
故云廣大多劫佛果堅固故云第二具足中有十二如是結成體空三支
合為一分三界合為一分初一凡情二執
故云墮邪見邪見二義惡趣緣起無礙上下文
無明識支初三依法追求無明住地法體慧眼
故云無明因果內外初一自高[*]名為憍慢起名
故云愛網故云墮在三句初一使使使追求
相生諂曲不可得在內嫉妬由此生生卑賤鄙陋資生不足釋經後身因緣
不得資生不足身故身形三明一總三毒
造業業相初中樂受苦受捨受故云顛倒名為顛倒由此三毒起重
內心動身語業煩惱如火煩惱動心常令
怨恨互相追念釋嫌惡業二明業者發動語業顛倒煩惱煩惱顛倒相應作惡迭相加害
殺業第九一種識支識支能持業種子不斷善業
欲界中一煩惱無明名為無色界一切煩惱無明三界無明無明三界
不斷心意識通有起名末那了別通則可知起種二義
造業無明五果種子起種故云第二三界地下中論分為三相
自相二門約分分位自相現在因緣相者未來因緣現在理實現在
未來名色約分分相二相顛倒相者微細行相
緣起自相果相緣起過患果位故云猶如色法自相無常共相如是
名色次第乃至老死過患三緣無我妄取相中一向一向現行自相七支
三界取現不異三復所生此等現生果位自相自相
中和中共分為名色阿梨耶識名色支中有義通一切名言種子
識支通有三義雜集論第四業種識支是故三支一處業種五果
是故前言心意識種子種子三界生苦識支唯識第八
是故名色種子生苦現行第八識支唯識第三第八
識支是故因相名色共識所生名色現行第八執持因相理實同時當來分位
次第前後是故名為次第所生正生具有唯識論同時三相
攝論三相自相自體因相種子三果異熟三相不同中一名為能持
無二自相明本和合名為無體名為因相轉入名為為此是故
唯有終教即此如來藏和合染法不異
如是因緣無我顛倒可知第三凡夫顛倒不知不覺第二
先見最上智慧

[0312c22]第四施行別有慈悲深心住地不惜四重妙智
無上妙智
攝益名利嚴飾二代三代自在
眷屬未必愛著稱意可知

[0313a03]第五疲倦不倦財施更為求法世間是故世事
是故結成行相

[0313a07]第六經書中略可知

[0313a08]第七世智善能行相中論自己智力受者眾生應作
中說瑜伽菩薩地菩提分眾生眾生其所其所利益是故

[0313a15]第八慚愧時下行相世智利益眾生剎那晝夜成就
自心隨逐世法常生慚愧自行故云

[0313a19]第九堪受堅固精進故云如是功德分成無退
堪受

[0313a23]第十供養修行二事可知上來十行
當地淨法故云如是淨地安住淨地淨行可知校量

[0313a29]第三校量四果略作十門釋名體性四攝五分六通同異行相次第釋文

[0313b02]調二義調供養攝化迴向名曰調滿足稱之為調調
十行供養調離垢清淨調調發趣二義一發向後行相差別
發趣滿在於此地滿處地中所有名為發趣發趣即是
報果二義王位此地所生名為果相身業
此地名為以為願智二義內證通慧外用體用願智在地滿故稱願力無邊以為

[0313b18]體性初果悲願相應化眾生迴向願求初地三行相應重名調
三法道中求法發趣五蘊願智

[0313b25]別論調安住校量發趣釋名分家
得中此處住地以此中常離念為何一切眾生
是以因果世界願智校量通論四果此地可知

[0313c04]四攝等流果離繫果初二異熟果事用第三事用第四增上果一切

[0313c07]五分初二方便二明純熟在地滿當地始終住地
乃至滿名為所有願智

[0313c11]六通發趣一種初地義通十地其餘三果初地十地何以得知發趣義通以後
若爾解行何故何故初地以是見道
三果何故是故各各當地是故

[0313c18]同異三果願智所以以前優劣願智地平
三乘差別一乘一地一切一切一地

[0313c24]行相通論四果二利發趣自利

[0313c25]次第何故調以前十行使精妙便當地發趣若爾何故瑜伽
發趣後說調本經論主意義云何當地修行滿便推求是故發趣然後當地
調次第本經調上進法實二行
是故若爾願智最後差別同在願智差別是故後說
以為先後

