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四(第二)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名號品第

[0166c08]亦作四門分別 釋名 二來  釋文

[0166c09]初中自下第二從此第六五位十身滿諸菩薩以為
普光法堂放光普照普光中說又名法堂約法真俗妙智
玄軌普光普光通教
無礙法界一塵一行因陀羅重重顯現故稱無不正軌
法應緣成三空可知三品如來名號
如來名號十號如來釋迦別名十號諸佛通名名號

[0166c29]二來來者信樂正解來者因之
能信次第問名能信豈不
二義標舉有所二攝信行相從
相從何故中說依報易見正報後說
淨土辨正因之何故第六有果中間因之與果
十地成因與果此等依果滿文中始終幖幟三品來者
依果正報正報之中不過三業身業名號而立四諦口業光明覺意業
攝伏正報身業問答國土世界海明體隨緣果相
顯明三世間可見華藏忍土有意(云云)。

[0167a28]三明第六一番問答因果
因果緣起理實約會人法能信化主內證思惟即如
光照中文妙慧吉祥遍一切處
能信證淨具德殊勝功業賢首品檢出(云云)。

[0167b10]無盡法界十身應機賢首中平
教相信行內證諸位成佛未知舍那
如來身群生佛國土

[0167b18]釋文一番問答之內 序分  

[0167b20]第六

[0167b22]初中所在明器世間善覺歎佛功德明智正覺世間佛土菩薩功德眾生世間初中相傳
普光菩提樹東南熙連河成道見佛法堂供養
初始蓮華信行約法大集經菩薩蓮華陀羅尼說法蓮華座


[0167c04]善覺釋智正覺世間殊勝攝論受用身二十一殊勝功德初十如下第七初二十一
攝論佛地論初一中善智者正覺善覺正名開明無二一向
功德二障方等無知不知現行是故無二善覺法性無相無二功德調方便
有無清淨真如調功德大悲世間任運利樂有情不休息功德安住聖天梵住
四等如來諸佛相似事業功德法身意樂作業理智三法無礙功德二障對治成就現前解脫
處所不退外道功德教法不能轉正道境界魔怨功德違順不能在世八法
不思議安立教法功德超過一切尋思三世三世功德去來現在分明
同異成壞可見

[0168a03]眾生世間中有其實初中佛國土微塵數二簡
大菩薩一生補處新異他方來集以前展轉奇特皆可中一
人中天上下生變易唯有末後無有生死猶存故云一生經意
歎德之中初二一對機器種性法界善思染淨
攝論生死圓成涅槃二分不異一分不異是故如來不見生死不見涅槃中論世界涅槃
毫釐差別染淨無礙四句世間涅槃名曰善思
不息名曰因果一對諸眾生報果業因種種差別明了此等眾生識心成立四教義一對
諸法能詮諸法名句一對世間相離世不待理事一對
名曰有為無性真理名曰無為即真緣起究竟分別無為失理名曰究竟分別有為下文有為無為有為
三世一對現在過未三世無不通達上來序分

[0168b06]第二中有法師一百二十四初十法身
中間一百報身十四方便平等中間九十四十三光統隨喜即為三十四初十
佛法十四後際佛法第六總分初十依果起因十四
所得攝論無不從此法身無不法身依果成果因果相成緣起無性無自性即真法界無性
緣起真法因果因果緣起理實而立初十初三四諦說法
勢力正覺三品別自不成十信不同十住初十
依正二果初一通問淨土依報通問法身正報四問法身後說
正報光輪緣起正等覺八相下文瓔珞經國土五明具足後五
體用初一中土紅蓮攝論具德行事
土法所得不同自性成教約言世界自體理智妙用攝伏緣起眾生
佛剎起因兜沙經因緣因緣世界剎海現成正道依正無礙
須彌菩薩住處初九自行隨喜隨緣初中何故迴向
迴向前者二義出生迴向出生地上證迴向行令迴向由此二義相違
十定十忍品觀心止觀無礙一心諸菩薩真俗
顛倒散亂論說自在作用菩薩本業經兜沙
不見古人梵網經十一說法六處化樂天禪定初禪金剛心二禪
三禪十忍四禪摩醯首羅心地法門普光祇洹不同不思議品
品等後果不可僧祇大數因位別有
壽命佛土賢首佛剎故稱故云得無下文相續
下文別有即是須知隨喜心下菩薩隨緣起行菩薩住處文中菩薩隨機
諸處勝行行為住處佛法問答隨緣
少善隨喜化眾生佛種佛種眾生云何不斷救度何處
煩惱妄想如何知根解法云何救度苦難如次四句應知後際
十四不思議品普賢勝法菩提勝法同上不動功用多同

[0169a29]第三中分初十佛法第三佛法三從不思議品
後際佛法初中正說初中答問
意中知心受法器量即如神力滿其所一百二十四第六說法
如來法界身無不是故後五一身然而圓融由此
清淨法身無礙機心器量佛身佛身應機有空
二義有力無力四句無分別應機功能神通力世尊眾人知心
神通力神力使他方菩薩來集使見佛我所歡喜何以知者如來
身光其二之中其所佛身已知般若時(智論)。說法
(云云)。故云神通集中十方一一方三世間可知遠近出土佛號菩薩眷屬此致
化作世界同名法相顯著同名智者最初始覺本覺菩薩同名文殊名義一者
文殊師利濡首妙德妙吉祥菩薩梵本同名兜沙經同名梵語喚頭
吉祥翻譯不同出處文殊般涅槃婆羅門佛滅四百香山入涅槃東方菩薩現在清涼
調音東方佛世界國名寶相菩薩三明師資放鉢經釋迦三世諸佛
一切菩薩四明十地菩薩常住首楞嚴三昧首楞嚴經南方平等世界成佛五明如幻三昧經降魔調
寶藏經迦葉通力決定論慧力三乘如下一切處一乘菩薩頭面禮佛禮佛略作三門禮數
三明初中三業天眼天耳(云云)。五果
(云云)。得佛果賢首品(云云)。智論第十二外道白衣一切五眾身心
是故大阿羅漢三果大事重臣大菩薩是以

