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āmṛtarasaśāstra (Apitan Ganlu Wei Lun) 阿毘曇甘露味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
[0966a08] 云何布施。自持財物施與。為三種故。自為身 故。為他人故。為彼我故。供養塔寺佛辟支佛 阿羅漢。自為身故。施與眾生。為他人故。布施
與人。為彼我故。思田物好得好報。云何思好。 信淨與供養。云何田好。有三種田。有大德。有 貧苦。有大德貧苦。云何大德。佛菩薩辟支佛
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云何貧苦。畜 生老病聾盲瘖瘂。如是種種貧苦。云何大德 貧苦。有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
含須陀洹。老病聾盲瘖瘂貧苦。大德田者。恭 敬心得大報。貧苦田者。憐愍心得大報。大德 貧苦田者。恭敬憐愍心得大報。是為福田好。
云何物好。不殺他不偷不奪不繫不鞭不欺 不誑。淨物隨多少隨時布施。是為物好。信云 何。知後世果若涅槃一心不動。是謂信淨。云
何自除慳貪。恭敬於人。是謂淨供養。云何奉 迎禮拜。自手施與等。是謂供養。云何田異。行 善持戒禪定智慧解脫得果等功德若有是。
是謂田異。救濟危厄異因緣得異苦有無苦。 發心供給得妙果報。布施佛即時一切得福。 布施眾僧若受用得一切福。未受用不得一
切福。供養法故得大報。若學人聰明大智慧。 以法故供養。是謂供養。法布施得富。受施竟 得樂力壽等功德。除結勝得大果報。若施畜
生受百世報。若施不善人受千世報。若施善 人受千萬世報。若施離欲凡夫受千萬億世 報。若施得道人得無數世報。若施佛至涅槃
受報。布施有六難。一者憍慢施。二者求名施。 三者為力施。四者強與施。五者因緣施。六者 求報施。眾僧中分別施。是謂布施六難。云何
持戒。有二種律儀。不善善律儀。云何不善。殺 生偷盜婬妷。是謂身三惡律儀。兩舌惡口妄 言綺語。是謂口四惡律儀。貪恚惡邪。是謂意
三惡律儀。云何殺生。有他生知是生。故奪命。 如是殺生。有他受物知是他受物。故盜心偷 奪。如是盜。有婦女他所有。知他婦女。故欲共
婬。若道非道中。自有婦犯非道。如是婬妷。若 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若疑言不疑不疑言疑。 如是妄語。若有實欲別離故異說。是謂兩舌。
染污心他人不愛言。如是惡口。不知時無義 言。如是綺語。財物他有貪愛應我有。如是貪。 見彼不喜。欲令苦痛。如是恚。惡邪有二種。
實有物而言無顛倒見聞。云何實有物而言 無。無罪無福報。無今世後世。無父母無佛辟 支佛阿羅漢餘得道等。如是實有而言無。云
何顛倒。見聞善惡天作非行報果。如是惡邪。 是謂三種不善業。悔是三事除却不作。是謂 三種善業。常遠三種惡行三種善。是謂持戒
堅固。布施持戒禪定思惟。必得三果。得財富 得生天得解脫。世三十種福田。父母老病善 人離欲凡夫有漏七人四道向四道果。從滅
禪入起。辟支佛菩薩佛比丘僧。有去來人飢 渴。
阿毘曇甘露味界道品第二
[0966c04]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三界中有五種道。 地獄畜生鬼神人天及中陰道。云何地獄。大 地獄八種。第一僧時披。第二黑繩。第三合會。
第四魯臘。第五摩呵魯臘。第六般那。第七波 多般。第八阿鼻。一一大地獄各有十六地獄 眷屬。云何畜生。無脚兩脚四脚多脚。水行陸
行空行。云何鬼神道。種種身。欲界不善行三 種上中下。上報地獄。中報畜生下報餓鬼。云 何人道。四種人。東弗于逮人。西瞿耶尼人。南
閻浮提人。北欝單曰人。欲界四種善行報生。 云何天道。欲界有六天。第一四天王天。第二 忉利天。第三鹽天。第四兜術天。第五尼摩羅
天。第六他化自在天。欲界中六種善報生。色 界十七處。梵富樓梵迦夷摩呵梵。少光無量 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果實。得德。大果。不
煩。不惱。善觀。快見。阿迦尼吒。四禪三種。上 中下報。十二處生四禪有漏無漏雜報。五淨 居聖人生三處。聖人凡夫共生大果處。凡夫
得無想定生無想天。無色界空處識處不用處 有想無想處。得無色定。是次第生無色處。隨 定力得生處。是為天道。欲受欲用欲畜。以是
