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Wen Ju 妙法蓮華經文句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五
天台智者大師

[0060c17] ◎道場第二十 方便就此六行 大乘不得第二十一行
諸佛三乘 大化一行用大 第二三行眾生無機
二行大化。「道場 在此修治得道道場
三菩提道樹觀察經行大法 眾生觀心釋十二因緣
緣起成菩提無漏法 樹蔭眾生」。「經行大乘三十 行道道品一切
佛道以此法化度眾生是故起行 無有分別報恩?《未曾有經:「 通化傳法報恩。」《過去因果:「
初一思惟我法無能受者 眾生三七日思惟 波羅柰四諦得法
十力迦葉摩訶男 四諦法眼淨 無常非我阿羅漢
四諦法寶阿羅漢即是 僧寶。」:「三七日法華》。 宿七寶菩提樹法華
》,菩提樹法華》,鈍根 眾生不堪諸佛三教王城 一乘。」智者菩提樹
佛慧佛慧例如 華嚴後說法華》,:「我身 我所如來。」修習小乘
如來五比丘仙人說法 變為仙人 甘露聞法

[0061a24]

[0061a24] 轉法輪

[0061a25]

[0061a25] 先見 現見人為所行事業諸天人中善利人中四眾

[0061a27] 出世自在憍陳如得道 得道首陀何故

[0061a29] 善業名譽 稱讚父母師長 使有頂耳識輪王
善生眷屬增多 離欲最勝 (云云) 。 得道遍十方無量 無邊世界
(云云) 。

[0061b06] 轉法輪菩提樹忉利下處大神四處諸佛 不定轉法輪一處其三處決。「
」,勸誡」。 :「之至至聖而後佛智 微妙眾生根性不同三七
萬品:『我所智慧微妙 眾生根鈍云何?』」 佛眼無遺
至道淹留三七三七有所說法 三七初七
因緣無機不得是故圓教大乘通途大乘 初七思惟圓教大乘思惟
別教思惟說通大乘無機 不得是故三藏三乘方便 觀心釋中道中道
假觀分別智不得不得方便

[0061b26] 眾生根鈍第二三行 無機如斯
不堪;「爾時梵王第三 二行無機所以

[0061c01] 「思惟第二二行 一行無機有損

[0061c03] 過去佛第二十一一佛乘方便 十行一行釋疑
十行一行三乘第二六行有機思惟第三 第四一行
大機不容 便不知 故云。「思惟第二六行
小機四行諸佛二行釋迦大化無機諸佛小曲根緣始終
得度所以三句釋迦諸佛。「念佛方便力 二義。「善哉
第二一行一句諸佛釋迦 故云善哉引入佛慧即是第一導師」。「無上即是實智
第一。「方便力一切 實用。「我等第三一行 實用小法
一行二義眾生不堪 所以所以。「第五雙結二義
。「舍利弗第二二行釋迦 諸佛對曰南無」,「南無 一行發言一行
思惟第三一行施教 。「諸法寂滅不可以即是說中 無性佛種不可說
方便三乘非生非滅 便生滅 便故作四門無常有門
轉法輪第四一行悟入佛心轉法輪如初見諦斷見滅諦
分得有餘涅槃涅槃由此 無學便羅漢三乘 三乘見諦羅漢名僧 於是現世

[0062a13] 「久遠劫來第二一行 釋疑:「未能諸佛 知根?」:「非我不知方便
諸佛方知久遠 眾苦所以 解脫。」弟子:「云何眾生一世
羅漢?」:「久遠劫來 得道。」:「 壽量明論祕密如此明顯
。」不然何者壽量彌勒 云何中一釋疑我見佛子第三六行
四一我見佛子二行三乘 皆是佛子上文兼有;「第二一行佛慧即是一切
種智知見;「舍利弗第三二行 ,「無上道;「菩薩第四一行行一,「當作行一
就此二行大乘行一歡喜眾生 大乘三句明顯一行
由於應有四句自有羅漢 三藏根鈍
自有大機法華 凡夫自有無量義
大機自有 五千。「佛道」,即是 大機
中論不得即此發言即是 發言至於今日