[0170a06]第二正說中分初三三品因論發行發行
能緣以此信行方便

[0170a11]三品中有希有

[0170a13]初中何故文殊佛慧吉祥妙慧諸菩薩何不入定以是果德
以為成因因故希有二義以此一會即是一切虛空法界以此即是法門

[0170a20]阿耨菩提成正覺成正覺阿耨菩提可知
不思議貫通不思議不思議大意一味法界分為隨之隨之機緣無二通融
圓融言說不及差別緣起緣起難思由此
絕緣緣中故云不思議緣起差別
三緣是故差別緣起即是甚深不思議()。

[0170b08]第三云何得知不思議諸佛法界二門無限略釋

[0170b11]第四相中云何得知差別無邊法界十方世界娑婆
無盡無邊種種身等佛身是故名號不同釋種
兜沙經乃是化眾生能化以此西國語法教化一切種種身等乃至不同眾生一句
一句即可佛土平等化眾生差別差別初一五蘊
差別不同三身一切處種種有種有身六識取得修行
得分智能悟入六根二十二五根利鈍如下第九迴向
差別四生五趣稠林業行稠林梵本兜沙經一一句有種是故
種種不同眾生所見業報依正差別無邊心中各異兜沙各各差別第十
差別顯見差別眾生差別分齊海相三義上標不思議

[0170c08]第五根器差別差別云何可見佛法應用
言教三光可分一佛二法一身一實佛身實教差別
權教差別別論初二文殊一品如來舉事
名教二法差別佛剎差別難思法界即為釋名
二十法界名號舍那
三乘界內億萬釋迦十方一乘法界總是舍那若爾何故上文十方諸佛說法
心行釋迦一佛遍十方十方佛如是十方三乘四天下
佛號未必若一乘機一時一切名號一切機能受者普賢即是一切名號小乘實名三乘
終教平等真如名字解脫頓教一切無名圓教
一切一切攝一切法因陀羅大千界經論滿四天下上方下方不得四天下上下一一
四天下上下應有三百云何小乘處理改動三乘真如不礙事本事一乘無礙自在是故
明處圓融十數無盡娑婆一界二種說法即為當中上下使得三百四天
說法即是當中四天下還有十方眷屬具足四天下為主十方一乘三乘
不得如此經論娑婆堪忍悲華經眾生貪瞋癡梵王放鉢經(云云)。須菩提
生滅婆伽婆(云云)。太子在此
初中此等名號法界猶自有緣化眾生差別
一切有緣往昔多劫見聞隨喜有緣(逆順云云)。三輪攝化
語業方便三身方便意業方便句身威儀故云種種方便語業梵音說法
人天業報二乘四諦人天二乘法意如來

四諦品第

[0171b14]四門

[0171b14]釋名理實四諦四諦名字不同四諦

[0171b17]二來意中前身語業人名不同
名字不同佛說法問差別權教

[0171b22]無邊甚深同上四諦略作釋名三體種類()。

[0171b25]釋文娑婆世界十界世界初中四諦一一各
應機調伏調調和制伏調和身口意業制伏除滅惡行何故文殊妙慧何故四諦差別
權教差別何者小乘有如世界差別不同一乘差別無邊不疑何者
法令使便一乘無邊法界趣入一乘收下生苦故云苦集苦滅苦滅故云苦滅道
不得生苦不同不同是苦滅故云苦滅道可知

如來光明覺品第

[0171c15]四門同上

[0171c15]釋名如來光明光明起用可知

[0171c17]二來意業前功勢力人法
普遍佛身四諦權教普遍實教長行
文殊法名差別普遍身光疑網虛空法界世界而今如來即此華嚴時如是
一切世界一一軌則以是一法一會圓融以是差別
差別

[0172a02]
身光無限長行二智光照差別理事唯一無邊本相
無二身光智光唯一無礙涅槃經無相平等唯一以此不異三法圓融唯一法界平等
雜亂無障礙二明意趣無礙理事意趣菩薩下文一部以下一切
世界如是說如來出世一乘圓教須彌樓一類世界分齊一會一切第一卷云一切道場
理事無障礙令眾生依法

[0172a21]釋文隨處無限大約總數二十五十六二十五放光非一放光
次第二十五放光同時顯現法令覩見次第

[0172a27]身光文殊智光說法二明
放光出處足下相輪放光萬行信行本義
萬行智論第九足下放光住處由於之謂光明世界無邊皆是須彌樓世界四天是故光明
世界染淨如此見佛法會普遍海邊
大樹閻浮提樹立婆提殊勝以定千歲衣食自然
八相初三出現故此不論

