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 Chi Ru Jing Zhu 陰持入經註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陰持入經序陳氏注
[0009b09] 密依自惟。宿祚淳幸。生遠八難之矇瞽。值覩三尊之景輝。洪潤普逮群生蒙澤。使密鉛鋌之質。獲廁圭壁之次。雖覩神化稟懷淨誡。然以魯鈍之否學不精勤。夕夜怵愓。懼忝大道。命疾電耀。躬膬薄氷。疑滯之性學不通窈。今以螢燭之耿。裨天庭之日。蓋陰持者。行之號也。與安般同原而別流。安侯世高者。普見菩薩也捐王位之榮。安貧樂道。夙興夜寐。憂濟塗炭。宣敷三寶。光于京師。於是。俊人雲集。遂致滋盛。明哲之士靡不羨甘。厥義郁郁。淵泓難測。植之過乎清乾。橫之彌于八極。洪洞浩洋無以為倫。密睹其流。稟玩忘飢。因間麻緦為其注義。差次條貫。縷釋[衛-韋+正]伍。令其章斷句解。使否者情通漸以進智。才非生知。揚不盡景。猶以指渧之水。助洪海之潤。貴令暫睹之者。差殊易曉。唯願明哲留思。三人察其訧睡幸加潤暢。共顯三寶不誤將來矣。
陰持入經卷上(此經多[衛-韋+正]字他本皆作行)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0009c06] 佛經所行亦教誡 師云。所 [衛-韋+正] 謂所當施 [衛-韋+正] 也。教化群生示之正真也。誡之。所以壞邪 [衛-韋+正]
兇。必有免己之禍矣。
[0009c09] 皆在三部為合 [衛-韋+正] 謂色聲香味細滑邪榮。 與眼耳鼻口身心合作。
[0009c11] 何等為三。一為五陰 謂識神微妙。往來無 診。陰往默至出。入無間。莫睹其形故曰陰。
[0009c13] 二為六本 本根也。魂靈以六情為根本。人 之身受由教樹。輪轉無休。故曰本也。
[0009c15] 三為所入 眼耳鼻舌身心斯六體。色聲香 味細滑邪念所由入矣。故曰入也。
[0009c17] 五陰為何等。一為色 四大可見謂之色。
[0009c18] 二為痛 志所存願。慘怛懼失之情為情勞。 謂之痛也。
[0009c20] 三為想 想像也。默念日思在所志。若睹其 像之處已則前。故曰思想矣。
[0009c22] 四為 [衛-韋+正] [衛-韋+正] 行也。已處于此。心馳無極。思善 存惡。周旋十方。靡不匝也。故曰 [衛-韋+正] 也。
[0009c24] 五為識 識知也。至睹所 [衛-韋+正] 心即知之。故曰 識也。
[0009c26] 是為五陰色陰名為十現色入 師云。十現 色入者。云。其內外相入。不相失也。視之可 見。故曰現也。聲無形云何色乎。曰聲以耳
為對。耳可見故云色矣又以聲因四大而發。 四大為色矣。願與色違。心 [病-丙+(止/(止*止))] 悁痛。六情同義 矣。
[0010a03] 十現色入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聲五鼻六 香七舌八味九身十樂是為十現色入是名 為色種 樂愛也。種栽也。謂六欲興。即身栽 生。隨
[衛-韋+正] 受形。今之群生。皆 [衛-韋+正] 使然。故曰種 也。
[0010a08] 痛種為何等痛種為身六痛一眼知痛二耳知 痛三鼻知痛四舌知痛五身知痛六心知痛 是為身六痛名為痛種思想種為何等思想種 為身六思想一色想
色義與上同矣。
[0010a12] 二聲想三香想四味想五更想六法想 心念 善即善法興。惡念生。即惡法興。夫心者。眾法 之本也。法句經曰。心為法本斯也。
[0010a15] 是為身六思想名為思想種行種為何等 [衛-韋+正] 種名為身六更 志之所往至輒更之。故曰 更矣。
[0010a18] 一色所更二聲所更三香更四味所更五觸 所更 通身也。謂六情通著身。故曰通矣。
[0010a20] 六法所更是為身六更是名為行種識種為何 等識種名為身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心識是為身六識是名為識種名為五陰種
師云。五陰種身也。身有六情。情有五陰。有 習眼為好色轉中色轉惡色轉三色。色有五 陰。并習合為十八事。六情各然。凡為百八結。
滅此生彼。猶穀種朽于下。栽受身生于上。又 猶元氣春生夏長秋萎冬枯。百穀草木。喪 于土上。元氣潛隱。稟身于下。春氣之節至卦
之和。元氣悁躬于下。稟身于上。有識之靈。 及草木之栽。與元氣相含。升降廢興終而 復始。輪轉三界無有窮極。故曰種也。
[0010b03] 當知是是從何知為非常苦空非身從是知亦 有二知一為慧知二為斷知從慧知為何等為 非常苦空非身是為從慧知從斷知為何等愛
欲已斷是為從斷知 乾巛有終始。群生 有興廢。成者必敗。盛者必衰。謂之非常。生老 病死。履邪受罪。謂之苦。群生未有厥本自空。
今有幼終成必空。謂之空。身為四大終各歸 本。非已常寶。謂之非身。深睹四事之原縷。 別厥欲之歸輪迴三界。捨身受身積苦無量。
持志於正觀空三界。欲逮于本無。諸苦寂滅 謂之慧知。明度經曰。癡者以非常苦空非身 為常樂。有身明度變之。故曰大明。
[0010b15] 陰貌為何等積為陰貌足為陰貌 積聚 也。謂心默積聚五陰。盛滿足六情眾苦也。
[0010b17] 譬如物種名為物種木種名為木種火種名為 火種水種名為水種一切五陰亦如是 物木 火水各有本名。木自名木。以譬五陰。六情本 名亦然。
[0010b21] 有十八本持 師云。心為眾之本主。持諸欲 故曰持。
[0010b23] 十八本持為何等。一眼二色三識 眼與識 合識別好醜。六情義同。老母經曰。眼見色即 是意。意即是色。了本云。佛說為眼從色令識
生。斯義如之也。
[0010b27] 四耳.五聲.六識.七鼻.八香.九識.十舌.十一味.十 二識.十三身.十四更.十五識.十六心.十七法.十
八識。是名為十八本持已知是從何知為非常. 苦.空.非身是為知從是知亦有二知。一為從慧 知。二為從已斷知。從慧知為何等。為非常.苦.
