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yānasaṅgrahopanibandhana (She Dacheng Lun Shi) 攝大乘論釋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攝大乘論釋卷第四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所知相分第三之一
[0398c14] 論曰。已說所知依。所知相復云何應見。此略 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成 實相。
[0398c16] 釋曰。已說所知依者。謂不復當說。此 者此所知相。略有三種者。謂一切法要有所 應知所應斷所應證差別故。依他起相者。謂
依業煩惱所取能取。遍計隨合他而得起故。 如是相者何所表知。謂依他起相。遍計所執 相者。謂永無相。永無相者是遍計所執。所取
能取補特伽羅。及法有性之所相故。云何非 有可為所相。謂即如是而分別故。由薄伽梵 說如是言。乃至實有不知實有。乃至非有不
知非有。如是實有知為實有。若非實有知非 實有。圓成實相者。謂即於彼遍計所執所取 能取。或我或法無性之性。用彼為量所了境
性。於彼遍知方能了別。遍計所執決定非有。 有相違性故非為境性故。
[0399a01] 論曰。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 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此復云何。謂身身者 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識。處識
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趣惡趣死生識。此中 若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 數識處識言說識。此由名言熏習種子。若自
他差別識。此由我見熏習種子。若善趣惡趣 死生識。此由有支熏習種子。由此諸識一切 界趣雜染所攝。依他起相虛妄分別皆得顯
現。如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性。 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如是名為依 他起相。此中何者遍計所執相。謂於無義唯
有識中。似義顯現。此中何者圓成實相。謂即 於彼依他起相。由似義相永無有性。
[0399a14] 釋曰。 謂身身者受者識者。如後當說。眼等六內界 為性。如其所應眼等五識所依意界名身者 識。第六意識所依意界名受者識。彼所受識
者如後當說。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識者如 後當說。是六識界。世識者謂似三時影現。數 識者。謂似一等算數影現。處識者。謂似聚落
園等影現。言說識者。謂似見聞覺知言說影 現。自他差別識者。謂身等識。我我所執相續 不斷執我我所。他他所等有差別故。善趣惡 趣死生識者。謂似天人及
㮈 落迦傍生餓鬼 死生影現。此中若身身者等乃至言說識。此 由名言熏習種子者。謂彼身等皆由名言熏 習種子。識所變現無別事故。若自他差別識。
此由我見熏習種子者。謂染污意我見熏習 為因變現。若善趣惡趣死生識此由有支熏 習種子者。謂由有支熏習為因變現。如此諸
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者。如前所說身等諸 識所取能取。虛妄分別安立為性。唯識為性 者。由邪分別二分顯現。實唯是識。善等法中
雖無邪執。緣起力故二分顯現。亦唯是識。是 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者。所取色等名 無所有。能取識等名非真實。此二皆是遍計
所執並名為義。虛妄分別所攝諸識。是此二 種顯現因緣故名所依。如是名為依他起相 者。如上所辨阿賴耶識為種子等。皆說名為
依他起相。謂於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 者。實無所取及能取義。唯有虛妄分別所攝。 種種識中遍計所取。似義顯現。謂即於彼依
他起相。由似義相。永無有性者。謂於緣起心 及心法。所現影中由橫計相。永無所顯。真如 實性。此即名為圓成實相。又一切法從因緣
