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Wen Ju Ji 法華文句記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天台沙門湛然

[0215a10] ◎正解事理所以真如理實 何在心意識在於
俱舍:「起名思量 別名」,一向全無大乘 七識六識
有漏法全無性 常住故知有漏 屬於事理不二門所以
非理」,故稱 方便三界有漏以為如來 方便品令眾生
安在世間相如何消釋 所以略釋前事
故知無明法性乃至界外一切諸法皆是 心意識具足一切界外 誰知法華以此
邪見調達從何 舉例解理 事理 成教名為
在於名實權實非一 能詮故知 是故如來 方便品三昧
教行深淺 七方便漸漸即是 行權進趣」,
實相實相淺深

[0215b10]

[0215b10] 應當

[0215b11]

[0215b11] 二種 無二 能詮進趣
如來方便波羅 何所

[0215b15] 權實名為 地前開權
無非誰知 得名善巧方便死屍 修性不二門因果
所以二觀 方便約法一一 豈可定局二觀
開合教體 起用 隨分
一切法前事 一切法即是諸法染淨 二門一者二者
起用權實體內為此利他 實法開合開合不合 不合三教菩薩
悉檀即是 體用乃至
四句

[0215c07] 一部一品一部
方便一品 一部引文
一一不明事理乃至 悉檀佛教相待事理不如三界
二乘三界 方便 事理不同寂滅真俗
不可說中舉五比丘 應須無性人天乃至 下品乃至四諦」,故知
不可說從事大小 行者善行。「汝等 善行作佛
種種教行今昔因緣 解脫虛妄解脫
非一名為故云 」。大小。「 因果道場明本
云云」。「佛眼。「六道。 「。「云云五時不同
。「窮子。「。「化城。 「。「種種

[0216a05] 一品 前生,「諸佛一一 經意 (云云) 。諸佛
佛智所知故云甚深」,即是 故云 」。所知。「一切事理
能詮名為正用難解,「 聲聞不知大名不知
知名所以教行知者在於 親近名稱
成就體用,「成就甚深 。「隨宜即是應知文中 因果
因之。「種種 種種。「所以者何 開合,「方便具足自行
自行利他必然。「諸佛大事 大事會通。「 無量無邊,「
第一義不可說。「如是 十界實相 空中
權實體內 諸佛五佛
開合利益即是利物 因果。《諸佛 智慧甚深甚深。「
不出。「義味佛智得證實義。「實體,「 自行,「依止,「
過於三五 ,《自轉無上甚深大菩提, 《無上菩提無上
第三自有甚深 阿含無比 言教名為
」,、《智慧 文中難解 難解
聲聞辟支佛不能正是解脫。《阿含阿含示現
親近受持讀誦甚深千萬億 菩提修行甚深三從勇猛 精進果行甚深名稱第四增長
功德甚深以為教行權實。「 成就第五甚深,「意趣 第六無上甚深,「隨宜說法第七
甚深體用權實。《二乘 不知第八住持甚深 。《從此如來功德因果
一者成就權實第二教化 成就開合權實不同 不須和會前引
教行親近 必修精進增長精進增長安有 名稱成行體用
即是無上得體成就信用因果如來功德 功德成就,《成佛」,
教化說法 教化一切化儀逆順說法 順化三輪成就 利益自證
自證故云成就不可思議」, 故云言語」,說法」, 言語在於」。
有機故云 教化不可相對
事理成就諸佛知法 法身眾生 事理論文
佛經菩薩論文 故云多羅

[0216c24] 五結 權實結成權實增減使 權實略釋而已
分權結成通通如是
四教四教二十 三十六十二十 十通 是故文中三十所以
不定分為一對 大經中有二諦
一對 對於總合 權實二十並存
四教八十二十六十 不思議權實體內對於法華
自行 中分 以為不對
可以後五相對 相對 三義一向是故
唯有四十故知 自行得名方便
四教三教 故云別名 方便 (云云)
結成四句 四句

[0217a29]

[0217a29] 四句一一 分權明相一切不成

[0217b01]

[0217b01] 四句四教對句 其三一者第三一切 未可二者
圓融一切第三 第三權實任運 一切

[0217b07] 四句 三結 文中法用五味 品名故知當分
五味一一 五時法用及門法華 同體法用大車第三
約法五時如來 五時結成品名 出世五時
本意道場所得修道大乘
鈍根。「車行故云五時,「」, 華嚴中論雖是圓教
四時 法用不能 法華法用法用 可以方外昔日


[0217b27] 直立五時五時結成 初文
五時初文自證 以為權實故云自證不可說」。 直言所以
法用五味 所以 醍醐法用
五時至於 。「一番方法如來 方便眾生不知
方便令眾生一番 令眾生方便 不知方便即是
有機 如來」,故云行者」。慇懃