因緣說欲界。無欲有色。以是因緣說色界。無 色界四陰。以是因緣說無色界。人中五十歲 是四王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
二月為一歲。四天王壽天上五百歲。當人間 一萬歲。是僧時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 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僧時泥犁壽五
百歲。復次人中百歲是忉利天一日一夜。如是 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忉利天壽天 上千歲。當人間三億六萬歲。是黑繩泥犁中
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 歲。黑繩泥犁壽千歲。復次人中二百歲是鹽 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
一歲。鹽天壽天上二千歲。當人間數十四億 四萬歲。是魯臘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 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魯臘泥犁壽
二千歲。復次人中四百歲是兜術天一日一 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兜術 天上壽四千歲。當人間數五十七億六萬歲。
是摩呵魯臘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 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摩呵魯臘泥犁壽 四千歲。復次人中八百歲是化應聲天一日一
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化應 聲天上壽八千歲。當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 萬歲是多般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
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多般泥犁中壽 八千歲。復次人中千六百歲是他化自在天 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
歲。他化自在天上壽萬六千歲。當人間數九 百二十一億六萬歲。是般多槃泥犁中一 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 般多槃泥犁中壽萬六千歲僧渴半劫
壽。阿鼻泥犁壽一劫。畜生中壽有彈指頃。 半日一日一月一歲十歲一百千萬億歲乃至 一劫壽。餓鬼中壽乃至七萬歲。人中閻浮提
人壽或無數歲。或至十歲。今時壽百歲多少 過。瞿耶尼人壽二百五十歲。東弗于逮人壽 五百歲。北欝單曰人壽千歲不增減。餘處眾
生壽有增減。是謂欲界中眾生壽。云何色界 中壽。梵迦夷天壽半劫。梵富樓天壽一劫。摩 呵梵天壽一劫半。是謂初禪壽。少光天壽二
劫。無量光天壽四劫。光曜天壽八劫。是謂二 禪壽。約淨天壽十六劫。無量淨天壽三十二 劫。遍淨天壽六十四劫。是謂三禪壽。果實天
壽一百二十五劫。得德天壽二百五十劫。大 果天壽五百劫。無急天壽千劫。無惱天壽二 千劫。善觀天壽四千劫。快見天壽八千劫。阿
迦膩吒天壽萬六千劫。是謂四禪壽。空處壽 二萬劫。識處壽四萬劫。不用處壽六萬劫。有 想無想處壽八萬劫。是謂無色界壽。如是三 界眾生壽。
阿毘曇甘露味住食生品第三
[0967b18] 有四識住。云何四。色痛想行。欲界色界中識 多緣色住。空處識處識多緣痛住。不用處識 多緣想住。有想無想識。多緣行住。有四種食
情命根大長故。云何四食。一者摶食。二者樂 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揣食三入攝。 香味細滑入。以何等故色入不攝。揣食眼見
食。情命根大不長故。揣食有二種。有麁有 細。云何麁。飯餅如是一切。云何細。飲消香塗 身。云何樂食。眼更樂耳鼻舌身更樂。有漏
意更樂。能後世生相續不斷。樂食多鳥卵鵝 雁。如是一切。意思食多水蟲卵魚。如是一切。 識食多有想無想處。及中陰眾生。揣食多欲
