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tuo Dao Lun 解脫道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解脫道論卷第八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五
[0435a11] 問云何慈。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修行。答如父母唯有一子。情所愛念見子起 慈。起饒益心。如是於一切眾生。慈心饒益
心。此謂慈彼修住不亂此謂修。令起饒益 為相。愛念為味。無嗔恚為起。若修行慈。成得 十一功德。安眠。安覺。不見惡夢。為人所愛
念。為非人所愛念。諸天守護。火毒刀杖不 加其身。使心得速定。面色悅澤。命終不亂。 若未得勝法生梵世。云何修行。初坐禪人。樂
修行慈。初觀忿恨過患及忍辱功德。心應受 持忍辱。云何當觀忿恨過患。若人初起忿恨。 焚燒慈心。令其心濁。從此增長面目嚬蹙。從
此增長口說惡語。從此增長觀於四方。從此 增長手捉刀杖。從此增長嗔忿吐血。從此增 長散擲財物。從此增長打壞諸物。從此增長
或殺他或自殺。復次若人恒忿恨。或殺父母。 或殺阿羅漢。或破僧。或惡心出佛身血。如是 作可畏事。如是當觀。復次如是當觀。我名聲
聞。若不斷忿恨成可羞慚。我憶鋸喻。脩多 羅中所說。我樂善法。若我今忿恨增長。成 可憎惡。如人樂浴還入不淨。我自多聞。若未
伏忿恨。人所棄薄。猶如醫師還自霍亂。我為 世所為貴若我不除忿恨。人所棄薄。猶如 畫瓶內盛不淨而不覆蔽。若人有智慧而猶
起忿恨。如人故食雜毒。何以故。從此忿恨。 最可棄薄。成苦果報。如人為毒蛇所嚙。自 有毒藥而不肯服。彼人可知樂苦不樂樂。如
是比丘。若忿恨起不速制伏。彼比丘可知樂 苦不樂樂。何故從此忿恨最為可畏。復次當 觀忿恨。忿恨者為怨家所笑。為親友慚愧。
雖有深德復被輕賤。本所貴重翻成輕易。若 已得稱譽。咸被譏毀。若求樂成苦。若不動 成令動。若有眼成盲。若聰明成無智。如是當
觀忿恨過患。問云何觀忍辱功德。答忍辱是 力是鎧。能護身能除忿恨。是稱譽。智人所 嘆。是樂令不退。是守護令護一切具足。是
曉了令觀諸義。是名為起慚愧。復次當觀。 我已剃頭唯應忍辱。是我所受我已受國施。 以忍辱心令彼施主有大果報。我持聖形飾。
我此忍辱是作聖行。我有瞋恚令無瞋恚。我 名聲聞。今實名聲聞。彼檀越施我雜物。以 此忍辱令彼施主得大果報。我有信。此忍辱
是我信處。我有智慧。此忍辱是智慧處。我有 忿恨毒。此忍辱是我却毒藥。如是觀忿恨過 患及忍辱功德。令心受持。我當向忍辱。人有
惡罵我當忍辱。我當軟無憍慢。如是坐禪人 向忍辱樂。作自饒益。入寂寂處。不亂心。從 初其身令滿。我復樂樂心不耐苦。云何我無
怨家無瞋恚。樂離諸煩閙。成就一切功德。 彼坐禪人制伏其心。作軟心作堪受持心。若 心成軟堪受持事。從此應修行慈。於一切眾
生如其自身若坐禪人修行慈。於一切眾生。 從初不能修慈。於怨家中人惡人無功德人 亡人處起慈。彼坐禪人所貴重人。為起慚愧。
不為輕賤。不為所中。為饒益故起慈。於彼不 起嫉不瞋恚。是彼人處初當修慈。初當念其 饒益功德貴重功德。如是以性成就。以稱譽
成就。以聞成就以戒成就。以定成就。以慧 成就。我所貴重。如是以施以愛語以利益以 同事成就。是我饒益。如是善念所重功德及
饒益功德。令起重想及親友想。於彼人處當 修行慈。當作饒益心常覺觀。願無怨心。願 無瞋恚。成於安樂。願離一切閙。願成就一
