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eding Cang Lun 決定藏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決定藏論卷下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心地品之三
[1029a26] 如經中說。六種勝智。謂陰入界四諦因緣二 十二根。如是勝智云何分別。
[1029a28] 欝陀南。
相義及分別 次第攝受依
依此六種法 了知陰入等
[1029b02] 何者色相。謂十一種。眼等及觸。法入中色有。 依四大有是四大。皆是礙相。何者受相。謂有 六種眼等觸生。又三種受有二種依。謂色及
心依色身受。何以故。五根色故。若根有色依 眼等受。是名身受。何故五根不名為身。答曰。 根自相故用各異故。若異相故不同身相。是
故根受不名身受。答曰。不離身故。有眼等 根。依根生受故。名身受。此說無過。若說不離 言無過者心不離身。是故心受亦名身受。凡
一切受皆名身受。答曰。身與諸根不得相離。 心不如是。如有眾生生無色處離身有心。是 故根受得名身受。心得離身故名心受。是一
切受得有二名。謂一切受皆是用相三種因 緣。一者是塵勝力。二者思惟勝力。三者自在 勝力。
[1029b17] 何者想相六種如前。又六種生有相想無相 想小想大想無量想無用想。此一切想得二 種異。一者世間。二出世間。緣於欲界是名小
想。緣於色界是名大想。緣空識處名無量想。 緣無所用處是無用想。此欲界等是名有相 想。非想非非想是無相想。出世間想。謂諸學
人及無學人。是一切相分別想相。何者行相。 如前六種復五種事。一者為與諸塵。二者得 共俱故。三者有為遠離。四者起煩惱業。五者
心得自在。略說三種善不善無記。一切牽果。 是名行相。
[1029b28] 何者識相。亦有六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是 識相分復有三種。一者用分。二者緣多分境。 三者住諸異分。用分有三。境分有六。住分亦
三。如此等分。分別十八取塵為相。是五陰 相。
[1029c04] 何者陰義。色者過去未來現在。乃至近遠一 切諸色。總名陰義。如是等色乃至於識如是 總攝一切和合皆名陰義。何故佛說和合陰
義。以此諸陰唯是和合無有實我。是故佛說 名為陰義。何者色陰。分別有六。一者隨類。二 者隨相。三者識依不依。四者離識不離識。五
者想塵。六者色究竟處。此一切色所謂四大 及依四大。是名隨類。色相三種。一者淨色。二 者淨塵。三者心塵。共相者皆是質礙。一切諸
色皆是共相。何者識。依不依是眾生數。名 之為依。復有色處。識初入乃至生受。是名識 依。離如是色名為不依。何者離識不離識。色
不離說名自分。共識。同用故。又復離識名 不自分。相似相續能生於觸名為自分。雖 相似相續不生於觸名不自分。有三種想名
為色塵。一者色想。二者礙想。三者種種想。色 想者三相。一者顯現色。二者礙色。三者聚色。 此三相塵如次第故取青黑等名為色想。妨
人遊行名為礙想。取於男女田宅等相名種 種想。塵色色究竟者。略說有二。下界墮欲界 色界業增上緣。若四空處。依於作業則無有
色。依自在定有妙光色。何故一切色種得自 在智。修現定故是妙定色。何者受陰。分別有 五。一者受類。二者自相。三者生處。四者思
