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ou Xuan Fen Qi Tong Zhi Fang Gui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齊 卷第二 (之上)
終南山沙門智儼

第三須彌頂品第

[0032b13] 四門

[0032b13] 釋名化主上進須彌妙高山何故 四會德行
十住

[0032b16] 二來何故來者來意何故 因此料簡不捨
本處起行堅固不移 起用隨機修行 起信文中 起用善知識
約分自修行解 四會信行 三乘一乘法來者
後說

[0032b28] 約會分別約法化主 約法十解
利他 法緣自利相應機緣體用

[0032c04] 初二方便發起正位 成滿行相初二起用
帝釋辨機相應依正前體 自在無礙成事
何故不在 在後 利益在後
會同何故不在第一料簡第六 別有身口意 爾時世尊
可知第二相應住處 動靜無礙無處為此說法 放光讚歎
入定 分文住處 見佛發心 殿下明天供養
法供養三世 寂然應真 坐下用事
中有坐具三結 爾時帝釋 本行偈讚三結十方
中有三等

菩薩雲集品第

[0033a04] 四門同上

[0033a04] 釋名菩薩 聚集別處

[0033a06] 二來何故

[0033a06] 歎德

[0033a07] 放光歎佛會集何故 不在何故一一方放光
何以未成 利潤在此所以一一方 相分圓融一方一切
所以放光 圓成無有增減別有 上下上第一會
一一方不通信行 成位為此不通通義
下列十方佛土 世間即為諸佛神力 諸菩薩淨行雲集可知 如此世界十方成法同名
清涼解法菩薩 同名放光 不退可知讚歎序文菩薩
相生次第明白可知一法 長行生起偈頌 初七佛力
三明勝行見佛 難思諸人一切初三不見 真佛無生法身一明
一明一明 緣成 初三妄取一明
約法 見法功德 初四方便
三明得法歎佛利生方便 精進初一 獲益
無相真實性善慧初二 五明無生應真一半一半
初一正解 教理三重真實 初二得失
一舉勸學知者 無上初一人名 自利利他
初四歎佛 勝人 顯德無盡

十住品第十一

[0033b28] 分別

[0033b28] 十住來意不退何故來正

[0033b29] 二明 三乘外道

[0033c02] 所得善根

[0033c03] 十解即是三乘即此

[0033c04] 釋文自下第三分為正宗 即為通道梵行品出家行法分文
住處次品 三昧加分
本分利益分齊 三昧菩薩 正宗三昧加意定名無量
便方便知法所以 菩薩入定如下應知 一明現身 同名即為可知
得所可知廣說 所為十一一總結成第二初五
三業初善 男子如來 下身云何
十智何以所以 何故智者解法 一定得勝
言說第二正說種性 并列本分何者廣解住相爾時佛神力地動實證
重頌初文種性 二種性菩薩十住下列十解 二種性
分位六種性習種性 十解種性十行三道種性 聖種十地等覺十地
妙覺佛地堅信六忍信忍法忍
一切智聞慧思慧修慧 慧照寂照觀行 地觀無相一切種智三乘
十解十行決定 十迴向怯弱 所以無餘迴向
方便 相等可知十解何故 解行自行餘者
決定第二引證立宗 可知引證十解一發
三修 四生生佛五方便 滿正心緣起正解不退
止觀童真無生立身 無染九法王子善施佛教灌頂 滿相應即是諸位行相
一一 三結三明
何以 發心行體 三句一體發心四緣四緣
一見佛菩薩神通大事聞法末世 護法四見眾生發心一種 因緣善友大悲心不畏
自力他力方便力 三不退二義一乘 通教十住退
十地退地前退位退 進退退十信退示現 退四明所得五明
成行 成德諸位可通
開解因果不由 不由三不他性 別集所為同異可知初十
諸眾生正見三修 三地煩惱小乘四生 初十相同法智修道
具足方便初十地大等觀 大悲深重正心初十 平等第十平等
不退初十作對 對治退二行應得不得退
童真初十勝行何等乃至 三世間自在九法王子 九地成就口業
成就灌頂進學初十十地 三十大盡
入住上來一乘 三乘 善根四弘誓未解 第二
修習無量善行四念身受心法 第三中善佛道十一 四大空處識處如實第四
一切受法八勝處五陰 勝處眾生 勝處四大勝處如是觀一切
法空無相第五清白八大 少欲知足寂靜精進正念正定諍論一切法第六諸佛
八解脫聞慧二相不可得 一解脫思慧內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解脫修慧具足色界五陰三解脫
五陰滅定不可得解脫 第七正法六和敬三業 同行法和不退
第八大法所謂一切因故 一切無相 如是法如虛空第九四等
化眾生四諦三界無明 受生無窮三空道品無為寂滅四諦 無二一合相即是眾生緣法無緣
十住佛功德六念佛法僧 一切佛功德念念三昧 三乘第三實證成文
動地佛神力菩薩 動地三等十方 世界第二菩薩
平等法界四句可知 中有可知第四二百 初一百八十五十解如是十住 菩薩十八十住勸修
初九次第地下 第二可知初文三十 五事發心菩薩如是發心
菩薩初四 修行 六行方便具足
三行正心二行不退四解 四行童真四行法王子四解 二行灌頂十德
後方便第二初十 十住無盡