切功德。願得善利。願有稱譽。願有信。願有 樂。願有戒。願有聞慧。願有施。願有慧。願得 安眠。願安覺。願不見惡夢。願人所愛敬。願非
人所愛敬。願諸天守護。願火毒刀杖等不 著身。願速得定心。願面色和悅。願生中國。 願值善人。願自身具足。願無疾病。願得長壽。
願恒得安樂。復次如是應思惟。於彼不善法。 若未生願令不生。若已生願滅斷。彼善法未 生願生。若已生願增長。復次彼不愛念法願
不生。若已生願滅。彼可愛念法未生。彼由 慈心得信。彼坐禪人以信自在取心。以取自 在令念住。以念自在以取自在。以信自在成
不亂心。彼現知不亂。以此門以此行。於彼 人修慈心。修已多修。彼坐禪人現知不亂。以 此門以此行。於彼人修已。多修慈心。以軟
心受持心。次第於愛中人修慈想。於所愛人 已修慈想。次第於中人當修慈想。於中人已 修慈想。次第於怨家當修慈想。如是於一切
眾生。猶如自身。令滿作分別。若如是修行 慈。若中人處彼慈不行。若坐禪人暫不起慈。 當作厭患。於我不善不可愛。我樂得善法信
心出家。我復說言。依大師故。饒益眾生起 大慈悲。於一中人不起慈心。何況於怨家。 若如是厭患瞋恚不滅。彼坐禪人為修慈。不
應精進。以餘方便應修行。於彼人為除嗔 恚。問云何方便除瞋恚。答與彼應作周旋。應 思惟其功德恩。自業所作。負債解脫親族
自身罪過。不應作意。自現苦諸根自性念 滅。知念應當觀空。應作攝受。彼人雖生 瞋恚若有所乞隨宜施與。若彼有所施。亦隨
宜取與。常共善語。彼所作事亦當隨從。如是 攝受因彼此瞋恚成滅。於功德者。若見其功 德。是功德應思惟。不為非功德。如水有草除
草取水。若彼無功德應起慈。此人無功德。當 向惡趣。恩者應思惟彼恩。若人作不愛敬令 起恩。於彼若已作不愛敬。應作功德。復次已
令滅不善是善趣。彼怨成作恩可知。自業所 作者。是人所作惡法。是人所瞋處。於彼惡業 當生觀。負債解脫者。若人罵我害我。是初
惡業。彼負債解脫。我今作證以觀當作歡 喜。親族者。於生死眾生相續。是我親族。已 憶應令起親族想。自身罪過者。其作我相。彼
瞋恚從我生。為彼得非功德。我成相令起自 罪過相。不應作意者。無嗔恚相。不應作意。 如人不樂見色閉眼。苦者為自苦無障礙。應
令起相。何故如愚癡人。以慈不正憶自作 苦。因得心苦如是觀。可知於有怨家處。從 彼應離其處。使不見不聞。於處當住諸根。自
性者。取可愛非可愛境界。諸根自性於此我 瞋恚。因是不正憶。如是當觀。念滅者。以彼生 苦彼得苦。此一切法於一心剎那得滅。我何
故與彼非瞋處。我當作瞋。如是當觀。和合 者。內外不一分和合故生苦。我於一分處。不 堪作瞋恚心。如是當觀。空者。是人作苦是
人受苦。彼第一義不可得。此身因緣所生。無 眾生無我界聚草聚等。如是當觀。是故世尊 說偈。
於村林中住 諸苦樂所觸
非從自他燒 依煩惱得觸
若無煩惱心 誰能觸細滑
[0436b18] 彼坐禪人如是嗔恚滅。方便明了。於自親友 中人怨家。已作分別。已得自在。心次第起慈 想。當修住處。種類比丘從彼當修。住處僧
眾從彼當修。自住處諸天從彼當修。自住處 眾生從彼當修。自住處外村。如是從村至村。 從國至國。從彼當修一方。彼坐禪人以慈心
已令滿一方。從彼二方。從彼三方。從彼四 方。從彼四維上下。於一切眾生放慈悲。一 切世間以慈心最大無量。無怨無嗔恚令滿。
彼坐禪人如是修行慈。以三種令安禪。以總 攝眾生。以總攝村田。以總攝方。以一眾生令 安慈禪。如是二三眾生。乃至眾多。於一村
田眾生。令安慈禪。乃至多村。於一方作一眾 生令安慈禪。如是乃至四方。於是若依一眾 生修行慈。若其眾生死其事成失。以失事不
堪起慈。是故應廣修慈心。乃至廣行。是時 成妙修行。成大果成大功德。問慈者何根何 起何具足何非具足何事。答不貪為根。不嗔
