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rehensive Commentary on the Prajnaparamita Heart Su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下大乘 基撰
[0533b16]知所學法如是修已。何相名成能修學者。種行具修成十二住。總攝一切菩薩皆盡。此後方得無上菩提第十三住成圓滿果。頌曰。
種姓勝解行 極喜增上戒
增上心三慧 無相有功用
無相無功用 及以無礙解
最上菩薩住 最極如來住
[0533b23]一種姓住。猶未發趣無上菩提。於餘住中唯有因轉。相如前說。二勝解行住。從初發心乃至初地。由前修相於自住中雖已得淨為得
淨故而修正行。起分別慧勵意修作。成苦遲通行勉勵說法。隨力亦能現正覺等利益安樂。於前諸行或未普學。諸相未成。意樂未淨。
三極歡喜住。即是初地。如前白品并十大願皆現圓滿。由此轉名淨勝意樂。超過異生地證正性離生。生如來家成佛真子。紹隆佛種
得諸平等。離諸諍害獲實證淨。知於菩提我已隣近。證二空理成二妙智。生大歡喜行十法淨修住。謂信.慈悲.惠捨.無倦.知諸論.解
世間.修慚愧.堅力持.供養諸佛。於九住法專精求趣。多為輪王王此洲界。調伏慳垢。乃至願我恒處最尊為有情依作諸義利。或樂精
進淨信出家。瞬息須臾證百三摩地。以淨天眼於諸佛國見百如來。變化住持皆能解了。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身亦能往放大光明普
令他見。化為百類利百有情。若欲留身得百劫住。見前後際各百劫事。證百法門。化為百身。身皆能現百菩薩眷屬。四增上戒住。即第
二地。由前住中十意樂住淨得入此住。性戒具足。少邪業道諸惡犯戒亦不現行。況中上品。能善了知業道因果。自及勸他行諸淨業。
於有情苦得大哀愍如實觀照。廣見諸佛善根清淨。多為輪王王四天下。止息犯戒。一切威力過前十倍。五增上心住。即第三地。由前
作意解了通達。復由十淨心得入此住。能通達諸行有情大菩提。亦正推求脫苦方便諸煩惱纏無障礙智。淨法界中無分別慧。辨此
智見勝三摩地。於菩薩藏精進多聞。不惜身命捨諸所愛。無有師長不誓承事。教誓皆行。身誓受苦。但聞一頌勝得大千充滿妙寶。聞
佛一句法能引正等覺淨菩薩行。勝得釋梵護世等果。設有告言。我有一句法能引正等覺淨菩薩行。汝若能投大火坑者。當為汝說。
菩薩歡喜踊躍言能。正使火坑等三千界。為聞法故我從梵天尚能投入。況小火坑。為求佛法尚應久處大地獄中。況餘小苦。聞已便
能法隨法行。能引住世間靜慮等至等。復還棄捨隨願受生。多作釋天帝化他令斷欲貪。威力過前百千之數。六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即第四地。由前求多聞成十法明得入此住。得十成熟智。修菩提分法能斷薩迦耶見等一切執著。離訶毀業修讚美業。心轉調柔功
德隆盛。安住尋求修治地業。圓滿意樂勝解界性。聖教怨敵不能傾動。多作蘇夜摩天王化除薩迦耶見。威力過前俱胝之數。七諸
諦相應增上慧住。即第五地。由前十平等清淨意樂得入此住。以十方便觀察諸諦。正毀諸行悲愍有情。攝受資糧勤修正願念慧行
等。皆得增長離異作意。以諸方便成熟有情。一切工巧皆能引發。多作珊都使多天王化捨一切內外邪法。八緣起相應增上慧住。即
第六地。由前十種法平等性得入此住。覺悟緣起生解脫門。一切邪想皆不能動。為益有情攝受生死。智.悲.隨逐無所著智.般若波
羅蜜多住現前。證得無量勝三摩地。意樂不壞餘不能奪。多作妙化天王化除一切增上慢等。威力過前百千俱胝之數。九有功用無
相住。即第七地。由前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世間進道勝行得入此住。達佛境界無間缺修。一一剎那證十度等菩提分法。有加行行一
切圓滿極。淨住前導猶名有染工巧智滿超二乘三摩地境。念念能入滅盡定能現菩薩甚希奇業。多作他化自在天王能授二乘現
觀方便。威力過前俱胝百千之數。十無功用無相住。即第八地。由前十種入一切法第一義智得入此住。以前所修四如實智。今得清
淨成無生忍。斷四災患愛甚深住。蒙諸如來覺悟勸導授與無量引發門智神通事業。悟入無量分身妙智得十自在。隨受勝利。多作
初靜慮天王。創入此住第一剎那。所有福智一切威力。過前諸住所得一倍。第二剎那過前二倍。至十地滿運運增長。說不能盡。十一
無礙解住。即第九地。由前於甚深住不生喜足。復於智殊勝性愛樂隨入。起智加行宣說諸法。說法所作皆如實知。成大法師具無礙
解。多作第二靜慮天王。十二最上成滿菩薩住。即第十地。前無礙解遍清淨已堪為法王受法灌頂。得離垢等無量等持作佛所作。得
一切佛相稱法座身諸眷屬。得大光明證利有情佛事妙智逮得無量解脫陀羅尼門神通大念等無數功德。多作過色究竟大自在天王。菩薩道滿資糧周備。從佛大雲堪領廣
大微妙法雨。自如大雲同現等覺。普雨法雨殄息塵埃。令善稼穡生長成熟。此一一住所斷所修所證功德非餘住無。依各圓滿故別
建立。勝解行住趣無相修。所作狹小有缺不定。次後六住獲無相修。所作廣大無缺決定。後之四住圓證清淨領受修果。所作無量。
