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Yi 妙法蓮華經玄義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四
天台智者大師

[0718a15] 聖行略為世間出世根本隱沒
根本隱沒無垢根本出世法根本。《大品:「諸佛成道 入涅槃。」根本出生
勝妙故稱根本隱沒 無記 不分三品空也十二

[0718a23] 方便 增減微細 調停得所前方便
身法欲界未到定觸發成就初禪。《大論:「 獲清涼人大 」 (云云)
凡夫六行 佛弟子八聖

[0718b01] 行者初禪 厭離初禪二法 定心二法二法
故障二禪名勝總而言之不受初禪二禪善巧內外皎然
成就:「是故 一識內心清淨喜樂」 (云云) 。二禪 不得方便定時修習
六行初禪方法 (云云) 。 不依內外成就:「離苦
方便」 (云云) 。六行 (云云) 。開明出入息 寂靜成就
大安苦樂 (云云) 。

[0718b16] 行人 內證四禪修福四等 ,《大論:「色界
四禪中間。」初禪 覺觀分別 一心復次初禪
禪修三禪四禪 四無量處所復次前人 歡喜平等入定
喜樂平等前人離苦得樂 不見不得分別邪正 (云云) 。

[0718b26] 出色四空定存心心心 方便饑渴 寒熱淨妙逼迫
一切相應不樂增長虛空無諸色相分散復次得空色界一切
空法種種諸色不得 得空決定色法種種色相 (云云) 。有方 便禪門
(云云) 。根本

[0718c07] 根本 隱沒無垢上相三品 妙門十六通明

[0718c09] 涅槃 六妙門三法三根六妙門一一欲界
無漏定性十六下地 無漏滿定慧 說通通明下至上
無漏隨機作對 ( ) 。廣明修習一切次第 十二
佛言:「出生十二。」即此 乃至證淨

[0718c19] 行人調和 氣息安詳攝心 相應
覺心任運不加功力心細 乃至如是三義慧觀
假想 慧觀

[0718c26] 定心 心眼諦觀細微出息空中三十六芭蕉不實內外不淨
厭惡破壞 心識無常剎那 無可著處中善
無自性如是觀能破四倒不得 何所如是 毛孔心眼開明三十六
內外不淨眾苦逼迫剎那變易一切諸法無自性 四念處四顛倒相應 (云云)
內思安般 正是十六勝者釋名 (云云) 。 因緣得名

[0719a11] 相者 代數調息綿一心入時
調守門人輕重難易皆知
不還即便命危無常不生 非我不生長短 欲界遍身未到地身行
覺觀 心行一心心作心作 二禪一心心作解脫三禪無常
四禪不動空處離欲識處 無所有處棄捨非想非非想棄捨即便獲得三乘涅槃 四念處
(云云) 。

[0719a26] 通明行者三事無分別諦觀出入息積聚 分散空中
無所有先世妄想 四大虛空假名頭等 十六四微一一非身
生滅迅速不見住處相貌有名 如是觀不得三性別異 不得三事不得一切法

[0719b05] 內證真諦如觀次第通達 分明知世間天文地理相應 三界禪定知非煩惱
三乘涅槃禪門》。世間

[0719b09] 世間 九想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通稱

[0719b12] 行人必須純熟相應分散世間 貪愛有人
相貌端嚴威儀姿態著語 肌體可意 沈沒行者

[0719b17] 九想六賊 威儀言語形貌 色欲
九想 九十八使 雖是不淨大事得度 (云云)


[0719b23] 八背捨 (云云) 。淨潔五欲捨離背捨行人持戒清淨誓願大事端身正心諦觀
大豆 [*] 指大二指五指 、 �
如是大小便腫脹
五指從頭 觀察腫脹生厭大小便流出死狗己身
愛人亦復如是破見貪愛 觀察貪愛

[0719c06] 皮肉諦觀白骨色相鴿如是亦復 無我欲界

[0719c08] 大地東西南北悉皆鴿 如是眉間
見佛背捨如是次第 八背捨禪門》 (云云) 。

[0719c12] 八勝處 勝處初禪勝處二禪 勝處四禪三禪多心不立
背捨緣中多少不得自在是故勝處 觀察使 能破自制 (云云) 。

[0719c17] 十一切處淡入廣普遍滿轉變無礙禪門》 (云云) 。

[0719c19] 練禪九次第定上來 純熟 次第中間無有
次第次第名次無漏 有漏練禪調 齊平無間。《阿毘曇
無漏四禪無漏 即是次第無間三昧 三昧次第無間
無間次第無間法愛 味塵猶如師子塵土行者 通利轉變 隨意作物