界中。餘三食多色無色界中。揣食第一麁。樂 食細。意思食次細。識食最細。四種生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泥犁天中陰一切化生。鬼神二
種生。胎生及化生。餘眾生四種生。化中眾 生一時得六情根。餘殘生最初得身根命根。 諸餘根次第得。四有。生有死有本有中有。死
生中間細五陰。是謂中有。中有生有譬如印 作字。如父子相似。除無色界餘一切受中陰。 無色界終生欲色界受中陰。譬如中阿那含 有中陰。餘生中有生有亦如是。
阿毘曇甘露味業品第四
[0967c12] 雜心中緣雜垢起雜行。雜行中雜受報。云何 雜行。有三種行。身行口行意行。善行不善行 無記行。學行無學行非學非無學行。見諦斷
行。思惟斷行。無斷行。現世報生報後報。樂報 苦報不樂不苦報。黑報白報雜報。不黑不白 無報行。行盡必受報行。不必受報行。云何身
行。身動身作。云何口行。口動口作。云何意 行。意動意思。云何善行。善身作善口作善 意思。云何不善行。不善身作不善口作不善
意思。云何無記行。無記身動無記口動無記 意思。云何學行。學身無教學口無教學意思。 云何無學行。無學身無教無學口無教無學
意思。云何非學非無學行。有漏身動口動意 思。云何見諦斷行。堅信堅法見忍斷八十八 結相應思。云何思惟斷行。信解脫見到思惟
斷十使相應思。及染污身行口行善有漏行 無記行。云何無斷行。諸無漏行。云何現世報。 若作善惡行今世得非後世得。云何生報。隨
善惡後行第一生得非餘生。云何後法報。 隨行善惡後第二生得。若第三第四若過得 報。云何樂報。欲界善行。色界乃至三禪善行。
是受樂報。云何苦報。不善行受報。云何不苦 不樂報。第四禪善有漏行。及無色界善有漏 行。云何黑黑報。不善行黑黑報。云何白白報。
善有漏行白白報。云何雜報。欲界善惡雜行 雜受報。云何不黑不白無報行。行盡三界漏 盡時。無礙道攝無漏思也。云何必受報行。五
逆行必受惡報。現世報生報後報餘殘。有緣 有人必受報。無緣無人不必受報一切有漏行 故作熟得報。不故作不熟不得報。故作不熟
不得報。三種行。身業教無教。口業教無教。 意業有教。云何教行。若身口意作。云何無 教行。身口作意起餘心時。常在不失無教色。
善不善心不生無記心不生無教色。所以者 何。無記心力劣故。無記有二種。有隱沒不隱 沒。結使所覆是隱沒。不覆是不隱沒。云何隱
沒無記法。欲界中身耶邊耶。及彼相應無 明共有法。色無色界一切結使。及色界身口 行。是謂隱沒無記法。云何不隱沒無記法。坐
臥立行伎巧報法變化心虛空非智緣盡。是 謂不隱沒無記法。無教三種。一無漏。二定共。 三戒律儀。云何無漏戒。正語正業正命。云何
定共戒。得禪離欲惡法。云何戒律儀。受戒時 得善有漏身口行。云何得三種律儀。一切得 道無漏律儀成就。一切得禪定共律儀成就。
欲界人受戒戒律儀成就。戒律儀人最初教作 時。現前無教成就。若盡不失成就過去得禪 人一切過去未來定共律儀成就若入定過去
未來現在成就。無漏律儀未來一切成就。若入 道現在前成就。若盡不失成就過去律儀人。 若作重惡不善成就。不善教無教。若不重惡
成就不善教無無教。若惡心滅不成就教無教。 不律儀人現在成就不善無教。若盡不失成 就過去不善無教。若作重善成就善教無教。
若不重善成就善教無無教。若善心滅不成 就教無教。若中間人若作重善若不善。成就 善不善教無教。若作不重善不善。成就教無
無教。若善不善心滅不成就教無教。得色界 善心成就禪律儀。若心退不成就禪律儀。一 切色界善心中律儀心相應。除眼心耳身心
聞慧死時心。六地無漏心力成就無漏律儀。 云何六地。未到禪地初禪中禪二禪三禪四 禪。退六地心不成就無漏律儀。有二事失無
漏律儀若退若得道果。有二事失禪律儀。若 退若命終。有三事失戒律儀。一犯戒。二捨戒。 三惡邪起若法滅盡時。有人言失戒律儀。有
言不失實不失。有四事失不律儀。一受戒。二 不更作。三一心息求。四得道善色。云何失。若 斷善根。若命終。餘殘染污心數法。斷結時斷
有五種果。一報果。二所依果。三增上果。四身 力果。五解脫果。善有漏法或四果或五果。能 斷結使是謂五果。不能斷結是謂四果。除解
脫果。不善法有四果。除解脫果。無漏法或四 果或三果。若斷結四果除報果。若不斷結三 果除報果解脫果。無記法三果除報果解脫
果。云何報果。不善法善有漏法得報果。云何 所依果。善不善無記法。常行增長益至竟得。 是謂所依果。云何增上果。若好若不好共俱
受最上受。是謂增上果。云何身力果。身行為 作等。是謂身力果。云何解脫果。智滅結是謂 解脫果。善根不善根無記根三種。善根不貪
不恚無癡。善根三種。不善根貪欲瞋恚愚癡。 四種無記。根無記愛無記無明無記見無記。 慢三種法。善法不善法無記法。云何善法。善