恚為根。不癡為根。欲為根。正作意為根。何 起者。是根令起。何具足者。若慈成就。殺除瞋 恚。除不善愛。令身口意業清淨。此謂具足。
何非具足者。以二因失慈。以自朋生怨。以不 善愛。以對治生怨。以起瞋恚。此謂非具足。何 事者。於眾生為事。問不然。第一義眾生不可
得。云何說眾生為事。答依諸根種於世假說 眾生。爾時菩薩摩訶薩修慈流。於一切眾生 遍滿十波羅蜜。問何故然。答菩薩摩訶薩。於
一切眾生行慈。緣饒益成攝受眾生。施於無 畏。如是滿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 眾生。行慈依饒益於一切眾生。成無苦不
失法用。如父於子。如是滿戒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於一切眾生行慈。依饒益一切眾生。 成無貪意。出離非饒益。向禪向出家。如是
滿出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行慈。 依饒益一切眾生。成多思惟饒益非饒益。如 義說方便明了。為除惡為得善。如是滿般若
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行慈。依取 饒益。不捨精進。一切時堅精進相應。如是滿 精進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行慈。於一切眾生。
依饒益彼眾生。惡語罵詈。成忍辱不忿恨。 如是滿忍辱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 眾生行慈。依饒益於一切眾生。說實語於實
住受持實。如是滿實諦波羅蜜。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眾生行慈。依饒益於一切眾生。乃至 失命誓不捨。願成堅受持誓願。如是滿受
持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以自相 饒益。滿慈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 修慈。於親友中人怨家。平等心離瞋恚愛。如
是滿捨波羅蜜。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慈。成 滿十波羅蜜。明慈滿四受持。爾時菩薩摩訶 薩。修慈已滿十波羅蜜。成令滿四受持。所謂
諦受持。施受持。寂寂受持。慧受持。於是諦波 羅蜜受持波羅蜜精進波羅蜜。令滿諦波羅 蜜。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令滿施
受持。忍辱波羅蜜慈波羅蜜捨波羅蜜。令滿 寂寂受持。慧波羅蜜令滿慧受持。如是菩薩 摩訶薩。已修慈遍滿。滿十波羅蜜。令滿四
受持。令滿二法。所謂奢摩他毘婆舍那。於是 諦受持施受持寂寂受持。令滿奢摩他。慧受 持令滿毘婆舍那。已滿奢摩他。令滿一切禪
解脫定正受。令起雙變定及大悲定。已滿毘 婆舍那。令滿一切神通辯力無畏。已滿令 起自然智一切智。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慈。 次第令滿佛地 (慈已竟) 。
[0437a24] 問云何悲。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為修。答如父母唯有一子心所愛念。見子得 苦心起悲惱。苦哉如是。於一切眾生起慈憐