梵行品第十二

[0035a24] 四門同上

[0035a24] 釋名梵行 方便 據報色天
自利利他自利利他 三學聖行四無量

[0035a28] 來意何以多方相分 利他利物不住 自利不可出世
內觀故地出家人三昧何不 何不十信 正宗法成不以
名人成法高下器物十信不可以 成人十信隨信 諸見不成正信梵行發心
明法何故不通答理以此

[0035b12] 無念理觀自體涅槃 即為十住 初發心何故果行
發心後際 自體戲論 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

[0035b17] 所以正念天子 正念堪受 三自分成
速成佛境界 淨行品何故在家出家信根
已去出家相者自體緣起 維摩經

[0035b26] 復修增上 十法菩薩如是觀 梵行初文尋思正念
辨正名下初文 過去如實 十法如是
如是何者梵行理實 自體中正何故菩薩 通性不明
可知如實 觀行梵行 菩薩正念無障礙辨正
無相如是觀無生一切 真實無性可知第二 自利四句問答可知
觀察利他 無體現實如夢起用 成事第三
速成 可知初發心 時下所以可知菩提 十解菩提正理
信行普賢證得自體 究竟因果解約一乘

發心功德品第十三

[0035c22] 進德四門同上

[0035c22] 釋名發心行體功德成功二義 得名

[0035c25] 二來所以前行歎德

[0035c26] 功德分量為此

[0035c26] 偈頌所以 亦即功德自在自在堪受
所以菩薩 中有分齊難信思惟難解
分別假使十二 初文
校量不定十二中有初五 二十第三身通 利生成壞知法
利根厚薄一明 第二分為 何以勝義
何故重責初發心 三世諸如來 初發心緣由得證行證
身證得證智相身證 相應普賢何故 世界善順菩薩心菩薩
因緣和合自在心諸法因緣隨轉 上文 十德所以身證 三世下文菩薩三世佛
第三動地動地 諸佛可知利生獲益 可知
何故 不信與果同一 可知第四重頌長行生起
偈頌初文可知二百四十 一半發心現成功德二十 世界十二難思三世
人中尊菩薩初發心不得已去 所有解行理事教義法門常行無間
已去普賢行八相 差別三乘 不疑