惟分別。五者滅處。何者受類用處法。何者自 相苦樂不苦不樂。樂受者生樂住樂壞苦愛 著因緣。苦受者生苦住苦壞樂離愛因緣。不
苦不樂者行苦故苦解脫愛緣。此一切受皆 悉是苦名受共相。何者生處。從十六觸受陰 得生。何者十六。謂六根觸礙觸依言觸苦觸
樂觸不苦不樂觸欲觸瞋觸無明觸明觸非明 無明觸。依根取塵名六根觸。依塵思惟生於 礙觸。依心出言名依言觸。三種受觸依縛依
解。欲瞋癡觸則依於縛。明非明無明觸依於 解脫。何者思惟分別。一切諸佛八種分別幾 種受。何者受集。何者受滅。何者受集行道。何
者受滅行道。何者受味。何者受過。何者受滅 處。生相分別有三種受。有觸集故則有受集。 廣說如經。是八種相分別受陰。一者自相分
別。二者現因分別。三者因滅分別。四者現在 未來分別。五者受滅道分別。六者濁用分別。 七者清淨分別。八者受滅處分別。名分別。何
者滅處。初禪滅憂根。二禪滅苦根。三禪滅喜 根。四禪滅樂根滅盡定滅捨根是名受滅。處 分別。
[1030a20] 何者想陰。分別有五。一者隨類。二者隨相。三 者顛倒。四者不顛倒。五者決定。取境別相能 生想法是名隨類。隨相有六。已如前釋。取境
雖異皆想共相名為隨相。凡夫無智無明覆 心。起邪思惟。依二見半出四顛倒。依於無 常謂以為常。是修常想。為依見取出二顛倒。
謂苦中計樂。不淨計淨。依於身見出我顛 倒。於無我中取法我相。復有在家名心顛倒。 如出家人名見顛倒。分別又有異想顛倒。於
四種類生邪修想名想顛倒。於四種類生決 定智起信分別名見顛倒。何者不顛倒想。諸 有智人無有無明。起正思惟。於無常境見於
無常。於苦見苦。於不淨境見於不淨。於無我 境見於無我。起正修想名不顛倒想。於此四 種能起信樂是名心不顛倒。於此四種正見
正知名見不顛倒。是名想不顛倒。何者決定。 分別有五。一塵決定。二用決定。三者假名決 定。四者不實決定。五者實義決定。取塵自相
取似相是塵決定。於塵生受取別異相名用 決定。依於自他是名是生是姓等相。隨世 俗語作想境界是名假名決定。顛倒取塵名 不實決定。如實取塵是名實義決定。
[1030b13] 何者行陰。分別有五。一者謂塵。二者別住。三 者不淨。四者清淨。五者事。六種思聚勝力牽 果是名行塵。生老住等不相應行和合積聚
名別住行。何以故。各各異故名別住行。三毒 等行名為不淨。信等善根名為淨行。如前五 種。知與塵等是名為事。
[1030b19] 何者識陰。分別亦五。一者入處。二者不淨。三 者依故。四者住故。五者多種。欲界中識依外 色入名為入處。色界淨天依於自陰是為名
色。識入處則有二入。四空處識依自四陰說 名入處。是入處分別。此凡夫識依二種樂生 於不淨。依現塵用樂故不淨。依於未來生老
等苦樂故不淨。名不淨。識依有六種。是生識 依。眼等六入識依得生故得六名。譬如依糠 火牛糞等火。亦復如是。是名依故。分別四識
住處。如經中說。陰依境界為心住處。有色中 識住。廣說如經。乃至我說識不至東。餘方亦 爾。於現世中不樂涅槃。自至寂靜清涼得梵
自在。我說如是此如來說經中所攝。四識住 處後當廣說。復略說三有緣住處究竟有緣 住靜。佛說此三顯四識住。煩惱境類煩惱依
住。是說名為煩惱執著。以此二種名執著境。 一者是境。二者取。境者煩惱緣愛言是我物 即是執境。我見煩惱思惟是我。又有四種貪
等身結。是業因緣即是取境。如上所執是心 住處。何以故諸煩惱境依心得住。猶如濕衣 諸塵易住。如肥田中種子增長。諸凡夫人未
得厭離。愛欲對治受所牽識。未來世中即得 受生悉令具足。乃至未捨凡夫之性。此所受 生令具足者是名能住。此相續生是名生死
