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of the Great Vehicle (Mahāyānasaṅgraha, Buddhaśānta tr.) 攝大乘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攝大乘論卷下阿僧伽作
後魏世佛陀扇多於洛陽譯
[0104b18] 入智相云何。多聞薰身故。非阿犁耶識所 攝。如阿犁耶識種子成。寂靜思惟所攝。諸法 義現相所生可取事處有見者意言處。是中
誰入智相。大乘所薰多聞相續身。無量諸親 近得故。信欲一向故。善集善根故善助功德。 智行菩薩何處入還。彼現見法義現相意語
處。因大乘法生故。信解地中見道行修道 行。及盡至一切法唯記爾。隨順聞信因故。 如是彼分別證因故。一切障對治及離障故。
從何處入。善根力持故。三種相心轉明。種種 莊處滅故。念法義定慧一切時正行。及不放 逸故。諸世界無量眾生類。無量念念中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心者。隨所心布施 等波羅蜜助集行。彼心我已得。是故我不加 用諸波羅蜜。修道能滿成。第二轉明者。諸禪
法成就已。死後尋得隨所須一切身事。得有 障善根者。況我善修善根得無障善根。尋即 一切諸勢不成。第三轉明者。是中有偈。
人類得菩提 於念念中間
眾生無量故 至時應捨行
隨心所行施 清淨無垢心
彼得心止事 勇健布施成
善者滅身已 自勢隨所心
善者滅身已 彼勢云何不
[0104c13] 捨聲聞緣覺心滅念故。於大乘中一切有疑 無疑故滅疑或。聞思諸法除我相我我所相 執故。滅法慢者。前所住及安一切相。不念不
分別故。及滅分別者。是中有偈。
在前隨所除 相念自住處
智盡不分別 得上菩提爾
[0104c19] 以何云何入彼聞習業。寂靜思惟所攝法義。 現見意言四種求。名義性勝安。求等四種如 實知故。名事性勝安性勝。如實知彼不覺見
故。如是彼菩薩唯入記故順修。彼名義現 見意言。彼名意言唯正觀。彼名所依義唯意 言正觀。然彼名性勝安唯觀。於後唯意言不
覺已有名彼義有性勝安有性勝義相不見已。 此四種求及四種觀。見知已彼名義現相意 言中唯記入。彼記事中入已。為當唯入。彼
有相見二事及種種事入。名義性勝義。六種 相無義故。彼可取能取事現處故。不斷種種 相義。現相所生故。闇中如見繩謂蛇現相故。
所謂如繩蛇不實。非眾生故。如是覺義者非 有。迴蛇意唯住繩意。彼亦微思量色香味觸 相故。是中依慧繩慧亦迴成。如是此諸六
種相名現相。意言中如繩慧。六種相實義實 處唯記慧。亦思量成就性慧故。如是此菩 薩意言現相義相事入。分別性入。成唯主記
入故。他性云何成就性入。迴唯記想。彼 者是諸意言。聞法習者。彼爾時分別義相。菩 薩一切義現相生無有餘成。是故唯記現相
亦不生。是故一切義無分別事名住。已於法 界如現見隨住。爾時彼菩薩同等念已。生 無分別念智。是故此菩薩名為入成就性。於 中有偈。
法眾生法義 同別有性義
不淨淨盡至 分別名境界
[0105a17] 如是此菩薩智及相唯記入故。名為入成。彼 入已名為住歡喜地。善達法界。及生如來家。 得一切眾生平等心。得一切菩薩等心。是彼
菩薩見道行。佛以何義故。入彼唯記處離 法念。彼出世間定慧智。藉得種種相記智同 相。一切阿梨耶識因種子滅故。法觸種子增
長已轉身。一切佛法集故。入一切智智。藉彼 所得智。一切阿犁耶識相處如幻等見故。性 不顛倒行。是故彼菩薩如幻師所作。義處相
同因果唯有說一切時不顛倒成。彼以記 入中四種禪定所依。四種攢相法云何知。四 種求故非不身無義無忍中得光明三昧。暖 相依增忍中光明增長三昧。上依四種中如
實觀知入唯記中。以無義決定心。真實中入 一切三昧依順諦忍。自此後唯記相思量彼。 是次第三昧。依世間上法見故。此諸三昧近
