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Ren Wang Jing Shu 仁王經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仁王經疏 ()
西明寺沙門圓測

護國品第

[0407c06] 二義品名釋文品名本記國土一世 凡夫出世十信十地
劫盜禽獸所謂煩惱鬼神所謂智慧 諸佛菩薩神力般若人天國土 護國

[0407c13] 爾時 () 般若波羅蜜

[0407c13] 自下第二 佛果十地皆是 即是外護上來二種
二明護國本記分為第一行法第二第三引證第四得益行法 勸持當前可知
一品別有勸持國土護法爾時釋迦 得益勸持可知

[0407c22] 國土 ()

[0407c22] 自下第二 中有護法大王昔日 三大十六勸持
分為護國大王不但 三大不但護國 一明護法
四大第一 據實護國道一顯要劫燒 護法劫燒損害名為 三災大火

[0408a03] () 阿羅漢

[0408a03] 自下 護法中有福田供養福田別有福田
聽眾講說 福田具足

[0408a08] 比丘眾 () 七眾

[0408a08] 第二 聽眾一百比丘二百四大三百七眾比丘一一比丘
便萬人人眾不滿講法不成 一一比丘徒眾四大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
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 比丘比丘尼七眾四眾 七眾往來一一
莊嚴 說法四眾比丘何須 比丘一一
問曰大眾七眾 未必有別四大大乘 七眾聲聞

[0408a23] 百法 () 般若波羅蜜

[0408a23] 第三 講說

[0408a25] 師子 () 供養三寶

[0408a25] 第三 大別三事供養三寶 一一
便萬華其事

[0408a29] 三衣什物供養法師

[0408a29] 第二 什物相傳三衣 坐具剃刀刀子
三藏三衣 譯者不依梵本 三衣臆斷十三
資具十三資具僧伽梨僧伽婆娑 () 。 () 。
[*] () 。 [*] () 。 (雨衣) 。 ()
十一 (面巾) 。十二 (剃髮) 。十三 ()
三衣坐具 雨衣剃髮 未了仁王經梵本

[0408b15] 中食亦復以時

[0408b15] 第三飯食 法主可通大眾

[0408b17] 大王一日二時講經 () 。

[0408b17] 第三 講經時分精力二食

[0408b19] 國土 () 國土

[0408b19] 第三 本記仙人 仙人鬼神根本
大神能化童子摩醯首羅小兒仙人 大仙不空不可
十四小兒 世間小兒十五不復童子乳母摩醯首羅
一切智不得小兒小兒 五家一切善惡不成龍神
人天健兒 健兒食肉薄福沙土夜叉大神通羅剎 () 。

[0408c05] 大王國土 ()

[0408c05] 第四 別有三災 一切
一者萬人四百 君臣是非天地怪異七星宿日月如是不可
二十八宿大集經月藏分第十 宿攝受一方宿四方二十八 宿東方宿南方宿
西方宿 北方宿斗牛 第十稍異

[0408c17] 大王 () 一切

[0408c17] 第二

[0408c18] 法用 () 。

[0408c18] 第三護法

[0408c20] 大王不但護國 () 法用 () 。

[0408c20] 第二護法別有 護法可知富貴安置貧賤
如何應有 以為

[0408c25] 大王不但

[0408c25] 第三 大別

[0408c28] 疾病苦難 () 一切無量苦難

[0408c28] 疾病枷鎖果報 四重五逆八難六道一切無量
四重殺生妄語 四重護者 如何不同
自有俱舍第十五 別解脫 調伏捨命俱生善根
根本不捨出家所以然 一邊一切律儀 犯戒名為富人負債
發露尸羅 還債富人經部師說 比丘別解脫更加
法密部別解脫正法經部薩婆多若爾 四重比丘沙門釋迦
比丘性沙門墮落 薩婆多勝義比丘密意正法 廣說大乘
不同瑜伽犯重護法 四十諸菩薩淨戒律儀一者 棄捨無上菩提大願二者現行上品
勝處法藏諸菩薩復轉遍十方 在在不捨菩薩淨戒律儀由是菩薩 不捨無上菩提大願現行上品
勝處五十三因緣苾芻 學處 本罪善根
棄捨眾同分苾芻律儀 正法毀壞正法隱沒苾芻律儀 不捨普賢觀經聲聞
三歸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式叉摩尼威儀 不善威儀
除滅過患比丘沙門 方等經典第一義甚深空法 相應念念一切
無餘沙門 方等經經文。大方 陀羅尼經第一卷云菩薩二十四
十戒式叉沙彌尼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是一一一心懺悔 無有至心五逆罪
白癩無有第四 四重禁至心憶念陀羅尼經 四百懺悔比丘
作證自陳形像如是次第 十七懺悔不還 八十七懺悔
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涅槃不捨名為 不捨猶如一種無力涅槃
三十一善男子如是說 比丘四重比丘比丘 比丘不復種子譬如不生
多羅樹不生犯重比丘 如是弟子不解唱言 如來諸比丘犯重比丘戒善男子
比丘一者畢竟 二者樂道三受四者四重即是弟子不解
如來比丘四重失禁如是 應作四句一一不捨薩婆多一向 捨戒經部瑜伽不捨
涅槃經不捨方等經普賢 觀經不捨便第二 第四所以者何四句其二一者
婆沙第三第四法成二者 第三第四一法第三第四由此涅槃方等
方等經文。四重五逆五逆無間業和合 阿羅漢出佛身血五逆
不能 相違不同薩婆多決定受業 護法經部 () 。大乘
不同若非便生地自在 造像 三惡道不受
不住無量壽五逆西 兩方無量壽不許涅槃 第二十梵行品阿闍世王發菩提心
地獄爾時世尊阿闍世王 善哉有人發菩提心莊嚴 大眾大王毘婆尸佛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出世 其中未曾地獄受苦大王菩提 乃至有如無量果報大王
勤修菩提阿闍世 發大心所有重罪微薄 耆婆
長命廣說八難般若 五百六十八天王菩薩不生 諸菩薩無有惡業地獄趣無有
破戒傍生趣無有嫉妬餓鬼趣不生 善友成佛法器不生 根鈍愚痴不知善惡不生長壽天不能
不見不生佛世界菩薩 三寶天王般若 增一阿含經八難比丘八不
何等一地畜生餓鬼 長壽天邊地誹謗賢聖惡業 中國六情善惡中國
具足心識邪見中國六情 出世說法阿含 應知何等長壽天智度論
三十二長壽天非想無想 大劫有人一切無色通名長壽天 無形不可不堪得道凡夫
初禪四禪淨居天長壽天 邪見不能乃至善心 下文無色界無形不得
不在色界有色說法禪味不能利益眾生是故不在 北欝單越以為邊地 ()
六道六道一切無量苦難總結