[0217c15] 「復次第三 四時
五味 對上品名大旨五味可見
中有 眾生五味得名 三義
二義第五第三 真實 五時醍醐無非
在其中

[0217c28] 分別來意初文 權實
易解 二者
權實一實權實當分 可知中文事理
自證悉檀」,悉檀 三藏
三重初中三藏二教三教 隨之進退不定 三藏
第三相對故云三教
向者通有 證道。「

[0218a20]

[0218a20] 五味

[0218a21]

[0218a21] 五時 法用五時有法 法華三重五味 五味使一切
無非方法不無各別 遍歷五味門戶 不須五味
一句不異處處

[0218a29] 五時多少復次 多少結成初文 領解五味
滿約法人中生法不同含義
但是二乘菩薩不用方等 大小般若 法華 在後下文
未曾通論 教行 以前品目故知同體 方便多少
人時五時來意不同 前時大小利鈍無不 無不。「
引證品名。「云云 方便並非不重

[0218b18] 有方便 方便遠近 出於因果故我
行菩薩道即是理事乃至 成佛即是體用乃至悉檀中師 結成四句
初文有權 成名 所以中間今日
名為世人不見 身為不知父母成為之外
權實三結 四句結成四句 權實
第三不思議雙非 。「云云弟子本相 有權而立通論
中間乃至今日節節無不具有四句。 「四句云云弟子 故云師弟師弟
四句四句 名作四句 不思議
兩句文本乃至多少 結成師弟
本意稱為方便品師弟引入 因而方便品有人方便品 何為有人後得智
唯識後五波羅蜜後得智 根本智
二義根本 得無 唯一根本

[0218c26] 釋經第九南嶽 四信聞經
正說。「,「諸佛二智 。「云云
諸佛釋迦五佛諸佛四佛 。「光照五時 二智相望名為」,相望
名為」。「釋迦、「四佛五佛 。「。「,「古今
即世無量義 一定之中 世界為人履歷,「履歷
,「法緣真理出入生物 即為入定 實相第一義
別名 思議感應四法安詳 」。四法有人
身子大品大品》, 至此舍利弗出家 處處各各不同發起
生滅法輪方等般若 :「身子聲聞智慧諸菩薩聲聞
事故迴向大菩提怯弱 善思 五意顯露
聲聞入佛。」「,《 第九
非一 告之。「經家故知
舍利弗經家應知經家舍利弗舍利弗 相應初文
動不動;「如實智為人為生 ;「如來對治;「如來 第一義第一義
自在若爾 自在。「 婆沙》,第二十犍度
威儀修行結加 過去恒沙諸佛行法後代初文 令人恭敬世俗第二
三菩提第四 魔軍第三可人天意 第三
第四第五一對對治居第 。「點出釋出

[0219b21]

[0219b21] 。《繫念在前

[0219b22]

[0219b22] 在前眉間無始 男女
五根欲心可知今文在前以為在前
即世寂定即為 生死對治寂滅有理第一義不淨觀灼然相應
通教分別豈非別教實相即是

[0219c03]

[0219c03]

[0219c03]

[0219c03] 面具 有身現量 俱舍:「有身有餘」。
四大地水火風 香味身根故云 眼根
身根等覺身根

[0219c10] 「三教權實前已 多重一種自行屬實
第三。「 中法以此 理應
云云」。「智慧門 智慧智慧 。「十地
妙覺道中道後故知 因之真如屬於果位真如滿清涼池自行
因果相望第五 不然無實初四 有道無權後五
。「難解前因始末 指事 以此真因證實
文中。「十住 異名對位。《此前 三句難解方便
可以聞思修。「法身本意 乃至 久遠結緣眾生法身
無有故云」。「無機 結緣 今世。「大機不知大機
故云啟發」。何以 故且

[0220a09] 光宅 小乘方便散心 彈指小乘方便光宅
未必全然不可故云」。 未能不能 不成三教二乘
未能尚未 永不小乘 方便。「云云能所
不識方便。「 四句光宅第二 佛智方便智
第三光宅。「光宅乃至空中。「十二應分十二
有門中方便四門既有墮在一門有門有門 七方便第四故云
開顯即是起用。「區區屈曲。「開拓一句 。「云云十六
四門止觀第五圓教觀門 阿含言教 智門佛智入佛
名為功用入佛方便品開示
悟入智慧門。「所以者何諸佛 二智不同光宅一者有所 二者釋迦文
成佛」,釋迦二智諸佛 所以者何二智何故實智甚深親近稟承
純厚,「勇猛精進權智不出勇猛精進權智 精進一者二者
二智精進行道 屬實名稱權智未盡 勇猛權智實智深廣 權智權智勇猛
精進一句不得精進 入門退八相 諸佛教行行入
不容易 無疆」。

