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bhidharmahṛdaya śāstra 雜阿毘曇心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九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雜品第九
已分別諸法 一一定相續
於上眾雜義 是今當略說
[0942b26] 已分別諸法一一定相續者。已說諸法展轉 相續種種品類。於上眾雜義 (謂決定應相續說者已說竟即此義 上眾雜義於此品說)
。是今當略說。
有緣亦相應 有行及有依
心及諸心法 是同一義說
[0942c02] 此是諸心心法。名差別有彼緣故說有緣。於 境界轉故時依行緣事俱轉故說相應。有行 者是慧。智品已說。彼於緣作行故說有行。依
他轉故說有依。
從緣生亦因 有因亦有為
說處及與道 有果應當知
[0942c08] 此是諸有為法名差別。彼彼緣和合等生故 說從緣生。生餘法故說因。由因力故說有因。 因緣等作故說有為。能生說故名說處。過去
未來現在道所攝故說道。彼有果故說有果。
有罪亦隱沒 穢污下賤黑
善有為說習 亦復說名修
[0942c14] 有罪亦隱沒穢污下賤黑者。此是不善及隱沒 無記諸名差別。與罪俱故說有罪。是可惡厭 義煩惱上煩惱所覆故說隱沒。是漏所覆義
煩惱垢所污故說穢污。極鄙故說下賤。闇冥 故說黑。黑者有二種。穢污黑及不可意黑。此 說穢污黑。不說不可意黑。以不可意黑亦有
不善報黑故。善有為說習亦復說名修者。此 是善有為法諸名差別。彼善法所攝及愛果 故說善。增長功德故說習及修。此說得修及 習修
(親近是習義種義是修義現在名習未來名修) 。故說善有為。對治修 斷修者。一切有漏法亦說修。問何等為心不 相應行。答。
無想二正受 亦眾生種類
句味與名身 命根與法得
[0942c28] 無想者。彼無想眾生受生心心法滅。有說。無 想正受果。有說。名第四禪眷屬果。有說。乃 至有心是有心果。無心是無心果。問為前心
多為後心多。答有說。後心多前心。樂欲速 入無想。如是說者此不定。或前多或後多。若 以此威儀入無想正定。即以此威儀入無想
住。從彼起已謗涅槃乘。後報業生欲界。彼報 業盡不起餘業故。二正受者。無想正受滅盡 正受。無想正受者。遍淨愛盡上愛未盡。先作
出離想。思惟心心法滅。從欲界起非餘。此根 利故。凡夫起非聖人。無有聖人於有作出有 想。方便得非離欲不退轉。問無想正受無想
何差別。答無想正受是因。無想是果。此善彼 無記。此有報彼是報。此有行彼無行。滅盡正 受者。離無所有處欲先止息想思惟心心法
滅。問此正受云何。答心心法滅相續中間心 不相應行隨流四大諸根住。是說滅盡正受。 餘如定品說。種類者。眾生身諸根支節事業
飲食相似。彼種類有六種。所謂界種類趣種 類生種類處所種類自身種類性種類。界種 類者。欲界眾生欲界眾生種類。色無色界亦
如是。趣種類者。於一趣生一趣種類。生種 類者。受一生一生種類。處所種類者。生無 擇獄無擇獄種類。乃至第一有亦如是。自身 種類者。同生一界一趣一生
(一生者四生中一) 。而有種 種自身如眾鳥。如是比。性種類者。所稟性同 是性種類。若六種類相似者。是名種類。句者。 集諸名味究竟顯義。味身者是字身
(味者是字胡音中有 味聲謂是字之模法非今形色字也) 。名者名諸法。以名顯義。如名男 女。命者壽。謂得陰界入不壞。問命行壽行
何差別。答有說。無差別。有說。宿業果名壽。 修果名命。問世尊何故捨第五分壽。答善究 竟佛事故。餘事聲聞究竟故。復次住四聖種
故。有及眾具盡無餘故。得者得諸法。得成就 同一義。後當廣說。
謂彼凡夫性 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 說是有為行
[0943b07] 凡夫性者。謂不得聖法。四相者。謂生住老無 常。行品已說。非色者。此諸法非色性。四種及 造色非分故。不相應者。無緣故。說是有為
行者。他為故。為他故。問此諸行幾善幾不善 幾無記。答。
二善五種三 當知七無記