[0062b17]

[0062b17]

[0062b18]

[0062b18] 出外不見 以求

[0062b20] 「恭敬我所: 「大機故云。」 非但無量義
圍繞合掌具足。「 方便說法調伏 三藏六度三教方便由此調使
行一佛慧 無機不得佛慧中間
正是眾生根鈍謗法信解歡喜。「無畏不畏
無畏。「菩薩三句五乘 正直一道。「菩薩
一行悟入六度菩薩非獨 菩薩二乘聲聞當作
二乘作佛授記授記 二乘除疑菩薩

[0062c10]

[0062c10] 菩薩

[0062c11]

[0062c11] 三藏三僧祇斷惑通教菩薩成佛 方便安在三乘
同學一道有別法華掃蕩

[0062c15] 三世諸佛第四五行希有不虛就此 一行如是妙法妙法權實
。「三世諸佛 儀式。「無分別」,諸佛實則 言語道斷儀式權實無分別
鈍根分別權實悟入三不佛說無分別諸佛 ?「諸佛出世四行
曇花諸佛出世兩句 舉人;「正使出於 法難如今佛出世四十餘年 真實 (云云)
。「無量無數劫兩句聞法 五千梵音越席豈不 ?「兩句信受
未能曇花 聞者可解

[0063a02] 汝等 第五二行不虛一行 可信人生汝等舍利一行
可信。「法王為人 不二法王方便可是 權假真實聞法說法
汝等舍利弗 釋迦弘經五行弘經使一行略為
受記初一行令果行必須弘經 餘年佛心無知名為一乘 直道。「五濁惡世
祕要不能使 。「當來二行弘經 一行不善善人
舍利弗一行雙結二義祕要法如是萬億方便然後 後半弘經不能
不善學者 。「汝等既已一行 略為授記三句中一
下半既有正應歡喜作佛受記下身 弘經身子流通如此

[0063a26] 五濁第六六行 初三三行。「五濁
佛弟子何者 上文涅槃 弟子生死那是佛弟子
佛道增上慢是故佛道 。「當來惡人一行如來滅後解義
難得。「慚愧清淨一行 便三行 無有初一
一行無疑自知作佛◎ (云云) 。

譬喻品

[0063b12] ◎,「比況,「 廣明五佛長行偈頌上根 智圓大悲
不已無邊更動使 譬喻世法出世 未曾有踊躍歡喜經世
出世師弟生法出世 生法使佛音大乘 諸子各有所好珍玩 出世得無憂惱
其父苦難燒煮 不生不滅出世不生不滅安住 定當作佛寶乘直至 一音譬喻
四悉檀譬喻品

[0063b26] 讚佛不堪大悲方便鹿苑稱讚三車二乘以下 不及菩薩摩訶
三藏教譬喻燒煮 緣覺鹿母菩薩大象。《涅槃
」,通教譬喻三乘發心 智慧通惑不能到底 波羅蜜菩薩發心久遠
盡性。《大品:「二乘螢火菩薩 。」別教譬喻我身我所 信受如來如斯
如來華嚴 不須譬喻四十餘年 方便第一義今日王城決定大乘
一切開示悟入智慧 滅度如今如今無二 上根如來 不須譬喻踟蹰
今日大車譬喻利益 圓教譬喻觀心可解不復 (云云) 。

[0063c19] 經文,其一未了諸天之後火宅譬喻之前 調領解:「發起
第二問答領解記為。」人情 之後中根領解其所
其所長行 領解

[0063c26] 經家身子自陳 踊躍妙法
具足 踊躍:「世尊法音心懷 踊躍」,內外和合歡喜即世
小學草庵富豪家業:「 真是佛子」,是故歡喜為人 疑難內外
:「漏盡憂惱」,是故歡喜 對治佛子應得 :「安住實智定當作佛」,第一義
歡喜阿羅漢 三界四住 歡喜世間
究竟無學 無言說道一致 久已不重二空
便道假觀二乘空觀凡夫 二邊歡喜圓悟初發心 歡喜歡喜初地
身子既是上根歡喜歡喜