空.非身是為從慧知。從斷知為何等。愛欲已斷 是為從斷知。彼為具足。具足為何等。或言無 有餘具足 師云彼彼 [衛-韋+正] 家也。眾欲已斷。三
十七品即現矣。高 [衛-韋+正] 具者。邪向都盡無復有 餘也。
[0010c08] 已無有餘令眼明見明 明眼慧明也。見明 天眼也天眼者。道明即足。道眼足者。即無不 睹。目連謂魔曰。吾以道眼觀內。天眼睹表。內
外清淨過天琉璃。何微塵而不睹乎。故曰眼 明見明矣。
[0010c13] 一 [衛-韋+正] 者說是已為斷眼本耳本遍說如是 一 道也。是二三十七品也本六欲本也遍諸也。 道 [衛-韋+正]
者。云。夫得三十七品之淨 [衛-韋+正] 者。五陰六 本諸欲皆斷。
[0010c17] 卒名為本持 卒遂也。持六情與色聲香味 細滑。可心之榮相持。遂名之為本持矣。
[0010c19] 譬是人為多熱如是名遍 多熱。譬時疾彌 重通身皆熱。由人已受十八本持識神輪轉。 更五陰六本諸入。以招憂悲苦。不如意惱合
聚眾苦。其為是足矣。
[0010c23] 譬喻是為具足亦有十二入何等為十二自身 六外有六自身六為何等。一為眼 師云。眼 見色有三事。六情皆然也心意識為本也。一
念二作三求。念屬心。作屬意。二不屬識所為。 善惡不過是三事。
[0010c28] 耳鼻舌身心是為自身六入外有六為何等色 聲香味更法是為十二入一切從何知為非常 苦空非身是從是知 一切十二入。當從何
知之乎。謂能還五陰覺四非常。知內六情 受外六欲也。
[0011a04] 亦有二知一從慧知二從斷知從慧解知為何 等為非常苦空非身是為從慧知從斷知為何 等愛欲已斷是為從斷知何等為入解從是致 名為入
入謂十二入也。從內六致外六。當 何以知之。多日當以四非常照之。
[0011a09] 從入解譬從金入名為金地從銀入名為銀 地如是各各應是譬喻所從所入 從所入 者。各從其地是眼自入色。六情皆然。
[0011a12] 是從是有如是從所意念 所意念者。謂意 意念色便成 [衛-韋+正] 有罪。有罪為有苦具。
[0011a14] 有行罪苦法如是 有作惡 [衛-韋+正] 即受罪。喻如 [衛-韋+正] 道者得道。
[0011a16] 從所致是名為從是入 從所致者。譬六情 從意所念致六欲也。入者。邪入于六情矣。
[0011a18] 亦有從是入譬如王有入所有名是亦如是 亦如是者。謂更引譬重說六情事。王有入 者。諸群縣君。各以地所出。分別本名。貢入於
王。六情所入亦然矣。
[0011a22] 為有四諦苦習盡道苦名為要語身亦念 師 云。夫身眾苦之根。身苦與心 澀 。要在斯二 事。故曰要也。
[0011a25] 習名為要癡亦所世間愛 生死萬端。勤苦 無數。而愚者樂之之謂習。習之所由癡與愛 也。故不知苦之為苦也。
[0011a28] 盡名為要慧亦解脫 明者。睹四非常。臥滅 癡愛。癡愛斷者則結解。結解者。脫於三界。 睹道門殃福盡也。
[0011b02] 道名為要止亦觀 癡愛盡心寂止觀睹則 空。三界還本無。謂之道。止與觀道要也。
[0011b04] 亦有三十七品經法 三十七品者。度世之 明法也。
[0011b06]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 者八種道 [衛-韋+正] 是為三十七品經法過去佛亦 有是現在佛亦有是未來佛亦有是辟支佛亦
從是得度世道佛弟子亦從是是為度世無為 道 師云。三十七品者。無上正真之明法也。 佛先睹之以教知。士弟子承之而 [衛-韋+正] 矣。慧印
曰。三尊中佛為尊。獨能說七覺意為懈怠未 現法。是三昧不可盡。佛以七覺淨定。獲無盡 之明也。得一切願。菩薩日已如淨誡者。不
犯三十七品。根株是闓。士大士所作。以至無 極慧。世尊緣一覺應儀。皆由之得道。可謂無 上慧者。
[0011b18] 四意止為何等或見比丘自身身身相觀行止 外身身身相觀 [衛-韋+正] 止內外身身身相觀行止
師云。自身己身也。外身彼人身也。內外身 謂草木身也。己身人身草木身。皆非常有。 [衛-韋+正] 家照然。止意著道故曰 [衛-韋+正]
止。安般解曰。息從 內出。息中具有四大。而心在中。謂之內身也。 息由外來。四大亦爾。禪家以息為身。繫意在 息。無令身想矣。
[0011b26] 盡意念以却世間癡心不便 盡盡心也。用 也。不便眾邪也。 [衛-韋+正] 家盡心。教道力之大者。當
用却三界癡賊主。誤己心令不樂。三活之寶 者也。一說云。癡 [病-丙+歲] 却道心。明心不便於 [病-丙+歲] 。 故曰不便也。
[0011c02] 自痛痛痛相觀 [衛-韋+正] 止 夫心喜曰痒。憂曰痛。 [衛-韋+正] 家獲六欲即不喜。失之不慼。法鏡經曰。利
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也。垢盡內淨。 心寂苦空。故曰痛痒止也。
[0011c06] 外痛痛痛相觀 [衛-韋+正] 止內外痛痛 痛相觀 [衛-韋+正] 止 盡意念以却世間癡心不便自意意意相觀 [衛-韋+正]
止 想像也。意所存曰思。髣髴如睹其容之 處前曰想。自觀己意。觀彼人意。又觀草木俱 因四大為體。云為之類。睹其非己有。心即無