入地應知。如是入地得見諦道。菩薩唯入 記云何行修道。隨所分別說十地。攝一切修 多羅現事住故。以雜念出世間。及藉彼得定
慧智故。無量百千億習故。如是身轉已。為得 三種佛身。為得故修行。所有諸聲聞證道法。 及此諸菩薩此二有何差別。勝聲聞證入中。
菩薩證入有十。一種勝事應知。一者念勝。念 大乘法故。二者淳至勝。大功德助集淳至故 三者證勝。眾生法無我證故。四者涅槃勝。攝
取不住涅槃故。五者地勝。十地盡至故。六者 淨勝。煩惱習滅佛世界令清淨故。七者一切 眾生同得記心勝。化眾生行不斷絕故。八
者生勝。生如來家故。九者取生勝。佛世界 會中一切時取生故。十者果勝。十力四無 畏十八不共佛法無量功德成就故。是中有 偈。
迭互作客事 於事名所求
唯求彼諸事 分別二所安
如實知見故 離義分別三
見彼是非事 彼無二所執
喻若順分別 復有教授偈
鏡像意於後 菩薩在諸定
迴彼義想已 憶持自想事
住心如是內 知無所可取
於後無能取 無分別知爾
[0105b29] 更復有證道偈。所謂大綖莊嚴論中說。
助集無邊行 功德智菩薩
法思善決定 語言達義盡
彼知正義已 說住彼定心
法界現意故 是以離二相
離心無有餘 善知心亦無
知二既是無 正住於法界
不分知力故 同時常同行
彼身窟聚患 如象滅諸毒
牟尼說善法 善住意思量
根本法界處 念至知意故
唯分別正取 速得功德處
[0105c12] 如是說入智相已。彼因果說云何知。六種波 羅蜜故。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故。 云何此諸六波羅蜜唯記入成。云何彼入果
六波羅蜜成。是中菩薩於施不著。於戒不毀。 於苦不瞋。於修不懈怠。如是此諸亂因不行 故。因不行故。一向已寂靜思惟諸法。入唯記
已依六波羅蜜。及入唯記故。菩薩淨深心所 攝故。得六波羅蜜。是以中間六波羅蜜行順 說信故。樂求隨喜故。得利潤離忍。菩薩自大
乘中說甚深大。唯分別正覺得無分別智。
欲信淨心明 本彼覺法流
十地近菩提 不假自然得
[0105c24] 有何義故唯說六波羅蜜。障對治差別安故。 一切佛法集句處故。及隨順化一切眾生故。 不動相對治故。說檀波羅蜜及尸羅波羅蜜。
不動相。謂世不著及家不著。動者。迴相 對治故說。謂羼提波羅蜜及毘離耶波羅蜜。 迴因相者。世間眾生作惡行長受苦。及於
修善行法中生疲倦。以發不迴失相對治故。 謂闍那波羅蜜及般若波羅蜜。失相者。亂心 及無智。如是障對治數差別故。四波羅蜜不
散相。一波羅蜜不散相成。以散依故。如實法 正覺集諸佛法。如是集一切佛法。句處故數 差別。以檀波羅蜜益眾生。尸羅波羅蜜不作
惡。能忍毘離耶波羅蜜作事盡至故。如是益 相化眾生。化以故調伏。於後不入定心為令 入定心。已入定心為得解脫故。數勸故得解
脫。如是化一切眾生。句處故數差別。應知。然 此諸波羅蜜相云何知。以六波羅蜜身最依 菩薩心故。彼以最故。遍行不斷增上意一切
眾生助樂故。方便善巧最故。所有無分別知 攝取故。發願最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 願故淨最煩惱智障。修集無障故。所有布施
彼亦名波羅蜜。所言波羅蜜。布施非波羅蜜。 如是四句如布施中。如是諸餘波羅蜜中皆 有四句。如順應知。此諸波羅蜜以此何義故
有此漸次說。前波羅蜜後波羅蜜。隨順生故。 彼復釋。云何知一切世間聲聞緣覺布施等。 善根中增上到彼岸故。波羅蜜者。妬悋貧窮
破除故。令得大勢功德故。布施持戒滅惡道 令得善道。三昧戒瞋恨滅除故。他者仿佯住 忍。懈怠及諸惡不善法令遠離故。增長無量
善法出故精進破亂想。內心住將來故。禪定 一切見無。智滅除真故。及相別故。知諸法 故名智。云何此諸波羅蜜有修事可。知略
有五種修事應知。習行因行修事。信欲修 事。心正念修事。方便善巧修事。所作事憶持 修事。是中四種事如前所作。憶持事修事者。
