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Jing Yi Ji 法華經義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卷第一
光宅寺沙門 法師

[0572c05] 釋迦如來覺悟 眾生宿過去致使五濁 大機慧眼長遠生死
無際是故不可一乘因果大理不得 鹿苑三乘 荏苒至於大品明教,《菴羅說法弘道
經年長養於是 八部四眾積年修福五濁 大乘機動至今王城如來出世
三乘闡揚同歸 于時往日當今 收羅以為以為

[0572c17] 妙法語法 因果何者昔日六度 無為二種無為分段
使三界八十七百 僧祇住世所得小小 有為未盡
今日總括同歸 三乘行人五百二種 斷絕三界內外滅除二報無為
果極有為種智佛果 于時無餘涅槃寂然 大悲無窮神通
大眾萬行金剛心 壽命無窮 之中六道之內使
大福果極 是故因果稱為妙法

[0573a04] 「蓮華 故此經家一乘因果
故云蓮花

[0573a08] 「佛教通名 別號 不可
先聖不能長度天魔外道不可 不害故稱 惡行故稱中正
因果蓮花 妙法蓮花經

[0573a15] 大意何者妙法因果相待昔日因果
今日因果二果相待 今日三義昔日 三義今日三義一明今日體長
昔日故稱二者今日 故稱昔日故稱今日故稱昔日
故稱今日體長昔日昔日三界治道不及三界外治道且自昔日三界外治道
今日長者縱論自發以上金剛三界內外治道一切以為 相對
六度不及其餘則是狹義 遍行廣義第三相對
煩惱二種四住煩惱 無明住地煩惱昔日四住煩惱不及無明住地煩惱
非唯四住煩惱無明住地煩惱是故今昔如此

[0573b09] 三義三義一明今日體長昔日第二 今日昔日第三
昔日所以今日 體長壽命八十七 僧祇今日壽命長遠是故
經文壽命無數劫久修所得五百 阿僧祇三千大千國土 壽命過於昔日無有如此
辟支不無邊際無有 是故今日長遠昔日短促 如此第二相對
無為不足只有分段生死無為 今日生死無為具足昔日 有為功德智慧功德智慧
聖諦無量聖諦 三果唯有無生智 功德慈悲三界眾生
不及三界外眾生故稱今日有為 功德慈悲 內外眾生功德智慧而且
第三相對 萬象神通 文言神通力如是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
住處非唯靈鷲亦復分身 三毒四倒 不無小小說不足是故
今日神通昔日勝者名相 如此

[0573c09] 一種因果 一者二者收羅五乘長者
因位發心以上金剛五百 惡道今日 出於五百由旬
不下今日三義一者二者所以
一者功德昔日一切眾生成佛慈悲功德不滿今日佛果所以 五乘相與成佛五乘
習果故稱智慧今日 一乘因果故稱長者 所以住世無量劫
神通所以 佛果五百由旬之上故稱

[0573c26] 就此長壽 七百阿僧祇 七百阿僧祇
埋藏 別有 壽命七百
成長無異 今日

[0574a05] 三義一句不在 三句三義不在 軌則法名
法語 表明故知 妙果因果蓮花

[0574a11] 薩達摩分陀利修多羅外國方言 天竺達摩胡云分陀利
蓮花外國修多羅 妙法蓮花經所以 只是既是即是
讚詠則是即是 達摩三寶中法寶相外國達摩方言法寶。《大智:「外國
分陀利此間蓮花。」修多羅既是外國 翻譯 是故大智修多羅
出生微妙繩墨花鬘之中繩墨二義 法常相符何者無窮相會
繩墨可則法義相符曲解大涅槃

[0574a28] 眾經標題差別不同所見 何者一者二者單人 四者五者
則是大般涅槃 故知則是四天王經》、《樹提伽經
維摩》、《勝鬘經即是成實 即是法華經》, 妙法蓮花因果
水陸所生無限取水 因果 因果

[0574b10] 宗旨要略一者因為二者 因果何故勝鬘》、
因為同歸五乘無異即是 是故涅槃涅槃
因地因果安樂之前
思經是故勝鬘經一乘 稱言妙法表明 蓮花因果
勝鬘一體三寶 言說一乘一體三寶因為涅槃經護法
佛果不以因為 是故
色力因之有果 知見之中久修 所得因故即為
因果正宗光宅法師