明法品第十四

[0036b09] 四門同上

[0036b09] 言明阿含法照法義解行
教義

[0036b12] 二來所以前行 便

[0036b14] 即行教法為此

[0036b14] 所以精進精進不能 所以菩薩 慧能
少長流通 初文為生 次第菩薩云何修習
可知 十一初六自利 利他行興隆住持建立一成
不虛第三後際利他 成熟自利成熟具足佛剎利他成熟
眾生行法自利四句 成德二利中有 十二可解第二天
眷屬行法可知善根力 滿成就不虛四句第二 初生偈頌二十二 初四初發心菩薩
進德云何第二菩薩 正行十一善哉 後際果德利他第二云何 偈頌自利
三句建立果行 成就不虛第二中有長行偈頌初文
三佛菩薩 正行菩薩 摩訶薩成就上勝後際果行
初文一百七十百八一百一一句初六利行四十利他行三句住持建立
成事不虛自利文中初一 五行第六五文一一 二十二十自行相應法
進修行法具足自利 生起利他相連 初生不定
利他中有四十五十初二不捨 波羅蜜第二佛子
第三二十三十初五 十五 如是行者興隆三寶
第十住持建立中有 文中第四 證道不住六和敬
意業菩薩如是不斷三寶 分行第十一成事 初十成事不虛次第
不虛 攝化不虛一句 中法成就第二後際 果德中有菩薩摩訶薩
果熟德行 二次方便利生 眷屬成就如是勝妙
不虛如來以下第三 不虛中有十一 後果第二重頌長行
生起中有二十 十三緣起果德 分行初六自利
利他住持建立成事不虛初一自利利他 眷屬不虛

第四夜摩天自在品第十五

[0037a24] 四門同上

[0037a24] 釋名化主上進夜摩 自在空無 可知十行

[0037a26] 二來 所以起行一會 來意第三

[0037a28] 約法同上可知 明處供養

[0037b01] 初二一明行體一明 方便序文一同
不同爾時如來威神十方一切 佛世界四天下一一閻浮提乃至無不 三乘閻浮穢惡
苦情閻浮成道佛身 出世一乘三乘閻浮 纏綿本願力眾生成道
出世一乘 閻浮一心法界境界 在此成道 應化第二供養
初文供養 供養中有 二十三善根
下行如來佛德供養 可知何故十解 別知

菩薩品第十六

[0037b22] 四門同上

[0037b22] 釋名自體 菩薩可知

[0037b23] 來意 同上次第相生 何故名目
可知

[0037b27] 釋文第一 世界即為 見法明白菩薩同名
以此 放光
緣起真如歎佛行相功德長行生起第二
法身自在功德十一初六昇天 自在五法自在甚深 初二具德
中分初二具德 不可思議 校量勸修勝林初二
一法所以 四無畏林內初二 勸學體用
慚愧初一 佛法 初一成人
五結成文初一 一同虛妄乖違 無相精進
一總法成一明 人法中一法體無異二法 空無三法無實四法五法
成真一成多用起用八體成就 初四緣起五分別無
初文初二二觀 初七佛性二身 初二
合并應化九如初九 勸學初五展轉 二見
解疑分別實法離心 既是心作何為非有心作 四法如來 所以前來不得作佛
十智法身甚深 初文初三