勝解行住信等第六心。信生不退不斷善根。十住第七心居位不退不作二乘。至極喜住所證不退永無忘失。至無功用無相住修行
不退。任運進修皆求種智廣行利樂。故留諸惑助願受生。由此不說斷煩惱相。生有五種。一除災生。由願自在為大魚等濟諸飢乏。為
大醫藥救諸疾病。為大善巧善和諍鬪。為大國王如法息苦。為大天神斷邪見行。為火為水為乘為船為種種物息除災患。二隨類生。
願自在力於傍生等惡類中生彼所行惡而自不行。彼不行善而自行之。如入酒肆能立其志。入諸婬舍示欲之過。為說正法除彼過
失。三大勢生。稟性生時壽量形色族姓貴富最為殊勝。能除眾生輕慢等過。四增上生。受十王果自在化導隨所應生。五最後生。此
生資糧已極圓滿。如慈氏等生婆羅門大國師家。如釋迦等生剎帝利大國王家。能現等覺作諸佛事。復以四相攝受有情。一者頓普。
初發心位普頓攝受一切有情。皆為眷屬隨力饒益。二者增上。若為家主。勸識恩惠孝養父母。妻子等所隨時愍給。僕隷等所終不逼
切而能堪忍。病等瞻療愛語慰喻猶如自身。不生賤想。若為國王。不行刀杖以法理化財利饒益。依本土田而自食用不行侵掠。視諸
眾生如父如子。所言誠諦不行欺詐。勸捨諸惡教修諸善。三者攝取。平等無儻不希名利秉事。徒眾等無染攝受於自義利。正教修
習。非邪加行而陷逗之。四者隨時。諸有情類下中上品。長短少時方堪淨故隨應成熟而行攝受。此十三住七地所攝。一種姓地。
二勝解行地。三淨勝意樂地。此之三地即初三住。四行正行地。即次六住。五決定地。即第十住。墮在第三決定中故。六決定行地。即第
十一住。七倒究竟地。即第十二第十三住。因果二中皆究竟故。此前所說諸菩薩行。雖有無量不過四種。一波羅蜜多行。則六十度。
二菩提分行。三十七品四尋思等一切妙行。三神通行。即六神通。四成熟有情行。即所調伏界調伏方便界無量。如上所說若所學
處.若所學法.若能修學.皆菩薩行。勇猛熾然依前修學不見行相。是名為行。此所行法云何名深。勝空者言。妙理玄邈不可思議。二
乘不能曉。凡夫所不測。故名為深。如應者言。真諦智境超言議道。非喻所喻微妙難知。備三無上具七大性。體業利樂一切殊
勝。白法溟海妙寶泉池。非大菩提為法界主無由相稱。故所修學皆名為深。應勤趣證。或此一切諸菩薩行真如實相難可圓證。智慧
觀照難可獲得。詮教文字難可悟說。萬行眷屬難可成就。有空境界難可通達。以慧為首餘性或資皆名般若。故並名深。云何名時。勝
空者言。若依世俗。信學修證求照達空。若依勝義。悟法體空修行般若。事緒究竟總名為時。如應者言。無上菩提廣大深遠。非少積
因可能證獲。於前所說十二住中。若日夜等時分算數。一一住中經多俱胝百千大劫。或過是數方證方滿。若以大劫超過一切算數
之量。總經於三無數大劫方得證滿。經初無數大劫於一行中修一行。故證極喜住。經第二無數大劫於一行中修一切行。證無功用
無相住。以意樂淨決定勇猛。後經第三無數大劫一切行中修一切行。證如來住。此常精進非不爾者。若上勇猛如翹足等。或有能轉
眾多中劫或多大劫。決定無轉無數大劫。故知因位決定經三無數大劫修行圓滿方證菩提。五種彼岸皆能到故。此意即說修五般若
三劫分位。或隨自心變作分限事緒究竟總立時名。若達空時唯正智證。既修學位通攝所餘。獨覺利根尚經百劫。況求作佛無多劫因。
[0535b10]經曰。照見五蘊等皆空。
[0535b10]贊曰。此顯由行甚深般若得正慧眼。達空名照。謂色受等諸有為法。皆有三世.內外.麁細.劣勝.近遠。積聚
名蘊。此五。謂色.受.想.行.識。等言等取處等諸法。勝空者言。前破能觀執顯能觀空。今破所觀執顯所觀空。若癡所蔽迷勝義理。於蘊
等中妄執為有。如處夢者見境現前。若正了知勝義諦理。不生執著。如夢覺位了境非有。故行般若便照性空。如應者言。雖修一切皆
行般若。證真遣妄由慧照空。故此偏說。此中空言即三無性。謂計所執本體非有相無自性。所以稱空。諸依他起。色如聚沫。受喻浮
泡。想同陽焰。行類芭蕉。識猶幻事。無如所執自然生性。故亦名空。圓成實性因觀所執空無方證。或無如彼所執真性。故真勝義亦名
為空。據實三性非空非不空。對破有執總密說空。非後二性都無名空。說一切空是佛密意。於有及無總說空故。如世尊說。
相生勝義無自性 如是我皆已顯示
若不知佛此密意 失壞正道不能往
[0535c01]又此空者即真如理。性非空有因空所顯。遮執為有故假名空。愚夫不知執五蘊等定離真有。起相分別。今推歸本體即真如。事離於
理無別性故。由此經言。一切有情皆如來藏。一切法等皆即真如。說有相事則無相空。令諸有情斷諸相縛。眼類有五。一肉眼。非定
所生大造淨色。二天眼。因定所起大造淨色。三慧眼。照理空智。四法眼。達教有慧。五佛眼。前四覺滿總得佛名。今在因位慧眼達空明
了矚觀。故名照見。然此空性資糧位中聽聞思惟。多唯信解。在加行位方純修觀。雖皆名照猶帶相故而未證真。住十地中起無漏觀。
通達真理方實照空。至如來位照見圓滿。知離言境假名為空。雖此空言通空我法。逗舍利子唯說法空。我執久亡不假空故。或復我
執依法執生。但觀法空我隨空故。此所說空雖體無異。而依事顯亦有差別。如大經中或說十六。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勝
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或說十七。加無所得空。或說十八。又加