[0574c03] 品目佛語何以 佛說正是八音 說法乃至無有文字
根性五時差別于時時眾修行阿難比丘親承金口佛滅度 三藏五時書寫
世界後代真容 始終說法大意故作 品目故知皆是聖旨
不同各異

[0574c13] 一家大小 第一第二稱為正說 流通三重第一
自有三階釋名緣由 正說大意 同歸長壽行為
壅塞名義 文句一品則是 第二方便品以下分別功德
偈頌長行以來十四 正說因果法顯文中第三流通 ,〈分別功德彌勒長行
彌勒菩薩眾生壽命長遠如是乃至一念信解以為深信 十一皆是流通付囑

[0574c28] 明相聖人施教明理 第一凡夫昏迷著意 五塵是故妙理之前
時眾眼見耳聞 動物未曾有是故文殊:「諸人 合掌一心法雨充足求道。」
三乘疑悔除斷 無有。」時眾相與 是故第二如來三昧八部
大眾同歸長壽說法 三乘同一大小 利益第三流通于時八音
化人自如大悲 人心無窮使一乘因果妙法千載不絕聖人是故
第三流通然則名義 如次相生

[0575a15] 次第二重 之中二者第一 退坐一面以來
通有第二爾時世尊四眾 正言眾經各異不同 涅槃》,宣告放光動地以為
勝鬘》,父母以為維摩》,長者天雨四華
法理開發經意 中有因果 故第方便品以下安樂行品十二
第二出品以下分別功德彌勒 偈頌長行以來
然則因果正體第三 流通中有第一彌勒長行
彌勒眾生壽命長遠以下妙莊嚴王〉,十二流通菩薩非唯受持讀誦
傳授是故維摩經:「譬如 如是老病死者菩薩之謂。」第二普賢勸發一品自行流通所以
藥王妙音大菩薩苦行通經 沒命菩薩全能便於 通經道生退是故如來
使不能喪身護法弘經他者 讀誦受持讀誦即是自行流通何故 使受持讀誦
流通受持讀誦即是

[0575b17] 次第三重一明 兩序正說 自行二流

[0575b19] 第一如是第二第三一時第四說經 住處第五大比丘眾退坐一面
五者第一第二瑞相 疑念第四發問第五答問 時世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第一諸菩薩大乘經佛舍利七寶塔」,第二瑞相 爾時彌勒菩薩」,
第三疑念爾時彌勒菩薩 四言第四發問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第五 答問

[0575c02] 第三料簡正說 相生徒眾天龍八部 然後即是漏盡是故
瑞相然後瑞相 時眾懷疑然後 發問然後
答問然後答問 次第相生所以現有 端相大眾聚集第一第二所以
瑞相第二第三所以 疑念第三第四所以答問 發問第四第五倒相
何者如來所以三昧文殊 彌勒如來法華》, 文殊文殊所以答問
彌勒發問彌勒所以發問大眾 大眾所以疑念瑞相 如來所以瑞相大眾聚集

[0575c19] 第一中有第一 第二懷疑第三廣說 第四流通
方便品方便力 眾生處處得出以來第一所以
三乘行人昔日三乘方便鏗然 三家所行忽聞如來方便 示以三乘世尊
昔日三乘方便方便 今日真實是故 一意爾時大眾中有
以下法則歡喜以來第二大眾懷疑 疑心入道是故
。《大涅槃經:「 然則是故 舍利弗慇懃以下
學人〉,第三廣說 然則時眾相與 是故法師
〉、〈見寶塔〉、〈〉、〈安樂行品〉, 流通流通

[0576a14] 之中第一 第二 第三懷疑第四廣說壽命長遠
出品精進一心 四行以來第一 即是壽量。「爾時世尊
彌勒菩薩大眾宣告汝等實語汝等一心久遠教化 以來第二
所以如來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如來自言壽命八十七百阿僧祇而今 菩薩德本深遠始發
自言久遠教化 八十七百云何久遠教化等人 八十七百長遠意生
爾時彌勒菩薩等心懷疑未曾有 出品〉,第三懷疑壽量品 分別功德盡是彌勒長行
以來一品第四如來廣說壽命