[0220b24]

[0220b24] 有限何謂無疆

[0220b24]

[0220b24] 有限不窮十方 不盡行道 精進二智深廣

[0220b27] 成就結實隨宜 成就利他實智到彼岸」, 」。實智
究竟隨時。「隨情法華 不了義故云難解 故云若爾不當故云
至今無不 大乘今文 二乘增上慢
大通結緣化城無實如來 塵數過於昨日四句偈 不可量壽命長遠無邊果報 二乘不得
壽量短促意趣中平意趣 諸佛不可以不可以 意趣聲聞意樂意趣 使用者爾前不樂
意趣經文, 不了義 文義兼含真如真諦無生
地前地上法身化身不可 有時故知
自行不專利物自行 有權所以成就甚深」, 難解」,甚深難解不專
成就隨宜任運 二智云云自行 自行權實
權實 自行權實正語功成故云 意中具足四句中說 行權四句
所以權實 及至隨宜
因果 因果釋迦權實 雙結雙結

[0221a09] 意中。「所以者何諸佛二智釋迦分文 舍利弗舍利弗
使不同開合諸佛 釋迦二智豈不諸佛二智 豈不故知不同釋迦
分文三不五佛 開合
不須 順義何須云云」。「譬喻」, 故云芭蕉故且
真諦十六事理 止觀四門料簡 本論」,略舉故云
醍醐十二部經。《 對於事理 。「如來知見
知見波羅蜜。「如此釋疑 結實深廣實智言說 實體
不周故云」,照理故云」, 而言並非。「 不然無限無極
。「函大不二不二。「無量 無礙無量無量故此 無量若干若干
便無限名為無礙 無量。「非但梁代梁朝以此以為結實
無礙智若干無量故知無量 不一。「云云實智若干圓實 有若?「無量若干四無量
權智四等四辯實智即是無緣四無量心八音四辯 無所畏法界次第止觀第七。《
中文樂說 而已就此 一切
四教相望無畏。「

[0221b20]

[0221b20] 實相楞嚴

[0221b20]

[0221b20] 不同何者根本禪實相名為 本性經解 禪定解脫二十五有
得名三昧果地不得三昧 深入無際」,故知無際根本三三昧法華變成
婆沙》、《俱舍》,釋經先知部類何時法相淺深

[0221b29]

[0221b29] 權智實相

[0221b29]

[0221b29] 自行 成果故云成就無量 果德無量 不二

[0221c03] 「鄭重,《漢書:「皇天所以 。」今文諸佛釋迦 權實何故故此
慇懃一代無故慇懃西方 不輕 。「言辭

[0221c08]

[0221c08]

[0221c09]

[0221c09]

[0221c10] 「 權實前後佛化始末 諸佛同異
。「分為 實則一句 」,要不權實。「
故云。「可見 二義便
便所以 二字故云一向善根」, 不解後五
佛言二義 以此妙理 初一 。「不同以下自有
之後 不知常情必須 修得修得
智行在於境界凡聖 始終逆順在於成就 人法
意中成就不成 因人,◎相對即是故知 未成第一
三句成就不成乃至難解 不難中略故云乃至」, 第一不第希有希有以降此外
第一希有 不成四法 。「成就
因明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天台沙門湛然

[0222a20] 諸法甚深境界法華 釋義關鍵眾生依止 凭仗權謀迷悟根源果德
五時 坦然無誤所以五佛權實權實所謂
佛智對等 難思妙智是以廣破建立, 《止觀以此為一家
莫不由此後輩其所慇懃 蹊徑任運
流於枯竭光宅」◎ 三乘 實相
名實。「四一之中光宅不立四一不及今文之一
光宅。「菩薩六度 光宅三祇菩薩以為三乘之中 菩薩即今三藏菩薩近代以來
五百退 定性菩薩 空談。「云云聲聞
四一其一因緣 以此 一實十力
佛乘 究竟中等十力 根本最後
本末 。「上來不一可見 十界十如故云
自得 二師不分三乘一實三乘 一乘有性相等何為不語
六道六道 因果義寧六道十界佛乘
十界十如三諦具足究竟 何故諸佛使佛境具足 不能光宅文理
。「道理,「初文可見 。「因果因緣 果報。「
今文十界有無諸法十界十如 唯一體外
正解大論 達磨 。《一一故知光宅
故知十界十法 古今如此契經
理趣達磨多羅心論,《婆沙有法論師心論大論一一句
法華如是相等