所。餘如前說於住緣。如此一切名有緣住處。 有色界中諸識來去。無色界中說心沒生。此 三處住乃至壽遣。如前二處得生增長及於
壯大。如是量故得知諸識住處究竟。若有說 言異於此義。唯文字殊理則無別。何以故。文 字義別無分別故。若有問者則不能答。即便
思惟。我云何對脫。若有答。後更思惟我實愚 癡。自不知解而答他問。是故智人從一切色 乃至行陰愛等諸結暫伏故無能生業結。有
智慧故根本永盡。何以知之。諸在家人依貪 瞋結則能作業塵味因緣恐憎因緣。於出家 人戒取實結而能生業。戒取煩惱與貪同相
願求生天。實結煩惱與瞋同相故謗涅槃。如 此諸結依於心地從思惟生。此諸煩惱對治 滅故。欲取色等以為境者即得永滅。以此滅
故。諸識有惑於四住處則不復住。諸對治識 實清淨故。如是得知住處寂靜。以緣滅故。於 未來世當生具足應得相續不復更生。是名
有緣住。靜阿摩羅識對治世識甚深清淨說 名不住。復次此識不為緣生。空解脫門善修 習故不能生業。無願解脫門善修習故則能
知足。無相解脫門善修習故住於不動如前 四義得正解脫。觀行於塵於我我所無所取 著。是故色等諸塵滅壞心無渴愛。如此諸相
心極清淨。識清淨故不自滅壞。亦復不為他 緣所滅。無相續故。於十方處不更入生。於命 於死無貪欲故。說無求欲。心譬如樹受喻如
影。於時二無。是故無樹。是故無影。世心滅 故。說現盡滅。是無漏心學解脫故。前次第說 得寂靜。無學解脫故得清淨。四餘滅故得梵
自在。問何故不說識識住處。答曰。言不自相 故識得不淨。何以故。如來說心自相清淨。四 處不爾。一切煩惱極不淨故。知貪欲等微細
難見。色等不爾非煩惱因。不如色等無有眾 生於一識處而起愛著。如於色等。是故佛說 識非住處是名識陰住處分別。多種分別者
此說有三。一者有欲心無欲心有瞋無瞋。廣 說如經。乃至未得解脫及正解脫。此如來說 則名第一。是離分別界分別故。於欲界中心
有四種。有善不善染污不染污。於色界中心 有三種除去不善。無色亦爾。無漏有二。謂學 無學。欲界善心分別有二。生得學得。不染污
四果報威儀工巧變化。欲界變化一種生得。 如天龍鬼無修慧果。於色界中無有工巧。無 色界中但有果報。善心如下登高是名第二
依界分別。又有異心多種分別煩惱種故。欲 界中五。苦集滅道修道破故。色無色界五種 亦爾則有十五。及無漏心復有十六。是名第
三滅故分別第一是離。復更分別三品助分 為三摩提。一者使動。二不使動。一不得定。二 者得定。一不正淨。二者正淨。於第一品。有染
心人欲等障心。又於一時有善心人無記心 人欲等不起。如是分別有欲等心無欲等心。 於第二品。或復有時依內於定安心一處。境
念滅故而於五塵心生散亂。極令沒故嬾墮。 覆障。為滅嬾墮。於喜樂境不正安故一時浮 動。正取境故心不浮動。沈沒浮動為煩惱障
心不寂靜。沈等滅故即得寂靜。正思惟故得 根本禪。是名心定離前定相。是不定心。至究 竟道是故正修。至滅究竟故正解脫。離前二
相不正修習不正解脫。取諸定相知第三品。 是名識陰分別。何者說陰。次第有八種陰。 一者生作。二者治道。三者染因所作。四者住
作。五者分別作。六者如處作。七者如麁作。八 者如器等作。何者生作。依根依色生於眼識。 依意依法亦皆如是。如次第經。前說色陰心
數所依後說識陰受等心數在於中。說是名 生作次第。何者治道次第。除四顛倒說四念 處。於色不淨橫計為淨說身念處。於受計樂