功德菩薩十行品第十七

[0038a12] 分別十行來意一乘三乘終教聲聞 所得通行善根十行即此
釋文

[0038a16] 釋名功德行體 勝妙與果 聚集無上菩提因故菩薩
十行本相譬如數法 無量智慧差別 得名

[0038a22] 修行

[0038a22] 初三加分本分利益
行法甚深 諸佛加持道力 所為佛子
相差初文 二十所以三欲 所為初文同上所以中有四句
所為中有初一 一句差別相差三業 何故正行
何以 成行 地前故作 中有可知諸菩薩
本分十行廣大 決定 何故相約行業
行相 所以無常 因位第二本分相中
三重五結第四歡喜饒益持戒 無盡
無窮善現 緣起法無著方便尊重 善法善說真實
善說中有可知佛子何等 初文三結布施行相行相
可知菩薩歡喜時下 離過方便四明所為三句因果
為生第三可知我相 三輪自利利他 饒益三結第二
二戒菩薩 如是持戒時下 方便離過
可知四明可知 舉行相成
未度者當下 三結忍行 菩薩成就如是
饒益能所 身分菩薩思惟 安忍可知三復思惟
法忍是故所為三句三佛所行無盡 問答精進
十一菩薩加行 菩薩成就如是 問答
分齊可知 三結入理安樂 菩薩成就寂靜菩薩
利他 菩薩成就如是中有 何以所以菩薩
因明如是 菩薩三昧觀行 自在
善現三結 加行般若 三分一切世間法般若初文
明智無所有 十八初七相應 業報辨正諸相
分量虛妄三句 成分無性 如理所知安住三世平等 如量智化生菩薩
時下自在文思可知 三結 自利方便得受記利他方便
菩薩如是觀善巧滿足二行所以者何所以可知分文分位不捨菩薩心
分位可知分位 淨法無著可知二見不淨 不淨何以 無著所以問答
對生離過二利大悲 便不著身等不著中有 何以不著所以大悲
大悲深重爾時菩薩生下 增上爾時菩薩如是為首 尊重三結
菩薩行時下 一成中有立宗
可知菩薩如是有法 得法 成功入法界菩薩摩訶薩 自在如是菩薩成就無二
第四中法可知 菩薩成就自利二利
可知善法三結利益 善法以為佛種清淨陀羅尼
行體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 第二成行行體 可知爾時菩薩作用作用
可知成文 佛子別有可知成就 如是結成真實
一言行相真實 菩薩下行相應釋名菩薩成就眾生 行體是故
不捨 身口意即為菩薩摩訶薩大悲 即位成果名下 安住利益上來一乘信行
三乘之中 自得一切種智精進 佛果第二自身 大力四如意足精進
慧照得法無生自在第三 無畏具足五根定慧 第四具足三寶五分
戒除無心解脫 知見一切眾生知見解脫諸法 虛空無二第五一切眾生八正道師生正知得法
正思惟出家三道正語 正命法性空名正定正覺無生 二觀一合相第六大悲念法精進觀法法定法入
第七四無礙善根 正觀三界第一 無相大明聖人第一平等 第八中一佛國四化
樂說 一切法無生第一義諦第九 一念一切法三世十二因緣
成性不可得第十自在 大法菩薩三寶中道一切 無生佛寶法寶常行六道
相應名僧一切眾生流入佛海 三乘爾時佛神力 動地如是四天
平等爾時十方菩薩 以此十方菩薩成文 同名佛菩薩初十
但是影響分齊證法 十方 佛種菩薩種性
因位菩薩即是佛性菩薩 菩薩此等 十二中有初七
四行總結 十行一一具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卷第二 (之上)

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齊 卷第二 (之下)

終南山沙門智儼

菩薩十無盡藏品第十八

[0040a11] 四門同上

[0040a11] 菩薩無盡分齊 蘊積無窮生滅不易故云無盡一切


[0040a15] 二來所以正位 所以迴向 在前迴向
方便

[0040a19] 三品能所甚深功德蘊積

[0040a20] 引證 何等菩薩 初文可知十地
攝論二戒地中慈悲 第六地中 獨處空閑地中經論
第四恭敬聽受地名 第十如法第十 八正地中
地中堅固第七 地中世法第八如理論及攝論
供養何故中分慚愧 一向