[0222c21] 正解中文 聖言引證 文中初二可見離合不須
以此十法 我法難思」。文義 難思方能
三德七方便所知 不知諸位法爾所屬 初十
下界地獄毘曇有界 十界
一中無量一界一一十如 自若一心故云無量中一
一中無量不可以一說不可以 可以不可以因果善惡空有 大小凡聖開合心法依正自在一切諸法悉皆如是法界
致使迷因六道光宅光宅十界 十界十如當分歷歷思議
光宅不同所以一中無量」。「凡夫故云」,異見故云
」,徒具?「二乘二教 二乘三道即是 。「菩薩次第故云
不周佛界不了 十地。「具足 無量無量故云
具足唯獨引證充滿 法界不知從何所在
從何?」十界十如

[0223a27] 佛界如來

[0223a28]

[0223a28] 佛界佛界

[0223a29]

[0223a29] 不通一一 雙非非空 雙非三諦乃至本末究竟等
如是方名究竟佛乘是故大車

[0223b05] 佛果諸法實相至道莊嚴大車宿 開權本門
妙法正宗流通 一偈可信三德 目前廣演不出一念五十小劫剎那一代逗機
心性十方佛宛然矚目法界根性 隨宜 小乘慧眼
一眼菩薩乃至等覺有無 方便菩薩未見夜視

[0223b16] 離合離開 凡夫為此初文
可見 十如究竟初文 性體佛界不無
成佛修性十法 聖凡十法十法故云 初三五品六根
因緣即是修得果報即是 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故初三 十界三德同在理性
在理何故 十界理性三德 文中修性相對成教
讀者。「 果報三法 下屬所以觀行
名為 名為因緣究竟菩提 始末乃是一佛法界因果
不同古人權實。「初三相等三法果地三法 三德即是三諦故云究竟」。「
究竟 三德本末不二結成究竟 不二不思議三德,「
三惡,「,「小賢,「,「賢聖,「大中諸位究竟
迷悟三諦權實 明理十界自證 佛界佛化離合三德 諸位止觀
正報不語三千 名目雖然 十如
使一家,《成就不可 」。「實相如來藏法身不變佛智具足實體。《如是,《
:「何等云何何似 三乘云何起種何似三門清淨
唯一佛乘無異 十如三乘 所謂三乘差別三乘
三乘 三乘唯一。」《:「何等 有為無為云何因緣因緣
無常三相 三相五陰五陰。」 離開三乘展轉實相
聲聞無為六道有為 因緣菩薩 無常三乘
六界三相十界五陰 。《:「何似無常有為因緣可見相等
五陰可取是苦集五陰 道諦。」一番以上總合在於 第三第三第四三乘
皆可第四第五苦集苦集定慧故云五陰 」,故知六道三乘是苦集。《
何等句身云何 如來說法何似 眾生音聲
假名法相。」一番 教法十界 權實無餘
權實根緣不同 根緣大化能化能詮 施設證實
不可 即是三乘 一體佛界三乘
六道十界苦集 此外無餘能詮 教權離合故知
大義十八十八十如論文豐富 總論故且四重

[0224b11] 不思議不思議思議
出體初文初文 初文釋名出心數法不可思
言語不可議不能出體 因果。「。「 不當因之與果
敗壞不異二重明暗不思議
月光日出 常在 迷悟理性因位
無明不可故云」, 一分變為有所 故云常在」。智明
常在常在究竟淨方常在。「生死 不思議
何況阿含 十八:「舍利弗不知如來壽命
佛言不思議小乘所知云何?」 世界不可思議阿含士夫,《:「舍衛
比丘食堂上思世間 食堂上告諸比丘汝等思惟世間 饒益不順涅槃思惟四聖諦
饒益正向涅槃過去 士夫王舍城不正思惟 四兵
世間而今不遠 大會士夫如是大會 士夫見佛佛言
不遠阿修羅修羅 是故比丘思惟世間 。」
。「五道眾生。《:「五道 」,《婆沙揵度:「祭祀鬼神 。」

[0224c23]

[0224c23]

[0224c23]

[0224c23] 天人 地獄應得世人六道不可
江東淫祀 佛法權宜

[0224c27] 《:「不能 須臾高下自在。」 不能龍王
比智帝釋修羅脊骨便 帝釋自然香象 道中不思議能變:「 」,》。

[0225a04] 以此二智諸佛二智 實智三句 權智一異
開合長行中人諸佛 二智故云」, 故云」。故云
有權 故第二乘一切眾生 不知尚未上人並舉
智慧門。「一切聲 有無上文 四佛諸佛」,前行
諸佛佛力」,以前 釋迦權智具有無畏釋迦 諸佛可分四佛
諸佛三世有方故知 灼然釋迦佛力
權智長行中指 功德功德。「 但是自行因之是故
法名