自性空。或說十九。別加所緣增上及互無空。或說二十。於十八中離無散空為散空.無變異空。離相空為自相空.共相空。釋初頌曰。
能食及所食 此依身所住
能見此如理 所求二諦空
為常益有情 為不捨生死
為善無窮盡 故觀此為空
為種姓清淨 為得諸相好
為淨諸佛法 故菩薩觀空
補特伽羅法 實性俱非有
此無性有性 故別立二空
[0536a05]經曰。度一切苦厄。
[0536a05]贊曰。勝空者言。此上略說破二執顯二空能度眾苦。既照性空離諸分別。如蛾出[雨/虫]永離纏裹。便度苦厄疾證涅
槃。雖依勝義無度無得。隨世俗中有度有得。如應者言。由照性空能越生死顯先修益。第三練磨心也。謂觀轉依深妙難證。若生退屈
應練磨心。世間有情行麁施等。於命終位尚招勝果。況我今修無障妙善。當來不證度苦轉依。如彼行慧已度苦厄。捨麁重依得無麁
重。我亦應爾。勵已增修不應自輕而生退屈。度者越也脫也。苦謂三界有情及處。即業煩惱所生所起。理實有漏無非是苦。此略有三。
諸有漏法性墮遷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世間諸樂必歸壞盡緣合纏憂。俱名壞苦。性已逼迫更增楚切。難忍重生皆名苦苦。此苦即
厄災難義故。苦或八苦。住胎出胎俱受逼迫。眾苦根本名生苦。時分朽壞名老苦。大種衰變名病苦。壽命衰沒名死苦。不愛現前名
怨憎會苦。所愛乖離名愛別離苦。所希不遂名求不得苦。諸有漏行名略攝一切五取蘊苦。厄謂八難及諸危怖小三災等。由未照
空。境相拘縛心起分別。發煩惱業五趣苦生。既見三種無性為空。或照蘊等即真如空。分別不生。惡果隨滅。故諸苦厄皆能越度。如有頌言。
相縛縛眾生 亦由麁重縛
善雙修止觀 方乃俱解脫
[0536b03]據實照空亦度惑業。體寬現果唯說度苦。即此空相資糧位中聞思等照。初十心位第六心後信心不退。不斷善根便永伏度極重苦
厄。故經頌言。
若有成世間 增上品正見
雖經歷千生 終不墮惡道
[0536b09]至十住中第四住後麁無明等皆始不行。方能伏度惡趣苦厄。生貴住說除滅煩惱永盡無餘。捨離生死能出三界。緣起經說。外道異
生諸行。皆以四愚為緣。內法異生若放逸者福不動行。三愚為緣。不放逸者所有諸行。我不說以無明為緣。故知此後伏離惡趣一切
苦厄。第七住後更不退位伏離二乘所應苦厄。至通達位初證真空後能永度三惡趣八處無暇貧疾等種一切苦厄。或有亦能永離三界分段苦厄怖煩惱故。有八地後方離
此厄。七地已前留煩惱故。第十地終照空圓滿。一切有漏種子永除。變易死等苦厄皆盡。至如來位利樂眾生。或時示現非實如是。此
觀自在猶未成佛由照空故當必皆除。勸示發心言度一切。
[0536b24]經曰。舍利子。
[0536b24]贊曰。勝空者言。生由法立。法即生因。此廣生空。法空後顯。如應者言。下陳機感者名。述理垂喻。示彼勝行除四處也。
義段有三。初舍利子等。總告彰空。次是故等。別結所空。後以無所得故。釋成空理。梵云舍利。唐曰春鶖。由母辨才指喻為號。顯彼所生
故復稱子。母因能論子假為名。樹正摧邪少聞多解。昔楊知見最初悟入。今演性空呼而垂喻。唯說勝教以統法顯是理皆空。獨告上
人以攝機即時眾咸告。彼雖秉告而未悟空。先勸練磨方除四處。
[0536c06]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0536c07]贊曰。謂四大種及此所造。即十色處及法處色。性皆變現總立色名。勝空者言。下廣法空。大經說言。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
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破二種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者。破執世俗所取色外別有真空。不悟真
空執著諸色妄增惑業輪轉生死。今顯由翳所見花色目病故然。非異空有故。依勝義色不異空如聖教說。因緣生法我說空故。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者。破愚夫執要色無位方始有空。於色於空種種分別。今顯依勝義色本性空。迷悟位殊義彰空色。如何色滅方乃見
空。如翳見花自性非有。豈要花滅彼始成空。故於色空勿生封執。應除倒見究竟涅槃。由此二句經作是言。色自性空非色滅空。如應
者言。若依勝義諸法皆空都無有者。初雖可爾理未必然。真俗相形俗無真滅。色空相待色滅空亡。故非本來色體空也。勝空者言。
據實此空非空不空。翻迷對色悟說色空。非此空言即定為空。空亦空故。如應者言。若因緣色自本都無。應諸愚夫先來智者。是
則凡聖互是聖凡。自處師資實為誰迷。勝空者言。煩惱成覺分。生死即涅槃。塵勞之儔為如來種。諸眾生等本來寂滅。豈非愚夫先
即智者。如應者言。若許色事有異空理。可捨色迷而求空悟。既空本色。智即為愚。求智捨愚豈非顛倒。且厭生死求趣涅槃。苦樂不殊。
求之何用。愚夫生死已得涅槃。聖者更求極成邪妄。勝空者言。俗事迷悟求聖去凡。真理色空何成取捨。如應者言。若許事別亦說即空。俱勝義中自成矛
楯。應未悟者知色即空。其已悟者不悟空色。精勤聖者可愍可傷。懈怠愚夫可欣可樂。如世尊言。云何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若諸有情於