所復欲矣。偈曰。吾我人及與壽。亦不計有是 形。意不念有與無。智慧者當遠離。斯所謂思 想意止者也。
[0011c14] 外意意意相觀 [衛-韋+正] 止內外意意意相觀 [衛-韋+正] 止盡 意念以却世間癡心不便自法法法相觀 [衛-韋+正]
止外法法法觀 [衛-韋+正] 止內外法法法相觀 [衛-韋+正] 止 盡意念以却世間癡不便 法。十二因緣法
也。心所想即如想成形。以法觀法其法一也。 但以疾心造無量之想。而有無盡之身色痛 痒。思想意止。生死意亦止。生死意止。識寂無
往來想矣。安般曰。念因有分念盡無有。斯空 不願無想。定向泥洹門也。慧印經曰。空無所 著是為泥洹。斯生死法止者。
[0011c24] 何等為從四意正斷或比丘有未生弊惡意法 發方便令不生。勸意不捨方便 [衛-韋+正] 師云。四
意止也。或若也。法。十二因緣生死法。勸邪根 深廣懼其復生。當豫發道力進意。德守道無 懈怠矣。
[0011c29] 精進攝制意捨散惡意是為一斷意 謂 [衛-韋+正] 家精其心進其志。攝制六情舍眾欲。散諸惡 念進就根力。已生弊惡意發清淨法欲斷勸
意求方便 [衛-韋+正] 精進攝制意捨散惡意是為二斷 意 清淨法謂止觀也。制止邪念斷諸欲根。 觀四非常。謂之淨法。
[0012a06] 未生清淨法勸意發方便令生 [衛-韋+正] 精進攝制 意捨散惡意是為三斷意已生清淨法令止 不忘令不減 止制止。淨
[衛-韋+正] 情無忘之。勿令 [衛-韋+正] 減也。
[0012a10] 令 [衛-韋+正] 不啻令 [衛-韋+正] 足 啻多也。足滿也。當進 德 [衛-韋+正] 就無盡之意。令道滿足也。
[0012a12] 發方便 [衛-韋+正] 精進攝制意捨散惡意是為四意 正斷何等為四神足或有比丘為欲定斷生死 隨 [衛-韋+正] 增神足
師云。欲得定意以斷生死栽。 隨 [衛-韋+正] 而進。增益道志。以成神足也。
[0012a16] 惡生死猗 猗。猗十二因緣輪轉無寧。 [衛-韋+正] 家 惡厭之。
[0012a18] 却欲猗盡猗 欲六欲也。
[0012a19] 從不便意生遣離去 十二因緣諸惡行之原 矣。非便己者也。 [衛-韋+正] 家當疾遣之去。無令為己 累。故曰遣也。
[0012a22] 是為一神足精進定 師云。定定在進取深 [衛-韋+正] 也。
[0012a24] 斷生死隨 [衛-韋+正] 增神足惡生死猗却欲猗盡猗從 不便意生遣離去是為二神足意定斷生死 師云。嫉恚疑滅。意即寂定。謂之意定。
[0012a27] 隨 [衛-韋+正] 增神足惡生死猗却欲猗盡猗從不便意 生遣離去是為三神足戒定斷生死隨 [衛-韋+正] 增神
足惡生死猗却欲猗盡猗從不便意生遣離去 是為四神足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為已說具 師云。內 [病-丙+歲] 盡淨明盛。眼能洞視無極之表。
耳能徹聽。身能飛行。變化萬端。心明往古來 今。已及眾生心念口言。身諸所更。無微不察。 佛緣一覺應儀四神已足。不師受故曰神足 矣。
[0012b07] 何等為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 為五根 師云。樹非根不生。道非信不成。為 道德之根。信根立道乃成。故信為首。精進在
[衛-韋+正] 勤存身若絕邪 [病-丙+歲] 念。習志于淨定。觀四非 常入三活門。慧印曰。是尊慧入慧門慧門所 謂三活門者。
[0012b13] 彼根應何義根為根義屬為根義 根道根。屬 屬道也。葉枝節華實。五事雖殊。俱屬於根。 信精進念定慧五德。皆屬於道故曰屬。
[0012b16] 可喜為根義不為同事為根義 可。可根立 也。喜悅也。不同事別流也。 [衛-韋+正] 家獲道五根。喜
以殖德。與俗相背。終始別流喜而自可。故曰 可喜根也。
[0012b20] 是名為根義何等為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 力慧力是名為五力彼力應何義無有能得壞 為力義 師云。夫已得四意止者。五根即
立。五根立道力即成。天女玉色不能亂其目。 名樂妓聲不能災其耳。眾香上甘魔王之尊。 飛行皇帝之榮。六情不為迷。志如虛空。莫 能動者謂之力。
[0012b27] 有所益為力義 道 [衛-韋+正] 曰降。德潤群生謂之 益矣。
[0012b29] 有膽為力義 魔兵億八千萬。不能動菩薩 一毛。道力隆赫。魔王降伏。謂之膽。
[0012c02] 能得依為力義 依依空 [衛-韋+正] 四。淵不能沒。由 依船度海。
[0012c04] 是名為力義有七覺意何等為七覺意一念 覺意 師云。覺覺善惡也。惡念生即滅之。道 念生即攝持。謂之念覺意矣。
[0012c07] 二法分別觀覺意 法善惡法。觀寂諦觀分 別真偽。擇取淨法。可以免三界者矣。安般曰。 擇法覺意。
[0012c10] 三精進覺意四愛可覺意 愚者愛六邪。可 之以為寶。上明十二神照其必為 � 。轉心以 受道。可三法之高 [衛-韋+正] 。十
[山/(支*力)] 法云。以直 [衛-韋+正] 消邪 [衛-韋+正] 。斯義如之也。
[0012c14] 五猗覺意 智士常以意猗四意止。色痛想 [衛-韋+正] 四陰起即覺滅之。謂之猗覺意矣。
