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bhidharmakośaśastra (Apidamo Jushe Lun) 阿毘達磨俱舍論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尊者世親

三藏法師玄奘 

分別賢聖品第

[0123c20] 修惑名為預流七返今次眾聖建立一來向

  家家
  一來果

[0123c25] 預流修惑三緣名家 斷惑 無漏受生
後緣預流果 後說斷惑無漏 增進受生
五品第五第六 一品猶如越界應知總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天趣 圓寂一天
人家人趣圓寂預流欲界 修惑乃至五品應知一來果 第六一來果天上一來人間
般涅槃一來果以後無生 名曰貪瞋癡餘下貪瞋癡 一來向差別建立不還

  一生
第三  不還果

[0124a17] 一來三緣 斷惑 無漏受生
有餘一生 如何一品不還果便越界三時業極為應知煩惱等流異熟
間隔一生間隔圓寂一品斷惑間隔不得不 修惑 應知不還果
見諦乃至 名曰家家未成 第九不還果不還 欲界名曰五下結
此時總集不還契經種種建立差別今次 差別

  無行般涅槃
上流雜修  色究竟
歿  有頂
無色  般涅槃

[0124b10] 不還者色界差別 一中般涅槃般涅槃 無行般涅槃五者上流中間
涅槃名曰般涅槃如是應知 無行般涅槃 上流名為上流言中
色界中有便般涅槃 色界不久便般涅槃勤修 般涅槃有餘
師說無餘依不應理 自在色界長時 不息功用般涅槃唯有勤修
無行色界已經 加行功用便般涅槃 差別 無為聖道其次涅槃
太過契經無行後說 般涅槃如是次第相應 無行不由
功用般涅槃 上品隨眠不久便般涅槃 上行欲界
歿色界圓寂轉生 上方般涅槃即此上流差別 差別差別靜慮雜修
雜修差別色究竟天有頂天 極處靜慮雜修 般涅槃即此種差
歿欲界四靜慮 雜修退失靜慮靜慮 命終梵眾天處由於先世
勢力雜修第四靜慮歿 色究竟最初歿最後中間 漸次生下淨居乃至 中間一處生色究竟名為
不生大梵天見處 歿漸次一切處 受生最後方能生色究竟一切處
歿不還者第二 即由不還 滿不還不生本處 應知上流雜修
因故色究竟般涅槃靜慮 雜修有頂般涅槃 靜慮由於歿生色 諸處不能五淨居天色界命終
無色次第後生有頂般涅槃 上流觀行 上流下地般涅槃 而言色究竟天有頂天
由此無行預流 返生名為色界無色差別 欲界色界從此命終 無色差別唯有般涅槃
差別不還不行 無色界般涅槃 色界不還 異門差別

色界  
  

[0125a12] 即行色界五種不還 何等上流 云何分為般涅槃
經久般涅槃三火 般涅槃 涅槃般涅槃是故應名
為生上流超等 差別一切經久 般涅槃互相雜亂如是 不還差別
經久不同增長 差別其次上品煩惱現行 差別差別一一 其所差別
初二 受業差別 如是不還 若爾何故契經


七善  上流
善惡不行  

[0125b04] 上流七善 上流上流由此 不依
聖者行善 行善不行惡業 不然上界不復 若爾何故契經
云何成就正見乃至 異門 獲得畢竟 律儀不善煩惱
異門行善不行 上界聖位曾經此等 差別云何

欲界  
  練根退

[0125b20] 聖位欲界往生 色界證得不還果定於現身 色界聖者無色
色界有頂天帝釋 如是名色究竟後退 毘婆沙師如是不了 對法即此已經
欲界從此上界 練根退不許欲界聖者 練根退無故 極成殊勝依止
未離欲中有般涅槃 現在所有 毘婆沙如是欲界 有餘
不善無記煩惱 沙門果越三界中有 如是說上雜修靜慮 色究竟天雜修何等靜慮
等位雜修為何雜修靜慮

雜修第四  一念
受生  煩惱退

[0125c14] 雜修四靜慮雜修第四 靜慮等持堪能樂行最勝 如是雜修靜慮阿羅漢或是
第四靜慮無漏相續現前從此有漏無漏現前 漸減乃至最後無漏 有漏現前無間復生無漏
加行成滿次後一念無漏引起 有漏現前無間復生一念無漏如是有漏 中間剎那前後剎那無漏雜修定根
圓成剎那無間道第三剎那 如是雜修第四勢力 雜修靜慮欲界人趣 如是雜修靜慮退失生色
雜修靜慮雜修靜慮 受生遮止 退不還利根現法樂
淨居鈍根退退如是 雜修相應等持阿羅漢利根 現法樂鈍根煩惱
退雜修靜慮為生淨居淨居唯有

雜修五品  五淨居

[0126a08] 第四靜慮五品淨居 何謂五品上勝極品差別 三心現前便成滿無漏
有漏無漏第二第三第四十二第五十五如是五品雜修 其次五淨居應知無漏
有漏淨居有餘 次第增上五淨居不還有名 立身

滅定不還  名為身證

[0126a18] 滅定得名滅定不還者 中有滅定名身不還者 身證涅槃名身如何
名身無故理實滅定識身寂靜便 滅盡定最為寂靜涅槃如是 證得寂靜名身現前
證得寂靜契經十八 身證無故何謂 無漏三學差別滅定 差別
不還差別相如細分 云何且如約根建立便 上根差別建立 差別種性建立
退種性差別建立 梵眾天差別 十六色界具縛乃至第四靜慮 種性建立五百
九十二云何如是一處種性 一種差別具縛 乃至如是九成 十四十六五十四八百六十四
三倍五百 十二下地九品名為 具縛一一如是乃至 上流總計合成
六十第三差別建立