說受念處。依於想行無我計我說法念處。依 心無常橫計為常說心念處。何者染因所作 次第。男見女色起於愛染。何故受味愛故。受
味愛者依想顛倒。想顛倒者依行煩惱。行煩 惱者依於識陰依於根塵。塵用生受取多種 塵。是名為想。現世塵用生諸煩惱。名之為行。
依諸煩惱生不淨識善不善業於未來處生等 苦故。更得不淨說識在後。何者住作次第。識 住四處。一者色。二者受。三者想。四者行。何
以故。欲界中色是色住處。於欲界中具足色 故。於色界中說為受住。何以故。受顯現故。於 三無色說想住處。何以故。想顯現故。於第四
空說行住處。何以故。大思現故八萬大劫。是 思果故說住四處。是名住作次第。分別作次 第者。以色陰故見色聽聲則知他人。以受陰
故心有高下生於苦樂。以想陰故知名生姓。 以行陰故分別愚智。以識陰故陰中計我。是 名分別作次第。如處作次第者。如在家人色
受因緣起於鬪諍。若出家人想行因緣亦生 鬪諍。識於二處並為因緣。如麁作次第者。色 最為麁。六識境故。次明受陰。有三受故。男女
等相相可知故。貪瞋癡等自可知故。離受想 行識難知故。如器等作次第者。色譬如器。盛 三受故。受譬飲食。損益身故。想譬鮭 [鮥-口+虫] 。取
異受故。行喻食至。與苦樂故。識譬食者。用受 等故。何者攝受。幾陰幾入幾界幾因緣分幾 處非處幾根攝受。如色陰等乃至識陰。色陰
一陰十入十界法入法界說於少分。六緣少 分。於處非處亦說少分。根則有七。受陰攝受 者。一陰法入法界。各說少分。一因緣分三緣
少分處非處分根中有五。想陰攝受者。一陰 法入法界各說少分三緣少分處非處分根則 不攝。行陰攝受者。一陰法入法界亦說少分
四因緣分五緣少分處非處。分根中具六三 根少分。識陰攝受者。一陰一入七界二因 緣分三緣少分處非處。分根中說一三根少
分。如是陰入乃至於根。交互相攝。又異攝有 十陰等諸法攝自種子。是名異攝。陰等諸法 自共相攝。是名相攝。陰等諸法遍一切處是
名生攝。陰等諸法樂受等住。名別住攝。如陰 等一時俱起。名不離攝。諸陰等法在於三世。 名為時攝。諸陰等法依處得生。名為處攝。諸
陰等法五種等故。名具足攝。諸陰等法分分 不具。名少分攝。陰等諸法如如相故。是名真 攝。如陰至根合十六攝。又有三種攝一切法。 色陰法界意入。
[1032a13] 何者陰。依幾種色色陰得生。依幾種處名攝 陰生。依於六處色陰得生。一者依處。二者住 處。三者臥具處。四者根處。五者根依處。六者
如行能故諸定地處。識依七處名攝陰生。一 者欲。二者色。三者塵。四者覺。五者觀察。六 者淨行方便。七者清淨。欲等四處說在家人。
觀察之處則是出家精勤持戒。淨行方便者。 得未來禪。七者清淨得根本禪。為四種人說 七為四。色陰分別後當廣說依色分別。
[1032a22] 欝陀南。
物種及隣虛 生形與相續
業等剎那獨 境雜說有十
[1032a25] 復有幾物色陰攝眼攝根一物眼識所依。是 色清淨不離攝故。則有七物。謂眼身地色香 味觸。三界攝故說有十物。七種如前。及水火
風。如眼物等耳鼻及舌亦復如是。離四種根 身根九物。何以故。離四根故身得獨生。復有 聲界。不久住故。是故別說有處有聲。則有十
一色等塵物分別。如細滑等至健皆是觸入。 依四大地制於別名。依四大淨說於滑觸。依 堅生重不淨。不堅生於麁輕為淨。不合生於
軟觸。依風水雜則生冷觸。持因不具生於飢 渴亦生羸劣。持因具足依大平等力飽觸生 依大不適。飲食難消生諸病觸。依身轉變四
大不調。生於老觸。命根轉變四大不調。生於 死觸。依血不等生過患故。食飲毒惡有暫死 觸。地水相雜則生濁觸。去來動轉心起煩惱