所有諸佛自然作佛事。不斷不休息。修諸波 羅蜜令滿滿已。心念修喜樂隨喜憶念等心。 六種心所攝故。修廣心不斷心喜心作益心
大心及真心。所有菩薩隨所阿僧祇劫。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時念念中。捨一 切自身及恒河沙等世界七寶。令滿已施。諸
佛如來乃至未坐道場。而菩薩行布施心無 厭足。如是等時念念中三千大千世界滿中 火時。現四種威儀。雖少一切資用而現作。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心。乃至坐道場。如 是菩薩不厭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 心。此是菩薩廣心。所有彼菩薩此無厭足心。
乃至坐道場不斷及不捨。是名此身。若彼菩 薩喜心故。彼六波羅蜜所作眾生益。非彼眾 生以得此益故。此是菩薩喜心。若彼菩薩作
益眾生。於六波羅蜜作益攝取。見如己身自 身見如眾生。此是菩薩作益心。若彼菩薩彼 如是六波羅蜜所集善根。迴發願令一切眾
生得愛果報。此是菩薩大心。若彼菩薩彼如 是六波羅蜜修集善根。與一切眾生同發願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是菩薩真心。
如是六種心所攝故。修樂喜心。若彼菩薩六 種修心行行者。彼餘無量諸菩薩彼善根令 隨喜。如是菩薩六心所攝隨喜心令修。若彼
菩薩一切眾生六種心所攝。六波羅蜜修事 希求如記。六心所攝。六波羅蜜修不離者。 乃至坐道場。如是菩薩六種心所攝希求意
行修。若此六種心所攝菩薩心修故。聞已發 一好心。彼功德量等功德。及一切惡作障消 滅。何況菩薩。云何此諸波羅蜜有差別。以
三種相應知。法施財施及無畏施。止戒。攝 善法戒。作眾生益戒。作惡忍羼提忍苦羼提。 法思惟忍苦羼提。勇猛精進。行精進。不怯弱
不瞋恨喜精進行。現相作憶持。無分別方便 行。無分別及有分別。及藉彼得智。云何此 諸波羅蜜攝事。應知此諸波羅蜜攝一切善
根。彼相彼隨順及彼因氣故。云何此諸波羅 蜜諸障。一切煩惱攝事知。彼相彼因及彼果。 云何此諸波羅蜜有益事可知。世間行時勢
力所攝同生所攝。眷屬所攝大作事行成吉 所攝。不惱少塵所攝。一切工巧諸論呪術處 細意所攝。增長是無惡。乃至坐道場。一眾生
現一切義作事。是名菩薩益。云何此諸波 羅蜜迭共決定分別事知。或有處一切六波 羅蜜布施聲說。或有持戒聲。或有忍辱聲。
或有精進聲。或有禪定聲。或有智慧聲說。是 中有何意趣。一切波羅蜜行中。彼一切同助 至故。是意如是說入因相果已。云何彼修差
別事知。謂十菩薩地。何等歡喜離垢明作焰 難勝現前遠行不動善慧及法雲。云何此諸 地十事差別。應知十種無明障對治故。如是
十種相智中。及法界十種障住故。云何十 種相智法界。一切處義故。初地中上義故。 第二地中因上義故。第三地中無所取義故。
第四地中身心無差別義故。第五地中無煩 惱淨義故。第六地中種種法無差別義故。第 七地中無勝無劣義故。第八地中相自在身
義故。及世界自在依義故。第九地中依智自 在義故。第十地中依業自在義故。依陀羅尼 三昧門自在義故。是中有偈。
上義及因上義故 不攝義及身相續
無煩惱染淨義故
乃至不異義 不勝無劣義
依第四自在 法界中無明
二種及以十 十地有障故
對治說諸地
[0107a10] 然此無明諸聲聞不雜。諸菩薩中雜。何故初 地名為歡喜。彼初故自益他益。堪能成德義 故。何故第二地名為離垢。破戒垢令遠作故。
何故第三地名為明。作不動三昧三摩拔提 依故大法光依故。何故第四地名為焰。菩提 分法燒一切障故。何故第五地名為難勝地。
超菩提分故。由真諦智與世間智更互相違 合此難合令相應故。何故第六地名為現前。 因緣智依般若波羅蜜行現作故。何故第七
地名為遠行。有功用行盡至故。何故第八地 名為不動。一切相不動故。何故第九地名為 善慧。得上辯才智故。何故第十地名為法雲。