[0410b02] 法用 () 。

[0410b02] 第三

[0410b04] 大王 ()

[0410b04] 自下第二 別有帝釋 普明王中有
護法 賢愚經頂生王爾時世尊諸比丘 名利積聚
過去大國 (涅槃) 頂生淨潔 疼痛轉轉乃至便
甚為端正頭髮紺青紫金 聖王統領因為 文陀竭 (頂生) 。長大英德
附庸頂生大王 嗣國頂生答言 四天帝釋
立誓四天各各寶瓶滿 天帝釋寶冠為著 閻浮提五欲自娛四千
東弗婆提 西十四北欝單越十八四天王十四意中忉利
五百仙人天上 名曰二百諸天怖畏三重頂生
張弓二百 帝釋尋出共相 天上五欲三十六
末後帝釋迦葉菩薩阿修羅王 上天帝釋帝釋不如退頂生 修羅頂生如是
無有帝釋何為不如 惡心墮落頂生王 四十厭足是故
比丘利養廣說涅槃 第十二爾時帝釋受持讀誦大乘經演說因緣大威德頂生於是
即便墮落閻浮提 人天離別苦惱即便 命終爾時帝釋迦葉佛轉輪王我身
廣說賢愚經所有同異

[0410c16] 帝釋天 () 頂生退

[0410c16] 第二 護法可知

[0410c18] 滅罪中說

[0410c18] 第三 ( 即是涅槃經) 。

[0410c20] 大王 () 太子

[0410c20] 第二 明王護身別有 中有
因緣 三義一如賢愚經
波羅入山遊獵 [*] 師子 師子 自滿男兒遍身
師子來歸 飛行食人因緣賢愚經 日日仙人
仙人一日不來天神化作 王室肉食後日 肉食仙人嗔怪因相今後十二
年中食人仙人山中 臨時出外 在地應急
由來自今 常用小兒以為 國人處處
小兒國人國人 伏兵 國人國人
比來 變成羅剎飛行食人空中唱言自今愛妻
羅剎徒眾 羅剎應當我等 一一
九百九十九不得我等今日 素王大方便
素王高名 王會圓滿羅剎 乞人
道士羅剎 本山 憂悲第一丈夫云何
悲啼小兒身命 壽命將來 是以布施道士
布施道士時婆羅門 行相唯有一句天龍人
歡喜 辭別遙望 有喜
何故歡喜答曰大王 布施道士妙法開解 滿無憂問言
即為宣說所聞妙法更為殺生罪報還本素王即令
本國先王釋迦佛 鴦掘摩三明不同 智論中說鹿鹿
鹿鹿 普明王中說入山見大 樹神普明王宣說
普明九百九十九 賢愚經 見聞不同

[0411b25] 之一

[0411b25] 第二一日賢愚經

[0411b27] 普明王 ()

[0411b27] 自下第三 別有七佛第一 法師依順別理
如何一日八千如來 多少

[0411c03] 第一法師

[0411c03] 第二依順 別理別有正說護法 時下聞法獲益中有長行發起
第一法師賢愚經道士

[0411c08] 劫燒 () 國有

[0411c08] 第二 護法道理分為第一 無常第二道理第三
道理第四無我 中有一偈器世間無常 半偈其內一期無常半偈
劫燒起始乃至 初禪乾坤洞然 不息
四時生長萬物天地洞然須彌山水相對 半偈天龍
天龍人國有 有情天地 殞沒不滅

[0411c23] 生老病死 () 國有

[0411c23] 第二 別有初一 半偈中有
兩句相續不絕 三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或是憂悲
集諦如是苦集猶如 如是苦集自身不出三界 三界國有
國土

[0412a04] () 國土

[0412a04] 第三 別有一偈法空 三句
眾生蠢蠢第二一偈生空聲響俱空國土 實有猶如聲響
國土諸法因緣成法 空也

[0412a12] 無形 ()

[0412a12] 第四無我明心無我 四大心識四大以為
一句色身無我一句色身 我所無我無我 一偈無我
明心 就中上半明心無形明心 有形依止不安所以
四大互相違反 自下半偈無常無我 無常無常無常明神無常
形神前段半偈

[0412a26] 爾時法師 () 得法

[0412a26] 自下第二 聞法獲益中有聞法得益足下悟道中有
眷屬得益自得 眷屬得法人空

[0412b02] 自證 ()

[0412b02] 第二自得 自證虛空等聞法 空觀由此定力

[0412b05] ()

[0412b05] 第二 別有 普明得益
入道 時到過去七佛

[0412b10] ()

[0412b10] 第二

[0412b12] 普明 ()

[0412b12] 第三普明

[0412b14] () 三空

[0412b14] 第四 得益得空三昧三定 空無無相

[0412b17] ()

[0412b17] 第五 中有初生歡喜放還 本國

[0412b20] () 無生忍

[0412b20] 第六 無生忍

[0412b22] () 現世

[0412b22] 第七 五千國王 現法樂生人

[0412b25] 十六大國 () 受持

[0412b25] 自下 三結勸持別有月光 小王 護國月光受持

[0412b29] 天上人中 ()

[0412b29] 第二六道 受持

[0412c02] 未來世 ()

[0412c02] 第三小王 受持

[0412c04] 爾時釋迦 () 初地

[0412c04] 自下 第三時眾得益本記文中 得益總結得益中有
初地五百初地初地 即是十信性空 諸天萬億性空即是 三經十八王法忍者
十八梵王無生法忍即是十行得無 法樂十迴向乃至 學位菩薩一地乃至十地
八部天上正受修羅得益其二十三二三十三一切處二三二諦三昧入聖
三昧十三無想三昧十地 十三二三空無二三鬼神天上正受正受得無聖道
六經在此無量凡夫 佛性自性無量法空

[0412c22]

[0412c22] 總結應知

散華品第

[0412c24] 二義品名釋文 品名聞法散華供養

[0412c27] 爾時 () 歡喜無量

[0412c27] 第二上來內外第三供養 中有散華供養世尊神變
得益般若受持中有 聞經歡喜散華供養發願受持 聞人所聞歡喜
所謂十萬歡喜無量 般若不同一二中說 萬億護國八千散華
萬億處所差別二諦 三時諸佛總有萬億 仁王護國過去七佛仁王
佛說仁王般若 不同護國一日八千如何一日如是八千如來
加被報恩阿難暫時領得如來 二十年中如是 十萬生歡喜散華供養散華供養
散華經文。一部自有 應知