[0720a02] 修禪超越三昧 超出功德 諸法自在出入 (云云) 。

[0720a04] 九次第定八背捨八背捨超越八背捨三昧即此 譬如畫師五彩無量
四大一切五陰 出生一切神通變化 。《大經:「菩薩堪忍。」能持
一一慈悲誓願道品六度無不具足何者 念處念處
念處不淨觀淨顛倒 心受苦樂三世內外不可得樂顛倒受念處禪心有心
造作善惡無心作者我顛倒 念處觀心生滅前後常顛倒 念處

[0720a19] 復次八背捨四念處九次第定 念處四念處超越四念處二乘 滅度念處
菩薩化眾生觀念慈悲誓願荷負眾生念處摩訶衍堪忍

[0720a24]

[0720a24] 無色無身云何四念處

[0720a24] 《毘曇:「無色有道無作色無漏 戒色無漏無色。」
教法無色。」《舍利弗毘曇:「無色 有色。」小乘。《大經:「 色界聲聞所知。」若爾四念處
亦復何妨

[0720b01]

[0720b01] 念處尚無 正勤云何道品

[0720b02] 念處無後 修行念處道品。《大論:「 有漏五陰有為法憶念
智慧精進即是正勤定心 如意足善根名為增長名為分別名為七覺安穩道中八正
。」初善有漏何須見道 八正念處三十七品

[0720b10] 菩薩一一 法門慈悲眾生父母不從
五欲 為此如是 不為是故四弘誓

[0720b16] 六度眾生世間生活 不能菩薩一心持戒禪定雜念
任運拘檢 不著初中後繫念相續行住坐臥常在不生
精進一心名為若一 知世間生滅法相 般若一切具足一一
功德慈悲荷負是故得名堪忍

[0720b26] 出世間 自性即是觀心實性 一切諸法頗有不由
如意珠皆是法界一切即真一色無非中道二乘

[0720c02] 根本練禪 修禪 醍醐醍醐復次根本禪心中
自度心中慈悲心 慈悲次第心中成熟實相 醍醐如是不以 名為

[0720c08] 即是摩訶衍法界實相攝持諸法 故知諸佛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四禪四禪實相禪波羅蜜 聖行

[0720c12] 聖行 四諦 (云云) 。

[0720c13] 生滅四諦 九想背捨不淨 逼迫現相三苦苦諦

[0720c15] 恩愛運動三品十惡 三途生長二十五有
知世間因果不淨過患 不淨 怨親榮辱無度
傷道邪僻失真不為不淨十惡慚愧三品十善三善道 長相二十五有集諦

[0720c23] 不淨淨顛倒三苦樂顛倒和合我顛倒心生滅
顛倒善巧正勤如意 涅槃慈悲誓願六度大乘 道諦

[0720c28] 寂滅二十五有 生滅四諦

[0721a02] 無生四諦不淨如鏡中像無有真實洞達五受陰空無所有
真諦苦諦 幻化一切愛見虛空 集諦道本幻化
幻化道諦 本不生不滅一法 涅槃幻化滅諦
五陰眾生虛空眾生無所有妄想 知道不二空中種樹 眾生滅度滅度無量眾生
道品六度 (云云) ,無生

[0721a16] 無量四諦,《大經:「佛說四諦 十方不盡應有。」佛言:「四諦
有無滅道有無 。」若是尚無 云何無量分別
遍知十法界差別苦諦遍知 煩惱不同集諦滿 道諦滿十六滅門不同
滅諦二乘四諦 生死分別菩薩大醫王 種種種種種種種種
起種慈悲種種道品 種種眾生種種佛土廣說止觀》 (云云) 。 無量四諦

[0721b01] 四諦因緣 。《大經:「寶珠失去 啼哭不見寶珠
憂悲歡喜。」 即是寶珠無明 熾然三菩提解悟因緣即是
若爾 無量無量無量無量 非空
非空亦即正入寂照雙流。 《大品:「一切種智寂滅。」種種相貌 皆知一切種智寂滅即是
相貌皆知即是雙流無心任運 不可思議四諦

[0721b14] 《大經:「。」 中道如來虛空佛性如此無緣
慈悲二邊中道 中間 道品無不具足十法界
中道彼岸寂滅忍二邊 不動二邊精進 首楞嚴實相般若智慧
方便自在無記化化 三智一心得名波羅蜜一切佛法一行無量無量行一 如來四諦

[0721b26] 無所畏歡喜地怖畏 惡名惡道大眾威德
大經:「不畏貪欲。」三毒 八風惡名不畏地獄 惡道不畏沙門婆羅門」,大眾
中道無二實相智慧無不

[0721c04] 此地二十五三昧 十五二十五有實性實性 佛性知見中道無明惑
二身佛世界十法界 三世佛自利利他真實大慶歡喜地

[0721c09] 此地具足四德二十五有 煩惱二十五有不受 十五報名二十五有生死
名為佛性即此

[0721c12] 《 怖畏無我不生云何 我愛他人有所
饒益一切眾生惡名 不生身命 未來世佛菩薩共會惡道
世間大眾。 《十地。《十地論:「第一 第三第四第五。」
資生中說菩薩復次名字 不為利養
恭敬惡名第五可解 善道憎惡愛憎 愛憎不畏
貪欲不畏惡道 不畏大眾道立無不 見性