[0314a10]釋文文中四果即為初中合法初見二心行體
以下行相菩薩初中少見數法相似
通力他方見佛色身正法他受用身以內不動一處見法遍滿瑜伽受用
常見通力願力即是瑜伽因緣見佛中一故云願力所見約數
便示現二行供養以是迴向菩提菩薩教化眾生
二行二攝利他自利二攝財施愛語法施無畏是故二攝不重菩薩供佛
化生二行淨地如是功德迴向種智迴向滿清淨
故云明顯有用調第二菩薩所見數數
供養三行火力調經論佛性猶如
佛性理性二行地前僧祇資糧加行本行初地
理性一遍滿清淨
初一剎那所生無漏第二重新增益至此滿果位純熟如是可知

[0314b18]第二發趣中有發趣名下總結中有一法
三行初地餘地相貌十地以為對地
言行即是出世無分別智證得真如智力後得智此後世間無分別智出世是故
世智無間道解脫道無為道後進修何故加行地前加行
加行十行所行成滿二種菩薩第二
十一三門十一二攝三行初十一者對治第十對治成壞
成位三行後得智四分證法各別分別
攝論清淨行者一地一地行者背捨二執名為二空
住處八轉住處滿進趣不退念念不退十一菩薩淨地如來智者
方便對治二觀成壞所知方便
滿增上方便名為增上初中後三句不退方便不息故云不退
末後一句方便菩薩位佛果善巧同名方便諸相
初一第三第四進修不退第五是故諸佛第三能行
決絕必定能行故云乃至無有障礙地下第四必定菩薩地佛智故云
乃至佛慧光明第二菩薩利他道路行處宿處有利行路不問宿處宿不論
此時能行知行宿處宿有利是以籌量資具
導師方便資具利益方便之謂故云乃至眾人至大
可知第三爾時能行乃至第四是故可知上來諸佛第三總結

[0315a17]第三報果在家捨家出家上勝
勝果異熟果等流果分段其所非唯身故淨土
應化妻子身故終教初地分段變易微細身故安立十地十地
瓔珞經地前如次輪王豈可十信閻浮初地故知四王
十地相違上勝勝行分行常生心下
明智無染利他自利施行調調
作下四攝入道自利中論初三三寶同法同行菩薩
中略無念功德所行自體波羅蜜十地念佛
大義此等妄念故云如是大恭妄想自行三寶
故云三輪菩提四攝如是作業中等四事可知第二
初六後五為首大二後五經略微妙後五初一
一成斷德智德智德教令得出名師學位滿得佛果種智可知第二
出家出家方便佛法出家須臾出家所得所得三昧自在以是
三昧三昧中有初見十方他受用身聽法瑜伽淨天眼種種諸佛國土如來
佛力佛神力說法菩薩所聞瑜伽變化住持菩薩住持自利神力
三身飛過正見世界身光能化正教
利他行攝取瑜伽欲留百劫過未化眾生為首是故
過未善惡業道用以教化諸眾生智慧種種法門正思惟簡擇義理身等以為故作多利菩薩
利他名作多利疾行初地入佛境界無量局限十地


[0315c22]第四願智願力內證自在智力作用自在示現無量無邊千億
不可示現中有十一何故大都十一不重少有不同
長行第二偈頌中有四十五分為初二十二二十一校量中分
初二為何四有釋名歡喜當得安住
信心成就九有修行成就迴向成就上來十門校量初五大願校量
可知調四有發趣報果願智末後分齊初地

[0316a13]第二地中

[0316a13]釋名唯識第九尸羅遠離微細犯戒十住論十善道大乘
犯戒世親性戒成就如初無性瑜伽深密釋名本分

[0316a18]二來一地如是正位出世間道清淨第二菩薩離垢地正位
出世三學故此真如微細犯戒不能不待護持淨戒此地戒行次第

[0316a24]十地論邪行眾生身等攝論第十身等諸眾生邪行無明唯識第九邪行所知障俱生
三業尸羅便微細即是俱生一分
二種三業不了所知障不能
三業唯識第一煩惱犯戒所知障相違不了
無明深密經瑜伽論可知此地五法所知障一分煩惱十地不斷煩惱障
相應心不生前知終教攝論煩惱初地唯有所知障一分初地
地中各別正斷無明變易方便生死前知