[0172b16]成道第二光明如何菩薩出世現有般涅槃下文一念顯現三世一切
現在過未若爾何不無量劫中文世界事故諸天可知世界一句總結法會
佛神力來集佛神力神力集中三世間可知如此光照無邊一一眾會顯現一一
如是光照無邊無二交往光照不見光照何以不違云何
二相以此光照一會同法分身諸佛即此一會文殊法界一切圓教未有一法一切是故
文殊則是一切處文殊一時西方無邊世界華嚴文殊外來東方未有向西乃至賢首以是一乘緣起
二智此處融會諸事二義初一明法
同理末後無礙是故相離涅槃經如來
何以如來常行佛地論眾生因此普遍同理疑云同理
平等無二有事普遍一偈事故無量初一便過失未知觀佛無所有
佛功德無性觀佛放光依正住著三明依正不二佛身
無所有不二方便三世間眾生我執正覺平等
器世間妄執真智平等真智遠離
五通五蘊緣起五蘊無有世界數量
五蘊色心五蘊故云無數能所所見世界無所有見者
佛出世如此空理現前名為二空人空句法如是
二執二空一句可知一中無量一會有無無量而是一會
初二一句一句通論同體異體有相應知明相故云一中無量通同異體中略展轉
總攬如此法界差別緣成一緣是故一一諸緣相望二義空有有相
一切自體何以一時不是是故一切一切一切空義
空義二空無不即時一空一有有相一一緣中空有不二
有力無力有相諸緣共生一一
一緣一有無力一有無力潛入有力有力
無力無不入時一有無力無礙一一緣中有力無力不二在外緣起中有故云
展轉展轉相生一中無量無量中一二門
之一非一何以不實之一方名
何以不實不一何以不實二義非一不一
何以不實二相二相不實無性無性真理是故無性
法界真如無自性不得法界即真有分便有為是故無性一切法即真同理
本事不是不實真理展轉異體約同
二門緣起相由約法融通展轉不實二門二門
下文相容故云一中無量正理不懼故云無所畏無礙
無畏娑婆閻浮空界次第二重一切處文殊但是十方佛國土
第三乃至末後法界如此應知

[0173c17]第二十方世界長行中分初六歎佛菩薩初中求道轉正法輪
不常不斷三大菩薩念佛護法因果

[0173c23]第三十方世界初一報身化身初二大智
一句大悲理智諸法心淨無礙諸法調群生初一
應機差別平等一味無二調伏眾生常心
無障礙無二三句明淨緣起一句緣起見者三義異時如初
初生乃至涅槃次第多人同時有人正說涅槃無障礙相見同時初生涅槃如下
八相微細淨心無礙圓融中一初生二行顧眄十方師子吼天上天下獨尊出家
成道轉法輪神力入涅槃

[0174a15]第四世界中分初二明法解脫四明般若法身初一明理緣起
無有不住應機一明二明解脫初一何者解脫三句
相應和合何處解脫初一離苦分段不在世間變易人師業縛根境
空虛一句煩惱一句下半解脫二利圓滿三明
初一雙結真俗無礙

[0174a28]第五萬世諸菩薩慈悲信心念佛善慧無間業長時
觀心神通分別佛土了知初一眾生四緣三觀
二入觀行一身二心起用初一通用二智

[0174b07]第六十萬世界梵本四句總有十一初七體性寂滅後五妙用自在
初一所以四相即非五明五蘊小乘
五蘊婆沙有無五蘊唯識終教五蘊佛地論如實如來身
甚深微妙乃至法門種種異說內心不異無二絕色妙用初一
智光二身無礙初一無礙理事無礙初一如是真實妄想迷人
妄為不見人見無實妄法迷人不識無妄無妄

[0174b25]第七百萬世界初一心境無依三性
五轉轉法輪有無正意真諦俗諦初二了知
一中無量相違如何緣起四句一一中有無性一中一中無性無性
二義四一二義若非無性無性是故二義唯一
無性相違即由一中一中第三第四無礙成立
三法菩提諸法二眾三國三法佛法

[0174c14]第八世界西國數法一百千萬三萬下文俱胝俱胝千萬
對法論(云云)。二十歎佛善巧末後一句中有一智圓滿
功成三法眾生故云理智實力深密
境智十善三際初一

[0174c26]第九十億世界二十歎佛利他行初二十六同體初中師子吼
初一眾生水深
黑闇眾生二義不足二義不見二見結網
精進行為即是故云佛境五欲眾生五境無謂故云三度眾生本際生死
三句無際無窮無我寂滅惡趣眾生外道
眾生眾生無明眾生眾生初六有緣二行三行四行
滿同一三世間身故

[0175a16]第十十六總論二十初六歎德十四趣入初二初二一念
一念三際緣起即真初二句身
依正因果依果正果十四通論初二二利自利
三定利他成見初見一切有無非有三門三性三無性
初中三性二義中一中一性空圓成中一
一一各不二圓成真妄該攝二相無二三無性無相
有無無有有無無生性有性不二圓成無性無二真理
圓融無礙二相說法初二信樂信樂非一
滿十方一句一句正說成德功成受法即是正說法身七覺
相見生滅本行上來初十

品第

[0175b19]分別

[0175b19]來意來者依果依果成因來者成行前方便信行最初解行


[0175b22]釋名菩薩心境真俗幽邃
朗照教義甚深往復通問何者非理詰責
為難直陳四分賓主長行

[0175c01]料簡就此迴向十地品初三
前方便昇天十三三賢正位十地從此第三十解方便正位
十住第四十行第五十迴向第六十地初三
昇天三不品等後際第三解行十地品純熟
解脫

[0175c14]四宗通論三品十信行法八門釋名出體發心定位五行進退八德

[0175c17]發心具縛不識三寶名字一念本業經(云云)。終教起信論修行信心(云云)
圓教賢首品(云云)。小乘頓教(云云)。小乘信義(云云)。
(云云)。

[0175c24]定位十信攝論菩薩地如是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
論及佛性論地前四行十信信樂大乘十解般若十行三昧十迴向大悲正使
闡提不信除外我執聲聞獨覺大悲淨德我德樂德
常德仁王經輪王以此教義故知十信終教但是十住方便
本業經名字信心精進定心不退迴向戒心
願心一劫三劫心心法明門習種性故知但是方便六種性六忍仁王
入定得知本業經四十二賢聖五十二故知若爾何故仁王經十信
種性三賢有相如是何者四句本位方便唯有三賢引文可知方便本位十住十信
十住仁王經十信堅心不論十住十信開方便本位方便方便假說正位
圓教二義普賢一切法則終教滿之際一切諸位在此無不具足正位何故
不分小乘終教分異

