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astra (Apidamo Jushe Lun) 阿毘達磨俱舍論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七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根品第二之五
[0036b10] 廣說因已。緣復云何。頌曰。
說有四種緣 因緣五因性
等無間非後 心心所已生
所緣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0036b14] 論曰。於何處說。謂契經中。如契經中說四 緣性。謂因緣性。等無間緣性。所緣緣性。增上 緣性。此中性者是緣種類。於六因內除能
作因。所餘五因是因緣性。除阿羅漢臨涅 槃時最後心心所法諸餘已生心心所法。是 等無間緣性。此緣生法等而無間。依是義立
等無間名。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無間緣。 不等生故。謂欲界色。或無間生欲界色界 二無表色。或無間生欲界無漏二無表色。以
諸色法雜亂現前等無間緣生無雜亂。故色 不立等無間緣。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於一 身中一長養色相續不斷。復有第二長養 色生不相違害故不可立等無間緣。大德
復言。以諸色法無間生起或少或多。謂或有 時從多生少。如燒稻稈大聚為灰。或時 復有從少生多。如細種生諾瞿陀樹。根莖 枝葉漸次增榮。聳幹垂條多所蔭映。豈不
心所無間生時亦有少多品類非等。謂善不 善無記心中。有尋有伺三摩地等。此於異類 實有少多。然自類中無非等義。謂無少受
無間生多。或復從多無間生少。想等亦爾。 無非等過。豈唯自類前能為後等無間緣。 不爾。云何。前心品法總為後品等無間緣。
非唯自類。且於受等自體類中無少生多 以說等義。唯執同類相續者。說唯自類有 等無間緣。心唯生心受唯生受。乃至廣說若 從無染無間染生。此染心中所有煩惱用先
滅煩惱為等無間緣。如出滅定心還用先 滅正入滅定心為緣故起。彼說非善。初無 漏心應闕此緣而得生故。不相應行亦如 諸色。雜亂現前故非等無間緣。三界及不繫
可俱現前故。何緣不許未來世有等無間 緣。以未來法雜亂而住無前後故。如何世 尊知未來世此法無間此法應生。比過現 法而現知故。傳說。世尊見從過去如此類
業此類果生。是法無間生如是法。又從現 在如此類業此類果生。是法無間生如是 法。如是見已。便於未來諸亂住法。能正了 達此法無間此法應生。雖如是知而非比
智。由佛比類過去現在因果次第。便於未 來亂住諸法能現了達。謂未來世如是有情 造如是業招如是果。是願智攝故非比智。 若爾世尊未見前際。於後際法應不能知。
有餘復言。有情身內有未來世果因先兆。是 不相應行蘊差別。佛唯觀此便知未來。非 要現遊靜慮通慧。若爾諸佛便於未來占
相故知。非為現證。故如經部諸師所言。世 尊舉意遍知諸法非比非占。此說為善。 如世尊說。諸佛德用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若 於未來無定前後次第安立。何故但言世
第一法無間唯生苦法智忍不生餘法。如 是廣說。乃至金剛喻定無間。唯生盡智不 生餘法。若此法生繫屬彼法要彼無間此 乃得生。如芽等生要藉種等。然此非有等
無間緣。諸阿羅漢最後心心所。何緣故說非 等無間緣。無餘心等續此起故。豈不如是 無間滅心亦名為意。後心無間識既不生應
不名意。意是依所顯非作用所顯。此最後 心有所依義。餘緣闕故後識不生。等無間緣 作用所顯。若法此緣取為果已。定無諸法及
諸有情能為障礙令彼不起。故最後心雖 得名意而不可說等無間緣。若法與心 為等無間。彼法亦是心無間耶。應作四句。 第一句者。謂無心定出心心所。及第二等二
定剎那。第二句者。謂初所起二定剎那。及有 心位諸心心所生住異滅。第三句者。謂初所 起二定剎那。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
謂第二等二定剎那。及無心定出心心所生 住異滅。若法與心為等無間。與無心定為 無間耶。應作四句。謂前第三第四句為今 第一第二句。即前第一第二句為今第三第
四句。從二定出諸心心所望入定心中間 遠隔。如何為彼等無間耶。中間不隔心心 所故。如是已釋等無間緣。所緣緣性。即一 切法望心心所隨其所應。謂如眼識及相
應法以一切色為所緣緣。如是耳識及相 應法以一切聲。鼻識相應以一切香。舌識 相應以一切味。身識相應以一切觸。意識相 應以一切法為所緣緣。若法與彼法為所
緣。無時此與彼非所緣。於不緣位亦所緣 攝。被緣不緣其相一故。譬如薪等於不燒 時亦名所燒。相無異故。心心所法。如於所 緣處事剎那三皆決定。於所依亦有如是
決定耶。應言亦有如是決定。然於現在 親附自所依。過去未來與所依相離。有說。 在過去亦親附所依。如是已釋所緣緣性。 增上緣性即能作因。以即能作因為增上
緣故。此緣體廣名增上緣。一切皆是增上緣 故。既一切法亦所緣緣。此增上緣何獨體 廣。俱有諸法未嘗為所緣。然為增上故。唯
此體廣。或所作廣名增上緣。以一切法各 除自性與一切有為為增上緣故。頗有法 於法全非四緣不。有謂自性於自性。於他 性亦有。謂有為於無為。無為於無為。如是
諸緣於何位法而興作用。頌曰。
二因於正滅 三因於正生
餘二緣相違 而興於作用
[0037b24] 論曰。前說五因為因緣性。二因作用於正 滅時。正滅時言顯法現在滅現前故名正 滅時。俱有相應於法滅位方興作用。由此
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所言三因於正 生者。謂未來法於正生位。生現前故名正 生時。同類遍行異熟三種。於法生位作用方 興。已說因緣二時作用。二緣作用與此相
違。等無間緣於法生位而興作用。以彼生 時前心心所與其處故。若所緣緣能緣滅位 而興作用。以心心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 唯增上緣於一切位皆無障住故。彼作用隨