愍。此謂為悲。悲住不亂此謂修。不現非饒益 為相。樂為味。不害為起。與慈等功德。云何修 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以不亂心。
見彼得病得老得貧。若見若聞如是作意。彼 眾生得苦。云何方便從苦當得解脫。復次若 見其顛倒。為煩惱纏所縛入於無明。或有功
德人而不修學。若見若聞如是作意。眾生得 苦當生惡趣。云何方便從苦得脫。復次若見 不善法相應善法不相應。以不可愛法相應
可愛法不相應。若見若聞如是作意。彼眾生 得苦。當生惡趣。云何方便從苦得脫。彼坐 禪人以此門以此行。於彼人修行悲。心多修
行。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於彼人已修悲 心。已多修悲心。心成和軟堪能受持。彼次第 修行於中人。從彼修行於怨人。餘如初廣說。
乃至滿於四方。問何悲具足。何悲不具足。答 若悲成就。除於殺害不起憂惱。除不善愛。以 二因緣失悲。以自親生怨。以憂惱行。以對治
生忿。以起恐怖。問苦者不於一切眾生有。 不一切時有。云何於一切眾生修於悲。答眾 生已得苦。善取相故。已取彼相。成一切處修
悲。復次生死之苦。一切眾生共有。由彼成一 切處修行 (悲已竟) 。
[0437b21] 問云何喜。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為修。答猶如父母唯有一子心所愛念。見子 得樂心生歡喜。善哉如是。一切眾生心生歡
喜。此謂為喜。喜住不亂此謂為修。欣悅為 相。無怖為味。除無樂為喜。與慈等功德。云何 為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
心。其人性所敬重。見得安樂心生歡喜。若 見若聞如是作意。善哉善哉。願彼眾生長得 歡喜。復次若見與不善法不相應。與善法
相應與。不可愛法不相應與可愛相應。若見 若聞如是作意。善哉善哉。願彼眾生長得歡 喜。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於彼人修喜
心。以多修行。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於 彼人已修喜心。已多修行。成和軟心堪能受 持。從彼次第修行於中人。從彼修行於怨
人。餘如初廣說。乃至喜滿四方。喜何具足何 不具足。若喜成就除不樂。不起不善愛除 綺語。以二因失喜。以自親生怨。以戲笑起
行。以對治生怨。以不樂起。如初廣說 (喜已竟) 。
[0437c11] 問云何捨。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為修。答猶如父母於一子。非可念非不可念 成捨。於彼成中心如是於一切眾生捨護中
心。此謂捨。捨住不亂。此謂修。無所著為相。 平等為味。伏恚愛為起。與慈等功德。問云何 為修。答坐禪人從初與慈俱起。與悲俱起。與
喜俱起。已起第三禪。彼坐禪人已得第三禪。 自在見慈悲喜過患。愛恚近故。與戲俱起。與 踊躍歡喜共起。以過患對治。見捨功德。彼坐
禪人。如是已見慈悲喜過患。已見捨功德。從 初於非可愛念非不可愛念人。已與捨俱起 念。令心滿足。捨心增長。已修多修心成和
軟。堪能受持。彼次第於怨人修行。從彼於親 友人修行。餘如初廣說可知。乃至滿四方。彼 坐禪人。如是修行。與捨俱起。第四禪以三
種令安。已總攝眾生。已總攝村田。已總攝 諸方。問若坐禪人現修行捨。於諸眾生云何 作意。答作意所說。於慈悲喜是當作意。於諸