[0176b03]五行相者教行心行(云云)。終教起信論四種信心修行(云云)。圓教如此三品
(云云)。

[0176b06]闡提不信終教煩惱(云云)。圓教文總(云云)。滿心

[0176b08]進退滿萬劫一切退以是不定本業經隨風(云云)。
第六不退但是不退不退有人不退不可中說論說未經萬劫退
萬劫便滿第六是故今後三賢是故十迴向以上不退佛性論第一薩婆
師說大乘雖是薩婆多十迴向名位小乘終教滿入住不退起信論信成就發心不退下文深心
不可壞(云云)。後方不退信忍

[0176b25]八成淨德輪王進入十解終教十住法身佛八相成道(云云)。
諸位普賢三業法界塵世成等正覺賢首二明甚深解行

[0176c03]釋文三品次品起行解行成德行次初中
普見禪師甚深中分初文眾人妙慧眾人文殊
妙慧法師初一多人一中無量多人無量文殊法主多人佛境深法初一
緣起甚深二教甚深三業甚深四佛說法甚深福田甚深正教甚深正行甚深助道甚深一乘甚深佛境界甚深
緣起諸法阿賴耶識自性緣生何故最初攝論菩薩諸法如實因緣正信解故之謂
何故最初厭求善財緣起甚深
諸菩薩起信解行如此唯心道理正行起信論有法
摩訶衍信根是故眾生心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是故心性果報種種云何
一心多報心性果報唯識一則
業果設若唯一性無有明心善惡果報不知心心不知
熏習熏習不成種種如此文中後五初一法案一句相違
後五云心一者如來藏平等一味故云第八識無二故云云何
種種果報相違本末相違至善初一依報善趣人天惡趣三塗
善趣惡趣依報善處正報善處中有端正醜陋處中
端正中有苦樂如是種種差別故云不同如此不同其一何在自下古人
為難覺知云何不知心心不知不順何者
前心果報種種正是相違故知是故
不同即是設若心性善惡熏習種子功能有別心性無二中有初一
不成無能能不故業不知不知不知熏習熏習無故
多報此等無性無力因相第二果相因果異熟
具有二義種子果報因故不知因果
不知因果種種安在第三報上採納轉識以為不同
第八識以為無自性熏習一心云何種種瑜伽不見不見熏習菩薩
第四親疎種子相待無性不共親疎因緣
第五境智識見所知識相一心自體自體共相心境能所
種種安在變故不知不知無有境外外境是故無不

[0177b29]第二初一頌讚上半下半初五救難
後五法難明藏緣起其二起義無自性起義無性
緣起不二無礙甚深緣起是故諸緣故而熏習有種
是故諸法種種無自性唯一心性一心即是種種種種即是一心緣起正理無礙初一
五分一宗五結諸法不自在立宗諸法有法不自在有法和合
中有二義緣起能所故云諸法因緣各各不得自有所在諸緣無自性何以得知不自在
不得諸法緣起無自性故云不得二義不自在諸緣無自性故云不可得
不自在自體故云不可得通論諸法諸法實有不得無不諸法諸法
無不隨緣實有不得有無四句可見四句不異不得是故
不異不得是故不自在無二不得是故自在二義不得是故自在何以如此不自在
緣起自在何故不實緣起理實是故一切法後說知者能所有無二義
不得一有一有無二無可如是不知一切法故云一切平等一味諸法
平等諸法中有藏識相續因果互為因果三受四相依持駛流
阿賴耶識瀑流轉義遮斷非常細別水流
要有一有水體清淨如來藏本性清淨心如來藏自性清淨為無明所染染心水喻如來藏
成本緣起楞伽如來藏阿梨耶識無明七識二相自相推故
有力無力江河之謂名流生滅唯識
第三流水非常相續長時有所無始來生相續非常有情不出乃至無始剎那剎那
非常非常緣起乃至大乘緣起正理正理深妙因果施設現在現在
現識如是因果顯然遠離二邊中道智者應順楞伽剎那煩亂寂靜一切法不生剎那
初生不為無間相續妄想生滅生滅是故不生不滅生滅()。
不生生滅和合阿梨耶識生滅不成生滅非有不得相違是故終教
虛假真心()。過去當來生法
相望前生後生一生相望是故相續()。是故具有具有
不住是故不住是故生滅交涉前後同時障礙
不斷一生相中同時具足不成是故生滅
中看前後理實前後是故還有。()至於至於生滅二流故云
治道暫停故云二流二義藏識因相熏習種子漂流因相
風起楞伽藏識常住境界種種騰躍轉生唯識第三瀑流波浪不斷
緣起相續中一故云無性種子
上文不知高下果相種種受生人天惡道
果相中心無性上報不知唯識瀑流水上不捨習氣
隨轉第二三義一生互為因果三執初生一念暫停六識名言種子
境界滅後暫停種子所生現行六識無體知者古人
四法和合無理不住無體可以六識無體不知同時互為因果攝論第二
譬如燈光一時依止生光剎那
(乃至云云)。應知熏習染污法染污法阿梨耶識種子三業生滅
無可功能由此諸法功能是故現在無有
前此變異同一剎那互生因果同時故云炎炎至治
暫停二果無二無可所生故云炎炎生理不停則是故云暫停
互為因果略作二重三門顯德問答(云云)。三執明燈功能
發光內外執持瑜伽執受執受五根執受器世間猶如
發光之謂內外故云炎炎無間故云不停內外無性第三風喻熏習義
中風二義一有轉識種子無體不能方知乃是
自體不能種子種子乃是故知無性知者風物
無性隨風無自性無二一有無能不知故云諸法如是
相依地輪水輪水輪虛空虛空境界妄心妄心淨心淨心現行種子種子
真如真如不知無體不知無力上來救難第二
初二便觀門心性云何種種果報轉識熏習一心
種種故云乃至因此眾苦至善眾苦五識可知起義末那思量第六了別
五根可知第六是故因此能所和合眾苦疑云
即是多心云何唯一諸法若是使一心眾苦虛假一心疑云云何前言眾苦示現
疑云法性示現相違示現何以示現無所有上半下半便
三無性初一無相八識但是虛妄無所有故云一明無生方便尋思
無所有無性空也正觀無所有故云見法無明故云一明真實無性虛妄
無相無生性不實依他性二觀出世間二觀世間觀智此等有無相待不實故云
言說有無無性廣說三性等觀解約分之