[0576b04] 同一何者第二 第一
一同第三時眾懷疑 舍利弗懷疑第四 廣說第三廣說
一異中有 流通中有流通一異

[0576b13] 流通 何以 不假流通
流通不假流通有別 中有中有 流通流通是故流通
中有是故

[0576b20] 二流流通中有第一分別功德彌勒長行 彌勒菩薩眾生壽命長遠如是」,乃至
一念信解以下,〈隨喜功德〉、〈 功德〉、〈常不輕〉,三品 弘經第二
神力初五行一下方菩薩弘經 受命流通第三神力爾時世尊 文殊師利大眾大神以下
囑累品〉、〈藥王菩薩〉、〈妙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陀羅尼〉、〈妙莊嚴王〉, 如來付囑

[0576c02] 自行流通中有 經家普賢菩薩勸發東方 第二白言以下普賢菩薩
問答勸發時眾聞經因緣 第三普賢菩薩勸發廣明時眾聞法得益多少結成自行

[0576c08] :「第一何以王城不得涅槃經》, [*]
涅槃》、聞說法華》,如此處所 各別不同豈非?」解釋:「不無 住處相與
不無 使是故中有 有別爾時世尊四眾圍繞』,
四眾即是聞人涅槃經 八十比丘八十 彼此一時正說 。」

[0576c19] :「中有信義 中有正說二義。」
正說有別何者因果大經 不同顯然。」

[0576c24] 如是 第一有人:「理則 。」有人:「無異無非。」
一家如是 一部如是一部

[0576c29] 「第二表明 正言如是一部法華經 非我所以在世
明理有性不信受者如來滅後人情阿難 學位法王
三乘之中小乘學人小乘小乘之中自有四果阿難初果須陀洹法座有所宣說可信
如來末代 必然是故阿難白四 如是一部 四眾如來至極佛語
無疑是故維摩經有所唐捐」, 之謂不同如此

[0577a14] 「一時 第三阿難佛語不虛既是如來應機云何
不見根性 說法根性明理不見根性 說法者一者前人根性
二者 承平根性 如來說法是故
一時如此 如來四諦 不見逗機
如來無有逗機故稱一時

[0577a27] 「佛住王舍城」,第四說經 住處如是一部 使聞經
聞經云何可信 聞經就此 自有二階王舍城
外國別有國名王城因緣從來舊聞不假。 「耆闍崛山」,第二住處王城
未知如來何山 耆闍崛山中說法華經》。外國耆闍崛山方言靈鷲山中往古諸人服藥學道
成仙山頂鷲鳥靈鷲山

[0577b10] 「 大比丘眾退坐一面」,第五 一時前言應機不可未知
根性相應徒眾 根性相應乃至天龍八部相應

[0577b14] :「何故如是?」:「如是 一部無餘不假。」

[0577b16] 就此 自有第一聲聞 菩薩摩訶薩以下菩薩第三 爾時
退坐一面凡夫 未必如此黑白前後 前後 分別高下凡聖致使此次

[0577b22] 尋求有事有理聲聞常在 左右承奉遊方 清淨形跡是故在前親密
菩薩慈悲人為 利物不得常在 凡夫不及菩薩退 聲聞五塵
[*] 是故經家在後聲聞 生死苦涅槃凡夫生死苦涅槃
是故聲聞在前凡夫在後何以聲聞 人為三毒八苦是故棄背生死 樂求涅槃凡夫愛著有為
菩薩涅槃不同聲聞 生死苦涅槃生死不等凡夫 求化常求利是故維摩經
:「不捨有為不住無為」,之謂如此可見

[0577c10] 聲聞自有 學無學以來聲聞比丘眾 第二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
聲聞比丘尼所以 欲取男女尊卑僧尼之中僧眾二者第一、「大比丘眾
大阿羅漢」,有名何以 比丘常隨如來處處說法天上人間 異國遠近有名第二
學無學以下小名未必 常隨如來不盡遠近知識 當道

