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Jing Zuan Yao Kan Ding Ji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第三
沙門子璿

[0189a28] 發起

[0189a28]

[0189a28] 寂靜不動揀擇 非心不動不動分明
世法無不必要 欲求清水
一切法 萬法唯一
唯一相對昭然故經云:「尸羅 清淨三昧現前。」。《圓覺:「 諸菩薩無閡清淨慧禪定。」

[0189b11]

[0189b11] 化主

[0189b11] 十號世尊第十故云十號一如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八天 世尊

[0189b15]

[0189b15] 當日一日 十二四分諸天 食時中分人法食時
食時子丑畜生 辰時分之後際周二 此時乞求不難
難得若非乞食便不得

[0189b23] 化儀三衣安陀會 名下行道作務身等多羅中品入眾說法
僧伽梨乃至二十五上品 福田衣水田王城 聚落乞食

[0189b28] 天王 梵語多羅量器過去 入涅槃龍王宮中供養釋迦
龍王海水四天王欲取如來如來重疊在於 左手右手合成瑠璃
持用乞食出行著衣持鉢 苦樂二邊在家衣服 增長放逸出家外道苦行
飯食 著衣持鉢

[0189c09] 住處國是行化祇園入舍

[0189c11] 西域記》,周六 周二故云。《智度論:「居家。」

[0189c13] 釋經乞食 :「教主何須乞食?」 抖擻抖擻煩惱頭陀十二
乞食阿蘭若乃至露地 大功德 令人頭陀功德放逸
世尊乞食懈怠

[0189c20] 同事四攝法之一

[0189c20] 乞食 禮生無量
眾生見不生我慢滿 滿鬼神 供養見佛老病貧賤悉皆
見佛天王誹謗令弟八不 乞食

[0189c28] 前引 。《淨名乞食

[0189c29] 釋經城中次第乞

[0190a01] 平等如理

[0190a02] 不貪 平等故云

[0190a03] 威德小乘不許 損害不許酒家染心 威德

[0190a06] 凡夫

[0190a07] 一乘分別迦葉 須菩提云云 所見是非如來是非一貫
大智大悲顯德

[0190a11] 和會句義

[0190a12] 數字文義 。《論語疏食。」

[0190a13] :「前引 ?」故此:「食欲威德
隱形他方作佛事示現 。」由是彼此相違

[0190a17] 寶雲 四事 梵行不來不然
。《十二頭陀經梵行 分之

[0190a21] 云云

[0190a21] 釋經收衣鉢飯食訖了定時
閑居諸緣至聖 衣鉢不生後人 無由教主有所作人故云示現

[0190a27] 身業釋經 三字

[0190a28] 阿含三十 二相中有皮膚染相

[0190a29] 示現 順世夫人 表法
煩惱顯得清淨法身

[0190b04] 正入釋經敷座而坐 睡眠掉舉任運攀緣散亂定心
掉舉疲倦掉舉凡夫如來軌則後人
:「焉知入定?」 入定

[0190b11] 如常如來 般若般若出生諸佛 佛母般若
第九儀軌不易如常 吉祥智論:「加趺坐魔王驚懼何況入道人
傾動。」正觀因緣是故結加 輕安最為由此 宴坐由此
不共外道無有由此 形相端嚴敬信由此 坐佛佛弟子開許一切賢聖稱讚
正觀因緣是故應當結加趺坐

[0190b23] 端身 左右傾側

[0190b24] 正念如理 名為正念有無 不動正念

[0190b26] 同上

[0190b26] 正念 對面所願 對面即是即是
之中 照理對面理則
理觀分明面目現量水喻

[0190c05] 無著入定入定 在於

[0190c06] 覺者說通 散心說法不能如實發言
下文云何為人演說相如 不動之中說法入定 云云示現如來 是故顯示

[0190c12] 表法

[0190c13]

[0190c13]