[0179c22]第二教化甚深何故來者攝心入理救生問答不同
如來教化云何眾生眾生身命教化教化眾生眾生教化
眾生云何教化教化聖智不成
不能有無相違眾生空空眾生大品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故此非凡
如此眾生如此如此法門教化初一正義云何相違中古隨身初一初一發心時
得道難處長時時而教化其所得人
教化行業作惡得法業障善行欲樂誓願意念
何方便思惟籌量計度十一何等如來爾時便如此隨機屈曲教眾生
眾生安在第二初一偈讚上半文殊無明故云明智唯心故云境界何故常樂寂滅
初七隨時離別初三隨身隨行
初中二明人空初一在身無我界分不可得我有即是依止
無身身分不可得不著以內明法無我初二一句如此隨身不異眾生
眾生是故初一觀智名色果報正受則是
因果和合無二可知互為因果二乘愚夫不可智者觀察佛菩薩法如
所以得知身命因緣分別無常因故有身常住不成因故無常非有無自性故云空無增益一切
隨行一偈意識熏習因故功能非有人法故云無我猶如非唯業行二我所得因果前後無我
無異一偈欲樂皆是心數心王不自在心王故云為主一切
世間法自心變異故云愚夫不了唯心隨分欲樂心念顛倒顛倒空無所有是故隨之
眾生如此法門何須不能諸法則是無二是故
不解真實眾生豈不則是緣起不住非有不二眾生故云無異是故教化成化

[0180c05]第三業果甚深法性四大無我作善有作用
應有作者是以小乘無我作者善惡因果如此法執法性法空法性空無善惡
作者業果故知實有無我安在如此一句正義相違
受者作業作者差別作業多少中說
業受故知救難可知第二何故
可貴多寶中有初一二義一舉初中業果一句作者其所
果報多報種種不同但是緣起互相集成無自性業果四大別有人我作業故云無有
無性法性善惡無性成因業果差別有無因果我人故云四大非我如此正法決定三世諸佛
故云諸佛楞伽第一空法遠離斷常生死猶如之謂二義業果然而
無所有一明業果內外無所有自性三重四句無所有
無所有由是無所有由是無所有凡是內外無所有無所有
可知空處不受所以如此
所有影像故云如是起信論二者因熏習鏡一切世間境界不出常住
一心一切法真實性之謂第二無知成因種子種子同一自體
功能故而純淨各各不可得縱深所得
百劫合時故云如是水土種子有無
是故第三幻師非有第四無念咽喉
因緣和合出聲無我名言熏習言說出聲出聲非我出聲妄想眾生
非我第五[-+][-+]隨類口業種子無記若干受生
出眾功能不同[-+]。體性空無[-+]。
前後約法同時第六父母受生煩惱種子和合因緣受生來者不妨
各別動身造業差別第七惡業自心變作種種苦具
惱害苦具惱害如是無自性不滅故云如是第八勝果善業熏心根本小乘輪王
七寶鐵圍山聖王七寶復現自心變現使善惡
何故異心第九有無同性治道攝持功能不滅名為治道功能名為從來
世間第一義

[0181c05]第四佛說甚深正義相違一法一味真如
種種若非使一味若一種種虛妄教義
相違一味是故相違法性中分推求如此多種不可得不可得便
體用相違一法應機一法同體種種便一法之內有種相違法性種種不可得
初一普遍二教差別(上口)身業五意依報分齊
一一句一法云何無量法理初一一味法界無分別之一是故隨緣不異
一味一味湛然種種無二是故一味如此無礙是故名為甚深微妙不異之一
不異如來是故甚深不異可知故云甚深功德一起
歸一智者下半約法無分別成事差別一明
如法拂動種子厭求佛身梵音正教無分別不異
緣生淨法界無垢應機隨緣不變不異無分別多種利益大千無量
無異一味

[0182a15]第五福田甚深佛德無異設施如何見得差別果相佛田
人生親愛得勝弊惡如來平等無有怨親念處正義相違
不同一色相好人中四姓種姓四句好惡根機利鈍生財布施
奇特財物樹提穿眷屬善惡自在自在不得有分不同
多少十智淺深可知明白施者用心不等溫室
用心不等大悲不思議究竟解脫大悲經第二畜生念佛最上涅槃煩惱如下性起見聞
是故眾生一切無二同一相違一緣應機
善巧隨順應感現形殄滅智障生厭
焚燒涅槃

[0182b15]第六正教甚深舉行十法五蘊三界染淨
顯教無力教法斷惑諸法斷惑不須精進勤行增損教法
無用相違精進方能斷惑是故懈怠是故
懈怠初一一偈精進出門懈怠多聞懈怠
不能領悟強求多聞無成懈怠不成懈怠無力懈怠
薄福心力懈怠多時間斷故業不成懈怠懈怠善知識經卷聞慧無所得
無間緣故不成四倒懈怠聞說經卷便解脫不知不得便懈怠外緣
懈怠自知聞慧一切佛法不能便懈怠良緣信心持戒
云何煩惱大地懈怠剎那意識佛法深海不得便懈怠一念稱佛多重一句已滅
懈怠佛教煩惱不盡佛教無用棄捨懈怠無求
我慢聞說眾生真如不解迷悟既是真如則是證得法界何所懈怠

[0182c27]第七正行甚深佛語正義云何上心現行離心三心所行
正法無心斷惑故知佛說聞法何在教行
斷惑聞法教行既是有所斷惑道理所行方能是故聞法不能所行
不行無有一切佛法聞法正教甚深勤行
不成能行不行多聞無用執教成行初一非但多聞
多聞不是過患但是行為不如非分惡業障礙
自說不見牛王比丘萬法得道自身不免地獄調達善說
朽爛非分自高何故多聞十住品多聞一心聽聞十住
去行利生