佛所說空性經典。謂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有事無生無滅皆如幻夢。於是等法不能解了。菩薩為彼如理會通。應告彼言。此經不說
一切諸法都無所有。但說諸法所言自性都無所有。故說諸法皆無自性。雖有一切所言說事依止彼故諸言說轉。然彼所說可說自
性。據勝義諦非其自性。故說諸法皆無所有。彼一切法所言自性理既從本都無所有。當何所生當何所滅。故說諸法無生無滅。又如
幻夢非如顯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幻夢形質都無所有。如是諸法非如愚夫言說串習勢力所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諸法勝義離言自性都無所有。由此悟入一切諸法非有
非無。猶如幻夢其性無二。故說諸法皆如幻夢。如是菩薩普於一切諸法法界。不取少分不捨少分。不作損減不作增益。無所失壞。若
法實有知為實有。若法實無知為實無。如是開示是名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此經意說。一切愚夫如言所執實有可說諸法自性。
如實幻夢皆無自性。都無有事無生無滅。非無聖智真俗諦境離言法性。非如幻夢形質亦體都無名無性等。達所執無名悟非有。達
聖境有名悟非無。故言菩薩不取少分不捨少分無知為無有知為有。若依勝義法體都空無少有者。作此會通便非善巧。稱悟非無
不捨少分。亦徒施設乃為損減失壞正理。由此故知。此經意破先執色有故說色空。空者無也。非法性空。愚夫所執當情色相本性非
有。若執非空及色滅無方成空體。既成二倒。故應雙遣顯色事理非如所執。勿起妄情生顛倒見。妄情既斷所執色亡。故斷依他遣計
所執。如翳既滅不見空花。二乘外道執實作用因緣生法性都非有。故聖說言。因緣生法我說皆空。非謂依他如幻之色亦皆空也。故有頌言。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
[0537b20]聖教又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亦不從共生非不從二生。雖無所執作用因緣。而有功能緣可得故。此若無者應無俗諦。俗諦無
故真諦亦無。依誰由誰而得解脫。或此空者即法性空。若執遍計所執諸色及依他色定異真有。真俗定別極成迷亂。今顯二色性即
空如無相無為非詮智境。應捨二執求趣真空。故攝歸空雙除妄見。法性之色體即真相。不異即空。此復何惑。聖說二諦各有淺深。彼
互相形皆有真俗。有俗俗俗。有俗俗真。有真真真。有真真俗。即俗真俗。真亦俗真。有俗有真俗無真滅。既非無色而獨有空。亦非色空
定不異即。故真空與色非異非不異。非即非不即。今遮定異等唯說不異即。此不異即言亦非不異即。辯中邊說。
無二有無故 非有亦非無
非異亦非一 是說為空相
[0537c08]今說色空互相顯者。令義增明破疑執故。前說觀自在教練磨心。今說色空等令除四處。一者二乘作意狹劣欣厭不樂利他。二者於
大乘中顛倒推求及起疑惑。三者於聞思等言我能然種種法執。四者現前安立骨瑣色等乃至菩提執著分別。今說色等不異即空。令捨二乘劣作意等得無分別出世行成。
[0537c15]經曰。受想行識等亦復如是。
[0537c15]贊曰。恐彼疑執唯色不異空。唯色體即空餘法不爾故。以受等亦例同色。能領納境起苦樂捨名受。能
取於境有相.無相.小.大.無量.無少所有分齊名想。思造善惡無記分位及餘心所等遷流名行。心意識三皆能了別並通名識。謂四
識住及能住識。如色而領。如領而知。如知而作。如作而了。故色受等如是次第。然由世執我事有五。謂我身具.我受用.我言說.我造
作.我自體。今顯是蘊唯法功能。無實自性非我我所故。唯說五不減不增。愚夫不知為破我執於非蘊中假說為蘊。遂執為有。故今對
破並說為空。二十論云。說無有情我。但有法因故。等者。等取下處界等五種善巧。然大經言。色空乃至菩提亦空。設有一法過涅槃者。
我亦說為如幻如化。故此等言通攝一切。勝空如應二皆准釋。大經次言。受想行識自性空。不由空故。乃至廣說。受想行識即是空。空
即是受想行識何以故。此但有名謂為菩提。謂之為空。此但有名謂之為色受想行識。
[0538a06]經曰。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0538a07]贊曰。前告法體空。今告法義空。是諸法者。指前對空色受等法。本無今有名生。暫有還無名滅。障染名垢。翻此名淨。相廣
名增。翻此名減。勝空者言。依世俗諦。許色等有。可有生等。依勝義諦。色等本空。如何空中更有生等。故生滅等空相皆無。如應者言。
遍計所執及依他上自然生法本性空無。法性色等體即空理。皆無如彼二乘等執生等位別。故說空相不生滅等。又若有執有為遷
流定有生滅。無為在纏出纏位別實有垢淨。未證真位及證真已有為無為互有增減。如是定執皆所執故體相都無。寧如彼執有為生
滅.無為垢淨.通二增減。如見陽焰執為實水。此水本空何有生等。非無陽焰似水生等。又設難言。若攝歸性依他色等皆即空如。彼有