[0721c29] 復次二十 集諦苦諦 二十五三昧道諦二十五有
佛性滅諦二十五有 煩惱淨德二十五有 二十五三昧二十五 四德宛然

[0722a06] 二十五三昧 悉檀隨時使兄弟二十五三昧亦復如是
世諦豈可 便所以而立隨事 主治得名理實無名
多用對治二十 三昧

[0722a13] 二十五 過患明本功德三昧慈悲一一

[0722a15] 地獄無垢三昧 地獄則是惡業見思塵沙無明 (其一) 。菩薩先見
前來根本戒惡業 前來背捨見思 生滅無生破見前來 無量塵沙前來
無明 (其二) 。破見真諦三昧惡業塵沙俗諦三昧無明 中道三昧 (其三) 。菩薩破地獄
慈悲誓願法界地獄 有機關於慈悲三昧法性 不動調達
地獄持戒慈悲離苦得樂入空 無生慈悲真諦
無量慈悲俗諦 慈悲三昧 無垢無垢故此三昧無垢 (下去例如不復)


[0722b05] 畜生不退三昧 無慚退失善道則是惡業退見思 退塵沙退無明退菩薩退
持戒惡業退禪定見思退無生破見退無量塵沙 退無明退見思
退真諦三昧惡業塵沙不退 三昧無明不退中道三昧慈悲誓願法界
有機關於慈悲三昧 法性
入空 慈悲得無真諦三昧無量慈悲
俗諦三昧慈悲 三昧菩薩 退不退不退三昧

[0722b22] 餓鬼 三昧 饑渴惡業 煩惱客塵無明根本菩薩
持戒惡業 無生破見無量塵沙無明破見
無為三昧惡業塵沙多聞分別 三昧無明常樂三昧本行 法界餓鬼道有機慈悲
相關三昧不動法性 持戒慈悲 飽滿入空
無生慈悲無為無量慈悲遊戲五道 慈悲三毒
佛道無疑菩薩既得 名為三昧

[0722c09] 阿修羅歡喜 修羅猜疑怖畏惡業 塵沙無明菩薩
修持惡業禪定見思無生破見 無量塵沙
見思空法三昧惡業塵沙 一切眾生三昧無明 慈悲誓願法界
有機關於慈悲三昧 法性持戒慈悲惡業
入空無生慈悲見思無量慈悲無知 慈悲無明自證
是故歡喜三昧 對治

[0722c25] 婆提日光 日朝出於隨便 迷惑天下惡業見思
塵沙無明菩薩 惡業修禪定見思 一切智破見修道種智塵沙
一切種智無明破見一切智日光三昧塵沙道種智 三昧無明一切種智日光三昧
本行慈悲誓願法界婆提 有機關於慈悲三昧不動法性 說法有事持戒
慈悲惡業入空 無生慈悲見思無量慈悲無知 慈悲無明
故稱日光三昧

[0723a12] 月光三昧月夕西隨便同日 (云云) 。

[0723a14] 三昧北方 天下 無我化度若非無我
不得無我乃是 人我真如菩薩 無生人我無量破法
真如得人成真得法成俗真如中道 慈悲法界有機
關於慈悲三昧不動法性 說法慈悲 無我入空無生慈悲
無量慈悲 慈悲 真如 三昧

[0723b01] 閻浮提三昧南天果報壽命不定猶如幻化見思無知
無明菩薩持戒 結業禪定背捨 無漏無量有漏
無漏見思真諦無知俗諦無明中道 :「如來幻師。」閻浮提機緣
關於誓願慈悲隨感 是故名為三昧

