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九
天台沙門湛然

[0876a25] ◎明慧聖行 四諦不復 淺深初心濃淡
遠志聖行初地 深義四教 初地同義是故
生滅 初地地前 初地薩婆若變為無緣一切法
四諦別教 別教菩薩即此自行 十行利物所以 四相生滅
慈悲六度道諦無生無量慈悲 六度滅諦四諦 無緣慈悲怖畏 十五三昧苦集二諦
滅後所以生滅 四智莫不知苦斷集 道法涅槃 生滅菩薩不斷故道
無生無量斷惑 初地滿故且不論真如 滿分是故通論
聖行中分生滅四諦不同苦諦 常作不自在
八苦大經聖行皆可 故云現相」。三界不出故云三苦」。三苦止觀第七。「依正
集諦三惡 依正世間因果 不行十惡十善生長
故知。「邪僻失真」, 十善業道
不淨 離合榮辱兩舌 綺語
惡口兩舌兼之無度不貪 傷道邪僻失真邪見。「生長
名為」。輪迴名為」。 二十五有」。滅諦 苦集
無能故云 」。

[0876c13] 無生中文四諦願行初四 從此不復 一一有法可見
涅槃,《大論 五十:「諸天心念何等 須菩提須菩提諸天心念語言
幻人聽法應用如是 無知須菩提幻化乃至 見者一切法乃至
幻化涅槃幻化。」:「一切眾生 第一一切法涅槃第一二事 驚疑須菩提聽者是故
須菩提須菩提二法妄法法屬因緣無有須菩提假令 有法涅槃何況涅槃涅槃
一切法是故無有涅槃。」

[0876c28]

[0876c28] 無有涅槃何以有法 幻化

[0877a01]

[0877a01] 譬喻實事 假設佛說樹木我語 須陀洹樹木語者
須菩提般若 故云設有涅槃智慧力 能破故云

[0877a06] 弘誓道中空中 種樹,《大論:「舍利弗白佛 功德何以
乃至大利何況其所 世尊人種不依 根莖枝葉 亦復如是不住一切法生死不住
生死。」今文知道 修道苦集利眾生能所俱空幻化
無所得是故菩薩法門幻惑 大悲涅槃 無所得

[0877a18] 無量四諦弘誓四諦 二乘 二乘真正初文
釋經初文迦葉 十方止觀第七四諦顯正,「,「,「
,「診脈治病。「 止觀,「止觀,「止觀弘誓種種
種種佛土止觀第二總而言之無量四諦破法

[0877a28] 苦集發心不為 煩惱生死佛法無上道 達道生死煩惱之中故云眾生
心行修理故知 迴向初地四諦如此
行願初文大經 解惑因緣若是 大經初文
初文苦集寶珠 ,《涅槃第八如來:「譬如王家 大力士眉間金剛餘力
自知所在 方藥即便停住力士何在
力士幻化即便啼哭 力士愁苦不覺力士不信
。」唯有憂悲三苦歡喜
即是苦集即是法性 唯有苦集。「即可 四者
四體圓融四諦 一實四諦 四無量融通地前
結成三諦初文地前 無量無量無量無量 中空非空結成三諦
引證初文二諦二諦中道結成三諦雙非 名為」。正入名為」。
雙流」。不同通教 雙流而言四教雙流 各別大品寂滅
經意初文即是三智,經文 一切種智寂滅種種論文 。「一切種智寂滅今文
釋經 釋智成就不須作意 任運即是即是
依次初地次第六即。 「大經, 《涅槃十二:「真實即是如來虛空佛性
文殊問言如是如來虛空佛性差別佛言有諦 (乃至如是) 。 男子如來 (虛空佛性)
。」」, 諸法:「復次善男子真實即是如來如來即是真實真實
即是虛空虛空即是真實真實即是 佛性佛性即是真實。」故知虛空佛性 中道異名四諦

[0877c24] 願行 怖畏大經廣明二十五
初文得無慈悲 道品波羅蜜 地名怖畏
十五三昧實性二身此地四德初文無緣 故云無緣」,止觀
一切道品無不具足 不思議念處一切諸法念處無不 四念處念處
。「止觀第七 合十六度止觀第二首楞嚴止觀第一第二
自在,《大論神變,《大經自在 神變自在 一切無礙大論
經論神變 自在 動地隨意所作
世界微塵可知自在大小 大人
三不 四一十方地動 十八隨意一身多身
水火虛空四大自在,《大經二十:「一者一身多身微塵 滿大千界大千
無量國土 一切法無法一偈無量劫 虛空隨宜不可。」