身口業善心。心相應法。及心不相應行及智 緣盡。是為善法。云何不善法。不善身口業不 善心心相應法。及心不相應行。是為不善
法。云何無記法。無記身口業無記心心相應 法。及心不相應行虛空非智緣盡。是謂無記 法。不飲酒布施供養尊重等。是謂善身口業
攝。飲酒撾打憍慢尊重等。是不善身口業攝。 是為十業道不攝欲界身口業。欲界四大造。 如是色界無漏身口業何四大造。若依六種
地。即彼地四大造若生無色界。如是本得無 漏身口業。即彼地四大造。三種命終。有命盡 福不盡。有福盡命不盡。有福盡命盡也。
阿毘曇甘露味陰持入品第五
[0968c22] 諸有漏法四事離。云何四。無常無我無樂無 淨煩惱諸漏。何以故。趣一切生處。心漏連注 隨世界故。是謂有漏。三界有百八煩惱。九
十八結十纏是煩惱何處生。是說有漏法。亦 名受陰及煩惱處。從是中有二種五陰。有漏 無漏。受陰一切有漏。云何色陰。諸四大造。十
二入除意入。諸餘入及法入攝無教色。是謂 色陰。是色陰二種。可見不可見。云何可見。一 入色入。云何不可見。九入及法入攝。無教色
復有三種色。有可見有對。有不可見有對。有 不可見無對。色入可見有對。餘九入不可見 有對。法入無教色不可見無對。是謂色陰。云
何痛陰。受痛六更樂生。是有二種痛。身痛心 痛。三種痛。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四種痛。身 記無記心記無記。五種痛。五痛根。是六種痛。
眼更痛耳鼻舌身意更痛。十八種痛。眼有 喜樂護。三十六種痛。十八痛中有善不善。百 八種痛。過去未來現在各三十六。一一眾生
須臾起無數。痛是謂痛陰。云何想陰。意種種 緣一切法想。是三種小大無數種種收入攝。 以是因緣想是謂想陰。云何行陰。有為法中
行作種種諸法。是行陰二種。心相應法不相 應。云何心相應。一思二更樂三憶等諸法。是 名心相應。云何心不相應。一得二無想三滅盡
定等心不相應。是謂行陰。云何識陰。青黃赤 白等諸法分別識。是識有六種。眼識耳鼻舌 身意識。云何眼識。眼情依止識色。是謂眼識。
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情依止識法是謂意識。 是謂識陰。十二入。眼入耳鼻舌身意入。是內 六入。色入聲香味細滑法入。是外六入。亦復
眼識乃至意識合十八。持四大淨造色識因緣 是謂眼。如是四大淨造聲香味細滑識因緣。 是謂耳鼻舌身。一切眼識塵色十二種。長短明
闇青黃赤白麁細色邊空色身教色。一切耳識 塵聲。眾生數聲非眾生數聲。一切鼻識塵香。 好香臭香等香。一切舌識塵味。辛酸醎苦甘
等六十三種味。一切身識塵。細滑輕重堅軟 寒熱飢渴四大等。一切意識塵法。是謂一切 法。五識不能分別意識分別。心意識無差別
說有差別。情塵識合是生更樂共生痛等。十 大地十煩惱大地。十小煩惱地。是諸法共心 生。共緣共住共起共滅。譬如燈明熱共起共住
共盡。問十八持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八無 記。十當分別。色持聲持七識持法持有善不 善無記。云何善色。善身教。云何不善色。不善
身教。云何無記色。除善不善身教。諸餘色持。 是謂無記。如是聲塵眼識有善不善無記。云 何善。善憶相應眼識。云何不善。不善憶相應
眼識。云何無記。無記憶相應眼識。如是耳鼻 舌身意。意識持法持。或善不善無記。云何善。 法持攝善身口業善痛想行陰及智緣盡。云何
不善。法持攝不善身口業不善痛想行陰。云 何無記。法持攝無記痛想行陰及虛空非智緣 盡。問十八持幾有漏幾無漏。答十八持十五
持有漏。三當分別。云何三。意持法持意識持。 有漏憶相應意持。是謂有漏。無漏憶相應意 持。是謂無漏。意識亦如是。法持中攝有漏身
口業有漏痛想行陰。是謂有漏。法持攝無漏 身口業無漏痛想行陰及無為法。是謂無漏。 問十八持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幾
不繫。答四持欲界繫。香味鼻識舌識。以揣食 處故。十四當分別。眼持欲色界繫。云何欲界 繫。欲界繫四大造。如是耳鼻舌身色聲細滑
持欲界繫。欲界繫四大造。云何色界繫眼持。 色界繫四大造。如是耳鼻舌身色聲細滑持 色界繫。色界繫四大造。眼識欲色界繫。云何
欲界。欲界憶相應眼識。耳身識持亦如是。 云何色界。色界憶相應眼識。耳身亦如是。意 持欲界繫色無色界繫。或不繫云何欲界繫。
欲界憶相應意持。云何色界繫。色界憶相應 意持。云何無色界繫。無色界憶相應意持。云 何不繫。無漏憶相應意持。意識持亦如是。法
持或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或不繫。法持攝 欲界繫身口業。及痛想行陰。是謂欲界繫。云 何色界繫。法持攝色界繫身口業。及痛想行
