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Yi 妙法蓮華經玄義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
天台智者大師

[0787c26]

[0787c27] 三藏不得 無諍 次第滅法性色不得
生死法性法性無諍:「無上道」,:「 妙道」,即此

[0788a03] 不通分別同異略為 佛智佛智
斷惑不斷斷惑不實 譬喻 同異

[0788a09] 別教四門 決定關於畢竟 乃至非空非有如是四門
不得同性 初生 (云云) 。三藏有門外道 三門
三藏別教 二乘何況外道如來藏四門尼犍
同質貴賤 還俗以此偷安 莊老金石邪正混淆
四門精簡真偽偷盜 不生

[0788a22] 如是諍論諸佛 二乘不知外道微妙不可
無不有無不二決定 以為有門亦即 一門無量門無量門一門非一四一

[0788a28] 復次 外道邪見二乘邪曲 大乘方便淨名
反復聲聞塵勞如來無為正位不能反復生死惡人煩惱 二乘善法四果聖人
般若二乘所行念處道品摩訶 貪欲無明見愛摩訶衍善惡 不會惡人二乘 作佛

[0788b08] 別教 皆是方便迦葉自此之前我等 邪見邪見
道法人法別教人法何況 草庵人法二乘何況凡夫人法

[0788b13] 凡夫著法, 「汝等當作」,「不敢汝等」。五逆調 受記受記二乘
!「世間治生產業實相相違」, 一切。「汝等所行菩薩道」, 二乘!「則是」,
無有人法

[0788b20] 復次經文前後 地前而言 向後明證向後
地前 明證明證 後者
(云云) 。

[0788b26] 有為生死 出生別論善妙空門 別論畢竟乃至非有無門
如是四門有為生死 實相一切法法界 法界無法生死涅槃涅槃
生死無二有為 圓通無礙有門三門如是 生死四門復次 分別
(云云) , 復次判別 分別 (云云) 。

[0788c09] 佛智佛智 有為分別一切智空法分別 恒沙佛法差別不同菩薩
四門有為分別一切種智 具足圓照法界正遍知諸佛 四門復次
分別例如 (云云) 。 分別 (云云) 。

[0788c17] 次第次第 有為修行漸次 不能一行無量乃至非空
有門如是四門有為 有門修行一切一行無量名為遍行乃至非空非有
如是四門復次圓行分別別圓例如 (云云) 。

[0788c24] 不斷至理虛無無明體性何須智慧解惑?《涅槃:「
智慧煩惱?」《淨名:「即是 解脫」,不斷」,不論 不斷。《大經:「無明
煩惱。」智慧煩惱

[0789a01] 有門定分漸次斷除即是 思議乃至三門如是四門 有門解惑不二不斷
不思議即是不思議乃至三門如是四門

[0789a06] 復次 判別相者例如 ( ) 。

[0789a08] 有門界內 見思三十界外無明 地位等覺後心無明妙覺
為己方便 三門大同小異皆是四門

[0789a13] 有門初發意三觀一心界內惑圓伏界外無明十信進發真智圓斷 界外見思無明四十等覺後心無明
妙覺究竟真實乃至 如是四門復次 不實證實 分別
(云云) 。

[0789a19] 有為證果三德縱橫法身般若解脫滿不但
局限初地具足 波羅蜜隨分滿 初地不通具足
有餘三門如是四門

[0789a25] 證果三德具足 如是一法具足一切法佛地。《
:「初一具足功德。」《大品:「 阿字具足四十一功德。」三門如是 四門復次
(云云) 。有為圓融 門前
菩薩乃至譬喻 三門如是四門有為 一門三門門前
佛智乃至譬喻結成 如是四門復次分別別圓 (云云) 。

[0789b11] 問答有門尋問三門 (云云) 。

[0789b13] 譬喻門前金銀 寶物如意日月 (云云) 。

[0789b15] 眾經

[0789b16] 五味 四門一種四門 四門四門一種四門 ( ) 。

[0789b19] :「一切法空如實」, 聞法開方便門 人法。「一切世間治生產業
相違。」作者長者子 。「入佛知見」,應作 佛智佛慧。「如來衣」,
次第不斷五欲。「五百 由旬」,不斷。「五品六根」,「寶乘四方」,。「大乘定慧
以此度眾生。」。「合掌具足。」即今。「諸法實相 汝等。」古佛。「智積
」,問答。「輪王」「」,