無障位一切無遮。已說諸緣及興作用。應 言何法由幾緣生。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餘由二緣生 非天次等故
[0037c10] 論曰。心心所法由四緣生。此中因緣謂五因 性。等無間緣謂前無間已生。非後心心所 法。所緣緣者謂隨所應或色等五。或一切
法。增上緣者謂隨所應各除自性餘一切 法。滅盡無想二定由三除所緣緣。非能緣 故。由因緣者。謂由二因。一俱有因。謂生等
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同地善法。等無間緣 謂入定心及相應法。增上緣者。謂如前說。 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礙心等起故。與心等
但為等無間。非等無間緣。餘不相應及諸色 法由因增上二緣所生。一切世間唯從如 上所說諸因諸緣所起。非自在天我勝 性等一因所起。此有何因。若一切成許由
因者。豈不便捨一切世間由自在等一因 生論。又諸世間非自在等一因所起。次第等 故。謂諸世間若自在等一因生者。則應一切
俱時而生非次第起。現見諸法次第而生。 故知定非一因所起。若執自在隨欲故然。 謂彼欲令此法今起此法今滅此於後時。 是則應成非一因起。亦由樂欲差別生故。
或差別欲應一時生。所因自在無差別故。 若欲差別更待餘因不俱起者。則非一切 唯用自在一法為因。或所待因亦應更待 餘因差別方次第生。則所待因應無邊際。
若更不待餘差別因。此因應無次第生義。 則差別欲非次第生。若許諸因展轉差別無 有邊際信無始故。徒執自在為諸法因 不越釋門因緣正理。若言自在欲雖頓生
而諸世間不俱起者。由隨自在欲所生故。 理亦不然。彼自在欲前位與後無差別故。 又彼自在作大功力。生諸世間得何義利。 若為發喜生諸世間。此喜離餘方便不發。
是則自在於發喜中既必待餘。應非自在。 於喜既爾。餘亦應然。差別因緣不可得故。 或若自在生地獄等無量苦具逼害有情。 為見如斯發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為。
依彼頌言。誠為善說。
由險利能燒 可畏恒逼害
樂食血肉髓 故名魯達羅
[0038a20] 又若信受一切世間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則 為誹撥現見世間所餘因緣人功等事。若 言自在待餘因緣助發功能方成因者。但
是朋敬自在天言。離所餘因緣不見別用 故。或彼自在要餘因緣助方能生。應非自 在。若執初起自在為因餘後續生待餘因 者。則初所起不待餘因。應無始成猶如自
在。我勝性等隨其所應如自在天應廣徵 遣。故無有法唯一因生。奇哉世間不修勝 慧。如愚禽獸。良足可悲。彼彼生中別別造 業。自受異熟及士用果。而妄計有自在等
因。且止破邪應辯正義。前言餘法由二緣 生。於中云何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為因緣。 頌曰。
大為大二因 為所造五種
造為造三種 為大唯一因
[0038b07] 論曰。初言大為大二因者。是諸大種更互相 望。但為俱有同類因義。大於所造能為五 因。何等為五。謂生依立持養別故。如是五
因。但是能作因之差別。從彼起故說為生因。 生已隨逐大種轉故。如依師等說為依因。 能任持故。如壁持畫說為立因。不斷因故說
為持因。增長因故說為養因。如是則顯大 與所造為起變持住長因性。諸所造色自 互相望容有三因。所謂俱有同類異熟。其能 作因無差別轉故不恒數。俱有因者。謂隨
心轉身語二業。非餘造色。同類因者。一切前 生於後同類。異熟因者。謂身語業能招異熟 眼根等果。所造於大但為一因。謂異熟因。
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大種果故。前已總說諸 心心所前能為後等無間緣。未決定說何心 無間有幾心生復從幾心有何心起。今當
定說。謂且略說有十二心。云何十二。頌曰。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0038b26] 論曰。且於欲界有四種心。謂善不善有覆 無記無覆無記。色無色界各有三心。謂除不 善。餘如上說。如是十種說有漏心。若無漏
心唯有二種。謂學無學。合成十二。此十二 心互相生者。頌曰。
欲界善生九 此復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餘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復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復生於六
無覆從三生 此復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復從六生
有覆生從七 無覆如色辨
學從四生五 餘從五生四
[0038c10] 論曰。欲界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四色界二 心。於入定時及續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 心。無色界一於續生位。欲善無間生彼染
心。不生彼善以極遠故。無色於欲四遠故 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 遠。及學無學。謂入觀時。即此復從八無間
起。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出定時從彼善 起。彼染污定所逼惱時。從彼染心生於下 善。為依下善防彼退故。及學無學。謂出觀
時。染謂不善有覆無記二各從十無間而生。 謂十二中除學無學。於續生位。三界諸心皆 可無間生欲界染心故。即此無間能生四
心。謂自界四。餘無生理。餘謂欲纏無覆無 記。此心從五無間而生。謂自界四及色界 善。欲界化心從彼生故。即此無間能生七
心。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善與染污。欲界化心 還生彼善。於續生位生彼染心。并無色一 於續生位此無覆心能生彼染。色界善心無
