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endium of the Higher Teaching (Abhidharmasamuccaya)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一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
本事與決擇 是各有四種
三法攝應成 諦法得論議
幾何因取相 建立與次第
義喻廣分別 集總頌應知
[0663a12]蘊界處各有幾。蘊有五。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界有十八。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
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
[0663a18]何因蘊唯有五。為顯五種我事故。謂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何因界唯十八。
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何因處唯十二。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何故名取蘊。以取合故名為取蘊。何
等為取。謂諸蘊中所有欲貪。何故欲貪說名為取。謂於未來現在諸蘊能引不捨故。希求未來染著現在欲貪名取。何故界處名有取
法。應如蘊說。色蘊何相。變現相是色相。此有二種。一觸對變壞。二方所示現。云何名為觸對變壞。謂由手足塊石刀杖寒熱飢渴蚊
虻蛇蠍。所觸對時即便變壞。云何名為方所示現。謂由方所可相。示現如此如此色。如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尋思相應種種
搆畫。受蘊何相。領納相是受相。謂由受故。領納種種淨不淨業諸果異熟。想蘊何相。搆了相是想相。謂由想故。搆畫種種諸法像類。
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行蘊何相。造作相是行相。謂由行故。令心造作於善不善無記品。中驅役心故。識蘊何相。了別相是
識相。謂由識故。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眼界何相。謂眼曾現見色。及此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是眼界相。如眼界相耳鼻舌
身意界相亦爾。色界何相。謂色眼曾現見。及眼界於此增上。是色界相。如色界相聲香味觸法界相亦爾。眼識界何相。謂依眼緣色似
色了別。及此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是眼識界相。如眼識界相耳鼻舌身意識界相亦爾。處何相。如界應知隨其所應。
[0663b19]云何建立色蘊。謂諸所有色。若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云何四大種。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何等地界。謂堅鞕性。何等水界。謂流濕
性。何等火界。謂溫熱性。何等風界。謂輕等動性。云何所造色。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法處所攝色。何等
眼根。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清淨色。何等耳根。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清淨色。何等鼻根。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清淨色。何等
舌根。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清淨色。何等身根。謂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清淨色。何等為色。謂四大種所造眼根所行義。謂青黃赤
白長短方圓。麁細高下正不正。光影明闇雲煙塵霧。逈色表色空一顯色。此復三種。謂妙不妙俱相違色。何等為聲。謂四大種所造耳
根所取義。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違。或執受大種為因。或不執受大種為因。或俱大種為因。或世所極成。或成所引。或遍計所起。
或聖言所攝。或非聖言所攝。何等為香。謂四大種所造鼻根所取義。謂好香惡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變異香。何等為味。謂四大種
所造舌根所取義。謂苦酢甘辛醎淡。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違或俱生。或和合或變異。何等所觸一分。謂四大種所造身根所取義。
謂滑性澁性輕性重性軟性緩急冷飢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息勇。何等法處所攝色。有五種應知謂極略色。極逈色。受所引色。遍計所起。色定自在所生色。
