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Yi Shu 法華義疏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義疏卷第七
吉藏

信解品第四

[0542b20] 信解分別來意釋名 信解信解同異

[0542b21] 中根說法正說 第二中根領解

[0542b23]

[0542b23] 〈方便品 阿羅漢不信無有」,若爾 領悟譬喻信解

[0542b25]

[0542b25] 始終能信 中根聞法虛心 解故譬喻得分所以今文方便品
相違

[0542b29] 釋名信解 三義一者 決定聲聞
權實踟蹰故稱 了悟 迷執實有封一
是故 釋出法華經》,不疑 二者不信
不解不信不信一實 是故復信 未解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名為 其後智度論 」,無有
無有邪見無明涅槃經 無明邪見」。
邪見解故無明二法 四句不解 虛心信受未能鈍根正見人
不信利根邪見正見利根四大聲聞不信 鈍根邪見

[0542c23] 信解 一者有所有所有所 二種一者見解二者信解
諸菩薩譬喻品菩薩 於是一心諸佛實法」,見解 其餘聲聞
佛語則是信解 菩薩見解聲聞信解有所 決定堅明
不同凡夫悠悠故云信解

[0543a03] 出體阿毘曇》,信解 地中大地成實論》,
信解 有心異體 皆是一異執見信解後門

[0543a09] 第四信解信解不出四句三乘一乘道理 無有三乘一往
一乘三乘 一者還是取捨有所。《涅槃經 所得名為二乘」,領悟信解
有所無道下文得道 實有 有無二見方便品若有若無具足
十二」,諸見即便愛見愛見即是煩惱煩惱故業受苦如此甘露 毒藥舊病信解
信解經本。〈方便品諸法 本來寂滅」,不可方便誘引
五戒十善三途 三界乃至三乘 一乘如此皆是對治悉檀
。《智度論譬如執事 舉手唱言寂靜 」。乃至
權實信解方便品無數方便引導 眾生離諸著」,

[0543b03] 第五信解聲聞菩薩十信 舍利弗信力」,
真諦三藏:「十七地論亦作」。 小乘 十信

[0543b08]

[0543b08] 聲聞 十信十信初心十信滿足

[0543b10]

[0543b10] 十信初心涅槃經須陀洹 萬劫乃至辟支佛」, 十住初心故知十信
三藏:「闡提凡夫二者二乘」。凡夫 闡提不信二乘闡提三不法華菩薩十信十信
五根第六不退第七 第八戒心第九第十願心

[0543b17]

[0543b17] 十信

[0543b18]

[0543b18] 信心 前引羅漢萬劫十信滿故知 但是初心

[0543b20]

[0543b20] 菩薩十信

[0543b21]

[0543b21] 優劣菩薩十信方便 諸菩薩濟度眾生 方便專心空觀斷除煩惱
二乘專修空觀煩惱 方便

[0543b26]

[0543b26] 羅漢十信界外 受生界內受生

[0543b27]

[0543b27] 界外受生釋論勝鬘經羅漢三界外 菩薩界內受生

[0543b29]

[0543b29] 若爾十信 十信

[0543c02]

[0543c02] 強弱 修空斷除煩惱界外受生 不專觀空界內受生化人
慈悲不能

[0543c06]

[0543c06] 二乘受生菩薩

[0543c06]

[0543c06] 法華 分別功德〉,地前菩薩界受生登地 上界受生智度論》,菩薩肉身
得無生忍肉身三界外法性生身 真諦三藏攝大乘論十行第六 三界外受生經論不同

[0543c11] 第六 異門身子中根遠近身子現在
往昔身子現在鹿已去 至於法華迦葉華嚴已去一乘別異身子自身迦葉一切
有無 三教五乘歡喜身子 迦葉 生歡喜

[0543c20]

[0543c20] 何故

[0543c20]

[0543c20] 身子利根推理 中根至極

[0543c23] 上根領解唯有中根 領解領解無量

[0543c24]

[0543c24] 《 婆沙一切聲三品上根唯一 身子六十修行中根目連 一切聲屬下何故中根


[0543c28]

[0543c28] 目連乃是聲聞之中悟入大乘 必勝迦葉中根

[0543c29] 經家第二發言自述領解 所聞
內心歡喜外形致敬人法 之中當時

[0544a06]

[0544a06] 《淨名經四大聲聞

[0544a07]

[0544a07] 身子目連迦葉 以此人為大聲身子利根 眾人之外四大聲聞
解空迦葉頭陀目連禪定

[0544a10]

[0544a10] 《 佛境界八大聲聞何人

[0544a11]

[0544a11] 未見 意謂十弟子四大聲聞即為 法師:「迦旃延修多羅藏優波離
阿毘曇阿難總持三藏 八大。」

[0544a15] 「所聞第二所聞 二種 人為身子
現生歡喜人為。「 希有第三內心歡喜正是領解。「 第四外形致敬。「偏袒右肩
袈裟外國不著 [*] 偏袒 衣著突吉羅偏袒 內衣