[0413a18] () 大眾

[0413a18] 第二散華供養中有般若妙覺
三賢有漏般若無漏 妙覺佛地圓滿 有漏
大勝前行 散華虛空變為三十化佛 說法四無量散華化佛說法表法
散華供養

[0413a29] () 大眾

[0413a29] 第二般若散華虛空變為 臺中化佛說法臺中化佛說法 散華

[0413b04] () 第一義諦

[0413b04] 第三妙覺散華虛空變為 城中化佛說法四時
金剛涅槃 金剛

[0413b09] 城中 ()

[0413b09] 第四散華 妙覺功德是故三重散華二重 變現菩薩散華變成臺中
後蓋中天恒河沙

[0413b13] 國王 () 波羅蜜

[0413b13] 第二 中有發願後世 發願中有諸佛四眾 常行

[0413b17] 大王 () 神通

[0413b17] 第二世尊 如是諸佛實相 般若菩薩觀照般若神通文字
般若諸佛菩薩神通 金剛般若一切諸佛阿耨菩提 從此一切諸佛如來從此

[0413b23] () 神變

[0413b23] 第二神變得益中有神變時眾 中有次第
等持轉變等持轉變 神變不思議不能不能 不思議法華非心
智度論心行言語道斷般若 不思議

[0413c02] ()

[0413c02] 第二次中有 不同初一
無量佛土毛孔 無量須彌四一 眾生因果
六趣五佛身入四大非情 第一佛土 三佛毛孔須彌
凡聖內外本記 佛土須彌四佛地水火風一遍無量
不願大乘轉變一佛無量佛土我所 轉變一佛身入無量怖畏
生死六道須彌大海芥子 相違如何西方 一切諸法
諸相諸法大小由此道理 須彌唯識一切諸法 隨心以是須彌
一切諸法因緣道理 因緣須彌色有 長短自在
多劫多劫一念如是 諸佛自在一念諸佛自在一劫多劫若爾三劫無異便聖教
菩薩無數精勤修習證菩提 不然非凡顯揚瑜伽 不思議思量

[0414a03] 佛身 () 世界不可思議

[0414a03] 第二 三不思議佛身即是一佛 眾生即是無量眾生六道世界即是
四大世界

[0414a08] () 神通三昧

[0414a08] 第二時眾 十方天人得佛二十 菩薩現身成佛八部成菩提四十
女人神通一世界轉輪王無有如來 若爾如何菩薩現身成佛
現身何妨現身成佛 法華經龍女現身他方成佛 受持十億菩薩現成正覺如何
十地般若十地 法華經分別功德四天下 菩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初地阿耨菩提

[0414a22] 善男子 () 如法修行

[0414a22] 第三般若 修行般若三世諦聽思念修行諦聽聞慧思念 修行修慧

仁王經疏 ()

仁王經疏 ()

大慈恩寺沙門圓測

受持品第

[0414b06] 二義品名釋文 品名智度論信力奉行念力久久不失為十三
受持般若受持

[0414b10] 爾時月光 () 般若波羅蜜

[0414b10] 第二 五品辨正 奉持中有受持
一品別有問答正說十三 波斯受持大眾時眾得益中有月光
如來正說中有疑念發言 陳請釋迦 二見臺上滿一切佛化
梵網經盧舍那佛 報佛法界 日月燈光周一盧舍那
滿佛化千葉釋迦佛 化佛化身三復世界上 即是千佛一一
其中諸佛各各般若波羅蜜 梵網經盧舍那蓮華周匝 復現釋迦釋迦
菩提樹一時成佛滿 三身自受用身 受用無法他受用身
不然微塵佛說化身 本末差別受用身 (無上依經大乘同性經毘盧舍那釋迦差別) 。

[0414c04] 白佛 () 不可以

[0414c04] 自下第二 發言陳請本記言說不可說不可解覺觀
不可以智度論言語道斷 行處解深密經云心

[0414c09] 云何 () 空法

[0414c09] 第二 開發聖道人法開發空法 諸佛甚深般若
云何善男子明了 諸眾生法空

[0414c14] 牟尼 () 大法

[0414c14] 第二如來 正說中有善男子法師善男子如是諸菩薩總結中有


[0414c18] () 依持建立

[0414c18] 第二 攝持攝持建立 正法

[0414c21] 汝等大眾 () 供養

[0414c21] 第二 應知

[0414c23] 善男子法師

[0414c23] 第二十三 法師別有次第

[0414c26] 習種性菩薩

[0414c26] 自下第二次 三法分為十三第一習種性 位列差別三行不同
時分第一位列 十三法師第一法師習種性菩薩

[0415a02] 在家 () 比丘尼

[0415a02] 第二差別四眾比丘 優婆塞正言
鄔波索迦近事男鄔波斯迦近事 親承近事比丘比丘尼

[0415a09] 修行十善

[0415a09] 第三行業不同別有 十善不淨佛家 十善不殺生十善業道十信
信心本記十信

[0415a13] 己身 () 不淨

[0415a13] 第二 自有六大不淨二觀 三觀三界不淨六大有情六界
成身所謂四大空界色界有漏皆是 有漏破壞名為不淨六界

[0415a19] 十四 () 菩提心

[0415a19] 第二 不淨二十二十四以為 所謂五根五識有情
五受苦樂喜捨男女 皆是有漏有無十四不淨五根無漏
觀行十四無上菩提

[0415a26] 三界 () 觀門

[0415a26] 第三三界 不淨三界有漏不淨 四靜慮無色界淨法如何
不淨自有多種瑜伽第二十 不淨不淨自有二種 不淨不淨
二者苦惱不淨所生下劣不淨所謂欲界不淨無色清淨色界諸法便不淨寂滅涅槃
有頂不淨煩惱不淨三界 一切結縛睡眠隨煩惱不淨 五取蘊無常不可變壞法性
由此靜慮無色不淨