二在於色中 一在無色地
[0943b14] 二善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是善修性故。五 種三者。得生住老無常善中善不善中不善 無記中無記。生等與法一果故。得者非不自
分故。當知七無記者。無想種類句味名命根 凡夫性。問此諸法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 色界繫。答二在於色中。謂無想天無想正受
色界繫。無想天第四禪果故。無想正受第四 禪攝故。一在無色地者。滅盡正受無色界繫。 第一有攝故。
二界說有三 餘在於三界
有漏無漏五 餘則盡有漏
[0943b25] 二界說有三者。句味名身在欲色界。非無色 界。語非分故。餘在於三界者。種類得命根凡 夫性諸得相在三界。普遍故。問幾有漏幾無
漏。答有漏無漏五。謂四有為相在無漏法中 則無漏。有漏法中則有漏。與法一果故。得者 若得有為亦如是。若得數滅或有漏或無漏。
共凡夫故。若得非數滅是有漏。無記故。即以 此義說繫不繫。餘則盡有漏者。無想天無想 正受滅盡正受眾生種類命根句味。名凡夫
性。一向有漏。有攝故。問離聖法名凡夫性。云 何捨云何斷。答。
初無漏心中 當知捨不得
凡夫流諸界 離欲時滅盡
[0943c09] 初無漏心中當知捨不得者。聖人初無漏心 生時捨凡夫性。初無漏心謂苦法忍相應。彼 生時捨凡夫性。若言起已捨者。彼住苦法忍
時。應非聖人。不捨凡夫故。是故說生時。是 故佛說二法生時究竟其事。內事謂苦法忍 眷屬。外事謂諸光明。凡夫流諸界者。凡夫
流諸界時。若此地命終即捨此地。若生彼地 即得彼地。不隱沒無記故。非究竟捨。不得聖 法故。離欲時滅盡者。若離此地欲若凡夫及
聖人。爾時斷此地凡夫性。不隱沒無記故。問 三無為有何相。答。
煩惱斷離繫 是名為數滅
無諸障閡相 是說為虛空
[0943c22] 煩惱斷離繫是名為數滅者。以智慧斷身見 等煩惱及眷屬。得於此得離繫。此諸離繫名 數滅 (謂藥病種數相對也)
有說。唯一滅事無自分故有眾 多得。若此得滅得證即此涅槃。是故涅槃不 共。毘婆沙說。於此繫事即此離繫事。若異 者見苦所斷結種斷。餘煩惱亦應斷。作證一
事故。若爾者後諸對治則應無用。但未究竟 故。是故事各別無自分因故說無自分。此無 自分因亦不與他苦法忍及眷屬雖無自分因
而與他自分因。彼品非分故說非品。煩惱滅 故說涅槃。無邊說故言非說。勝一切法故說 最勝。智果故說智。不動故說無生。在解脫
道邊故說邊。出一切法故說出。離無常等過 故說妙。無諸障閡相是說為虛空者。謂不障 閡種種色。以有來去等故說虛空。譬喻者說
虛空非色亦非非色。言虛空者。隨順世間故 說。有說。非無虛空容有故。若無虛空者。不應 容有。容有故是故有虛空事。
依於諸緣法 有依及境界
不具則不生 此滅非是明
[0944a13] 一切有為法依緣及境界力生。羸劣故。彼非 分則不生。如眼識依眼色明空及彼憶念和 合故生。一一不具則不生。餘識現在前時念
念頃餘眼滅餘眼生。眾緣不具故眼識不得 生。若眼識應依彼眼生者則不生。依等已滅 故至竟不生。以先無方便而滅故說非數滅。
如眼識一切識身亦如是。又無漏者隨信行 道進得。隨法行道非數滅。一切道亦如是。隨 其義盡當知。問若此勝進道得何故非道果
攝。答為餘事故。斷煩惱故。勤方便不為非數 滅故。是故非道果攝。問一切有為法說因誰 為誰因。答。
前因相似增 或俱依倚生
二因及一緣 一向已生說
[0944a27] 前因相似增者。前法為後相似法因及增因。 非軟因。謂修法時。若住若增非減。或俱依倚 生者。謂相應因及共有因。二因及一緣一向
已生說者。謂自分因已生說。非未生。前者後 因。未生者無前後故。一切遍因亦如是。次 第緣亦已生說。因緣義行品已說。問報當言 眾生數非眾生數耶。答。
報謂眾生數 有為解脫果
有緣說俱行 謂於他相轉
[0944b07] 報謂眾生數者。報說眾生數。不共故。不以他 眼見。亦不成就。餘報義亦如是。衣食等眾 具當知是功用果增上果。非眾生數。以共故。
問果云何。答。
有為解脫果 一切有為法
說果有因生 故及數緣滅