[0316b18]唯識第十真如最勝真如無邊一切法最為無性攝論第七第二地中最勝
空理一切法最為殊勝離欲最為殊勝了知

[0316b22]成就具足三聚十善具足清淨

[0316b24]所得通達法界最勝功德一切眾生最勝無上菩提當得

[0316b27]釋文偈頌正說本地重頌初中初三大眾聞法二身
散華語業讚歎解脫知眾

[0316c02]第二正說中論分為發起自體不解三聚無誤
自體直心發起清淨直心直心持戒純熟清淨性戒成就自然行者直心成就性戒不待自持故云
自然三結行入就正直心初六律儀戒二攝二攝
中一柔軟自有直心持戒喜樂調和違順任運持戒不為自在
不為戒取煩惱堪受惡名不放逸善護
作意自高寂滅實相自高
名為寂滅遇難堅持無有不能打磨改變攝善法戒
妙善菩提分法修習意樂二明修善懈怠所得功德不生厭足淨戒
進修名勝攝善法戒故此名勝寂靜增長瑜伽復修
隨順遠離意樂修善不願人天不貪二攝悲心名為常在攝化眾生
不斷大悲不住涅槃瑜伽遠離下乘大乘意樂十智無染名為隨順其內大智不住世間瑜伽
一切有情義利意樂瑜伽心意相似以是第二行入瑜伽即由如是意樂成上
圓滿諸菩薩第二增上

[0317a15]第二自體論主分為三聚三聚戒略作十門分別文中離殺正受
律儀戒思惟一切眾生墮惡道攝善法戒三從十不善業道地獄攝眾生戒初中此地
性戒成就捨棄遠離十惡菩薩如是總結常行初中離垢地自然遠離性戒成就不待離殺
故云自然十惡乃至微細遠離故云一切殺生瑜伽中性戒具極少邪惡業道
犯戒現行上品遠離三業凡夫戒行三賢菩薩現行
種子初地即此種子習氣顯性此地
終教超絕即是豈可地前迴向等位行相
地上離殺故知相差圓教

[0317b08]釋文十惡即為離殺離殺因故二種具名但是
遠離梵網經離殺起因三毒何故癡心殺生為難
是故對治起因何故文中無瞋無貪慚愧殺業道中究竟雜集論第七殺生業道
方便究竟殺生麁惡瞋恚業道殺生皮肉慈悲
殺害有情是故究竟慚愧殺生沒命無恥無貪梵網經離殺一切對治慈悲對治
法成梵網經離殺對治對治不同授與出世
悲心安隱樂事因果三果離殺名為心念不曾
內五緣成雜集第七有情意樂方便
四煩惱究竟眾生方便無間中略煩惱雜集中略無有
二眾非情眾生迷心殺心錯誤方便菩薩重罪
可知離殺

[0317c15]第二應有資生不足何故不重知足
初地得無資生對治資財當來財報
經略三果資具二業眾生正報心念財物
輕重中略

[0317c26]第三邪婬自足初二三地相同世間凡夫故云此地
輪王釋梵有餘故云自足對治現在梵行未來故云經略三果微細故云不生一念
中邪二門不正己親四姓
智論第十五女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兒子世間法王法守護
邪婬非時一者智論梵行出家一日八戒子時婦人
兒時皆是邪婬非道可知不正妻妾菩薩妻妾
邪婬非時菩薩究竟不為邪正不可得三身

[0318a19]第四妄語對治二果對治即是如初內外
資財不足不足其內不重妄語外事無異因故是故妄語實語成實即是
對治實語不違自心二諦語者審諦思量隨時語者離過自有心事而言不合菩薩
二果可知論見者婆娑妄語名為妄語名為
事實不見所見名為不見前事不見己見

[0318b07]第五兩舌離間語破壞對治破壞兩頭果行細心
憶持其事二種兩頭兩舌師子
前人壞事是故和合是故論說

[0318b17]第六惡口麁惡初果麁惡中有十六中有
三惡惡語他者同意樂事自身對治
十二經略

[0318b24]第七無義綺語雜穢對治中有初二教化護者
合理應作應作不善眾生不善安住善法教化利益
名教教令起行展轉互相策勵勝行說法名利名教
展轉互相懺悔殄滅如法阿含故云法語攝受說法攝受眾生修行威儀
籌量二果故作