[0225a27] 「 初二果報」,性相。「,「義理究竟有空
義理。「種種 故知種種故知」, 權實果報性相種種
相望以為。「六度發心成佛。「如意珠止觀。「無漏不思議不思議無漏
無漏生出解釋十如。「涅槃六度二乘
故云」。「菩薩、「入滅 他人三句二乘
即是涅槃云何涅槃」? 聲聞三乘皆是 便方便真實」,所以
未曾聞說唯一。「二乘世人 何故 菩薩無疑何故下文菩薩」?
唯有菩薩不會 ?《」,不會 ?「一解脫同一解脫方等
之一不然 眉目不及
釋文 一家後學 不同世人胸臆三行
」,爾時

[0225b29]

[0225b29] 爾時」,及到何故 爾時下文

[0225c03]

[0225c03] 何者爾時大眾 開動
開動 長行被動 後方是故 參錯以此
長行 十七半偈二智三行開顯 。」開動
前生是故」。

[0225c14] 得益 淺深差別 不同已知

[0225c17] ◎「爾時下次 懷疑舍利弗宿根是故 舍利弗慧益
一次四分初文 異名
。「例如大品三根第二十方便品: 「須菩提白佛 云何佛言如是如是乃至一切
種智如是菩薩摩訶薩般若 一切法世尊利根菩薩 佛言利根中根定心散心並入
無礙發心不同。」「 自古評判 因為十門十門一家
不無次第 同異權實 第二實行
不同厚薄厚薄須知宿根既得領解領解淺深記得有無
自立初中眾生因緣 結緣即是中間相遇處處佛道
成熟今日五時佛道始終 大通。「說法 說文分文說文
故且不然 因緣感應長者 所聞即是故知
即是之一三根說中三根 。「上根上根
上根上根 上下亦復如是第二
光宅實行 無實有無實行何須四念處故云
大通不知 聲聞地不可法華
?「光宅 何所 。「光宅
引文 。「破開,「下文
既有實行。「何所 光宅破開實有光宅不同
後說。「 聲聞。「 文殊;〈方便品二百
人法宿世文中 聲聞地不知 辟支佛乃至流通處云何
。「今文實有 三藏。「今文
無實聲聞是故 三藏佛言出自故知不是他人 。「何處三身圓滿故稱
三十四教權古今 不敢誰知不實

[0226b25] 「正解實智尚無阿鼻聲聞
長者佛眼始終法眼中途作人
論義 復次 佛道一種決定
退菩提心 故云退。 「應化迴心能化
增上慢商議復次 大乘有無意指應化 第四第五大乘
應化」。「佛道 所立釋義除開 生身菩薩
得名大乘聲聞 所以大乘聲聞 聲聞得名不同 大乘自立聲聞
正意退取決定意,《在座 通途不在展轉界外
佛滅 」。《退聲聞 法華誰知退方等滅種
經意彼此聞經彼此 之後間然二義有餘經意雷同

[0226c26] 第三 厚薄 不同
故云遊觀」,遊觀故知。「及其 。「 教本能詮若一
能詮?「踟蹰 得失。「得失 。「上根
得失大三不同上根 所以方知 所以中根
居中。「 三根三根不可
一者大小永不相關初中故云 」。「
初果三根 大乘大小安得 大理經意大小
何處方等般若未曾方便故知爾前 出入踟蹰?「
前已 三時領解 四眾今日。「
退正意 四句三根三品入住初文 小乘
安得小乘 不立不成 厚薄

[0227b01]

[0227b01] 聲聞爾前 厚薄

[0227b02]

[0227b02] 顯教不等三根前後不一

[0227b04] 四句 四句過去熏習 不同所以
故第四句結緣不定三根已定句法從容 退第二中間
三品 三重
不同不等使。「例如 十六剎那無漏第十五 三品第四
若爾 名聞三根不成。「 不成三根名為
何以周三名為 俱利利鈍 名為。「身子止觀第六

[0227b22] 眾生正解正解料簡初文 。「 宿三根使三根前後
悟入 受教聞法 不同有利
信行由於 不同止觀》。 六十四

[0227c01] 入住稱為 即此三根入住三不
前緣既有第二 同理不同
唯有四念處別教

[0227c08] 五明今文自立辯別故云 必然」。三根不同周三
。「因此有無 已知三根三乘 中根
聲聞三根。「身子二乘三根不同菩薩何者
菩薩三根並不 ,「 二乘
作佛佛果二乘故云 佛果過於五百遠近不同 。「三根三時同在。「
之前指法說中周三 菩薩居首。「若爾引證分別功德流通妙音
悟無生忍?「 成法」。「六百八十豈可 法身得無生忍無生忍後方