間生十一。謂除無色無覆無記心。即此復從 九無間起。謂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無色 無覆無記。有覆從八無間而生。除欲二染及
學無學。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善 不善有覆無記。無覆從三無間而起。謂唯自 界。餘無生理。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
三欲無色染。無色界善無間生九心。謂除欲 善及欲色無覆。即此從六無間而生。謂自界 三及色界善并學無學。有覆無間能生七心。
謂自界三及色界善欲色界染。即此亦從七 無間起。謂除欲色染及學無學心。無覆如色 說從三無間生。謂自界三。餘皆非理。即此無
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及欲色染。學心從四 無間而生。謂即學心及三界善。即此無間能 生五心。謂前四心及無學一。餘謂無學從五
無間生。謂三界善及學無學二。即此無間能 生四心。謂三界善及無學一。說十二心互相 生已。云何分此為二十心。頌曰。
十二為二十 謂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餘數如前說
[0039a21] 論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種。謂加行得生得別 故。欲界無覆分為四心。一異熟生。二威儀路。 三工巧處。四通果心。色無覆心分為三種。除
工巧處。上界都無造作種種工巧事故。如 是十二為二十心。謂善分六。無覆分八。 無色界無威儀路等餘數如上故成二十。 威儀路等三無覆心色香味觸為所緣境。工
巧處等亦緣於聲。如是三心唯是意識。威 儀路工巧處加行亦通四識五識。有餘師說 有威儀路及工巧處所引意識能具足緣十 二處境。如是二十互相生者。且說欲界八種
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十。謂自界七除通 果心。及色界一加行善心并學無學。即此復 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二善二染。及色界二
加行善心有覆無記。并學無學。生得善心無 間生九。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 無記。即此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
心。及色界二加行善心有覆無記。并學無學。 二染污心無間生七。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即 此復從十四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
色界四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并無色三。除 加行善。異熟威儀無間生八。謂自界六除加 行善與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此復
從七無間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工巧處心 無間生六。謂自界六除加行善與通果心。 即此復從七無間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從
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一即通果心。及 色界一即加行善。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 前說自色二心。次說色界六種心中。從加
行善心無間生十二。謂自界六及欲界三加 行生得與通果心。并無色一加行善心學無 學心。即此復從十無間起。謂自界四。除威
儀路與異熟生。及欲界二加行通果。并無色 二加行有覆學無學心。生得善心無間生 八。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
覆。并無色一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 謂自界五除通果心。有覆無記無間生九。謂 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四二善二染。即此
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 界三生得善心威儀異熟。并無色三除加行 善。異熟威儀無間生七。謂自界四除加行善
與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覆。并無色一有 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自界五除通 果心。從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二加行
通果。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前說自界二 心。次說無色四種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 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加行善心。并學無學。
即此復從六無間起。謂自界三唯除異熟。及 色界一加行善心。并學無學。生得善心無間 生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有覆無記。并欲界