[0012c16] 六定覺意 得止斷神足根力意即寂定。在 其所志分別除 [病-丙+歲] 守道淨 [衛-韋+正] 究意。高德進心
取道。雷震之嚮不能聞其耳。故曰定矣。
[0012c19] 七護覺意 意危難護。其妙難制。若 [衛-韋+正] 在欲 慎將護之。使其出欲。在色在無色。護之亦然。 故曰護覺意。
[0012c22] 是名為七覺意有得道者八種道 [衛-韋+正] 何等為 八一直見 見三界非直。皆為幻化。唯道有 常。進意取之。故曰直見也。
[0012c25] 二直 [衛-韋+正] 非三尊淨 [衛-韋+正] 。終而不 [衛-韋+正] 也。
[0012c26] 三直語 非佛教。不言之矣。
[0012c27] 四直治 以無欲為治矣。
[0012c28] 五直利 以道淨 [衛-韋+正] 為利。
[0012c29] 六直方便 諸佛以三十七品。為度世之方 便。
[0013a02] 七直意 意遠三界。直出十二門。不復邪傾。 謂之直意也。
[0013a04] 八直定是名為八道 [衛-韋+正] 定定在三十七品及 三活。斯四十品者。佛之尊寶也。 屯 真經曰。心
入泥洹從本。本寂而復寂。是則為寶。又曰。心 合三十七品。用度諸苦。是則為寶。夫寶世事 之謂。
[0013a09] 八種道 [衛-韋+正] 為墮合三種一戒種二定種三慧種 三十七品。總為八道 [衛-韋+正] 。合為戒定慧。戒淨
度欲界。定淨度色界。慧淨度無色界。於戒定 慧有願想。謂之垢也。受三界欲色識。無出斯 矣。
[0013a14] 彼所直語直業直治是名為戒種彼所直方便 直念直定是名為定種彼所直見直 [衛-韋+正] 是名為 慧種皆從是教誡令不啻教誡令不啻教
意令不啻慧教誡 不啻多也。 [衛-韋+正] 家由累 劫持戒。積 [衛-韋+正] 不虧。故令戒多也。修禪累久故 令意 [衛-韋+正]
。過四禪深入諸定。學於諸佛解慧無 量。雖然。無以為足矣。當進其戒定慧至於得 道。故曰不啻。
[0013a22] 彼戒種比丘為拔瞋恚亦 [卄/惡] 本為散瞋恚結 散牽也。以恕 己 四等拔瞋恚毒。散諸怨解眾 結。興慈悲喜護。普濟群生也。
[0013a25] 為合恚瘡 恚毒興。而身命危。謂之瘡矣。恚 滅瘡合矣。
[0013a27] 為識苦痛為度欲界 苦身也。身生老病死 其痛難。云 [衛-韋+正] 家照之。厭身苦斷欲滅恚。度欲 界也。
[0013b01] 彼定種比丘為拔慳 [卄/惡] 本為散欲結為合欲瘡 為知樂痛為度色界 定止也。獲六情所欲 謂之樂。失之即
[病-丙+(止/(止*止))] 。謂之痛。當以戒求道。而 默存天樂。夫福禍之原。樂苦之門。 [衛-韋+正] 寂照遠。
知後必苦。拔六欲之慳。滅色身之想。定在四 止。不受彼樂。謂之度色矣。
[0013b07] 彼慧種比丘為拔癡 [卄/惡] 本為散癡結為合憍慢 瘡為知不樂不苦痛為得度無有色界是為三 種 不苦不樂。謂意未念善。又未在
[卄/惡] 。中間 瞢瞢後受 [病-丙+(止/(止*止))] 身。此身更苦。斯為痛矣。 [衛-韋+正] 家
意在空。不能空空。不色天樂空。心結在之。世 有佛如恒沙。而已不能受間。福盡入三 [卄/惡] 道 更諸苦 [病-丙+(止/(止*止))]
。斯為痛矣。慧者以非常苦空非 身。眼觀視三界。無針鼻之土。可免死不受 苦者。即念空滅願。就淨無想入三活門。慧印 曰。空無所著是為泥洹也。
[0013b17] 比丘止為拔三 [卄/惡] 本散三 [卄/惡] 使合四瘡知三痛 度三界 三 [卄/惡] 三毒也。四瘡者。一欲瘡。二見
結瘡。三戒願瘡。四身結 [衛-韋+正] 瘡。心為三毒因。受 彼四瘡。其使難察故云使矣。三痛三界也。 識神受 [病-丙+(止/(止*止))]
因流無際。 [衛-韋+正] 者當三毒積德莫休。 趣至泥曰為限矣。明度經曰若內菩薩使入 深法。當 [衛-韋+正] 空無想無願無識無生滅。泥洹為
限也。
[0013b25] 何等為十二種 十二種因緣也。分為三部 [衛-韋+正] 。上四事屬過去。中四事屬當來也。
[0013b27] 從求如求等生 從從癡也。如如其所求。 等俱也。謂識舍本淨。從未 [病-丙+歲] 。即如其所求。
十二因緣次第同時俱生也。故曰等生也。
[0013c01] 從癡因緣令有 [衛-韋+正] 癡冥也。 [衛-韋+正] 也謂群生識 神沒在癡冥。由盲者不明安危。去福就禍。識
神本癡。樂身苦。不知親為己尊。而欲意向之。 遂依受身。中心經曰。本從癡中來。今為人復 癡。斯之謂矣。
[0013c06] 從 [衛-韋+正] 令有識 識知也。魂靈受身。即知好 惡。而有憎愛之心也。
[0013c08] 從識令有名字 字色也。痛想 [衛-韋+正] 識名也。地 水火風可見。謂之色矣。
[0013c10] 從名字令有六入 由五陰受身。令六情生。 而有六邪入。
[0013c12] 從六入令有致 六情備。即致色聲香味細 滑眾念。了本曰。更樂眼更色心樂之。謂之更 樂矣。
[0013c15] 從致令有痛痒從痛痒令有愛 老至身病。 命終毒痛。癡心戀愛。言之哽噎。謂之愛也。
[0013c17] 從愛令有受 以愛之故。五陰盛猛。受後生 栽。其為無量。