陰。是謂色界繫。云何無色界繫。法持攝無色 界痛想行陰。是謂無色界繫。云何不繫。法持 攝無漏身口口業。無漏痛想行陰及無為法。
是謂不繫。問十八持幾內入攝幾外入攝。答十 二持內入攝。眼耳鼻舌身意。眼識持耳鼻舌 身意識持。六外入攝。色持聲香味細滑法持。
問幾有覺有觀。幾有覺無觀。幾無覺無觀。答 十無覺無觀。五情五塵五識有覺有觀。三當 分別。意持或有覺有觀有覺無觀無覺無觀。
云何有覺有觀。欲界初禪有覺有觀。中間禪 有覺無觀。上地無覺無觀。意識亦如是。法持 攝身口業諸不相應行無為無覺無觀。餘殘如
意持。問幾共緣幾不共緣。答七心持共緣。何 以故。自塵緣故。十持不共緣。五情五塵。法持 當分別。法持攝身口業識心不相應行無為
不共緣。餘殘共緣。問十八持幾受幾不受。答 九持情根合若現在是受。於中心心數法止住 過去未來不受。非彼心心數法止住。聲持七
識持法持是不受。非彼心心數法止住。問十 八持幾有為幾無為。答十七持有為。法持當 分別。或有為或無為。云何有為。法持攝身口
業痛想行陰是謂有為。智緣盡非智緣盡虛 空。是謂無為。
阿毘曇甘露味行品第六
[0970a05] 一切有為法無勢力起。因他力共生。是諸法 有四相起住老無常。問若有四相。是應更復 有相。答更有四相。彼相中餘四相俱生。生為
生住為住老為老無常為無常。問若爾者不 可盡答展轉自相為諸行法二種。有心相應 有心不相應。云何心相應。痛想思更樂憶欲
解脫信精進念定慧覺觀。邪行不邪行善根不 善根無記根。一切使惱結縛纏一切智慧。如 是種種心相應法。是謂心相應行。云何心不
相應行。得生住老無常無想定滅盡定無想 處。種種方得物得入得名眾句眾味眾凡夫 性。如是種種法。是謂心不相應行。因緣次第
緣緣緣增上緣。一切有為法從是四緣生。云 何因緣。五因相應共有自然遍報因。是謂因 緣。云何次第緣。諸法中心心數是。是法滅
是法起。是為次第緣。云何緣緣。緣塵故心心 數法生。是謂緣緣。云何增上緣。一切萬物不 相障礙。是謂增上緣。六因。相應因共有自然
遍報所作因。云何相應因。心諸數法因。諸心 數法心因。是謂相應。云何共有因。諸法各各 相伴。心諸心數法因。諸心數法心因。復次共
生四大共有因。造色心不相應行。心心數法 心不相應行因。云何自然因。謂彼前生善後 生善。前生不善後生不善。前無記後無記。云
何遍因。謂身見計我我有常。諸陰受有常我 樂淨等生諸煩惱。云何報因。謂善生樂報。不 善生苦報。云何所作因。一切諸法各各不相
障礙不留不住。報心有五因除遍因。如是心 數法。一切煩惱有五因除報因。報生色及不 相應行有四因。除相應因遍因。染污色及不
相應行有四因。除相應因報因。餘殘心心數 法有四因。除報因遍因。餘殘心不相應行或 二因或三因。除相應因遍因報因。或除自然
因。或不無初。無漏心相應法有三因。除自然 因報因遍因。是無漏心心中生色及心不相 應行有二因。共因所作因。心心數法是從四
緣生。無想定滅盡定是從三緣生。除緣緣。心 不相應行及諸色法是從二緣生。除次第緣 緣緣。無有法一緣生。餘法力故生。一法三事
會更樂共生。痛想思憶欲解脫信精進念定 慧護共心起合成就。是諸法共心俱三法會 更樂身心受痛緣分別識想動思心不忘憶欲 作欲心無礙解脫信。種種事勤精進緣勝不
忘。念心不動定。分別法慧心不著護事緣起。 心法相應得諸法成就。痛想思更樂憶欲解 脫念定慧是十大地法。何以故。一切心共生。
云何相應共一緣行不增不減。是謂相應。十 煩惱大地。一切不善心中共生。不信懈怠忘 心亂闇鈍邪憶邪解脫調無明邪行。云何不
信。心不入法。云何懈怠心寇在作。云何忘 不念。云何心亂不一心。云何闇鈍不曉事。云 何邪憶非道念。云何邪解脫不捨顛倒。云何
調心走不息。云何無明三界中無智。云何邪 行不住善法。十小煩惱地。瞋優波那不語波 陀舍摩夜舍恥慳嫉慢大慢。云何瞋心忿動。
云何優波那心含毒住。云何不語覆藏罪事。 云何波陀舍非法事急持不捨。云何摩夜身 口欺人。云何舍恥心忮收。云何慳心惜畏盡。
云何嫉見他好事瞋。云何慢於卑賤我勝。於 上我等。云何大慢。等中我大於大中我勝大。 此十煩惱地意識相應。非五識故言小也。於
中七煩惱欲界繫。舍恥欲界及梵天慢大慢 三界繫。十善大地不貪不恚信猗不放逸精 進護不嬈惱。云何不貪自身他身財物不欲
不利。云何不恚。若眾生邊非眾生邊心不起 恚。云何信。知實事心清淨。云何猗。心善離重 得輕冷。云何不放逸。心繫善法。云何精進。習
近善法。云何護。於諸法離住。云何不嬈惱。一 切眾生中身口意不犯惡。云何慚。自作惡事 羞。云何愧。於人中作不可事愧。是十法一切