[0663c18]云何建立受蘊。謂六受身。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如是六受身。或樂或苦或
不苦不樂。復有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樂心受苦心受不苦不樂心受。復有樂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樂有味受。樂無味受
苦無味受不苦不樂無味受。復有樂依耽嗜受苦依耽嗜受不苦不樂依耽嗜受。樂依出離受苦依出離受不苦不樂依出離受。何等
身受。謂五識相應受。何等心受。謂意識相應受。何等有味受。謂自體愛相應受。何等無味受。謂此愛不相應受。何等依耽嗜受。謂
妙五欲愛相應受。何等依出離受。謂此愛不相應受。
[0664a03]云何建立想蘊。謂六想身。眼觸所生想。耳觸所生想。鼻觸所生想。舌觸所生想。身觸所生想。意觸所生想。由此想故。或了有相。或了
無相。或了小或了大。或了無量。或了無少所有無所有處。何等有相想。謂除不善言說無想界定及有頂定想。所餘諸想。何等無相
想。謂所餘想。何等小想。謂能了欲界想。何等大想。謂能了色界想。何等無量想。謂能了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想。何等無少所有無所有處想。謂能了無所有處想。
[0664a13]云何建立行蘊。謂六思身。眼觸所生思。耳觸所生思。鼻觸所生思。舌觸所生思。身觸所生思。意觸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諸善。思作
雜染。思作分位差別。又即此思除受及想與餘心所法心不相應行。總名行蘊。何等名為餘心所法。謂作意觸欲勝解念三摩地慧信
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安不放逸捨不害貪瞋慢無明疑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邪見忿恨覆惱嫉慳誑諂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不正知散亂睡眠惡作
尋伺。
[0664a24]何等為思。謂於心造作意業為體。於善不善無記品中役心為業。何等作意。謂發動心為體。於所緣境持心為業。何等為觸。謂依三和
合諸根變異分別為體。受所依為業。何等為欲。謂於所樂事彼彼引發所作希望為體。正勤所依為業。何等勝解。謂於決定事隨所決
定印持為體。不可引轉為業。何等為念。謂於串習事令心明記不忘為體。不散亂為業。何等三摩地。謂於所觀事令心一境為體。智所
依止為業。何等為慧。謂於所觀事擇法為體。斷疑為業。
[0664b06]何等為信。謂於有體有德有能忍可清淨希望為體。樂欲所依為業。何等為慚。謂於諸過惡自羞為體。惡行止息所依為業。何等為
愧。謂於諸過惡羞他為體。業如慚說。何等無貪。謂於有有具無著為體。惡行不轉所依為業。何等無瞋。謂於諸有情苦及苦具無恚為
體惡行不轉所依為業。何等無癡。謂由報教證智決擇為體。惡行不轉所依為業。何等為勤。謂心勇悍為體。或被甲或加行。或無下或
無退或無足。差別成滿善品為業。何等為安。謂止息身心麁重身心調暢為體。除遣一切障礙為業。何等不放逸。謂依止正勤無貪無
瞋無癡修諸善法。於心防護諸有漏法為體。成滿一切世出世福為業。何等為捨。謂依止正勤無貪無瞋無癡。與雜染住相違。心平等
性。心正直性。心無功用住性為體。不容雜染所依為業。何等不害。謂無瞋善根一分心悲愍為體。不損惱為業。
[0664b24]何等為貪。謂三界愛為體。生眾苦為業。何等為瞋。謂於有情苦及苦具心恚為體。不安隱住惡行所依為業。何等為慢。謂依止薩迦耶
見心高舉為體。不敬苦生所依為業。何等無明。謂三界無知為體。於諸法中邪決定疑雜生起所依為業。何等為疑。謂於諦猶豫為
體。善品不生所依為業。何等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及我所。諸忍欲覺觀見為體。一切見趣所依為業。何等邊執見。謂於
五取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諸忍欲覺觀見為體。障處中行出離為業。何等見取。謂於諸見及見所依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最為勝為
上為妙。諸忍欲覺觀見為體。執不正見所依為業。何等戒禁取。謂於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清淨為解脫為出離。諸
忍欲覺觀見為體。勞而無果所依為業。何等邪見。謂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或邪分別。諸忍欲覺觀見為體斷善根為業。及不
善根堅固所依為業。不善生起為業。善不生起為業。如是五見。幾增益見。幾損減見。四是增益見。謂於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別故。於
諸見中增益第一及清淨故。一多分是損減見。計前後際所有諸見。彼於此五幾見所攝。謂或二或一切。於不可記事所有諸見。彼於
此五幾見所攝。謂或二或一切。薄伽梵觀何過失故。於蘊界處以五種相非毀執我。由觀彼攝受薩迦耶見者。有五種過失故。謂異相
過失。無常過失。不自在過失。無身過失。不由功用解脫過失。於五取蘊有二十句薩迦耶見。謂計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