[0190c13] 大聖法界

[0190c14] 諸佛所為 事相身心如來藏放光
見佛阿難華嚴中說:「佛菩薩須彌山大海」, 有所事相 徒然故云

[0190c20] 本覺

[0190c20]

[0190c21] 本覺化佛五蘊舍衛國化身 舍衛國本覺五蘊城中 色心具足對戰
梵音魔羅殺行慧命 天魔欲界煩惱魔陰魔死魔心經:「照見五蘊
無明乃至老死五蘊 陰魔無明煩惱魔乃至老死 死魔出世法天魔

[0190c29] 心識 給孤獨本覺 妙用之子塵沙功德
給孤獨求法對比乞士乞食求法

[0191a04] 覺心

[0191a05] 覺心舍衛大城覺心 塵勞如來出世 教化王城城邑
教化離心觀察

[0191a08] 心心數法 對於城中次第乞乞食 觀察心所心王

[0191a10] 化人內觀

[0191a11] 法喜 本處飯食資身 思惟著衣持鉢 收衣鉢乞食衣鉢思惟因緣
契理忘念

[0191a15] 觀照 安坐必須還源 必須心念

[0191a17] 敷座而坐法空 空心

[0191a19] 正宗 說經妙慧

[0191a20]

[0191a21] 略明法師

[0191a22]

[0191a22] 二者通論生佛色身法身

[0191a23] 以外以內 衣食

[0191a25] 法身因之 因之由是色身法身


[0191a29] 群生

[0191a29] 示現 乞食表法般若成法

[0191b02] 表法示現 說法

[0191b03] 涅槃引證證法

[0191b04] 正宗

[0191b04] 經文 解釋青龍並行何者無著十八住處天親二十七
旨趣中有四住中有以是交加理則不必學者
難解不相干傳講 初中

[0191b11]

[0191b11] 論述 歸敬成立般若 成立文句
一句共有 顯示菩薩究竟第七顯示 成立法門教理
圓滿中一二三 無著

[0191b19] 一種不斷非凡二乘權教 菩薩佛種不斷

[0191b20] 便是 意謂大化展轉如是 斷絕父母付囑子孫云云空生
本意以此讚佛引起

[0191b23] 發起 行相種性不斷發起修行 其實在此

[0191b25] 三行 住處既有有所十八 下文

[0191b27] 釋名 無相非一無相 無相

[0191b29] 對治邪行不正 不順佛道邪行不一 分別正行正行純正 正行

[0191c03] 二種對治正行邪行一對 無分別智分別對治 不治正行
且如第一住處度眾生邪行度眾 對治度眾生眾生
分別無度對治 同時前後 :「住處二種對治。」

[0191c11] 增減有為無為 中道
即非佛法勝義諦增益 佛法世俗諦其餘即非 最後:「菩薩二邊
對治不復。」

[0191c17] 地位 二邊邪僻不論中道乃是 菩提路中分地位帝都
兩邊中道正路之中 遠近故經云:「一切 無為法差別。」

[0191c22] 信行分位 十八十六信行三賢 起行信行信解解故
十七淨心當初分別 真如第十八第二已去乃至通名如來地地位
五十二位全無 太甚三地五位

[0191c29] 金剛名般若 體用金剛金剛地位
金剛金剛杵信行僧祇淨心 一剎那佛地僧祇金剛杵 文字金剛如畫
信行佛地淨心五行 畫像中間之上展轉根本
金剛中根 體用般若 文字三事
中堅金剛畫像體用般若文字以此 相似金剛
菩薩古德

[0192a15] 第六之中能所

[0192a17] 四下:「第三 經文,未知如何?」故此一一對治對治中道
中立中道 云云

[0192a21] 十八

[0192a21] 十八 住處十八略釋 十二便經文所屬
經文,三字經本 首尾最初 其次異文何處
向下前後

[0192a27] 一中 發心廣大第一。經文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如是降伏
乃至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大乘菩薩最初法爾 十八第一