善心相應。是故說大地。三處愛處不愛處中 處愛處者。婬欲慳貪惜等諸煩惱生。不愛處 者。瞋恚鬪諍嫉妬等諸煩惱生。中處者。愚癡
憍慢等諸煩惱生。一切結使煩惱三毒所攝。 所以者何。有三不善根。一切結使煩惱。此三 毒。生能斷三善根。能惱亂三界眾生。是故三 毒所攝。
阿毘曇甘露味因緣種品第七
[0970c25] 十二因緣者。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 受有生老死。是十二因緣有三種。一煩惱二 業三苦。三種煩惱無明愛受。二種業行及有。
七種苦識名色六入更樂痛生老死。二種過 去攝。二種未來攝。八現在攝。諸煩惱業因業 苦因苦煩惱因煩惱煩惱因煩惱業因業苦因
苦苦因。彼種次第起。過去無明與一切煩惱 相應是無明。緣此造業。造業造世間果是名 行。彼行因緣染污心得身根分別識。譬如犢
子識母是識。是識共生四無色陰。亦相續生 色是名色。依眼等根境界是六入。情塵心和 是更樂。更樂生受是痛。痛所著是愛。渴具所
煩勞是受。勞造業是有。未來果是生。生起無 量苦是老死。復次無明不知四諦。內外法去 來今佛法眾因緣。如是種種實法不知。是謂
無明。癡人作三種行。有德行無德行不動行。 云何有德行。得好報。云何無德行。得惡報。云 何不動行。生色無色界。復次布施持戒禪。云
何布施。二種布施。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五種 持戒。若受戒至竟淨除惡心垢。常念守護不 求世間報。禪者不淨觀數息等意一切有漏
善定法。是有德行。云何無德行。三不善根十 不善道等種種罪。是謂無德行。云何不動行。 初禪乃至有想無想定。是謂不動行。三因緣
有漏識受第一七有是謂識。從識有名色痛 想行識陰是謂名。四大及造色是謂色。二事 俱說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更樂。更樂有
六種。二種身意起有對增語。六識分別故六 種更樂。更樂生愛不愛不愛不不愛。有三種 痛。苦樂不苦不樂。云何苦痛。瞋恚使所使。云
何樂痛。欲使所使。云何不苦不樂痛。無明使 所使。起樂住樂盡不樂。是謂樂痛。起苦住苦 盡不苦。是謂苦痛。不智不樂智時樂。是謂不
苦不樂痛。生三種渴。欲渴色渴無色渴。求無 厭足想渴。生四種受。欲受見受戒受我受。欲 界繫除十二見。諸餘煩惱。是謂欲受。四邪見
是謂見受。外持戒求索道。是謂戒受。色無色 界繫除二十四見。諸餘煩惱。是謂我受。四受 生諸結使業處。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有
生得五陰是謂生。行衰。古是老。二種老。一 漸消漸消老。二年熟老。二種死。有自死他殺 死。得愁憂悲惱苦。云何愁心。不用不欲事來
心熱是謂愁。云何悲哭。種種說哭是謂悲。云 何苦。身惱苦是謂苦。云何憂。心惱是謂憂。云 何惱。縣官水火盜賊等種種急。及餘事。是謂
惱。如是無量苦聚是無明等因緣。是因緣盡 諸報果盡。如是無量苦聚盡。六種合得人身。 云何六種。四大空識。地水火風。三大有色。地
水火量度長短麁細。風風種一種。四大常合 無差別。堅相地濕相水熱相火動相風。外四 大成就內四大種。色中空。眼識緣有內外。是
謂空種。五識及有漏意識。是謂識種。生卅 六種。堅高地。水潤合。火煮除爛臭。風動坐 起動作。生長因空。餘食消化風持去。識力 有命。是謂人。
阿毘曇甘露味淨根品第八
[0971b23] 婬怒癡心相應。是謂煩惱。是謂結縛。欲除是 三種者。一制二除三智斷。云何制。若未得無 漏心。持戒思惟却婬怒癡心不受是謂制。云
何除。得禪定離婬惡不善法是謂除。云何智 斷。覺意緣苦習斷是謂斷。若制若除或時淨 或不淨。無漏智斷。是謂清淨。二十二根。諸外
入男女命。苦樂憂喜護信精進念定慧。未知 已知大知根。內六根如前說。男相男識是謂 男根。女相女識是謂女根。三界中活相是謂
命根。六識相應樂痛是謂樂根。五識相應苦 痛是謂苦根。意識相應樂痛是謂喜根。意識 相應苦痛是謂憂根。六識相應不苦不樂痛是
謂護根。諸善法中信是謂信根。如是精進念 定。慧根。堅信堅法道攝。無漏九根是未知根。 信解脫見到道攝。無漏九根是已知根。無學
道攝。無漏九根是大知根。云何根義。有力有 利是謂根。六情男女命九根世界中有力有 利五痛根煩惱生有力有利。信等五根善法
中有力有利。三無漏根道中有力有利。得道 故諸根各自有力有利二十二。根幾欲界繫 幾色無色界。繫幾不繫四根欲界繫男女。憂
苦根五根欲色界繫。眼耳鼻舌身根有漏喜 樂根欲色界繫。有漏護意命根信等五根一 切三界繫。無漏意根護根喜樂根信等五根
是不繫。是九根合是三無漏根。未知根已知 根大知根。二十二根幾受幾不受。樂等五根 信等五根一切無漏根是不受。餘殘根或受