[0064a19] 身子成佛釋迦 右面智慧弟子外道歸正 歡喜利益凡夫歡喜利益
歡喜利益菩薩 入佛知見歡喜利益學佛道者如此 所為觀心不復 (云云) 。

[0064a25] ,「合掌名身領解權實 不合。「 佛果大圓
合掌」。「瞻仰佛境方便瞻仰 無餘思念知見意解亦即
一邊。「白佛領解即是身子自陳長行偈頌初文
。「世尊」,我身見佛身故名身,「 法音」,歡喜,「 」,意解
所以者何第二 所以者何無量知見」, 見佛菩薩授記
見佛義遠不見無身。「如是 日照高山聞義 不得如是方等 大乘如是
。「受記方等菩薩二乘 。「感傷」,《思益》、《淨名 名為感傷。「一切知見
佛眼佛智世尊世尊」,聞法身處 小道聞法。「
獨處思過。「法性 之一三教 知見三教菩薩
如來所以 悔過。「我等追述如來
所以者何 」,不待說 無實不識方便無權無故
無意不待說 自責不解不解方便自責 二義不受對於
高山三諦得佛 以此對於不受 佛法真實不停
不解。「而今 結成。「 ,「聞法結口,「疑悔,「
真是佛子」,。「結口 。「法化如此四悉檀,「世尊
世界歡喜所以者何」, 為人世尊」,對治今日第一義
未曾有動覺 (云云) 。

[0064c18] 二十五

[0064c18] 初一 得佛

[0064c19] 第二二十二 一行見佛長行知見
大乘 。「處於山谷第二十一 聞法初九上身
本著邪見第二法性 邪見凡人法性二乘 聞法。「日夜生死涅槃
為生中有涅槃為生 生死涅槃 除名日出世人二種
其事 例如阿毘曇菩薩 華嚴五味
而今自覺第三 上心不待不解 便得所解方便當作
五佛解方便一邊五佛即是 第三二行結成

[0065a10] 「爾時 舍利弗第三上身 自陳如來
所以 見佛 聞法不虛
成上。《十住毘婆沙:「無上 相好受持無上自利利他具足無上 智慧無上四無礙不思議無上
六波羅蜜解脫無上二障無上聖行梵行無上大丈夫受持無上 大慈悲具足無上到彼岸無上
一切智不思議無上阿羅訶解脫無上 大涅槃無上三藐三佛陀。」《菩薩瓔珞 :「清淨非道一心
非道知足非道恭敬憍慢 非道放逸非道 非道連屬無行非道覺悟
非道教化非道善友習惡 非道。」如是種種無上道圓通 無上道。「長夜
大化無明闇心 不滅 見佛。「方便
我法大化今生 大解惡道 第二志願佛道」,
自有中途中途而今 便滅度」,即是而今 聞法不虛
。「憶念本願」,即是 不虛權教其中 真實本願大心

[0065b13] 未來 第四授記自陳佛印是故大解自知得佛
二乘而今勉勵聞者結緣滿本願是故長行偈頌長行時節
十號甚多一種 虛妄如來福田應供知法 遍知三明明行足不還善逝
知眾國土世間解無上士調丈夫眾生名天人師 三聚名為波旬婆伽婆國土
說法眾數壽量補處法住 。《大論四十八:「舍利弗正法三十 小劫三災眾生小劫。」
時節小劫法華經六十 時節三災小劫 十一初十
補處供養舍利一行 初一供養第二一行 無量第三
世界第四一行第五一行菩薩眾數如是 說法王子第七二行
壽量佛滅度第八一行法住 舍利第九供養舍利華光 第二一行。「
歡喜佛世界作佛

[0065c12] 第五四眾領解長行偈頌 供養。「領解 開權復轉六行
初二開權顯實四行自述隨喜迴向。「我等如是 身子領解身子身子

[0065c18]

[0065c18] 迦葉大聲尚未 何人

[0065c19]

[0065c19] 四眾天人三品 身子可知身子迦葉 迦葉滿願不解,《
:「眾生菩薩。」 (云云)