[0544a23] 「白佛第二發言 領解領解歎佛 歎佛領解
歎佛領解初文 長行偈頌長行相從 領解以下
領解解義第一第二

[0544b01] 所以 二者大小二種佛說小本
二者 法令
大法靈山之前 。「我等因緣無上 一者但是
、「意志不堪 、「涅槃所得究竟 、「空理不能
修行合流海口大力 三解脫涅槃聲聞不能 故云淨名經猶如
」,菩提

[0544b16] 「 往昔說法既久」,第二 大乘後說
不樂解釋 。「說法既久大乘。「身體 不樂不能所以
三空報身入空。「 菩薩。「遊戲神通大士不難可以
自娛名為非真實故稱。 「佛國土成就眾生淨土行為 眾生。「不喜
非但大法不一好樂。「 第二不樂 不樂。「我等不樂。「佛教
菩薩第三

[0544c02] 「我等第二了悟歡喜。「聲聞聞法未決
聲聞一乘聲聞 作佛二乘正宗。 《智度論「《法華經二乘記作」,
歡喜」,歡喜。「不謂忽然歡喜身子身子 迦葉無心大寶
慶幸歡喜。「善利佛道

[0544c12] 「世尊我等樂說譬喻 第二領解 正說第三上來釋迦
一期大小二教未盡無量 始終法門迷悟歎佛 。「得失
二義。「 第二三門譬喻來意 領解

[0544c20] 來意法華火宅凡夫窮子二乘人執所以凡夫二乘次第法門
聲聞三乘所得涅槃 無學無異二乘所得 法如草庵如來所得猶如大宅二乘
猶如窮子如來長者是故 自說大小優劣小乘 譬喻二者諸菩薩大乘
尊勝小乘鄙劣決定不退 佛教釋迦始終法門權實前後淺深顯密

[0545a02] 不同父子中途還鄉
父子相見不得冷水 誘引還家 小心家業父子
過去大乘法名 大化故稱下文 所生中途觀心微弱煩惱
流浪生死如來 大乘善根成就不得還鄉 眾苦樂求涅槃
積習善根有趣大理 父子相見之內大乘善根 成就悟入大義其一
大乘善根成就不得成道大機未熟不堪大化 冷水成道大乘善根未熟
有人善根成就人天 即便 [*] ,冷水誘引 道樹人天世間
鹿二乘出世 法令世間歸於出世出世長者誘引還家
大機大法小心 小心以後法華之前方等聲聞讚揚菩薩小心
大道小心家業 大機成就一乘 家業

[0545b02] 第三解門 領解譬喻品父子 長者三十中途
諸子遊戲 還鄉有人諸子 遊戲眾生有機
生死有機即是還鄉 生死中止父子相見 眾生有機
生死不可一一全同不得 不得冷水三車
如此種種上文如此種種羊車 鹿車牛車」,即是三乘三車之前種種 三乘之前人天乘
誘引還家三車鹿 化子使 小心三車大車
三車大車大乘即是法華之前 是故家業上等 大車所以第六不虛既得領解
不虛不虛 以後必須旨趣所以然 弟子密教調伏眾生
佛說弟子 形勢各異次第例如譬喻品方便品大意轉變

[0545b29] 「譬如有人第一父子 文明父子 文明二義
二義初文 中途還鄉 三義,「譬如有人即此三根聲聞
有人菩薩 一行父子。「幼稚 大小幼稚
微弱。「第二中途 微弱不能 所以說教
不能 根本涅槃經 佛性六道差別」。由此諸佛菩薩
大乘正教眾生 任運

[0545c17]

[0545c17] 前失何時

[0545c17]

[0545c18] 前失無始智度論 火坑害人無始正觀」。《華嚴經
無始無記」。 比丘十二因緣無明 名為作者
佛種因緣人為 所以」。如此 一句學者

[0545c25] 「 隱密眾生不知不覺名為 所以。「他國大乘
即是他國 不捨。「十二五十 天趣二十
五十生天生人三途而言 或者不定不必遍歷
如下五十餘年餘年修羅 。「長大大化故稱長大。「 窮困不生
窮子

[0546a08] 「馳騁四方以求 衣食第三還鄉衣食人天四方四生四方地獄畜生 無處馳騁

[0546a11]

[0546a11] 眾生 受眾善根

[0546a12] 善根 一者眾苦樂求涅槃 二者眾生大化善根種子
諸佛菩薩一往大乘 眾生 生死諸佛菩薩生死化度
成佛然後之中 善根

[0546a19] 「漸漸遊行本國」, 大乘。《法華三昧經 令人無為無為清淨
」。婆羅門本際 樹下止」。不可 漸漸此時唯有人天大化
漸漸人天其所 遊行人天大機 。《釋論有所無所得」,
其事名為 故云

[0546a29]

[0546a29] 漸漸遊行人天 人天五十餘年他國 遊行本國

[0546b02]