[0577c21] 自有第一 人類第二眾數第三階位無學第四 歎德第五第六如是釋疑結句
大比丘眾第一出家 之類

[0577c25] :「何故不得羅漢比丘 ?」解釋:「果報 羅漢位居初地
菩薩心行長因位聲聞 果位此處。」

[0577c29] :「 比丘即是出家在家。」:「 此處出家眾
比丘天竺語此間翻譯古舊相傳三德使三德比丘
乞士魔羅 外國語方言通途一切 盡皆第六天魔第六
天魔未必釋迦不信正道出家魔宮振動所以發意 踰越生死五塵魔境界
是故魔宮振動 第二即是戒定慧防身 七支意地三毒四倒九十八使
使第三 乞士出家不可終日自營非唯 貪愛行道雖然出家
未能護身 行道進德不可一身徒勞 到家資身行道是故表示 三德次第相成。」

[0578a21] :「何故 不能?」「由此能破煩惱。」

[0578a23] :「何故能破煩惱?」「 。」

[0578a24] 「」,第二

[0578a24] 「皆是 阿羅漢」,第三階位 無學羅漢天竺正音
翻譯相傳三德三德 羅漢何者第一不生第二第三 使三界流轉六道
羅漢羅漢之後不復受生斷絕梵行 所作已辦不受之謂第二
能奪財寶傷人身命九十八使煩惱瞋恚 是故遺教經:「功德瞋恚」。
羅漢功德慧命長存是故維摩經:「羅漢」。第三應供生物良田
是故經文:「我等阿羅漢一切人天供養」。三德相成死後何故不生煩惱
何故煩惱應供倒相應供 煩惱云何得知煩惱死後 受生

[0578b16] 比丘三德羅漢三德羅漢三義比丘三義何者比丘 羅漢不生比丘
羅漢比丘乞士羅漢 出家 不成不生
無有使 不生真是 臨陣
使 無遺九十 使根本枝條使出折伏
枝條根本可謂乞士 應供到家活命未盡活命端坐同化
是故如來比丘三義羅漢三德 如此

[0578c03] 「諸漏已盡」,第四 歎德歎德 無復煩惱」,兩句羅漢不生根本
無明 阿羅漢煩惱不生。「 」,一句羅漢應供
堪受供應即是。「 心得自在」,兩句羅漢 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結成心得自在心得自在 前後始終只得 自在不得自在