生。唯識為性。當知皆名依他起相。顛倒橫計 似義顯現。當知皆名遍計所執相。依他起上 遍計所執永無所顯。真如實性。當知皆名圓
成實相。譬如鹿愛自相續力。安立似水所取 能取邪遍計性。當知名為依他起相橫計實 有。水事顯現。當知名為遍計所執相。即於如
是鹿愛事中。橫計水相。畢竟無性。當知是名 圓成實相。又遍計所執相即是遍計所執自 性。依他起相即是依他起自性。亦名分別自
性。圓成實相即是圓成實自性。亦名法性自 性。如是三種即是宣說。應知應斷應證三法。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亦說。佛告慈氏。若
於彼彼行相事中。遍計為色為受為想為行 為識。乃至為一切佛法依止。名想施設言說 遍計。以為諸色自性。乃至一切佛法自性是
名遍計所執。色乃至遍計所執一切佛法。若 復於彼行相事中。唯有分別法性安立。分別 為緣起諸戲論。假立名想施設言說。謂之為
色乃至謂為一切佛法。是名分別色乃至分 別一切佛法。若諸如來出現於世。若不出世。 法性安立法界安立。由彼遍計所執色故。此
分別色於常常時。於恒恒時是真如性。無自 性性。法無我性。實際之性。是名法性色。乃至 由彼遍計所執一切佛法故。此分別一切佛
法於常常時。於恒恒時。乃至是名法性一切 佛法。廣說如經。
[0399c14] 論曰。此中身身者受者識。應知即是眼等六 內界。彼所受識應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 受識應知即是眼等六識界。其餘諸識應知
是此諸識差別。
[0399c17] 釋曰。此諸識者。謂如前說 身等為初。能受為後。言差別者。是此諸識差 別性故。謂即於此有為識中。皆有已行現行
當行差別性故。依之建立世影現識。於此諸 識皆有一等差別性故。依之建立數影現識。 於所受識有上下等差別性故。依之建立處 影現識。餘類應知。
[0399c24] 論曰。又此諸識皆唯有識。都無義故。此中以 何為喻顯示。應知夢等為喻顯示。謂如夢中 都無其義。獨唯有識。雖種種色聲香味觸舍
林地山似義影現。而於此中都無有義。由此 喻顯應隨了知。一切時處皆唯有識。由此等 言應知復有幻誑鹿愛翳眩等喻。若於覺時
一切時處。皆如夢等唯有識者。如從夢覺便 覺夢中皆唯有識。覺時何故不如是轉。真智 覺時亦如是轉。如在夢中此覺不轉。從夢覺
時此覺乃轉。如是未得真智覺時此覺不轉。 得真智覺此覺乃轉。
[0400a05] 釋曰。一切唯識都無 有義。舉夢等喻以顯示者。共成立故如夢中 等。其文易了無勞重釋。
[0400a08] 論曰。其有未得真智覺者。於唯識中云何比 知。由教及理應可比知。此中教者。如十地經 薄伽梵說。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又薄伽梵解
深密經亦如是說。謂彼經中慈氏菩薩問世 尊言。諸三摩地所行影像彼與此心當言有 異。當言無異。佛告慈氏。當言無異。何以故。
由彼影像唯是識故。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 故。世尊若三摩地所行影像。即與此心無有 異者。云何此心還取此心。慈氏無有少法能
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 顯現。如質為緣還見本質。而謂我今見於影 像。及謂離質別有所見。影像顯現此心亦爾。
如是生時相似有異所見影現。即由此教理 亦顯現。所以者何。於定心中隨所觀見。諸青 瘀等所知影像一切無別。青瘀等事但見自
心。由此道理菩薩於其一切識中。應可比知。 皆唯有識無有境界。又於如是青瘀等中。非 憶持識見所緣境現前住故。聞思所成二憶
持識。亦以過去為所緣故。所現影像得成唯 識。由此比量。菩薩雖未得真智覺。於唯識中 應可比知。
[0400a28] 釋曰。由教及理者。由至教量。及 由比量。雖未證得唯識真智。應可比知唯識 無境。十地經者。於彼經中宣說菩薩十種地
義。此即安立十地行相名句文身。識所變現 聚集為體。謂彼聖者。金剛藏識所變影像為 增上緣。聞者身中識上影現。似彼法門。如是
展轉傳來于今。說名為教。唯有心者心識是 一。唯聲為遣所取境義。由彼無故能取亦無。 不遮心法由彼與心不相離故。如說若無心所
有法。心未曾轉。若爾滅定何故唯心。是彼宗 過。我大乘宗。若處有心必定亦有心相應法。 若處無有心相應法心亦定無。如是三界皆
唯有心。此言顯示三界唯識。言三界者。謂與 欲等愛結相應。墮在三界。此唯識言成立唯 有諸心心法。無有三界橫計所緣。此言不遣