[0723b12] 四天王不動三昧守護 國土遊行世界有果見思塵沙 菩薩三昧
機緣慈悲 不動是故不動三昧

[0723b16] 三十 三天三昧 果報見思塵沙無明菩薩 三昧誓願
有機慈悲得證 三昧名為

[0723b21] 焰摩天 三昧 果報未有不動業
無漏道種智菩薩 三諦三昧 有機慈悲是故 名為

[0723b27] 兜率陀天 三昧真諦三藏:「果報宮殿一切。」菩薩
第一義青黃青黃第一 果報 無生破見
亦復如是三諦 三昧乃至感應三昧可解

[0723c06] 黃色三昧化樂天赤色三昧 白色三昧初禪皆是果報青色三昧大意可解白色三昧初禪
五欲覺觀見思塵沙無明三昧三昧

[0723c11] 種種三昧梵王 梵王主領大千界種類即是果報 未見種種種種種種種種
種種種種種種

[0723c15] 二禪三昧二禪獨有果報未見例如

[0723c17] 三禪雷音三昧蟄蟲果報 假樂驚駭雷音

[0723c20] 四禪三昧四禪 大地種種種子不得不得 一切善根四禪業種三諦
行雨自生三昧慈悲應機三昧 ( ) 。

[0723c24] 無想天虛空三昧外道非空涅槃果報非空三諦虛無 空淨 (云云) 。

[0723c26] 阿那含 三昧無漏但是 未知
未有未知

[0724a01] 空處無礙三昧得出 果報無礙中等無礙

[0724a03] 識處三昧識相不斷 無為常樂 例如 (云云) 。

[0724a05] 不用三昧 乃至無明例如 (云云) 。

[0724a07] 非想非非想三昧 果報煩惱不自在乃至無明 自在修行隨俗常樂
(云云) 。

[0724a10] 二十五三昧調直定真諦空無調調 中道二邊調三諦
三昧又稱調 二乘入空菩薩法王中道調一一三昧中道稱為
大經:「二十五三昧三昧王」, ;「三昧一切三昧其中」, 廣義;「二十五有」,

[0724a18] 無畏 二十五三昧種種須彌 樹木毛孔地獄
身心變通出沒不動聖行

[0724a22] 三昧乃是涅槃

[0724a23] 第三:「 法王出現眾生說法。」 明文宛然具足涅槃菩薩
法王聖行

[0724a26] 梵行 無二愛見證得以此淨法眾生即是無緣

[0724a29] 菩薩大涅槃聖行得無二十五三昧大用爾時慈悲 梵天四無量心三藏通教
眾生法緣等慈 無不。《大經:「有人 一切善根。」既是
梵行大經》:「即如 佛性」。佛十力四無所畏三十二相 聲聞具足如來即是
大法即是大涅槃一切 福德莊嚴梵行

[0724b10] 行者第一義天天然成行道中道後成行
菩薩初地初地 所得十地真修 成行名為智慧莊嚴
聖行下化眾生梵行 嬰兒

[0724b17] 嬰兒行者福慧轉增實相 作意利益眾生任運 梵行眾生
菩薩開發不得生長 善根力 利行令眾生 菩薩五戒十善人天
果報二百五十戒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品二乘嬰兒 六度阿僧祇百劫相好
煩惱六度菩薩無生無滅通教別教 次第相似中道皆是慈心
成就慈心嬰兒。 《大經:「所謂」,六度 作佛:「不見晝夜
」,通教菩薩 :「不能造作大小諸事」「大事五逆小事 二乘」,別教別教生死
五逆涅槃小乘:「楊樹」, 同人五戒十善嬰兒:「非道因緣。」二乘嬰兒
善根力善方便引入 圓教嬰兒。《:「不能 。」》 (云云) 。可解
(云云) 。

[0724c12] 行者無緣大悲 有病同生嬰兒 名為眾生大悲熏心
故我遊戲地獄畜生化身 餓鬼惡業調達 父母妻子熱病
人天道場 三十四二乘見思方便 附近三藏通教菩薩如是
別教寂滅道場塵沙無明 菩薩法界利益眾生 第五

[0724c23]

[0724c23] 聖行三地梵行嬰兒何不

[0724c24] 論證正是 不論
地前登地 地前登地無有易解地前戒行
不動地堪忍 無畏地上 三地永別登地不為
不動地佛法眾生堪忍生死涅槃自在無畏 無畏我德堪忍樂德
不動地常德淨德登地 四德增減 朝三暮四登地
自證自行自證 行證地前 梵行一子地
捨心平等 登地慈悲慈悲 平等
嬰兒證道 佛地功德而已豈可闇心 分別如此 (云云) 。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四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四