[0013c19] 從受令後有 由受盛陰。令有後身。殃禍輪 轉。纏綿不絕。
[0013c21] 從有令有生 已有盛陰。識神因親。受身更 生。
[0013c23] 從生令有老死憂悲苦不可心致 [病-丙+(止/(止*止))] 如是具 足苦種為致習 四大萎枯曰老。命盡神遷
曰死。內熱心痛曰憂。存之噓唏曰悲。荷負重 禍曰苦。若斯眾事心所不可。不樂而自來求 離。而不勉。心滿內結曰 [病-丙+(止/(止*止))]
。識為種生十二 因緣。令苦備足。而不以苦者。以其說習之久 矣。生死以苦習為本。道以盡為基。基立道焉 得不成乎。
[0014a02] 癡已盡便 [衛-韋+正] 盡已 [衛-韋+正] 盡便識盡已識盡便名字 盡已名字盡便六入盡已六入盡便致盡已致
盡便痛痒盡已痛痒盡便愛盡已愛盡便受盡 已受盡便有盡已有盡便生盡已生盡便老死 盡已老死盡憂悲苦不可心 [病-丙+(止/(止*止))] 便盡如是具
足苦種便得盡 十二因緣盡。即泥洹矣。
[0014a08] 彼癡名為不知四諦如有 諦諦有苦習重禍。 已為之困而不知。止欲盡 [病-丙+(止/(止*止))] 。觀淨得道安
康無患。而已不受謂之癡也。
[0014a11] 不解不見不相應不受不解不解根是名為 癡 道正而群生心邪。與佛教違。謂之不應 矣。
[0014a14] 彼癡因緣 [衛-韋+正] 為何等為六望受何等為六色聲 香味觸法是為身六望受是名為 [衛-韋+正] 六情
望六邪。而心受之。以成法也。
[0014a17] 彼 [衛-韋+正] 因緣識為六身識眼耳鼻舌身心是名為 六身識 六識所興輒種身像。故曰六身識 也。
[0014a20] 彼識因緣名字字為色名為四不色陰痛想 [衛-韋+正] 識是為名 不無也。謂痛想 [衛-韋+正] 識無形可睹。 故曰不色矣。
[0014a23] 色為四大本謂地水火風是上為名是四為色 是二相連共為名字 身強者地也。軟濕水 也。溫煖火也。氣息風也。斯四大可見。謂之
色。識神為斯名色。因于三界也。
[0014a27] 彼名字因緣身六入受眼耳鼻舌身心是名身 六入受彼六入因緣身六思望眼耳鼻舌身心 是名為身六思望彼思望因緣身六痛眼耳鼻
舌身心是名為身六痛彼痛因緣六身愛色 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六身愛 彼愛因緣受為四受一欲受 謂處欲界。受 欲身也。
[0014b05] 二見結受 色天見色。心結受生死栽。不以 身加。
[0014b07] 三戒願受 [衛-韋+正] 家。戒當以求道。而樂天福願 升天。庶彼延壽。謂之願受。
[0014b09] 四身結 [衛-韋+正] 受 結心作 [衛-韋+正] 慕為身。為身由結 [衛-韋+正] 。得指解結。由愚者以不淨為淨。致受入
欲淵。以苦為樂。致受入有淵以非常為常。 致受入見淵。以非身為身。致受入不明淵。 四受四淵二義同歸矣。
[0014b14] 是名為四受彼受因緣有為三有一欲界二色 界三無色界是名為三有 三有有三界生死 身。
[0014b17] 彼有因緣生為上五陰六持六入 上謂上所 說三部。已有三部。識神輪轉受生。蓋無寧矣。
[0014b19] 己有如有 己有已有上三部邪識神。因之 作 [衛-韋+正] 。如所種有有身像。故曰如有也。
[0014b21] 生聚 癡舍聚五陰六入諸事。共依四大生。 即有五道生死。
[0014b23] 已住墮致分別根 往往至三部所。墮墮三 部 [衛-韋+正] 。致致六情。分分別諸根。
[0014b25] 已入得有 六情根具者。色則入眼。五情俱 然。得者。六邪得六情也。六情不得見。故曰得 也。有有生老病死三界。諸患眾苦備矣。
[0014b28] 是名為生死為何等名為人人所在在所往已 往壞已過 人人群生也。所在所居。所往謂 識神所往地不同也。壞敗也。過去也。所往
受身無不壞敗。命無不過去。偈曰。非空非海 中。亦非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死不受苦。斯 義如之。
[0014c05] 死時是命亦根已閉塞 是是群生也。命息 也根六根也。群生死時息絕身冷。六情根都 閉。於是魂靈從去曰死也。
[0014c08] 是為死上本為老後要為死是故名為老死 偈曰。適生便病。次當老死斯義如之。
[0014c10] 癡相為何等為冥中見冥 識神本沒。在三 毒五陰窈冥之淵。又以六情採受。六邪以自 覆弊。謂之冥中見冥矣道地經曰。譬如夜極
冥。人復於冥中閉目行。是何時當見明。斯癡 之相矣。
[0014c15] 如有不解 如冥也。神靈捨身受身。隨 [衛-韋+正] 受報。其事真有而愚不解。中心經曰。不知生 所來死靈所趣。謂之癡也。
[0014c18] 令從是致墮 [衛-韋+正] 想處 [衛-韋+正] 相為何等為令後復 有是為 [衛-韋+正] 相上從是發起 上癡也。從癡發
起。遂至 [衛-韋+正] 相。故云上從是發起。法句經曰。 癡十二因緣之母。
[0014c22] 令從是致墮識處識相為何等為識物識事是 為識相 識生分別事物。故六識相矣。
[0014c24] 令從是致墮名字處名字相為何等為俱猗 云。五陰 [衛-韋+正] 相猗以成諸使。