[0065c23] ○爾時舍利弗白佛第二 一品正是譬喻
,〈信解中根,〈藥草如來,〈授記 因緣 領解阿難 (云云)
應有中根四眾歡喜 經家前後可知 法師品 (云云) 。

[0066a01] 說文自述無疑同輩四眾自述同輩同行懷舊
四眾大悲 。「教化三教。「而今世尊 究竟
真實矛盾疑惑」。有人 :「身子二百。」 云何?「善哉世尊
四眾普請因緣因緣

[0066a10] 「 舍利第二發起譬喻

[0066a12] 發起 。「 菩提菩薩
入佛無住涅槃明言云何執教 不解如此。「舍利弗 安慰
譬喻

[0066a19] 譬喻長行偈頌長行 不同一總 釋迦如是開權
釋迦佛眼觀四十 一行半偈開權顯實長者一門五百
長者釋迦 處所安隱對上三界不安一門 宣示佛道五百眾生
不安五濁八苦三十 知眾生性三乘行人

[0066a29] 長者 親疎處所
封疆最遠居中聚落 最近長者不見 高風口無擇言
行相真實大人如來 智慧名稱 十方虛空慈悲
四天下聚落大千 聚落不用,《大論六十 :「柔順聚落無生忍三菩提。」
果德 有餘同居聚落 行相賓主 洋溢

[0066b15] 出世長者觀心長者十德
威猛三皇五帝 輔弼丞相
銅陵豐饒侈靡隆重 武庫超拔 蒼蒼所行 節度庠序
四海十德長者出世長者三世真如實際功成 十號無極悉皆滿十力雄猛
降魔一心三智無不通達成正覺 久遠三業運動威儀 十方稱譽方便
依止出世長者觀心觀心 實相佛家種性真正三惑 如來衣寂滅忍
三諦一切功德正觀降伏愛見 權實善根 出於七方便觀心
三業威儀如此深信諸佛歡喜持法 四部恭敬供養下文:「佛子即是
受用經行。」人為 觀心長者十德 ,「國邑聚落長者」,稱譽
?「長者豈非?「衰邁豈非耆老?「 無量豈非豐足?「田宅豈非?「僮僕豈非?「廣大」,
豈非德行?「唯有一門」,豈非禮節 一路?「諸人上人 兼之大人所知故稱

[0066c19] 衰邁歎德內外 貲財年高佛智
衰邁純熟斷德。「財富,「無量。「田宅 般若棲身
十八空無量空門福德 智慧故云 田宅。「僮僕使方便知見
具足六道實智 僮僕、「廣大家宅安隱 安隱不安三界眾生
如來應化廣大、「 一門種種法門宣示佛道道場 :「實相不異無異
一門。」光宅:「三界九十 佛教一門。」 之謂
不出 佛教三界涅槃」。宅門車門生死要路方便
大乘圓教 宅門車門初三即是 大車出門入門
五百眾生五道、「安隱不安五濁 六道果報
五濁。「欲界,「無色界,「牆壁 四大,「減損,「傾危,「
意識,「腐敗危殆不久易解之下頭等上分牆壁皮肉
無常脊骨傾危 屈曲大小 (云云) 。「周匝 八苦四大四生周匝」,
無常故云」,「 無明、「長者諸子三十 知眾生性佛法天性相關
性欲菩薩二十三十二乘 得出名為 或者出沒不同小乘
十智故云 如實智 (云云) 。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五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五

天台智者大師

[0067b10] ◎長者大火第二 長者佛見五濁四行 机用釋迦五濁
道場十七半偈 諸子大車釋迦真實我見佛子 佛道六行長者虛妄
諸法二行半偈 所見驚怖所見,「
佛眼觀;「 大火四面所見所見六道 眾生;「大驚」,眾生故而
悲心。「諸子等於火宅第二所見 還是驚怖 四邊從此四邊四倒八苦
眾苦不淨無常煩惱 四大四面六識 其中四生四倒下文
四邊。「大驚退 起重。「
安隱得出即是驚怖 雖是未盡智慧力 正教不為五濁八苦
」,四倒暴風不能」,蕭然 得出」。眾生如來 慈悲
:「?」 :「教門佛教內人
名門不衰。」