雜念一切法智一切陀羅尼三昧門藏故。如 雲如虛空。上煩惱障滅故。法身滿故。云何 此諸地得智。有四種相。得信地信地行得順
地。十種法行得故。證得初地中證法界證 一切地故。成就得此諸地修盡至故。云何此 諸地修事知。此菩薩地地中修舍摩他毘婆
舍那已。有五種相修。何等五種所謂雜修。 無相修。無功用修轉明修。轉轉修。如是此菩 薩此五種修已得五種果。所謂除一切惡。身
種種想離得樂法意。一切處無量不作畔在 相。法光明現相。知淨分別相。彼諸分別念同 行。為滿法身及成就故。上中上因作攝故。
名以十地中十波羅蜜修事成。六中六隨所 說。有四方便波羅蜜。六波羅蜜所集善根。 彼一切眾生共故。發願願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作願故。願波羅蜜者。未來種種願現 相故。波羅蜜緣牽將故。力波羅蜜者。能修力 等六波羅蜜。不斷同行故。智波羅蜜者。六波
羅蜜差別智。法同受報化眾生故。然此四波 羅蜜。般若波羅蜜無分別智藉得智所攝。然 復一切諸地。一切波羅蜜。非不修成波羅蜜
藏所攝。此法門幾時此諸地修事滿成。有五 種眾生。三阿僧祇劫信行人。初阿僧祇淨深 心行無相行及有相行。有六地及七地。第
二阿僧祇還彼不現相人。自此以上乃至十 地。第三阿僧祇修道滿足成。是中有偈。
勝上力故 堅心勝智 菩薩三祇
發行盡至
[0107b21] 如是說因果修差別已。是中云何增上戒勝 事知。如菩薩地持中說。受菩薩戒品中略 復有四種勝故。勝事應知。差別勝。同不同
戒勝。上勝。及甚深勝。是中差別勝者。謂受戒 攝善法戒。作眾生益戒故。是中上戒者。二種 戒住義故。知攝善法戒集佛法住義故。作
眾生益戒者。教化眾生住義故。知聲聞同戒。 諸菩薩性重不同。行不同戒者。制重同行故。 彼戒中隨所聲聞犯。於中菩薩不犯戒。隨所
菩薩犯戒。是中聲聞不犯戒。菩薩防身口心 戒。聲聞唯防身口。是故菩薩起心犯戒。非諸 聲聞。略說所有一切眾生惡。而有益身口意
業。彼一切菩薩應行。及彼中學如是共不共 勝。應知上勝復有四種。上故種種無量戒。上 故攝取無量功德。上故一切眾生助益樂心
眷屬。上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上故及 得無量功德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中甚深。若菩薩如是方便善巧故。殺生等十
種業修行。是以不惡。成得無量功德。速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應化身業口業。是甚 深戒應知。是以作國王治國。計種種示眾生
惱事。是以化眾生安置善處。示種種生惱。 餘眾生示餘益。餘者令心以發。發已先化。化 已心迴。此是菩薩戒甚深勝事。如是四種勝
事。略說菩薩上戒勝事應知。如是分別。復 有菩薩戒差別無量。亦如比尼響方廣修多 羅中。如是說增上戒勝已。增上心勝事復云
何知。略有六種差別應知。念差別。種種差別。 業作事差別。現氣差別。業差別。念大乘法故。 大乘光明一切功德積聚三昧。三昧王現護
首楞嚴等三昧無量種種故。一切法雜念智 顯順故。阿犁耶識一切障諸惡使令除故。禪 定樂行已隨所生故。處生故。一切世界無障
神通現故。動放光遍視異事作。來往略廣。一 切色身入同行。往上下作自在隱蔽他。神 現念與樂。放光現大神通故。攝一切苦行。現
十種苦行故。十種苦者。所謂受許苦行。菩提 願許故。不退苦行。世間諸苦不退故。不背 向苦行。一切眾生惡行苦行中彼現現事故。
現苦行。作惡眾生中。作一切利益義現故。不 染苦行。世間生以世間法不染故。信苦行。 於大乘雖無解一切甚大事信故。證苦行。眾
生法無我證故。順覺知苦行。諸如來甚深密 語所說順覺知故。不寂靜不染苦行。不捨世 間彼不染故。行苦行。住一切障解脫諸佛如