[0546b02] 漸漸非但 人天善根發大心大行故云世間

[0546b04] 「其父求子不得」, 三義中途子時中止 。「其父對上第一
子時。「求子不得對上第二 大乘善根成就不得。 「中止第三對上還鄉
父子天性感應道交還本 中止三根聲聞 如來法身機緣
。「中止而言始終具有 前言求子不得即是法身前時 舍那成道諸菩薩二乘中止
弊垢釋迦佛 人趣中道 聲聞領解如來出世諸子
菩薩二乘故云 之間故云中止 一方作佛一道
名為。「而言菩薩父子 生死貧窮困苦滿成佛
大意對子貧窮 無物不備化主 徒眾教門即是真法
成道華嚴三事 則是摩竭提寂滅道場。 「佛地十力無畏
七寶慧命法身 法寶無能倉庫圓滿。「僮僕第二徒眾
非一」,僮僕 登地此時 未有聲聞不得二乘。「馬車
明教負重教門 五乘華嚴性起五乘。 「無數萬法不可說法門。「出入息
化工教授 迴向大利。「他國十方 。「賈客眾多
商量物價行貨工匠西 經文乃是。「賈客 (假音) ,
貨物賈客 他方即此說法賈客成道 事故借以

[0546c20] 「貧窮第三緣由。「 聚落經歷國邑緣由。《
惡趣聚落善趣國邑皆是生死經歷 」。聚落人乘國邑天乘善根增長聚落
中止既是成道窮子 遊歷生死往事所以 國邑所以過去惡趣
至善善根增長得近大乘。 「其父第二善緣 至理

[0547a02] 「第四 大悲心假設 大慈

[0547a04]

[0547a04] 前已

[0547a04]

[0547a05] 求子不得中止即是求子大乘 善根不得應化諸菩薩菩薩 不捨二乘」。
家業菩薩從此 皆是二乘 生死大悲是故

[0547a10] 「未曾 如此成道菩薩大行 二乘佛子大化
二乘為人成道二乘大機 不堪聞說。「思惟心懷 , 「悔恨大乘流浪五趣
悲心內切寄名悔恨。「 一方一時不久 大化如來
化工能化 最後應付。「財物文理無量。「無有子息成道
二乘無有 二乘未能自悟未能 。「是以慇懃結念因緣
去世無人法寶散失所以。 「第二作假 大機
大機大機是以 預想。「憂慮一期 不絕無盡法燈
本心不得散失大乘

[0547b03] 「世尊爾時窮子第四父子 大乘善根成就必得領悟 佛見其一大乘
明子

[0547b06] 中有四句明見緣由 明見辨正不識。「
展轉展轉修行增長 大乘遇到大乘正理必應交接

[0547b11]

[0547b11]

[0547b12]

[0547b12] 一乘大意一乘善根 三品一者下品善根一乘 中品善根一乘
善根交接

[0547b16] 「 信受必當未有大機不堪 大教。「其父第二明子
信受。「 所見

[0547b20]

[0547b20] 珍寶

[0547b21]

[0547b22] 皆是大乘正道至理眾聖 無礙生物善根可貴

[0547b24] 所見初五 所見所見不可一句 初五師子床寶机
眷屬圍遶莊嚴左右侍立寶帳乃至取與皆是 歎佛大乘無德不盡
小乘貧賤時眾二心。「師子 寶机內外 ,《華嚴經蓮華師子」,師子床
,「金剛」,寶机一乘 中道正觀不受斷常故云無畏中道 實相寶机。「婆羅門
剎利居士恭敬圍遶能化 法身清淨 波羅得無生忍入佛即是
王種剎利初地以上滿足 居士如來故云 圍繞華嚴世界微塵數菩薩。「
真珠瓔珞千萬莊嚴能化 無非法則法寶莊嚴法寶莊嚴 二種一者相好二者
世間無比故云千萬。「僮僕 白拂侍立左右。「。「僮僕登地以上
高位以至地前以至 次第修行 地前四十大化
白拂眾生 長者拂塵眾生病故菩薩眾生 菩薩隨行 故云侍立

[0547c25] 「寶帳教門 慈悲寶帳眾生長者 眾生長者四攝下垂
禪定灑淨煩惱 闡揚正法羅列寶物 前人
如來 折伏攝受人天無敵故稱

[0548a04] 「窮子第三明子不識大勢恐怖
。「至此小機入理退 故稱。「或是或是神通自在說法
上衣有人法身 。「非我大乘道 五戒十善得人
不如肆力不堪 人天乘生死出世 。「肆力五欲果報衣食
不難名為。「 逼迫強使小機住持大教住持大教逼迫
強使。「疾走理順故云疾走

[0548a19]

[0548a19] 窮子何故 何故

[0548a20]

[0548a20] 大機 小機不堪故去

[0548a21] 「長者 明見明見 便第三歡喜父子相見
前後 。「師子座。「便 」,第二大機大化
心大歡喜第三生歡喜 。「歡喜既有
歡喜。「思念 第二明本滿慈悲 昔日未見而今化緣 慈悲是故歡喜