天台智者大師

[0725a25] 五行,《大經:「一行如來 大乘大般涅槃。」大乘涅槃
如來六度 大乘不能涅槃過茶 乃是菩薩不得名為如來一行

[0725b01] 圓行十法界一切 大乘即是佛乘如來大論:「初發心涅槃行道。」大品
:「初發心乃至道場畢竟發心。」如來

[0725b05] 安樂行安樂涅槃即是 涅槃故稱如來入室著衣如來人為涅槃
論法如來涅槃 即如。《涅槃一行 次第五行;《法華安樂行廣解

[0725b11] 法華五行五行一心具足 如來:「如來莊嚴莊嚴
聖行;「如來室梵行;「如來座;「 二種柔和嬰兒忍辱 一實
不可思議五行

[0725b17] 莊嚴聖行:「淨戒」,佛戒 :「罪福遍照於十方」,
實相實相 皆是。「大乘其所得法 慧力莊嚴」,即是定慧莊嚴聖行

[0725b23] 云何如來室梵行無緣慈悲法界 依止磁石莫不歸趣弘誓 智慧如來 梵行

[0725b26] 云何如來座第一義天 實相妙理諸佛一切如來栖息:「一切法空不動不退不分
有為無為不實。」如來座

[0725c01] 云何如來衣嬰兒 忍辱二諦柔和:「下劣
」,「瓔珞弊垢。 「方便附近嬰兒

[0725c04] 十法界寂滅如來座名天九法性相一法即是梵行柔和
性相嬰兒惡性 性相寂照定慧即是聖行一心十法界五行

[0725c09] 一心五行 三諦三昧聖行即真三昧 三昧中道三昧

[0725c11] 三三昧 二十五有二十五惡業見思 二十五無知二十
無明一空一切一切一中一切如來

[0725c15] 法界慈善根力不動真際 塵垢慈悲種種 種種
嬰兒慈悲入空 聖行慈悲執持有所梵行慈悲慈善根力
如是師子床賈人 他國出入息利無處 慈悲直道
留難無後並不無分別 諸法本來寂滅 阿脩羅引入
如今差別 慈善根力人見如此 (云云) 。

[0726a01] 五行即是十二因緣智行不思議名色清淨聖行 聖行無明清淨聖行十二
寂滅十二 十二因緣嬰兒十二 緣生

[0726a06] 四諦智行聖行慈悲拔苦梵行
嬰兒

[0726a09] 二諦智行 便即是聖行理即七善梵行 嬰兒

[0726a12] 三諦智行俗諦中善 聖行真諦聖行真諦聖行
嬰兒

[0726a15] 一實諦智行一實諦有道 一實同體梵行 嬰兒

[0726a18] 觀心五行上來圓行 不可而是一切諸法 觀心名為心性
五行三諦一切佛法初心 如來如來供養供養 方向全身舍利初心
入住?《:「自性 一切。」一切現法樂實相三昧出生一切種性
跋提二乘背捨除入即真三昧 眾生三昧五行三諦 一切成就分位
無非佛法圓心五行 次第次第一行一切行為 相待

[0726b04]

[0726b04] 《法華。《 次第五行

[0726b05] 《法華佛世 。《涅槃 末代凡夫見思病重一實誹謗方便
甘露不能早夭 大涅槃法華 不用次第

[0726b11] ○第四智圓 三義有權經論
》、《毘曇。《》、《 方等,《瓔珞 淺深般若,《仁王高下
權實梵文不盡本經

[0726b18] 藥草 喻品:「轉輪聖王 藥草無漏法涅槃…,獨處山林,…
緣覺中藥世尊當作 精進藥草諸佛專心佛道 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小樹
安住神通不退輪無量眾生…, 大樹。」長行一地所生」, :「實事以為第六
三義小樹大樹 實事

[0726b28] 人天乘輪王人主釋梵天主報果 既有優劣淺深
即是秉持五戒略為下品 輪王一天中品輪王 上品輪王三天上品
輪王四天下皆是散心持戒慈心 為人飛行皇帝四方 自然

[0726c07] 天乘十善道 修禪定上界 高下不同深淺。《正法
須彌須彌持鬘天 十住由旬 拍手三歸依
轉輪王十六不及 山河流出造立 持戒果報
可知西方淨戒身口意種殖果樹行者安樂充滿功德華鬘
一切供養持戒供佛自力果報可知行道 大火焚燒眾生果報 (云云) 。北方
四者愛欲境界遊戲親友和合諍訟說法淨信心
眾僧淨信上田信心施僧 愛樂隨喜

[0726c26] 蓮華持戒熏心受三自歸南無佛所有
果報名勝 信心持戒慈悲利益眾生華香 供養佛塔佛寶
信心持戒佛塔風行 信心持戒施僧得清涼 倍增風尚隨念
散華歡喜持戒說戒道路滿淨水普觀持戒熏心破戒
恩惠悲心供養 歡喜犯法 持戒三寶
大福田中末香塗香淨心供養如法 隨喜均頭見人得罪

[0727a14] 第三恣意 住處歡喜救護夜叉 優鉢羅
淨信持戒供養三寶優鉢羅華分陀利 袈裟雜色治法
質多羅種種持戒 犯戒等人名山修造風寒令人受用持戒
悲心質直惱人道行沙門婆羅門一日不息欲境 邪見其所清涼
臨終病人石蜜漿冷水病人 遊戲坐禪房舍圖畫作死

[0727a28] 第四箜篌十住陀羅園林甘蔗菴羅 應聲邪見一偈
心淨信佛喜樂行人 苦惱掬水病苦臨終
咽喉忽忽出聲漿財物塗飾佛塔人治 遊戲信心持戒同法
合共遊戲持戒化眾生 心淨歡喜法會 經營深心隨喜化生
饑饉救護正行 抄掠正道

