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yin Xuan Yi Ji 觀音玄義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音玄義記卷第三
四明沙門知禮

[0908c05] 第二觀智解釋 結束觀智境界世間 品類無邊塵沙聖教
不依十界因緣 十如是十二二明
四教三諦別圓二諦 一實不立 三諦涅槃
中論立法 觀門 二次
二種偏圓 瓔珞三觀 三假四句不生入空
三假二諦 分別一切三假
破用平等以前方便用作方便次第破用一心 故云二觀方便三觀
思議第一義諦之下大品三智三智內法法相能詮名字
外法法相能詮 名相無我我所 摩訶迦葉婆羅門皆知沙門皆知
內外知能諸法 無生不能別知諸法緣起不能諸佛 發起眾生一切假觀
一種中觀智者 皆是中道一法一切眾生一切道法無不
有法一法一切皆然 一種一切一切相等寂滅
種種皆知同時一切種智 對上瓔珞三觀大品三智通則 異名因果大經四智
四智大經二十五因緣 不見佛性 不見聲聞菩提不見佛性
見佛緣覺菩提不了不了十住了了阿耨菩提因緣不等
別教十住以次 乃至十地中道次第名為不了涅槃對上離合
四教三觀分析 四智大品 三智瓔珞三觀
大經四者空生一切智 入空 觀智五眼四智三智
不論開合法佛三觀 四智慧眼二空 中論中論四句
四教正對四教正對所以 所以觀智 能詮二教廣明四相初四教主
明教一異二義其一 四教 當分隨機所見四佛體用
四教補處偏圓補處 可知四教 尚無答理
二三初三明教願行立誓
之子乞食相好巍巍善心供養 誓言當成一如今世釋迦
法住多少 悲者發心拔苦與其非想 輪迴無為
拔苦二乘 菩薩雙非立誓二行起行 初六文中六道
六度略舉菩薩六道 菩薩戒餓鬼地獄
畜生人中慧照天眾二行 六度滿尸毘王貿 鴿一身真實感平復
滿須摩提尸滿忍辱仙人歌利王身體不動作誓羼提滿
太子如意珠濟貧墜海 筋骨不懈諸天 生生不休海水減半
滿闍梨第四禪 出入息 不來滿
大臣閻浮提城邑山川 息諍般若滿滿 期滿遂心六度
滿如此行相 釋迦尸棄佛僧祇聲聞 五停心念處
不知作佛尸棄然燈佛 僧祇煖法既有證法 分明從然毘婆尸
第三僧祇頂法內心了了自知 自發無所畏肥羊大論 菩薩五欲不生貪著有無
等觀譬如大臣 語言得無肥羊大臣 水草日日三時
云何 菩薩無常結使 功德

[0909c28] 聲聞 七賢菩薩何故三祇 居頂

[0910a01] 聲聞一境一門念處 成就菩薩一切境界一一四門 六度久遠使一一諸眾生
三祇超凡入聖自身 彼岸三十四 羅漢三十
四心無間不以一言 見思塵沙菩薩修學塵沙法門一一四諦正使
一一六度見思三十四 塵沙上證四真諦令正使 時而二諦究竟三乘
弟子佛眼佛智補處觀智三藏觀音相如 料揀
婆沙爾時號曰弟子釋迦樂修利他行機先 樂修自利在後
多人釋迦 成道於是弟子山中釋迦 菩薩隨後入山尋求不見蹤跡正行
火界定 特異行次 世尊天地多聞 (北方多聞天王)
十方 (梵王宮外道故稱) 丈夫牛王 大沙門山林因此精進
彌勒成佛梵語 彌勒梵文二簡 百劫法門任運
六度法門百劫而言精進時分通教 教相名教三乘因位
斷見通名有利 四相菩薩三乘不通行相三藏
事度空行大論三藏菩薩具足三毒云何 功德譬如甘露中食菩薩
純淨功德作佛三毒云何 清淨法門菩薩猶如具足煩惱 名為有毒修習佛法甘露法教
常住三品上身 貿鴿不了 不見成行不可得
三事不立能所真空現前 五度能所名為 二相以此生法
三祇空心行長無量生經無量劫限定阿僧祇 三藏廢除接物
薩婆若一切智發心 智相斷見思惟即是無生人法
法緣慈悲自行無生 相應中斷 階級八人地
第一十六剎那屬於 至道比智名為同在無間三昧十六人見菩薩已辦地
慈悲真空行化 正使至于佛地見思真諦 塵沙俗諦究竟第七地中
不盡扶餘利他正使 三界 生死二乘
不受後身菩薩利物恐同二乘菩薩 慈悲正使受生 不久
三界故稱拔苦 可見別教明教 名教次第名為
般若不共二乘不共 不共在於行相 次第次第雖說
見聞覺知佛性覺知觀空 均平本性中道方便次第
迂迴塵劫次第修學 河沙觀智河沙如來藏河沙 無量四諦發心二十
十信緣中三惑正著觀空 四住六界 成就八門因緣
無量八門二觀既成中道 三觀一心別向圓修之謂鎔鑄
任運鍛鍊物體 然後 法界無意二諦二惑任運
次第有意二諦使二惑 利物觀智