眾生除作歡喜。行歡喜作意樂中。如人親友 久遠別離。初見榮侍心生喜樂。共住已後其 心成中。如是住慈悲喜。久復成捨攝受。如
是作意修行於捨。復有人說。眾生眾生者如 是作意。云何捨具足捨不具足。若捨成就 殺除瞋愛。不起無明。以二因失捨。以自親
生怨。以起無明。以對治生怨。以嗔愛起 (捨 已 竟) 。
[0438a07] 重明四無量義。
[0438a08] 云何無量散句。四無量以一眾生事起。依餘 處修行。如母念兒隨其時節。如是於畜生。 於犯戒人。於具戒人。於厭欲人。於聲聞人。
於緣覺。於正遍知。歸依勝處。成勝無量可 知。問於慈悲喜。何故三禪起。非第四禪。答眾 生憂惱所起。瞋恚害不樂。彼憂惱以對治。與
喜俱生心。修行慈悲喜。是故三禪生非第四 禪。復次捨地是第四禪。以二捨成就故。所 謂受捨法中捨。於捨地住。於眾生取饒益成
捨。由地故三無量三禪生非第四禪。復說於 四無量四禪生。如世尊所說。於四無量。汝比 丘當修。此定有覺有觀。汝當修有覺無觀。
汝當修無覺無觀。汝當修與喜俱生。汝當修 與樂俱生。汝當修與捨俱生。問此四無量何 故說四。非三非五。答若然一切所疑。復次
為瞋恚害無樂。瞋愛對治故成四無量。復說 此四唯慈。由人多起瞋恚害惱。為除故以四 門成勝。捨者慈悲喜清淨。瞋愛對治故。四
無量一性。種種相可知。如是過患對治故。 眾生事故。饒益意故。成一相。復說。法勝故。 取事勝故。取饒益勝故。成種種相。如世尊
說。於黃衣脩多羅中。於清淨處慈為第一。 於虛空處悲為第一。於識處喜為第一。於無 所有處捨為第一。問云何得知。答由依彼近
故。其義可知。問何故。答修慈心。於一切眾 生。隨從其意。以常隨從。於青黃一切入。現 令作意。以小方便令心得安。是眾生種類事。
或色界清淨。一切入放意。彼坐禪人。是時 色界得第四禪。是故說慈於清淨第一。彼坐 禪人依色界第四禪慈。是時得越彼。問此淺
云何。答以修慈故。心知色界過患。何故見 眾生苦。彼為色因生慈。從此以心知色界過 患。於色出離現令作意。於虛空處以小方便。
其得心安。以得依故。是故說悲於虛空第 一。彼坐禪人。依喜越虛空處。問此義云何。 答已修喜故。心無所著。常取無邊識事。何故
此喜於無所著無邊識處安眾生事。從此心 無所著。常取無邊識事。離色著於虛空。無 邊識現令起作意。以小方便其心得安。種類
事故。是故說識處為喜第一。問彼坐禪人。 依捨越識處。此義云何。答已修捨故。心成離 著。何故不以修捨得著。此眾生得樂得苦。或
由喜或由樂。從彼以心離著。離無所著無所 有處。現令心喜。以小方便其心成安。不著種 種事。何故於無所有處。而不得著或識或無 邊。是故說無所有處捨為第一
(散句已竟) 。
[0438b25] 問云何觀四大。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 云何修。答擇智自相內四大。此謂觀四大。 彼心住不亂。此謂修。隨觀四大為相。通達
空為味。除眾生想為起。何功德者。成得八功 德。若修行觀四大。成能堪恐怖樂不樂。於 可愛非可愛成平等心。除男女意思。成大智
慧。向善趣向醍醐。其所有明分法。彼一切成 滿修行。云何修彼者。初坐禪人。以二行取諸 大。以略以廣。問云何以略取諸大。答彼坐禪
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此身以四大 可稱。於此身一切見界。濕性是水界。熱性 是火界。持性是地界。動性是風界。如是此
身唯有界。無眾生無命。如是以略取諸界。復 有說。彼坐禪人。以略取諸界。以身依膜分別。 或以色。或以形。或以處或以分別。彼坐禪人
