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Ren Wang Hu Guo Boreboluomi Jing Shu Shen Bao Ji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神寶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 卷第三
四明沙門善月

[0296b15] 爾時十號發起序文爾時 之後發起之前當是時十號教主所以發起
渴仰 三明智德斷德凡是德號莫不 十號名相
云云斷德云云釋迦牟尼對上 釋迦能仁 仁德
天竺四姓釋迦金輪種姓 剎帝利婆羅門云云
姓氏瞿曇甘蔗 世系不同 大王岐山
初年八月即如 真諦三藏不出 如來在世四十五說法三法輪
四十五顯密 一家成說三不 如來成道後五十年說法經論不可
(十二遊經三十五成道不同) 四阿含不可般若 靈山說法三不以此
進退居然可知初年 般若之後仁王 正月初八
自證 顯性十地 十地同性云云住地
楞伽次之次第十地 不無 云云三昧住地
一往 說法入定而後 而後
一者二者 說法四者 因緣云云
寂滅涅槃 三德大涅槃 法身般若解脫
大通入室法師品慈悲
無窮照則 無礙虛室般若
觀心初四 一境明暗明暗自若四句提法
可知日出四句 萬象日入 太虛明暗明暗
智相理性明暗 清淨不思議 所謂明暗顯出菩提
引證云云無明即是不少 一法所以一切眾生菩提不可 應作從略
直下即是絲毫可加 放光只是放光 云云
無相無緣緣於法性 受用大樂無相 相生無緣性起然則
機緣放光 發起波斯匿王 如來於是
美妙音樂大眾由是如來法座而後正宗得以云云 無色界無色何以
問答 佛光有無佛光無相 天眼
二乘不見二乘慧眼 不能天眼大經無色界聲聞緣覺所知
不同無色界有無不定 不可一概放光智慧 不虛而後
發光因而 當機故云結緣可知相見
相當文約區別 明教現相而言 感應言外之意無量雨花
色天定力能變 當作
振動應作有緣有意 阿含 十地論動地心動
禪家所謂 阿含 緣中歸真
未必歸真歸真可知 緣中上下不過四大 上下次第
一說一字阿含大同 意中煩惱生天以下可知成人
四者佛言一切智無畏而言成人所謂眾生無上 十八不共法大小乘法相不同
不共二乘 不共般若而言凡夫 下地法身大小
諸法之一法相如常云云前已說經得道後者阿含四十一
此後仁王正當七十二 說法五十說法便 差誤
云云歎德不必波斯匿入道法名 天台總持十地
歎德通教一往 摩訶衍大乘治國豈不三教 次第一法
便須菩提不決覺悟 來者應作經本 而後設施
作樂十方佛土亦復同一有緣彼此之間 十方菩薩作樂亦復如是時下
緣故般若時 良醫三業三輪可知 師子座云云應須師子
譬如來勢無畏人中 金剛山體貌不動 山王表法四德八風不能
凡是莫非 山王 云云
二者實際寂光 事理

觀空

[0298a09] 般若正宗觀空分文品名釋文 分文品名源流
品名通約般若無相三教 無相般若妙慧無相
無相內外六根六塵 寂然能緣得名觀空凡夫凡夫不識外道
妄取二乘三藏 菩薩正智觀空非空能所故知 通明凡夫二乘
屬於二邊無二位格 十住菩薩二邊中空一往觀空二字
能所俱空無相 於是第一義空中道不然 真佛知見引文反證非見
如此顯然分文 可知護國 十六國
不可為首 為生張本云云
十地本應教化散華國王但是 其所
所以難易其一不知 其二彼此其所
出世真俗使國土憍慢 出世因果真俗 師弟如法
豈不不貪 可知慈悲 應作分別
般若使因果信行 大乘國土不安 勸發大事因緣
褒揚可謂非特般若 得以 散華表法諸事表法
釋經足以 廣明 爾時請問
而言四生故知 因果度生佛果化眾生 行化眾生
因明無著 理當菩薩佛果 此等故知因明
云云五道界內二明能化
一者五陰我人知見化眾生 常樂我淨我人差誤 菩薩能化人法三佛四德
二諦 其所般若
如是空也觀法真實 偏見一切法 何所
在其中 虛空真空 無我無相菩薩