來乃至世間眾生際。自然作一切眾生一切 義行故可者。復順覺知苦行。所有諸佛密語 說若隨彼所覺。所謂云何菩薩布施成。若使
無所布施。而彼無量十方世界作布施成云 何布施喜心成。若一切布施不喜樂。云何布 施信成。若使諸如來信不去。云何布施與意
成。若使自身令與布施。云何樂布施成。若使 一切時無所布施。云何布施大事成。若於布 施起不堅相。云何布施增長成。若使起妬
心。云何布施盡意成。若使不住於盡法時。云 何布施自在成。云何布施無量成若不住無 盡故。如布施如是持戒等乃至般若波羅蜜
隨順應知云何殺生成。若使眾生世間害。云 何偷盜成若使餘者未與眾生而自取之云何 邪婬成若使婬邪而行。云何妄語成。若使
如妄語作妄語說。云何綺語成。若使常以 空門行而行。云何惡口成若使到智彼岸。云 何兩舌成若使善知諸法而能詮說云何貪 成。若使常與無常禪定法令得故修行。云
何瞋心成。若使一切煩惱心中取行。云何 邪見成。若使一切處到一切事如實邪見經 明甚深佛法。何等法而說甚深。是中有此
說。常法佛法。依法身常故。斷見法佛法。滅一 切障故。生法佛法者。能生應身故。有覺法佛 法者。八萬四千眾生行有對治故。有貪法佛
法者。有貪眾生取如己故。如是有瞋法佛法。 有癡法佛法。見有凡夫法佛法。無染法佛法。 真如成就已一切障不能染故。離染法佛法
者。生世間而世間法不能染故。以是義故名 為甚深佛法。修諸波羅蜜化眾生。令佛國清 淨。現一切佛法故諸菩薩三昧作事差別應
知。如是說增上勝心已。增上勝慧復云何知。 無分別智中性處身處因處念處相處持處伴 處報處因氣處出處盡至處。藉彼無分別功
用行。等處差別處藉無分別得處。餘處持自 然作事處甚深處意。無分別智增上慧勝知。 是中離五種相。無分別性智故。意離念故。果
離有覺有觀地故。離想受滅定捨離色性故。 真實處捨種種相故。彼無分別智離如是五 種相。應知此如所說。無分別智性差別安 立中。說偈。
諸菩薩真實 遠離五種相
無分別智處 真中種種名
諸菩薩身者 善心正是心
無分別智中 義心真實說
諸菩薩因者 同言聞習故
無分別智中 意行同思惟
諸菩薩念者 諸法無詮事
無分別智中 無我及真如
諸菩薩相者 於彼正念處
無分別智中 智處無諸相
隨順真實義 分別無有異
迭共隨順故 彼義順和成
離智無言說 說中有所行
以說相違故 彼說無有言
諸菩薩持者 彼智無分別
藉彼得彼行 彼到增長處
諸菩薩伴者 說為二種行
無分別智中 五波羅蜜性
諸菩薩報者 諸佛二界中
無分別智處 以得順行故
諸菩薩因者 上上諸生處
無分別智中 勝到故正說
諸菩薩出事 為得順義故
無分別智中 解知諸十地
諸菩薩盡至 因三淨身得
無分別智中 得上神通故
如空無有染 彼智無分別
眾惡種種上 唯信欲為正
如空無所染 彼智無分別
遠離一切障 得順成就故
如空無有染 彼智無分別
常行世間故 而世法不染
啞義隨順故 如啞所覺義
非如不啞用 說為三種智
如癡所用受 如癡所覺知
非如癡所用 說為三種智
解通五種義 如達五種事
如意識所知 說為三種智
不通論修論 如通法義解
如是漸次知 知為行創首
如人蔽諸目 彼智無分別
彼後得開目 彼智藉所得
如空智亦爾 彼智無分別
彼處色現相 彼智藉所得
如珠伎樂等 作事無分別
如是離住故 諸佛業莊嚴
非彼及餘處 有智及無智
彼智無差別 是智無分別
體性無分別 明識一切法
眾生中分別 彼智無分別
[0109a12] 是中無分別功用行有三種。因現相取生差 別故。無分別智亦有三種。少欲知足不顛倒。 無分別無謗故。藉彼得智亦有五種。證得憶
念差別離成就時現分別故。釋成無分別智 義故。復說餘偈。
餓鬼畜生人 諸天如羅漢
等同意差別 得成諸塵義
過去如夢等 無差亦有二
非有而作念 彼念順義故
義及成就義 彼智無分別
彼無即無佛 得事即不成
菩薩得神通 彼以信力故
地等如是無 隨善者覺見
成就此智慧 勇健得禪定
一切法正依 及見如是義