[0067c11] :「若爾 有為法何故?」:「有空非空
灰燼不可能詮若非以為若非何以得出可是無常無常
安隱得出能詮磨滅 不從安隱得出 ,《大經:『無常故而』,
如此小乘 教門大乘常住教門 解脫安隱
得出如來權智即是 實智安隱得出 几案不得無常即此。」

[0067c26] 「嬉戲」, 功名 五塵空無空生
厭離兒戲。「不覺不知 不覺不解法名不知不知 火熱不畏傷身
眾生不覺五陰八苦不知四倒 不識云何憂慮法身 如是不覺不知傷道
四諦聞慧 不覺不得思慧不知不得見解 不得思惟不知見諦驚悟思惟 不覺現在不知未來
受眾地獄即此。「 五識意識心王身為八苦 不厭大乘功德
法身智慧四倒不知 不覺。「不厭不厭無常不患 。「無求修道
火宅五濁見濁煩惱濁不覺不知眾生濁 痛切命濁不厭無求劫濁五濁相當 (云云) 。

[0068a19] 長者思惟第二六行 不得十一
無機 不受
長者思惟身手有力 用大三七日思惟如此 思惟明子不受無機眾生
云何墮落即是無機 涅槃。「長者思惟
思惟。「身手 智慧力神通荷負 智慧提拔三昧斷德有神
慧智說法成法 即為悉檀 對治悉檀悉檀第一義悉檀
方便如來眾生 奉行成就十力無畏一切種智眾生不堪諸惡莫作大涅槃眾生不堪無機故知用大
悉檀神通上文定慧 莊嚴以此度眾生長者 衰邁即是身手。「
几案三藏法師外國貴人:「衣襟大乘几案大乘大乘因果無機
。」:「大乘戒初七思惟 所得思惟眾生根緣三七思惟樹。」
阿含經》。神力 智慧力如來知見無所畏眾生不能 以此得度神力即是慧力即是
知見無畏十力如來 神通發動三法智慧宣說 無機几案
如來知見一切種智 義玄譬如處中 四無所畏四諦
安隱廣說名為十力橫豎 傾覆法則 大安三七日思惟如此 佛法眾生不堪几案

[0068c04] 「 思惟第二明子不受無機。「 一門狹小」,
,「一道清淨;「正教;「不容斷常七方便教理 狹小眾生不能以此
無機狹小 」,」,微妙 」。十方無餘唯一佛乘
」,」,微妙凡夫不知 出處不知不知不知 永不菩薩自知
不知七方便不知 :「讚佛眾生。」不能 無機狹小」。行者
直道留難名為」,善行 菩薩道直至道場名為」,妙行難行 便無機狹小人天故云
幼稚」,大乘未有」。 無上道大乘善根微弱幼稚」, 大乘未有。「
即是因時 依正欲界六塵色界 無色界上文:「眾生根鈍
」,不堪大乘。「墮落 」,墮落 幼稚墮落無識
墮落五欲墮在三途二者 無識大乘墮落三途

[0069a03] 第二對治對治 對治相如大品中說四念摩訶
不可得小乘 五濁火燒五陰 捨離住著善根故云
」。憐愍即是不受。 「不畏不生不識八苦五濁善根不知不識陰界
苦器不識不知喪失法身 不知何者東西 而已」,
東西」,生死往還」, 見愛用大不從大教而已」。長者大火
即是第二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十一上文一者三車過去佛亦作
三乘二者心所 思惟十方佛」;三車 三乘思惟波羅柰四者
所願悟入轉法輪 眾生
苦痛 上文安隱得出 不時」,云何得出
即是法身不時即是應身 眾生應身眾生 應身即是應身
方便」,