[0878a27] 四明得名 地名怖畏 大經大經
名實大小菩薩至聖 怖畏三藏菩薩第三僧祇 是故大小
成就怖畏」,怖畏一覺二進無罪 不善
法勝分別無分別緣起法緣起法如實知精進力四正勤無罪三業四攝愛語
長短 不無差別大經一一 ,「,「即是解釋
可見下文不復 三昧三身四德 》,初文
》,》、《初文 資身惡名不能 無求惡名。「我見見惑,「
二惑無故 尚無方便小乘惡道有界 惡道大眾可知
十地三業料簡, 《華嚴十地品歡喜地 菩薩離我相不貪
無不所生 諸佛菩薩惡道我所 何況大眾威德
希望恭敬供養供養供給一切眾生惡名遠離我見無我無有 。」一一廣大如法
究竟虛空未來際一切 大願為首不可 眾生何等一者眾生不可 (不可) ,
二世虛空四法界涅槃佛土 佛智八心世間轉法輪 () ,眾生不可
轉法輪不可善根不可乃至第十一一地中皆是解脫第二十善第三多聞第四 四住乃至八道第五
四諦諸世間第六十二 緣觀第七觀佛功德方便第八 一切現身常住功用菩薩眾生
己身國土身業報聲聞身辟支佛菩薩身佛身法身虛空國土身 如是乃至虛空如是
第九一切法差別四乘 眾生說四乘相者聲聞乘佛乘 菩薩乘佛乘第十四乘
乃至差別樂說一切法無邊法門 別教第八 今文略釋大經初地
怖畏二十五三昧料簡 論文解釋善道愛憎善道惡道惡道善惡愛憎

[0878c28] 「 初一怖畏苦集 故云縱使地前
次第至此苦集諦 界內怖畏同體不生 界內依報既得
饒益十界眾生惡名同體我見不生分段變易 受生舍那佛法
菩薩共會方便惡道既得 大眾威德 二十五有因果苦集
四諦四德宛轉相成 因果因果四德成就 約分乃至因緣
怖畏不可四德 孤立由於四諦 因果

[0879a16] 三從大師 二十五三昧大經聖行 十三具足
釋疑別名 初文初文次第
隨時二十五皆是隨時 而立即是故世義通 即是便月光日光青黃
對治不退歡喜 如常我等故知即是多用對治對治
隨便對治日光三昧出於即是隨便能破即是對治月光可知唯有一向
善意常樂我等三諦三諦三諦不自在故知兼用 是故」。

[0879b05] 各各可解二十 不出五行
菩薩發心過患過患一一三惑業相 菩薩過患最初發心
梵行四弘誓第三弘誓 聖行弘願初地行一 分成第一義天後方名天
第四自行既成梵行利益二十五相者 一一
菩薩過患 四德妙理四弘 三諦成化 文義

[0879b20] 二十五相中其一 次第 廣照三字一意
二十五二十五通名無畏妙用初文
十五初地,《方等陀羅尼經第一卷云:「爾時地獄九十二 罪人娑婆世界十方爾時
文殊舍利弗罪人不善 行經地獄放大光明 阿鼻獄舍利弗佛說 不善行入地獄云何說出
地獄如來佛言一切眾生 果報善男子地獄 何者云何
地獄受苦 一切究竟地獄受苦
如初。」 廣明 調達地獄無量
不敢無垢 不同迴心調達迴心央掘迴心中有
不動央掘 迴心中有調達 中有調達 地獄方等經
惡人可知下去一一 文中過患三惑二十五有 人性不無
見思思惑 如初思惑乃至 非想惡業據理
在於今文東西北洲 已去果報報名惡業 通名感應
應名三義從略 二十五感應一一 對應菩薩三業無非今文
說法」,二業不差 善巧妙音觀音 得度說法。」
意業不差 感應料簡慈悲三世不同 有法不同善惡差別 乃至十界 (云云)
預知一有開拓 使聽者二十四 得名無緣何以
次第證道何妨 次第初地初地分成初心故云功德」。「
止觀第七難陀大權菩薩。「菩薩 。「
,《爾雅鴿無後沙漠。」《大論十四 :「親友遞推 (云云)
遊行見者。」論文。「,《大經第四如來閻浮提五逆天魔 外道女人示現
飛鳥眾生 鷲鳥如是示現。「,《說文:「黑色」。「,《觀音:「現身餓鬼
乃至遊戲五道」。 五道總結:「大慈大悲遊戲五道無上方便普教一切
離生死苦安樂涅槃餓鬼 饑渴飽滿遊戲地獄 化作畜生大智慧無上
阿脩羅調伏憍慢無為。」《大論第十:「餓鬼糞尿 嘔吐蕩滌」。三毒
觀音。「果報三惑。「三不見思 皆是。「二禪三昧
見思俱空 見思 中道

[0880b13] 大經大經第三無畏地中種種
思議止觀第五不思議 初地證法 成教開顯 開權顯實

[0880b19] 料簡問答料簡 融會初文法華 具足第三四行
具足對治,「眾生 世界,「一行為人,「是故 一行第一義是故。「以此
三昧即是 過患能破即是功德法王即是 眾生即是慈悲涅槃
菩薩融會一者菩薩因果 二者菩薩次第次第

[0880c01]

[0880c01] 菩薩法王菩薩即是 法王

[0880c02]