生疲惓觸。離上因緣生消息觸。四大調和身 色不減。生休健觸和合諸觸。四大別住說有 六種。謂淨四大共不淨。大堅共不堅。不攝及
雜。不等平等。一切諸塵色等至觸。以二識知 自識心識。或同時知或不同時。於色界中現 無香味。非無種本。無有摶食。離食欲故。香味
二塵摶食攝故。鼻舌二識無現用故。亦有種 本。色陰攝色則有九物。四大依大五塵。一切 他色假名說陰。法入中色得有二種。物有假
有依定自在。定中觀色名為物有。是定果化 定共識塵。戒非戒色皆是假名。又定塵色處 果。定處色相應故。依於定大得生世法。依有
漏定及無漏定色。是世法非出世法。何以故。 有相思惟定因緣故。一切定人有能生色不 能生色。猶如化生。若不思惟依前自在無有
闇障。得淨光明自然而至現在世。生是名物 有思惟。思惟解脫力故得見諸色。色未現前 是假名有。非出世定境界之塵出世定色。不
可思惟欲色界色。云何為異色界中色。極大 清淨出光明故。極妙微細非下根塵。無有苦 受過苦受故。不可思惟。住隣虛塵無妨礙故。
隨於心想得有麁細。是五種異。略說色陰有 六種相。自相共相依依者相關相用相業相 妙相。地水等大堅潤熱動四大自相。眼等諸
根淨是自相。是名自相。皆有障礙是色共相。 四大是依依者五塵。是相關相。內入有色用 增上故外塵得生多種。有一色聚得名堅觸。
有潤有熱有動有雜為內入用。是名用相。地 等四大依攝熟牽。是事業相。復有別業後當 廣說。隣虛細色是名妙相。妙相三種。分破極
細有生極細。自在極細分破故。隣虛極微生 極細故。風等諸微至中陰色。色界中色無色 界色自在細故得名極微。如佛經說。人生中
住得平等心。修學自心莊嚴自心作自在心。 共一處住不相妨礙。亦無惱害。若於此後生 色究竟大梵自在。是其生處下閻浮提。為聽
法故。破一毛頭作十六分。地如一分眾天共 住無相妨礙。名自在極微。如是色陰物種思 惟隣虛色相幾種分別。略說有五。後當廣說。
如經本地智分破故。種分別故。獨自分故。共 伴分故。無方分故。折色究竟智決定故。是 隣虛分非身量故。是故隣虛不生不滅。是故
色聚非隣虛生。分別隣虛有十五種。眼等五 根色等五塵四大法色。自相分別是名獨分。 和合隣虛是共伴分。何以故。地等隣虛不相
離故。何故有障礙法不離一處。共伴住故。不 無障礙。如心大地合根相似故。諸事用生為 相似業。增上緣故諸色和合。共為根用故得
生起。若不如是非諸和合。眼識等塵根塵無 用。是故共伴不得相離。有一種色或礙不礙。 如中陰等乃至梵色。名共伴分。色究竟故。
諸隣虛色無有方分。不和合故。和合諸色隣 虛方分離一方處無隣虛色。如前所說五種 隣虛。有五種眼。肉天聖慧法眼似佛眼。五種
隣虛幾眼境界。肉天二眼所不能見。餘三眼 見。何以故。唯色和合天眼得見內外上下前 後明闇。不見隣虛。智分別故。隣虛色相非體
別故。何故隣虛不生不滅可知可說。答具足 和合前得生故。未至後時未得別體。於中滅 故。譬如水渧。五種相故。隣虛思惟得知不
正。於色和合以自體故隣虛得住。是為第一。 不正思惟隣虛生滅。是為第二。隣虛色住共 伴離伴。是名第三。唯隣虛中色和合住。是名
第四。隣虛和合能生他色。他色得生異於隣 虛。如是隣虛不正思惟。如正心人又取諸相。 離前五種不正思惟。隣虛思惟正故。得起五
種功德。和合色處隣虛分故。用行修道。於諸 境界無疑惑因所作自在。是一功德。身見滅 道漸漸增勝。是二功德。我慢滅道方便得生。
是三功德。諸煩惱起起而暫止心得清淨。是 四功德。為空無相二解脫門便得修慧。是五 功德。