[0069b05] 第二得度 心性不同 各有所好知眾
老病 身子心中退大名老死各有所好」。

[0069b10] 告之第三三車希有轉法輪即為。「希有即是
;「如此種種即是;「汝等火宅 出來」,即是

[0069b14] 爾時諸子 第四所願 廣明
解釋、「教相聞慧。 「勇銳即是思慧心動思慧方便。「 真理見惑邪正未決
名為互相修慧頂位。「 取勝忍法位取勝 十二真道法忍。「
世第一法一諦法忍 。「入見道十五 便涅槃」,見道之中分得涅槃
。「思惟三界無學果思惟火宅 漢法差別觀心中道正觀直觀
實相心法相稱所願無邊 心境互相 心王心數
一切陰界無非實相名為火宅 (云云) 。

[0069c04] 「時長諸子 三等諸子大車真實 歡喜
所以出於無畏行一 諸子大乘,「我見 佛子佛道恭敬我所
諸子大車 菩薩正直方便無上道三句諸子歡喜菩薩疑網
一偈說中 無畏 具足應作四句
四大聲聞等於三藏,《大品法華大機始發大乘 法華凡夫入佛
大機方便品機動如今機動 一意方便品
諸子歡喜其父 一意二義 歡喜未免
泰然歡喜 歡喜其父。「道中
露地坐五濁 治道四諦四諦 異名四諦會見
思惟猶在露地三界露地」,故云」,不為見思 故云泰然」,生滅安隱歡喜

[0070a05] 「第二:「 我等寶車」,字義請辭 有人:「二乘菩薩
二乘三界外 菩薩大乘經菩薩小乘故知
菩薩初發心補處皆是凡夫 三界能化菩薩三十三 未盡三十四便是
二乘正使門外佛果習氣無知門外二乘正使不見是故菩薩 無知方便可言
事實以此 大品法華 佛果皆是方便窮子
方便真實大品 佛乘真實、〈方便品方便方便
大乘方便領解領解無故故知諸眾生三界涅槃
大乘』,菩薩涅槃諸子 二乘滿修行安坐 菩薩行安坐?」
別名在意 求索在身 求知問道
歡喜今文具有歡喜說中二百 身子為首慇懃菩薩彌勒
為首所生大數合掌 具足身子中根 四眾:「善哉
世尊四眾因緣。」:「 殷勤?」:「譬喻 。」因緣:「汝等宿世因緣
。」身子歡喜迦葉 宿世歡喜:「 日夜劫數遊戲諸菩薩
寶乘直至道場。」故知故知 周三明文炳然何故 其一三藏菩薩不斷法華
四句大機大機 其二大乘經菩薩小乘 ,《大品:「三乘無言說道
入涅槃」,煩惱入涅槃何故其三三十三菩薩三十四 成佛三藏
三十三不動菩薩習氣無知 三乘通教具縛
機動無知事實 唯一 唯一有法
瓦礫夜光 (云云) 。,《般若法華 應有不共般若
不須 (云云) 。,〈方便 方便方便方便是故壽量品
我少出家三菩提乃至中間 我方便諸佛 菩薩菩薩領解領解故知
聞法天龍四眾領解 菩薩法師品三乘領解三界
菩薩是故三藏諸子安坐 安坐菩薩行不息安坐
自有菩薩行即是何謂 三藏管見一斑
大體分別自有不斷 三藏菩薩自有斷惑通教菩薩自有斷惑不斷 別教菩薩自有斷惑不斷
圓教菩薩五味 不斷 不斷一意不斷
醍醐一意 大統如此一一句一一 機動機動
機動除非機動不見 可悲世人不同 不同三車歸一
會三歸一會三歸一所以 聲聞四諦緣覺 十二因緣菩薩六波羅蜜
佛說如此。《華嚴第八:「下劣 聲聞根鈍因緣 覺道慈悲菩薩道無上
無量佛法。」三十六:「三解脫 聲聞乘無諍緣覺乘六度四攝 一切法佛乘。」第九聲聞乘
佛乘菩薩乘如來。《第二 不善三途十善生天 四諦觀智合成聲聞十善
觀智合成緣覺十善具足 清淨觀智菩薩地十善 一切佛法合成。《瓔珞第十三:「十方
佛說三乘一乘 會入平等大慧。」如此不能融通互相 是非非法莫大分別
三乘法門真諦三藏教 三乘法門真諦通教 四乘淺深階級各各不同
平等大慧別教三乘 四乘一一平等大慧相應無二無異 圓教五味分別菩薩
佛乘三乘三乘 四乘各各分齊 三乘醍醐佛乘
異說無妨不知 諍論世人佛乘光宅佛果究竟無生二智 五百由旬之外
莊嚴萬行 高下功德功德凡夫 智慧福慧三車」,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
三昧自娛豈但智慧 無生智 小乘 長夜修習空法」 (云云)
大乘方便 運動 佛乘 尾牙天台智者諸法實相正是
一切莊校莊嚴具 點出小車有為無為功德有為無餘
有為具有福慧 八智因果無生智 果位二智以是
門外大品:「三界 薩婆若。」 何故門外在外
因果三十七品斷見思惑 無生智斷除 無生智門外
正因門外 得名 斷惑無生智無餘涅槃
好運可解佛說 無生羅漢神通天眼
未來變易生死浩然所得 無生無生云何浩然 究竟 經文推索
無可下文:「所得生滅 」,天眼生死何故起滅 自相矛盾佛滅羅漢不值
不能天眼照見生死 見佛初禪天不見 變易大乘羅漢
無漏天眼變易未來生死果報即時五戒十善未來果報界外果報天眼所見不用 昔日
無餘方等菩薩不思議淨名彈斥我所大士 故云茫然
大品大法 進修大乘不能 此等皆是大乘身子
:「諸菩薩授記作佛 嗚呼自責問世?」 方等有情
方便品佛說方便 方便故云:「不知 」,宿發言索求昔日
大乘大乘六度通教