[0880c02] 雖是因果 推及經部別圓何須
?《涅槃義通方便如來 開權三教方便以此別自 是故菩薩初地如來 法王

[0880c08] 梵行初心 慈悲初地一分爾時 慈悲方名梵行釋名以此
功能菩薩得名 歸正大經 引證無緣
功能 一一無明無緣慈悲 故而聖行 十三第十四梵行品第十八
七善四無量心 無量故此梵行品次第
福德故云無緣三諦 福德福德今文 中道初文無二
愛見證得無邊以來 慈悲梵行喜捨諸眾生得中生歡喜
二邊眾生法界

[0880c28] 三天行者,《涅槃華嚴大論中指華嚴經不思議 翻譯者取名各別所以
初地 二十五三昧從此 次第初地
無生釋名 明天四行 初文自行
真實真如名為地前名為初地證實由此究竟
道中由此究竟 道後自行道後初地 結成第二故云」。
第三文言莊嚴一一地中莊嚴 修行

[0881a16] 第四嬰兒行者第十八今文 經文,大經次第次第今文次第
前後不同次第初文 行體
眾生慈善 出行初文,「梵行 慈悲,「地觀二三
五行相者圓教嬰兒 不能去來語言」,:「 不住去來不語」,
次第如此 初文人天文中
仰攀」, 道本故云」。 嬰兒故鄉名為」。方便名為
嬰兒真如名為故鄉故云」。菩薩人天二乘
嬰兒厭生死苦二乘以是 不斷不得 隨機故知
別教初地圓教嬰兒開例可解
可解聖行梵天 聖行梵天 證法淺深 梵行因為慈悲
人天圓教初心行者 嬰兒

[0881b19] 五明行者嬰兒行文自古第十 以為文具三障 五無間毀謗正法一闡提
如來具足常樂我淨迦葉 為難雪山 白山分陀利 () ,人中力士
那羅延如是 云何如來嬰兒如來因為迦葉 廣說無始身等下文
病人五無間誹謗正法一闡提 病人六四 惡行漸次嬰兒
嬰兒大小是故初文
嬰兒眾生有病 行相行相 ,《大論如來
如今冬至前後 乳光經》,調達 乞食不得琉璃
頭痛興起行經宿緣頭痛出血苦行

[0881c14] 料簡聖行三地聖行得證不動地」,聖行
」,聖行無所畏」, 次第一心 梵行慈悲一子地」,
平等」, 有事 為難因果
別圓地前 初二
登地無有 登地 地前登地
初文三地 是故聖行三地 初地無畏
故云」。登地即是 地前三地初地 三地無畏
即此三地得名初地 三地前後三地同時三明別圓
莊周,「斟酌 應從。「
。《說文」。「 四眾朝四暮三司馬彪 :「不同。」地前
亦復如是理實 登地五行因果各別初地前次至此地中
五行自行 自行聖行初地 初地融化梵行
根本體用 三行初地初地體用佛地

[0882a23] 五行觀心初文 因果圓行
初二過茶 大論引證
行相 大論大品文中 ,《大論八十須菩提白佛
云何行般若波羅蜜云何般若波羅蜜云何般若波羅蜜佛言寂滅 虛誑不實般若
受想亦復如是須菩提 幾時佛言初發心乃至道場般若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故知即行須菩提次第心中 佛言薩婆若
行為心心數法 不行行為。」有人 無生忍無生忍
可知並非 因果入室 涅槃下次
云何五行融通同一
不二五一灼然 不見云何安樂 法華三昧

[0882b23] 引文五行五行 初文五行五文聖行
戒定慧聖行圓心 惱亂安樂行止觀安樂行 惱亂一者國王王子二者
四者旃陀羅二乘危害 畜養
一切第一安樂行十八空 十八故知畢竟中空即是天然 嬰兒惡名柔和
。「二諦二諦 名為故云忍辱。 「引文二行下劣
二乘下劣不淨故云 方便附近其事即是二乘 五行初地
法門初地諸法前來初文 初文十界
一心三諦三昧如來 初文初文十界 佛界
聖行可知 一心十界五行具足 三諦三昧正對五行三諦
二十五有過患初文次第 成王三昧一心三昧具足 自行二十五有過患一心 眾生二十五有令眾生所見
不同不出三諦慈悲 可知種種 阿鼻乃至等覺一品
無明其中故云」,故云」。 師子床圓滿報身安處空理
師子床」。「 定慧無生定慧 真如婆羅門,「
,「居士凡夫,「諸菩薩 他方他方。「出入不二不二不二
不二無量一中 無量釋出所以 (云云) 。

[0883a09] 不同。「 初地
證道。「別圓地前前後 次第二觀三觀
前來境智 五行 因緣一諦境智開顯
一法前來不可思議行一行一使 境智一切行一因緣
不思議不思議不思議業 不思議不思議不思議 無異名天聖行畢竟
聖行故云俗諦一切法聖行 真諦如是可見

[0883a27] 觀心來意 初心五品位初心
初二 自性自性
第二一切自性在地 一切禪位初地三昧具足三昧 五行五行三諦三昧
初地三昧滿現法樂受法 種種同一真性故云種性三摩跋提」, 利生三諦
次第無可料簡戒定慧三教
止觀對治中說行者一向 一向 高位末代
聖旨法華 沈浮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