智行分別中 及現一切義
應知無義事 彼記永所無
[0109a29] 般若波羅蜜中無分別智及無優劣。如大品 經說。菩薩住般若波羅蜜中。以不住故能滿 修行。彼云何以不住故能滿諸波羅蜜。捨
無種處故。捨離外道我見處見故。捨離未得 正諸菩薩妄念分別處故。捨離世間涅槃二 邊處故。捨離唯滅煩惱障處喜故。捨離眾生
益捨離無餘涅槃界處。聲聞乘及菩薩乘中 有何勝。差別有五種。相勝故。無分別勝故。唯 陰等法無分別故。非有方勝證正一切相知
及依一切眾生方故。不住勝因不住涅槃故。 永勝無餘涅槃界中住到無量故。及上勝果。 此經無乘有上勝故。是中有偈。
五種勝義故 慈悲以為身
世間出世勢 不久當得現
[0109b14] 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功 德。得自在於眾生益處。何故復有諸眾生。而 復有苦縛者。示彼眾生。有彼眾生業障對故。
諸善法受彼助得勢。示現於彼生善起障故。 示現開現故。示現還受彼受用勢時。現彼不 善法益因事故。助受彼勢時還彼餘眾多眾
生。示現有障因故。而見眾生眾生眾事有縛。 是中說偈。
現煩惱障故 患目不正視
諸眾生菩薩 不得諸勢義
[0109b24] 如是說增上慧勝事已。滅勝事復云何。菩薩 滅者。諸不著不住涅槃。彼相者捨同諸煩惱 染。不捨世間。偈中轉身。是中世間是他相性。
是煩惱染分。涅槃彼亦是淨分。身者彼是二 分。他相性者。轉身還彼他相性中得對治。所 染分中轉淨分中護。然彼迴略有六種。作微
弱益迴以信力故。住聞習故。依有慚愧煩惱 行不行故。得證迴入地諸菩薩現正不正現 處故。乃至六地修轉不現。有障念相現。善淨
正意故。乃至十地中滿果迴現無障。一切相 念得一切相念。自在微小迴小乘已。證眾生 無我故。一向背世間故。一向捨世間。上迴諸
菩薩已。證法無我故。還彼處見寂靜滅諸煩 惱使等。而不捨彼故。諸菩薩於微小迴中有 何患。捨眾生益果。菩薩法離已。共諸小乘等
同解脫是患。菩薩上迴中有何利益。世間法 中自身及他身得自在故。一切道一切眾生 視己身故。多以三乘中種種善巧方便。化眾 生令住故。是中說偈。
正覆迷凡夫 不正一切現
諸菩薩常正 不假自然行
不說而說知 非義正義故
彼身有轉事 正說為解脫
世間及涅槃 若生現智者
爾時彼世間 即說為涅槃
不捨非不捨 善知世間故
無利無有衰 善知涅槃故
[0109c22] 如是說滅勝已。智勝云何知。以三種佛身故 說智勝事。一真身。二報身。三應身。是中諸佛 真身者。謂法身依一切法得自在故。報身若
以種種諸佛眾會中顯明法身。所依佛世界 清淨依。受大乘法樂故。所有依法身者。從兜 率天中託身生受欲出家。親近外道。苦行成
道。轉法輪。示大涅槃。是中說偈。
得相自在事 以攝受身故
分別甚深德 諸佛作念事
[0110a02] 諸佛如來法身有何相。略有五種應知。一轉 身相一切煩惱障分。他相性迴轉中。一切障 得解脫。現法自在處淨分依轉。迴他相性故。
白法體相能滿十波羅蜜。得十自在故。是 中命自在心自在及資用自在者。為滿檀波 羅蜜故。業自在及生自在者。為滿尸羅波羅
蜜故。信自在者。為滿羼提波羅蜜故。願自在 者。為滿毘離耶波羅蜜故。五通所攝。如 意通者。為滿禪波羅蜜故。智自在及法自在
者。為滿般若波羅蜜故。不二相事非事二相 故。依一切法非事故。有為無為不二相。業煩 惱無為有現相。時現得自在故。別不別是一
不一相。是中一切諸佛不異身故。無量身 心故。示現成佛。於中說偈。
自稱無我故 離別無有身
是彼本順故 分別得立名
性差別無異 具足及無始
不分別一佛 或多依久處
[0110a20] 常相依真如淨相。本願力取作事不盡故。不 思議相彼真如淨中唯內所證知。世間餘未 曾有。及非測量境界。云何復此法身。見覺
觀故。彼初得暫念大乘無分別。藉彼得智。 五種相善修故。一切諸地中善集助道行。微 小難壞障能令壞故。如金剛三昧。彼三昧中