[0072a04] 舍利弗爾時大車兩廣一切眾生
佛性佛性第二 無非佛法一切法摩訶衍 大車而言
四諦六度無量諸法舊習開示 舊習不同」,摩訶衍大車」。 「
明白 儐從假名譬如知見 法界邊際三諦
。「莊校萬行修飾。「 欄楯總持。「四面 四辯。「張設
之中慈悲最高一切。「 嚴飾真實慈悲,《大經:「具足十力無畏如來 布施」 (云云)
。「四弘誓堅固 慈心。「四攝神通 眾生七覺。「
一切重沓柔軟。「安置到處 休息
一行三昧一切智一切。「無分別。「駕以白牛無漏般若 一切萬行薩婆若
無漏相應」, 」。四念處四正勤 二世滿二世
行者形體姝好」。「五根 。「五力摧伏。「 平正定慧均等七覺調。「
八正道薩婆若。「僕從方便波羅蜜屈曲使令 外道二乘方便智淨名
:「」;果地神通隨意僕從

[0072b12] 所以者何財富 果地福慧圓滿財富無量庫藏 一切法
行為如來藏一切法陰入 根塵不過即是如來藏 」,」,實智滿」,
權智」,中道」,」。 非但充溢不是摩訶衍 大乘無量。「而作是念即是廣明
廣心廣心財富無量 是故 不得七寶大車無量」,
摩訶衍。「各各不宜差別不移真實身子智慧 知見一切佛法目連禪定
知見一切佛法方等》、《般若》, 念處正勤根力覺道種種異名開示實相一切法亦復如是無量。「所以
。「周一 諸子」,大圓善惡知見 釋子
無緣有緣可解 諸子大車第四歡喜 悟入鹿水牛分段
變易豈不歡喜

[0072c07] 云何第四不虛法王。「舍利弗第二
不虛不虛 不虛不虛 。「何以第二
全身大寶應有八苦五分 大寶大乘慧命成就佛
知見虛妄世尊若是第二 本心本心 本心
惡果 小車本意自知財富無量饒益大車是故 方便救濟斷德神通
財富無量智德辯說 不虛不虛。 「舍利第三善哉 不虛

[0072c26]

[0072c26] 何不自說不虛

[0072c26]