[0789c03] 四相 智慧微妙第一」,:「如來 慧觀久遠」。妙法有門
一切法空寂滅終歸空門諸法 無性佛種緣起有門 雙非即非非有

[0789c09] 四相故知四門 (云云) 。

[0789c10] 已知 有門 (云云) 。

[0789c11] 十二思議 不思議不思議即是一實四諦 生死苦不可思議
方便一心 得名大涅槃。《淨名:「一切眾生大涅槃。」 不可思議四諦不可
苦諦煩惱 不可思議一切 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
一心得名般若。《淨名:「一切眾生 不可。」煩惱而是 是苦滅不思議一實四諦
善妙何者生死生死 生死有門 不可思議

[0789c25] 真正一切眾生 大涅槃云何顛倒大悲誓願未度者
煩惱即是菩提云何非道 大慈誓願未知無緣慈悲清淨誓願慈善根力任運吸取 眾生

[0790a02] 安心體解成就發心具足豈可池觀不肯結網 不行修行不出定慧譬如陰陽調
萬物 具足飛升生死 涅槃名為煩惱菩提名為
心中定慧具足一切

[0790a08] 破法 以此妙慧金剛 生死涅槃分段變易
煩惱菩提四住集諦 能破有所何者生死

[0790a13] 捨得生死過患 名為涅槃名為煩惱惱亂名為
即是菩提名為外道四見乃至 四門節節執著即是節節 名為不識諸法非但行法

[0790a19] 道品 涅槃十界生死色陰不淨乃至識陰非常不常能破顛倒
四念處念處道品三解脫一切法涅槃生死生死 生死涅槃不二一實諦大涅槃

[0790a25] 對治 應須助道生死涅槃 煩惱菩提業障煩惱障

[0790a27] 生死涅槃涅槃生死涅槃名字涅槃生死 涅槃觀行涅槃善根功德相似涅槃
真實涅槃生死 究竟涅槃煩惱菩提如是

[0790b03] 安忍內外觀心 生死涅槃不為病患
菩薩煩惱菩提不為諸見增上慢

[0790b07] 無法 成立功德生死 涅槃三昧功德煩惱菩提
陀羅尼無畏不共諸般生死 不二法身實相相似功德順道法愛不上不退名為
知見證實生死涅槃 證得解脫煩惱菩提證得般若
證得法身一身無量無上寶聚如意 具足有門證得 三門如是

[0790b18] ,經文具足。「不可 言辭寂滅眾生無有。」 我法難思」,不思議一切眾生
大慈菩薩大悲心,「 三菩提神通力智慧力 」,發心。「大乘
所得定慧莊嚴」,即是安於二法 有法即是破法日月 光明,「世間能破眾生
」,破法。「導師眾人明了 決定」, 三十七品波羅蜜即是
四方即是安住 須彌頂如來衣安忍 不著六根清淨
真淨大法無法 經文不知十數有門 乃至三門大同亦復 如是

[0790c07] 復次非但大小 經論栴檀 外道四韋陀此間莊老
不知學道全無 方便 [-+] 不解 小乘四門大乘四門
乳糜 如意珠如意珠布施一切 有人輕生修習不受不用
止觀》 (云云) 。

[0790c17] 能所

[0790c19] 所為四句自有

[0790c21] 三藏四門淺近通教 大乘如實三乘
別教四門方便圓教四門證道

[0790c26] 自有 不帶 自有不帶
不帶圓接通

[0791a01]

[0791a01] 唯有一門 故稱故稱

[0791a02]