[0040b05] 藏文 三結四重自性
佛性如是 成就如是引出自性 入理堅固何以
菩薩成就 第三引出不退 境界分齊護持信行
可知釋文 何等菩薩如是
大悲利物 造立隨順實際常隨 涅槃一切諸事涅槃不復 第二
一切有罪三自聖知 是故離過第二 作下
當下離過多聞 第二所聞菩薩如是利他十二因緣無為
婆沙有為自立無為中文無為一空事相 涅槃
緣生從事六法不對 有為所以意思可解此等自體緣起不可以
事相是以大乘教相方便 一切教相正解要是祕密教大乘
得意無記六十第二 施者文言 資用無非事相
使正智乃至三業 起動隨緣無不隨順如實 相應建立無上菩提根本種子
施法中有 可知可知第二 初七所知二義一色
分別 第二無常即如成道
聲聞菩薩知人 知道煩惱習 相如云何加行
諸法自利問答中有 可知利他 分齊問答
四句菩薩成就 可知智慧 無盡可知第二 淨法念佛隨順
授記心懷 修多羅圓覺滿 以為菩薩如是十念
菩薩堅強 淨念記分 遍淨塵念
不生種種塵念不生 不計光曜廣照無極 樂修不息無障礙發意不得
思量三結 歎德 聞持一品所聞
三結歎德第二 明辯功能何故成就廣明
菩薩成就百萬 無盡 用事問答 佛子第二無盡
第三深奧 無盡可知

第五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第

[0041a23] 迴向門四門同上

[0041a23] 釋名 第三殿 四會莊嚴第五一切莊嚴第六 摩尼寶慈悲相隨轉增


[0041a27] 二來所以來者迴向進行 一會來意來意

[0041a29] 第三分別人法 可知因此上下 二義一舉普賢性起
差別起信世界海第二十信第三十解第四十行第五 方便迴向第六成本有無因果
二行第七依法成因果行第八 成位差別一乘三乘 第二差別
十智第二成就 因果分量第三普賢 因果第四本性普賢因果第五 方便迴向證法普賢因果
普賢因果第七依法 通教普賢因果分齊第八 普賢因果緣起理事分量差別

[0041b16] 釋文三品初二前方便 正宗體用身口意因果相應後方便
第二天王 一時天王起用 攝化供養成就 爾時世尊莊嚴
爾時佛神力天王 加被爾時天王 爾時世尊一切 殿下佛法平等攝益成事不虛第二
爾時天王如來 天王出迎世尊供具立宗所謂
如是四天下同等 應法初文過去 修習因緣因緣十三初一
次第除疑可知第二所謂廣說 殿供養 世間莊嚴自在二百萬億諸天 眾生世間莊嚴自在供養第三
萬億大菩薩正覺莊嚴自在 中有五十八可知莊嚴具二百萬億神力
自在內法莊嚴正覺初十二十大菩薩入道 信解第二出迎
設供 申請設供分行 供養可知佛神力
分行供養爾時一切諸天 二行入佛中有 別莊虛空供養如來爾時 一切諸天入佛中有
二時諸天如來身一一毛孔自利爾時如來平等自在 利他如是正念
中有報身 佛身化身報身身業一切智口業三佛智慧
意業化佛身業法施 意業此等佛境即是迴向因人用事自利
放光自然顯現阿僧祇莊嚴顯現不可思 化身說法佛身寶光
自在神力說法教化三自平等慈悲 無量隨機攝益成就如來入佛
如來顯現第三 攝化二等 第五長行憶念即是
明智一佛 多方便歸一慈悲善巧三等第六攝化成事
初二 具德殿如來方便 別莊四等十方

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第二十

[0042a17] 四門同上

[0042a17] 釋名一處 口業可知

[0042a18] 二來 所為

[0042a19] 方便行為

[0042a20] 釋文初文佛神力分齊 如此第二三世間
可知眾生世間中有 修行歎德歎德 自利一切眾生厭足
利他行諸菩薩自在 放光中有出處二明 諸菩薩攝益歎德
法身入佛境界增長勝妙 方便歎德中有 三結中有自利二教
一句利他可知讚佛 高出攝伏 菩薩金剛幢自體
真實勝負 金剛幢可知 方便佛德以此善巧 長行生起
第二正說初五自利 利他勸修堅固初三 自利堅固利他堅固勸修
勇猛初二法界 利用廣大三結體用夜光 初四法身自在自在
初一即位所見 初一初二 歎佛四明離世
初一化身二法 何故經文。三乘所為三乘一乘
可知精進初六三身自在 離垢初七 法身一總真實初二
化身自在法性身自在四重結成 初二辨明損益
損益歎德顯德 菩薩不須一一句 一方便一乘