已略取諸界。依膜分別一切身性。或以色。或 以形。或以處。或以分別。依肉分別此身。或 以色。或以形。或以處。或以分別。彼坐禪人
依肉已分別一切身。或以色。或以形。或以處。 或以分別。彼坐禪人依脈分別一切身。或以 色。或以形。或以處。或以分別。彼坐禪人依脈
已分別一切身。或以色。或以形。或以處。或以 分別。從此復依骨分別一切身。或以色。或以 形。或以處。或以分別。彼坐禪人於此四行。以
此四行伏心。令伏作軟心。令心受持。彼坐 禪人於此四行。以四行伏心。已作軟已令受 持。於此四行有堅性是地界知之。有濕性
是水界知之。有熱性是火界知之。有動性 是風界知之。彼坐禪人於此四行。唯有界 無眾生無命。以比餘行成住。如是以略取諸
界。云何以廣取諸界。以二十行廣取地界。 於此身髮毛爪齒皮肉筋脈骨髓腎心肝胇 脾胃大腸小腸胞屎腦。以十二行廣取水 界。此身有於膽唾膿血汗脂淚肪水唾涕涎
尿以四行廣取火界。以是熱以是暖。以是 溫以是平等消飲食噉甞。此謂火界。以六行 廣取風界。向上風。向下風。依腹風。依背風。
依身分風。出入息風。如是以四十二行見 此身。唯有界無眾生無命。如是已廣取諸界。 復次先師說。以十行當觀四大。所謂以語言
義。以事。以聚。以散。以無所著。以緣。以相。以 種類非種類。以一義種種義。以界釋第一。 以言語義章。問云何以語言分別諸界。答二
界語言同。所謂同言勝言。於是四大此同言。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此謂勝言。問此四大何 義。答大生名大。有大非實義。令現實義。是
故名大。大者鬼等形名大。云何大生名大。 諸界大生。如世尊所說偈。
略說地相 有二十萬 四那由他
水四十萬 八那由他 風住虛空
乃九十萬 六那由他 世界所住
亦以火成 世界之中 有諸光焰
上至梵世 乃極七日 如是大生
是故名大
[0439a21] 問云何大非實義令現實義。答名大界者。非 男非女以男女色可見。界者非長非短。以長 短色可見。界者非樹非山。以樹山色可見。
如是大非實義令現為實義名大。云何諸鬼 等異形。如鬼入人身成其身。以鬼形成起四 行。或身強或尿熱或輕動。如是於身以火
界和合成起四行。以地界和合成堅。以水界 和合成流。以火界和合成熱。以風界和合成 輕動。如是鬼形等名大。大者是語言義問地
界水界火界風界者何義。答廣大名地義。可 飲守護是水義。令光明是火義。去來是風義。 界者何義。持自相為義。復次地自性是地界。
水自性是水界。火自性是火界。風自性是風 界。云何地自性。是堅性強性厚性不動性安 性持性。此謂地性。云何水性。濕性澤性流性
出性。滿性增長性喜性結著性。此謂水性。 云何火性。熱性暖性蒸性熟性燒性取性。此 謂火性。云何風性。持性冷性去來性輕動性
低性取性。此謂風性。此界義。如是以語言義 應觀界。問云何以事觀界。答地界持為事。 水界結著為事。火界令熟為事。風界遮為事。
復次地界立為事。水界下入為事。火界令上 為事。風界動轉為事。復次二界近故成舉初 步。復次二界近故成舉後步。二界近故成初
坐臥。復次二界近故成後行立。二界近故成 初懈怠睡眠。二界近故成後精進勇猛。二界 近故成初重。二界近故成後輕。如是以事觀
四大。云何以聚觀四大。聚者。地界水界火 界風界。依此界成色香味觸。此八法或多共 生住不相離。此合和名聚。彼復成四種。地
聚水聚火聚風聚。於是地聚地界成最多。水 界火界風界次第成最少。於水聚水界成最 多。地界風界火界成最少。於火聚火界成
最多。地界風界水界成最少。於風聚風界成 最多。火界水界地界次第成最少。如是以聚 觀諸界。問云何以散觀四大。答觀於地界從