[1033a25] 生者略說色物有五種生。依生種生牽生長 生壞生。何者依生。於四大依造色得生。是故 四大不名造色。是四大虛造色得生。此色和
合是四大依。知色自相。於和合中得知有色。 復更有虛不見自相。知無別色。略說得知有 相非有相。若虛不見而言有者。譬喻得知。若
有共依為得同物。為不同物義有二種。量故 力故。若不同量應得小知。小知不得則無是 義。若有力故依物不同。離自相故則無別力。
此力不同亦無是義。是名依生。何者種生。從 自種生譬如穀子。至多因緣芽肉等界地灰 等生。遇諸因緣堅物得軟。軟物得堅。不熱
得熱。熱得不熱。不動得動動得不動。如是好 色及不好色有自相故。為自種子多種得生。 是名種生。何者牽生。內入業增不動外物而
能得生。譬如世器。宿業牽故內入得生。譬如 為業五道入生外諸色物。三種業牽。一者如 欝單越依報自生。四天王天至第四天。二者
現業自牽外色得生如第五天。三者依他念 業外色得生如第六天。是名牽生。何者增長 生。具足因緣多種得生。謂色增長漸漸具足。
水雨溉灌芽等增長。是名長生。離增長生是 名壞生。造色生者。如多種物石磨和合不可 分別。知別相故。不如麻豆麥等諸物一處積
聚種別可知。何以故。猶如生相能生事用。為 因增上造色得生。若一切行從自種本後便 得生。何故依四大色說造色生。答四大增減。
造色隨大亦有損益。猶如眼識離於四大。不 別生故。譬如大地。四大持故。如綖持衣。三 因緣故。大地增減。方便能令造色增減。工
用因故。業因緣故。定自在故。地大能造色增 減。三種力故。何者三種。能破增力。能受器 力。能生因力。水大者能潤力故。火能熟故。風
能燥故。是功用故。四大增減能令造色增減。 前業相似諸四大生而得相似。是故造色似 於四大。是名業因緣故。定自在者前至大地。
後時能令造色增減。如能轉變四大造色。以 地為水以水為地。是定自在。又復略說五種 因緣。異相四大使生異果。四大力故。功用力
故。呪術力故。神通力故。業行力故。從於此後 未至生處。於中陰中諸色和合。何因何緣自 種子因能牽生業。是增上緣。以何義故有中
陰生。云何可信。於後無依心心數法更生他 處。不可至故。若如思惟喻於聲響。是義不 然。根亂故有如見二月。若如思惟無中陰者
譬鏡中影。是亦不然。面不減故。影譬不然。 若復思惟如心取境無中間識。汝喻不然。心 不去故。若是等譬破無中陰。是義不然。是故
中陰實有可信是名色陰。生分思惟已生色 陰。何者前去取於生處他色處生。答四大在 前向受生處。四大依故。於處造色與大共生。
四大處生處障故生。又復造色自相遍故。不 離大故。能障生處。地等四大麁細可知。如次 第說。地界持故能作事業得說有果。水火風
界流燒吹等。是三大業。一切諸聲唯生滅。於 色和合不久相續。於內外二處得知依。一時 生處處得聞悉皆遍滿。如焰光至無前後無
遲疾故。此風二種。謂動不動。輪者不動。空行 則動。行於物者恒為隨順持於幻化。持幻化 者則是不動。異此皆動。虛空界者。明闇所攝
皆是造色。是名空界。離明闇等空界別相不 可知故。亦是不動。於眾生處有恒光明。有恒 闇冥。此中不動。若異此處則名為動。依色和
合清淨虛朗光明所攝。不清朗者亦是色攝。 形者。謂長短等。為是實法為假名耶。答此是 假名。何以故。以聚集故。言此是處。言此是
形。唯言語故。唯度量故。於八相中無別義故。 若以看視於可視者。體性雜故。猶如車等。慧 有異故。故說假名。復於法入禪定果色唯得