[0415b10] 佛家

[0415b10] 第三佛家別有 佛家六和敬 空無住處名為佛家習種性
空理名為

[0415b14] 六和敬 () 波羅蜜

[0415b14] 第二 和敬佛家六和敬所謂三業 同學四千波羅蜜六和敬

[0415b17] 善男子 () 退

[0415b17] 第四 別有 中有以下
中有 以前十信菩薩退

[0415b22] 譬如隨風東西

[0415b22] 第二

[0415b24] 諸菩薩亦復如是

[0415b24] 第三

[0415b26] () 不定

[0415b26] 第二 三伏不可十善菩薩其三
正道發菩提心 三伏三義不退如何退 故作三事不可 種性不定

[0415c04] () 聖人

[0415c04] 第二 別有明證離過 十住生空由此證得聖人
名為不退種性菩薩 不退分別前已

[0415c10] () 無有

[0415c10] 第二離過 四重五逆所謂父母羅漢 和合僧優婆塞
受戒殺生偷盜 在家出家四眾過失廣說
(四重四重三寶重者菩薩四重
四重重者名為戒法名為名為 ) 二十八優婆塞經受
供養父母師長飲酒 不能瞻視病苦四見不能多少 遣還比丘比丘尼長老
宿優婆塞優婆夷奉迎禮拜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受戒憍慢不如七月
之中不能受持八戒供養三寶四十 中有講法不能僧眾 床座便十一險難
獨行十二獨宿尼寺十三 奴婢外人十四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十五十六
畜養牛羊一切淨施 受戒十七僧伽梨衣鉢錫杖十八身命作者淨水
十九身命一說 不得稱量 不平二十非時
二十一去者二十二二十三 奉獻供養三寶受用二十
聽說讚歎作者二十五 諸比丘沙彌前行二十六 選擇美好過分二十七
養蠶二十八行路遇見病者不住 方便所在去者 定位謗佛經書佛說

[0416a16] 阿僧祇 () 僧伽

[0416a16] 第四 時分梵音阿僧祇劫無數劫日月 歲數不可數阿僧祇三災不可
乃至大小乘三大阿僧祇 日月歲數三災僧伽相傳種性證人
執著我有僧祇修行種性

[0416a24] 復次種性

[0416a24] 第二種性別有 位列差別時分 學名成性十行名性 種性

[0416a28] 十慧觀

[0416a28] 第二差別中有 一行觀行 言行十慧觀四念處
三世教化中說

[0416b03] 顛倒

[0416b03] 第二顛倒 四念處四顛倒三善根其三 三世三世過去有未來
現在因果不順顛倒

[0416b07] 我人知見 () 不可得

[0416b07] 第三我人知見世俗假偽 有名即是有法
由此道理不可得故知我人世俗

[0416b12] () 修道空觀

[0416b12] 第四 相者我法我法自相
無我相者無法相 自相無人我法我相相者無人我法 二種我所觀門觀門
得名上文意義

[0416b20] 常行百萬 () 念念

[0416b20] 第五 修行波羅蜜 離心

[0416b23] 阿僧祇 () 波羅

[0416b23] 第三 時分波羅本記守護 種性堅牢自性守護
十行僧祇正道十迴向 本記配屬十行種性便伏忍 聖胎三十

[0416b29] 復次種性

[0416b29] 第三種性別有 位列差別時分地上聖道種性種性
上經修行伏忍進入平等名為

[0416c05] 堅忍 () 無生無滅

[0416c05] 第二 差別中有差別 中有
堅心中觀 一切法皆是無生不成便無住 觀空

[0416c11] 所謂五受 () 不可得

[0416c11] 第二 所謂五受三界二諦五受有漏 五受五分
三界三空二諦得無無生 如是十法如實 不可得

[0416c17] () 心心寂滅

[0416c17] 第三 十忍滿分第十真諦無生忍名為
諦觀心心寂滅寂靜 心行念念寂靜滅除心心 寂滅

[0416c23] 受生三界

[0416c23] 第二 寂靜受生三界果報

[0416c26] 何以

[0416c26] 第二 寂滅如何分段

[0416c28] 業報 () 順道

[0416c28] 第三 舊業熏習三界分段生死 聖道依止順道有情
六道隨順聖道順道種性菩薩不生惡道

[0417a05] 三阿僧祇劫 () 正位

[0417a05] 第三 時分平等聖人地名初地聖道 能所初地二諦平等
不退初地不退 不退阿僧祇入聖 不退

[0417a11] 復次善覺菩薩摩訶薩

[0417a11] 第四善覺別有位列差別 入藏時分三界受生差別五常
登位分齊第一位列

[0417a16] 平等 ()

[0417a16] 第二 別有二智如是善男子 重顯二智同異中有
無相捨下平等忍者第一其實有無平等 四攝念念第二方便智 四攝化眾生方便智

[0417a23] 無相 () 煩惱

[0417a23] 自下第二 中有實智平等 方便智四攝中有
實智三界實智無為 無為有無三輪無貪 三界貪欲煩惱

[0417a29] 第一義 () 法性無為

[0417a29] 第二 實智無為別有法性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 一者法性二者虛空

[0417b04] 緣理 () 無相無為

[0417b04] 第二擇滅 無為真如一切煩惱真如擇滅無為一者擇滅即是
簡擇所得擇滅 所得名數三智

[0417b10] () 無相無為

[0417b10] 第三 無為信忍第一一切 煩惱無量未來非擇滅
無為非擇滅 應知差別 名為擇滅不由
擇滅經部有漏非擇滅無漏智 名為擇滅大乘大同經部 豈不虛空非擇滅無漏智如何
無相得證無為不同薩婆多 不許無漏智無為大乘真如 安立

[0417b22] 無相無為 () 無相

[0417b22] 第三 無為有無 不同無相其三
他者有相無相 無相有無 四句有相無相
無相第三無相及第 非有無相他者我相 生空無相法空 非有無相

[0417c02] 無量方便現前

[0417c02] 第二方便 別有 非一無量內證 便

[0417c06] 實相方便 () 顛倒

[0417c06] 自下第二 方便分為 第一實相方便第一義名實
功能名為方便根本智差別唯識根本智內證自體不變 後得智真如不能
第一義諦不同本記凡夫生死二乘出生 十地佛地顛倒
迴向不然所以者何 如是善男子下方初地 不當經意不依不然
十住十迴向顛倒初地 惛沈即是 掉舉即是
即是我見初地

[0417c23] 方便 () 一切

[0417c23] 第二 便本記中有中有 五乘人天二乘
大乘成實論遍知 聖者戒經五明不分 一切法 一切學者

[0418a01] 迴向方便薩婆若

[0418a01] 第三迴向 方便大菩提不同二乘 不同凡夫無求不住

[0418a05] 自在 () 四魔不動

[0418a05] 第四 方便接引方便非道行佛道者 好色
入佛不動維摩 行禪不能便四魔煩惱陰魔死魔四者天魔四魔
更加無常無我不淨別名 魔事便自在自在 便維摩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便教化眾生佛道品菩薩 非道通達佛道云何菩薩行 答曰菩薩行五無間惱患乃至 妻妾
遠離五欲淤泥菩薩 通達佛道