在色中。如是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見。幾是我見幾是我所見。謂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何
因十五是我所見。由相應我所故。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
[0665a03]何等為忿。謂於現前不饒益相。瞋之一分心怒為體。執杖憤發所依為業。何等為恨。謂自此已後即瞋一分懷怨不捨為體。不忍所
依為業。何等為覆。謂於所作罪他正舉時。癡之一分隱藏為體。悔不安住所依為業。何等為惱。忿恨居先瞋之一分心戾為體。高暴麁
言所依為業。生起非福為業。不安隱住為業何等為嫉。謂耽著利養不耐他榮瞋之一分心妬為體。令心憂慼不安隱住為業。何等為
慳。謂耽著利養於資生具貪之一分。心悋為體。不捨所依為業。何等為誑。謂耽著利養貪癡一分。詐現不實功德為體。邪命所依為業。
何等為諂。謂耽著利養貪癡一分矯設方便隱實過惡為體。障正教授為業。何等為憍。謂或依少年無病長壽之相。或得隨一有漏
榮利之事。貪之一分令心。悅豫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所依為業。何等為害。謂瞋之一分。無哀無悲無愍為體。損惱有情為業。何
等無慚。謂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自羞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伴為業。何等無愧。謂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羞他為體。一切煩惱
及隨煩惱助伴為業。何等惛沈。謂愚癡分。心無堪任為體。障毘鉢舍那為業。何等掉舉。謂貪欲分。隨念淨相心不寂靜為體。障奢摩他
為業。何等不信。謂愚癡分。於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淨心不希望為體。懈怠所依為業。何等懈怠。謂愚癡分。依著睡眠倚臥為樂
心不策勵為體。障修方便善品為業。何等放逸。謂依懈怠及貪瞋癡不修善法。於有漏法心不防護為體。憎惡損善所依為業。何等忘
念。謂諸煩惱相應念為體。散亂所依為業。何等不正知。謂諸煩惱相應慧為體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語心行毀所依為業。何等散亂。
謂貪瞋癡分心流散為體。此復六種。謂自性散亂外散亂內散亂相散亂麁重散亂作意散亂。云何自性散亂。謂五識身。云何外散亂。謂
正修善時於五妙欲其心馳散。云何內散亂。謂正修善時沈掉味著。云何相散亂。謂為他歸信矯示修善。云何麁重散亂。謂依我我所
執。及我慢品麁重力故。修善法時於已生起所有諸受起我我所。及與我慢執受間雜取相。云何作意散亂。謂依餘乘餘定若依若入。所有流散能障離欲為業。
[0665b17]何等睡眠。謂依睡眠因緣。是愚癡分心略為體。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時或非時。或應爾或不應爾。越失可作所依為業。何等惡作。
謂依樂作不樂作應作不應作。是愚癡分心追悔為體。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時或非時。或應爾或不應爾。能障心住為業。何等為尋。
謂或依思或依慧。尋求意言令心麁轉為體。何等為伺。謂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細轉為體。如是二種。安不安住所依為業。
[0665b26]復次諸善心所斷自所治為業。煩惱隨煩惱障自能治為業。
[0665b28]何等名為心不相應行。謂得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命根眾同分生老住無常名身句身文身異生性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
和合等。何等為得謂於善不善無記法。若增若減假立獲得成就。何等無想定。謂已離遍淨欲未離上欲出離想。作意為先故。於不恒
行心心所滅。假立無想定。何等滅盡定。謂已離無所有處欲。超過有頂暫息想。作意為先故。於不恒行諸心心所及恒行一分心心所
滅。假立滅盡定。何等無想異熟。謂已生無想有情天中。於不恒行心心所滅。假立無想異熟。何等命根。謂於眾同分先業所引。住時決
定假立命根。何等眾同分。謂如是如是有情。於種種類自體相似。假立眾同分。何等為生。謂於眾同分諸行本無今有。假立為生。何等
為老。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變異。假立為老。何等為住。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不變壞。假立為住。何等無常。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變
壞。假立無常。何等名身。謂於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何等句身。謂於諸法差別增言假立句身何等文身。謂於彼二所依諸字。假立
文身。此言文者能彰彼二故。此又名顯。能顯彼義故。此復名字。無異轉故。何等異生性。謂於聖法不得假立異生性。何等流轉。謂於
因果相續不斷。假立流轉。何等定異。謂於因果種種差別。假立定異何等相應。謂於因果相稱。假立相應。何等勢速。謂於因果迅疾