生滅此亦應爾。今義答言。如太空中色雖生滅而空相無。如是依他雖有生滅真空不爾。復有難言若一切法皆即真空。空相遍在貪
等垢染信等淨中。如應垢淨。今義答言。如太空中有色染淨空相不爾。如是諸法雖有垢淨而空相無。故有頌言。
非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
心性本淨故 由客塵所染
[0538b01]或有難言。若法皆真無別相者。甘露聖教既有增減。真空應爾。今義答言。如太空中色相增減空相不然。如是聖教雖有增減而空
性無。皆由事理體相別故。若一切法唯真如空。如何得有生滅等事。以上總說非但色體不異即空。色上生等諸差別義亦不異即空。
今遮通別且略舉三。而實空相亦不一等。大經次言。如是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菩薩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生滅不見
染淨。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如是等一切不見。由不見故不生執著。
[0538b14]經曰。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0538b14]贊曰。勝空者言。上以色等體義總對於空明不異即。恐義不明。令觀純熟別結空中所無之法。乘前起結說是故言。此言通下諸所無法。
如應者言。三乘通修五種善巧。謂蘊.處.界.緣起及諦。隨彼所應為遠近觀。由二乘等皆隨執有。今對說無。所執空中體義俱寂。故所
執蘊其性都無。然佛方便於有為中施設為蘊。破五我事漸令入真說為善巧。非謂實有。故經頌言。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諸和合所為 應作如是觀
[0538b26]有為之法尚非定蘊。所執蘊等何理成真。法性空如故非蘊相。是故空中都無五蘊。大經次言。復次舍利子。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時。應如是觀。菩薩但有名。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名。色受想行識但有名。乃至廣說。
[0538c02]經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0538c02]贊曰。此說空中無十二處。勝空者言。佛權方便說有處等引令入真。既入真已依真實義故說皆空。如應者言。唯由根境能與六行為生
長門。說為處義。然以世間相見.問訊.塗香.受膳.侍給.分別故。佛說處次第如是。因位眼耳不至能取。鼻舌身三至方能取。意即八識。
果俱不定。眼耳用勝。天得通名。變化非真。唯欲色界。下地諸識有依上者。業.緣.通.定.法力皆生。諸位隨應用有勝劣。如次九八七五
緣起。色謂顯.形.表。聲謂執受.不執受.俱大種所生。香謂俱生.和合.變異。味謂苦.酢.甘.辛.醎.淡。觸謂四大及此所造。法謂無對色及
餘心所.不相應.無為。初五唯二。餘通異熟.長養.等流。異熟唯欲色。後二通三界。色.聲.有表.意.法通三。十色皆唯無記及善。即離
依有假立造名。一切皆通有漏無漏。二十頌曰。
依彼所化生 世尊密意趣
說有色等處 如化生有情
[0538c22]此說佛為妄執有我久沈生死不肯趣求。非處法中說之為處。如遮斷見密說化生。引令入真除捨我執。二乘等不了方便言說。執為
實有。今顯所執性本都無。因緣法中既非實處。法性空理亦無處相故。乘前義而結處無。大經次言。眼處但有名。乃至法處但有名。眼處空乃至法處空。
[0538c29]經曰。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0538c29]贊曰。此說空中無十八界。勝空者言。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
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名十八界。今舉無初後例中間十六界。世俗故說有。勝義故皆無唯有假名。自性
空故。如應者言。由根及境能持六識。彼復自持因果性義名之為界。前處次第識界隨生。故十八界次第如是。能取於境是六內界相。
眼等所取是六外界相。依根緣境似境了別是六識界相。此中意界即心意識。心謂第八識。持種受熏趣生等體。善無覆性。能變身器為
有情依。有三位名。一我愛執藏位名阿賴耶。此翻為藏。能藏所藏執藏義故。二善惡業果位名毘播迦。此云異熟。善不善業所招集故。
三相續執持位名阿陀那。此云執持。能執持身不失壞故。意謂第七識。染執我相為有漏依。淨常平等。性善有覆。亦三位名。一我執相
應位名有覆末那。緣阿賴耶執為我故。二法執相應位名無覆末那。緣毘播迦執為法故。三思量性位但名末那。緣阿陀那等起思量
故。能緣所緣短長平等。故七八識各有三名。初二名皆有漏。後一名通無漏。識謂餘六。如自名顯。皆通三性。至佛位中轉異熟識名圓
鏡智。九喻影像於中現故。隨應初地轉二末那名平等智。能具十種平等性故。三乘見位轉第六識名妙觀智。隨應具足十勝用故。轉