[0791a02] 通用不可一門何者三藏四門 異說佛教
便涅槃 會所文字 菩提狹小譬如隘路不受
並行狹小教行理論狹小 (云云) 。

[0791a09] 通教如是 佛教觀法不同 無生
通教文字 中有菩提善惡不可得即是並行狹小真理狹小 (云云) 。

[0791a15] 別教四門如是 佛教 一實
生死 狹小煩惱菩提狹小 理論狹小

[0791a20] 圓教四門 皆是佛說 將門
理應 涅槃狹小煩惱菩提 狹小
經文「唯有一門狹小正語教行 不當狹小

[0791a27] 一句 不同豈可執守 (云云) 。

[0791a29] 四門皆是執著四門 優劣不可
入道入道 釋論:「鈍根生空利根 說法。」無門
非有無門則是。《大論: 「名為。」四門 約根便宜有門有門
無門無門三門乃至第四 如是一門四悉檀 四悉檀名為一門
不當 治病不治第一義 不見第一義有成 因緣
邪僻真正安心得所安心調 破法不知乃至順道法愛不生
順道法愛若一十法成就 十法成就 成就 (云云) 。

[0791b22] 四門 通理唯一不可說 不無優劣四門 三藏中說一一
一一修行得所四邊 清涼池

[0791b29] 四門 論法有門事故空門 空門 非空
非有約根不如有門三門 三門有門 三門有門第一
三門不見第一義 三門如是

[0791c09] 有門善妙不識迦羅發心 不正發心迦羅安心定慧
不安二法迦羅諸法 破法迦羅 不識迦羅 十七品名修道品名迦羅
對治不善對治迦羅不識迦羅 安忍不動不能安忍迦羅 順道順道起名迦羅
迦羅 成就十分 迦羅迦羅一分
不如 三門如是

[0791c24] 圓教四門 何者有門法界攝一切法不可 思議即是一切法三門空門即是法界
攝一切法三門如是法相 優劣若爾四門 根機一月
何者眾生世世四門成性四門推理無明慧根 四門修善惡業福德根性
因緣 十法眾生欲樂不同 佛智明鑒世界悉檀
性欲四門以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 人見四緣說法不一
皆是正直方便無上道圓融四門

[0792a11] 教門何者不得四悉檀 南北二道大乘
互相排斥不得 釋經 不息入道不通
修行應有 別教 譬如
譬如如此 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不虛何者世界
乃至第一實有深淺 何者有門世界悉檀 有門
有門有門 乃至三門如是 悉檀世界第一義
悉檀第一義世界 (云云) 。

[0792b01] 以此 八門四門十六
二門四門 十二八門四門 法華四門
聲聞前來至此法華 菩薩不定方等般若門二乘涅槃十六十二
四門何者前來 猶存涅槃一切諸法安樂諸眾生皆有佛性
妙理妙理方便 梵志無常云何 (云云) 。故知百川
是故接引鈍根方便法華折伏金沙大河 涅槃攝受因緣 金沙百川
(云云) 。

[0792b19] 妙門

[0792b20]

[0792b20] 《中論摩訶衍 大門

[0792b21]

[0792b21] 《中論為時人見成病草庵開方便門
圓實大門適時

[0792b25] 法華法華 或門何所或門 不須
一切 愛見煩惱即是菩提故云:「一切法空 實相。」一切生死即是涅槃故云:「世間相
常住。」一切凡人即是故云:「一切 皆是。」一切愛見言教即是佛法 :「經書治生產業實相
違背。」一切眾生即是妙理故云:「 知見亦復如是。」一切 小乘即是妙法故云:「聲聞
。」一切聲故云:「菩薩 聲聞大乘見教。」 聲聞即是妙行故云:「汝等所行菩薩
。」一切聲理即妙理故云:「開方便 真實。」諸菩薩 故云:「菩薩疑網。」

[0792c13] 別教 一種菩薩三藏一種菩薩通教一種菩薩未決開顯無不開權顯實 (云云)