[0318c09]第八三明意業有對無餘可知不貪他事現在
不在有所名為但是不堪衣食資身
故云差別希望奪取故云

[0318c19]第九起行經略無後五眾四心
貧苦眾生放逸發菩提心勞倦眾生愛念利益
非分二三二三同治不可如此分別故云非分非一各別相對但是
中一生長不生不生不善生長
妄想不生故云文句次第無量惡行根本可知

[0319a05]第十邪見二門初一小乘顛倒
二戒見取二行世間對治邪見人中初四梵行
眾生同法小乘邪見外道欲求眾生眾生經略無異戒取見深信罪福
可知菩薩如是善道第三總結

[0319a15]第二攝善法戒中有一智三觀四行思惟眾生墮惡道不善
其三何所知眾生苦因果十惡眾生不能何故自行善業
大悲釋道苦處苦果苦因不善一切惡果
不善三塗相似
行解相似故第二我三義何所
何故大悲心不捨自行眾生文中何以可知攝論(云云)。
第三深思通觀十善何所通觀十惡
不識何所何故起行文中思惟不善墮惡道二行十善
十善律儀戒十善作善不同十善十惡十惡唯一十善
不善世間出世間十惡應有何者人天十善惡道十惡聲聞十善
人天十惡乃至如來十善菩薩十惡如是不善不通上位唯有善順
智通上位是故五位唯一作別是故此地菩薩
二乘不善不通上位不得不善未知如如祕密
藏經緣覺殺生殺人戒經三重如此中說祕密
藏經復次無罪菩薩戒救生無間業不善之中人天
二聲實相十惡人天十善四諦名實二門四諦可知四諦觀智和合
聲聞智慧修行無分別二義善惡二種四諦別異無分別聲聞十善道和合同行
分別上來別有對上初三菩薩緣覺二義
過去善根成行集成種性名曰可知
論文可知第三緣覺十善不從不從自然得知自覺不假佛說
瑜伽第三十獨覺地中獨覺種姓三相第三本性獨覺證得菩提中根種性慢行由是
深心無敵證菩提不能具足大悲方便不能說法說法者大悲不堪說法方便瑜伽種性
由是因緣正法有情愛樂寂靜深心愛樂三言深入乃至辟支佛乘境界微細因緣
十二苦集二法緣生瑜伽種性由此因緣憒閙愛樂
瑜伽一種二道四住五行眾生聲聞同異聲聞相中
不依依止因緣不能說法眾生聲聞大悲
生趣獨覺瑜伽濟度下劣愚昧濟度不以語言何以現身說法發言示現種種神通境界乃至誹謗歸向
一成獨覺勝者瑜伽第四菩薩十善初一二行
言行十善乃至無量無邊宿善根起行三義一切起行自利
眾生利他行三大廣大心無量大心廣心無量可知眾生
利他心緣眾生苦因受苦慈悲菩薩三言方便力利他行四攝方便
四言志願中分阿僧祇滿處文義應知
地上波羅蜜第一第三圓滿問答解釋可知第五十善中論總有別無初三正是
此地得佛不善習氣得佛十力自在二乘三言諸佛菩薩乘方便善巧
佛法圓滿上來是故第四二義厭足
通觀十善攝善法戒