[0578c14] 「 名曰」,第五羅漢二十二

[0578c16] 阿若憍陳如憍陳如外國 所以外道
有為如來出世無生空理羅漢人從無生空理 憍陳如

[0578c21] 「摩訶迦葉摩訶迦葉 所以三小 人為

[0578c23] 「優樓頻螺迦葉」, 皆是兄弟五百徒眾一處迦葉

[0578c25] 「優樓頻螺外國此間 徒眾 住處

[0578c27] 「伽耶迦葉昔日 人事五百徒眾伽耶城如來羅漢

[0579a01] 「那提迦葉」,迦葉那提 外道人事五百 那提河邊羅漢

[0579a04] 「舍利弗外國舍利 名身身子羅漢聰明第一

[0579a06] 「大目揵連外國 [*] 樹神 樹神乞子子時業行
樹神因此 [*] 如來阿羅漢果神通第一 至心周旋得道。「
迦旃延摩訶既得 論義第一

[0579a13] 「 外國 此間, [-?+?]
比丘羅漢積財但凡 飲食勝人昔日五百 布施貧窮未盡

[0579a17] 「劫賓那外國語此間宿正言 僧坊宿如來化作比丘
宿得道宿:「國人。」 未必

[0579a22] 「憍梵波提外國此間 比丘羅漢二事一者中空二者脚跡
比丘如來神力梵宮諸天 天宮昔日五百 常作牛王是故無量壽經尊者牛王」,

[0579a28] 「此間星宿比丘 有子業行 星宿合身

[0579b01] 「畢陵伽外國語此間餘習比丘恒水 諸比丘佛說因緣五百
常作獄卒既得羅漢有餘

[0579b04] 「 [*] 此間比丘舉動可觀殺戒不死

[0579b06] 「摩訶 [*] 此間摩訶 [*] 比丘即是梵志舍利弗

[0579b08] 「 歡喜過去中常忍辱身見生歡喜即是

[0579b10] 「陀羅 難陀」,小弟 小弟羅漢
餘習未盡祇陀林中常不等現在羯磨過去有分

[0579b14] 「富樓那多羅滿願子是故無量壽尊者滿願子」,

[0579b16] 「須菩提吉事利人所以 福田所生流轉
地獄無窮受苦立誓是故 :「眾生終身 」,有所

[0579b22] 「阿難無染人形可愛常隨如來 人中天上五塵可愛常求利 無有須陀洹果總持第一


[0579b25] 「羅睺羅因緣 因此名為覆障比丘須陀洹果

[0579b27] 「如是所知」,第六釋疑總結

[0579b27] 時眾 :「人中唯有萬一九百九十八 阿羅漢阿難羅睺羅
學人之類何故無學?」: 「雖是學人大眾知識是故 有名大大阿羅漢。」

[0579c03] : 「頗有阿羅漢大阿羅漢?」:「 大小學人。」

[0579c06] :「學人羅漢何所?」 :「聖人通有通則皆然須陀洹名為。」

[0579c08] 「復有學無學 」,僧眾第二名聞 未必常隨如來就此應有
既已唯有 第一學無學即是階位 即是學人無學
無學第二即是

[0579c15] 「摩訶」,出家聲聞中有第二 二種 有名小名第一摩訶
比丘尼」,有名何以二義 在家即是姨母如來法義女人出家大眾
知識在先第二耶輸陀羅比丘尼」, 小名何以 不為如來二者
出家不盡遠近 名聞三義有名中有三義 第一摩訶波闍波提
摩訶波闍波提愛道大愛道第二比丘尼人類出家女人 。「眷屬」,第三眷屬

[0580a01] 「羅睺羅」,第二名聞三義耶輸陀羅」,第二比丘尼」,即是人類第三眷屬
」,眷屬多少

[0580a04] 「菩薩摩訶薩」, 第二菩薩所以 第一人類第二
第三階位第四歎德第五第六總結菩薩摩訶薩人類大乘人類外國
摩訶菩提薩埵摩訶菩提稱道薩埵云心大道大道二義佛果中途取證
發意二乘菩薩

[0580a14] 「萬人」,第二

[0580a15]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退轉」,第三階位 諸菩薩不退退
一者退二者退退 五根未成惡友 退故稱退第二以上
退退 第三一地退二諦 退退之中不退
何以歷劫因之 退 唯有不退退即是
退退退是故不得不退以上不退 五根不復流轉乃至初地以上
無相二諦之中是故維摩 :「不退寂然」。所以不受不退不退退一明
相似無漏無得二明二諦 在前是故退菩薩位 無退
煩惱未盡出入二諦 現在退 菩薩下地退
念念退所以其二 一明此地不復進退二明 根本所以三菩提不退
三菩提正遍知道者即是 諸菩薩無上正遍知不復退轉

[0580b15] 「陀羅尼」,第四歎德 合作四重四重以為何者 三句歎德第二供養無量三句
第三修身四句名為 第四名稱以下兩句 所以德行
所以歎德 通有凡聖皆然如來闡提不無 最善便闡提無有
而今闡提故知好惡不在 如此如來流播闡提惡名 天下皆知凡聖
是故歎德

[0580b28] :「何故?」 :「二義一言二者 現在往日修習現在
二義相會往日二義相符是故 。」

[0580c03] :「云何?」:「 何以先有然後是故。」

[0580c05] 就此 歎德中有二者第一陀羅 樂說辯才」,兩句一句名為
。「陀羅尼外國語此間總持 諸佛妙法總持。「樂說辯才有人化德正言為人
一家何以二義 二教四辯智門功德智慧門樂說辯才即是
之一云何大品經 法智名為解義智慧名為 智慧名為樂說智慧樂說
樂說只是前人聲聞 緣覺因緣前人樂說

[0580c19] 「 退法輪第三歎德第二名為 以上境智世間摧伏
以上境智三退名為不退法輪滿 轉義折伏眾生煩惱摧伏
以上境智前人 退法輪

[0580c27] 中有二者兩句一句。「供養無量百千諸佛」, 菩薩。「諸佛德本」,
以上 還是。「諸佛 」,一句第二不同二乘
隨順我法歡喜

[0581a05] 中有二者一句三句 修身」,

[0581a06] :「 唯有智慧云何有身?」:「應身 所以曠劫本利
應身慈悲是故拔苦 。」

[0581a10] 「入佛」,三句第二三句三慧入佛」, 初地以上入佛
唯有無生 第二通達大智」,第三彼岸」,總結空有所以
所以通達到彼岸淺深大小名為此岸 以上二諦不出名為彼岸