間壞一切障故。依彼身轉故。得復有幾種。自 在故法身得名為自在。略說五種。世界身相 好無分別無邊聲響音不可觀頂自在故。轉
色陰上妙無量最樂行自在。轉迴受陰故。說 一切名身句身字身自在。轉迴想陰故。應身 願顯引眾攝取白法自在事。轉迴行陰故。如
鏡觀見作事憶持智自在事。轉迴識陰故。有 幾處意身法身。應知略說三種身。種種佛身 行依故。是中說偈。
得五種愛身 諸佛得自己
利愛彼所得 是彼義求得
所作無能障 法微義通得
得無非最愛 佛常不盡見
[0110b10] 受種種報。依身化諸菩薩故。種種應身依故。 多以化聲聞。法身有幾種。佛法所攝應知。一 者淨轉阿犁耶識得法身故。報者轉色根得
報智故。行者轉行欲得無量智行故。自在者。 轉種種業所攝自在。得一切世界無障礙神 通智自在故。假用者。一切見聞解知。轉假名
得悅一切眾生。智說自在故。去遣者。轉一切 諸難遣得一切眾生一切難。去遣智故。如 是六種佛法故。諸佛法身所攝應知。所有此
諸佛法身。彼為雜為不雜。身心業差別故不 雜。視無量處成正覺故雜。如法身報身亦爾。 心業差別故不雜。非身差別。以轉無量身故。
應身者亦如報身應知。法身具幾種功德。應 知善淨四種無量解脫。及諸有退遍淨處。無 諍願知四無礙六通。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四種一切相淨。十力四無所畏。三不護四 念處滅習不忘法。大悲十八不共佛法。及 一切相具智故。是中說偈。
愍念諸眾生 順利及諸心
不利世樂心 歸命彼益事
得離一切障 牟尼退世間
智所知遍處 歸命心解脫
無餘一切眾 滅一切煩惱
不雜滅煩惱 歸命有高處
自然無有障 不退常入定
一切諸難中 歸命能釋者
身及所依處 言智及說者
心常無有退 歸命善說者
往知彼語言 來往知他心
眾生無實中 歸命善教誨
讚取丈夫法 一切生見聖
見已即生敬 歸命分別者
取處及諸勢 應身并願中
三昧智自在 歸命得彼岸
方便歸依淨 令利諸眾生
大乘出世利 歸命魔降伏
智滅及出事 作障并演說
自他及外道 歸命不可退
諸眾善能說 遠離二種染
無護不可忘 歸命將諸眾
修行一切行 無有聖不知
一切時悉知 歸命真實義
眾生所作中 聖視不相違
作事無暫停 歸命不妄者
一日一夜中 六時觀眾生
成就大慈悲 歸命益心者
行至及與得 智慧并諸業
諸聲聞緣覺 歸命最上者
三身大菩提 具得一切相
遍處一切眾 歸命決疑者
[0111a02] 諸佛法身成就如是諸功德。復有餘性因果 業順行功德。是故諸佛如來法身名為無上 功德應知。是中說偈。
成就諸真實 超過一切地
到一切眾上 度脫一切眾
具無量無邊 世間見功德
世界不可見 一切諸人天
[0111a09] 然復甚深最甚深。諸佛法身彼甚深事云何 知。是中說偈。
無生生諸佛 不住而善住
一切自然事 食為四種食
不破及無量 無量同一業
不見及見業 諸佛三身成
無有成正覺 非一切非佛
念念不可量 事非事所顯
不染及至染 并染有所依
非染非染已 入真正法體
諸佛過諸陰 住於正陰中
彼非餘非即 彼捨中善滅
一切是雜業 唯離大海水
作事竟復作 益他無有念
不見眾生過 如破器中月
遍一切世間 彼法光如日
或時成正覺 或涅槃如火
無時而彼無 諸佛常住身
諸佛非正法 諸人趣惡道
非梵行法中 真實身處行
彼一切處行 及以無處行
見一切身中 一切根無境
除滅諸煩惱 如呪禁毒藥
煩惱到及盡 諸佛一切智
煩惱到道處 世間寂滅處
是故大方便 諸佛不思議
[0111b06] 然此甚深有十二種應知。所謂生成業住甚 深。差別算數業甚深。成正覺甚深。厭離甚深。 滅陰甚深。教化甚深。時現甚深。成正覺示現
涅槃甚深。行甚深。示現己身甚深。滅煩惱甚 深。不思議甚深。義法身諸菩薩憶念諸佛時 有何等念所念。略說菩薩以七種相。隨念諸
佛一切諸佛是得。時法自在故。修念諸佛得 一切世界無障礙神通。是中說偈。
障中闕少因 眾生界中遍
諸佛無自在 定二隨順者