金剛幢菩薩迴向品第二十一

[0042c03] 分別十迴向來意 一乘三乘獨覺大悲 得無世間第一善根十迴向
釋文

[0042c06] 釋名迴向 前行菩提可通眾生法性金剛 迴向二義得名來意
法體 三乘一乘別教即或不治

[0042c11] 四宗 在下

[0042c12] 釋文 三昧加分定分本分 利益

[0042c15] 入定法體明智 照明方便淨智依止 淨智因緣相
諸佛現身同名證法 可知二時善男子 所以加入因緣諸佛
本願力盧舍那神力 菩薩善根力 所為中有二十二初十
二十二所有 上下所有不可一一 下地加分論主約分
即可中文 同異成壞如是一切 初六無不明了
可知善男子當下三業相差 就中可知初一何故
方便不定心境理事非一 可知本分正說 初文方便
決定相大怯弱 二相引證三重五結不思議大願
地上亦即十迴向救護一切眾生眾生相迴向 迴向迴向眾生
迴向菩提迴向實際 三相所以彌勒 善財菩薩迴向般若經
自行堅固 三等一切入佛量等一切處分得佛力無盡功德
出生不窮隨順平等善根 堅固無盡獲得堅固隨順涅槃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大涅槃 世間相者無著
解脫十法界 相成共有 迴向即是 十門迴向迴向所謂實際菩提
眾生迴向實際二種即是 真如真如眾生 度生菩薩行即是眾生道具
菩薩眾生菩提 行為菩薩眾生即是菩提 一一迴向
第一中有 重頌 行體摩訶薩發菩提心
迴向眾生菩提菩薩日天 迴向實際如是善根迴向 勝妙自在體內 六度四攝眾生二修善根
救護眾生菩薩怨親 中有眾生相 迴向眾生
眾生地獄得法因果 起行迴向 怨親問答釋疑
眼下緣成展轉第四 可知菩薩不為 眾生廣大可知第二迴向
菩提一行諸佛究竟 即為可知 菩薩善根迴向時下清淨 以此善根為生見佛獲益
七財淨滿智慧慚愧 菩薩一切苦 何故除疑
可知 為生受苦中有受苦除疑 第二文中第三可知
是故不以可知三復 可知菩薩以是無量 下令助道因緣起意
可知第三迴向實際 簡擇迴向一切不著迴向 實際分別無相
因緣不生三觀一切眾生平等 真實無性不生諸法不滅諸法如是 善根迴向第四總結
菩薩修行對治 行體一切眾生菩提 善根二相結實可知
長行偈頌五十六 初十總結別有初十 行體十三眾生菩提十五
結實第三總結 三結歎德 偈頌文中行體一切
迴向眾生諸佛成就無量迴向 菩提菩薩如是捨離迴向實際 菩薩善根歎德一對
緣成立宗何故除疑 安住成行菩薩如是 成果菩薩如是菩薩善根迴向
眾生 實際迴向二觀
實際諸佛 行體摩訶薩如是 眾生究竟清淨菩提平等
結實菩薩行如是勝妙 長行偈頌五十初二 行體眾生菩提
實際十四三等一切 三結歎德偈頌 行體可知迴向
菩薩如是時下 佛菩薩眾生
菩薩眾生菩薩攝取 菩薩可知第三眾生文中 儀式可知三生
菩薩在家時下分齊 如是菩薩初文在家迴向菩薩乃至
大悲深重初文 可知三明成行無間 第二深重離苦
可知迴向實際 迴向 摩訶薩實際
觀智常樂普門觀智 迴向第五總結前行次第 向下長行四十八
三十四眾生 實際一切處 三結歎德偈頌
如是莊嚴迴向菩提眾生 如是善根迴向迴向實際 如是善根迴向歎德中分
行體一法 三句諸天第一義天可知一切
一切處 菩薩廣明行相 菩薩諸如來廣明 行相中有即為
明心 成行如是莊嚴眾生 理事二門立宗一切 一切處所以有法
可知實際前行 迴向無所有迴向如是菩薩 實際觀智
如是菩薩圓滿觀智一切法 因緣因緣一切法總結 行體得佛自在菩提教化 眾生眾生菩薩如是結實
長行二十二初八 菩提眾生實際