[0418a19] 一乘方便 () 一切

[0418a19] 第五一乘 方便理體無二一乘一乘法 眾生差別名為方便不二相者一乘
通達一切行相方便金光明 法界無分別度眾生分別三乘 法華諸佛方便力一佛乘分別一乘

[0418a26] 變化方便 () 佛國土

[0418a26] 第六變化 方便變化變易異名顯揚唯識 變易生死變化地上菩薩
願力淨土變易不受三界分段 變化方便

[0418b02] 如是善男子 () 實智

[0418b02] 第二重顯 二智同異中有 非一一切成就成就
別有實智方便智 初地根本智覺生二空即此有無不二
實智文言無相

[0418b10] () 方便

[0418b10] 第二方便 後得智 巧妙名為
不同外道四靜慮以為涅槃 凡夫沈沒生死不出不同二乘出離 不到不同地前菩薩不到初地
地前菩薩顛倒方便後得智

[0418b19] 譬如不一不異

[0418b19] 自下 非一別有二智不一 不異非一二智
一剎那不一同一不異譬如 不一不異

[0418b24] 乃至一切 () 不一不二

[0418b24] 第二 非一二智不一不異 乃至一切四千波羅蜜禪定陀羅尼門展轉相望非一

[0418b28] 一一成就

[0418b28] 第三成就 二智一切悉皆成就

[0418c01] 阿僧祇 () 功德

[0418c01] 第三 時分此地無漏一切 立功理應諸位應有
中意阿僧祇 上下文 一切淨土後方所以者何四劫 滿

[0418c08] 三界 () 畢竟

[0418c08] 第四 受生差別別有不生三界 淨土初地分別我見
三界故業地上菩薩 不受分段諸處業受西 自有地上菩薩變易
皆是化身不見 論師調伏光深密如此
變化煩惱三界 無有

[0418c19] 願力 () 一切淨土

[0418c19] 第二 淨土分說煩惱三界調伏光

[0418c22] () 授與

[0418c22] 第五登位 分齊別有登位 本記惡魔初地 怖畏二乘

[0418c26] 四大寶藏授與

[0418c26] 第二不同三藏雜藏諸眾生 勝鬘經寶藏一者無價菩薩乘
二者緣覺乘聲聞乘 四者人天乘四攝 寶藏

[0419a03] 復次德慧菩薩

[0419a03] 第五德慧菩薩 別有位列差別 律儀 德慧

[0419a07] 四無量心

[0419a07] 第二差別 分齊 對治煩惱四無量

[0419a11] 煩惱

[0419a11] 第二三界煩惱煩惱 不同薩婆多欲界經部
三界大乘瑜伽薩婆多 經部隨轉理門 文言欲界據實不通上界

[0419a18] 行一功德

[0419a18] 第三位 信忍三地第二 無量為首

[0419a21] 阿僧祇 () 一切眾生

[0419a21] 第三 時分波羅本記滿足五大大慈現前智力滿足
諸眾生波羅 無畏

[0419a26] 復次明慧道人

[0419a26] 第六明慧菩薩 別有位列差別 三明

[0419b01] 無相 () 三明

[0419b01] 第二 別有 滿足中有三明行相
三明一宿智明生死智明漏盡智明

[0419b06] 三世 () 心心寂滅

[0419b06] 第二 行相三世三明三世 無住三明所行未來
未有過去已滅現在不住不同薩婆多 實體心心寂滅無故能緣 念念寂滅

[0419b12] 三界煩惱

[0419b12] 第二 三世三界三世

[0419b14] 三明一切功德

[0419b14] 第三明德 滿足三世隨順三明功德

[0419b17] 阿僧 () 一切法

[0419b17] 第三 時分伽羅 下賤諸見故云伽羅
六大僧祇無量伽羅 無相受持諸法

[0419b22] 復次 () 菩薩

[0419b22] 自下第七法師別有位列 時分
生法二空聖道 所生聖智三地相同 道品證聖二空

[0419b29] 修行法忍

[0419b29] 第二 忍法位五神通分齊順忍
順忍其三 聖道名為 法忍

[0419c06] 五見 () 須陀洹

[0419c06] 第二 須陀洹其二逆流二修 此地道品五見無量
須陀洹瑜伽預流 入聖預流 五見分別初地如何
第四五見據實分別五見初地習氣五見 分別煩惱如何
故知習氣

[0419c16] 天眼 () 身通

[0419c16] 第二 五神通究竟六通 智度論下文菩薩漏盡
未盡假說漏盡相違

[0419c20] 念念三界一切

[0419c20] 第三 分齊須陀洹 諸見

[0419c23] () 離心

[0419c23] 第三時分 七大五神通波羅蜜滿分 功德

[0419c26] 復次菩薩

[0419c26] 第八法師 別有位列修行 二三名勝
名勝此地真俗如是此地 名勝

[0420a02] 順道四無畏

[0420a02] 第二 別有一行四無畏 分齊就地別有
次第第五依順 四無畏無畏

[0420a07] 那由他 () 一切智

[0420a07] 第二次 四無畏分為第一一切 無畏無所不知那由他
二三甚多那由他 五明內明外道 明論聲明藥方即是醫方工巧
工巧明論四明內外 一切智德號 二義疑難
從何一切智何謂發問德號一切智隨順 慰問

[0420a19] 三界 () 我相

[0420a19] 第二漏盡 二事世尊 愛語羅睺提婆如何漏盡
順世示現 (我相) 。

[0420a23] 有所出道

[0420a23] 第三 無畏二事 聖道不能阿羅漢
不盡德號羅漢未來 無故

[0420a28] 何不

[0420a28] 第四 無畏二事須陀洹聖道不能三自
德號不能預流果障礙那含 上來四無畏文中第五 菩薩無畏無畏即可

[0420b05] 三界

[0420b05] 第二習氣 除疑據實分別

[0420b07] 無量 () 斯陀含

[0420b07] 第三 分齊此地已滅三界 無量功德由此便斯陀含斯陀含
一往欲界三品 人天中一往來一往

[0420b12] ()