[0192b03] 二者復次 法應布施乃至須菩提 不住。」一則
等於等於 雖是便釋義波羅 能所故云相應
由是不能不行 相應相處得名相應

[0192b11] 須菩提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至若諸相如來。」

[0192b13] :「色身 ?」

[0192b14] :「色身法身無相 有相色身無相法體未見法體 不能現相是故先令見相無相得色
中意。」

[0192b17] 須菩提白佛世尊乃至 何況非法。」:「法身言說何故言說
法身?」:「。」言說法身法身言說文字 即是法身法身

[0192b22] 智相須菩提云何如來阿耨菩提乃至一切 無為法差別。」無相無為法
智相起信:「智相無可。」

[0192b25] 福相 須菩提云何滿三千大千 世界七寶布施乃至須菩提所謂佛法
即非佛法。」無漏 微妙色名為福相法身福相福相非法

[0192c01]

[0192c01] 須菩提云何須陀洹 須陀洹果乃至阿蘭那。」

[0192c03] 得勝 小乘四果小人君子
得證:「 須陀洹果。」

[0192c07] 從此後段

[0192c07] 次第:「四住 何不?」故云 發心發心修行第一第二發心
佛果佛果之內唯有二身之間 第三第四勝行 入聖大乘
十迴向第五 十二來意 得無猶自第六對治
以此在地 地上故云證道 正是經文。相望 理則

[0192c20] 當下結對五蘊 二種開合入道 相似
相似 邪慢無德我慢五聚我我所增上慢
勝妙卑劣 我空

[0192c28] 須菩提 如來然燈佛乃至無所得。」云何
結成 佛世住處佛說法則便 佛世住處佛說
多聞便凡是修行智慧 智慧必須多聞佛住 :「多聞智慧第一。」

[0193a07] :「若然 :『法實無所得』,多聞?」

[0193a08] :「 無得無得 。」

[0193a10] 須菩提 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乃至 。」攀緣即是

[0193a13] 色聲 不如法身故 不生心境故云

[0193a15] 所以忘懷法性法相故經云:「
。」:「唯識如是 淨土第一莊嚴。」

[0193a19] 菩提云何譬如有人須彌山 大身。」

[0193a21] 成熟即由教化令眾生 有所捨下眾生 不能教化見大
所以意言不見大小故經云:「佛說非身大身。」大小 大小高下親疎憎愛不等
縱使化生愛見便眾生云何成熟用意無有之間 成熟

[0193a29] 須菩提恒河所有 乃至如來。」隨順 即是散亂遠離
文筆佛教以外 散亂累世
沈淪隨順

[0193b06] 恒沙功德 修行名利輪迴如何 修學

[0193b09] 須菩提云何 大千世界所有微塵乃至 世界。」依報四大正報內五
和合 約法相應兼人二事相望總有 色蘊器界微塵名為
有身依正即是相應 合心心所法名為 樂受即是相應色心和合
有心即是我人相應遷流 造作如下

[0193b19] 影像相者 色心法界影像可是業識 影像便善巧
便不能影像名為便便

[0193b23] 以為方便散亂方能慧觀

[0193b25] 二種 方便便唯一 心所法不可顯著
難忘至極妄念 下文:「相想心境心境故云。」

[0193b29] 一者須菩提云何可以三十二相 如來乃至是名三十二相。」
入聖資糧遠行豈可至聖供養無不 以此資糧供養即是反之則是

[0193c06] 不以:「不以 相見如來如來不得云何?」故此 智慧隨順相應名為
棄却無相即非 不生執著相應供養親近恭敬執著不順常見
名為如下:「若以色見我音聲邪道不能如來。」《華嚴:「 常隨如來不了真實義不見。」
三月忉利天為母說法閻浮蓮華比丘尼先見化作轉輪王 須菩提
在於山中見佛思念:「空無 真法色相。」 蓮華:「須菩提先見
。」故知對面千里虛心天地 一家古人:「江山 。」通達妙理
真佛無有邊際