於最細隣空微塵生。此地為水所和故不散。 為火所熟成不臭。為風所持成轉。如是觀。復 先師說。中人身地界碎之為塵。成一斛二升。
是時以水和合。成六升五合。以火令熟隨風 起迴轉。如是以散觀諸界。問云何以不相離 觀四大。答地界水所攝火所熟風所持。如是
三界和合。水界者住於地處。火所熟風所持。 如是三界所攝。火界者住於地處。水所攝風 所持。如是三界所熟。風界住於地處。水所攝
火所熟。如是三界所持。於地住三界。水所攝 三界不散。火所熟三界成不臭。風所持三界 得轉直住不散。如是此四界依展轉成住不
散。如是以不離觀諸界。問云何以緣觀諸界。 答四因四緣為起諸界。云何四。所謂業心時 食。云何業從業所生。四界以二緣成緣。以
生緣以業緣。餘界以依緣成緣。心者從心所 生。四界以六緣成緣。以生緣。以共生緣。以依 緣。以食緣。以根緣以有緣成其緣。餘界以緣
以依緣以有緣。於入胎時心。諸色以七緣成 緣。共生緣展轉緣依緣食緣根緣報緣有緣。 後生心為初生。身以三緣成緣。所謂後生緣
依緣有緣。此時為時所成。四大以二緣成緣。 生緣有緣。餘界以二緣成緣。依緣有緣。此食 從為食所成。四大以三緣成緣。生緣食緣有
緣。餘界以二緣成緣。所謂依緣有緣。於是從 業生四界共生界。展轉以四緣成緣。所謂共 生緣展轉緣。依緣有緣。餘界以緣成緣。所謂
依緣有緣。如是從心生。從時生。從食生可 知。地界者為餘界住處緣成緣。水界者為餘 界作結著緣成緣。火界者為餘界作熟緣成
緣。風界者為餘界作持緣成緣。如是以緣觀 諸界。問云何以相觀諸界。答堅相地界。濕相 水界。熱相火界。冷相風界。如是以相觀諸界。
問云何以類非類觀諸界。答地界水界一種 類。以重故。火界風界一種類。以輕故。水界 火界非類。水界能滅火界令燥。是故非類。地
界風界展轉非種類。地界障風界行。風界能 滅地界。是故非種類。復次或四界展轉種類。 以展轉緣故。或展轉非種類。以自相故。如
是以種類非種類觀諸界。問云何一性種種 性觀諸界。答從業生四界。以從業生。所謂 一性以相種種性。如是從心生。從時生。從食
生。可知四因緣地界。以相一性以因。所謂種 種相。如是四因緣風界火界。風界可知。四界 以界一性。以大一性。以法一性。以無常一
性。以苦一性。以無我一性。以相種種性。以事 種種性。以業種種性。以心種種性。成種種性。 以時種種性。成種種性。以食種種性。成種種
性。以種種性。成種種性。以地種種性。成種 種性。以生種種性。成種種性。以趣種種性。 成種種性。如是。以一性種種性觀諸界。問
云何以觀界隷。答如巧隷師。以材木作人。 一切身分具足。隨逐行走。內繩所連。外假 泥飾。形色如人。寶衣莊嚴。或男或女。以人牽
繩。或行或舞或倚或坐。如是此界隷名身。以 初煩惱為隷。師所作身分具足為筋。繩所連 以肉為泥。以皮為色。虛空為孔。寶衣莊嚴名
為男女。以其心事為風界所牽。或行或住或 去或來或申或縮或語或說。此界隷人。與識 界共生。以憂惱因緣。成憂悲苦惱。或笑或
戲或相拍肩等。食者支持界隷。命根者受持 界隷。以命終界隷分散。若有業煩惱。復更 起新界隷。如是生界隷。其初不可知。其後
不可知。如是以界隷觀諸界。彼坐禪人。如 是以此門以此行。唯觀此身以界隷。無眾生 無壽命。是時觀以界事。以生心數法受想
行識。彼坐禪人已觀名色。從彼觀名色。是 苦是貪愛是苦集。觀貪愛滅是苦滅。觀八正 道。是苦滅具足。彼坐禪人已廣觀四諦。是
時見苦過患。以無常以苦以無我。常思惟不 散。以慧見苦滅功德。以寂寂以妙離。彼坐 禪人。如是現見苦過患見滅功德。正安於根 力覺分。從行相心起。證醍醐界
(觀四大已竟) 。