[0944b13] 亦說道果。果義業品已說。問心心法云何於 緣轉。答有緣說俱行。若有緣法俱於緣中轉。 辦一事故。問於何緣轉。答謂於他相轉。心
心法緣他法非自性。何以故。無二決定不自 行故。亦不緣相應一行一緣故。亦不緣共有 同一果故。此義擇品當廣說。問心心法為有 方處為無方處。答。
普因無方處 生時心解脫
煩惱在道心 乃至滅時捨
[0944b22] 普因無方處者。心心法普因生。謂因二眼生 一識。耳鼻識亦如是。若有方處所者。應於 一眼中轉。若然者應一眼見色。不應俱見。此
義界品已說。若言二識俱生者不然。何以故。 第二次第緣非分故。一識住二眼見色者不 然。無分故。若一識住二眼中者。應有分生。
若住左眼者非右眼。方處別故。此則非說。無 色無分故。若復一識住二眼者。彼二眼間身 根中亦應生。若爾者眼識即身識。若中間不
生者。應斷作二分。非一前已說。無二識俱生 故。問何世心解脫。答生時心解脫。道生時是 煩惱滅時。是故道生時心解脫。如坻塘漏近
水先出。彼亦如是。又說。一切未來心解脫非 獨生時。但以初解脫故說生時。問道生時斷 煩惱為不。答煩惱在道心。乃至滅時捨。道
滅時滅。煩惱事究竟故。生時是未來。云何未 來道能究竟事。是故說無閡道滅時斷煩惱。 問有愛有幾種。答。
有愛有五種 無有唯一相
愛事餘煩惱 滅盡是三界
[0944c13] 有愛有五種者。有愛貪於有有五種。謂見苦 集滅道修道斷。以五行種有貪故。無有唯一 相者。無有愛謂見斷。已於自報斷生樂著。是
修道斷。何以故。見貪見道斷。此貪隨報。無常 起報者修道斷。不隱沒無記故。報無常亦如 是。與報同一果故非見道斷。貪緣修道斷。非
一切遍故。此無有愛。須陀洹斯陀含不斷 而不行。斷見所長養故。如悔疑所長養。須陀 洹斯陀含亦不行。問世尊說三界。斷界無欲
界滅界。此云何。答愛事餘煩惱滅盡是三界。 彼愛盡是無欲界。事盡是滅界。餘煩惱盡是。 斷界。取近對治故。論者如是說。世尊修多
羅說。一切行盡名斷界。無欲界滅界亦如是 問十二法欲界善不善隱沒無記不隱沒無 記。色界三除不善。無色界三亦如是及學無
學。此十二法幾穢污心中得幾善心中得幾 無記心中得。答。
若得九種法 當知穢污心
善心得六種 無記即無記
[0945a03] 若得九種法當知穢污心者。界及地來還時。 欲色界得七心 (上界沒還生色界時得欲界化無記心及色界三心) 。及欲界善。
善根續時得退時。得三界穢污及學心。餘不 得者。謂無色界善不隱沒無記及無學。雖無 色界善少有退得。謂退分。但此中說悉不成
就而得。此則通說。非一人一心中得九法。善 心得六種者。善心中得六心。欲界不隱沒無 記。色界善不隱沒無記。無色界善及學無學
亦通說。非一時得。無記即無記者。不隱 沒無記即得無記非餘。羸劣故。問道品十法 幾根性幾非根性。答。
道品有六法 當知是根性
諸法若相應 是說為他性
[0945a16] 道品有六法當知是根性者。信等五根及喜 覺支。當知是根性。得根相故。餘者非根 性。 問 相應者為自性為他性。答諸法若相應
是說為他性。諸法他性相應。非自性。無有一 性二剎那俱起故。前與後不合故。自性不自 為故。此義行品已廣說。問於何解脫。答。
緣中得解脫 大仙之所說
亦有斷而縛 見道及修道
[0945a24] 緣中得解脫大仙之所說者。當知緣中得解 脫。不能於相應解脫。一剎那故。心與煩惱 俱生故。眾生於緣中愚。即彼起不愚煩惱解
脫。問斷即解脫耶。答若解脫即是斷。亦有 斷而縛。有少斷非解脫。謂苦智生。集智未生。 見苦所斷煩惱斷。見集所斷一切遍使縛。彼
緣未斷故。及修道一品斷。餘八品縛乃至八 品斷。第九品縛一使故。彼八品先斷後解脫。 第九品即斷。即解脫。餘一切亦如是。問見諦 云何得不壞淨。答。
二解於三諦 四由見正道
而得不壞淨 修習於二世
[0945b07] 二解於三諦四由見正道而得不壞淨者。苦 集滅無間等得法不壞淨及聖戒。道無間等 得四不壞淨。此義擇品當廣說。問何等世修。
答修習於二世。現在者習修現在前故。未來 者得修不現前故。得隨續故。過去非修。現在 因非分故。問何等法隨心俱轉。答。
一切諸心法 說與心俱轉
亦此心諸相 餘相及所作