[0193c24] 十二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恒河沙 布施乃至第一波羅蜜。」
有所周備不過遠離 利養疲乏
放逸疲乏不得 疲乏熱惱熱惱 精進精進退失功德

[0194a03] 恒沙 成對校量改革見大 小利 精進精進
受持無邊故知經意

[0194a08] 一身報身 終日求名求利不足未始縱使 持經功德無量無邊未來
不竭利害何不?《無常經: 「眷屬財貨善根 糧食。」

[0194a13] 十三須菩提忍辱波羅蜜 日光照見種種。」不下 不忍

[0194a15] 無我 之所以所謂通則 我相能忍無我 能忍能忍

[0194a18] 十四須菩提當來善男子善女人經受 讀誦乃至果報不可思議。」
即是即是

[0194a22] 三時對治證聖 校量華嚴經:「法性真常離心二乘
不以世尊甚深無閡 。」對治一向而言令人 修慧究竟通論必須定慧。《
中說:「定慧不等不見佛性無明邪見 。」第十一便是對治不同 修習兼行

[0194b01] 十五 須菩提白佛世尊乃至無有 多羅三藐三菩提。」十一
自攝則是自攝不動則是 自取

[0194b05] 起降不覺 自攝:「眾生滅度」,無法
不計對治

[0194b08] 十六 云何如來然燈佛有法阿耨 三藐三菩提乃至是故一切法。」
教授即是教授即是

[0194b12] 三賢 六度無數劫入聖 資糧加行
加功然燈佛得無所得然燈 善慧授記當得作佛釋迦牟尼 故云無得

[0194b17] :「善慧進入 地前?」

[0194b18] :「初地 初地不能 可知教授入見道
不然第五至此對治 見道加行位對治故云 證道。」

[0194b23] 十七須菩提譬如人身 乃至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眾生無壽 。」種性觀照般若
二智無分別 如來決定佛種地前加行至於初地

[0194b28] 實相 一切法。《唯識:「 真如二空無有一法不在。」
平等平等因緣麁惡 法無我平等相應平等希望 平等一切菩薩證道平等
平等:「證道二種種性平等。」 智者一準起信:「法身
本覺。」理智冥合能所 捨離

[0194c09] 成法報身種性 報身平等成法長大 報身萬行功德莊嚴
法身真如一切

[0194c12] 十八自此 佛地具足

[0194c13] 具足 滿二障菩提涅槃具足 證聖生如來家佛果功德
果德以要言之不出依正 二報之內正報之內福智 三業依次

[0194c19] 須菩提 :『莊嚴佛土。』菩薩乃至 菩薩通達無我如來真是菩薩。」
至於等覺修道莊嚴能所法界 故云具足故經云:「通達無我如來 真是菩薩。」

[0194c25] 二者須菩提云何如來 肉眼乃至未來心不可得。」 不見名為
悉知無知 無所不知名為具足 修道無學位
有無故云貫通

[0195a02] 須菩提云何滿三千大千 世界七寶布施乃至福德無故如來 福德。」

[0195a05] :「前已?」

[0195a05] :「 皆是校量不及受持乃是無住校量不同。」

[0195a07] : 「布施云何?」

[0195a08] :「凡是 果德無住 。」

[0195a10] 自在有漏不自在 合為福智相離 色身具足
前者 因果 一身下語三業

[0195a16] 四者須菩提云何可以具足色身 乃至諸相具足。」如來
:「即非具足色身」,真身。「 足色」,應身。「即非諸相具足」,真身。 「諸相具足」,應身

[0195a20] 五者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乃至 說法。」說法具足
無法說法