[0227c29] 不許菩薩二乘 壽量不通

[0228a02]

[0228a02] 得無即是法身何以

[0228a03]

[0228a03] 菩薩 聞法成法壽量 聲聞菩薩得無生忍
無生」。古人 菩薩得無如初 十住
得無故知二乘根性 記者後方得無生忍不可 一切小名

[0228a12] 第六領解有無。「緣覺菩薩 文中身子四眾
信解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天台沙門湛然

[0228a22] 菩薩 無故處處」,故云梵文
三明菩薩位菩薩 妙覺名為 名為」。名為
」。權位名為」。「壽量據理 不敢 :「佛說希有未曾世尊
壽命不可量無數諸佛世尊分別得法」,乃至無礙樂說一生 即是補處領解八相
法身 云云責問聲聞 不見菩薩故此
三教菩薩雖是人執 第二處處 應分云云由於

[0228b11] 第七不得記者 緣覺入聲菩薩初文領解
有無第二初二 即是初文並用三義領解 云云一者領解第二
梵文」。第二 第三龍女法師 何妨領解第三
分別功德壽量壽量第三 菩薩小乘
若干妙覺法身 八相一家正文 一者八相二者法身以後
前知指法故知 得益八相記者 淨土菩薩多劫利物 八相淺近二乘是故

[0228b29] 淺深 所以淺深 淺深聞法入佛佛慧
不專一品二三 乃至十地增進理實
壽量顯密不同 舉凡 無益加功
理應增進一生由此 重重。「厚薄

[0228c12]

[0228c12] 若爾何故淺深

[0228c12]

[0228c13] 一往同位淺深 增進

[0228c14] 第九權實得益 其一 故且
圓滿滿妙覺所以得益。「引證影響
即是處處得益 一音不必壽量〉,故云 」。長遠不同顯密
云云」。影響得益 無益何謂

[0228c24] 第十 之中如法
大車大通得益不待 周密可見

[0228c28]

[0228c28] ,《法華」?

[0228c29]

[0228c29] 顯密 至此 一味有待不待 授記二乘顯露分明長遠
無不名為

[0229a04] 決定性四時 法華顯得無益失時
四時聲聞 不知變易淨名迦葉 號泣三千大乘敗種」。
敗種生來法華若爾爾時何不使稽滯法華顯密不同前已
開會既已 通經顯密 失時弘教

[0229a16] 「五千四時失時 失時滅後

[0229a18] 佛滅度 羅漢」,得益不實

[0229a20] 誠如通許

[0229a21] 大慈何不

[0229a22] 日月法界眾生五千 滅後當當

[0229a24] 身子 三根料簡十門 四眾三根普請
普請普請云何其三身子 預謀何以各各
三根諸天領解 爾時舍利弗白佛我今無復疑悔二百」,故知中根乃至
四眾因緣」,即為 可知身子設使預知普請

[0229b06] 若爾普請何故作法何故 何故宿

[0229b08] 普請聞者 是故普請 二百之外
不須便宿 因緣」。

[0229b12] 若爾 三根其三

[0229b13] 情理及至 再三便。「云云有法說中


[0229b17] 對於宿世三世三世如何

[0229b19] 一往說法
立法說中大車如法說中
。「 在於宿世之後宿世過去 合同

[0229b27] 五濁 四句料簡五濁大機動不動不得
一向」, 五味四句。「有人 斷見有無
無明修惑發心 法華煩惱斷見。 「有染修惑未知常住即是
未有未曾斷見 無明惑故云」。五濁之中 見修。「若爾
無明 無明定能聞法 不妨聞法聞法無明
聞法無明已去 三論不問無明所以 有無

[0229c15] 「聞法 聞法前後聞法聞法
不可前後 緣故因緣前後
無明前後聞法 料簡不知何以不知
方等一者 二乘發大心終歸 一往止觀第三 以為

[0229c27] 「云何三根之後,〈法師品長行文中聲聞驚疑 增上慢」,以上驚疑
不知三根之後應知何故 驚疑怖畏 領解無疑何故此後驚疑

[0230a04] 通明初文知者何以 不知故此處處
今文三根之後不知 法華已知假使 不知成上道理
皆知何況 知者聲聞 諸菩薩故云
故云前知中間退 不知法華方知在世三根 佛滅度無不知者。「身子
不知身子二百 ,「不知 不知。「大通
之後不知何者 十六沙彌信受聲聞 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疑惑即是
在世不知不得永不 即是王子十六子 在世弘經 佛說不知。「
不許偏執 中間不知不知 必得生滅佛世
不知安得固執矛盾矛盾 。「凡情修行饒益。「聲聞
大經諍論大經不解 」。二十三不解 不解
不成大小 三世不成 定性
實教不見 證實