真如所緣依他所緣。謂道諦攝。根本後得二 種所緣。由彼不為愛所執故。非所治故。非迷 亂故。非三界攝亦不離識故不待說。若爾應
說如是二界。無色界中經部唯有心心法故。 此難不然。識所取義皆無義故非但色無。說 名唯識。何者亦無。餘虛空等識所取義。經部
諸師許無色界。諸心心法。是無色相。無體無 實。所取境義顯現所依。恐彼執為非心心法。 故說三界皆唯有心。解深密經所明意趣。如
十地釋。經謂教法。三摩地者。是能令心住一 境性。心法為體。此所緣境說名所行。本境名 質。似彼現者。說名影像。我說識所緣唯識所
現故者。我說在外識所緣境。唯是內識之所 顯現。即是所緣境識為自性義。此意說言識 所緣境。唯是識上所現影像無別有體。云何
此心還取此心者。此顯作用於自相違。慈氏 無有少法能取少法者。此釋前難。無作用故。 謂一切法作用作者皆不成故。如是生時者。
緣起諸法威力大故。即一體上有二影生。更 互相望不即不離。諸心心法由緣起力。其性 法爾如是而生。如質為緣還見本質等者。譬
如依止自面等質。於鏡等中還見本質。由迷 亂故謂我見影。由鏡等緣威力大故。雖無異 影而似別有影像顯現。此心亦爾。如是生時
等者。謂心心法種種憶念。分別等緣功能大 故。如是生時。雖無有異三摩地等所行影像。 而似別有影像顯現。即由此教理亦顯現者。
謂此教中亦即兼顯比量道理。所以者何。於 定心中等者。序述教中有別理義。謂青瘀等 不離於心。隨所樂欲而顯現故。譬如夢中所
見青瘀等。又於如是青瘀等中。非憶持識等 者。恐彼異計故作此說。謂若有人作如是計。 由彼先於淡泊路等。見骨鎖等今猶憶持。為
三摩地所行影像。為遮此計故言。又於如 是青瘀等中。非憶持識見所緣境現前住故。 若此所緣即是昔日所憶持者。如昔所見方
處決定。如昔所受應如是憶。然不如是修所 成智。是真現量所見境界分明現前。非憶持 識有如是事。若爾聞思所成兩慧相應之識。
憶持本事彼二所行。應離於識此亦不然。由 彼聞等二憶持識。緣過去故。過去無故。所 緣影像並唯是識。譬如憶昔自己少年。是故
此識現所憶持。並唯有識所念空故。如觀行 者所想現前。不淨骨鎖女人影像。由此比量 等語義分明不須重釋。
[0401a01] 論曰。如是已說種種諸識。如夢等喻。即於此 中眼識等識可成唯識。眼等諸識既是有色。 亦唯有識。云何可見。此亦如前由教及理。
[0401a04] 釋曰。教即十地解深密經。理即經中所說道 理。謂三摩地所行影像。及夢等喻皆如前說。
[0401a06] 論曰。若此諸識亦體是識。何故乃似色性顯 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與顛倒等諸雜染法 為依處故。若不爾者於非義中。起義顛倒應
不得有。此若無者。煩惱所知二障雜染應不 得有。此若無者。諸清淨法亦應無有。是故諸 識應如是轉。此中有頌。
亂相及亂體 應許為色識
及與非色識 若無餘亦無
[0401a14] 釋曰。若此諸識亦體是識等者。此問色識一 類堅住相續轉因。言一類者是相似義。前後 一類無有變異。亦無間斷故名堅住。即此說
名相續而轉。與顛倒等諸雜染法為依處故 者。等即等取煩惱業生諸雜染法。眼等諸識 與顛倒等諸雜染法。作所依處。所依處者即
是因義。故者須也。觀彼問意而作此答。謂無 義中顯現似於眼等諸識。一類堅住相續而 轉。由此起彼顛倒等法。若不爾者。若不如是
轉。於非義中起義顛倒。應不得有。若無顛倒。 煩惱所知二障雜染應不得有。無因緣故。若 無雜染清淨亦無。要息雜染顯清淨故。是故
諸識應如是轉者。眼等諸識應如是轉。為不 因力諸法得生非須力耶。不爾隨問興答言 故。彼問所須不問因種。由彼不執別有諸色。
但問何須。阿賴耶識變作諸色。不唯作識故 作此答。亂相許為似色變識。亂體許為非色 變識。順結頌法故文隔越。其義相屬。若無似
色所變因識。非色果識不應得有。以若無境 有境亦無。
[0401b05] 論曰。何故身身者受者識。所受識能受識。於 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轉。能圓滿生受用所顯 故。
[0401b07] 釋曰。何故身等如前為問。能圓滿等如 前而答。由此五識一切身中無不具足。受用 所顯若闕一支即不圓滿。
[0401b10] 論曰。何故如說世等諸識差別而轉。無始時 來生死流轉無斷絕故。諸有情界無數量故。 諸器世界無數量故。諸所作事展轉言說無
數量故。各別攝取受用差別無數量故。諸愛 非愛業果異熟受用差別無數量故。所受死 生種種差別無數量故。
[0401b15] 釋曰。何故如說世 等識等如前為問。等者。等取數處言說自他 差別。善趣惡趣及與死生。六變現識無始時