[0911a05] 別向圓修

[0911a06] 始終三諦證道不復 別教在於圓教
約法 一切法皆是中道一色 三千非空即非
即非全修在性 修性中道
法令 十界眾生 三千月喻三千內外有無無實
三千三諦宛然二觀無緣觀照無相無相無緣 是故能所即非
明證發心真心 觀心名字道場轉輪 佛藏眾生有如結跏趺坐
理即初發心 引文 真實大品涅槃初心
開示 知見所知知見 三智五眼
大論明智十智世智 苦集滅道無生如此十智 三藏三乘如實智
大經即是佛性 一切法觀行五眼肉眼見性
人法 涅槃大經祕密猶如不成不成摩醯首羅
如是解脫涅槃如來涅槃摩訶般若涅槃 各異涅槃三德
涅槃名下問答 無緣中道二指 淨名觀眾生品文殊維摩云何
眾生維摩譬如幻師見所幻人 水中月文殊 菩薩云何維摩菩薩
眾生說如斯即真 既是入空三諦 中道無緣二明中道建立
二明中道 偏圓三寶四諦四教 四諦權實中道
一切 四諦唯心法界 名為中道權實
十界十界次第六界無生六界生滅 四教四諦中道諸法
一心四諦所以一體三寶 三寶雙非從略 三智圓覺方名佛寶三諦
僧寶理事三諦 圓融隨情差別實相權實
文句明法方便 善用會眾 善用會眾
三教權慧 隨情差別別教次第三諦 二諦三教行人修行
僧寶其實次第三諦修行人法成圓教因果 應作偏圓行人 僧寶

[0911c17] 四十二等覺妙覺 云何因果名為

[0911c18] 三寶 因果一體一念具足 四十二法性二寶
應身名僧妙覺 大眾是故僧寶究竟成就一體 三寶任運漸教三寶
理事三諦 經文涅槃增減
月光白月黑月 斷惑前後同時二月體用 實相因果不二增減諸法
不生諸法不滅三千煩惱般若無明大經無明 亦稱如是約法
四十二一一故云 妙覺 妙覺理體智德不生
妙覺相應不滅初三開合 四十二初三黑白初三
乃至十五亦復如是仁王諸般 因位十四四十一之中 三般若如此一切因果
中道三教權實 中道建立不下 三寶四諦前失四教三寶
四諦二種中道而立斷常 別圓佛性四教 斷常四教三寶四諦三教
可見 權能 以次
利鈍不下 雖說引文
深法不深圓教別教 去聲之前引起
法道三教開通法道 廢權立實十方三世
復次契理 失意是非雙非 不生不生不生
應知但是著語其所雙非一實 觀心二種