[0195a23] 心中念處正覺施設大利 攝取法身不住生死涅槃
化度眾生大悲念處未成 正覺自利滿利他施設大利相大攝取
法身空有不住生死涅槃 以此 經文,

[0195b02] 二重 一者 度眾生違反是故第一發心
二者相應是故第二 四法皆是由此 四者可知五者正當淨心
正當究竟修道

[0195b09] 一一第一 四生無餘涅槃眾生 滅度菩薩無我相者
五百生忍無我 十八 十八滿足

[0195b14] 十八 地位

[0195b15] 地位楞伽經:「十地即為即為乃至 無所有」,。《仁王》、《
地位有無隨機華嚴圓融有無無閡 華嚴有無無閡為了
約法人法相離有無 行人念念佛境自然不同等級用心畢竟
華嚴:「因果。」 無相列位淺深

[0195b26] 十住十住第一發心持地修行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
灌頂十住

[0195c01] :「如何?」

[0195c01] :「 。」

[0195c02] :「何故十信?」

[0195c02] :「攝入十住 以前十住通名信行華嚴發心十信 。」

[0195c05] 第二十十行歡喜饒益無瞋無盡善現無著
善法真實

[0195c07] 六行 第二住處以此住處六度布施 歡喜持戒饒益忍辱無瞋
精進無盡禪定智慧 現行分別善巧示現

[0195c11] 第七行者 相見如來無著

[0195c12] 三行第四 法身謂言說法尊重佛言 尊重智相法身善法真如
善法福相法身真實 無漏真實

[0195c16] 十四十迴向 護一切眾生眾生相迴向 一切處無盡功德隨順
善根等心隨順一切眾生真如無著解脫法界無量第一 即是眾生相第二多聞
第三諸佛不住色 第四見大非身真如一切處第五受持
得無功德第六五蘊 善根堅固十一第七 隨順十二第八離一切相
諸佛」,即真十三第九 無著十四第十無有 思議功德」,即是法界功德

[0196a01] 十五四加行三賢菩薩已經 無數劫福智資糧入見道加行
尋伺取名四法 第一如實智 能所三品
中品上品第一二空未能證實 :「現前唯識有所
唯識。」經文十五 有法阿耨菩提」,菩提

[0196a12] 十六 然燈佛不得菩提」, 下品如來諸法
不得未能 中品無有法佛阿耨菩提」, 畢竟不得空當上品
如來所得無實無虛乃至即非一切 二空當世第一

[0196a19] 十七初地:「種性智證遍行真如」,當初

[0196a21] 十八國土 具足修道:「 大菩薩。」無上具足究竟
:「佛果。」十八 十四資糧十五十六加行十七見道 初一具足修道無學道

[0196a27] 第二分文

[0196a27]

[0196a27] 申請

[0196a28] 讚佛

[0196a28] 恭敬即是讚佛

[0196a29] 即如 敷座而坐

[0196b01] 長年老者 年老 智慧超倫即是
人身佛法 六根萬行不成 長老
便長老先生未必年老

[0196b07] 須菩提蘇補底梵音 時下。《西域記:「東方青龍
影響釋迦聲聞發揚空理 諸佛。」

[0196b11]

[0196b11] 釋經通明

[0196b12] 師資尊卑諮詢不可 曾子夫子。《孝經夫子
曾子:「先王至德要道順天民用 上下?」曾子:「足以?」致敬
如來 偏袒

[0196b19] 膝下 著地地表合掌不異
實相法門用心如此

[0196b22] 恭敬 合掌莫非恭敬 三業合掌等身 意業白佛口業

[0196b25] 希有 具有希有曠劫 之中正當住劫住劫中有二十增減
第九萬歲迦葉如來 百年至人歲時釋迦如來 第十展轉
四千百年至人萬歲彌勒佛出世過去未來相去一千 百萬餘年中間故云希有法華
諸佛出世值遇。」希有三千 唯有一佛四天下須彌山 日月梵世其中唯有一佛
希有福慧超絕無上法華:「我所智慧微妙第一。」:「 其所得法定慧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
。」佛功德不可稱邊際華嚴:「塵心可數大海中水虛空 無能佛功德。」希有
大慈悲方便多種無量法門眾生利益