[0792c17] ○第五實相更為 種種異名種種異名 料簡

[0792c19] 前後同異,〈:「放光 實相。」:「諸法實相汝等。」
方便品廣說:「諸佛一大事因緣 」、「無上道」、「實相。〈譬喻大車
。〈信解家業」。〈藥草一切智」、「 實事」。〈化城」。〈授記」。〈法師
祕密。〈寶塔平等大慧」。〈安樂行 實相」。〈壽量」。〈神力祕要
」。〈妙音普現色身三昧」。〈觀音 」。〈勸發德本」。

[0792c29] 如是異名不同真實實相」。 寂照知見」。三世諸佛自行
大事因緣」。通名」。正定諸法 實相」。運載」。佛事家業」。 」。諸法」。
難思寶珠」。積聚祕藏」。祕要通達無礙平等大慧」。 」。妙色自在普現三昧」。
普門」。諸法德本」。 名義差別實相 (云云) 。

[0793a10] 種種異名

[0793a11]

[0793a11] 《釋論:「無實 。」實相

[0793a13]

[0793a13] 不然異名善妙 畢竟如來藏中道種種異名不可 皆是實相別稱正印第一
佛法

[0793a17] 料簡眾經滿 實相 實相實相通稱實相
中論:「實相」,。《 :「聲聞」,。「智者 不空」,不空:「我等
昔日法性」,法性。「今日安住實智 」,實智小乘三法印通教 不復

[0793a25] 五味 醍醐

[0793a27] 實相名字名字,《勝鬘自性清淨名為;《華嚴法身;《般若一切
種智;《涅槃佛性 一乘名為 (云云) 。

[0793b03] 彼此料簡 二法異名料簡大四 料簡名義名義
名義名義

[0793b07] 三藏實相名義名為實相 名義兩句無有
通教名實名義名義 中道名義名義別教 四句一法異名中分
(云云) 。

[0793b13] 名義名義 (云云) 。蘇中 (云云) 。涅槃
名義名義一佛 差別 (云云) 。

[0793b17] 實相異名 異名異義 一往
通名同義一向 名義教門 名義五味
可知 正教菩薩聲聞 大乘見教正行,「汝等
菩薩道」。傍人正人作人一日 長者子正體開方 便門真實
正理一切正意

[0793c02] ○第六行體同異 修行

[0793c03] 同異 不出 信行
法行二行四教三藏 實相通教 圓信
即是波羅蜜慈悲喜捨 道生
五品六根相似等覺真正橫行大品一切法 皆是摩訶衍不可得不可得實相
:「不得諸法若有若無」「諸子 大車」,儒童然燈佛得無 。《金剛般若:「無住布施
種種。」 橫行廣大 平正 (云云) 。

[0793c20] 修行 劫數譬如長圍 行法
無體 行相能破無量得無生忍
常行常坐半行半坐非行非坐 有事方法實相 念念無間清淨止觀中說

[0793c29] 小乘戒不許修多羅 使犯重念佛佛身空也 常行方法通教
常行方法 實相以此四行 五味方法可知

[0794a04] 實相
實相無常 正體 五味可知 (云云) 。

[0794a09] 方法 常行可知五味 可解 (云云) 。

[0794a12] 三藏聲聞聞已思惟得近無上道信行思惟法行
無上道大乘無相 行者低頭舉手歌詠散心成佛 可以
小乘常行方法小小 不成可以 (云云) 。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

天台智者大師

[0794a26] ○第七一切法,《觀經:「毘盧遮那 遍一切處。」一切不出四諦。《大經:「
十方。」迦葉:「 四諦應有。」佛言四諦有無若然
四諦中說苦集世間 善惡因果出世一切因果實相 。《淨名:「無住一切法」,之謂
無異諸法相待分別可知五味分別 可知可知 (云云) 。說經

[0794b08] △第三修行 梁柱結網
眾經同異因果

[0794b11] 有人即是即是 何者既是因果因果
不二若是即非 即非不二即非若是 即非云何而言即是即是
柱梁梁柱梁柱梁柱 如是二法調
不周法性別有因果 如是

[0794b23] 不異 。《釋論:「諸法 魔事。」《普賢:「大乘諸法
大乘諸法實相。」 因果 偏圓有別譬如
因果器皿及其成就器皿始終 因果七方便有餘
無餘知見究竟 不即不離

