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n Po Xu Mi Pusa Suo Ji Lun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尊婆須蜜論卷第八尊婆須蜜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菩薩所集行揵度首
[0777b26] 阿羅漢於欲界般涅槃。云何受色無色界相 應報。或作是說。速疾受報故。受色無色界行 受閑靜身。問若能受陰者。何以故。不究竟
盡諸行。不得阿羅漢。受色無色界報。設逮阿 羅漢。於現法中受報界。是故後世受報緣。則 有微妙報。若彼行還阿羅漢不捨因緣。以
雜行還阿羅漢。則有其緣相應之行。是行 果未熟受妙報。或作是說。初第二第三禪地。 緣彼行受苦樂報。第四禪地及無色界相應
受不苦不樂報。此亦如上所說。復次阿羅漢 若般涅槃受善報。拔諸苦原不善善者緣。云 何般涅槃有其處所。彼作是念。云何彼無所
有耶。當作是觀。設彼行無報者。彼行則無所 有。亦無果實。行亦無所有。如倉穀欲使不得 成就不生萌牙。彼則無所有。若阿羅漢行果
已壞。是謂報果。阿羅漢亦無所有。是故此不 爾行所有。頗有人自害身命。非阿羅漢父母。 受五逆罪耶。或作是說。有也。作父想往殺人
者受五逆罪。復次母化為男子。彼人作母想 往殺人者。則受五逆罪。頗殺女人。非母非 阿羅漢受五逆罪耶。或作是說。有也。作母
想殺他女人者。則受五逆罪。復次母化為女 人。彼女人作父想殺人者。則受五逆罪也。不 成男殺父母。當言受五逆罪。當言不受五逆
罪。或作是說。不受五逆。何以故。不成男愚 癡不能起上結使。不於中間有上結。有不情 罪。或作是說。上結不成男。於中方便必受
五逆。如是出要是五逆。彼不有五逆。是故不 受。當作是觀。或作是說。當言不受報。何以 故。彼不有恩慈。向於父母心不一定。設當受
報者。受五逆罪。或作是師想。當作是論。世間 純是五逆罪。若畜生還自害父母。當言受五 逆罪。當言不受五逆罪。或作是說。當言不受
五逆罪。何以故。畜生無有是智。有尊卑想。於 其間有是五逆罪。或作是說。有智眾生便 受五逆罪。有智能造結使。猶如御馬師。以
衣纏頭合馬牡者。便知是我母。還自齧根 斷。或作是說。彼法自爾。有智眾生無有限量。 畜生之類如聞音響。千秋 (人面鳥身) 生子還害其
母。後逮阿羅漢果。復次當言無五逆罪。彼 無有恩慈於二父母。設有慈心日日衰耗受 五逆罪。當以師想作是論。設當爾者。一切
世間皆是五逆。凡夫人住殺害心。當言成就 善心。當言不成就善心耶。或作是說。當言不 成就。彼無此智慧能悉分別。彼無禁戒。問今
凡夫人不生天上。唯聞戒生天上。或作是 說。當言或成就或不成就。若生天上彼則成 就。若入地獄者彼不成就。問此義不然。云何
亦聞大行。分別契經說。於七處犯則入地 獄。不犯則生天上。復次或有成就或不成就。 誰成就。於三昧戒具足。不犯戒律。禪不退轉
命終後。是謂成就。誰不成就。三昧戒不具足。 犯戒律。於禪退轉便命終者。是謂不成就。阿 羅漢最住後心有漏界。當言成就當言不成
就。或作是說。當言成就不捨戒律。問云何受 果報。於彼後心而受果報。問行與報等無有 異此非論。是故無此。或作是說。當言不成