[0111b16] 諸如來常身者。真如無間垢解脫故。諸佛如 來最微惡者。遠離一切煩惱智障故。諸佛自 然者。自然作一切佛事無休息故。諸佛大勢
者。佛世界清淨受大勢樂故。諸佛無染者。世 間生而一切世間法不能染故。諸佛如來大 義者。示現成正覺及涅槃。未化眾生令化。已 化者為得解脫故。是中說偈。
唯在於己心 常勢淨所顯
不為而大法 報身故所得
不急而能行 現彼復多生
一切一切佛 智者彼應憶
[0111b27] 諸佛世界清淨事復云何。如佛十萬偈修多 羅菩薩藏序分中說。如來最光明七寶莊嚴。 遍無量世界放大光明。無量善分別住處中
間住故。不可差別界過三界境界。過出世間 上善根所生善淨自在識相處。如來加持處。 大菩薩住處。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行處。大法 味愛樂所潤處。現一切眾生作一切事處離 一切煩惱所惱處離一切魔處。過一切莊嚴
如來莊嚴加持處。過大念意至處。大奢摩他 毘婆舍那乘處。入大空無相無願處。無量劫 莊嚴大蓮華王處。大妙堂中住處爾。是此佛
世界清淨中明色世狀勢量。施處施因施果 勢。諸勢伴勢眷屬勢益勢業作勢潤勢無畏 勢住處勢行勢乘勢持勢門勢及說家勢。然 彼佛世界清淨中色勢。一向清淨一向樂一
向不惡一向自在。然復彼諸佛法界一切時 作五種作事應知。防護眾生諸難事。見者離 聾盲瘖啞顛狂等諸難作事故。救濟防護諸
惡道作事。於不善處勸令安住善處故。無方 便防難作事。諸外道無方便行解脫處。毀令 住佛法故。親同見防難作事。過三界助道行
故乘防難作事。諸菩薩住異乘。及不定諸聲 聞令修行住大乘故。此諸五種作事中。一切 諸佛等作事應知。是中說偈。
因身作事差別故 及說諸行差別事
彼差力故諸世間 非彼無故諸如來
[0111c25] 若是不共聲聞緣覺。同諸佛法身成就如是 功德勢者。彼以何意故說為一乘。是中說偈。
別取有餘者 及持有餘故
為不定者說 諸佛一乘理
信於法無我 等有性差別
深心應化故 盡處唯一乘
[0112a02] 以何義故。一切諸佛如來等同法身。而說多 佛事故。於中說偈。
一界無有二 常同有作事
次行不順故 釋成多佛事
[0112a06] 法身諸佛。云何不永涅槃。非不永涅槃。應知 是中說偈。
遠離一切障 及作事不盡
諸佛永已滅 亦是不名滅
[0112a10] 何故報身不名具真身成。有六種相故。示現 色身故。及無量佛世界中分別現故。隨信現 故。不定見真實異種種見故。現同生事。菩薩
聲聞天等種種眾雜見故。及阿犁耶識等轉 身現故。唯成報身不名真身有何義故。唯是 應身不名真身。有八相故。諸菩薩遠時得不
動三昧。兜率天中人中生事不成。宿命知者 書數算印工巧論。受欲行餘事中無知不成。 不善說及善說法中知已。往親近外道處不
成。善知三乘行故。苦行不成。捨百億閻浮 提一閻浮地中成正覺轉輪不成。中間成 正覺示方便。餘處應化身作佛事。彼唯兜率
天中成正覺。何故不一切閻浮提中同時成 正覺事。知此知中無阿含證。復無餘義可解 釋成。復無二佛同時一世界中現。有相違故。
彼多化故。攝取四方世間。及如無二轉輪聖 王同時生故。是中說偈。
諸佛未應化 同至多藏故
一切相成覺 見故而能行
[0112a29] 一切眾生利益事。萬行修集大菩提。永入涅 槃不成願行。徒修無報故。報身應身無常故。 云何諸佛常身。依常法身故。於諸因身應身
報不定故。復應身者。視現功德如常受樂 及如常勢故。常事應知。諸佛法身雖無量無 邊時諸佛義處。無有假用作事。於中說偈。
諸佛德勝無異無量 眾生因弱彼不失者
得已得彼一切無因 有斷彼不應順成
攝大乘論卷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1 冊 No. 1592 攝大乘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