[0548b04]

[0548b04] 云何 自來

[0548b05]

[0548b05] 外緣 稱之為所以

[0548b06] 「 第三老年 財物老年無用教法 無用眾生

[0548b09] 「傍人第五不得長者不得上火 二門化子不得
二門不得二門 二門不得即為第一大乘化子不得第二假設
有損無益方便品思惟大同 火宅火宅 初文第一
大乘無機不堪初文遣使成道二乘 大法。「傍人長者左右
傍人大乘常用親近 稱為能詮故云。「 成道大乘了悟
故稱使大化故云。「爾時使者疾走」,第二 使者正說宣傳
使成道二乘 大法名為疾走緣故。「窮子 驚愕稱怨何為第二
無機不受大教小機本意故云小機大教大教 稱怨怨枉怨枉甚為
不相稱云何

[0548c06] 「使者」,第二假設 有損無益 無益有損
不堪使了悟 。「于時窮子無罪第二有損無益大機稱為無罪大教
。「必定大機 不信誹謗慧命必定現世地獄。「
小機驚疑怖畏 不能稱為不能僻地

[0548c17] 「第二初文
不受大化小機
遙遠使」, 不容小機不須」,未可大化將來」。「冷水醒悟第二
即是第六冷水 大化有人小機 人天乘人天五戒十善
冷水。「不可說。「所以者何二門。「 下劣小機
。「自知大乘 大化。「過去發大心故云。「方便不語他人
釋疑何不使 使使他人 傍人
便不得使明初成道 不得二乘佛子 即是方便遣使不得
得以華嚴頓教二乘不語 他人即是不得法華中一 窮子

[0549a13] 「使者第二 大教不復小機稱為 。「隨意小機。「窮子
第二小稱大教小機 是故驚怖大化
歡喜。「 僻地起行不行大乘僻地 起行

[0549a21] 「爾時長者第七誘引還家 第一第二作人 所以實教權教
本身成道華嚴 鹿法華雙開 第一小機第二
第三得益第四。「 誘引二乘所以二乘 誘引悟入一乘。「方便
誘引無二故稱方便。「 方便長者使窮子不受即是方便
不信 二者三乘祕密 所能名為三密
歸一故云四者令眾生了悟 非一是故

[0549b09]

[0549b09] 〈安樂行品佛教菩薩大乘 」,何故自說小乘

[0549b10]

[0549b10] 今文 。〈安樂行品菩薩 大乘

[0549b12] 「 十二因緣二教能詮名人。「形色 憔悴威德二乘
形色憔悴究竟威德生身 相好憔悴法身不滿威德調自度常行憔悴
慈悲無德 折伏攝受折伏攝受 威德。「窮子
二乘誘引 大乘成佛 疾走小乘。「
窮子以求 衣食即是行人天乘名為世間 二乘出世間法為此四諦
因緣修行故稱涅槃 過人。「窮子 根緣堪受名為。「將來使
世間出世間將來教令 稱為使。「何所小乘 何所假設未解
顯教。「便正教修行顯示小乘正宗涅槃窮子稱為然後 煩惱名為

[0549c07]

[0549c07] 聲聞斷見大士菩薩

[0549c09]

[0549c09] 二乘煩惱 即是生滅斷常鄙賤 菩薩不生無生
方便品 本來寂滅」。《淨名經增上慢 三毒增上慢三毒即是解脫

[0549c15] 「我等二乘 方能有助 四緣增上

[0549c18] 「使第二說教教相 名為既已」,說教

[0549c20] 「爾時窮子」,第三 貧賤不得徒勞 然後二乘小心
前期涅槃果然修行 。「其父」,第四 昔日大乘願行不受大法
小乘不信 四大聲聞鄙斥小乘傍人 不來其父好事
不來惡事 鄙賤小乘 之內毘曇

[0550a02] 「 他日」,第二

[0550a03]

[0550a03] 二教二身

[0550a04]

[0550a04] 不堪 信受二乘然後法身 小法即是次第

[0550a06]

[0550a06] 云何二教二身

[0550a07]

[0550a07] 傍人一乘實教 方便實教方便二身 師子座長者真身
化身實教權教 化身

[0550a11]

[0550a11] 譬喻品實教 不得權教化子不明何所

[0550a13]

[0550a13] 上品具有二教二身門外長者 法身火宅應身是故今文 身教次第大意
四大聲聞說教有權 有權

[0550a17]

[0550a17] 今文 譬喻品

[0550a18]

[0550a18] 〈譬喻品門外長者 即是法身火宅應身文明 師子座長者傍人成道
佛說大乘弊垢 即是舍那釋迦 教門實教權教 開本

[0550a24] 說教四者得益即是次第。 「他日思惟不堪大教堪受
思惟不堪本身故云 他日。「長者 不得實智小機權智
見其子 本身稱為得近。「羸瘦憔悴糞土
塵坌污穢不淨明見 不堪大教堪受不堪本身大乘羸瘦大乘
憔悴凡夫二乘結使 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0550b08] 「瓔珞第二舍那 三德名為。「瓔珞解脫,「細軟
般若,「法身 法身三德何以從中以來 他日見其子皆是成道有如
二乘不堪舍那