[0044b26] 無盡功德三義出生無盡 三自以此 偈頌行體
菩薩善根迴向菩提眾生 如是迴向實際菩薩如是善根 行體行體
勸請隨喜迴向隨喜 一成說法涅槃流通 悔過第二勸請隨喜迴向三義
由是有為分相 隨喜即為 無盡藏無盡
菩薩如是行相二嚴成人世界 菩薩善根莊嚴佛國土
世界三世莊嚴一世界結成 菩薩如是中有諸菩薩顯德
成就顯德可知成就 可知一佛 可知迴向菩提眾生法界 便迴向如是菩薩方便
實際迴向薩婆若 菩薩行如是實際觀智迴向可知菩薩如是
觀智生死雜亂涅槃寂靜 破相生死體空雜亂涅槃如故寂靜生死
雜亂何者不空如來 大涅槃大義妙用 寂靜佛境所行
境界生死生死 無法名為 第四
菩薩總結初文 前行結成迴向菩提眾生如是 眾生結成實際菩薩如是 所得菩薩如是迴向時下
勝妙第四歎德 三結可知長行生起 五十初十行體迴向
眾生菩提十四實際十二 第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名下歎德
第二行體菩薩善根 迴向一切眾生眾生菩提菩薩 摩訶薩以此善根迴向時下實際菩薩
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歎德初文 輪王成行 飲食行相 如是修行
時下 四者所有迴向 第三增田第三有成
菩薩如是無量利益六十 二心不貪無染 眾生第二
迴向菩薩如是迴向 一百二十無不六十 迴向 堅固堅固
三義分段依正 依正變易依正地前 生身八難
三惡道北單越長壽天正士 前後功德四平 世智辯聰真如法性
正士般若正觀功德 波羅蜜平等菩薩無盡大願 菩薩淨行滿足第四
中有菩薩爾時 結成究竟實際前行身口意業
實際正向中有 觀智菩薩如是迴向不著 菩薩利益
何以菩薩如是見法 是非相生可知文言禪頭 眾生有形禪頭
中有菩薩體用迴向 迴向名義菩薩以此 迴向菩薩如是迴向
長行偈偈八十二初四十八 行體二種迴向菩薩三十二 實際菩提緣起 真性不違

[0045b27] 等心隨順一切眾生三結 歎德偈頌第二行體菩薩離垢清淨迴向眾生菩提
修行如是善根實際菩薩行如是 行體 如是
三不求生天下 眾生作善 善根眾生根性三品授與 二眾菩提修行
菩薩以此善根迴向初文 二修平等增上初文 善根菩薩
緣起中分可知菩薩如是 具德時分復次菩薩 第二增上中有
菩薩明心具德迴向 迴向如是菩薩自在如是可知
實際利益菩薩如是 實際初文離垢二明 三明校量
五結具德法界 可知長行偈頌四十二初二十七眾生
菩提實際十六