[0794c05] 例如正因佛性而言 佛性大涅槃佛性 而言自有一切眾生涅槃
不可一切眾生佛性 未有三十二相未來當得金剛 是故是故 亦復如是

[0794c11] 一乘所謂 引文:「微妙無有。」 不該始末

[0794c13] 妙法如來 動靜
所以孤立云何

[0794c17] 慧觀:「會三歸一慧覺成滿 。」:「若非深入經藏豈能 如此?」

[0794c20] 諸法實相一乘 境智故稱實相 光宅一乘因果
前段後段 經文。

[0794c24] 有人權實 云何

[0794c26] 蓮華」,名為妙法所得根本 真實法性不異
八識 大乘生死根本

[0795a01] 常住 經意被覆何所 常則

[0795a04] 涅槃因果 (云云) 。

[0795a06] 有言使 作佛作佛即是何不取果

[0795a08] 有言無漏 涅槃

[0795a09] 有人異說 無可無可。《大經
:「生死魔王佛法 。」是故如來非道說道非道 乃是果證
何謂不定甚多不能

[0795a17] 安樂行 〉,方便開顯真實知見 子實文義
樞要弟子正果 前段出品勸發〉, 方便長遠
弟子 正因後段明本 前因在於所以
本論 師弟權實其間

[0795a27] 眾經因果 因果因果 實相因果
大品實相因為 般若正是故云:「菩薩心般若佛心薩婆若。」文中菩薩無生
不斷不常薩婆若: 「不住三慧無得 。」終始因果文中一切種智佛果
般若正果無量義宣說摩訶 歷劫修行故知因為。《淨名佛國因果寶積因果
因果故知因果。《華嚴 不同因為 華嚴萬行因之文中四十
行相因為 大方廣華嚴定慧 莊嚴佛身莊嚴文中舍那
因果合為 即是華嚴即是文中 法身因果

[0795b18] 不同互異。《般若 因果菩薩有利
利人。《淨名 佛國因果一種 因果。《華嚴
分別五味因果可知 眾經因果同異

[0795b25] 本門 因果眾經三藏菩薩 無權因果乃至佛道久遠 通教菩薩神通變化
久遠。《大品菩薩二乘生法二身 久遠。《淨名聲聞菩薩
不思議淨土螺髻所見 久遠。《華嚴舍那釋迦菩薩 聲聞不解云何自有
發聲因果二乘 因果王宮生身道樹法身乃至中間生法二身悉皆最初
師弟 中師因果眾經 中師因果眾經以此 因果

[0795c12] 半字道樹。《大品三乘因果如是不共菩薩一日般若
日照發心遊戲神通不得雖說法身 不得名為方等
因果高原陸地不生蓮華 彰顯。《華嚴 究竟後身
因果聲聞受記菩薩知見 果實不帶方便故稱
根鈍讚佛 因果方便因果接近五味調
妙果低頭舉手著法成佛 無非佛道佛道既成 散善
二乘何況菩薩行無不皆是因果

[0796a02] 結成即為因果四句

[0796a03] 因果生法行人 方便生身 二身壽量長遠
生身生法。〈神力 :「如來所有一切甚深甚深因果甚深方便
乃至 一生一生妙覺 至於等覺中間名
無礙道一分無明解脫道一分無明 解脫復修無礙故云 無礙解脫

[0796a15] 復次初十 十行十行迴向 十地十地等覺等覺
妙覺妙覺解脫不得 無礙無礙不得 解脫何者相似
真因彈指散華 一句有心 正因種子真實 開發

[0796a24] 四句料簡

[0796a24]

[0796a24] 入理名為:「 修學成佛」?