來。乃至所受死生差別無數量故者。如數次 第顯世等識須說之果。
[0401b20] 論曰。復次云何安立如是諸識。成唯識性略 由三相。一由唯識無有義故。二由二性有相 有見二識別故。三由種種種種行相而生起
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識無有義故。得成唯識 有相見故。得成二種若眼等識以色等識為 相。以眼識識為見。乃至以身識識為見。若意
識。以一切眼為最初。法為最後。諸識為相。以 意識識為見。由此意識有分別故。似一切識 而生起故。此中有頌。
唯識二種種 觀者意能入
由悟入唯心 彼亦能伏離
[0401c02] 釋曰。復次云何安立。如是諸識等者。謂依前 理更以別理。種種徵問。由唯識者。是無義 義。故次說言無有義故。所說唯言專為遣義。
無義之理少分已說。少分當說。由二性者。謂 相及見。於一識中有相有見。二分俱轉相見 二分。不即不離。始從眼識乃至身識隨類各
別。變為色等。種種相識。說名相分眼等諸識 了別。境界能見義邊說名見分。又所取分名 相。能取分名見。是名二性。由種種者。種種行
相而生起故。於一識中一分變異似所取相。 一分變異似能取見。此之二分各有種種差 別行相。俱時而起。若有不許一識一時有種
種相應。無一時覺種種境。若意識以一切 眼為最初等者。謂彼意識有能一時取一切 義。增上勢力眼識為初。法識為後。所安立相
是其相分。即此意識了別義邊說名見分。由 此意識遍分別故。似一切識而生起故。是故 意識說名相名見。亦名種種。於伽陀中諸瑜
伽師能入唯識二性種種。遣外境界。竟為伏 離能取之心。所緣無故。能緣之識亦不得有。 了別無故了者亦無。非無了別而有了者。勿
境界相無分別事。亦名有境能分別心。若出 世心雖離分別能取所取。然有內證聖智所 依。能緣所緣平等性在。
[0401c26] 論曰。又於此中有一類師說一意識。彼彼依 轉得彼彼名。如意思業名身語業。
[0401c27] 釋曰。又 於此中有一類師說一意識等者。此顯諸師 所見差別。謂有一類菩提薩埵。欲令唯有一 意識性。依於彼彼眼等生時。得彼彼名。所謂
眼識乃至意識。此中無別餘識種類。此如何 等如意思業。如一意思在身處所。發動於身 則名身業。在語處所發動於語則名語業。與 意相應名為意業。意識亦爾。
[0402a06] 論曰。又於一切所依轉時。似種種相二影像 轉。謂唯義影像。及分別影像。又一切處亦似 所觸影像而轉。有色界中。即此意識依止身
故。如餘色根依止於身。
[0402a09] 釋曰。或謂若爾如 是意識應無分別所依鈍故。如眼等識。夫能 依者。皆順所依如染污意為雜染依。意識俱
轉亦成雜染。為解此難說於一切所依轉等。 一切所依者。謂眼等。所依轉時者。生起時。似 種種相二影像轉者。謂似種種所取能取二
影像轉。為釋此故次復說言。謂唯義等唯一 意識。一分似義影像顯現。第二於義分別而 生。是故無有無分別過。又一切處亦似所觸
影像而轉者。謂於定中領納分別輕重等觸。 而非散亂。隨順彼故。有色界中者。非於無色 界。何以故。即此意識依止身故。如餘色根依
止於身者。如餘眼等有色諸根依止身故。即 於此身能作損益。意識亦爾。有色界中依止 身故。即於此身領納分別。能作損益。
[0402a24] 論曰。此中有頌。
若遠行獨行 無身寐於窟
調此難調心 我說真梵志
[0402a27] 釋曰。說一意識菩提薩埵。引教證言。若遠行 等遊歷一切所識境故。名為遠行。為證此義 復說獨行。無第二故。言無身者。無形質故。寐
於窟者。居在內故。言調此者。於如是心作自 在故。難調心者性 [怡-台+龍] 悷故。
[0402b03] 論曰。又如經言。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 受意為彼依。
[0402b04] 釋曰。復引第二聖教為證。如 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者。謂此五根所 行境界。唯是意識一一各別能領受義。意為
彼依者。由此增上彼生起故。
[0402b08] 論曰。又如所說十二處中。說六識身皆名意 處。
[0402b09] 釋曰。復引第三聖教為證。說六識身皆 名意處者。所謂宣說意識事故。
[0402b11] 論曰。若處安立阿賴耶識識為義識。應知此 中餘一切識是其相識。若意識識及所依止 是其見識。由彼相識是此見識生緣相故。似
義現時能作見識生依止事。如是名為安立 諸識成唯識性。
[0402b15] 釋曰。若處安立阿賴耶識 識為義識者。義是因義。即是安立阿賴耶識。 以為因識。餘一切識者。謂身等識。是其相識