有色。何以故。餘香味觸生因無故。無復用故。 如是於空行風諸香等塵無共生者。以相近 故風中有香。復於光中出輪外者。若諸大法
及香等塵不復得現。禪定果色於法入中依 禪定生。非四大生。似本色故亦說造色。不依 四大。從色陰中有幾種法。是可見者有障礙
者。答一者二種眼識行處離法入色。所餘諸 色皆不可見。亦有障礙如是分者於色陰中 是形。思惟相續者。於色陰中有幾種流。答有
三種。一者依。二者報生。三者長養。依者有 四。報依長養依不等依體性依。報依者二 種。一者前品。二者相續前品。是報等所牽故。
次報後生是名相續。長養有二。滿處長養相 增長養。滿處者。有色增長。飲食眠臥梵行禪 定依此增長。復相增者。從依飲食依滿處故
恒受樂故。依時熟故。而得增長。諸有色法依 此二種而得增長。於無色法唯相增故而得 增長。欲界諸色四食長養。何者為四。思識摶
觸。前二種食未牽牽故是生因緣。後二種食 是住因緣。觸食是受陰等住緣。所餘眠等亦 能增長於色界色。不依摶食。不依眠臥。不依
梵行。而得增長。諸有色根而隨二流。離此二 種無別依流。果報相續增長壯大有時得見。 何故是報所攝不名長養。答此果報色如安
置處。不增不減而得住故。養相續者。依報相 續有違從故。有增有減。非根色者。皆有三流。 心心數法依於依流依於報流。若依相增而
有增長。於法入色無有報生。所餘諸法如心 心數而可得知。於欲界中諸內外色得果報 生。於色界中離於香味。餘者是報。復欲界中
諸根不具亦是果報。於色界中諸根具足皆 是果報。是聲界者亦是果報。非是聲故是名 色陰。相續思惟。
[1034b11] 業者。色陰中攝。持界幾業乃至風界。一切四 大有五種業。於此地界開發轉業。處所持業。 為作依業。互相違業。平等增業。水界業者。流
攝濕潤違及增長。是為五種。火界業者。光熟 破壞違及增長。亦有五種。風界業者。輕動令 慘違及增長。是名風業。又有四大於造色生。
亦有五業。何者為五。一者能生。二者與依。三 者住處。四者勝持。五者增長。何以故。於開發 生前得至故。是名能生。已得生者不離處故。
是名與依。於增壞等相似性故。是名住處。如 量不減能勝持故。是名勝持。令增長故。是名 增長。何故眼耳塵色有善不善餘塵不爾。答
略說有三。軟中上思。何者為軟。思惟時思。決 定時思。作業時思。為善不善身口業生。依極 上思二色生故。是故業色有善不善。是故餘
塵不得如此。從色和合動搖異相為不異相。 答說不異相。何以故。於此物處已生未生已 壞未壞。動義不然。若動已生而後得動。無有
自相。若未生者則無有動。若已壞者不能得 動。未生同故。若不壞者則無行相分明別體。 至彼因緣是義不然。是故動搖無別實有。是
名色陰業分思惟剎那者此具足故。色陰剎 那剎那滅故。何以故。行法得生滅無障故。此 時生因即是滅因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因異
果不得生故。已生住因別相不現故。是故 行法自滅不緣於地。行念滅無有障礙。如火 等物為破壞因。若是思惟此義不然。共行火
等同生滅故。不似前生。唯因能造。是火等事 滅者滅因。是義不然。何以故。滅者與行不共 俱故。滅若已有於行滅中。諸行相續已斷滅
故。以是義故不得共俱。滅者滅無為體能作 滅因。是故不然。若滅為滅因。不得一時滅。作 滅因前後無異故。諸相續法永應不生。若滅
異體從滅異義。別有滅相即不可得。是故不 然。復次若與火等滅伴能滅。作是思惟。是故 心心數等諸燈焰等。有自體滅即應不有。是