就。彼三昧戒不受其報。問盡形壽三昧戒不 具足。復次阿羅漢遍滿世界。復次當言成 就。盡形壽彼便作是念。云何今受報。彼言
前若後。云何於其中間而受果實耶。若作 講堂房舍。當言身行當言意行。或作是說。 當言身行。身求方便勤勞有功。問是何等身
善行所攝。答曰。非盡身行。是身三善行所 攝。或作是說。當言口行。口有所陳。我施 眾僧房舍。口行所作。當問是何等口善行
所攝。答曰。至誠語知時語不麁獷語。或作 是說。當言意行意有決了以物施彼。意已施 了後發口言。我今施至誠不妄語。問是何等
善行所攝。答曰。意三善行。不起貪嫉無瞋恚 等見。復次若身教戒我有所施。彼身有教 戒我有所施。彼當言身行意行。若口有教
戒我有所施。彼當言口教意教。若身口有 教我有所施。彼當言身教口意教。不於中 間起房舍福念。諸善根成就。於此間設復還
生為人。若出家若處俗修法。彼以何故不於 現法中不出家修行法。或作是說。彼善根未 熟已。更生諸善根便成熟。或作是說。彼以善
因緣有礙不得出家。復以此因緣得豪貴家。 復次於此間或有憑依外力。而有成就所依 者。強諸結已盡。諸善行。具足。若無方便諸
善法。衰耗。彼於此間終更生復得出家。當作 是觀。有爾所事。以何等故。結有果實行無果 實。或作是說。行報是其對已受此報。諸結
使盡道是其對。道未生而有果實。問行亦是 道對。道生結則滅。復次有報受其教一切消 滅。或作是說。若行數數有果實。則上亦無果
實。是故不斷絕。問欲使不斷絕耶。復次此 俱有二果共一法。何以故。無果復言有果。若 彼有自然行。
受報教男女 不成男亦爾
凡夫人後心 施講堂房舍
[0778c02] 如此地須彌大山王。眾生受行教眾生般涅 槃。彼漸微小耶。答曰。不微小也。何以故。一 切眾生緣其行報。若不受報者。彼或有眾生
受報不受報者。此非彼過。有其微小穀子芩 鬼芩藥草樹木。當言自受行報。當言受增上 報。或作是說。當言受行報。問則無有不與
取。答曰。他所受則無有不與取。問為受誰 物。或作是說。若有所受彼是行報。若無所 受彼亦是行報。問彼亦是受報。彼亦是不受
報。欲使彼是行報。復次受行增上。何以故。不 以行報故受其果實。不斷苦原樂原。如草 木園果。以何等故。往昔人修十善行時。延命
長壽田業豐熟。如今日之人修十善行時。亦 不長壽亦無田業。或作是說。往昔人長夜修 十善。如今日人不長夜修十善。問如今不
長夜修十善。彼則得長壽也。亦得好田業。 或作是說。彼往昔修十善。如今日人不修十 善。問無始之人修清淨之行。今可得受長壽
耶。及大田業。或作是說。彼非現在受行報。 餘處受行報。彼時長壽及大田業。於彼行果 餘處受。如今日修行十善。彼時餘處受報。問
如今亦不觀。或餘處受行報。亦得長壽有大 田業。復次無量眾事延眾生命。亦由田業。 不獨此行行。亦無量眾事。如今可觀。或有方
俗諸趣。或有眾行延命長壽。以何等故。持戒 人教他不持戒便自墮罪。或不持戒人教他 持戒使有戒律。或作是說。持戒人教他不持
戒。是故犯戒若犯威儀。然精進人不精進人 不得威儀。若持戒人教他不持教使不持戒。 然不持戒人不教使。持戒人教使持戒。或作
是說。精進人教他不持戒。處在悕望。悕望以 壞教戒。不持戒人教他持戒。不起悕望。悕望 壞則戒壞。復次持戒人教他不持戒人。若起
想念則曰不持戒。有持戒力而不退轉。不持 戒人教他不持戒。若起想念。當言持戒人以 精進力遊。頗有一口行。有福無福報耶。或作