者。是所緣相是所行故。若意識識及所依止 者。謂第六識及所依止。無間過去意及與染 污意。此二能作生起雜染所依性故。是其見
識者。能分別故。由彼相識是此見識生緣相 故者。謂阿賴耶識所變異相。是二見識生緣 相故。似義現時者。謂意見識似義現時。能作
見識生依止事者。謂眼等識能與見識。作生 依事。
[0402b26] 論曰。諸義現前分明顯現。而非是有。云何可 知。如世尊言。若諸菩薩成就四法。能隨悟入 一切唯識。都無有義。一者成就相違識相智。
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識 有差別故。二者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智。如 過去未來夢影緣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應
離功用無顛倒智。如有義中能緣義識。應無 顛倒不由功用。知真實故。四者成就三種勝 智隨轉妙智。何等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
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義顯現。二得奢摩 他修法觀者。纔作意時諸義顯現。三已得無 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在前時。一切諸義皆
不顯現。由此所說三種勝智。隨轉妙智及前 所說三種因緣。諸義無義道理成就。
[0402c10] 釋曰。 復為成立無有境義。故引餘教及餘道理。謂 諸菩薩成四法等。相違識相智者。更相違 反故名相違。相違者識名相違識。生此識因
說名為相。了知此相唯內心變外義不成。故 無有義說名為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等 者。謂於餓鬼自業變異增上力故。所見江河
皆悉充滿膿血等處。魚等傍生即見舍宅遊 從道路。天見種種寶莊嚴地。人見是處有清 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虛空無邊處定。即於是
處唯見虛空。一物實有為互相違。非一品類 智生因性不應道理。云何於此一江河中。已 有膿血屎尿充滿。持刀杖人兩岸防守。復有
種種香潔舍宅。清淨街衢眾寶嚴地。清冷美 水波浪湍洄。虛空定境。若許外物。都無實性。 一切皆從內心變現。眾事皆成。如有頌言。
於一端嚴婬女身 出家耽欲及餓狗
臭屍昌艷美飲食 三種分別各不同
[0402c28] 無所緣識現可得智等者。過去未來皆非實 有。此與經部共許成就。夢境實無一切共了。 諸三摩地所行影像已說非有。亦非憶持。水
境等中面等影像都無所有。如前已說。此中 無境而識得成。應離功用無顛倒智。本文雖 顯而少助說。若有欲令如所得義即真實有。
應不用功自然解脫。一切有情皆見實故。得 心自在者。得心調順堪有所作。得靜慮者。謂 諸聲聞及獨覺等。若已證得清淨靜慮心一
境性。樂靜思慮名靜慮者。隨勝解力。諸義顯 現者。謂隨增上意解勢力如所願樂。欲令地 等變成水等。皆悉顯現。得奢摩他者。謂已證
得奢摩他定。滋潤相續令心寂靜。所言修 者。空境相應。或四聖諦所緣相應。止觀雙運 故名相應。與此相應故名為修法觀者。謂
此後得觀契經等。正法妙慧纔作意時。諸義 顯現者。謂契經等正法教中。隨於一種無常 等義。如如作意思惟剎那速滅等性。如是如
是非一品類境界顯現。無分別智現在前時。 一切諸義皆不顯現者。無分別智後當廣釋。 義若實有此智應無。非有分別。無分別成。義
若是實有。無分別智生不應不顯。現此智如 實緣境義故。由此無間所說道理。及前所說 三種因緣。諸義皆無道理成就。
[0403a23] 論曰。若依他起自性實唯有識。似義顯現之 所依止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緣故名依他起。 從自熏習種子所生。依他緣起故名依他起。
生剎那後無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0403a27] 釋曰。云何成依他起者。問所解法。何因緣故 名依他起者。問所釋詞解不解品。由此雙關 能了義故。餘二自性兩問亦爾。依此諸問兩
兩酬答。從自熏習種子等者。謂從遍計所執 名言熏習種生。依自種子他所生故。名依他 起。此說彼體依他而生。生剎那後無有功能
自然住者。此說彼體依他而住。由此二因名 依他起。
[0403b06] 論曰。若遍計所執自性依。依他起實無所有。 似義顯現。云何成遍計所執。何因緣故名遍 計所執。無量行相意識遍計。顛倒生相故名