[0581a19] 「名稱」,兩句第四二者大士德行高遠 無不第二
數百眾生」,由此菩薩分身 是故天下故知

[0581a23] 「名曰」, 第五十八菩薩

[0581a24] 「如是菩薩萬人」,第六總結

[0581a26] 「爾時釋提桓因」,聞人退 一面第三凡夫所以後者 前述就此中有第一
天眾第二龍眾第三鬼神第四 第五金翅鳥第六人眾 次第六道無色
所以尊卑次第如來人中 阿闍世王即是王舍城主人 是故五眾人眾
次第中天最勝是故 天眾次第 修羅一者眷屬二者
降雨是以世人 常言天雨是故在前所以鬼神 諸天諸天
是故之後無有六道何以地獄眾生罪障深重不能 五道所以金翅鳥
畜生天眾 中有不盡色界天不及無色所以 其二小乘經無有
無有不來二明三界果報最勝由著情深正道即是長壽天

[0581b19] 之中自有第一欲界諸天第二色界諸天欲界天中不盡 初二四天中間
次第。「釋提桓因欲界第二天天上檀越在前外國 天主寶光
帝釋次第下列。「四天王天」, 欲界第一即是須彌頭首 眷屬。「自在天欲界第五化樂
有所化作。「大自在天 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皆是 他人化作第三魔天第四兜率
前後四天中間可知

[0581c03] 「 世界梵天王」,天中第二色界 諸天梵天王即是初禪梵王。「
大梵即是二禪梵王。「光明大梵 三禪梵王。「」,等第四禪天

[0581c07] 「 龍王」,第二龍眾龍神 一者二者
。「難陀歡喜。「跋難陀 變為人形聽法有染見人歡喜五時不得
。「 得名。「和修吉多頭龍王。 「德叉迦。「阿那婆達多
相與中有 。「大身則是
須彌。「 之中

[0581c20] 「 那羅」,第三鬼神皆是帝釋 名為法樂名為
。「緊那羅緊那羅絲竹之中顯出四諦。「妙法緊那羅絲竹之內十二因緣。「大法
那羅絲竹之內顯出六度。「 緊那羅總持,經文絲竹 之中三乘法輪

[0581c28] 「乾闥婆」, 帝釋乾闥婆 音聲。「樂音音聲。「
音聲勝者。「音聲之中 勝者

[0582a03] 「阿修羅」,第四 修羅酒神 所得諂曲
嗜酒修羅神力因緣不飲酒 。「婆稚毘摩質多羅 形容可愛帝釋天上以為
之後公交毘摩質多羅 征伐帝釋帝釋奉事 神呪因緣即令 。「
肩胛。「毘摩質多 即是帝釋相傳羅睺 覆障人手有時 日月覆障

[0582a15] 「迦樓羅」,第五 金翅鳥大威德大威德 大身滿足
大滿自在隨意如意

[0582a19] 「韋提希」,第六人眾自有第一 阿闍世王」,韋提希 韋提希外國阿闍世此間
第二眷屬第三 致敬以此五眾禮佛退坐 ,經文

[0582a24] 爾時 四眾圍繞以下第二 眾經各異不同前述
一者瑞相疑念發問答問 二者第一第二供養
恭敬以下集體四眾圍繞第一天龍八部 出家四眾。「供養恭敬」,
第二就中自有總有 供養即是三業供養,「恭敬 、「尊重意業、「讚歎口業
意地尊重如來恭敬 皆是經家

[0582b08] 「諸菩薩大乘 」,佛舍利七寶塔」,第二瑞相 第一現相第二
世界以下瑞相瑞相一說無量義經》,二入無量義天雨
四者五者大眾歡喜 光明瑞相合成初一 說法入定
相對第二明天 上下相對第三時眾 內心歡喜如來外放光明內外
相對瑞相即是亦即密報 何以
三乘行人同歸成佛以此 即此法華》,名為