是說有。愛此教彼有是二心。口有一教。本起 想念作是語。收某甲縛某甲。問發善心有 教有功德生。善法具足起諸教戒。若不善心
有教。則有不善福生。心所念有善不善生。復 次教戒有眾想生。或作是說。口無善行善心 有教。不善口行。不善心口行。不以一教有
善心生。是故無也。復次口教相類。亦有虛亦 有實。善心生不善心亦生。無記心亦生。復次 一切屬心行。亦有善亦有不善亦有無記。是
心所念口行處所。當言行口一心亦善亦不 善。是故無也。以何等故。身行亦善亦不善。 或作是說。有作殺害想。一處有教身本起念。
當殺某甲當賞某甲。問設善心有教。則有福 生善心已生。若不善心有教。則無有善福生。 不善心有教心是身本。若心所念有福無福
然教戒者有二殺害心。或作是說。善身行善 身。口教不善身行不善。身心有教不以一 教。當言善當言不善是故無也。復次教相類
亦見禮敬。興起善心。興起不善心。興起無記 心。復次一切心所念有是教善不善無記。是 故心所念不以念有善有不善。是故無也。云
何得知阿羅漢有漏戒成就。或作是說。彼非 具足有盡威儀。猶如是威儀。不還阿羅漢。 如還阿羅漢無異。或作是說。設阿羅漢有漏
戒不成就者。彼無有罪犯。已復還悔。或有漏 戒成就阿羅漢。復次若阿羅漢不起有漏戒。 亦不量有漏此是世俗。是謂因緣。亦不藏匿
起眾生想。以等聖諦方便之心賢聖妙法。於 此戒而隨空性。當作是觀。又世尊言。於是 阿難大愛道比丘尼。若受八重法。則是出
家之要。亦是禁戒。亦是比丘尼行。云何出家 要。云何禁戒。云何比丘尼行。或作是說。承 受重法。亦是出家禁戒。亦是比丘尼行。亦
作是說。彼則是禁戒比丘尼行。或作是說。 捐棄家業。是謂出家。承受重法。謂是禁戒。 到時乞食不失威儀。是謂比丘尼行。復次
於現法中習學威儀被沙門服。出家學道得 具足戒。以方便得此禁戒。順從不失時節。是 謂比丘尼行。云何學增上戒。云何學增上心。
云何學增上智慧。或作是說。身威儀口威儀 眾行清淨。是謂增上戒。四禪。是謂學增上 心。分別四諦。是謂學增上智慧。或作是說。等
語等行業等方便。是謂學增上智慧。是謂學 增上智慧。等念等定。是謂學增上心。等見等 志等治。是謂學增上智慧。或作是說。若戒依
思惟。是謂學增上戒。若依止觀。是謂學增上 心。若以止觀斷諸結使。是謂學增上智慧。或 作是說。見不持戒志為穢能去離彼者志在
禁戒。彼一一學。是謂學增上戒。見去離穢 意不染著。習學三昧。於彼一一學。是謂增上 心。無有方便見諸穢露能捨去離。以方便
智慧親近善友。於彼一一學。是謂學增上智 慧。復次順近賢聖八道分別威儀。是謂增上 戒。盡壽奉戒當去惡就善賢聖道起諸三昧。
以智慧學增上心。於此三昧有方便遂增益。 於其中間諸賢聖道智慧。是謂增上智慧。於 此智慧方便修行。以何等故。舒尼二十億 (沙門名也)
以一房施之。得九十一劫不墮惡趣。菩 薩於此中間作無數功德而入地獄。或作是 說。舒尼二十億心偏在施眾生。以此好施功
德。所生之處常好惠施。意續不斷。以是不墮 惡趣。然菩薩者意偏在智慧。意甚勇猛不墮 惡趣。或作是說。舒尼二十億意在閑居。有
信解脫。以此閑居之德不墮惡趣。然菩薩者 修行道業。彼或時不墮惡趣。若失志便墮惡 趣。若不失志不墮惡趣。便生天上。或作是