流轉。假立勢速。何等次第。謂於因果一一流轉。假立次第。何等為時。謂於因果相續流轉。假立為時。何等為方。謂於東西南北四維
上下因果差別假立為方。何等為數。謂於諸行一一差別。假立為數。何等和合。謂於因果眾緣集會假立和合。
[0666a03]云何建立識蘊。謂心意識差別。何等為心。謂蘊界處習氣所熏。一切種子阿賴耶識。亦名異熟識。亦名阿陀那識以能積集諸習氣故。
何等為意謂一切時緣阿賴耶識思度為性。與四煩惱恒相應。謂我見我愛我慢無明。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無記位。唯除聖道現前
若處滅盡定及在無學地又六識以無間滅識為意。何等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何等眼識。謂依眼緣色了別
為性。何等耳識。謂依耳緣聲了別為性。何等鼻識。謂依鼻緣香了別為性。何等舌識。謂依舌緣味了別為性。何等身識。謂依身緣觸了
別為性。何等意識。謂依意緣法了別為性。
[0666a16]云何建立界。謂色蘊即十界。眼界色界耳界聲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觸界。及意界一分。受蘊想蘊行蘊即法界一分。識蘊即七
識界。謂眼等六識界及意界。
[0666a20]何等界法蘊不攝耶。謂法界中諸無為法。此無為法復有八種。謂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虛空非擇滅擇滅不動及想受
滅。何等善法真如。謂無我性。亦名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何故真如說名真如。謂彼自性無變異故。何故真如名無我性。離二我故。
何故真如名為空性。一切雜染所不行故。何故真如名為無相。以一切相皆寂靜故何故真如名為實際。以無顛倒所緣性故。何故真
如名為勝義。最勝聖智所行處故。何故真如名為法界。一切聲聞獨覺諸佛妙法所依相故。如善法真如。當知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
如亦爾。何等虛空。謂無色性容受一切所作業故。何等非擇滅。謂是滅非離繫。何等擇滅。謂是滅是離繫。何等不動。謂已離遍淨
欲。未離上欲苦樂滅。何等想受滅。謂已離無所有處欲。超過有頂暫息想。作意為先故。諸不恒行心心所滅。及恒行一分心心所
滅又若五種色若受想行蘊。及此所說八無為法。如是十六總名法界。
[0666b11]云何建立處。謂十色界即十色處。七識界即意處。法界即法處。
[0666b13]由此道理諸蘊界處三法所攝。謂色蘊法界意處。如說眼及眼界。若有眼亦眼界耶。設有眼界亦眼耶。或有眼非眼界。謂阿羅漢最後
眼。或有眼界非眼。謂處卵[穀-禾+卵]羯邏藍時。頞部曇時。閉尸時。在母腹中若不得眼。設得已失。若生無色異生所有眼因。或有眼亦眼界。
謂所餘位。或有無眼無眼界。謂已入無餘依涅槃界。及諸聖者生無色界。如眼與眼界。如是耳鼻舌身與耳等界。隨其所應盡當知。若
有意亦意界耶。設有意界亦意耶。或有意非意界。謂阿羅漢最後意。或有意界非意。謂處滅定者所有意因。或有意亦意界。謂所餘位。
或有無意無意界。謂已入無餘依涅槃界。若生長彼地。即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耶。或有即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或復餘地。謂生長
欲界用色廛眼見欲廛色。或用色廛上地眼見下地色。如以眼對色。如是以耳對聲。如生長欲界如是生長色界。若生長欲界。即以欲
廛鼻舌身。還嗅甞覺欲廛香味觸。若生長色界。即以色廛身。還覺自地觸。彼界自性定無香味。離段食貪故。由此道理亦無鼻舌兩識。
若生長欲界。即以欲廛意知三界法及無漏法。如生長欲界。如是生長色界。若生長無色界。以無色廛意。知無色廛自地法及無漏法。
若以無漏意知三界法及無漏法。何故諸蘊如是次第。由識住故謂四識住及識。又前為後依故。如其色相而領受故。如所領受而了
知故。如所了知而思作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故。又由染污清淨故。謂若於是處而起染淨。若由領受取相造作故。染污清淨。
若所染污及所清淨。由此理故說蘊次第。
[0666c15]何故諸界如是次第。由隨世事差別轉故。云何世事差別而轉。謂諸世間最初相見。既相見已更相問訊。既問訊已即受沐浴塗香花
鬘。次受種種上妙飲食。次受種種臥具侍女。然後意界處處分別。以內界次第故建立外界。隨此次第建立識界。如界次第處亦如是。
蘊義云何。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彼一切略說一色蘊。積聚義故。如財貨蘊。如
是乃至識蘊。又苦相廣大故名為蘊。如大材蘊。如契經言。如是純大苦蘊集故。又荷雜染擔故名為蘊。如肩荷擔。
[0666c27]界義云何。一切法種子義。又能持自相義。又能持因果性義。又攝持一切法差別義。處義云何。識生長門義是處義。
[0667a01]如佛所說。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以何義故色如聚沫乃至識如幻化。以無我故。離淨故。少味故。不堅
故不實故。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1 冊 No. 1605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