[0912b07] 無非 觀門何故至此

[0912b09] 解釋觀世音四教 觀世音他生眾生 差別生佛心境
佛世當機悟入遠近滅後 觀心他生
不出心性自心明見十界眾生 觀心觀心 心下
明本無心 現前 一切名為無為下列
心境明心四運不可 知覺豈能生滅是故不可 豈可觀法心境
猶如比況 虛空觀心 十因緣修證無能
中立既有 作下 二觀次第
明全 一念 正因三觀一切法
正名三諦三觀 一切法大經法身般若 解脫三法即是
同居一念二十 三諦皆因緣生性相 緣起宛然
既然學者須知三諦 三諦不合圓融 三諦三諦三德祕密
一切諸法不出全體諸法 燦爛轉變 師子
一處豈可 分隔三諦
一一三諦荊溪三千空性 假性三千中性正因心法 眾生三千諸佛三千同一祕藏是故一一
三諦此等法門同居一念 次第不思議即是 觀智德行
止觀三千 以此為以此為發心以此以此以此以此調道品以此
助道就此以此以此 此外無行此外妙行三諦之後便次第
華嚴 一切世間真法真法無礙 具足理具
有事一言 一切理事 一切三千觀心空理
無不空也觀心理事三千無不三千空空三觀能破 三千三觀
三觀言中 三諦三千如是法歸 經文引證
大經得佛十如即是十二 三千初心得佛淨名身等
實相自身華嚴作下 正觀觀望
聞已皆是邪見 悟入知見 二圓四智道慧畢竟二道
不思議一切智中道一切種智 中道四門不思議空門有門 三觀三觀
如次對開悟入 故知 如來
高下是故如此 結成佛法三明普門 通途
通約 世間 世間愛著三界常樂
四倒見惑不出有無 四句善惡生死 佛法四教能所
化城常住 大本 四句即是四門合為十六
行為行為 正路不須電光
見道往昔善根 教門得道信行觀門得道法行 指大初三
實有即真俗諦假人四門五陰 四相實法無常有門三假
二門從容 空有雙非 通教二諦四門
根性一門入道別教觀佛 分別心本覺性體三諦根鈍不知
三諦一門 有門觀本善妙 不能顯現佛藏
空門本覺畢竟無相 我執不得覩見迦毘羅城 釋尊瑠璃破滅釋種
城邑蕩然阿難愁惱世尊怡悅阿難 答言迦毘羅我見迦毘羅城 大涅槃亦復如是觀本
不定有無人見 不見有無可以證入雙非 觀本不可有無
圓教善妙畢竟 別人不知三諦 三德一一互具以此三諦
四門 得名 不思議三次
中道二教能詮 十六皆是 能詮
圓教能詮能行 始終皆是四次 二圓約法
三千門外無理能所妙門成就 復次眾經
四門一往淨名 引文釋義經文善意菩薩生死涅槃生死無生
不然不滅如是入不二法門生死涅槃 生死本來何所
不然不復 入不二門

[0914a03] 經疏中道之一 今文何故更加非一

[0914a04] 言中必須 陀摩中道 名為中道
中道今文 不二建立普門三諦 不盡畢竟故知
破用自由不可 以下釋經本經不二 不無圓教中道
二教故云不無 別教故云 三教二諦解故
二諦 不二若爾 大經涅槃淨名生死
涅槃不二大經無明不二其二畢竟 普門二三淨名
一品三十一菩薩妙德淨名無非實相 可以四門第五不可
不二無非普門 大師一一四門 生死涅槃亦即
生死有門涅槃空門中道第三 第四一門
得名三十 不二宛然文殊無言淨名 三諦祕藏
三諦豈非四門向者三十一菩薩顯示四門絕不可言 其所失意
無生大士 離言說相使四門 四門
諸菩薩一字淨名杜口廣說 四門時常默默時常 三十三而言四門
總持甚深 分文三十三 成就幽深使
淨名經諸菩薩法相文殊 無言山家二門思益一切 正是真空華嚴
法界豈非豈非故此 淨名言說 諸法二邊第四
圓實四門皆是普門大品通明普門大品法華三句 四門皆是普門四十
二字般若 功德智門一門 狹小相成
四十餘年調七方便 乃至眾經 開權顯示昔圓
眾經普門觀心大本 第八根機種種差別 四門異說觀心
四門不須 行人應須法行四教 四門學者普門
至理 觀音 普門故云通途約法
十門二嚴福德因果 法身性能即非莊嚴莊嚴四分生起
慈悲菩提智能 無上誓願慈悲即是 不分弘誓慈悲功力
慈悲通語四諦 菩薩三修 神通力禪定
般若四斷二三修行斷惑法門三門 論斷解脫對於無礙二道
毘曇不同對於方便三道 釋論三道菩薩無礙 行解因果不可
毘曇三道第三修行方便 第四斷惑無礙道法門解脫道五神通乃是自行
不出三密第六神通身密第七 便即是意密第八說法即是口密供佛 法供養自行度生諸法
中道實智二諦化度眾生同歸中道 普門慈悲次第
凡聖慈悲大經 四梵行一緣眾生緣於 無緣眾生一切眾生父母
法緣一切法緣生無緣不住法相眾生相大論二十 涅槃大同第五
慈悲三諦

觀音玄義記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7 觀音玄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