[0420b12] 第三修行時分此地修行陀羅尼四無畏

[0420b15] 復次真實

[0420b15] 第九法師 別有位列差別修行 時分

[0420b18] 順忍

[0420b18] 自下第二差別 別有分齊 觀行差別
上品順忍

[0420b22] 中道

[0420b22] 第二 有無十二緣生 斷常中道

[0420b25] 三界一切煩惱

[0420b25] 煩惱 名為集諦業者一切 根本隨惑煩惱
業煩惱一切煩惱業煩惱

[0420c01] 非有 () 無二

[0420c01] 第四 行相一切真如一味即是名為 無相是以無量義經無相
二者無相無有二相

[0420c05] 阿那含

[0420c05] 第五此地 三界一切煩惱微細現在深密第七諸菩薩
三界煩惱是故阿那含阿那含 不還據實菩薩欲界 相配不還

[0420c11] 阿僧祇劫 () 一切佛土

[0420c11] 三修時分此地阿僧祇 集中道觀諸佛

[0420c14] 復次菩薩

[0420c14] 第十法師 位列時分常行三空 差別標名玄遠
功用後邊無生忍

[0420c19] 阿僧祇劫無生法樂

[0420c19] 第二時分分齊 分辨身分
第一分齊五忍第四無生忍其三下品此地菩薩僧祇 無生忍

[0420c25] 三界業果

[0420c25] 第二分齊三界業果

[0420c27] 後身

[0420c27] 第三身分分段 生死最後一身第八變易

[0420c29] 無量功德 () 滿足

[0420c29] 第四 六神通無生智乃至五分法身悉皆 具足如是

[0421a03] 第十 () 梵天

[0421a03] 第五十三法師第十法師四果 四果梵天清淨

[0421a07] 三空 () 弘化法藏

[0421a07] 第三 差別此地三昧圓滿具足 三昧如來多羅三藏聖教 化眾生

[0421a11] 復次等覺

[0421a11] 第十一法師 別有位列差別阿僧 時分第八
一切真俗等覺

[0421a15] 無生忍

[0421a15] 自下第二差別別有有無十力 差別中有配屬有無
三品無生忍中品

[0421a20] 觀心寂滅 () 無知

[0421a20] 第二 別有有無有無 雙結有無中有常用
此地觀心寂滅念念 心心寂滅寂靜無相 無知知者常用一切
示現無相空寂色身 常用色身無知

[0421a29] 用心 () 無住

[0421a29] 第二 有用 (無任) 。

[0421b03] ()

[0421b03] 第二有無 常用

[0421b06] 一切法

[0421b06] 第三雙結 常用

[0421b08] 乃至一切智十力

[0421b08] 第二十力十力 中間十力十力差別

[0421b12] 摩訶一切國土 () 。

[0421b13] 第三登位差別摩訶本記 大聖佛法大將功用 大力龍象

[0421b16] 阿僧祇劫 () 見佛三昧

[0421b16] 第三 時分從此以後 時分

[0421b19] 復次慧光神變

[0421b19] 第十二 別有位列差別 阿僧祇時分第九
四無礙智有情六神通名為慧光 神變

[0421b24] 無生忍

[0421b24] 自下第二 三品二明心心 眼見四生淨土第一
無生忍其三上品而言勝義第九

[0421c01] 心心

[0421c01] 第二明滅 除滅心心名言心心見分相分二相心心
自性名為差別

[0421c06] 法眼一切法眼色空見

[0421c06] 第三 觀門法眼一切法種種眼見肉眼天眼
慧眼據實慧眼諸法 空也本記法眼 真如

[0421c12] 大願常生一切淨土

[0421c12] 第四 淨土

[0421c14] 阿僧祇 () 三昧

[0421c14] 第三 時分薄伽梵世尊 地名世尊三昧亦復如是

[0421c18] 復次觀佛菩薩

[0421c18] 第十三法師別有位列時分 諸位相對差別
第一位列二種 一眼見者受用定心通觀

[0421c24] 寂滅忍 () 金剛

[0421c24] 第二 時分五忍時分 寂滅忍
寂滅忍自有二種一者下品二者 第十即是第五寂滅忍下品 百萬阿僧祇劫總計
種性灌頂百萬阿僧祇劫 阿僧 功德一切 解脫當得即是妙覺金剛
金剛三昧等覺如來可解自有 一者等覺二者妙覺金剛妙覺 解脫果等覺解脫一切法

[0422a08] 善男子 () 一切煩惱

[0422a08] 自下第三 相對差別別有差別 差別差別無常
第一差別別有 頂三昧名為 一切煩惱通名本記
十信金剛阿賴耶識 剎那一切煩惱廣說

[0422a16] 無相 () 第一義諦

[0422a16] 初地無漏方能無相即是無漏無有無相
無相無間道斷滅一切煩惱解脫 照見第一義諦

[0422a21] 名為所謂見者薩婆若

[0422a21] 差別別有 名為 所謂見者一切智

[0422a25] 是故 () 不見不覺 (所知) 。

[0422a25] 第二 知見異名同體因果

[0422a28] 名為漸漸

[0422a28] 差別名為漸漸所以者何一切二障名為 名為漸漸

[0422b03] 起滅 () 無生無滅

[0422b03] 第四 無礙解脫自有 真諦三藏如是佛果功德菩提
涅槃無生 無間道生滅如何無生滅智故作金剛生滅無生
便 涅槃證得無生無滅常住菩提前經非有湛然清淨
不變真際法性慈恩三藏如是 金剛生滅無生證得涅槃證得常住
前經常住不變且說 實相觀照

[0422b17] 入理金剛三昧 () 等等

[0422b17] 無間解脫別有入理金剛
清淨無染同道真如法性 真如未能等等佛世尊 不及名為諸佛名為金剛 無能等等

[0422b24] 譬如有人 () 無不

[0422b24] 第二可知

[0422b26] 三昧亦復如是

[0422b26] 第三應知

[0422b28] 一切 () 佛慧三昧

[0422b28] 第四 一切六度四攝滿 功德佛慧三昧梵音
世尊十號之一 三身三昧圓滿

[0422c04] 善男子如是 () 無有

[0422c04] 正說十三法師別有善男子善男子上來 第三無異

[0422c08] 波斯 () 般若波羅蜜

[0422c08] 自下 受持別有勸持大王 般若勸持三大
四大初中 勸持大王勸持中有一應 勸持勸持三結外人
如來正法受持 仁王般若

[0422c16] 大作佛事 () 般若波羅蜜

[0422c16] 第二 其三大作佛事國土安立三萬快樂初一 外護如是利益般若

[0422c20] 是故 () 清信女

[0422c20] 第三

[0422c22] 何以

[0422c22] 第四外人

[0422c23] () 義理

[0422c23] 第五來正

[0422c25] 大王 () 帝王歡喜

[0422c25] 自下第二 勸持別有福生 分別七難三千大千世界
分齊如常本記 以為國王 怨敵退四國五四
六百未來善道

[0423a03] 云何為難

[0423a03] 第二問答分別七難別有

[0423a05] 日月 ()