[0796a26]

[0796a26] 應作四句料簡自有自有自有漸漸自有方便知見
方便三句 (云云) 。 三諦實相
然而修行未能研習名為進修上行名為漸漸等覺漸漸
非理漸漸妙覺 如初漸漸已去三十
如初已去妙覺

[0796b09] 賢聖稱為 十地名為 賢聖二十聖賢十地等覺
妙覺借喻 日至十四漸進漸漸十五
利益巨大 大乘因果增長具足 (云云) 。

[0796b18]

[0796b19] 乃至

[0796b20]

[0796b20] 四教云何三藏三藏 真諦無學
通通無生三藏道諦 不盡 不出
三藏無量道諦戒定慧四門 四門四門
道諦戒定慧

[0796b28] 四句因果然後

[0796c02] △第四如來 如來權實二智 二智
由於二智約法左右

[0796c06] 分別使 分別使何者 有用
因果 因果慈悲
因果論斷 慈悲權實二智 大用

[0796c14] 同異 四悉檀悉檀同異

[0796c16] 智慧不正 不斷生身菩薩
本地法身菩薩念佛界外 如此眾經 不論二乘菩薩等智 妙智慧眾生九法知見
生佛知見變化 佛身佛身其餘 變化化城二乘 方便菩薩
中間 深遠不思議本地真實 法身菩薩大利
十方那由他塵數菩薩不能如來權實二智一味 四方一切四門
具足道者 摩訶衍四方直至 大用大力猶自未盡

[0797a06] 復次 能破二乘二乘怖畏生死入空 安隱無為
敗種不還拱手方藥無用涅槃闡提闡提心智不滅有心當作
死人不難二乘滅智 非常滅智焦芽敗種 高原陸地反復教主
方藥不行佛智妙法 色身淨琉璃內外 心智不滅開示悟入知見
作賤菩提家業高原陸地蓮華 一時十法界隨一 音聲一切即是

[0797a21] 佛智 漢末三分曹公當時第一 三十五真丹不及外國
道智一切世人外道不及 十六二乘螢火蟲菩薩 日光菩薩鴻鵠不及
金翅鳥須彌須彌 佛智十方 智慧不可思議
無比不可問答 實智 小牛乃至力士十力
不如五通五通不如羅漢一切 不如目連目連不如一身身子 菩薩菩薩不如菩薩菩薩不如 菩薩菩薩不如
化化無盡一切 無能權力如此 不復

[0797b10] 同異

[0797b10]

[0797b10] 實相因果眾經權實二智云何

[0797b11]

[0797b11] 通用差別二智四住 。《淨名彈斥二乘菩薩
界內不能小乘方便菩薩 。《大品界內 界外
。《華嚴正意界外圓信 權實通用菩提二智方便無明
本地深信 等覺如是

[0797b22]