遍計所執。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 故說名遍計所執。
[0403b10] 釋曰。依依他起者。謂依 唯識依他起性。實無所有。似義顯現者。謂實 無體但似其義相貌顯現。若體實無云何名
義。為避此難。是故說言似義顯現。謂由名言 熏習種子。雖無實體而似有義相貌顯現。是 故名義如幻像等。似有顯現。言顯現者。是明
了義無而似有明了現前故名顯現。即此似 義為彼自性。如自性受。無量行相者。種種我 法境界影像。意識遍計者。謂即意識說名遍
計。顛倒生相者。謂是亂識所取能取。義相生 因故。名遍計所執者。謂即遍計所執義相。名 為遍計所執自性。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
可得者。謂於實無我及法中。唯有遍計所執 影像相貌可得。由此故名遍計所執。
[0403b24] 論曰。若圓成實自性是遍計所執永無有相。 云何成圓成實。何因緣故名圓成實。由無變 異性故名圓成實。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
善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
[0403b27] 釋曰。 由無變異性故名圓成實等者。應知此性。常 無變故。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善法最勝 性故。圓滿成就真實為性。
[0403c02] 論曰。復次有能遍計。有所遍計。遍計所執自 性乃成。此中何者能遍計。何者所遍計。何者 遍計所執自性。當知意識是能遍計。有分別
故。所以者何。由此意識用自名言熏習為種 子。及用一切識名言熏習為種子。是故意識 無邊行相。分別而轉。普於一切分別計度故
名遍計。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計。又若由此 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計。此中是名遍計 所執自性。由此相者。是如此義。復次云何遍
計能遍計度。緣何境界。取何相貌。由何執 著。由何起語。由何言說。何所增益。謂緣名為 境。於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由見執著。由
尋起語。由見聞等四種言說而起言說。於無 義中增益為有。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0403c15] 釋曰。 復次有能遍計等者。為欲分別遍計所執故 說此言。當知意識是能遍計有分別故者。由 有顯示隨念分別所雜糅故。用自名言熏習
為種子者。無始生死所有意識。戲論名言熏 習種子。為此生因。及用一切識名言熏習為 種子者。謂用無邊色等影識名言熏習種子
為因。似彼生故。是故一切無邊行相分別 而轉。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計者。謂此一分 眼等諸相是所計業。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起
自性成所遍計。此中是名遍計所執自性者。 謂由此品類緣相是名遍計所執自性。是如 此義者。是如此品類緣相義。復次云何遍計
能遍計度者。作問生起為欲宣說遍計所執 自性差別。緣名為境者。謂色受等天與等名 於義相應。起諸遍計。說異行相為識其名非
無有名能於其義起諸分別。於依他起自性 中取彼相貌者。是執自相義。由能取相說名 為想。如其所想作是言說。或於依他起自性
中取眼等相。由見執著者。由五品類推求行 轉。起諸執著。取相貌已起執著故。是於相貌 堅執著義。由見推求於義決定。起執著已欲
為他說。由尋起語者。如契經說。由尋由伺而 說語言。非無尋伺能說語言。由見聞等四種 言說而起言說者。由見聞覺知四種言說而
起言說。如緣似蛇繩等相貌。取盤曲等種 種相貌。自執著已為覺悟他。說如是言。我已 見蛇。我已見蛇。此亦如是。他聞是已復更增 益。謂為實有。
[0404a15] 論曰。復次此三自性為異為不異。應言非異 非不異。謂依他起自性。由異門故成依他起。 即此自性由異門故成遍計所執。即此自性
由異門故成圓成實。由何異門此依他起成 依他起。依他熏習種子起故。由何異門即此 自性成遍計所執。由是遍計所緣相故。又是
遍計所遍計故。由何異門即此自性成圓成 實。如所遍計畢竟不如是有故。