[0045c24] 相者三結利益偈頌第二中有行體菩薩以此 迴向眾生菩提菩薩善根如是
實際菩薩如是迴向時下 善根菩薩如是 正行中有
菩薩如是三業大用 自在大用明心 三業即為初一句身一句
一佛世界 善根 相等無礙迴向眾生 菩提迴向菩薩如是
究竟三復菩薩 成行可知菩薩善根如是 如是菩薩長養迴向功力
實際上下 相從相從 迴向體用迴向
如如約法如來三觀寂滅第二所以如是菩薩
如法約法第三中有一百 初一軌則 文中言說無著第二施設 第三言說文中
論法三時雙論此等 次第過去 同一未來現在前後二世同類
外人可知初三 眾生菩提次等諸佛無有 實際第四
可知第五重頌長行 二十九初二行體 菩提實際十四利用
無著解脫三結偈頌行體摩訶薩 眾生菩提摩訶薩
實際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下 不輕菩薩常樂攝受不輕 自在善根
善根無著 菩提中有普賢三業從此 未來際生下自在
可知 三十二因果方便 身業口業得意
佛剎自在因陀羅十一自在十二容受十三果位 自在十四入世自在十五十六
此等十七 十八十九知法二十二十 一說自在二十二知根自在二十三方便
微細可知二十四 方便微細二十五菩薩 二十六初地微細二十七生性 二十八知世微細二十九知法
三十微細三十一知法微細三十二出生微細微細何故不知智能成法
實際約出可知滿足滿因果 如此一切
長行生起一百初六 七十眾生菩提如是一切諸法 十八實際十法界
三結偈頌第二 成行復次菩薩法施
眾生菩提三復菩薩安住法界 迴向實際菩薩如是迴向時下勝利第十迴向第八 第九第十二
顯德 受記菩薩行法施 修行菩薩善根廣大
自在福智莊嚴行體 依法至於所有行體即是法界 廣大
莊嚴諸佛菩薩莊嚴 何以自行所以何以 利物第二迴向眾生 文中恭敬無間三業
菩薩以此法施三業起用不空初文 意業智慧一切眾生 具足下口不空一切眾生淨法
下身不空意業中有十門知法 得佛無盡法門 立宗以此得佛
一一中有 十門文中生法立義 引證方言
文教 不動菩薩善根 可知第二
菩薩迴向成德菩薩 下令復次菩薩以此 成性復次菩薩以此善根下行得佛
隨喜菩薩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法界可知復次菩薩 八菩薩摩訶薩自在
菩薩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成位 二明所得可知菩薩 如是平等心進行行體一切眾生
可知菩薩善根 如是 可知菩薩如是迴向時下起行
第二口業可知第三身業 身體二明 三結二三起用不空復次
菩薩修善三業第二如是菩薩 空行三業莊嚴廣說香華十門莊嚴初文
一一供養菩薩菩薩 依正
供養具有供養二寶 莊嚴三業三寶眼下六根妙用身業三句三業二三
不空中有生成分行 下令分行 應知三復菩薩安住法界實際 可知利用
安住法界無量淨三業第三可知歎德成就普賢廣大念念 分成一切行事
一乘法三乘 一二正直所謂 學習第一義諦一切法相如不可得慈悲喜捨教授天人剃頭三寶
出家菩薩一切佛法無二第一清淨 第二第一義五神通差別 六通第三無生
四不壞淨佛法僧不可壞 第四佛力所謂三相諸法 假名假名不空 假名是故一切通達不二
空空一諦第五中善計量眾生 所謂五陰集成 色相剎那剎那成心受想
一相無相第六佛教 所謂十二入六境六根名為慧觀不在不在
中間一切法第七 十八不共法六境六根六識 一切法第八隨順自然所謂
因果善惡苦樂 因果二空無生無滅一合相 佛法僧二諦因緣
因緣 有無無二第十 自在一切眾生所謂中道第一義諦
處中一切法無二轉增入聖 地名相似第一義諦真諦初地 三乘所以知者 三十凡夫聖位
初地上經三乘教義 多同不須料簡爾時佛神力動地 第五明證動地 十方菩薩雲集第二
流通 九十四初十行體無相妙智觀法
相者菩薩 六十八眾生菩提譬如如下 實際如是菩提
眾生初八三業智行十方一切 二十身業不空恭敬二十二口業眾生十八意業 迴向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卷第二 (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2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