[0550b15]

[0550b15] 《華嚴經名為舍那釋迦文」, 一佛何以二身

[0550b16]

[0550b16] 異義同義引文異義梵網經本身舍那身為釋迦」;《像法疑經
我身報佛釋迦圍繞」, 二教二身本身 實教菩薩權教聲聞故且
釋迦明本身處無有 菩薩舍那淨土大乘二乘 釋迦穢土

[0550b24] 「麁弊第二應身二乘所見具有八相成道今文略舉凡聖二事麁弊」,
父母生身。「塵土」, 煩惱生子使苦行 使人為使三毒塵土
。「右手執持」,方便兜率天道樹之前 便成道鹿苑轉法輪
方便方便右手便真智 會理斷惑。「有所
是故染心所以 三毒四門貪欲 瞋恚致病愚癡致死三毒是故斷惑

[0550c10] 「作人第三說教即是 鹿苑轉四諦法輪 安慰汝等作者精進
誡令懈怠精進 懈怠萬行是故

[0550c14]

[0550c15] 鹿苑四諦云何

[0550c15]

[0550c15] 領教 權實二乘窮子修行 明教作人

[0550c17] 「方便得近 玄遠 便無由。「男子第二加價
。「常在正教之中修行。 「放逸五欲。「常在誡令不受
加價成道人天 出世二種涅槃名為加價 教權」,即是
人天乘說出涅槃名為加價加之涅槃功德 加價。「有所涅槃功德
。「 定慧因此禪定
苦智 。「三觀無常 不淨無我比例故云
精進無礙 解脫二乘 」。有人四禪
有漏功德無漏功德 止觀。「疑難必得。「使
使使 其三與其六通菩薩神通 運用猶如少壯二乘神通力

[0551a15]

[0551a15] 何故乃至使

[0551a15]

[0551a16] 二乘功德智慧不足珍貴

[0551a17] 「 善言安心故云。「
父子聲聞大乘父子解故。 「憂慮無漏不懼老病死苦
所以者何年老父子 老大鹿苑 師資。「常作第四稱嘆
即如修行 教益故稱常精進 教益
無私怨言。「不見 作人故云 作人。「自今以後所生
五德 無漏法化佛法 所生。「即時長者
無漏賢聖稱為佛子

[0551b07] 「爾時窮子第四 加價稱嘆三事故云
作賤大乘 分為賤人。「由是二十年中 大乘是故
乘法修行斷惑二十二乘有人 斷見二惑二十有人斷見 無礙一解脫思惟無礙解脫
二十一種一種 二十」。「是以後心上來小乘 修行已去大乘
。「是以二乘修行 。「大機大教。「 大乘不生疑心。「其所
本處大教菩薩

[0551b22]

[0551b22] 即是大品》,《大品大乘大品之前三藏釋論三藏
菩薩行」。若爾大乘聲聞

[0551b25]

[0551b25] 《大品大乘相傳 成道鴦崛摩羅廣明大乘 成道十萬不來
仁王經金剛大品 悲喜交集即是出入大乘大機
不堪大機

[0551c02] 「 時長第八法華大品》,大品大品
法華大乘大品顯教菩薩 顯教菩薩菩薩領解成佛 二乘二乘至於法華顯教二乘
昔日大品即是一乘所以 領解小令 未解者,《大品
大法不知有人 中聲聞已悟道法華 故作大品聲聞
聲聞大品聲聞 一者小乘聞說般若 大乘聞說羅漢六十
其事法華聲聞一者聲聞法華菩薩二者 法華經疑網皆除不退轉

[0551c19] 受命命中緣由正命。「自知有人如來
後說大乘以前小乘以後大乘 大教
故云將死不久」。有人三乘 法華》,三乘應斷 。《大品法華將死不久
大品涅槃名為將死不久法華涅槃正入滅度 不須。「窮子第二正命
大品身子。「金銀 勸學中舉因果德行八十
其中德行慧命法身 圓滿外流。「其中 取與廣說受法
。《利鈍多少 抑揚取與」。「悉知 。「如是
使佛心。「所以者何便不異上當 而言佛力即是佛說故云
密教聲聞法王菩薩 小乘弘大菩薩小乘 不異在於故云
二乘自行自行 二乘菩薩小乘大法密令小乘大法智度論
聞說二義一者顯示菩薩煩惱 清淨不信菩薩聲聞煩惱 信受聲聞二者菩薩
疑問不能自盡菩薩 大法聲聞所以

[0552a25]

[0552a25] 龍樹何故不依法華

[0552a25]