[0014c26] 是為名字相令從是致墮六入處六入相為 何等為分別根是為六入相令從是致墮思望 處思望相為何等為相會更生是為思望相。
[0014c29] 眼與色會。識神樂之。謂之相會更也。了本云。 父母識為三會更令從是致墮痛處痛相為何 等為更覺是為痛相令從是致墮愛處愛相為
何等為發往是為愛相 內情愛欲而心發往。
[0015a04] 令從是致墮受處受相為何等為受持是為 受相 受受諸欲。而心持之不捨。
[0015a06] 令從是致墮有處有相為何等令墮若干處是 為有相 已受則有身處若干。云其非一處 受身。
[0015a09] 令從是致墮生處生相為何等為已有五陰是 為生相 生受身則五陰現。是為生相矣。
[0015a11] 令從是致墮老處老相為何等為轉熟是為老 相令從是致墮死處死相為何等為命根盡是 為死相令從是致墮苦處苦相為何等為身急 是為苦相
謂命盡四大分諍。痛 [病-丙+(止/(止*止))] 無量。故 言身急為苦也。
[0015a16] 令從是致墮不可處不可相為何等為心意急 是為不可相 不可處。謂老病死處也。命擾 謂之急也。雖心不可。會必往之。維摩詰曰。身
身為窮。道會老死故。斯義如之。
[0015a20] 令幹從是致墮悒悒憂悒悒相為何等為憂 五陰 五陰為幹。百八 [衛-韋+正] 為枝條。沸迦沙經
曰。斷其枝幹。截其根莖。不復生栽。是之謂 也。
[0015a24] 令從是致墮愁 [病-丙+(止/(止*止))] 處悲愁相為何等口出聲 言令致悲 [病-丙+(止/(止*止))] 懣懣為
[病-丙+(止/(止*止))] [病-丙+(止/(止*止))] 亦為懣 出聲。謂 為病者臨亡。與恩愛辭別之悲聲。
[0015a27] 九絕處為一切 [卄/惡] [衛-韋+正] 令部伴 九絕處者。其 宜在下。
[0015a29] 從流行 謂癡流行至生死。迴流三界。故謂 之流。
[0015b02] 為有二本從有結罪。為三 [卄/惡] 本。亦有四倒。彼二 本罪 [病-丙+(止/(止*止))]
為何等。一為癡。二為墮有愛。名為二 本。三 [卄/惡] 本為何等。一為貪欲。二為瞋恚。三為癡 惑。是名為三 [卄/惡]
本。有四倒。四倒為何等。非常念 常。是為思想倒為意倒為見倒是為一倒。計 苦為樂。非身為身。不淨為淨。思想意見倒如上 說是名為四倒。彼癡名為不解四諦不慧
背四諦向四顛倒。謂之不慧也。
[0015b10] 不見 不見佛也。
[0015b11] 不相應不解受為 [卄/惡] 是為癡 不解。不歸命 僧受佛深法。斯 [卄/惡] 莫大。謂之癡矣。
[0015b13] 彼有愛為何等為所世間欲發往不捨是為有 愛是名為二本 不捨者。謂之孝之不捨須 臾也。
[0015b16] 彼欲貪本為何等為所在所種貪 種殖也。 所在者。謂在五道中。在在所種貪。
[0015b18] 為奇珍寶為奇財產為奇嚴事為有嫉在奇 奇彼也。謂群生見可欲之物。靡不有貪嫉 之心。在彼故謂之嫉在奇。
[0015b21] 貪可貪欲可往愛相愛哀相往不捨是為貪 [卄/惡] 本 專愚小人。貪者可貪邪欲相投。彼此相
愛。愚愛相哀。始有眾生已來。傳之不休。迴流 受禍更之至今。經曰。道 [衛-韋+正] 者。以道相然。相可 相類類以道聚。高志相生。凡物以邪為正。
以穢為淨。黨類相求以非相濟。謂之本惡也。
[0015b27] 是本為誰為所有貪為身非法 [衛-韋+正] 口非法 [衛-韋+正] 心非法行亦餘俱相連 [卄/惡] 種所作意念是法
本是故名為貪 [卄/惡] 本 誰者。問告斯諸惡誰 乎。答云由身口心非法之 [衛-韋+正] 。餘因緣亦然。 法本者。真慧正法之本也。邪慧謂之
[卄/惡] 本矣。
[0015c03] 彼瞋恚非法本為何等為在人為在 [衛-韋+正] 恚相恚 夫 [衛-韋+正] 在人也。小人貪六邪。己欲專焉。睹彼
獲之即嫉生。嫉盛即瞋恚發。賢者恕己 [衛-韋+正] 仁。小人專己 [衛-韋+正] 毒。己恚往即彼來。謂之恚 相恚。
[0015c08] 不忍不識 愚者無明為名色。狂不能以道 力忍伏邪心。申愚遂非。不識禍難之害由貪 嫉生。故曰不識矣。
[0015c11] 因緣瞋瞋恚發評諄 評諄。由評彈瞋。恚 之忿。繳兇氣泄出。為謗訕矣。
[0015c13] 念不可說不可所念說不好令意却 非三 尊志之所存而念。之曰念不可。非十二部經 法。而陳之。謂之說不可。不可所念。說而念
說之。謂之不好。令心却入惡 [衛-韋+正] 。
[0015c17] 是為恚非法本是本為誰為非法本所身罪所 言罪所心罪亦餘所相連意念為是法本是故 為瞋名為非法本彼癡惑非法本為何等不 知四賢者諦如有
四賢者諦謂賢者四諦 也。自佛下至溝港。六雙十二輩為十二。十二 賢賢者。以無量之明。睹真有四諦。而愚者不 知。曰不知也。
[0015c24] 不解不見不相應不解受非法或隨或受或在 或不識或癡冥在冥蔽覆令冥令無眼令慧 壞知盡不能致無為度世 癡冥心也。在冥
處五陰也。云本癡冥。又處在五陰。重以五 蓋自覆。令其眼盲慧壞知盡沒于四淵。流 于諸海。轉輪三界。不獲度世無為之道。
[0016a01] 是癡惑非法 [衛-韋+正] 本是本為誰為惑非法身 [衛-韋+正] 作 口 [衛-韋+正] 作心 [衛-韋+正]
作亦所共相助非法意所念非法 本是名為惑非法本 謂十惡輩助身口意失。 為非法本。