[0230b12] 「 融會從中 大教不須
二十二 世尊留有三達五眼 諍論二十三小部不同灼然
念處分權故知二種何須 法華疑悔不知
二門權實不知。「有人 利鈍及至解釋四句不知不應理。「
權實是故不用 四句實行四句 云云」。先知不知
生滅現世不知知者 初二第三不知 第四方等 不知
其內不知不用 何時顯密權實 不知後方得知因此料簡緣覺

[0230c05] 可知

[0230c06] 聞法緣覺 佛說法如方等般若二乘

[0230c08]

[0230c08] 斷惑聞法斷惑 獨覺以是應知無二

[0230c09]

[0230c09] 緣覺何妨

[0230c10]

[0230c10] 法滅既有 興復是故 不同方等

[0230c12]

[0230c12] 向何處

[0230c12]

[0230c13] 在此佛教不及 彗星

[0230c14] 若爾 豈不知

[0230c15]

[0230c15] 緣覺

[0230c16] 「十四任運 滿 眷屬是故
名聲十四人天 二十八止觀第六 十四滿無學。「二三
一來佛出世 天下親近上流無色 無色欲界見佛 見佛有餘獨覺
二果三果」。二果人天生願。「變化緣覺聲聞今文

[0230c29] 「」, 二字如初文中 ,「第三
,「。「大經善法,〈 功德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聽聞正法思惟四者修行四法
涅槃苦行涅槃無有。」 三句三慧涅槃近因 。「五千在座過去謗法
未熟神力 瓔珞經五千菩薩 譬喻品佛說法身功德中有
五千菩薩目連正士 菩薩道如來正法三乘何故聞說三身不受退佛言善男子
血流何以無數劫恒生 誹謗過去恒沙修行六度 著想退轉經歷勤苦
千佛過去得度菩薩 成佛不可得 不可三藏菩提 心機未合三身
門生故知今人發心 不解未來聞法

[0231a23]

[0231a23] 三根何故五千在座

[0231a24]

[0231a25] 後五二義 無妨有時一法無量二事

[0231a27] 「五濁五濁加多見修。「枝葉
根本為器枝葉 根本增上慢。「 便方便小乘四果方便
應知全無 增上他人增上慢。「文義

[0231b06] 「,《 :「譬如有人大眾 出聲聞者平等法
慈悲發起聞者當機眾 無明。」今世正當當機 來世五千當機
何不久遠喜根 止觀第八

[0231b13] 華嚴末席一往結集三十七:「 舍利弗祇園不見如來自在莊嚴變化
師子吼功德不見大菩薩眷屬 覺知生意不樂 讚歎聲聞三界。」即如
一期漸教應知華嚴 未來際即是經常靈山十方
第三十入佛境界〉「文殊 諸天等至如來頭面禮設供南方舍利弗如來
文殊師利祇洹而作是念 舍利弗弟子禮佛 文殊出家
親近過去諸佛皆是文殊化度舍利弗 諸比丘文殊文殊諸比丘汝等 善能成就大心得佛菩薩地?」
自古華嚴時」,若爾乃是結集般若諸比丘大心」, 此等華嚴
故云時長」。法界無非華嚴佛慧無非法華道理 次第部類不便鹿苑 大小不同不等教主
舍利弗弟子方等 鹿苑今文」, 鹿苑信解品長者
但是見著漸教 諸佛密教 化城草庵乃是
增上慢 。「 故云有益」。
何須更加 涅槃得當 近利喜根
得益與其如來

[0231c23] 可見當機 五千結緣當機 當機四眾
當機影響六根 結緣但是結緣 五品當機此等結緣
。「中說即如 弘經得益。「大通上文結緣證結
得度如來滅後弘經 當機故知十六子 未度者不見三世久遠
不可大聖見機滅後 弘經為例。「大經五千 師子吼菩薩一切眾生
如是大涅槃經不可思議世尊大眾 中有五千於是不生信心能信不可思議八字
大眾不生信心故知 五千。「不久 弘經。「金光明第七一者
深信大乘方等二者不生信樂不生 信樂結緣為例

[0232a16] 初文 所以
生起名章五佛 有無大體生起宛然大體
隨時以此開顯大旨 五佛。「三世佛
豈非開顯。「前後 云云莫若
開顯前後義存 一意應須大體次之 (云云) 。「 所以無二
六成就是故 初二三世釋迦 化主五濁加之
總而言之必須繁文 。「四十餘年菩提流支法界: 「成道四十二法華經》」。「久久
爾前華嚴 經歷三昧 一者二者

[0232b11]

[0232b11] 方等般若 佛慧

[0232b12]