或不受。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幾無記。八根 善。信等五三無漏八無記根。眼等五根男女 命根六當分別意根樂等五痛根。或善或不
善或無記。二十二根幾有漏幾無漏。信等五 樂喜護意或有漏或無漏。後三根一向無漏。 十根有漏。眼耳鼻舌身男女命憂苦。三種生
最初得二根。身根及命根。化生或六七八無 形。六一形七二形八。眼等五及命男女根。 餘殘根次第得。色界中最初得。六根五情命
根。無色界最初得一命根。欲界無記心漸命 終四。或八或九或十。若善心死九。若十三若 十四若十五。二十二根幾見諦斷幾思惟斷
幾不斷。四根或見諦斷或思惟斷或不斷。意 樂喜護根憂根。或見諦斷或思惟斷。信等五 根或思惟斷或不斷。三無漏根不斷。餘殘根 思惟斷。
阿毘曇甘露味結使禪智品第九
[0972a09] 九十八使二種斷。見諦斷思惟斷。二十八見 苦斷。十九見習斷。十九見盡斷。二十二見道 斷。十思惟斷。欲界繫見苦斷十使見習斷。七
使見盡斷。七使見道斷。八使思惟斷。四是 三十六使欲界繫。除瞋恚餘殘結使色無色 中各斷三十一。略言實十使。身邪邊邪邪見
盜戒盜疑愛恚慢無明。云何身邪。五陰中計 我。如是見謂身邪世界有邊無邊。如是見謂 邊邪。無四諦因緣果報。如是見謂邪見。有漏
法中計常第一。如是見謂見盜。非淨因緣中求 淨道。如是見謂戒盜。未得道心癡不了。是不 是有不有。是謂疑癡心。諸法中欲著是謂愛。
癡心中不欲對來心忿動是謂瞋。自大心貢高 是謂慢。諸法實相不知。是謂無明。是諸使欲 界苦諦。一切習諦七盡諦亦爾。道諦八諸邪。
疑見諦斷。欲界四思惟斷。色無色界六思惟 所斷。貪恚慢無明五行斷。疑邪邪見盜四諦 斷。身邪邊邪苦諦斷。戒盜苦諦道諦斷。欲界
苦諦斷六五邪疑。習諦斷三二邪疑。無明二 種苦諦斷。無明或遍或不遍。云何遍六使相 應及不共無明是謂遍。云何不遍。三使相應
無明是不遍。如是習三使相應及不共無明 是謂遍。餘殘不遍。諸使除愛恚慢。餘殘一切 遍。何以故。是諸使五緣。是一切遍使中二邪。
及彼相應無明。自界一切遍非他界。色界亦 如是。無色界一切遍使自界一切遍。餘殘一 切遍使自界一切遍亦緣他界。無明一切使
相應因。及不共無明。三界盡諦道諦所斷。邪 邪疑無明。是十八使無漏緣。餘有漏緣。諸 有漏緣使及彼。相應無明有漏緣。餘殘無明
無漏緣。一切三界結使護根相應。梵天光耀 天中諸使護根相應及喜根。遍淨天諸使護 根樂根相應。欲界繫邪邪見無明。三根相應。
喜根憂根護根。疑二根相應。憂根護根。瞋恚 三根相應。憂根苦根護根。餘殘欲界見諦斷。 二根相應。喜根護根。欲界中思惟所斷。六識
相應。除慢慢意識相應。一切見諦所斷。意識 相應。十小煩惱是說纏。一瞋二自罪怖三睡 四眠五調六戲七慳八嫉九無慚十無愧。云
何瞋。心惡利動。云何自罪怖。畏人見聞。云何 睡。心沈心重身重一切結使相應。云何眠。心 合臥出不自在眠。欲界繫意識相應。云何調。
心不善不自與一切結使相應。云何戲。作善 不善後悔。與憂根相應。云何慳。愛惜心悋。云 何嫉。見他得好事不歡喜。欲使得苦。是二結
欲界繫思惟所斷。云何無慚。自作惡不羞。云 何無愧。作惡不愧他。是二一切不善法相應。 三結愛恚無明六識相應。色界二愛無明四
識相應。餘殘結使意識相應。一時無礙道斷。 結使作證時重作證。斷欲界結得三斷智。欲 界苦諦習諦所斷一斷智。盡諦所斷二斷智。
道諦所斷三斷智。色無色界四諦所斷結盡 三斷智。欲界中五下分結盡七斷智。色界思 惟所斷八斷智。一切結使煩惱盡九斷智。滅
結無餘是謂斷智。有如是諸結使。心不相應 纏心相應。是事不然一切心相應。何以故。起 結使煩惱壞善法。見結使是時善法生。是故
知一切結使心相應。是諸一切結使二事斷 禪智相應心。云何禪斷初柔軟心。云何智分 別諸法。入定一心諸法無常等觀思惟。是謂
智禪智俱行共思惟得解脫。三時善精進一心 護坐禪時。若心柔軟。是時應思惟精進。若心 調是時應一心思惟善。若是二事俱不柔軟
不調。是時放心去。譬如鍛金師持金著火中。 時時囊吹。時時持水澆。時時放休。何以故。若 常吹金便焦融。常水澆冷不熱。若常放不調
熟。坐禪亦如是。囊吹如精進。著水澆如禪。 放捨如護。何以故。常精進心調。常定一心心 柔軟。常護不受諸心。是故時時勤精進。時時
一心定。時時護。如是心和調。一切結使中得 解脫。
阿毘曇甘露味三十七無漏人品第十
[0972c22] 坐禪法先繫心一處。若頂上若額端若眉間 若鼻頭若心中。令心一處住。若念走攝來還 著處處。是心者譬如獼猴。繫頸著柱繞柱走
不得去極便住。心走亦如是。繫心著法便不 去極便住。漸漸觀身痛意法。是人法意止 中。淳淑一心得實智慧。觀一切行實相。生滅