[0582b25] 所以無量義經法華 一家:「無量同歸成佛無量義經法華
正言無二會三歸一無量義經成佛無二三歸 是故法華。」第二
「《無量義經無生空理不可 即此萬有大品》、《維摩 無相空義何故不為
居然如此三乘一乘 ?」解釋:「五時次第不無 太過法華
一部經教各自有序五時 有序流通無量義經法華徒眾法華之前無量義
》。《大品》、《維摩無相空義猶言三家 三乘不同無量義經:『行善 得佛果』,是故大品》、《維摩》;直言
成佛不明會三歸一是故法華》。 之間是故法華 大乘諸菩薩大乘經
護念法華》, 密報即是。」

[0582c18] 「 第二瑞相無量義經入定彌勒文殊
入定彌勒便是故入定

[0582c22] :「法華三昧何故無量 ?」解釋:「法華三昧云何有為法華無量義,《無量義經
佛果無量義如來 說法是故無量義 》,即是密報時眾即是。」

[0582c27] 「 天雨」,第三明天以為瑞相。「 陀羅小白團花。「摩訶曼陀羅
大白團花。「曼殊團花。 「摩訶曼殊團花 合為團花在家二眾
團花出家二眾 何者四眾所行皆是未果 大眾眾生必得
是故大眾法華》,即是 密報即是

[0583a08] 「佛世界 六種震動」,第四瑞相有緣佛世 以來振動大地而今
奇事三乘行人 三果決定決定不同驚動 爾時六道眾生 成佛

[0583a14] 「爾時」,第五瑞相 歡喜好事通靈法華》, 密報即是

[0583a16] 「爾時 」,第六放光瑞相 顯色
譬如人身最為 一乘因果三乘之上 一乘因果中道
以下十方東方 借此一方東方 之上。「八千世界
時眾必得滿八千不足三乘所行因而。「不周 即是東方八千乃至
八方。「無間色究竟 天下 無色有色是故

[0583b02] 阿鼻地獄以下第二瑞相 因此便

[0583b05] 世界」,第二 瑞相瑞相第一 六道眾生第二現在諸佛
東方諸佛第三諸佛說經佛說第四諸比丘以下二乘修行第五
以下見大修行第六 般涅槃以下他方般涅槃乃至 供養

[0583b13] :「。」不見 一家

[0583b14] 初一六道眾生諸佛凡聖 相對凡夫成聖第二
佛說二乘修行說法 行相如來說法弟子 菩薩修行見佛涅槃因果
即行大乘大乘第五 相中種種因緣菩薩四等六度佛國土因緣。「種種信解
乃至佛國土。「種種相貌相貌持戒相貌忍辱相貌種種相貌即是 瑞相法華》,即是
密報即是

[0583b26] 「爾時彌勒菩薩 」,自此第三疑念第一彌勒疑念第二爾時比丘以下
」,大眾疑念彌勒疑念 大眾 即是彌勒爾時彌勒
以何因緣」,第一 第一瑞相何故自有爾時彌勒
以何因緣」, 可言佛世尊神變 瑞相以何因緣瑞相
佛世尊神變相以何因緣外用何者如來 即是海水長短
大相第二佛世尊 」,即是第二既有瑞相不知即是第二 佛世尊
三昧; 「以下入定 入定
文殊師利」,第三 第三上第上第不知文殊
故知上第唯有第一 瑞相是故彌勒

[0583c23] 「爾時比丘比丘尼 」,第二大眾疑念 即是正念
即是第一瑞相何所光明是故為首第二 」,即是第二不知
彌勒第一中有 大眾第一唯有 第二彌勒第二
大眾唯有第二不知 無疑文句 大眾爾時發言
經家大眾所以第三彌勒彌勒應有第三大眾彌勒
補處大士大眾 第三且自今日彌勒大眾文殊大菩薩
不能補處是故第三

[0584a12] :「正在云何 定然使即是正說 文殊
法華》,是故。」:「彌勒 自有?」解釋:「問答?」

[0584a18] 「何為?」解釋 :「菩薩凡夫。」

[0584a19] :「 此時他心智彌勒有如如此成為?」解釋:「如此
成為他心智于時 心中疑念文殊文殊 他心智既有進行
如來法華》,如此有益是故 有所唐捐之謂。」

法華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5 法華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