[0945b15] 一切諸心法說與心俱轉者。一切心法與心 俱轉。與心同一果故。亦此心諸相者。此心 生等相亦與心俱轉。亦與心同一果故。餘相
者。此心法相亦與心俱轉。及所作者。作名無 作戒由心故。亦與心俱轉。亦與心同一果故。 問斷法云何。答。
斷法謂有漏 知者亦無垢
滅未來說遠 餘則說於近
[0945b23] 斷法謂有漏者。有過故。如衣有垢則浣非無 垢。彼亦如是。問知法云何。答知者亦無垢。 若有漏無漏法一切說知隨其事。何以故。除
無知故。問遠法云何。答滅未來說遠。過去未 來法說遠。遠現在識故。此說時遠。四遠義行 品已說。餘則說於近者。現在說近。與識身
俱故。無為說近。不繫方處故。隨彼彼方得滅。 由道故。非數滅。離勤求故。世義界品已廣說。 問定法云何。答。
所謂無間業 及諸無漏道
慧說名為定 見處謂有漏
[0945c05] 所謂無間業及諸無漏道慧說名為定者。無 間業說邪定。定趣地獄故。無漏行說正定。定 趣解脫果故。餘者不定。問世尊於菩提樹下
於一切眾生建立三聚。為建立眾生分齊耶。 為建立法分齊耶。若眾生分齊者。云何說不 得眾生邊而眾生無邊。若法分齊者。聲聞亦
應建立。云何說如來不共耶。答有說。眾生 分齊總相非自相。謂說四生。除此更無眾生。 問若然者聲聞亦應建立。如來聲聞何差別。
答有差別。如來自力建立。聲聞從佛聞。此則 差別。又說。如來建立眾生分齊。聲聞緣覺建 立法分齊。世尊建立三聚眾生已。今猶安樂
眾生大悲故。晝夜三時以佛眼觀察眾生。問 見處云何。答見處謂有漏。一切有漏法是見 處所穢污見俱。若法穢污見緣使及相應使。
彼說見處。又說。緣自界見力故。有漏法得見 處名。非餘緣使。非分故。如是好者謂前說。 問若眾生成就根。彼成就幾根。答。
說有十九根 謂成就極多
極少成就八 曉了根所說
[0945c25] 說有十九根謂成就極多者。聖人極多成就 十九根。謂未離欲具諸根。若住見道除已知 無知根及一形。若住修道除未知無知根及
一形。凡夫不斷善根具諸根及二形。除三無 漏根。極少成就八曉了根所說者。極少成就 八根謂餘 (謂身根漸死餘有少分也) 身根善根斷漸命終生無
擇地獄大山所迫。唯有身根命根意根及五 受根。若生無色界凡夫。意命捨信等五根問 有幾種觸。答。
增語 (以多名故說增語) 及有對 明無明處中
所謂得果者 是則雙道事
[0946a07] 增語及有對明無明處中者。增語者。若意識 身相應觸。緣一切法故說增語。又緣多名故 說增語。雖第五觸亦緣多名。彼五識初得名
故無過。若五識身相應觸。依有對根故說有 對。無漏者說明。觸明相應故。穢污者說無明。 觸無明生故。不穢污有漏者說非明非無明。
觸俱不相應故。此五觸隨順不隨順相應依 分別故說十六種。隨順不隨順建立者。謂愛 恚相應觸相應分別故說苦樂不苦不樂觸。
依分別故說眼耳鼻舌身意觸。問得果者為 無閡道為解脫道。答所謂得果者是則雙道 事。雙道俱得果。無礙道及解脫道。無礙道
斷煩惱。得解脫道得解脫證。又說無礙道得 果。解脫道護彼所作事令不失故。如是說。問 世尊說厭已離欲。云何厭云何離欲。答。
若智在苦因 及忍說為厭
能離貪欲故 說四為離欲
[0946a24] 若智在苦因及忍說為厭者。緣苦集智及忍 說厭。緣可厭事故。苦集諦惡行煩惱所依故。 說為厭事。能離貪欲故說四為離欲者。若忍
及智於四諦轉盡說為離欲。壞貪欲故。雖離 一切煩惱。但貪欲是諸煩惱足。是故說離欲。 彼憎不樂背惡。此厭之差別。離欲滅解脫斷
盡。此離欲之差別。問阿羅漢住何心般涅槃。 答。
羅漢住報生 及與威儀心
隨順心滅故 趣向般涅槃
[0946b05] 阿羅漢住報生及威儀心而般涅槃。何以故。 隨順心滅故。善心堅住於心滅不隨順。無記 心羸劣。羸劣故於心滅隨順。復次少過故善
心依果報。果門過生故。無記唯有依果門無 報果門。復次背諸趣故。若向諸趣者彼必善 心勤現在前。莫令我生惡趣中。是故彼背一
切趣故住常性心。有時彼身分中善心空如斷 善根。不善心亦空如離欲界欲。復次漸離生 死故。謂於欲界離欲離不善心第一有離欲
離染污心。無記心現在前離善心。命終心現 在前離無記心。尊者說曰 (此達摩多羅以古昔達摩多羅為尊者) 。 勤相續者善心。彼命終時不隨轉也。有說。欲