不住故無常。積災患故苦。內無人故空。不自 在故非我。從是得煖法意中起。譬如鑽火木 中生。佛法中生信淨善根。四緣觀十六行。四
行觀苦諦。從因緣生不住故無常。無常力壞 故苦。無人故空。不自在故非我。四行觀習諦。 生相似果故習因。生死不絕故習。不可盡
故有。不相似相續故緣。四行觀盡諦。一切苦 患閉故盡。除一切結使火故止。勝一切法故 妙。出三界故度。四行觀道諦。能到涅槃故道。
非顛倒故應。聖人所行故住。能離世間惱故 出。觀十六行善法常勤精進。是謂煖法。從 是煖善根增勝長。是謂頂善根。信三寶。若
信五陰無常若苦空非我。如是緣四諦十六 行。勝煖法故說頂已增上。頂隨諦忍名忍善 根。是有三種上中下。緣四諦觀。觀十六行。順
諦增上善根。是名世間第一法。一心時心心 數法。是謂世間第一善根。有言信等五根是 世間第一法。如實義一心時心心數法。是世
間第一善根。能開涅槃門。是凡夫法中第一 緣。觀一諦四行。無常苦空非我。何以故。第一 無漏心緣苦諦。世間第一法亦如是。六禪地
未到禪中間禪四禪。是忍頂煖善根。六地中 有世間第一法。次第起無漏人。是名苦法忍。 未曾見始見能忍故說忍。是初忍無礙道。次
第苦法智生。實知苦相。苦法智解脫道。是二 心緣欲界繫苦。未知忍無礙道。未知智解脫 道。是二心緣色無色界繫。苦習盡道諦亦如
是。是正觀諸法十六淨心。十五心中利根。 是說隨法行。鈍根是說隨信行。是二人未離 欲界結向第一果。欲界結使六種斷向第二
果。若九種結盡向第三果。向第一果欲到十 五心中行人。亦復果中間行人。是二人隨法 行。隨信行到十六心中得果住。是二人先未
斷結。滿十六心俱須陀洹。若斷六種結。滿十 六心俱斯陀含。若斷九種結。滿十六心俱阿 那含。得第三果。八十八結盡。是人無漏戒
善根成就故說須陀洹。利根得果名見到。鈍 根得果名信解脫。是二人若欲界繫思惟斷 結。不盡七死七生。若先盡三品是名家家。三
死三生。八直道水流到涅槃。是中行須陀洹。 六種結盡是說斯陀含。八種結盡是說一種。 生欲界天還生人中便般涅槃。是名一種及
斯陀含。五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 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到阿那含。復 有無色界生阿那含。色無色界苦盡得般涅
槃不生下界。是說阿那含。欲界結使九種。色 無色界亦如是。是諸結使兩道斷。無礙道解 脫道。先無礙斷解脫道成就。譬如得毒蛇著
瓶中蓋口。世俗道出世出世界道界道。斷 欲界色無色界繫諸結使。世俗道亦能斷除 世界上繫。八地離欲得滅盡定。是說身證阿
那含。若俱解脫阿羅漢法似涅槃身中著。五 下分結盡得阿那含。五上分結盡得阿羅漢。 是色無色界中諸餘結。使纏縛是說心調。如
金剛定次第滅智生。是時得阿羅漢果。是最 上有離欲無礙道。亦最後學心是金剛定次 第。初無學滅智生。我諸生盡滅。我得阿羅漢。
一切結盡大小煩惱斷滅。是說阿羅漢。一切 人天中應受供養。是名阿羅漢。是無學九種。 一退法。二不退法。三思法。四守法。五住法。
六能進法。七不動法。八慧解脫。九俱解脫。云 何退法。軟智軟精進。五退具中行退道果。是 謂退法。云何不退法。利智勤精進。五退具中
不行不退道果。是謂不退法。云何思法。軟智 軟精進。勤觀身不淨可惡。思惟自滅身。是思 法。云何守法。軟智勤精進自守身。是守法。云
何住法。中智中精進中道行不增減。是住法。 云何能進法。少利智勤精進能得不動善。是 能進法。云何不動法。利根大勤精進。先時得
不動善。是不動法。云何慧解脫。不得滅盡定。 是慧解脫。云何俱解脫。能得滅盡定。是俱解 脫。隨信行五種阿羅漢名時解脫。是諸阿羅
漢二智滅智無學直見。隨法行一種阿羅漢 利根是名不時解脫。是阿羅漢三智滅智無 生智無學直見。八阿羅漢愛時解脫成就不 動法。成就隨信行見諦道十五心中無漏九
根。是名未知根。十六心得果。是無漏九根。 是名已知根。是九根俱無學法。是名大知根。 得果時失向道。道中斷結使盡。二種成就。有
為無為。得大果時一切失本二種得一種成 就。九種斷結使諸不隱沒法。第九心一切得 斷。能進法阿羅漢得不動善非餘。信解脫學
得利根。名見到非餘。見諦道中結使各各異。 無漏法各各異。以是故漸漸見諦。不一時見 無礙道力得果。以是故二種果有為果無為 果。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53 阿毘曇甘露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