[0183a28]第八助道甚深正義何故六度四等方便般若
世間非難一一智慧何不不得菩提何須
中分初一非一正要
眾生樂欲初三涅槃等人不得未熟文約約法
自攝修善根故云
禪定智慧故云安穩真理故云安穩四等故云安樂

[0183b19]第九一乘甚深正義三結一切諸佛一乘
諸佛世界種種不同乃至法住如是各各不同無有如是一切差別佛法而言一乘安在是以是以
理實差別眾生差別諸佛自有優劣明達一乘賢首
因果唯一得出後果依法下半證法
下半中心大智無畏通論
現有種種世界不同隨機有別展轉釋疑初一隨機差別疑云
眾生異見差別何以得知眾生眾生不見諸佛法身明知自心差別有若報佛
土地二乘不能真佛平等眾生不見本行地上菩薩報身地前眾生
不得佛力自在佛力自在何不令眾生一種憎愛
差別疑云現見差別是故差別在於自心變現疑云自有差別何故
常見不見淨心自心心法如是

[0183c24]第十佛境界甚深上來文殊多人多人文殊菩薩佛境界
文殊久已成佛文殊相違不敢佛境界二種真俗二分小乘
十四佛境三乘十地滿佛境界若一十信滿佛境如此三乘不通因位
一乘因果普賢境界性起文中一總文殊陳請十一初二
自利利他眾生廣大初一成果滿
入世入世度生度生知法法門設法應機差別
云何得知既得如次三慧應知十一總結佛境何處第八一偈
次第境界上半二義一齊虛空即是真如所緣境
分齊法性真空已去佛境下半眾生證入眾生則是法身如常
虛空虛空分別不盡多劫不盡分別
分別不盡餘者以外不能上半隨緣下半不變常用
寂然不同故云不同所見不同在世間作何等度眾生上半
下半度數度生上半下半所知明法句法下半不異
分別無異法界隨機分別無異無異二門
知音說法上半所知下半了知眾生說法無分別不可議言語道斷耳識不可思心行
非心思量染心楞伽決定自性清淨如來藏
決定上半煩惱障寂滅涅槃下半所知障菩提平等世間無明無能所行平等世間能所
故云平等十一上半所知下半

[0184b24]第二普見則是一切處文殊一切處說法光照眾會佛力說法因果
東方初中二明所見如是一行依法成行三行出世
身等起行行業後五一總正報正中說法總結初一六度
懈怠多聞隨身隨行教化佛法一味
隨緣心性隨緣果報不同九十賢首一乘文殊佛境可知

淨行品第七

[0184c13]四門同上

[0184c13]釋名梵本淨行品無性攝論清淨所行三業清淨普法
理智無礙光潔以是普賢願行
無垢故云淨行

[0184c19]二來前行次第

[0184c21]但願誓願二行二種俱起發願以防
三行迴向菩提自體無礙大願究竟同法任運一切諸事行願餘者義通可知

[0184c27]釋文微妙文殊

[0184c29]相從十一初七四明果行初三三業福智四明福智
三業初三離過三毒三行自得不能
三德福德斷德三智以後可知二果依果涅槃常生
中國佛法二種地持論如來完具有福
相好具足六念總持慧觀意趣威德自在
智論菩薩別有無畏一總無畏記持不懼知根無畏知根不懼差失無畏不懼不堪無畏不懼
覺知生死生厭二明初二凡夫二乘不可量功能不可數
分別不能八體不可稱不可說第二成行初一
攝論多聞熏習阿梨耶識和合一切聖人以此為則是二種故云具足現行攝論
中正思惟思量意義便動身起行故云方便善友攝論善知識現前
引起觀智資糧善根攝論福智心照止觀止觀禪定成行
同名菩薩云何得令具足第二成行諸力解行初善解法
十法四緣三界三世差別不可得二攝入理十法七覺三空真理
十度可知第二果行四智初中十力略作三門釋名出體建立
()。作善大智方便
相從初二化生眾生三句智慧教法
理法知行無上如下第一迴向
四問智德第一過世勝者殊勝不能無上無能
無等者無能等等大聖自相故云等等第一二義大二故云第一化德過人
過人名勝大有二義無上故云二義等等故云

[0185c05]第二饒益多安隱安樂
因果哀愍下令人天因果佛地論第七修善名利安樂惡名利益安樂名利施與安樂
世世出世應知偈頌三結初中成熟身口意是以三業
所得三業功德意業去來語業
不捨眾生明法應機三明實相法輪四斷法輪離過法輪具德滿身業
果行種智無礙第一故云第二

[0185c23]第二中有一百四十何以一一隨事
三業菩薩二利普賢是故成法三轉離過五轉自行初一
一一所居空法成法淨名經畢竟空寂之謂
眾生離過入空居家由此發願世間解故過患自心自轉不見世家
悲念眾生空法自轉悲智當成以是誓願以是行願所以三義
所為眾生三自世事成法如此隨事世法法理正觀隨事逆順差別相從
入理如初入空如若五欲功德具足三相布施一切無著成果
頂禮佛塔得道五轉出世房室賢聖出世轉依城郭依報金剛身正報歸真
仙人轉向正真究竟解脫八轉同法疾病身空知人則是真空何苦成行袈裟
三毒歡喜二行如若伎樂法樂各類就此文中分為菩薩在家捨家出家
三從受持淨戒出家禁戒床座具戒定慧出家人三學足下住處
威儀錫杖乞食利生疾速進路見聞諸事初見依報嚴飾明見人物
乞食聚落乞食時下晝夜如是始終隨事發願智論第十二智慧
婆羅門清淨滿受戒出家沙門息惡何故瓔珞入理一乘三乘不勝