[0016a05] 彼當知倒亦當知所倒當知從所倒當知是 彼彼修家也。 [衛-韋+正] 家當知。世心廣倒。與道心違。
謂之知倒也。所倒者非一倒也。從所倒者。心 愚無明從邪因緣。受倒逆倒。明者當知之。
[0016a09] 彼有一倒從一倒為四倒從所有為三倒何 等為一倒為對或受非常為常苦為樂非身為 身不淨為淨是為一倒何等為四倒所有身痛
意法是為四倒何等為三倒一為想二為意 三為見是為三倒使 一想之中見有四倒。 意見亦然。彈指之間。意九百六十轉故曰 使。
[0016a16] 彼所可意根相連著 連著者。謂邪倒之想。 首尾相屬。謂之連著。
[0016a18] 若色若像為受想是為欲想 癡意習所睹色 人之像心即執存尋之成欲故曰欲想矣。
[0016a20] 以為有欲想相隨久不斷 自有眾生之來心 邪 [衛-韋+正] 。或背淨向癡望嬖為法。傳之久遠。于 今不斷。
[0016a23] 在意念是為欲念種若彼所想分別受是名為 想倒 分別謂六情各有所受。聲色分流。中 心經曰。目但能視。不能聽。斯之謂矣。
[0016a26] 彼惑意不如有受所從不應受解是名為意倒 如真也。真有四諦。彼愚心惑而不受也。所 從從諸倒不應。不應道 [衛-韋+正]
而受六邪。謂之意 倒。
[0016b01] 所以受不捨在意念在色 不不捨諸倒。存 之在意。在色色身也。存身亦爾。
[0016b03] 不淨意計淨聽可意念已快所見受往是名為 見倒 聽從也。受往往受也。從愚心所可。勤 意念之。快目所見。往受諸欲。謂之倒見矣。
[0016b06] 彼所見已為相分別應當為十二倒何等為十 二在身有三在痛有三在意有三在法有三有 四想倒意倒亦有四見倒亦有四亦為在入因 緣相會色
在入謂色不入眼。眼往求色。是 為會色。
[0016b11] 令為十二倒身三痛三意三法三合為十二 倒 在身有三者。謂一想倒。二意倒。三見倒。 此倒中有四倒。四倒者。以四非常為常為四 倒。
[0016b15] 為如是六 已有十二因緣即有六入。
[0016b16] 為七十二倒從本得因緣起隨因緣多少無 有量 雖有七十二倒。隨因緣起。即是倒無 有量數也。
[0016b19] 不可數在人無有數無有數倒 在人意起。 即是倒也。
[0016b21] 彼五陰為四身有 四身者。身痛意法也。想 陰與 [衛-韋+正] 陰。合為法身矣。
[0016b23] 從所有色陰是屬身 色陰為身。痛陰為身 意陰為身。
[0016b25] 從有痛陰是屬痛身從有識陰是屬意身 屬 意身者。為識陰屬意也。
[0016b27] 從有想陰亦 [衛-韋+正] 陰是屬法身 法身者。謂身 中六分法也。亦謂受若干生死法。
[0016b29] 從有是五陰令受四身因緣有 四身上身四 也。因緣十二因緣。已有五陰。則有四身。令十 二因緣具足矣。
[0016c03] 彼身不淨計淨是為身倒彼痛苦計為樂是為 痛倒彼意非常計為常是為意倒彼法不為身 計為身是為法倒為欲正四倒故佛為現四
意止為說分別彼為身身相觀 [衛-韋+正] 止為不淨意 念淨倒得解 佛睹群生心。沒盲冥之淵。以 為直廣倒反正故。分別說四意止令觀。坏器
實難保侑明者先寤即還三界 [病-丙+歲] 淨其心入無 謂之從倒得解也。
[0016c11] 彼為痛痛相觀為苦計為樂倒得解彼為意意 相觀非常計為常倒得解彼為法法相觀非身 計為身倒得解彼冥中冥如有不解是為癡相
令墮所倒處欲得往是為愛相令從是受色 為身故令欺奇是為貪相令墮不與取 奇他 也。不與取盜也。以身之故。輒有欺心施於他
人。謂之欺奇色。不來惠眼。而眼默往取色。六 情皆往故曰不與取。
[0016c19] 所可不如意是為恚相令墮殺處為不解事 是為癡惑相令受邪墮邪處為作彼所 [衛-韋+正] 法 不却受相 謂意不却諸惡。從其所施
[衛-韋+正] 。故 受惡相。
[0016c23] 是為令墮有常想不知身 四大謂之身也。
[0016c24] 軀 軀者體也。六情謂之體。
[0016c25] 物 物謂身中三十六物也。
[0016c26] 為更相會相令計樂想為墮身處為不解 謂 意不入三十七品解了之。
[0016c28] 所法相為有身想令墮是為是我所處為墮受 色像相令計是為淨想令從是墮不攝守根處 謂不攝守六情根也。
[0017a02] 是為九品為已分別為一切不可 [衛-韋+正] 非法伴已 說 伴六情伴也。眼與色為伴。六情同義。
[0017a04] 竟是多聞者能解 多聞博見。能解是耳。
[0017a05] 不多聞者卒不解 卒遂也。不多聞。又不廣 見執行。陵遲遂不解是。
[0017a07] 是為慧人能解不慧卒不解 謂愚癡之人。不 廣學多聞。始聞之卒不解。
[0017a09] 是 [衛-韋+正] 者能解 謂 [衛-韋+正] 是者。能解之耳。不 [衛-韋+正] 終 不解是。
[0017a11] 不隨行不解有九絕處令一切淨法部墮聚 合何等為九一止二觀三不貪四不恚五不癡 六非常七為苦八非身九不淨是為九 師云
絕。謂與惡意斷絕也。得止觀 [衛-韋+正] 。不貪世間愛 欲。無瞋恚愚癡之心。覺知非常苦空非身。不 淨之諦也。
[0017a17] 彼止名為意止在處能止已止正止攝止不 失止不志心寂然一一向念是名為止 師云。 謂在身處能止。在痛在意在法輒能止。意不