[0404a22] 釋曰。非異 者。謂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有非有故。有 望於有。可得言異。非望非有兔角等無。非不
異者。有與非有不成一故依他起性與圓成 實亦復如是。性不清淨性清淨故。今復依止 異門意趣。此三自性或成一性。或成異性。由
是遍計所緣相故。又是遍計所遍計故者。由 依他起。是我色等遍計所執所依止故。又依 他起。是我色等。意識遍計。所遍計故。由此意
趣假說依他起。為遍計所執。如所遍計畢竟 不如是有故者。於依他起如所顯現。畢竟無 故。如是即說三種自性不全成異。亦非不異。
觀待別故。若時觀待熏習種子所生義邊成 依他起。不即由此成餘二性。若時觀待遍計 所緣成遍計執。不即由此成餘二性。若時觀
待遍計所執畢竟無邊。成圓成實。不即由此 成餘二性。
[0404b10] 論曰。此三自性各有幾種。謂依他起略有二 種。一者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 雜染清淨性不成故。由此二種依他別故。名
依他起。遍計所執亦有二種。一者自性遍計 執故。二者差別遍計執故。由此故名遍計所 執。圓成實性亦有二種。一者自性圓成實故。
二者清淨圓成實故。由此故成圓成實性。
[0404b17] 釋曰。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者。由託因緣 而得生故名依他起。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 故者。由分別時成雜染性。無分別時成清淨
性。依二分故名依他起。自性遍計者。謂總執 取眼等有法事體。差別遍計者。謂別執取。常 無常等義別法義。自性圓成實者。謂有垢真
如。清淨圓成實者。謂離垢真如。
[0404b24] 論曰。復次遍計有四種。一自性遍計。二差別 遍計。三有覺遍計。四無覺遍計。有覺者謂 善名言。無覺者謂不善名言。
[0404b26] 釋曰。善名言 者。謂自意趣在語前行。領解具足故名有覺。 與此相違說名無覺。
[0404b29] 論曰。如是遍計復有五種。一依名遍計義自 性。謂如是名有如是義。二依義遍計名自性。 謂如是義有如是名。三依名遍計名自性。謂
遍計度未了義名。四依義遍計義自性。謂遍 計度未了名義。五依二遍計二自性。謂遍計 度此名此義如是體性。
[0404c05] 釋曰。依名遍計名 自性者。謂如生在椰子洲人。聞說牛聲不了 其義。數數分別如是牛聲。依義遍計義。自
性者。謂曾未習想與有想。更互相應欻見牛 身。數數分別如是牛義。依二遍計二自性 者。謂依假立能詮所詮分別二種。
[0404c11] 論曰。復次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一根本 分別。謂阿賴耶識。二緣相分別。謂色等識。三 顯相分別。謂眼識等并所依識。四緣相變異
分別。謂老等變異。樂受等變異。貪等變異逼 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及 欲界等諸界變異。五顯相變異分別。謂即如
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六他引分別。謂聞非 正法類。及聞正法類分別。七不如理分別。謂 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別。八如理分別。謂正
法中聞正法類分別。九執著分別。謂不如理 作意類。薩迦耶見為本。六十二見趣相應分 別。十散動分別。謂諸菩薩十種分別。
[0404c22] 釋曰。 根本分別者。謂阿賴耶識。是餘分別根本自 性。亦是分別故名根本分別。緣相分別者。謂 分別色等有如是緣相。顯相分別者。謂眼識
等并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相故。緣相變異 分別者。謂似色等影識變異所起分別。老等 變異者。謂色等識似老等相起諸變異。何以
故。外內色等皆有老等轉變相故。等者等取 病死變異。樂受等變異者。由樂受故身相變 異。如說樂者。面目端嚴。等者等取苦及不苦
不樂受。貪等變異者。謂由貪等身相變異。等 者等取瞋癡忿等。如說忿等惡形色等。逼害 時節代謝等變異者。謂殺縛等令身相等生
起變異。時節代謝亦令內外身樹色等。形相 改變。如說寒等所逼切時。身等變異。捺落迦 等諸趣變異者。等即等取一切惡趣。彼處色