上界修惑  一品
有頂  阿羅漢
第九無間道  金剛喻定
盡智  無學應果

[0126b22] 不還者色界無色界 一品有頂 應知阿羅漢即此阿羅漢
中斷有頂第九無間道名為 一切隨眠能破 一切實有能破一切功能斷惑無間 道中相應最為金剛喻定
多種有頂第九無間道 九地智行 十二苦集類智有頂苦集四行 相應滅道法智四行相應
類智一一各有四行相應 三十二道類智地道總有四行相應 類智同類 緣故五十二四靜慮應知
空處二十八識處二十四無所有處 無色無有法智類智 下地對治道者同品
智行八十道類智地道各別四行 由此二十八八十
四靜慮應知空處四十識處三十 無所有處二十四金剛喻定 智行總有一百六十四 類智有別四行
由此十二六十 四靜慮應知空處五十二識處 十六無所有處二十四種性等分
多種如理有頂 第九盡智金剛喻定斷惑最後無間道所生盡智 斷惑最後解脫道由此解脫道
最初俱生盡智如是盡智 便無學阿羅漢果得無應果 修學無有 無學即此應作他事有染
應供阿羅漢 三果 學名漏盡常樂要有
增上心增上戒定慧 自體若爾異生應名如實 由此善逝
再說契經憺怕 學者 無有退失學者 聖者本性如何
滿行者暫息常隨 法云學者無漏有為法無學 云何無學無漏有為法云何涅槃
名為無學異生成就故此 無學異生成就如是無學 八聖補特伽羅
證得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 唯有四果初果以後三果漸次 離欲離欲見道名為
一來不還果修道 二種有漏無漏差別何等

有頂無漏  

[0127a24] 無漏道有頂非有所以 世俗不能 煩惱煩惱
不能煩惱對治 地道不治 二道出世


  

[0127b04] 有漏 無漏道 二種有餘
有漏 無漏煩惱不成 無漏道同治有漏 聖道靜慮
聖道靜慮 聖道不成 煩惱非理所以者何 有漏不成煩惱分離
異生不成 分離有頂靜慮無漏 既已無有 不成異生
煩惱不成欲界煩惱 不成聖者 異生有漏 引起有漏聖者無漏道
斷惑有頂無漏

無漏至道  一切
  有漏

[0127b27] 無漏道離欲乃至 靜慮中間四靜慮無色其所 已故
道一下地 分離 下地無間道解脫道 云何

分離  初三解脫
根本  根本

[0127c07] 四靜慮無色 初三分離 第九解脫現在前時根本
第九解脫現在前時根本根本靜慮根本不能
轉入艱難無異根本出世無間解脫 既已四諦十六行相 緣何行相

無間解脫  如次
  

[0127c19] 世俗無間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 無間道 下地有漏三行相中隨一
行相解脫道有漏 三行相中隨一行相寂靜 名為劬勞方能美妙
名為出離 名為由此 出離 本義盡智無間

不動盡智  無生智
正見  應果

[0128a02] 不動種性阿羅漢盡智無間無生 盡智無學正見不動 阿羅漢盡智無間盡智無學
正見無生智退不動種性 正見正見一切應果 不動無生智無生智
無學正見四果 沙門果何謂沙門 差別總有

沙門  有為無為
八十九  解脫道

[0128a13] 無漏道沙門此道名曰 沙門勤勞煩惱契經 勤勞種種不善廣說乃至
異生不能無異究竟涅槃 有為無為沙門果契經差別理實就位八十九解脫道擇滅斷見斷惑無間八解脫
斷惑八十一無間八十一 解脫道無間道沙門解脫道 沙門有為等流士用果一一
沙門無為士用果如是合成八十九若爾世尊何不

四果  得勝
八智  十六行

[0128a28] 具足建立 得勝殊勝
總集八智 四法類智十六行相 無常四果
不然沙門 道力所得二果如何沙門果

世道所得  所得
無漏  沙門果

[0128b10] 世俗二果非唯 所得擇滅見道所得 擇滅同一得所
由此契經云何一來果三結 貪瞋癡云何不還果五下結世俗 所得擇滅無漏得所任持由此
所持退命終得名沙門果 沙門異名云何

沙門  婆羅門
名為梵輪  
見道  名為法輪
  

[0128b22] 沙門婆羅 煩惱即此名為 梵輪梵王無上梵德
相應是故世尊應名契經 寂靜清涼 見道世尊法輪世間 見道法輪見道如何
相似見諦 疾行上下相似世間尊者妙音
如是說世間八支聖道 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念 正語正業正命正定
知法見道憍陳那見道轉正法輪云何三轉十二行相苦聖諦遍知遍知三轉
如是一一發生智明名曰十二行相如是三轉十二行相 三轉十二行相 二法由此三轉如次顯示
修道無學道毘婆沙師如是 三轉十二行相非唯見道如何 見道立法是故即此三轉 二行所有法門名為法輪正理
三轉周轉如何具足十二行相 四聖諦 遍知應作
修習遍知作證 修習云何由此法門相續 聖道皆是法輪化生
相續見道 沙門果

  見道
無緣  

[0128c27] 欲界阿羅漢 二果未離欲 第三云何
云何上界見道見道 離欲不還果上界 見道無色 色界異生勝定苦受
生厭無有見道云何補特伽羅此處通達 究竟所謂乃至上流通達
目見圓寂加行由此見道 上界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卷第二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29 No. 1558 阿毘達磨俱舍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