[0196c16] 以下善護念如來 真佛如來 如來即真隨緣
化佛如來真如成正覺 眾生後者故云

[0196c20] 三賢 菩薩信根成熟無退智慧力 無分別智成就佛分位真如
一法千萬法明門自利 教化後得智攝受眾生 千萬億世界教化眾生 利他行

[0196c26] 未熟十信菩薩以此 六度故云退失信根 未成退付囑智者教化使 不退

[0196c29] 菩薩大菩薩 菩薩父母遺囑子孫云云

[0197a01] 菩薩菩薩梵音不足 菩提薩埵覺有情以時 梵語二字菩薩
求是有情四句二乘無度諸佛無求菩薩 凡夫無求無度四句諸佛
無情凡夫有情菩薩有情二乘 無餘依無情能所求是求是有情

[0197a10] 三義之中悲智真妄 人法菩薩未必寶冠天衣 菩薩

[0197a13] 當機發心 當機

[0197a14] 《華嚴引證 發心 何以攝持意即眾生
不解降伏 使遺忘退 所以善財童子善友
:「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薩行菩薩道?」發心 修行

[0197a22] 阿耨正智釋義 正字二智正字二智 正智覺真遍智
故云正覺二乘凡夫 如理二智如理根本
智度論菩提發心菩提十信菩提三賢明心菩提初地菩提
九十無上菩提如來地 發心第一第五能所 貫通

[0197b04]

[0197b04]

[0197b05] 境界發心時 發心故云境界

[0197b06] 發心時十惡發心不可 故云行業

[0197b08] 妄心發心時妄心 發心不可隨之是故:「云何 降伏?」

[0197b10] 六塵四心十惡六度昔時 不著如是用心真實修行發菩提心


[0197b13]

[0197b13] 初二 修行含有修行起信中說:「二識第七 具足云云

[0197b16] 四下四心 六度何以 發心必須制伏
由是捨離在於不明

[0197b20] 無著論證 願意即是發心

[0197b21] 修行平等名為等持等持相應相應即是 修行

[0197b23] 降伏相應心 使相應降伏 經論相契聖旨說理

[0197b26] 十八無著 天親解經須菩提即為
四心六度之中 降伏十八如初 四生入涅槃無生
無我降伏皆然

[0197c04] 故知結義三行一者三義具足一行發心降伏修行發心修行降伏空降修行發心
三光不可譯經

[0197c08] 須菩提善哉善哉。「。 「如來善護念

[0197c10] 佛心不重顏回夫子:「!」:「
。」吉凶殷勤

[0197c13] 生發其事是故調云云

[0197c14] :「汝今諦聽」, 。「」, 審諦真實用心

[0197c17] 生滅淨名》經文。: 「生滅心行實相」,不得 生滅得以生滅既是不生不滅
實相云何生滅心行 置於

[0197c21] 《智論 用心方便

[0197c23] 飲水無暇聽法亦復 妙門無心睥睨

[0197c25] 一心語義意中 言中中有聽者 耳識意識
得意 一覽無遺故云 一心語義踊躍
聞法昔日 不遇如下:「涕淚悲泣。」今日 踊躍歡喜故云

[0198a04] 不如用心 真諦諦聽過失
離散輕慢顛倒如次三慧

[0198a08] 勸勉 陳說善男子如是
故云 指向是故:「汝等。」

[0198a12] 如今人稱順從 :「相去幾何?」

[0198a14] 十地華嚴十地品 諸菩薩金剛藏十地法門 借用四句其三
聞慧聞法飲水思慧 尋求應須第三修慧修行 服藥三慧
萬行

[0198a21] 我等最後一句 所聞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02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西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