[0552a25] 必得龍樹 故作實有所以前者小人大法二種
密教小人二者顯教菩薩菩薩 大法顯教菩薩不得密教二乘

[0552b02] 「用心用心隨機大法

[0552b04] 「爾時窮子第二受命一者佛語二者不識 。「知眾,〈身子白佛,〈三假
受命所以受命 。「佛言菩薩 聲聞未知
。「其所本處下劣

[0552b11] : 《大品法華

[0552b12]

[0552b12] 法華何以?《智度論十二制戒》」,仁王經成道二十九摩訶
》」,四十餘年法華》」,故知 在於法華龍樹定品:「 菩提菩薩退法華經
一切作佛相違取決所以 :『菩薩?』:『 。』法華。」若爾大品
法華之後龍樹:「非一一時 」。

[0552b22] 「第九小心所以 二乘大品因緣 便大品方等經
小心大道至於法華

[0552b26]

[0552b26] 始終

[0552b26]

[0552b26] 化子不得華嚴頓教 冷水人天乘法華
大乘頓教菩薩 通化二種菩薩正化 漸教中人天乘世間
法華出世即世出世 小乘 大小大乘
小心二密聲聞法華已去顯教聲聞顯密密教小乘 大法小人名為小心
大人大法小人名為 名為密教家業 顯教非但釋迦 十方諸佛法門

[0552c12]

[0552c12] 窮子不得 教門法華

[0552c13]

[0552c13] 華嚴 教門菩薩入佛華嚴以後 始終四教調伏
佛慧四教冷水 人天三塗 二乘凡夫煩惱
小心二乘 二乘煩惱所以大法 二門一者小人小人
名為二者大士小人大品以後方等經名為一切大乘 二事調小心然後 一乘

[0552c25]

[0552c25] 四教調伏小心一乘 四教一乘方便若爾四教 方便說教

[0552c27]

[0552c27] 不然二教方便方便悟入一乘方便一乘 方便二教大乘即是真實
真實悟入一乘真實法華方便

[0553a02] 「」,第十 大志委付 家業領解歡喜第一句
大機。「」,第二 中有不捨

[0553a06] 「 時而第二正說法華時節召集證明父子
家業。「第一時節如來三十成道八十滅度其間五十說法涅槃壽量品成道
四十餘年」。四十九法華》。 法華四十九十九 三十成道何以十九出家三十
道者出家以後十二釋論羅云」,若爾何故十二 苦行十二其間何所
以此十九出家三十年成十九出家二十五年成,〈壽量品五十餘年四十餘年
二十九出家」,若爾三十五 年成壽量品四十餘年經教不同見者時節不定
涅槃臨終

[0553a24] 「 召集證明二乘 聲聞故云
聞說大乘經妙法蓮華菩薩」,所以 三昧舍利弗」,即是 。「親族同行人為親族
。「國王多寶分身;「大臣諸菩薩; 「剎利諸天;「居士人王 聲聞聲聞

[0553b03] 「 宣言第三父子正說法華 三句明初父子中途失時
子時略舉始終三事。「 聲聞佛子。「所生昔日大乘大乘以後
。「城中第二 失時 () ,不正。「五十
流浪五道修羅。「本字 。「某甲能化 。「第三子時
不得大乘理法稱為 故鄉大機未熟。「於是 」,。「其父

[0553b16]

[0553b16] 所生何故

[0553b17] 聲聞佛種 明初父子

[0553b20] 「我所 家業身子 父子大業皆是
眾生 所知大品爾時 復出未知故云 所知

[0553b26] 「窮子第三領解歡喜

[0553b26] 「 長者第三父子 中途誘引還家
家業所以 父子結緣 生死中途失時
釋迦一期出世大小顯密始終教門 不待

[0553c04] 「世尊長者」, 。「我等佛子合子菩薩 二乘故云過去
佛子無生 。「如來我等 如來我等非我自稱
佛眼我等大乘五道迷悟輪迴未始故云

[0553c12] 「世尊我等三苦第二中途 大乘二事三界
小乘智度論退菩薩二事三界小乘」。「三苦貪著三界 三苦三苦苦苦壞苦
行苦有人苦受 有人生苦 苦苦。《毘曇欲界苦苦色界
壞苦無色界行苦」。欲界三苦欲界 苦受苦苦色界生苦有果 無色界非但生苦果報
有無 欲界三苦色界無色界 。《俱舍論三受三苦苦受苦苦
苦受二時 稱為苦苦樂受壞苦樂受壞苦捨受行苦
捨受三時有無故云 。「迷惑無知第二貪著小乘凡夫 三苦不知三苦大乘
小乘所以小法迷惑無知

[0554a04] 「今日世尊第三誘引還家二教二身今文
不復領教權教第二 權教說教信受初文 合上說教,「我等合上信受。「世尊
第二釋疑疑云既是父子恩情因緣 妙樂是故知情 大化是以不為
知根。「寶藏涅槃 女寶。「方便力第二。「 智慧如來智慧即是一乘一佛乘
分別。「一日小乘卑賤一日