令下地有不苦不樂報者。彼說欲界。乃至第 四禪報生及威儀心般涅槃。無色界唯報生 非威儀。色非分故。有欲令下地無不苦不樂
報者。彼說欲界。乃至第三禪唯住威儀心般 涅槃。餘如上說。問幾種有。答。
生有及壞有 本有亦復中
當知二剎那 一染三有二
[0946b24] 生有及壞有本有亦復中者。生有者謂生分。 五陰與生俱故名生有。相續心俱生義。壞有 者死邊。五陰與死俱故名死有。沒心俱起義。
本有者。除生分死分五陰。彼中間有。本業 所種久住故故名本有。中有者。死已乃至未 得餘生有。於其中間向受生有。五陰趣所不
攝。於二中間起故名中有。問此諸有幾剎那 幾久住。答當知二剎那。死有及生有。各剎那 頃。不久住故。以此義當知本有中有久住。問
幾染污幾不染污。答一染三有二。生有一向 染污。以染污心故生相續非不染污。彼欲界 凡夫三十六使。一一使令生相續。聖人修道
斷四使。一一亦如是。色界凡夫三十一使。一 一使令生相續。聖人三使。無色界亦如是。使 令生相續非纏垢。餘有染污不染污。問修行 者幾時極為業所障礙。答。
若離欲界欲 越度第一有
及與起忍法 極為業障礙
[0946c13] 於此三時修行者。業極作障礙。謂聖人離欲 界欲時。彼欲界業極作障礙。義言汝若離欲。 我於何處受報。以聖人離欲界欲不受欲界
生死永得蘇息故。以不退果命終故。謂取 阿羅漢果時。彼受後生報。業極作障礙。義言 汝度第一有無復生處。我於何處受報。謂住
頂法起忍時。彼受惡趣報。業極作障礙。以起 忍法永離惡趣故。餘如前說。問事有幾種。答。
當知有五種 自性及與因
繫縛若攝受 一切境界事
[0946c23] 五種事。所謂自性事。因事。繫事。攝受事。境界 事。自性事者。若法自己性以事名說。如所說 若得事是成就彼事。因事者。如所說云何有
事法。答言有因。繫事者。如所說若此事愛結 繫。即彼事瞋恚繫耶。彼五種法以事 (五種法是五行也) 。 名說攝受事者 (如受取之受也)
。如所說田事家事。如 是比。境界事者。如所說一切法智所知隨其 事。若法彼法緣以事名說。復有異五種事。
說陰即為事 界入事亦然
及與世剎那 是名五種事
[0947a04] 若說陰即以陰為事。非餘種。如是乃至說剎 那即以剎那為事。非餘種。如是略說。同實異 名盡當知。問如業品說五種果云何。唯此果
復有餘耶。答有欲令更有四果。
育多婆提說 安立及方便
亦說和合修 是名為四果
[0947a10] 安立果者。如水住風輪。水輪是風輪安立果。 如是一切。方便果者。謂從不淨觀方便。乃至 起盡智無生智。彼盡智無生智是不淨觀方
便果。如是一切方便 (此是以因求果趣向方便也) 盡當知。和 合果者。謂眼色明念和合眼識生。如是法和 合生法。此法是和合果。修果者。謂色界道欲
界化化及作欲界語。彼化及語是色界修道 果。如是一切。問神足幾種 (胡言栗地或言神足或言如意足或言自 在或言富滿皆義出耳悉不全得本名) 。答。
運身及意解 意念自在通
意念唯如來 當知二則共
[0947a21] 三種自在。運身自在。意解自在。意念自在。運 身自在者。舉身陵虛猶若鳥飛。意解自在者。 遠作近解。屈申臂頃至色究竟。意念自在者。
如眼識至色頃隨意即至。此意念自在者唯 佛非餘。一切智所知到彼岸故。當知二則共 者。運身自在及意解自在。如來緣覺聲聞共。
是禪果故。問一切阿那含入色無色界不。一 切信解脫得見到不。一切退法者必退不。答。
入色無色界 亦復增益根
及與賢聖退 生中間定無
[0947b02] 聖人還受生者。如前所說。餘因緣定無 (還受生者 定不至上二界亦不增進根亦復不退) 。還受生者。謂欲界得果還生
欲界者。厭於處胎見有之過。不入色無色界。 以壽長故也。久修聖道故。不能增進根。如下 親友不能捨離。彼亦如是。生中間修習聖道
故不退。問何時佛出世。何時轉輪聖王出世。 何時辟支佛出世。答。
劫減佛興世 增時轉輪王
二時辟支佛 如是應當知
[0947b11] 劫減時佛興於世。順解脫師故。佛是解脫師。 為捨生死出世說法。增時眾生向生死見轉 勝樂故。若爾時佛出世者則為空出。以眾生
不能捨生死極著樂故。減時眾生背生死見。 煩惱惡行極增上故能捨生死。是故乃至 百 歲 眾生時佛乃出世。非減也。若減者爾時眾生