[0727b12] 須彌山宮殿外道日曜 星宿三十六增上 所持
提頭賴吒毘沙門四天下遊戲空中 五欲如意自娛須彌山 北方
外道辰星能持一切 世間國土不知風力所為

[0727b20] 殺戒 三十三天 摩天口四兜率天世間
復信佛七生化所持 隨心持戒勝者

[0727b25] 三十三天住善法堂天 堅固四果病人父母入滅 怖畏壽命善法
釋迦提婆憍尸迦天主九十 那由他天女眷屬嫉妬善法 五百由旬

[0727c01] 第三清淨天焰摩天 牟修樓陀身長由旬帝釋和合

[0727c03] 第四兜率陀分別

[0727c04] 第五云自在

[0727c05] 第六婆羅自在 不復藥草

[0727c06] 中藥二乘 習果:「《探明大乘菩薩。」不然論主:「
三藏實義。」實義人師豈可 空門二十七賢聖。《 毘曇有門七賢七聖

[0727c12] 有門七賢 聖位

[0727c13] 七賢五停心念處 念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通稱賢者

[0727c16] 天魔外道愛見流轉 四諦四諦。《大經:「 汝等不見四真諦」 (云云) 。四諦
四諦四諦明了四諦所見真正無有邪曲賢人

[0727c20] 五停心 所以者何聚眾不識 三寶四諦生死歸依三寶
真諦發心離生涅槃煩惱四諦五觀成就 行解相稱

[0727c26] 念處四諦 苦諦四念處四顛倒
解脫根性修性四念處 俱解脫四念處破事 無疑解脫根性修性四念
一切文字四顛倒善巧方便 念處精進善法分別安隱四諦四念處

[0728a06] 四念處前已 四顛倒四倒
五陰方便正勤如意七覺八道 念處

[0728a11] 念處 十六諦得佛
相似積集 四諦善法善法 即是佛弟子 外道

[0728a17] 頂法 如意十六諦分明 登山四方悉皆明了

[0728a20] 忍法位增長善法 四諦堪忍樂欲忍法位

[0728a22] 世第一法即是 一剎那凡夫所得最勝善根名為 世間第一

[0728a24] 聖位 隨信隨法行信解見得身證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通名
聖者入聖真智 聖人

[0728a28] 隨信鈍根入見道智力他生 方便
進趣十五 剎那進趣隨信

[0728b03] 即是利根入道 智力方便 四真諦名為第一
十五剎那進趣 隨法行

[0728b08] 信解即是信行修道信解鈍根憑信進發 信解人證三果 (云云) 。
初果第十六比智相應 須陀洹翻修無漏。《:「 數人明證修道修習
便見道三結廣說 十八使盡 (云云) 。

[0728b15] 明證 二種向者初果十六諦七菩提行現前即此無漏
煩惱一品無礙欲界一品煩惱乃至 五品皆是名勝須陀洹 家家二果欲界
解脫即是斯陀含果天竺 欲界煩惱

[0728b22] 明證阿那含向者欲界乃至名為 名勝斯陀含一種
無礙欲界第九解脫 那含天竺不還不還欲界

[0728b26] 須陀洹須陀洹即是正是須陀洹須陀洹
家家即是斯陀含斯陀含二種一種阿那含 阿那含二種那含
五上分結無色阿羅漢羅漢

[0728c04] 復次 欲界乃至入見道十五心中斯陀含十六
斯陀含果凡夫 乃至無所有處見諦十五阿那含第十六那含
超越二果信解雖是根性 不同退

[0728c11] 阿那含 五種般不行上流
無色 不定 (云云) 。

[0728c15] 明見法行轉入 修道名為見得利根見法 見得思惟次第
超越二果信解中分利根聞法不假見法 見得但是不動根性阿那含果不同

[0728c21] 身證 還是信解見到思惟無漏 上下四禪四無色定即是
念處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 三空非想 緣理心數法滅盡定
名身阿那含何者入滅涅槃 安置三界一切勞務身證 名身

[0728c29] 初果身證 凡夫等智四禪四無色 見諦第十六那含
念處欲界背捨勝處一切處 次第定身阿那含二種 阿那含果行即是阿那含
羅漢。《釋論:「那含十一 正是阿那含阿羅漢。」身證即是羅漢
無色。《毘曇 那含九百六十 (云云) 。

[0729a10] 時解脫羅漢信行鈍根解脫時解脫羅漢羅漢
三義不生應供位居無學

[0729a13] 羅漢 隨信退護法 盡智無學金剛三昧
非想九品一剎那非想第九 解脫盡智一剎那得無 退無生智阿羅漢
種性根鈍修道處所說法隨順善根增進不能一切 二種不得滅盡定但是
慧解脫滅盡定即是俱解脫不得 修性念處滅盡定修性證果三明一時 俱解脫