前五識名成事智。起十化業滿本願故。因多分別以識為主。果皆決斷標智為名。此前八識即七心界。四智唯善。並法界攝。三照有空
具真俗智。成事照有俗智非真。圓鏡平等恒不動搖。初恒遍觀名一切智。妙觀成事有時間斷。雖此四智皆具眾德。而隨相增起攝不
定。然佛說法有略廣門。於蘊義中略說色識。處界隨廣。蘊廣心所。處界皆略。為愚三故。蘊說有為。處說二取。界增取體。機欲待故。破我
能持施設為界。二乘等不了便執為實。所執都無。餘非實界。故乘前義亦結此無。
[0539b09]經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0539b10]贊曰。勝空者言。上無遠觀。下無近觀。此無獨覺隣近所觀。故契經言。為求獨覺者說應十二緣起法。又說。無明乃至老死唯
有假名。自性空故今說為無。盡者空也。空亦空。故說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十二緣起有空俱無。例餘皆爾。今影顯之。如應者言。
慈氏尊說此於染淨皆有順逆。雜染順觀依於生死流轉法說。逆依世間加行法說。清淨順觀依於根本斷障法說。逆依斷已重觀法
說。雜染順觀者。初知體性具十二支。一無明。謂迷內外愚。二行。謂福非福不動。三識。謂異熟識。四名色。謂五蘊。五六處。謂六根六觸能
對境之勝劣。七受能領境之苦樂。八愛。謂三界貪。九取。謂煩惱。十有。即行至受六支種子由愛取潤能有後有。十一生。謂苦果現起。
十二老死。謂衰變終沒。次觀由癡發起邪行。能集當來隨業果識。五蘊相起諸根圓滿。觸受境界種子感果。耽著希求。煩惱滋長。潤前
業等。五趣苦生老死憂悲之所隨逐。故契經言。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識等五支因無次第。依當起位說為後緣。雜染逆觀者。依
初習位安立諦說。謂老死苦.老死集.老死滅.老死趣滅行。乃至隨應歷觀諸諦。由老死支苦諦所攝。於緣起中先逆觀察。以三種相
觀老死支。一細因緣。二麁因緣。三非不定。感生因緣名細。謂愛.取.有。生自體名麁。謂生支。由此二生而有老死。當來老死細生為因。
現法老死麁生為因。除二生體餘定無能與老死果。名非不定。雖觀老死苦諦。至愛於後際苦并彼集諦未為喜足。遂復觀察後集因
緣現在眾苦。謂遍逆觀受觸六處名色與識。觀未來苦是當苦諦。觀彼集因是當集諦。觀未來世苦之集諦由誰而有。知由從先集所
生起識為邊際現法苦有。既知從先集所生起。不應復觀此云何有。由識名色譬如束蘆展轉相緣無作者等。是故觀察齊識退還。如
是順逆觀察苦集。唯十支已。次觀滅諦。始從老死乃至無明。云何一切皆當滅盡。謂由不造無明為緣新業行故彼苦方滅。次更尋求
證此滅道。憶昔師授於緣起法世間正見念智現前。如是數觀令見增長。是名雜染順逆觀察。清淨順觀者。由先已集正見資糧。能於
諸諦漸次獲得有學無學清淨智見。能無餘斷無明及愛。諸無明觸為緣生受亦復隨斷。於現法中證慧解脫。受.相應心.貪愛煩惱得
離繫故證心解脫。無明斷故應生諸行識乃至受皆不得生。是故經言。無明滅故行滅。乃至觸滅故受滅。彼受不生無由起愛。由斯復
說。受滅故愛滅乃至愁歎憂惱皆滅。唯有識等清淨鮮白住有餘依般涅槃界。名為證得現法涅槃後有漏盡住真常跡。名無餘依般
涅槃界。清淨逆觀者。既斷滅已還逆觀察。由誰無故老死無。由誰滅故老死滅。知由無作緣生種子現行二生無故老死無。無常緣生
二生滅故老死滅。如是乃至知由無作緣生發起纏隨眠三無明無故行無。無常緣生三無明滅故行滅。是名清淨順逆觀察。有依順
染不說生支。機欲待故。說逆唯九。以業為識非集緣故。或觀十一。無明無因智種闕故。世尊如是方便施設令獨覺等獲自菩提。而
彼不了妄執有實染淨緣起。今說彼無令捨執著。於雜染品唯說無無明乃至無老死。於清淨品唯說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各但
無順而例無逆。舉無初後例中亦無。故第六地雖作此觀。尚執有實流轉還滅。第七地中方除生滅障。生者順染。即此所無無明乃至
老死。滅者順淨。即此所無無明盡乃至老死盡。其所無者。謂無所執作者常住二種緣生。非無功能緣起滅理。以契經言不壞世諦
入於勝義。無造受者業不亡故。依他既非定緣起相。真理亦非無明等滅。故並無之。若善惡業一切都無。契經唯應說法非有。何容繁
長言亦非無。待因緣故諸法成立。自事既重故應詳究。
[0540a26]經曰。無苦集滅道。
[0540a26]贊曰。勝空者言。前無獨覺近觀。此無聲聞近觀。故契經言。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又說。四諦唯有假名。自性空
故。然上兼下此亦餘境。於緣起中亦修諦觀。故緣起後方說諦無。如應者言。勝鬘經說安立四聖諦非安立四聖諦。如是八聖諦
非二乘所知。分段生死名苦。煩惱及有漏業名集。擇滅名滅。生空智品名道。麁顯施設淺智所知名安立諦。變易生死名苦。所知障及
無漏有分別業名集。自性清淨無住涅槃名滅。法空智品名道。微隱難知非麁淺境名非安立諦。總合說者。有漏逼迫皆苦。招感後
有名集。故無記法皆非集諦。此即略說生死果因。四種涅槃名滅。無漏有為為證滅路名道。此即略說出世果因。如療病者知病.病因.