非法貪不正貪。謂樂生天悉行邪法。勤利煩 惱非善法器故。轉輪聖王多於增時出于世 間。能以十善建立眾生。是故減時不出。以彼
眾生向惡行故。是故增時易化。時淳故。初減 時轉輪聖王亦出。於世猶淳故。辟支佛二時 出世。作自事故。問得為有得得為無。若得
復有得者。此得復應有餘得。云何非無窮。若 無得得者。得云何成就。答。
若彼諸法生 二得共俱起
二得俱生者 當知有得得
[0947b27] 若諸法生。即彼法二得。俱生得及得得。彼得 力故成就法及得得。得力故成就得以得及 得得故。俱一心中展轉相得。是故非無窮。彼
色陰行陰一得。餘陰亦如是 (初得能得一陰及小得) 。有 為無為一得 (初得能得無為及小得) 。欲界善戒惡戒。若過
去者三世得。若現在者現在未來得。若未來 者即未來得。欲界善及穢污四陰。色界善五 陰及穢污四陰。無色界善及穢污四陰。無漏
五陰。變化心共生四陰。三世三世得隨其類 得。威儀四陰。多以世斷及剎那斷得。若彼 善修者三世得。工巧亦如是。無記色及報生
四陰。以世斷及剎那斷得。過去過去未來未 來現在現在。問苦法忍有幾得。乃至道比忍 有幾得。答。
諸得有十五 得於苦法忍
其餘見增道 當知一一減
[0947c14] 諸得有十五得於苦法忍者。苦法忍有十五 得。以見道十五心故。一切心彼得生一得。與 彼忍俱生。十四後生。其餘見增道當知一一
減者。見道名見增。惠增上故。餘見道漸度 一一心中得轉減。苦法智十四得一俱生十 三後生。無前生未曾得故 (苦法智俱生得今始起故無前生故十四餘無前生
故漸少) 。苦比忍十三得一俱生十二後生。苦比 智十二得一俱生十一後生。乃至道比忍一 得俱生無後生者。見道究竟故。無前生未曾 得忍故
(既無後起又無前生故唯一也) 。問解脫得何地攝。答。
若於彼地中 斷及壞對治
即攝解脫得 法智比智品
[0947c26] 若於彼地中斷及壞對治即攝解脫得者。有 說。若彼地斷對治。彼解脫得。即彼地攝。由 斷對治故。如是說者。謂欲界見道修道斷解
脫得禪未來攝。初禪地未來初禪及中間攝 第二禪四地攝。即前三地及第二禪。第三禪 五地攝。即前四地及第三禪。第四禪見道修
道斷及無色見道斷六地攝。即前五地及第 四禪。空處修道斷七地攝。即前六地及空處 識處。修道斷八地攝。即前七地及識處無所
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修道斷解脫得九地 攝。未來中間根本四禪及三無色。又有說者。 若彼地攝斷對治及壞對治。此說欲色界見
道修道斷無色界見道斷解脫得六地攝。無 色界修道斷如前說。法智比智品者。又復有 說。若地法智品。欲界見道修道斷解脫得即
彼地攝。若地比智品。色無色界見道修道斷 解脫得即彼地攝。此說欲界解脫得六地攝 色無色界解脫得九地攝。問若道俱起得。彼 得是俱起道因不
(唯除所作因餘通問) 。答。
與道俱起得 俱起而非因
道亦非彼因 後起或有無
[0948a18] 與道俱起得俱起而非因者 (俱起道與得既非共因又無餘因故相與無因 也) 。道俱起得彼非道因。不一果故。不一果則
無共因義。道亦非彼因者。得俱起道亦非得 因。亦不一果故。問後起得云何。答後起或有 無。前起道於後起得或有因或無因。與後相
似增道得相似增解脫得因。非軟道得軟道 解脫得因 (此是自然因故不為中上因非上下因) 。謂苦法忍一得俱 生。彼得非忍因。忍亦非得因。苦法智三得俱
生。二道得一解脫得。苦法智非彼諸得因。彼 諸得亦非苦法智因。彼苦法忍三得因。苦比 忍四得俱生。三道得一解脫得。苦比忍非彼
諸得因。彼諸得亦非忍因。苦法智三得因。非 苦法忍得因。以忍劣故 (比忍比智及解脫得) 。苦比智六得 俱生。四道得二解脫得。苦比智非彼諸得因。
彼諸得亦非智因。苦比忍三得因非三得因。 謂法智品中得乃至道比忍二十二得俱生十 五道得七解脫得。道比忍非彼諸得因。彼諸 得亦非忍因。道法智三得因
(法智自於未來得解脫得及比忍得 作自然因下諸得劣故非因) 。非餘因。問空空何行何自性何 緣何地攝耶。答。
空行有垢住 是說為空空
說無學境界 在於十一地