[0232b12] 菩薩華嚴次於鹿苑 菩薩增進
本門

[0232b16]

[0232b16] 若爾華嚴 一概佛慧華嚴佛慧

[0232b17] 華嚴佛慧

[0232b19] 「優曇華鄔曇鉢羅」, 輪王大海減少金輪 輪王先兆。「調通則
調調方等 成熟。「醍醐云云 所以不重。「
云云靈通一切便 在後便在前 名為後方
名為三觀真因三千 兼之。「教行
至今」。「 信意何故
勸誡
所以長者子 故云汝等所行。「 佛世末代安可
大權 不如」,故云 信佛」。

[0232c13] 「佛道 :「實施
在於開權顯實在於 開權顯實無餘 常住本源未嘗增減 之前非但
。」故知法華實教釋義 至此
勤勤學者。「所以者何諸佛。「 借字子夜
去聲故且以此 彼此。「 開權,「指向演說
人法無分別 實法故云唯有諸佛舉人 即是故云」。「若爾法華
之外魔事不然一實永不故云阿難 說中。「五七
三五皆是方便」。 三乘人天通教二乘 二乘二乘二乘婆沙
永別,《般若二乘 三藏三乘不須,《婆沙即是究竟 即是大品
瓔珞妙覺華嚴遮那菩薩分行十一此等皆是名為
一體名為即今一乘 華嚴。「儀式開合 威儀法式。「」,而言
一乘故云。「釋論諸佛大事」,今文 大事尊重
。「云云,《所生 太子名數」。

[0233a22] 明顯以此 開示 受者因果
因果不及光宅 四句 一部初更因果
正是從弟其實具有。「若爾 本門向前
不可本門 混和 緣起四一不及光宅下方
現證寶塔菩薩 未來安得光宅,「不用
因果相違三慧因故三慧多種三慧即是三慧三教三教三慧尚未
聖位聖位三慧 知見地前 知見。「
知見,「違命。「云云應須不可用意

[0233b15] 不用 第五大經第六:「善男子眾生
恒河沙諸如來發菩提心然後 惡世愛樂不能為人 分別演說正解信樂受持不能廣說
受持書寫不解深義 廣說十六一分八分 二分十四十六具足解釋 義趣所謂如來不變
(一一句如初) 。」經文 之前熙連河未能信受熙連河小於恒河發心一佛
發願不下發心不見 不下一佛 一發如是 恒等
之一八分此後 太尉丞相十六世間 十六大論佛語外道
出家舍利弗十六不及其一西方校量多用古人初地十地
十四十六發心 便實教不可 分開賢聖不同

[0233c11]

[0233c11] 發心涅槃經若干分解如何 方便

[0233c13]

[0233c13] 涅槃 別教 而言教相對位
見思不成不可 同體見思故知現在能信 甚深智慧甚深境界不容易,《華嚴融通
;《法華一乘不可 :「三十
已去第二。」 弟子 不然何者
四教並不可以 」。「 ,《大經對地聞見別教
得證登地眼見佛眼 通教古來 所在云云
。「光宅 三慧故云 知見
有人法華 法華知見 豈可分屬
別教三乘鹿苑二師 通教三乘般若抑揚淨名聲聞褒揚菩薩
菩薩不獨褒揚八字 經理小彈歎大褒圓」。「 四句不可。「有人三十
地前三十」。初地 乃至十地名為」。「未見法華奇異難思非凡師資
二乘如來隨喜第五一生補處釋迦五逆調達 文殊龍女一句
授記守護經不可量受持 讀誦老不死五種法 相似安樂行惱亂 供養十號已今當
一代教法稱揚 阿逸多不識東方蓮華未知 三千五百 如斯
何謂?「有人華嚴他人地前四十 不用知見地前三十
一者華嚴十信二者 知見華嚴不明十信古人華嚴梵行
十信今文故云。《大乘等位 。「有人破用四智
一時」,四句前後不意高下不當一者 四智一時不分二者四智
不當不用止觀四智因果 四智
一切智一切種智一體 具足中論 四智因果相對成因
?「有人非空雙非 不出空有分明 」,空有乃是」,
不二」。「 二諦四重空有 而已失理淺深空有空有
四重雙非不出二乘 通教。「有人三諦三諦 任運別人初心何嘗
三諦十行 分明迴向一異 地方如此免於未能 初心畢竟
有人知見 一切智聲聞以此為 一切種智二智佛智
佛見古人一切便以為 有種不見大論。《:「易解分屬」,
大小因果永別如何知見?「 盡智無生出自三藏無生 清淨。「
不見法華大意 如今方便品〉,至此 知見

法華文句記卷第四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19 法華文句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