病除.除法。觀生死苦.苦因.苦滅.滅法亦然。唯聖知實名為聖諦。或隨觀察二空真如不作別觀名非安立遠觀四諦各有四行。謂無
常.苦.空.無我.因.集.生.緣.滅.靜.妙.離.道.如.行.出。由苦諦行能除四倒故有通局。為入真門。近加行觀不唯觀苦。觀非安立方入真
故。於非苦等中佛說為苦等。聲聞等不了如言起著。今破彼執故說為無。依他定非苦集等相。真理何由有彼差別。由此並無。故第五
地雖作此觀尚執有實染淨麁相。第六地中方除染淨障。染者有漏。即此所無苦集二諦。淨者無漏。既此所無滅道二諦。
[0540b24]經曰。無智亦無得。
[0540b24]贊曰。勝空者言。上無聲聞近觀。此無菩薩近觀。能證道名智。所證境名得。有能證智可有所得。證智非有所得亦
空。如契經言。為求菩薩者說應六波羅蜜多法。唯言無智得。總合說故。若法非空。初有所行後可有得。法既非有。初無所行後何有
得。故大經言。一切智空乃至無上菩提亦空。如應者言。菩薩真觀唯非安立。故總說近亦無智得。如有頌言。
依識有所得 境無所得生
依境無所得 識無所得生
[0540c06]無分別智證真如位。心境冥合平等平等。能取所取一切皆無。後得智中離諸相縛無虛妄執。亦離二取。復有頌言。
由識有得性 亦成無所得
故知二有得 無得性平等
[0540c11]餘位執種猶未斷。故觀不分明謂有二取。破實能取故說無智。破實所取復言無得。又於二法俱遮二取。別遮二取說為無得。能所得
故。遮有妙用故言無智。照斷能故。此釋皆除遍計所執。依他幻事非定智得。真如體寂都無二相。故依三性皆說為無。非真智生一切
非有。說智及智處俱名般若。真無相取不取相故。
[0540c19]經曰。以無所得故。
[0540c19]贊曰。勝空者言。前說是故空中無色等者。雖結成上色不異空無生滅等。而未釋色等無之所由。今顯空中無法
所以。若色等中體少是有。應依勝義有少所得。既都無得故本皆空。如大經言。自性空故一切皆空。如應者言。辯中邊言。菩薩正修
十善巧觀。一蘊二處。三界。四緣起。五處非處。六根。七世。八諦。九乘。十有為無為。由舍利子漸悟大乘故。此俱無三乘通.別.近.遠.
加行.根本六種。二真觀位證法事理。所執六相都無所有。依他圓成非定六相。故以無得通釋上無。如大經言。色等諸法無所得。故甚深般若亦無所得。
[0541a03]經曰。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0541a05]贊曰。勝空者言。上破二執廣顯二空。下歎二依彰獲二利。此歎因依斷障染利。依即前說行之異名。罣者障。礙者拘。恐者畏。
怖者懼。未依慧悟。滯色等有拘溺眾苦畏懼恒生。有虛妄顛倒及生死夢想。由斯欣樂究竟涅槃。既依般若達色等空。便無拘礙.苦
畏.倒.想。以色生死即涅槃故。何假虛求究竟圓寂。故依般若一切遠離。如應者言。下彰依學德歎獲勝利。離苦圓證也。此歎菩薩因
位修益。菩薩常時緣說文字學起觀照。尋觀實相修持眷屬。不妄求知一切境界。名依般若。罣謂煩惱障。不得涅槃故。礙謂所知障。不
得菩提故。或罣即礙。俱通二障。恐怖者謂五怖畏。一不活畏。由分別我資生愛起。二惡名畏。行不饒益有悕望起。三死畏。由有我見失
懷想起。四惡趣畏。不遇諸佛惡業所起。五怯眾畏。見已證劣他勝所起。顛倒者謂七倒。一想。二見。三心。四於無常謂常。五於苦謂
樂。六於不淨謂淨。七於無我謂我。於後四種妄想分別名想倒。忍可.欲樂.建立.執著名見倒。心倒者謂煩惱。此有三。一根本。謂愚
癡。二體性。謂邊執見一分.戒禁取.見取及貪.薩迦耶見。三等流謂餘煩惱。夢想者未真智覺恒處夢中。由斯佛說生死長夜。夢由想
起故名夢想。前之七倒由妄想生。處夢而行故名夢想。或前諸倒皆生死因。此夢想者即生死果。如處夢中多矚身境。故偏於果標夢
想名。梵云涅槃。唐言圓寂。即體周遍性湛然義。雖真如性無二無別。依緣盡證說有四種。一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實相真如。二無
住處涅槃。謂大悲慧常所輔翼。出所知障清淨真如。三有餘依涅槃。謂集諦盡所顯真如。四無餘依涅槃。謂苦諦盡所顯真如。有處依
初說。諸凡聖平等共有。一切有情無生滅等。本來涅槃。有依第二說。諸菩薩住無。所住。及聲聞等不得涅槃。有依後二說。三乘者同得
解脫。此中總說。由諸菩薩依般若故。悟三無性。及因我法二空所顯一切空故。其心不為二障所礙五怖所恐七倒所纏夢想所惑。便
能究竟契證涅槃。或諸菩薩由依般若。勝解行位資糧道中。漸伏分別二障現行。於加行道。能頓伏盡。亦能漸伏俱生二障。心無罣礙。
見道位中。斷分別執隨願速滿。無有恐怖。於修道位。解行廣增斷諸顛倒。遠離一切生死夢想。當無學道究竟涅槃。四位所彰從增說
故。又極喜住。一切惡趣諸煩惱品。及所知障在皮麁重皆悉永斷。能令煩惱皆不現行。心無罣礙。最初證得無漏智故。無功用無相住。
一切能障無生法忍諸煩惱品。及所知障在膚麁重皆悉永斷。一切煩惱皆不現前。無有恐怖。因從果名。果已斷故。最上成滿菩薩住。
一切煩惱習氣隨眠。及所知障在骨麁重皆悉永斷。入如來住。名為遠離顛倒夢想。即是二障三住所斷。由斯佛位究竟涅槃。
[0541c01]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41c02]贊曰。勝空者言。上歎因依斷障染利。下歎果依得菩提利。三世者去來今。諸佛者非一故。梵言佛陀。此略云佛。有慧
之主。唐言覺者。得謂獲證。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又云正。菩提云覺。末伽名道。此不名也。無法可過故名無上。理事
遍知故名正等。離妄照真復云正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大智度論說。智及智處俱名般若。三世覺者由依此故證智達空名得正覺。
或唯空性說名菩提。如來妙體即法身故。如應者言。出生死而慧悟。如從夢覺。契法性而敷闡。喻若花開。成真俗智具自他覺。慧行
俱滿。標以佛名覺慧圓滿雖更不修。然持不捨濟有情類。故亦說佛依於般若。或依即修。佛由因位依行般若得正覺故。此彰五法。一
淨法界。即佛法身真如涅槃。具真性相微妙功德。由觀空理所得果故。餘之四智謂有為德。即是所證受用佛身。修自利因所得果故。
為大菩薩所現淨相廣大佛身。名他受用。為二乘等現淨穢相不定佛身。名為變化。俱利他因所宜現故。自受用身具百四十不共實
德。謂諸如來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氣.一切種妙智。
及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四無量.三解脫門.三無生忍.三十七種菩提分法.五眼.六通.四無礙解.無諍願智.恒住捨性.