[0948b11] 空行生已空空後起。空行觀五盛陰空。彼空 空起於彼空思惟空。如人燒死屍時執杖轉 側然後燒杖。彼亦如是。有垢者。謂有漏義。
擊聖道故。空空擊聖道。不以聖道擊聖道。 以無漏厭行不緣無漏故。住者。三昧自性。空 空者。於空行空義。無學境界者。以無學為
緣義。謂無學空行是彼緣。又說。緣空行俱生 五陰。十一地者。有漏故。普境界空。空空十 一地。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問云何無願 無願。答。
行於無常行 是無願無願
俱在於不動 欲界餘如前
[0948b23] 行於無常行是無願無願者。無常行相應無 願。觀五盛陰無常。於彼後起無願無願。思 惟無願無常。若苦行者則為顛倒。聖道非苦
性故。亦非因等行與聖道相違故 (以無願無願與聖道相違故不 作因等行) 。若作因等行者。應順聖道。然彼擊聖 道。以違聖道故亦不道等行。以道等行樂道
故。俱在於不動者。謂前說空空及無願無願。 此二是不動法阿羅漢能現在前三昧。有勢 力故。離煩惱故。見到者雖利根得自在三昧。
然未離煩惱故。時解脫雖離煩惱。不得自在 三昧。鈍根故。不時解脫者得自在三昧。利根 故。離三界欲故。是故能現在前非餘。欲界
者。欲界現在前多從說力起故非餘。除欝單 曰餘三方。餘如前者。餘事如空空說。
謂無相無相 彼行於寂止
行於無記滅 餘則如前說
[0948c10] 謂無相無相彼行於寂止者。無相者。於數滅 觀寂止。於彼後起無相無相行。義言汝非數 滅亦寂止。問彼何緣。答行於無記滅非數滅。
是彼緣是無記。亦不起非數滅。不起如前說。 以是義故不說滅行。以有二種滅。謂非數滅 無常滅。若言滅行者。不知何等滅。亦非妙
出行。以無記非妙非出故。非三相所成故。止 餘如前說者。餘如空空說。又彼三昧。利根 者盡智生時得後方便現在前。佛不方便辟
支佛少方便聲聞或中或上。空空無願無願 法智比智苦智後現在前。無相無相法智比 智滅智後現在前。若欲界三昧禪未來所攝 聖道後起。若非想非非想地無所有處聖道
後起。餘者自地次第。問超越三昧云何正受。 答。
超越三摩提 上下至第三
及不念思惟 於緣超亦然
[0948c27] 超越三摩提上下至第三者。謂超越三昧正 受時。有漏初禪次第。有漏第二禪現在前。 如是次第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然後次第還
至初禪。於此諸地善修習已起無漏初禪。次 第乃至無所有處。又復次第還至初禪。又此 地善修習已。復起有漏初禪正受。從初禪起
超入有漏第三禪。第三禪起已入空處。空處 起已入無所有處。逆超亦如是。此地善修習 已。然後起無漏超正受。是名超越方便。然
後能有漏初禪起。次第入無漏第三禪正受。 無漏第三禪次第有漏空處。有漏空處次第 無漏無所有處。逆超亦如是。是名超越正受
成就也。相遠故不超第四正受也。三方不 時解脫能起非餘。何以故。離煩惱故。自在 三昧勢力故。如前說。及不念思惟於緣起
亦然者。若不穢污而斷境界者。彼因不憶念 思惟 (境界有間名為斷或有染心而緣斷境界故舉不染以別之因不念思惟者率爾能緣超至三也) 。
亦至第三。謂初禪緣欲界。次第上緣初禪二 禪而正受 (此中明境界超而也文言唯次第將先後超如上三昧中故舉始以明終耳) 。緣
初禪次第下緣欲界。次第上緣第二第三禪 也。初禪緣二禪。次第下緣欲界及初禪。上緣 第三第四禪如是。一切地盡當知。無色不緣
下。前已說。雖苦法智次第苦比忍生乃至緣 第一有。此不斷境界故 (相接不斷故雖遠非超也) 。淨背捨次 第雖緣自地心起。或緣上地。但彼染污。問佛
語當言善為無記耶。答。
佛語善無記 如彼初心轉
究竟亦復然 無記或清淨
[0949a26] 佛語善無記者。若調伏處方便而說是善。如 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永滅。如是 比。若彼不方便說是無記。如問阿難何故園
中高聲大聲。如是比。如彼初心轉究竟亦復 然。無記或清淨者。世尊以善心發語。即以善 心究竟。無記心發語。或無記心究竟。或善