[0554a16] 「我等如來智慧第四 合子之內不知
方便力我等 不得顯教大乘得以方便力

[0554a21] 「我等方知第五家業 家業 歡喜家業家業
歡喜。「方知世尊佛智 見佛佛慧菩薩不為二乘 二乘吝惜智慧領悟
。「所以者何三事一者 大機即為大機不為 故知。「一乘
第二一乘故知。 「菩薩聲聞第三 即是一乘不知
。「是故我等第二領解歡喜。 「佛子應得佛子所得 三事菩提心菩薩行未來得佛
三事

[0554b07] 「爾時摩訶迦葉第二偈頌

[0554b08]

[0554b08] 何故長行迦葉

[0554b08]

[0554b08] 迦葉迦葉 持法是以前後

[0554b10]

[0554b10] 《大品 迦葉我等最上

[0554b12]

[0554b12] 迦葉異口同音 智度論「《
菩薩三乘」。《大品則是 迦葉無言

[0554b16]

[0554b16] 大品

[0554b17]

[0554b17] 一者大品不會 父子大品父子
定品二者大品 無異非但無異一切 一道菩薩長者家業始終
無異

[0554b22]

[0554b22] 云何不異

[0554b23]

[0554b23] 長者家業 家業不異大乘 大機未熟不得
五百聲聞華嚴不得可言 法華

[0554b27] 、《法華》、《眼目異名,《 父子即是父子

[0554b28] 七十三 長行初二七十一
歡喜明見

[0554c04] 「譬如童子第二上文 冷水
小心父子明子三義中途還鄉相從明子
二義子時還鄉在後 子時。「童子菩提 。「幼稚善根。「無識
一行中途。「其父 第二長行 子時中止子時
相從今文 第四。「其父二字。「上第
。「四方四生五道 四生。「上第 長行
化主教門徒眾。「。「造立第二成佛 化主無為無不造立眾生
稱之為自居五道淺深隨機五欲至人稱為自娛」。「」,化主大意對子
貧賤富貴聲聞大乘 貧賤大乘富貴以此抑揚時眾
雙結富貴富貴三事三事一者珍寶馬車 人民出入息利他國
即是。「牛羊 。「僮僕人民徒眾 。「出入息利
釋迦徒眾。「估價 行商 長安不必。「千萬
第二 十方佛愛念 十方菩薩。「諸緣一行
富貴富貴具足往來塵沙故云。「 第四
假設。「 窮子第三重頌長行明子 三義子時還鄉
其二今次第三還鄉所以 明子還鄉三時 相從
馳騁四方以求衣食 。「上第 善根二種一者品相
二者品相長行。「有所 無所得行善善果有所無記
不得無所得有所 不得無所得。「飢餓羸瘦 充足飢餓不能自強羸瘦
瘡癬 譏毀。「展轉第四父子相見
長行明見緣由 。「爾時長者 正見長行一行化主
徒眾一行教門既是真法三事。「至理長者窮子。「眷屬圍遶
長行婆羅門登地上人。「諸人 」,長行僮僕地前。「計算明教長者計算使人為
七處八會加被菩薩即是其事。「 多義五十二位深淺不同 初地法明門法門,「現在
未來計算說法授記 。「窮子第三。「 于時人天有人
佛說人天借問

[0555b21] 「長者 師子座第二三句便歡喜
歡喜成道故云 」。「使者第五不得 不得
不得不得一行無機 。「衣食使至此用人天樂
大聖。「長者第七誘引 二教二身 二教中有初三說教
一行信受初三行為初一大機二行正說。「不信不信實教。 「不信不信。「方便第二
前已傍人不得故云 」。「矬陋威德」,目視不正 二乘所見空有悉皆不正
涅槃菩薩八相成道二乘」, 不正聲聞辟支佛 名為破戒邪見」,空見不正
三百由旬不及不得中道 但是斷常 稱為無德。《攝大乘論
二乘三德斷德智障智德一切智恩德不能 眾生。「窮子第二信受。「
房舍六根非一房舍六根煩惱

[0555c20] 「長者第二二身說教得益
第一偈頌第二。 「方便附近第三說教安慰稱嘆同上
。「古語 。「外國使龜坼 六通。「飲食
充足薦席使飢寒 無漏定慧飲食安身 。「長者第八上文
二行一行 。「二十羅漢果》, 後方知命
二乘故稱二十。「 家業大志家業家業歡喜
第一。「財物第二家業時節緣由召集證明父子家業初一
初一召集證明。「大眾 第三父子父子中途失時子時
第一一行第二上半下半

[0556a15]

[0556a15] 人天何故 二乘二十

[0556a16]