[0423a05] 第二七難分為第一日月 時節飢餓數量刀兵 色相疾病

[0423a09] 二十八宿 ()

[0423a09] 第二星宿

[0423a11] 大火 ()

[0423a11] 第三大火 焚燒

[0423a13] 大水 ()

[0423a13] 四大

[0423a15] 大風 ()

[0423a15] 第五大

[0423a17] 天地國土 () 六難

[0423a17] 亢旱

[0423a19] 四方 () 七難

[0423a19] 第七 七難本記

[0423a21] 大王 ()

[0423a21] 第二 勸持別有殊勝勸持供養 不同
初一實相般若凡聖心神 二明觀照般若國王 文字般若護國
凡聖王位父母 護身邪魔滿 如意珠安隱護國明顯
因果名天最勝威力難思 本記六識第七第八 凡聖八識名為
出世國王父母外道魔王不能降伏怖畏利眾生如意珠七難護國
所知名天道後清淨不異 廣說

[0423b09] ()

[0423b09] 第二 別有供養供養一九
高二三千 七寶本記 五塵四大四大
灰色頗梨水精

[0423b17] () 罪過不生

[0423b17] 第二 供養別有供養供養 即行

[0423b20] () 帝釋

[0423b20] 第二 供養可知

[0423b22] 大王五眼 () 七難

[0423b22] 第三 別有三世 未來護持大作利益

[0423b25] 未來世 ()

[0423b25] 未來護持別有二次三結 供養

[0423b28] 金剛 ()

[0423b28] 自下第二次第可知

[0423c01] 大力士 () 供養

[0423c01] 第三 五大力士菩薩五千 利益立像供養供養
王因中說雷電菩薩因緣 讀經寫經法用應作莊嚴八角
通人室內 空地擬人行處內外泥塗一一 量身兩眼使得
正當二手二手 讀經身手
東風安置經卷 內向讀經使口氣隨風西 故作寫經法用 () 。

[0423c17] 大王三寶 () 一切

[0423c17] 第四 別有 如是一切

[0423c20] 憍薩羅國 ()

[0423c20] 第二 (經本十五沙陀衛國) 十六大國名號 第十六大毘婆沙一百二十四梵音不同
不可和會 () 。

[0423c24] 如是一切 () 波羅蜜

[0423c24] 第三

[0423c26] 大眾 () 不生

[0423c26] 第三 得益中有一明得益人王 獲益梵天四解獲益
獲益大眾 利益聞說七難 發願不生國土即是厭惡

[0424a03] 十六國 () 出家

[0424a03] 自下 人王獲益中有 差別
即是出家即是入道在家 出家勝利文殊第二

[0424a08] 四大 ()

[0424a08] 自下第二 差別中有 結成證得中有一明八勝處二明
遍處初地九地 地水火風四大青黃 八勝處所緣境煩惱名勝出離貪欲
名勝或是或是行相 八勝處行解般若稍異有色有色
無色無色 無色諸色青黃 八勝處瓔珞經四大
般若經有色以為 瓔珞經

[0424a22] 四大 () 行相

[0424a22] 第二 地水火風青黃空處識處 十一切入即是處所寬廣無有間隙
遍處行相即是十一切入行解 不用八解脫 三根唯有 以是不論

[0424a29] 三十初地

[0424a29] 第三明初地前三十三十即是初地方便初地第一義諦

[0424b03] 第一義諦九地

[0424b03] 第四九地初地境智平等第一義九地 因相九地攝論初地
通達一切 能破初地真智

[0424b09] 是故大王 () 般若波羅蜜

[0424b09] 結成證得入聖 分段變易是故大王
凡夫地前凡夫 初地第六住地 入聖報身分段
智度論肉身 八法變易法身 報身一生進入等觀
般若波羅法身萬行可通 十地萬行

[0424b20] 十八梵天王無生

[0424b20] 自下第三 梵天阿須輪中有 得益供養梵天
根性證得三乘真實觀門人法無生 以為厭世 三乘梵天梵天

[0424b27] 散華供養

[0424b27] 自下第二供養供養 供養供養二法 文中法供養

[0424c02] () 三十七品

[0424c02] 第二 人空法性明法二種 伏忍地前二空聖人華表信忍
入聖無漏華表順忍 無生無生華表中品無生忍 無生法樂華表上品
自在說法金剛華表下品 金剛三昧華表 乘法緣觀中道華表緣覺緣生中道
三十七品華表聲聞道品

[0424c13] () 大菩薩

[0424c13] 第三 供養三乘三乘

[0424c16] 其餘一切證道

[0424c16] 第四 得益 道迹
即是道迹無學 三乘三乘三乘

[0424c22] 散心 () 妙覺

[0424c22] 第二 空也三學之中名為心學 緣生十二緣生名為
十地如次 乘法妙覺佛果中說

[0424c28] 菩薩來世眾生

[0424c28] 第五 中有菩薩三昧 十億菩薩現成中有
皆是地上 同體大悲未來惡世眾生

[0425a04] () 金剛三昧

[0425a04] 第二中有顯得 佛果真俗故云
照理故云金剛 菩薩證得

[0425a09] 世諦三昧 () 第一義諦三昧

[0425a09] 第二 中有三定 有漏世諦三昧無漏
真諦三昧知非安立真如第一義諦三昧

[0425a13] 三諦 () 三昧

[0425a13] 第二統攝一切三昧大勝名為 三昧王三昧

[0425a16] () 一切三昧

[0425a16] 第三 無量三昧四無量七財三昧 七財二戒
瓔珞經異門第十六二十五有三昧二十五有 四惡趣四禪梵王六欲天無想
二十五有涅槃三十四 論說對治二十五有二十五有 涅槃無垢三昧對治地獄乃至
對治非想非非想廣說一切三昧