[0320b13]第三攝眾生戒利益眾生中論分為一智知眾生苦因果眾生
自修起行名為名為初中
別知苦果三佛總結所知中論時差三塗不同明知因時差別故云
地獄二義三品三品雜集傍生餓鬼何故
正法念經大海無間八大地獄地獄鐵圍山諸處地獄邊地餓鬼餓鬼餓鬼大山
極大苦惱人間坑塹食人涕唾餓鬼畜生沙龍畜生人間畜生地獄一向
無異雜集是故相違
二果報果三惡道受苦習氣人中雜集論第七三果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殺生異熟果三惡趣等流果短命中有二者方便
正命短命增上果雜集所謂光澤殺生增上果劫盜報果可知等流中共不自在
方便不得增上果不與取霜雹邪婬不隨意眷屬方便增上果欲邪行
塵坌妄語中等違心方便增上果妄語臭穢
兩舌等流弊惡眷屬方便眷屬增上果離間語高下險阻惡口等流諍訟
方便語體麁惡等流果諍訟他人增上果麁惡磽确穢惡無義
等流不明等流果不信方便增上果綺語時候貪欲等流
方便就正集論增上果貪欲瞋恚等流長短方便正果可知集論
增上果辛苦邪見等流中心諂曲方便集論增上增上果邪見辛苦全無三言
佛子總結無量第二不善十善道第三修行如是自行
自行遠離不善修行對治安住十善道第四集中菩薩爾時惡業眾生
外道法眾大師菩提己身
進趣具足功德釋尊可知第五中有諸佛總結
眾生集中眾生差別一一有如救拔
初一眾生邪行眾生中論分為初一顛倒眾生欲求眾生五欲
眾生梵行眾生妄求出道初中初中心下中邪
惡心中有惡意惡心常樂根本作意
惡心專念惡意常樂起名惡意專念中舉惡意言行道者四倒惡道能化
正見墮邪見如實第二諸眾生欲求眾生二種五欲受用受用
追求追求因時中有不共費用二受厭足三受積財
不用三毒不共眾生過後言中心中名分
思念瞋恨熾然增長不息大慈第三諸眾生厭足眾生能化
滿侵奪妄語此等方便
能化邪命淨意貪心第四諸眾生隨逐積財眾生中有三毒
因故結成不見火燒對治清涼
涅槃上來三門煩惱眾生二門造業眾生追求追求惡業追求
善業第五諸眾生無明追求惡行眾生四句無明無明不見現在
未來苦果二入大黑由此異熟惡趣愚癡第二使滿足使
善行不善惡業生死受苦至大對過第三
業因受苦有對苦處隨逐
邪見第四因緣見地不能正見對治邪見能化眾生
慧眼慧眼實法第二使得無礙佛智起名第六諸眾生生死
善行眾生出世勝義無明造福不動業未來人天能化別有分為自體名為
出名障礙出世善法名為初中善根令人名為二障中有初二
初中一有中將厭離三塗順世二入邪見無由
生死惡見人天種種[*]生死
不識苦因危徑生死邪法滿五常無道無道初中
慧眼無由得出人天遠離導師無道進趣無由惡道三惡道放逸北洲
世智人天佛世不見初中西向南欲求涅槃
梵天正報梵世依報初禪以為涅槃隨順怨賊難得出離凡夫惡魔
五欲魔境煩惱貪著隨順功德功德初一
善法中略初二出世善法佛心名為違背能化
自體障礙可知上來二門造業差別第七諸眾生煩惱眾生差別
二門一道差別五趣流轉差別三界繫閉初中能化中論大河
五趣煩惱瀑流猶如大河別有十三煩惱名為
出世二明善友初中名為大河盈滿
無量生死即可枯竭煩惱不可大河愛河煩惱非一
何故標名強生連綿理實煩惱難度煩惱聖道現行無間
聖道念念不住無間煩惱不見對治不能五常難得無毒
難得初一種子不滅現行
四事不到彼岸法水中舉我等我慢如下
三地我慢憍慢自高自大不恭初一惡道善道
初一初一人天一生八難能化
成化四句離苦安穩涅槃恐怖離苦四住菩提第八
眾生深心差別能化三界深心貪著出事牢獄牢獄
一打費用資生親屬枷鎖五欲無由三界牢獄病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
纏縛無明三苦煩惱憂悲
第三苦惱患難苦事可知能化繫閉故云無礙涅槃眾生
梵行歸正梵行第九諸眾生邪見外道外道俱生分別
故云根本釋疑何故我見以是斷常
遠離第一義具足初中後無始方便不正欲求涅槃
不出陰宅人天惡趣常隨不正六入虛妄涅槃
安置妄求梵天自在天六入果報以為涅槃我所無故具足初二內中
四大相違五陰煩惱善根三受此等總結能化道諦
所謂下令滅諦可知第十諸眾生心下梵行同法小乘不能廣度眾生小法大菩提
二心廣大名為菩提薩埵遠離不願貪著不定實有大乘出離
樂修小乘法行能化廣大心無量願行上來廣明戒相諸佛第二總結隨順持戒律儀
依持戒行是故作善善巧善行故云大慈悲三戒自下第三三果調
調菩薩爾時名下初中初見諸佛
菩薩供佛諸佛受法十善中有調應知發趣調
多劫若爾何故增上
至此因此初地乃至第十增上勝過初地
三地三度乃至十地十度以後實行一一地中十度
平等平等非一可知地中口四兼愛金輪瑜伽威力十倍應知
第三重頌中有二十六初二直心律儀戒攝善法戒四有調末後
第二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3 華嚴經探玄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