故不然。復次若力更互相成二能滅故。此是 所滅。此是能滅。則無分別。是故不然。復次若 二種法各有能分共滅具足。而此二種各有
半能各有半不能。是故不然。如是等分於色 陰中剎那思惟自體滅故。諸大等法遮滅因 故。遮二種滅因故。何以知之。一切諸行心為 果故。如心可知皆有剎那。
[1034c25] 獨者。從諸四大造色別相為當不別。答曰。 有別。何以故。見別相故。如此別相。謂異根 境。餘根大境。餘造色境度不度故。從諸花香
度於麻中等不度變不變故。如蘇等中煎煮 和合色味等變。堅等不然。是故知有別相造 色。四大造色有於別相而體是一。譬如見株
起於二智。取相有異而體是一。一者疑智境 故。二者決智境故。是喻不然。雖有別相而作 一體。於四大中亦應如是。何以知之。是諸四
大各自別相。若定如是四大一體不應有四。 此義不然。是故造色與大別體。是名獨不獨 義。思惟境者。一切諸法色。所攝者幾根幾塵。
答五色是根。六色是塵。云何根者諸塵成境。 根不破者廣說如經。於初地中幾種因緣。諸 根破壞不破壞者。答有二種。一者羸劣。二者
皆失。不如此義皆是成根。略說有四變異因 緣。一者從外緣生。云何知之。用諸外塵有逆 從故。他損傷故。治損傷故。是名外緣。二者
從於內緣。如在於內不善思惟。所生欲等諸 根損減。從正思惟三摩提等諸根增益。三者 業緣得生。如昔業緣有強弱故。諸可愛及不
可愛。四者從自體生。一切諸根依自相故時 損時益。復次心根破壞有幾。答曰。有四。一者 從蓋所作。於五蓋中隨一覆心。亂心所作。亂
心作者。如著鬼等。所求未得。如四空定及六 神通。未得之時自謂言得。起邪心故。名求未 得。未了所作。如未多聞及諸工巧依是四義
心得破壞。復次云何色等諸塵於根明了。色 不至眼於眼明了。不極微細見亦明了。及可 見色無覆障者。有光明處又不過遠。對眼前
塵於眼明了。有諸眾生於闇室中亦得了色。 唯一種不可見色。如前諸塵肉眼不見。皆天 眼見。聲者不至無障。若有至者若光闇中不
過微細。住於境處即得明了。香味及觸至於 自根住境處者。是諸天眼可見色者。雖復微 細有障及遠至住境處皆得明了。不住境處
不能得見。復諸聖人聖慧眼者。一切種色皆 悉明了。如初地說六種境界。云何解釋。第一 境者。諸色皆得入眾生世及於世器。二者依
三種性皆有分別。一者相分別。二者事分別。 三者住分別。如是分別青赤白等。乃至廣說。 事分別者。作無作色。戒非戒色。非戒非非戒
色。住分別者。是如意色及不如意及有捨處 名色分別。聲分別者。眾生數因。非眾生因。眾 生非眾生因。事分別者。是口所作。住分別者。
如前說。香分別者。謂根莖皮心葉華果。是香 分別。香味觸中無事分別。住分別者。如前色 說。味相分別者。謂甜苦等。住亦如前。觸有多
種分別如前。第三境者。於十方中即可得知。 第四境者。三世分別。第五者。實不實取分別 可知。第六境者。於一邊處得取具足。如是自
分諸有色塵明了分別。何者思惟能生識者。 於共於諸根不破壞者。與明了塵同興發心。 如此思惟能生諸識。是名色陰境分思惟。
[1035b21] 雜思惟者。於欲界陰入住是處色界色生於 此身。云何上界諸色與下界共別處而住不 別處也。答曰。不別處住猶如沙水。是名色陰
雜分思。非色陰分別思惟究竟。
決定藏論卷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84 決定藏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