等變異共了。及欲界等諸界變異者。等取色 界無色界中。無似色等影像識故。於諸天中 及靜慮中。亦有有情及器色等種種變異。如
末尼珠威神力故。種種淨妙光色變異。顯相 變異分別者。謂由眼等所依根故。令似色等 影像顯現。眼識等識種種變異。即於此中起
諸分別。即如前說老等變異。隨其所應而起 變異。何以故。如說眼等根有利鈍識明昧故。 如無表色所依變異彼亦變異。由樂受等變
異亦爾。如說樂者。心安定故。如說苦者心散 動故。貪等逼害時節代謝變異亦爾。捺落迦 等及欲界等。依身變異識亦變異如應當知。
無色界中亦有受等所作變異。諸識分別他 引分別者。謂善惡友親近所起。及與聽聞正 非正法為因分別。即是外道迦比羅等。及正
法中諸騷揭多所有分別。名不如理如理分 別。如是二種隨其所應。能生邪見正見相應 二種分別。薩迦耶見為因所起六十二見相
應分別。即梵網經中前際後際中際分別。謂 我過去為曾有耶。如是等分別名執著分別。 言見趣者。是品類義。散動分別者。散亂擾動
故名散動。此即分別。是故說名散動分別。此 即擾亂無分別智。何以故。由此擾亂般若波 羅蜜多故。無分別智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謂
諸菩薩十種分別者。謂諸菩薩能發語言他 引而轉。不稱真理十種分別。何以故。證會真 理若正現前不可說故。
[0405b07] 論曰。一無相散動。二有相散動。三增益散動。 四損減散動。五一性散動。六異性散動。七 自性散動。八差別散動。九如名取義散動。十
如義取名散動。為對治此十種散動。一切般 若波羅蜜多中說無分別智。如是所治能治 應知。具攝般若波羅蜜多義。
[0405b12] 釋曰。於一切 般若波羅蜜多中。具說如是十種散動對治。 且如說言。世尊。云何菩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多。舍利子。是菩薩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何 以故。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 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舍利子。此
但有名。謂之為色。此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 淨。假立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假立客名 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如
是一切菩薩不見。由不見故不生執著。如說 於色乃至於識當知亦爾。此中為對治無相 散動故。彼經說言實有菩薩等。謂實有空為
菩薩體。為對治有相散動故。即彼經言不見 有菩薩等。謂遍計所執自性永無有故。為對 治增益散動故。即彼經言色自性空等。謂即
遍計所執自性永無有故。為對治損減散動 故。即彼經言不由空故等。謂彼法性是實有 故為對治一性散動故。即彼經言色空非色
等。淨不淨境性各別故。為對治異性散動故。 即彼經言。色不離空等。謂遍計所執色自性 無所有。即是空故。為對治自性散動故。即
彼經言此但有名謂之為色等。為對治差別 散動故。即彼經言無生無滅等。為對治如名 取義散動故。即彼經言假立客名別別於法
而起分別等。為對治如義取名散動故。即彼 經言。假立客名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 是生起執著。如是一切菩薩不見。由不見故
不生執著。此意說言。於名於義如實了知無 妄執著。
[0405c12] 論曰。若由異門。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 三自性不成無差別。若由異門成依他起。不 即由此成遍計所執及圓成實。若由異門成
遍計所執。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圓成實。若 由異門成圓成實。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 計所執。
[0405c17] 釋曰。此義如前不須重釋。
攝大乘論釋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1 冊 No. 1598 攝大乘論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