心究竟。無有善心發語無記心究竟。說時轉 增不減故。問聲聞云何。答。
聲聞則不定 究竟及與轉
說時不退減 唯是佛世尊
[0949b07] 聲聞則不定究竟及與轉者。聲聞善心發語 或善心究竟或無記心究竟。無記心發語或 善心究竟或無記心究竟。問何故世尊善心
發語善心究竟。聲聞善心發語無記心究竟 耶。答說時不退減唯是佛世尊。唯佛世尊說 時不退。聲聞者舍利弗等說時猶退。問幾入 可燒幾入能燒。答。
諸入中有四 可燒亦能燒
可稱亦能稱 斷能斷無惑
[0949b16] 諸入中有四可燒亦能燒者。色香味觸可燒 亦能燒。不相離故。有說。此四入可燒不相離 故。更有一入能燒。謂火大得燒相故。可稱亦
能稱者。即前說四入可稱亦能稱不相離故。 有說。四入能稱一種可稱得重相故。斷能斷 無惑者。即前說四入可斷亦能斷。此中無 惑說。問地地界何差別。答。
地謂色形處 堅相說地界
餘二亦二種 風即風或異
[0949b25] 地謂色形處者。色形處是地。色入所攝眼識 識此世聞名。地界說堅相者。堅相是地界。 觸入攝身識識。此則第一義。餘二亦二種
者。水及火亦二種。色形處是水。濕潤是水界。 色形處是火。熅熱是火界。餘如前說。風即 風或異者。有說。風即風種。以非世間立名故。
有說。此亦世間立名。有塵風無塵風。如是比。 問善根有幾種。答。
福分說一種 及與解脫分
於福決定分 第四離諸漏
[0949c06] 福分說一種者。若欲界聞思慧勝進施戒等 俱生。得轉輪王帝釋及餘欲界大力自在身 報。及色無色界勝進善根能得有果者。是名
福分。及與解脫分者。解脫分亦是欲界聞思 施戒等俱生。背諸有向解脫。殖此諸善根者。 中間雖斷善根猶名逆流。何以故。必得涅槃
故。是故如是說。寧為調達。不為外道欝頭藍 子。調達雖造三逆斷諸善根滅善種子入無 間地獄 (阿毘至阿者無毘至者擇也間也以因無善種子故果名無種餘二義如舊)
。地獄 罪畢。於四萬歲壽人中。得辟支佛。證諸根猛 利。勝舍利弗等。欝頭藍子雖離八地生第一 有。於彼報盡命終。來生於法林中。作著翅
飛狸。殘害一切水陸眾生。死墮無間地獄。世 尊不記得解脫時種解脫種者有如是相處聽 法坐。若聞法時悲泣流淚身毛為竪。見生死
過涅槃善利。敬信正法及說法者。於福決定 分者。觀察真諦暖等善根。於諦決定故。於諦 滿足故。順向聖道故。名決定分。彼賢聖品已
說。第四離諸漏者。無漏善根。謂學無學彼 前已說。問云何於惡趣得非數滅。答。
當知布施等 能轉於惡趣
必定與忍俱 施等同或異
[0949c28] 當知布施等能轉於惡趣者。或有施不墮惡 道。或戒或聞或思或暖或頂。若見生死過涅 槃善利故。背生死向涅槃而行布施。如此施
者能轉惡道。餘善根亦如是。布施能轉惡道 而非頂。若謂不爾者不能。何以故。背生死 故。或有未得決定善根而能極厭生死非得
決定善根者。復次施與惡趣煩惱業極相違 非頂。是故無過。問若諸善根不必定離惡趣 者。何者必定。答必定與忍俱。頓捨惡道必在
於忍。忍與一切惡趣煩惱業相違故。捨忍者。 惡趣煩惱業尚不起。況不捨。施等同或異者。 從施乃至頂。或時離惡趣。或不離。以非一切
施能違惡趣煩惱業故。餘善根亦如是。已說 轉惡趣因緣。謂意識不共今當說 (意識有六事不與五識共) 。
離欲及退時 受生亦命終
斷善及相續 當知是意識
[0950a15] 此六事說住意識。思惟故。普緣故。世尊雖說 眼見色耳聞聲身覺觸退。彼亦牽意識現在 前故退。問住何等受命終及生。答。
謂一切眾生 悉住於捨受
命終及受生 以不捷疾故
[0950a20] 謂一切眾生悉住於捨受命終及受生者。一 切眾生住不苦不樂受命終及受生。問何故。 答以不捷疾故。一切分中生分死分不明了
不覺悟故。於諸受中不苦不樂受最不捷疾 不明了故。是故一切眾生住不苦不樂受命 終及受生。問若然者不苦不樂受應無無漏 聖道捷疾故。答非不苦不樂受無無漏聖道
力。能令利故。如水在辛則辛在苦則苦。甜酢 醎淡亦如是。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52 雜阿毘曇心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