次品上標一貫 見者不出常樂我淨
一切如下文義便聖經 不可仍舊五陰顛倒 顛倒云云煩惱
五陰隨煩惱 淺深顯性而已 知見眾生
知見作對 菩薩如下淨名一切 授記真空
諸法如故有為 可知斷常中道阿含之中
淨名 云云但是 理性
可知白佛 觀空菩薩佛果三般若 不住實相般若諸法
菩薩化眾生眾生 化眾生眾生有無 於是
法性法性五陰常樂我淨不住 等觀舊例釋經三句四句
四句三觀不住不住不住 如故實相中道於是 安有眾生假實
世諦三假眾生 法性眾生可見 如是乃至諸佛聖賢非見
而言正邪正見邪見 假名一切法諸佛 非見見稱一切法
二諦未始偏廢三假成實 二空得以
觀照般若而言有法 摩訶衍云云有法 非法正應
非法非法非法空也非法非法中道 畢竟空也正應如是
未解者非常摩訶衍云何 上文摩訶衍大乘 般若異名般若自性
非法如是 非法非法法空 法性
般若無自性空也所謂 受想乃至十二故此 歷法大論果報
雖是不同五陰果報 以是十二入受用 根境相對受用各別十八界性別
六識精明六和成見覺知 所以一色陰入開合 不同云云
六大大大一切 有相楞嚴云云 阿含云云有用
為主居中因緣三世 因果有緣生別有 云云三義生滅非空
不停 云云總結諸法 小乘生滅前後
一一云云 上空而已諸法
心念剎那剎那云云九十剎那 一剎那九百生滅使
分別不可解不思議意會 圓頓所謂一念普觀無量劫九百生滅難以
云云九十剎那二義 一念九十剎那一剎那九百 生滅九十剎那萬一生滅
不可得生滅 不出剎那剎那不出一念 不可得如是心法不可
空也諸法心法 落空四大 (應作) 至於極微不可得如是至於
盡心 無住可謂生滅三藏 佛果而已無生無量相去
今人佛法精微未見 彷彿 理則通教體空固無
是故不異不一教權不一理實 不異別教色心
空寂旨在佛果 般若般若 眾生菩薩護持諸佛
護念何以不然 慧命法身於是得無 反復如是般若
觀智結成中空 般若無相無相大品 般若其中
不見諸法空名 不見非見見者 真實般若住所
爾前別無教門相似 至於歷法分齊 如今十八空大論云云
有為兩者
二邊中道兩者 如斯而已三假 可知得失金剛般若所謂有法
為著我人眾生 有法無法所謂開眼 合眼有無皆是不異
正觀如來出世間 世間相雖然世間法 不合聖法未始未始
取證如何諸法空理不動 無二本不生無可
無相無相諸法 初地一念具足四千般若波羅 一實
一心一切法一一 功德金剛
文字般若功德 不可思議示教初文 諸佛教法不出名句
三假聲色一實教體 云云即今文字般若文具 七寶財施四果法施
不如一念法施勝者 重重可知 明文般若信解
對句四句三諦般若所以三句一句一句三句亦即 非一微妙不可思議
文字文字三諦 所以即是解脫解脫 般若亦即今文般若云云止觀
若非明文俱空空也 空也般若
內外一一不可得不可得即真般若在於般若 般若不可得
菩薩人法俱空般若菩薩般若所行法空能行 般若菩薩不可得人空
據理明法一句前已 人空不無差誤般若不當菩薩所以
不當 何以菩薩 三十不可得豈非正言人空
薩婆若摩訶衍 因果俱空薩婆若摩訶衍 因果法空豈非
人空明法以為 邪正不無釋文 實有可見
妄想 云云三般若 境智無非般若
眾生果報云云六識想見三界業果無明 三界三字根本無明
業果三道無明餘習三界 一一積集 解脫三道
無非般若所以淨名有言 除法可以當之三地生滅 云云金剛藏人證
華嚴金剛後心三昧 最後無明所謂玄門 次第可知無為
無為擇滅 擇滅無為佛果云云虛空 無色起信所謂虛空
可見無色乃是空也 聽說聽說歸於般若一切法 佛果
佛果薩婆若十力一切果德 二明時眾得益可知

菩薩教化

[0301a06] 利他不利何以 行為不克何以成化觀空 自行明教所以後世
教化正當 利他行於是品題 言教教示眾生一切
一切善惡 教化眾生菩薩聖凡以此 法化國王般若真俗
三義云云 國王俗諦 般若諸法兼具
貫通白佛 十地菩薩二重能所 般若諸法十地行為
菩薩何所云何可行菩薩 行者其中可行
其中自有化眾生 眾生有著眾生 堪受五忍十地