[0556a16] 二乘佛子 佛子佛子四果緣覺人天

[0556a18] 「第三上半下半。「我所 第四
財物。「 家業歡喜 一行歡喜三門
二者下劣二者 後門二者 未曾有

[0556a25] 「如是第二長行父子中途 誘引還家
家業 不得第二誘引還家第三第四小心第五
家業初文一偈上半小機 大法一偈上半小法下半小乘。「我等第三
就此大開第一 第二小心第三不為 大乘初文初一第二
上半最上下半教宗菩薩成佛明顯 聲聞作佛大品教宗
三乘通教。「佛教第二 不識 初一受命
一行菩薩悟道第三一行菩薩 第四一行大品菩薩不為 二乘。「窮子第二三行不識
三行 。「我等大小乘 內外大乘三界內外小乘
界內故稱二者菩薩眾生內外 二乘不滅故稱無餘內外結業未來
無餘山河日月隨分 有餘得無故云。「我等 國土第二小心
不樂所以 二者大品方等經小心 二種一者二者
二種初文 解釋

[0556c01]

[0556c01] 何以故此 小心

[0556c02]

[0556c02] 大乘今文 故知之後大乘經

[0556c03] 「所以 空無大小 聲聞空也論師
大乘小乘自有,《毘曇 ,《法空

[0556c07]

[0556c07] 《 法空大乘

[0556c08]

[0556c08] 略明一者大乘人法本性空小乘法空大乘 真空小乘非真空方便品小乘涅槃
諸法本來寂滅大乘 滅諦既有真偽 二者小乘三界內人法空空義
大乘三界內外空義小乘 不見不空大乘 中道空無不可
不可非有中道四者小乘 入空是故取捨 斷常二見。《中論有所受法斷常
受法無常」,大乘假名 實相不動真際建立 常有斷常中道

[0556c22]

[0556c22]

[0556c23]

[0556c23] 成實 地學瓔珞經初地成實凡夫二乘初地
故云其實 不同空有

[0556c28] 「我等長夜第二佛果 初一果德三行三行
半偈究竟佛德 第三一行報恩 法供養二明
所作已辦報恩。「我等 諸佛第三 初一
小心第二未有 大機勸學大乘。「 第十家業長行
家業家業歡喜 家業一行第二 所以二相
。「方便力即是 誘引還家二乘名為方便上文誘引方便」。通論方便
一乘不得四教方便人天 乃至小心四教 方便人天乘世間方便二乘
出世方便後付小心大乘 方便即是上品方便調然後 悟入一乘

[0557a22]

[0557a22] 五時教次第

[0557a23]

[0557a23] 《法華非人穿 不同方等經 法華》,法華方便諸菩薩
聲聞鈍根菩薩究竟 緣由故云方便大品 究竟稱為方便「《諸佛
菩薩其實」,

[0557a29] 二者五時 》、《淨名》、《法華究竟 三教究竟華嚴一乘、《法華
一乘淺深二種無異一乘 化子不得後說一乘化子 其一無異。「如是
半偈。「我等今日第二 領解歡喜初一得益。「 五行得益初三
得法二行得人初三 第一慧益。「得道小乘 道諦滅諦大乘道大品
有法菩薩道即是無生無法 諸法實相」。

[0557b13]

[0557b13] 云何無生

[0557b13]

[0557b14] 生滅本不生 無生即是道果

[0557b15] 「無漏 清淨昔日斷惑乃至毘曇 斷惑稱為無漏二乘皆是斷常
名為有漏平等正觀無漏 淨眼昔日二乘斷常清淨在華 猶如得了入法界。「
長夜第二淨戒小解 一乘大解解脫木叉 解脫

[0557b23]

[0557b23] 小戒云何

[0557b24]

[0557b24] 小戒小戒大為勝鬘大乘六處 波羅提木叉出家受戒具足戒正法
法滅」。「法王第三有人 梵行別名梵行大品 梵天」,何況菩提前已
涅槃平等至大 涅槃。「我等即是三學 利益明智說法
一偈供養 法施眾生福田 福田眾生施主所以然
斷常今日中道為人二乘福田大品身子菩薩何等二乘福田 初發心二乘福田

[0557c10] 「世尊第二 始終結緣初發心
四弘誓願方便品立誓 一切我等無異」,三根聲聞法門 結緣二者結緣過去
大乘父子父子結緣隨逐 諸子流浪生死周旋五十 餘年如來生死教化故云其父
四方推求」,隨逐 證法常樂我淨諸子 修行成佛故云中止」,
思惟救濟成道三七日 思惟救濟大悲深厚思惟救濟 成道不堪受窮佛慧
人天下劣 弊垢 二乘漸悟
小心家業報恩二門 報恩,「手足供給
報恩 一行上半下半一行恭敬三行供養
供養半偈時長 。「諸佛希有初二 明神四行說法
大悲大慈 實教權教 二身權實二教。「
大乘鈍根淨名釋迦 如來無量功德樂法度脫眾生 」。

法華義疏卷第七

[0558a14] 永仁甲午二八大姊妙法 孫女昆弟義疏》, 適當先妣十三之至
乃至蠢蠢含靈如如妙理而已

[0558a18] 沙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1 法華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