賢首菩薩品第八

[0186b21]四門

[0186b21]釋名梵本跋陀羅吉祥是故
此等梵語有別吉祥超絕為首至順調體性滿普賢具有二義下文賢首
佛剎因故菩薩賢首則是菩薩以此說法者人為菩薩則是賢首
賢首菩薩法門人法

[0186c03]二來前行普賢廣大

[0186c04]普賢行廣大無邊始終該攝諸位成佛妙果

[0186c06]釋文

[0186c07]經家序列何故文殊賢首萬行妙德發起賢德宣揚
慧淨甚深廣大何故問答偈頌二義深廣
偈頌勝妙偈頌多義讚歎偈頌二義

[0186c16]賢首總有三百六十三十三五言三百五十七總長八分  行相 三略
四攝 大用 六喻玄旨 校量勸發 實證成分

[0186c22]初中中分初二明德廣說可知第二初一二明
中有雖是初心功德廣大無邊一處生死苦發心為難二時久已發心一向不動為難
無限菩提廣大四心發心進退不定廣大四句如次應知起信論發心
信成就發心故云下文十住初發心發心功德無二滿入住何不滿行為不成
初一無盡三結說中三重多劫故且一念功德一念之中功德自如
不盡是故一時功德一時功德猶自深廣菩薩不知是故說中菩薩所知而今廣大
通融四句以此不異說說不異廣大空也是故性起虛空千年行處行處
不可量演說如來不可量多同如實滿足攝取
何故菩薩有如廣大功德普賢法界
顯現不盡分別論總有四句但是善趣瓔珞本業仁王
三乘普賢普賢行品普賢如此一乘因分
不可說果分是故圓教三乘十信不同

[0187b05]第二行相一總因緣發心廣大所以如來種姓
成性瑜伽一種具足佛菩薩善友大悲心一見神變不見聞法聞法見法
四見佛法眾生自力他力宿大乘方便力聞法方能修善四緣
自力發心決定他力方便力不定起信論智印因緣發心退應知三乘
發菩提心因緣如下一乘如來藏發心通論心心廣大功德
因緣故云初二正直直心正念真如二次深信三寶遠離四句可知四一
大願度生大慈大悲拔苦一句嚴淨佛剎一句諸佛一句建立正法一句
勝果淨修所緣境無限無限下文菩薩不為一佛發心不為世界塵數諸佛發心供養一切
是故無限供佛三寶離過度生悉皆無限廣大行相

[0187c05]第三深心淨信不可壞初二發心以是
初一三寶不壞信方能發心三佛自性佛性引出佛性佛性
信佛教法行法正向因此深信成就方能發心不可壞滿心不退故云發心故知入住
便成德十住初發心所有是故中略二十功德福智覺道福德
離垢離垢如次應知四信具德寶藏法成淨手
一句應知八轉成果兩句可知善根十力十一惡業十二
十三無礙十四八難十五魔境十六脫因十七佛地一切功德莫不
十八覺樹十九種智二十妙覺初八分行十二進德此等功德諸位乃至佛地
成就是故二十功德次第修行是故信樂最勝難得
後半希有出眾

[0188a06]第四恭敬五十無上菩提心下信敬三寶
三寶信佛二行初二持戒一成供養法成二行難思二行信力
三寶初二二行利根惡友善友勝行法成二行因果行法解脫果二行佛護
發心上來行為十住方便

[0188a18]第二十住菩提心則是勤修佛德修行生佛
佛家種姓尊貴無著深心殊勝無上九十二
得無上下十行波羅蜜十行摩訶衍小乘行法初四念佛
見佛常住後五以後般若如來十迴向永存法界
度生眾生眾生相迴向迴向眾生大悲者大悲對治獨覺大悲
大悲三十三十地初地喜樂深法遍滿真如深法有為離垢地犯戒有為過失
第三味著兼利眾生四有第四得道生死無憂十度進行故云精進無上
第五以此世間五明故云眾生第六以此悲智不住般若大智現前成就眾生
第七初一殊勝四攝空中方便智無上道第八初一四魔分段
陰魔捨命死魔永不現行煩惱魔是故天魔不得便第八成就四魔
釋名授記善慧仙人第八授記一向佛土九有第九菩薩大法密教說法
佛護佛德說法二十一第十中有初十殊勝三業先有身業
正報依報語業初二巧辯二明說法意業他心智斷惑
證實四十自在自在成就十地十地心受甘露水灌頂
滿初一入理深廣天人法身滿空十方不動是故諸天世人一行成果滿見聞
無不無不如下明法品見聞供養不退地故云不空威力護法不斷維摩經住世彌勒威神
下半無盡展轉該攝如此十地道元功德
諸位行相究竟如來之謂在於一地一切功德一乘圓教三乘不得如此

[0188c21]第五剎土二百大用滿賢首普賢廣大三業遍一切處一切時常無邊
大用不依諸位之中顯現大用無涯難以無盡則是十三
海印三昧華嚴妙行三昧門因陀羅三昧門三昧門諸法三昧門六四
三昧門世間三昧門覺照三昧門嚴麗三昧門無涯三昧門差別各異功能
不同三昧門差別一切處大用

[0189a06]不異末後無礙

[0189a07]初文中有半分初一佛說一偈功成功用故云希望
因位滿希求故云一偈八相四一三乘五一雜類修羅四兵空中大海
菩薩定心猶如大海應機大集經第十四閻浮提一切眾生如是以是大海菩薩亦復
海印三昧分別一切眾生心行一切法菩薩海印三昧一切眾生心行
應知既是十信菩薩現成暫時化現三乘化現成佛不退終教十信滿心
十住不退暫時化現成佛起信論若一圓教實則不依終教滿不退之際普賢法界因果
無礙菩薩由此四句菩薩
成佛終教化現一世界化現一佛十地一切十方世界一切處念念一切示現同上
功用一念十方因位滿故知實行滿不同一切諸佛世界成道皆是示現
無成不成大集經第十四灌頂正位一切諸菩薩佛神力菩薩成就如是佛世界示現八相成佛乃至廣說