重判標目 利他行佛言分科
云云五忍伏忍 始終三品一一增進不定俱空安於
菩薩行可行 五忍六種性斷惑 文義交加不易而後得以
所以相者別教初地證道 無明分身作佛 十地分為十地
無明若然 初地證道 斷惑三界色心煩惱
須知教證 證道不妨十地
無生忍如今 有利初三無明其次 其次不妨
其次至於 分色
即是無明見思悉檀 名相有志 學者盡心不然
相信發起信心之前 亦作所謂理具 今圓別異云云伏忍初十
位格二乘而言超過 無明圓信 四住此處然而
無明進退接下長養聖胎便從容 出胎別有云云
一二聖胎 有理聞慧故云 其實
正當伏忍釋名結句既已無用通名所以四意止念處
心法三善根 三毒三世因果 云云種性
伏忍進入平等初地聖道 次第可知色陰忍者
無作戒色陰 所以別論云云以此 云云入定
心王前後 三界因果得空可知通觀二諦無常無常一切法空
無生忍種性無生 不久是故無常忍者一往可觀無常
無常無生安於無生 菩薩堅心不出十忍堅忍 信忍以下信義
初地證道所謂 行者對位初二三地對位 下文
煩惱三賢 證道界外根本無明心煩所謂
色心色心而言論義如下煩惱 無明正使無明
故知一家習氣最為 別論云云攝化一身多身化身 實有只是所謂分身
自然無量一身一身無量 淺深一身無量本則無量一身
無量非一無量十五心下至極一切 菩薩四攝十五始發
云云 煩惱上進退 斷惑有色同異
煩惱色心 極其不分色心 不分等覺
凡事微細而後不妨兼有 故知聖賢諸佛境界不可以
定量五明寂滅忍 不盡四明所謂因地未盡合於斯文寂滅
皆除能所 名相未能無生 無心無想不滅
菩薩云云金剛修證 因果
分位 菩薩薩婆若第一義諦 是以無相
金剛後心無相 薩婆若至於超度二諦是以等覺 妙覺第十一一切智
等覺非有正當妙覺 一切種智初二 當上故知同異翻譯名義
由是 薩婆若正當所謂薩婆 三界如是二者同異
可知從前從容金剛喻定 云云無可金剛
不同大經金剛智能破煩惱自體云云大論 羊角龜甲
寶石大論大經 楞伽所謂金剛 即此云云
三義上下因果前後 云云薩婆若一切種智一切
云云等覺般若 不同等覺 無明相等云云
極微盡心未盡無相 般若之外
薩婆若猶在 足以至極至極無相 超度二諦出乎非有出乎
所謂真際法性假名出乎 無有能所 不可得無明安得證智所以
無相使盡無明 無明未盡只是無相未盡 不須料簡不盡其一
其二使不善可以 難以而言第十一 等覺未盡故云
等覺釋文 皆可薩婆若妙覺證智 同日故知薩婆若
出名相思歸於一如而已以此 名為三界所謂達到 名為有如
云云無緣大悲攝化分齊究竟 自行滿無緣 苦境眾生一切眾生
既有云云善男子 能化感化 不出三界合乎三界唯心
自行利他急於拔苦 不出 一切眾生煩惱不出三界所謂
明藏 十二若干不無 果報不出三界
不出三界六根並舉二十二出於云云諸佛應化法身不出
四魔不在三界 法身不在應化示現應化 不在三界法身不出三界
故云應化法身三界 眾生眾生何所而言 三界外是故聽說
以外道經 正理了義七佛大有 大經三身
故知三界外界內 界外實有 無不聖教有無可知法華
由旬化城三界外別有方便 界內有無法性 十方剎無有窮盡一方
有無聖教有無豈非 矛盾會通眾生二種界內 實有死生果報眾生界外有法因果
變易眾生眾生變易眾生有無所以界外變易眾生別有
界內有分 界內變易眾生可知 聲聞界外云云白銀世界
煩惱染污煩惱無有 聲聞無明得無 外道大有三界
別有世界別有眾生 其所外道邪說起信 三界外眾生即是外道
衛世師 無始無終不得眾生 云云據實非有
有無隨順悉檀對治 二乘 不無
不同三界分別法華究竟開顯 大王一切 三界業果名為名為
間不容髮眾生其間 一覺故知三道 業行五忍悉皆具足
在外眾生本業佛菩薩修行一切眾生無始本行事業無非 五忍無異淨名所謂
可謂故云五忍十四具足三界不出 一心不出自性自性清淨
煩惱修行修行成德 滿白佛第二 十地行處
光明所謂諸菩薩所行清淨究竟 知見法教 眾生清淨於是
云云法華淨名一往 云云十地 云云本業經文