十八佛不共法.乃至一切智.種智無量功德。說不能盡。他受用身及變化身亦具有此相似功德故。有為功德四智所攝。以智為主
名菩提智。法身真如名菩提斷。如契經言。菩提智菩提斷俱名菩提。由此故知皆稱菩提。假者名佛。即總假者證得別法。故說諸佛依
得菩提。如是總攝諸功德盡。智斷圓滿名無上覺。異生邪智。簡名正覺。二乘分智。簡名等覺。菩薩缺智。簡復名正覺。唯佛圓證獨
得全名。金剛分言。一切諸佛從此經出。一切如來從此經生。是故三佛俱是菩提。理趣分說。信學此經速能滿足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故三菩提皆由此得。
[0542a13]經曰。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
[0542a14]贊曰。勝空者言上已別顯因果二依斷得二利。下文總歎般若勝用。乘前起結名曰故知。妙用無方曰神。無
幽不燭曰明。最勝第一名無上。無類可類名無等等。大師秘密妙法紀綱。顯正摧邪除惡務善。靈祇敬奉賢聖遵持威力莫加。故名為
呪。如應者言。梵云陀羅尼。此曰總持。略有四種。一者法。以略教含廣。二者義。以略義含廣。三者能。得菩薩無生法忍。慈氏尊說。
[0542a23]壹胝蜜胝吉胝毘羼底(丁履反)鉢陀膩莎訶
[0542a24]四者呪。大經中說。
[0542a25]納慕薄伽筏帝(一)鉢剌壞波羅弭多曳(二)呾姪他(三)室囇曳(四)室囇曳(五)室囇曳
(六)室囇曳細(七)莎訶
[0542a28]此呪神力廣說如經。念慧二能具含萬德。順此古說總立呪名。此乘前結法義二持起下呪持。說故知也。由此總持出過異生.聲聞.
獨覺.菩薩四道。或文字妙用.觀照圓鑒.眷屬勝益.實相無喻。或四皆通。故此般若名神等呪。或此般若是大神者。乃至是無等等者之
所說呪。勸諸學者皆於此經修十法行。慈氏頌言。
謂書寫供養 施他聽披讀
受持正開演 諷誦及思修
行十法行者 獲福聚無量
勝故無盡故 由攝他不息
[0542b11]經曰。能除一切苦。
[0542b11]贊曰。前明具德。此明破惡。信學證說皆除眾苦。故大經言。能於此經行十法行。一切障蓋皆不能染。雖造一切
極重惡業。而能超越一切惡趣。假殺三界一切眾生。終不由斯墮於地獄.傍生.鬼界。設住一切煩惱叢中。而猶蓮花終不為染。常與一
切勝事和合。於法.有情得無礙智。能善悟入諸平等性。自他忿等皆能調伏。現世怨敵咸起慈心常見諸佛得宿住智。所聞正法總持
不忘。諸勝喜樂恒現在前。常勤精進修諸善法。惡魔外道不能稽留。四天王等常隨擁衛。終不橫死枉遭衰患。諸佛菩薩恒共護持。令
一切時善增惡減。於諸佛土隨願往生。乃至菩提不墮惡趣。速能滿足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隨心所願無不成辦。所以王城
四眾纔誦念而魔伏。天宮千眼始受持而怨潰。況復深衷懇己因植果圓。不拔五趣以為師。跨十方而為主未之有也。
[0542b29]經曰。真實不虛。
[0542b29]贊曰。除疑勸信重說此言。何有棄大寶輪王之位。處寂林而落飾。稱慈父法王之尊。踐眾道而提譽。對諸龍象導彼
天人。誑誘群生誠為未可。所以經言。如來是真語者乃至不異語者。故應信奉勿起驚疑。
[0542c06]經曰。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0542c07]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莎訶
[0542c08]贊曰。前說法義二持雖勸信學。欲令神用速備更說呪持。佛以大劫慧悲難修誓行加略文字。意趣深遠教理幽。廣不易詳贊。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下
[0542c12]貞應三年(甲申)正月十五日為助先師真歸上人餘業敬彫摸畢兼以此功令故權大僧都重信蕩流轉妄執趣菩提正道及自他群類
同開真解矣。 願主性如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33冊No.1710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
【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本網站係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16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