志也。正止四意止。攝攝六情寂然得定意也。 一向念者。如安般六情。在在一向也。
[0017a22] 何等為觀觀名為了陰 識神微妙。諸陰難 察。當諦了理觀一息中有五陰也。謂初數息 時為風氣。謂之色陰。念息恐受為痛陰。有是
二念想陰。從息至想為 [衛-韋+正] 陰。已知息意為識 陰。是為一息中有五陰也。分別知五陰。是為 了陰也。
[0017a28] 為了持 總持六情。
[0017a29] 為了入 當諦却六邪無令入六情。
[0017b01] 了名字了從本生 四不色陰為名。四大為 字也。從本生。言本從十二緣起。五陰六本從 所入生也。
[0017b04] 了從本法已生 法生死法也。當明了知之。
[0017b05] 了苦了習了盡了道 [衛-韋+正] 謂 [衛-韋+正] 道者。當曉了 知苦習盡道。為了四諦。
[0017b07] 了從善 [卄/惡] 從是法生 當了知。善從盡道生。 [卄/惡] 從苦習生。 [衛-韋+正] 家當諦了之。
[0017b09] 了增復增 復增道行。
[0017b10] 了白黑 道為清白。世為濁黑。黑冥也。
[0017b11] 了是可隨 謂道 [衛-韋+正] 可隨也。
[0017b12] 不可隨 謂邪 [衛-韋+正] 不可隨。分別知是白黑輩。
[0017b13] 如有分別 謂諦分別白黑輩也。
[0017b14] 為拕 拕拕 [衛-韋+正] 也。謂道可行。
[0017b15] 不拕 謂邪欲不可 [衛-韋+正] 。
[0017b16] 為下 下欲重擔。
[0017b17] 復下 復下下道思所 [衛-韋+正] 思復思慎無忘。
[0017b18] 為念 念念數息。
[0017b19] 復念 進 [衛-韋+正] 盡道原。謂之復念安般曰。念 覺種意。是之謂。
[0017b21] 為思觀 謂諸所觀常思念之。
[0017b22] 為識 識憶也。謂與學者常憶識已所 [衛-韋+正] 也。
[0017b24] 為慧 得還盡無不知。
[0017b25] 為眼 眼道眼也。已得道心。眼無不見。
[0017b26] 為謀 謀謂善慈權也。
[0017b27] 為滿 觀已遍浹滿足其 [衛-韋+正] 。
[0017b28] 為解 解道奧。脫三界。
[0017b29] 為慧為明 解道奧。度三界。得無不知。為一 切見。重云慧明者。謂斯 [衛-韋+正] 為慧中之慧。明
中之大明矣。慧即曰清淨慧法。斯義如之也。
[0017c03] 為欲 欲欲道也。其心常樂道 [衛-韋+正] 。
[0017c04] 為光 御已滿解慧。明心之樂斯法者。普慈 弘潤。光被十方。群生蒙澤。故曰為光。
[0017c06] 為敢不離 一已解了不敢不離世諸穢垢。
[0017c07] 為觀法 法三十七品法也。
[0017c08] 為覺意 從自覺得無不知也。
[0017c09] 為直見 直八直也。見道迹也。
[0017c10] 為道種 [衛-韋+正] 三十七品。為下道種。
[0017c11] 是名為觀亦有若干二輩觀 意已覺見。為 下道種。是故名曰觀。若干二輩者。謂道淨世 [病-丙+歲] 。其事多故曰若干也。
[0017c14] 一為淨觀 謂空閑寂淨觀三十七品為淨觀。
[0017c15] 二為不淨觀 觀三部 [衛-韋+正] 為不淨觀。
[0017c16] 三為清淨觀 謂意念止為清垢盡為淨故言 清淨。
[0017c18] 四為不清淨觀五為黑觀六為白觀七為可 [衛-韋+正] 觀 可 [衛-韋+正] 者。淨法可 [衛-韋+正] 觀業為寶矣。
[0017c20] 八為不可 [衛-韋+正] 觀九為罪 [衛-韋+正] 觀 罪 [衛-韋+正] 觀者。觀 履邪入三惡道以惑心。
[0017c22] 十為殃福觀 謂觀知何 [衛-韋+正] 屬殃福。
[0017c23] 十一為縛觀 觀知識神縛在十二因緣。
[0017c24] 十二為解脫觀 知捨十二因緣當得解脫。
[0017c25] 十三為有所益觀 已得解脫為有所益。
[0017c26] 十四為失無所益觀 失失道 [衛-韋+正] 無益於己。
[0017c27] 十五為往觀 往觀謂六情往至六倒。許色 聲香味細滑多念。
[0017c29] 十六為還觀 還還觀身。
[0018a01] 十七為受罪觀 作十二因緣為受罪也。
[0018a02] 十八為除罪觀 觀斷十二因緣為除罪。
[0018a03] 是故名為觀亦為二因緣令有是說止為一切 天下人有二病何等為二一為癡二為愛是二 病故佛現二藥何等為二一為止二為觀若用 二藥為愈二病
止觀為二藥。癡愛為二病。 佛以止觀治二病。謂之愈病者。
[0018a08] 令自證 止滅愛。觀滅癡。癡滅得道之證。
[0018a09] 貪愛欲不復貪 止觀道滿。癡愛即滅。飽於 道者。不飢於俗。謂之不復貪矣。
[0018a11] 念意得解脫癡已解令從慧得解脫 得四非 常直淨之 [衛-韋+正] 。即無三界志。謂之解脫矣。
陰持入經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3 冊 No. 1694 陰持入經註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