[0729a25] 不時解脫羅漢即是法行利根不動阿羅漢 修道一切進修善業不待
不時解脫不為煩惱不動不動不退成就三智 無生智無學空三昧 以定

[0729b02] 不動羅漢 二種不得滅盡定慧解脫 即是俱解脫佛說三藏教
念處四辯無疑解脫波羅 聲聞究竟具足一切羅漢功德 沙門那沙門那沙門果

[0729b07] 辟支佛 緣覺宿世猛利 集諦以為。《大論獨覺因緣覺
佛世自然悟道獨覺佛世十二因緣得道因緣覺 覺生佛世學人今生
滿不受自然成道 羅漢辟支迦羅道力不及舍利弗羅漢二者大辟迦羅
百劫功德三十二相三十 三十二十九乃至增長智慧久修常樂
大辟迦羅因緣 如是分別不須 正使譬如直到所在
中止

[0729b22] 即是三藏菩薩位菩薩菩提 慈悲誓願觀察四諦道諦 六波羅蜜

[0729b25] 釋迦尸棄佛 第一阿僧祇劫女人 當作作佛二乘
念處慈悲心六度 尸棄佛然燈佛第二 阿僧祇劫爾時自知作佛
即是性地順忍 既有證法作佛 修行六度分明
然燈佛毘婆尸佛第三阿僧 內心了了自知作佛自發 頂法位修行
四諦解明登山四方

[0729c09] 三僧祇三十二相業者六度 福德人中 佛出世

[0729c12] 道場一剎那三十四阿耨三菩提名為爾前則是三藏

[0729c15] 小樹即是通教三乘 無言說道煩惱第一義諦不異智力強弱煩惱習 不盡

[0729c18] 三乘十地 義通 (云云) 。

[0729c19] 乾慧地三乘同名 即是五停心四念處事相不異三藏三階法門
破見名身念處 如是修正如意法相智慧故稱

[0729c25] 性地 增進後心頂法乃至第一 名性性地無生方便善巧
相似無漏性地

[0729c29] 八人地即是三乘信行法行 斷惑無間三昧 一分

[0730a02] 見地即是三乘第一義無生四諦 見惑八十八使盡

[0730a04] 薄地 無礙欲界第六解脫欲界煩惱

[0730a06] 離欲地即是三乘 即真欲界五下分結盡離欲 煩惱

[0730a08] 已辦地即是三乘無色即真無漏五上分結 七十二三界究竟

[0730a11] 辟支佛地緣覺菩薩無漏功德習氣

[0730a12] 菩薩地道觀雙流二諦習氣 色心無知得法道種智遊戲神通
國土成就眾生學佛十力四無所畏 小樹

[0730a16] 佛地 功德智慧一念相應真諦究竟究竟劫火
菩薩二乘 無生無學涅槃證果故稱

[0730a21] 三乘菩薩 義通別教義通通義
菩薩伏忍柔順無生 乾慧地見惑菩薩 伏忍菩薩因緣
四諦降伏其心四弘誓願知眾 虛空發心一切眾生菩薩 眾生虛空金剛般若:「菩薩
降伏其心所謂滅度無量眾生 滅度。」誓願降伏其心如是菩薩乾慧地念處 二乘別稱伏忍

[0730b04] 復次三乘 有漏五陰生相見惑 第一義菩薩柔順菩薩 一切眾生遍行
六度一切福慧究竟三藏 三僧祇六度不惜身命 菩薩如是空無調伏 滿足六度順忍

[0730b11] 復次三乘 無漏同名無生菩薩 無生法忍見諦結使
取證無生法忍 取證二乘不得 第九

[0730b16] 復次三乘神通二乘 成就眾生佛國土不受遊戲 菩薩遊戲神通

[0730b18] 五下分結不能禪定來生 欲界利物不同菩薩如此 離欲清淨

[0730b21] 所以三乘 不同二乘二諦一向 入空無學果菩薩二諦
見地多用入空 慧眼多用薄地遊戲神通假觀得道種智法眼多用
辟支佛地二觀菩薩地 流入薩婆若功用種智 佛地一切種智佛眼二諦
究竟大論:「聲聞乾慧地 菩薩即是伏忍聲聞法名性地菩薩 柔順聲聞法名八人地菩薩
無生忍聲聞法名見地菩薩 生法聲聞薄地菩薩法名 五神通聲聞法名離欲地菩薩法名
離欲清淨。」阿羅漢聲聞即是 何者三藏三十四三界 羅漢佛地菩薩
無生忍大品:「阿羅漢菩薩 無生法忍。」辟支佛地如是

[0730c11] 九地辟支 菩薩位菩薩位九地十地十地 菩薩習氣未盡

[0730c13] 菩薩 入佛扶餘閻浮提八相 成道相如三藏成道 一念相應無生四諦相應一切
煩惱習具足大慈悲十力四無畏十八 共法一切功德轉法輪權智 三藏生滅四諦法輪實智摩訶衍無生
四諦法輪通教三乘入涅槃相者無餘涅槃薪盡火滅舍利 天人福田通教菩薩 名位