[0189b15]第二華嚴三昧半分中有供佛三光四教化行五智說法七十
三昧行門無礙一切自在華嚴行法第七會入華嚴三昧行法

[0189b21]第三因陀羅三昧中有初二標定因陀羅因陀羅二明一塵
一切法界緣菩薩智力顯現故云自在解脫不思議解脫如下不思議品
一塵三世佛定力解脫智力定作無礙解脫

[0189c02]第四三昧中有十七初三標定無量清淨明手
以是法界差別不可得供具不可窮盡一偈涅槃大仙

[0189c07]第五諸法三昧初一二明二十二眾生故云無盡四一

[0189c11]第六四攝三昧十六一句初一標定二明末後一句無盡就業初二
諸相愛語柔軟妙音說法梵音略作三門種類三業
初中聖教種類教義十住經如來音聲見習
見道佛音佛音十住經梵音
三不不清濁音八不佛音梵摩最好清雅迦陵
聲言調和大小得中柔軟聲言聲言錯失聲言
尊重無所畏深遠發聲猶如雷震圓音通融六十四梵音六十四密迹力士
之中初八一一是故八成六十四具足方名梵音
音聲清淨梵聲何等一者正直二者清徹四者滿五者周遍遠聞
梵音之謂梵天執受是故小乘
色蘊不可見有對色十二處中聲十八界中聲十一言說終教
不異真如真如自性頓教梵音本性不可說圓教無盡法界無礙是故一切圓融自在如下性起如來
三明小乘三乘顯密一乘無盡顯密重重無盡約分
小乘同人三乘佛音一切目連不知一乘因陀羅法界重重無盡無盡眾生苦樂同事其事不識明示
十行十度眾生利行生死如來十力佛德如是方便無有一句無盡

[0190b01]第七世間三昧中有十七一句初三大用身業世間
正見語業初中王臣曠野下作非情世界下作呪術下作仙人外道解脫語業初一
一切一心說法三昧

[0190b09]第八覺照三昧中有八十九初一放光名下
修行成分第二中有四十三如是等比恒沙菩薩身同法
常有如此光明大用休息是故淨眼不見淨眼法光廢興緣故四十
三門一一三義言說三寶佛門第二燈明
事因二法第五歡喜佛像見者讚佛聞者第六三寶二教
寂靜非法語者惡語惱人不安非法妄語痛心
惡語不喜不樂愛語八不入心結怨見佛西國捨命面向西
佛像面向西手指病人口稱往生淨土燒香稱佛安處亡者生佛
當得見佛樂法中有護法通論護理
行法增長護教不倦敵對住持三寶四處不惜身命第二業者
過去在此第三明了二門第四何須以上覺悟一切眾生何故
眾生不見初二中有眾生有緣一同隨喜四見
初二一偈善惡一偈聞法

[0190c24]第九嚴麗三昧中有初一標名二三初一化現眷屬
眷屬十方無邊法界身

[0190c29]第十無涯三昧中有三十五初一往返出入約定東方
無盡第二自在一切鬼神正受微細差別自在明器世間自在東方世界
正覺世間自在眼根眾生世間自在菩薩三世間自在二義菩薩身三世間得無菩薩三世間示現自在文中初二世間
眾生世間文中理實二義初二世間自在何以西通論文中四重
無礙一處無礙以東西是故不移常在西文中不移何必不是西文中常見常見西故知移動
以東則是西常在則是西三身無礙即是西身故是故不動西
不分一身一身西多身奇特得名不思議是故不分無礙入定則是是故入定常見
何必不是常見常見故知理實四重菩薩功力二種初二菩薩無力
入定則是何以則是無故菩薩法界身故是故東方界外法界
顯現無不菩薩身常在入定無礙圓融難思議是故中看不見不見
論理數法如此圓融菩薩自在文中眾生世間自在自身十二處
緣起無礙圓融一一無礙第一根境無礙入定應從則是一心緣起無二根境
第二無礙理事分別入境空寂入境分別即是無生智是故無礙一心
第三無礙深廣分別即是無生無性是故真俗唯一法界二義
理實第四無礙入定第五體用無礙
自心是故法界緣無礙三重希有入境
希有無邊分別天人所知希有分別希有定心希有何以如此三昧純熟
可知童子無礙二義菩薩化現轉變菩薩三世間一切眾生自身
是故身入眾生不覺不知自在可知第二微細差別自在三世間
毛孔眾生世間差別佛光正覺差別微塵器世間差別菩薩身出入
入定文中現身第三第十十門實則無盡

[0191c15]第六玄旨以上一乘普賢行佛境位次十信
視聽取信無由是故近事開悟中有七十七初一眾生
下文諸天修羅正報海風依報一句聲聞三昧梵天世間不測故云難思
以為中有十八一聲菩薩自在饒益眾生理實聲聞菩薩大海日光故云無可
聰慧聰慧作下二水
菩薩海印三昧妙音菩薩總持喜德菩薩方便智法令喜德幻師
菩薩不思議解脫轉變修羅菩薩自在無礙象王菩薩隱顯自在修羅大身
菩薩現法等身上文三千大千世界蓮華滿世界帝釋菩薩聲說菩薩功用說法利生十一
安慰菩薩十二天菩薩應機無礙十三魔王自在菩薩十力同行
十四梵身菩薩解脫道場一切法十五菩薩一念了知一切眾生十六
菩薩大願宿無心無礙應機十七大包含菩薩蘊積十八龍王菩薩窮盡法界法雨

[0192a21]第七校量勸發中有半分初一一偈信行
向後難可知

[0192a25]第八實證成分中有動地降魔諸佛摩頂隨喜

[0192a27]第二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3 華嚴經探玄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