:  
廢三顯一。  
。  
。  
非一。  
。  

[0797c01] 一一 (云云) 。

[0797c02] 一智何者讚佛眾生 不堪過去佛所行方便力
三乘三乘封三 三執佛智諸佛 真實

[0797c07] 廢三顯一 樹想 是故正直方便
十方佛土唯有一乘法無二

[0797c11] 一者 得佛 二乘真空自有實相
方便不深不能妙見即是實相聲聞開方便門真實。《大經:「聲聞開發慧眼。」

[0797c16] 一者。《大品:「四念處 四禪皆是摩訶衍。」
人法故云汝等所行菩薩道漸漸修學當成低頭舉手成佛 ( ) 。

[0797c21] 一者本意實智 平等一味大乘 所得定慧莊嚴以此度眾生
慳貪不可故知 得道說中大乘眾生使如來弊垢方便
雖說種種其實一乘 (云云) 。

[0797c28] 一者權智方便過去佛所行方便力如是 波羅柰方便力五比丘過去
諸佛三乘一乘 方便第一義菩薩 聲聞大乘得度

[0798a04] 非一一者 法住世間相常住是法不可示知法 無性佛種緣起無性即非非一
即是三緣非一即是人天乘亦復非一以此 引入低頭舉手成佛 眾生佛道

[0798a11] 一者 多端 後緣何所
菩薩不信深法示教利喜 (云云) 。

[0798a16] 一者法身眷屬 弟子 法身聲聞
饒益梵行

[0798a19] 華光作佛三乘惡世 寶藏惡世三乘 (云云) 。
權實大用包括法界豈止而已

[0798a24] 廢三顯一說法
感應非一神通眷屬 利益

[0798b01] 文義大意可解 (云云) 。

[0798b02] 本門便 便異義

。  
。  
。  
。  
。  

[0798b10] 本門一一別論。〈〉、〈方便〉、〈寶塔文殊彌勒王子
補處王子成佛 然燈弟子成佛號曰釋迦 弟子文殊
補處弟子超越 釋迦成道已久弟子。〈
便:「久遠劫來涅槃生死 如是說。」生死久已中間入涅槃寶塔
分身八方不可稱數分身成佛久矣滿 三品所以下方
寂滅道場他方分身 彌勒而今不識所以 驚疑長遠:「一切
釋迦牟尼釋氏伽耶城 不遠三菩提成佛無量千萬 那由他。」舉世彌勒彌勒不知
何況世界可數

[0798c03] 說法 五濁不得本地 機動道樹王城
皆是方便 :「自從常在娑婆世界說法 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
利眾生。」即是一期久遠

[0798c10] 然燈佛久遠涅槃 分身諸佛如此以是
玄旨 方便 理即:「成佛久遠
方便教化眾生入佛。」 佛道

[0798c17] 從此 己身隨機
長短大小古今不思議 :「善男子於是中間然燈佛
涅槃如此皆是方便分別。」 本意

[0798c24] 本意 如下菩薩空中法身佛法身 說法法身修道一乘:「娑婆
世界黃金人天充滿。」:「人眾 淨土。」如是 信解常住:「
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 不滅。」豈非

[0799a02] 即是釋迦生身古佛召請分身分身
弘經下方出現弘經下方出現彌勒 長遠 :「佛眼觀乃至
種種方便微妙令眾生歡喜 。」

[0799a09] 即是
如斯如來明見

[0799a12] 多端 師子
若干言辭因緣譬喻種種說法。」作佛事未曾

[0799a16] 上來隨機方便本地 即是中間至道數數生滅
本地種種 眾生作佛事 弟子即是眷屬
利益眾生: 「滅度便唱言取滅度 以是方便教化眾生。」 滅度滅度

[0799a25] 即是 不動法界現生常用利潤眾生弟子
即是法身菩薩不住法住本地 無盡:「善男子諸佛 如是度眾生不虛。」
壽量

[0799b03] 別論本國 別論說法
別論感應別論 神通別論壽命 眷屬別論涅槃 本利
(云云) 。

[0799b09] 結成悉檀權實 二智不同即是一音演說隨類 方便知見
菩薩皆是四悉檀成熟 四悉檀 本門

[0799b14] 會三歸一三條為人悉檀何者三修
中有 取捨為人悉檀 如是就此一道
聲聞饒益饒益梵行即是三法為人悉檀 對治封三
權教 除入一實安住實智 世界悉檀何者世界
眾生三乘 一實三乘 世界世界悉檀
世界何者人法方便調世界悉檀 非一第一義悉檀

[0799c02] 通明 何者君子 小人知過必改即為 歡喜奉行即是世界
不能三從覺悟善法 增進名為 對治第一義
故知善巧機緣 得益四悉檀 (云云) 。

[0799c10] 本門 四悉檀有別世界悉檀樂欲
為人 悉檀 對治
第一義

[0799c16] 通約 四悉檀 ( ) 。

[0799c18] 悉檀同異四悉檀 即為 本門

[0799c20] 三藏 四悉檀有餘無餘涅槃 ( ) 。《大品中共般若四悉檀
真理未能 (云云) 。方等 菩薩一分二乘不得十弟子淨名入眾
不思議大乘 悉檀二乘四悉檀二乘入佛正道受記作佛
故知四悉檀巧妙:「言辭柔軟。」身子領解:「種種譬喻 言說心安疑網……安住實智 。」

[0800a03]

[0800a03] 法華 調不解

[0800a04]

[0800a04] 今日 譬如眾人 (云云) 。

[0800a07] 開權顯實四悉檀大用 雄猛 (云云) 。四悉檀眾經
悉檀悉檀 何況可以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6 妙法蓮華經玄義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