[0730c23] 別名即是別教 通教菩薩位別名即是 三十十地

[0730c25] 位於通義即是 乾慧地伏忍三十性地柔順八人地見地即是歡喜地無生法忍
大品:「須陀洹皆是菩薩無生 。」薄地即是離垢地即是 大品:「斯陀含菩薩無生法忍
。」離欲地焰地難勝地 :「阿那含菩薩無生法忍。」已辦地 現前地遠行地。《大品:「
菩薩無生法忍。」辟支佛地即是 八不動地習氣。《大品:「辟支佛地菩薩無生法忍。」菩薩地即是善慧地十地 佛地

[0731a08] 佛地三藏八十三藏果斷因果三藏一日
不須 別名異義通教

[0731a12]

[0731a13] 初地經論

[0731a13] 經論 高下不同人師見地 初地如今三地
初地。《仁王初地 通教見地無間不出 初地斷見乃至三地
不共二乘 羅漢前後 ,《》、《不定中間可以
不可

[0731a22]

[0731a22] 地觀 無明地位

[0731a23] 亦復 何者通教始終不明得中 無明別教初心常住初地
無明云何無明接通

[0731a27]

[0731a27] 《大論明初 通教

[0731a28] 一種根性通教 多種根性所謂圓入通 見地


[0731b03]

[0731b03] 利人十地

[0731b04]

[0731b04]

[0731b04] 利人

[0731b05] 有利根性 如此

[0731b06] 大樹別教經論不同 因緣假名
佛法如來藏常住涅槃無量四諦 位次

[0731b10] 無量四諦有無四諦 塵沙無明有無四諦 塵沙無明有無四諦
塵沙無明有無四諦 無明云何無量塵沙 無明三藏十六諦
有無見思 例如外道分別世智見思云何 通教分別
界內云何無量 別教分別內外四諦有無 塵沙無明無明
從事得名無明便云何無量 無明圓教三諦法界無不 明了無明無明

[0731b24] 別教無量 四諦恒沙佛法四諦次第不無
心緣無量發心誓願生滅四諦見思無生 無量內外塵沙
正用無明正用無明

[0731c01] 有如無量是故經論名數高下諸法不同華嚴四十一
三十十地佛地。《瓔珞五十二位。《仁王五十一。《金光明經十地佛果。《 天王般若十四。《大品十地。《涅槃
五行十功德三十十地佛地不出十地論》、《大乘 》、《地持論》、《十住毘婆沙論》、《大智度論》,
菩薩地多少出沒不同 (云云) 。

[0731c10] 諸法亦復所以然 界內界外菩薩行如來
方便四悉檀界內眾生隨機利益 經論

[0731c14] 位數纓珞》、《仁王》。高下 大品三觀對法涅槃》。
經意初心使分明

[0731c17] 上位非凡豈可妄說大意 行人增上慢經文,不可偏執是非

[0731c20] 名數 》、《仁王華嚴頓教圓斷四十一 十信大乘經諸法不正
四時般若菩薩觀行法門 不正纓珞五十二位名義 大乘方等。《仁王般若
十一位結成四時般若。 《法華開權顯實。《涅槃大意 出名 (云云) 。

[0731c28] 高下大品三觀次第便觀行 涅槃五行正是末代入道
何者別教觀行二種一者不共二乘 華嚴十地論、《 二者二乘方等》、《大品》、《
》、《釋論涅槃五行至極 末代

[0732a06] 菩薩位 三經纓珞位數,《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初十信心即是別教乾慧地 伏忍十住即是習種性三十 解行別教性地
柔順別教 即是種性別教頂法十迴向 種性別教忍法世第一法

[0732a14]

[0732a14] 別教四善根

[0732a15] 別教十地 四果方便四善根通教 分明

[0732a18] 十地即是聖種別教四果聖位 無明思惑等覺即是等覺 菩薩等覺佛地金剛心菩薩
無垢菩薩妙覺即是妙覺 究竟菩提大涅槃

[0732a22] 三觀高下,《大品》:「菩薩 道慧般若。」即此十信
空觀愛見十住十住 界內。「道慧具足 般若。」十行。「
具足一切智般若。」中道 正觀十迴向。「一切智具足 種智般若。」即是中道
。「一切種智煩惱習 。」等覺無明煩惱 妙覺

[0732b04] 涅槃聖行聖行聖行即是十信生滅無生 四真諦聖行即是十住無量四聖諦
即是十行一實諦四聖諦即是 十迴向一實諦 聖諦即是聖行滿無畏二十五
能破二十五有歡喜地五行具足 後說十功德大涅槃十地 佛眼了了妙覺

[0732b12] 大樹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四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6 妙法蓮華經玄義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