[0072c26] 自說為難身子不虛取信

[0072c27] 「 如來亦復第二光宅 不合中正第五第八
第七第九故知不會中有今文次第 第一合上第一長者
如來亦復如是如來無量 略舉。「一切世間」,處所 定名國邑聚落一切世間
同居有餘自體皆是妙色妙心果報 如來一切世間合上國邑 聚落。「怖畏合上內外
年高衰邁譬如怖畏 無明合上衰邁斷德。「成就無量 知見」,年高智德;「無畏合上
財富無量。「神力修禪定 神通合上。「智慧力」, 合上。「具足方便波羅蜜」,合上
僕從大慈大悲第二合上第四慈悲,「一切五道慈悲 合上五百。「三界火宅第三
合上第二。「度眾生第四合上 第六眾生有緣合上三十。 「生老病死第五合上第五
。「教化三菩提第六合上第三 起行菩提故知教理共用合上唯有一門講說前後可解
一一方便品本來

[0073a26] 諸眾生第二第一 驚怖在前諸子處在
不覺在前拔苦在後 不定一見第一合上第一 即是如來寂照。「諸眾
為生第二合上第二所見 八苦;「貪著 」,求不得苦;「地獄天上人間」,五陰
八苦四倒四面 眾生在其中第三合上第四 諸子不覺不知苦集
不厭」,求解」。「 以為」,合上不厭無求 便第四合上第三
安隱得出。「 苦難大悲;「無量 大慈如來第二
勸誡不合 說中不明勸修
無機有身。「神力合上。「智慧力合上。「
如來知見」,。「無所畏」,几案眾生不能以此得度 。「所以者何不得合上第二
五濁未免生死 微妙不能 」,一句合上唯有一門狹小
不能不解智慧即是行為 。「長者身手有力不用」,合上 第三無機墮落
分明前後
。「身手有力不用」, 前身不得如來 大化。「殷勤
然後第三大車。「如來 亦復如是十六第三智慧方便合用上文
。「智慧第一 。「三乘合上第二。 「合上第三三車希有
次第第一合上第二。 「汝等三界無生。 「三界苦諦;「麁弊乃至
集諦;「三界即是其三 界外三乘三界 三乘三乘取道。「
不虛第二合上第三證得不虛。「汝等第三合上第一希有如此三乘諸佛方便
儀式眾聖無生智自在」, 盡智 」,不受 」,所作已辦梵行
眾生第四所願 三乘 。「
宿三乘樂欲三乘三乘 。「乃至聞法信受」,合上 合上聞慧。「殷勤
合上勇銳思慧。「精進合上第二 推理 合上修慧。「合上第三
。「聲聞乘」,合上第四火宅三乘修行辟支佛自然慧辟支法行聞法
鹿鹿不依。「自然十二緣門 自有天人自然 不從自然慧菩薩一切
智者不同二乘乃是佛智菩薩 即是大乘。「長者諸子 安隱得出第三大車上文
三等歡喜 第二第四 歡喜
。「長者。「 。「如來亦復如是 三義三界五陰
色心色心即是生死 作出三界即是 通教即是別教
佛教正是 二教得出三界 。「如來爾時便上等
廣說釋出次第。「如來爾時便我有無量 智慧力第一合上第四
財富無量庫藏充溢。「諸眾生皆是 第二合上第五等心財物 無極以下小車。「有人
如來滅度滅度」,豈非等心 ?「諸眾生三界第三合上第一等心 諸子。「諸佛禪定解脫
第四合上第二。「皆是 第五合上第三廣大合上 乃至僕從。「實相法身;「一種
種智般若淨妙名為 三德具足莊嚴收羅摩訶 合上大車。「長者三車
第四不虛全身 本心全身何者五濁五濁
三車誘引大車 如來三乘誘導然後大乘
解釋本心方便 得出。「何以合上第三 即是長者自知財富無量饒益諸子
諸子得出不在 虛妄如來出世
三界方便誘引既已得出 大乘本心眾生大乘 不盡華嚴即為
不能受者方便力 一佛乘分別眾生本意 本心不虛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18 妙法蓮華經文句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西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