[0440b14] 問云何於食不耐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起何功德。云何為修。答以所噉甞飲食。彼作 意悉不耐彼想。知正知。此謂不耐食想。彼
想住不亂。此謂修。於食取過患為相。厭為 味。伏氣味愛為起。何功德者。成得八功德。若 修不耐食想。知揣食想。知五欲具足。知色
陰。知不淨想。在身念成修滿。從氣味愛縮離 彼心。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彼者。初坐禪人 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以所噉甞飲食
作不耐意。如是種種百味經營。清淨人所貴 重。色香具足所堪大貴。如此飲食入身。變 成不淨。成不耐成臭腐。成可憎惡。以五行
修行不耐食想。所謂以經營以散用以處以 流以聚。問云何以經營修行不耐食想。此坐 禪人。見諸眾生。為經營飲食困。行種種惡
法。或殺害或偷盜。亦見彼眾生受種種苦。 知彼所殺害所縛。亦見眾生造種種惡事。或 乞索或欺誑。詐現精進。見食如是令起厭患。
以不清淨屎尿流溢。飲食為因。彼作惡業如 是。復見出家人。住清淨山林。種種花香禽獸 吟嘯善人所造。或於田野莊嚴具足。樹影林
水取他人意。平舒淨妙無諸高下。人見驚訝 無諸喧雜。是出家人修菩提處。等梵天居。 如是住處心無貪著。常行禪誦樂修善事。或
於寒熱風塵泥雨諸山嶮處。為經營食因於 捉鉢入家乞食。彼見如是心起厭患。飲食不 淨屎尿流出。此經營食。是彼因故。如是當
捨求第一樂。復次見出家人修行為乞食。或 於馬象惡獸中。或狗野猪處。或惡人所。或 不淨處。踐踏泥屎。於他家門。少時默住。以
衣護身。為得揣食生疑。或見彼食。猶如狗 食。於食起厭。此經營食。最可憎惡。何用經 營。但從他乞。如是以經營。修行食不耐想。云
何。散用修食不耐想。彼坐禪人。如是所得經 營飲食。於彼坐食。以濕鮭相雜和軟。以手 為簸。以口為臼。以脣收聚。以齒為杵。以舌
翻轉。以涎唾淡血共相和合。最可厭惡。如 狗嘔吐不可見故。如是以散用修行不耐食 想。問云何以處修行不耐食想。答如是此食
所吞入腹。與不淨和合住。生熟藏以百虫種 之所噉食。以煖所熟成第一厭。如人嘔吐置 不淨器。如是以處修行不耐食想。問云何以
流修行不耐食想。答此食煖所熟。與新故不 淨和合。如酒置破杯器。如是一切身流。隨流 入於脈腠面目。九孔九萬九千毛孔。皆悉流
滿。此食如是流成五分。一分諸虫所噉。一分 火所銷。一分支持身。一分成尿。一分成體。 如是修行不耐食想。問云何以聚修行不耐
食想。答此流食成身髮毛爪等。令起百一身 分。若不成流。令起百一病惱。如是以聚修 行不耐食想。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如是
修行不耐食想。成住厭食。以厭自在心成不 亂若心不亂諸蓋滅禪分起。外行禪成住 (不耐食想已竟) 。
[0441a10] 無所有處。及非非想處。如初地一切入門所 說。於是說偈。
坐禪人行處 所說唯面形
如人善示導 波利弗多國
略說得知廣 曉了其前後
恒觀如非如 於此已廣說
如是具足相 彼一切功德
如法當分別 解脫道行處
[0441a18] (三十八行品已竟) 。
解脫道論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2 冊 No. 1648 解脫道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