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自界四。 有覆無記無間生八。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加 行有覆。并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十無
間起。謂自界四及色界三生得異熟與威儀 路。并欲界三名如色說。異熟生心無間生 六。謂自界三除加行善。及色界一有覆無
記。并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 謂自界四。次說無漏二種心中。從有學心 無間生六。謂通三界加行善心及欲生得。并
學無學。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三加行及有 學心。從無學心無間生五。謂前有學所生 六中除有學一。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三加
行及學無學。復有何緣。加行無間能生異熟 工巧威儀。非彼無間生加行善。勢力劣故。 非作功用所引發故。樂作功用引發工巧
威儀轉故。不能順起加行善心。出心不由 功用轉故。加行無間可能生彼。若爾染污 無間。不應生加行善。不相順故。雖爾厭 倦煩惱現行為欲了知容起加行。欲界生
得以明利故。可有從彼學無學心色界加 行無間而起。非作功用所引發故。不能 從此引生彼心。又欲生得以明利故。可從 色染無間而生。色界生得不明利故。非無
色染無間而起。作意有三。一自相作意。謂如 觀色變礙為相。乃至觀識了別為相。如是 等觀相應作意。二共相作意。謂十六行相應
作意。三勝解作意。謂不淨觀及四無量有色 解脫勝處遍處。如是等觀相應作意。如是三 種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能具起
三種作意。若作是說便順此言。不淨觀俱 行修念等覺分。有餘師說。唯從共相作意 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通起三種。修不淨
觀調伏心已。方能引生共相作意。從此無 間聖道現前。依此傳傳密意故。說不淨觀 俱行修念等覺分。有餘復言。唯從共相作意
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唯能起共相作 意。若爾有依未至定等三地證入正性離生。 聖道無間可生欲界共相作意。若依第二第
三第四靜慮證入正性離生。聖道無間起何 作意。非起欲界共相作意。以極遠故。非於 彼地已有曾得共相作意。異於曾得順決 擇分。非諸聖者順決擇分可復現前。非得
果已可重發生加行道故。若謂有別共相 作意。順決擇分俱時已修。由繫屬彼是彼 類故。如觀諸行皆是無常。觀一切法皆是 非我涅槃寂靜。聖道無間引彼現前。毘婆沙
師不許此義。違正理故。若依未至定得 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地或是欲界。依 無所有處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 地或是有頂。若依餘地得阿羅漢果後出
觀心唯自非餘地。於欲界中有三作意。一 聞所成。二思所成。三生所得。色界亦有三種 作意。一聞所成。二修所成。三生所得。無思
所成。舉心思時即入定故。無色唯有二種 作意。一修所成。二生所得。此中五種作意無 間聖道現前。除生所得聖道。繫屬加行心
故。聖道無間亦得發生。欲界生得以明利 故。於前所說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 頌曰。
三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種
色善三學四 餘皆自可得
[0040b16] 論曰。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 六心。彼先不成今得成故。由疑續善及界 退還。欲界善心爾時名得。由起惑退及界
退還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 覆心。由起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 學心。故名得六。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 心內亦得六心。由界退還得欲界一無覆
無記及色界三。色界染心亦由退得。由起 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學心。故名 得六。無色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唯得 二心。由起惑退得彼染心。及得學心。故
名得二。色界善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 得三心。謂彼善心及欲色界無覆無記。由 昇進故。若有學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 得四心。謂有學心及欲色界無覆無記并無
色善。由初證入正性離生。及由聖道離欲 色染。餘謂前說染等心餘。不說彼心正現前 位得心差別。應知彼心正現前位。唯自可 得。有餘於此總說。頌曰。
慧者說染心 現起時得九
善心中得六 無記唯無記
[0040c08] 於善心中應言得七。謂由正見續善根 時。欲界善心起位名得。離欲界染究竟 位中。頓得欲色無覆無記。得色無色三摩
地時。彼二善心說名為得。初入離生位證 阿羅漢時。學無學心說名為得。餘准前釋 應知其相。為攝前義。復說頌言。
由託生入定 及離染退時
續善位得心 非先所成故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9 冊 No. 1558 阿毘達磨俱舍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