國境次第國土 據此智慧神通次之說法 可以同居一往說法神通
智慧唯一分別兼具安有 神通寂光說法者四天王 現身百法所行法門
一切眾生通行所以一一文中次第勝者華嚴所謂隨分 谿
出名相同不無所以 未詳不和云云 小王猶如當中下品
附庸以次人王瓔珞十信之上當初 別圓未知云云十善
一一各法門十善當頭十善一一 十行
一行云云 三界原本 三五等差云云
三十二為首只是 總要猶言偈頌云云 相從可知
一體理性大小乘不同歸依住持 可貴世尊導師
金剛法身自證 寂滅大法利益 說法出於
眾說得道萬億 僧寶天人欲界六天兼人 四眾出家出家
出家比丘菩薩三乘所以 五忍菩薩十四大士始終因果無不該攝所以三賢
五忍十四大士開合功德究竟 究竟僧寶總結歸一三寶
無量功德 三寶無量功德其中 三寶有無功德十善菩薩
發大心伏忍等位離過功德 云云不然別圓進退十信不當十信
四住此處無明三藏 法華有餘而言漸次 漸次故知大心無非
十信苦海料簡 可知云云下品 十善列位輪王
六種性天下輪王 間錯云云七寶七寶輪王不可七寶
當作三世諸佛 伏忍功德降伏調伏降伏 妄心三世佛
以為發心 之中堅固不動莫不 至於無生讀者
不無信心 十信無明盤礴 盤礴不能自舉般若
智力功德不出十信次第至於初地 猶大約言三不退
對位如常云云本業十住 退問答 不定可知教判云云四教
退並不心所退 退十住不為 退三論退
淺深只是對位不出相似 進退然而日本 斷見退往往
四明經籍散落不見無窮 畢竟初發心究竟即
證道 前心善覺菩薩 四天王百法二諦平等心
化眾生可謂 真俗不二平等 一乘真因
別圓即是法華所謂 寶乘四方四十般若所謂 阿字門具足功德乃至過茶
無相之謂入理 始終 入理功德得名
云云所以第一義不動淨名 法相始終 如故不動
一說圓頓無不 開士忉利不出現形 明智可謂無緣非有
非有中道第三 所謂無非心性 可知可謂無有前緣
無相無生分別其實不異無二圓覺所謂同時寂滅 忘情會理明慧
人法無不亦即故云 忍心無二忍心無能三諦一如
可謂 有為無為出入 之間所以變化善覺
信忍三界見思 煩惱有界色心無知 假觀法性第一義空方便
三諦無遺實智實智 空中方便權智 空有云云空空
諦觀空觀真諦相稱 無二變化六道空中無間三諦無二
無二勝法 三地無相洗濯 寂然
果報無量差別淨名所謂無我 善惡無生忍 遠達第七深入無生
遠達報身二十一菩薩一生未盡猶在分段 變易進入二十一
三品二十一 中道正觀證道當初接通道意
無緣 得無金剛別論金剛後心中說不受三界果報三界
三界 滿貪著佛智順道 未能無生
三世反照菩薩三世反照過去無盡未來可知起信
三世云云由是莫不 明文斯文 不致灌頂寂滅忍十二
信忍三十十地 十二十二法師之上 寂滅忍三品十地灌頂妙覺
妙覺上品 法身華嚴所謂清淨 妙法湛然一切
三品可謂總結 正使餘習 無明出於根本
無明 中道無相 一一顯德三字
可知妙覺菩薩十地 之類所謂五忍長行五忍
十二而已 其中十地妙覺出沒不同妙覺 菩薩出沒不同十地
妙覺大聖隨機轉文 三賢歎佛法身所居 法身上品
寂光無上 究竟從事至若別圓 十地
華藏云云得無障礙 一身下文自此 妙覺止寂光淨繼後一切眾生
故云以前三重 遷入而言一切眾生 云云
正說金剛原本無為 眾生長短料簡聖賢 寂光
三品等覺得中 下品猶存賢聖別名淨土如觀經疏云云
修心不同 今文因果極為寂光約法 形聲可知外道全無其所
虛妄邪見無實所謂世諦有名無實 心智下文 云心寂滅無緣空名
云云含生 聞法 得益如此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神寶記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06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神寶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