[0425a27] 現成正覺

[0425a27] 第二十菩薩 成佛皆是第十菩薩聞經 金剛座金剛定現成

囑累品第八

[0425b01] 二義 品名釋文品名付囑 如來付囑累代流行囑累

[0425b05] () 汝等 () 。

[0425b05] 自下 第二釋經勸學流通故此 付囑流通中有付囑
爾時無量奉持中有 付囑 七誡付囑 大眾

[0425b12] 滅度 () 信女

[0425b12] 第二 中有付囑後五廣明 中有付囑付囑
八十經文。不同佛滅一百年內住持迦葉 十年阿難二十田地二十
持法六十見佛在世行法持法 第四二十第五優婆毱多 二十二十
現見佛化威儀法滅八百正法 五百年二十五住持佛法聖人 佛法不滅第六百年馬鳴菩薩第七百年
龍樹菩薩佛法不滅八百年中 法人法滅八千像法末法 邪法二法涅槃末世
大菩薩我法不滅所見 八十正法五百年 八十八百像法一千年中八百
八百八千末法萬年 八千八千未見不可正像末意趣
分別第一釋名出體三時 滅法 信女八十八百
八千以此三寶沈沒弘法 八十佛法少有 無名

[0425c10] 三寶 () 讀誦解義

[0425c10] 自下 付囑別有法令後付 四眾 讀誦解義

[0425c14] 三界眾生 () 一切眾生

[0425c14] 第二 三界眾生三行 行者一者空行七賢三十善行
付囑付囑三界 道者無漏七賢行者七方便 十善行者十善業道
可信七賢何故付諸 四眾付囑護持付囑教化眾生

[0425c24] 後五濁世 ()

[0425c24] 自下第二 七誡別有七誡爾時 奉持第一七誡分為
滅法四部 不依使役 第一滅法別有
明滅法人作下滅法結成初五濁世 時分五濁五濁三門分別
釋名出體第一釋名 二種一者二者別名五濁即是 俱舍論第十
正理三十二云何 五濁
別名一者二者劫濁煩惱 四者見濁有情瑜伽三十四 短促長壽不過百年昔時
(文殊二十三乃至千年長短命濁) 。 漸次趣入三災中劫現有眾多
刀兵昔時劫濁有情非法不平等執持刀劍 諂誑詐偽妄語攝受
邪法有無不善了知昔時 煩惱濁 (煩惱濁) 。有情 分為正法正法造立眾多
推求邪法以為昔時 見濁 (邪見見取見取常見斷見我見眾生見見濁) 。
有情不識父母沙門婆羅門不識 家長可尊敬義利作者今後 不見怖畏惠施福業不受
不受淨戒昔時有情 瑜伽 (善惡眾生眾生眾生第一不第眾生眾生濁)
出體命根劫濁眾生濁五蘊煩惱濁五見一切煩惱 見濁五見第三
正理豈不有情相離 煩惱不成理實 次第五衰何等名為
壽命資具光澤 惡行寂靜展轉 相違自體出世間功德
次第不同 顯宗俱舍論第十二其次壽命資具極致
欲樂自在在家出家 自身身量色力 病故比丘滅法
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四部 弟子天龍八部八部眾鬼神四王 高貴
(高貴) 滅法 高貴

[0426b19] () 佛塔

[0426b19] 第二滅法 別有 出家行道制造制造 可知

[0426b23] ()

[0426b23] 第二 籍記不依 比丘白衣高下
地中白衣比丘 白衣比丘便福田 受別福田外道
是故比丘應供法行弟子 受別人定二果三果四果比丘不得國王不得飲食
王水五百比丘 見佛不得檀越五千 其後佛法諸比丘應作次第
七佛法如是次第佛化道果 菩薩僧七賢凡夫使四方檀越 如是梵網經
一切不得受別利養利養 十方僧物 十方賢聖世人五百
羅漢不如凡夫 道法七佛居士請僧福田經大意

[0426c15] 爾時 () 不久

[0426c15] 第三應知

[0426c16] 大王 () 汝等

[0426c16] 第三四部 別有 過重四部所行

[0426c20] 自恃威力 () 弟子

[0426c20] 第二四部所行正理

[0426c22] 百姓疾病 () 因緣

[0426c22] 第三 四部惡報

[0426c24] () 不盡

[0426c24] 第四過重如理 可知

[0426c26] 大王 () 非法

[0426c26] 第三囚禁不依法律別有一總過失 非法非法囚禁

[0427a01] 佛法 () 罪過

[0427a01] 第二 可知

[0427a03] 非法 () 囚禁

[0427a03] 第三非法 囚禁

[0427a05] 法滅不久

[0427a05] 第四結成過重

[0427a06] 大王 () 三寶

[0427a06] 自下第四 別有 可知

[0427a09] 師子 () 外道

[0427a09] 第二 蓮華面經阿難譬如師子命終
眾生不敢師子師子自生 師子阿難佛法我法比丘三大
僧祇勤苦佛法 出家比丘不同道俗

[0427a17] 佛法 () 至于

[0427a17] 第二 得罪正教不行三惡

[0427a20] 佛教 () 縱橫

[0427a20] 第三中有
佛教孝子六親 (父母兄弟夫妻) 。四天不絕

[0427a25] 地獄餓鬼畜生

[0427a25] 第二

[0427a26] 為人果報

[0427a26] 第三

[0427a28] ()

[0427a28] 第二 業處同時之一
二報 三時三業有果

[0427b05] 三界果報亦復如是

[0427b05] 第三合法

[0427b07] 大王 ()

[0427b07] 第五使役使役白衣

[0427b11] 弟子 ()

[0427b11] 第二使役 強使

[0427b14] ()

[0427b14] 第三

[0427b17] 佛法不久

[0427b17] 第四

[0427b18] 大王 () 佛法僧

[0427b18] 第六自作自受佛法僧

[0427b20] 大王 () 所行

[0427b20] 第七乃是七佛法器十方諸佛 所行流通

[0427b24] 比丘 () 因緣

[0427b24] 第二 比丘名利自說破法 因緣比丘自說名為破法教王名為

[0427b28] () 不依佛法

[0427b28] 第三 不知名利信受諂言作法不依

[0427c02] 破佛 () 正法不久

[0427c02] 第四 不依信佛破佛因緣法滅不久

[0427c05] 爾時十六 ()

[0427c05] 自下第二 大眾奉持中有人王傷感後天 中有傷感受持
十六大王佛七未來惡事悲泣出聲震動三千

[0427c10] () 佛教

[0427c10] 第二受持 佛教不敢違逆

[0427c12] 爾時大眾 () 佛世

[0427c12] 第二天 天王佛出世空虛

[0427c15] 爾時無量 () 阿須輪

[0427c15] 自下第二 大眾奉行中有 菩薩

[0427c19] () 波羅蜜

[0427c19] 第二 因緣頂戴受持奉行

仁王經疏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08 仁王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