說。菩薩者九十一劫不入惡趣。古昔經歷出 九十一劫無數生死也。尊曇摩多羅作是說。 此誹謗語。菩薩方便不墮惡趣。菩薩發心
以來求坐道場。從此以來不入泥犁。不入畜 生餓鬼。不生貧窮處裸跣中。何以故。修行 智慧不可沮壞。復次菩薩發意還三不退轉
法。勇猛好施智慧遂增益順從。是故菩薩當 知不墮惡法。
大王曩昔時 持戒身口行
羅漢瞿曇彌 學不墮惡趣
[0779c27] 以何等故。阿羅漢謂之福田耶。或作是說。心 無垢著能供事彼者便獲大福。如田除去惡 草穀好滋茂。問於彼不敬當獲大罪。此當言
不善福田。答曰。不有福也。如稻田中善理 惡草。設有一日種異草。故名稻田如實無疑。 或作是說。心修行根力覺意。便緣善心生諸
福業。是故阿羅漢謂之福田也。問不善心亦 生欲使非福田耶。答曰。阿羅漢無有不善念 緣其德業。何以故。惡緣不善念。然阿羅漢無
有是惡。緣是非緣。或作是說。阿羅漢能使他 有信。是故阿羅漢謂之福田。雖於彼生惡念 者。意亦不移動。復次心當惠施諸法之本。是
謂福田。彼生便長益廣布在大果。是故阿羅 漢謂之福田。於彼便作是念。彼非實福田。然 實福田。雖復於彼造邪業事。不於中住隨他
邪事。若一揣施之福生善樂天處。於彼得種 種宮殿屋舍。當一揣之施獲爾所福耶。當非 獨一揣之施獲爾所福。或作是說。當言一揣
之施獲爾所福也。何以故。所可由行生彼間 者。此行種種宮殿屋舍。問云何一行得種種 宮殿屋舍。答曰。眾行集聚。或作是說。非一揣
之施獲爾所福。可緣善心所念法。以是之故 而生彼間。彼行亦種種得彼宮殿屋舍。或作 是說。非一揣之施得生彼間。持戒得生。亦作
是說。施獲大福。持戒生天。問如宮者說。緣一 揣施之福。七生天上人間受福自然。答曰。以 此因緣彼戒成就。是故彼間受福。設作是說。
是揣施之報。七生天上人間受福自然。不以 一行七反受福也。是故彼自然。如是不以揣 施之報生彼間。此事如審一揣之施。復次揣
施相應。彼亦在外無身根生。頗彼行是身根。 展轉相因增上生。因緣行相應。受種種果報。 如一種行有增益。有種種藕華報。如彼畫
師作種種圖像如實。以何等故。聲無有報。或 作是說。聲有響報。報中間無有報。是故聲無 報。問心心中間生報。欲使心非報耶。或作
是說。聲現在合會而有聲。然報不爾。是故 聲非報。問境界現在合會而有欲。使彼非報 也。或作是說。聲亦是報。世尊亦說。歡喜欲
聞聲便有是。答曰。彼聲或歡喜或非歡喜。如 今無有報。如二俱當有報。聞聲亦當有報。問 聞或時歡喜或時非歡喜。欲使聞非是報耶。
或作是說。聲亦是報。菩薩梵音大人之相。受 諸行報實。問咽喉四大此是行報。以有梵音 彼非受報。答曰。金色四大所造。欲使彼非報
耶。復次聲非報亦不非報。何以故。聲是巧 匠。有一心還貪欲所造生喜生憂。然報不爾。 是故聲非報。頗有殺生口行所攝耶。或作是
說。如大王所說勅彼殺生。問身行口行則無 有定。復次因緣口行而造殺生。殺害不得 言口行所攝。於彼便作是念。云何今勅使殺
人。彼有口惡行。若殺生者則有殺妬不盡。以 殺害意便墮惡趣。頗有妄語身行所攝耶。或 作是說有。猶如手印。口不發言有種種教引
證時人。問亦無身行口行。復次無也。無有身 行。彼便作是念。今云何手印及身行。當作是 觀。相行不等也。若於夢中修行十善。當言是
身行耶。當言是口行耶。當言是意行耶。或作 是說。當言三種。以三種行攝十善行。問若於 夢中害眾生。當言犯殺戒耶。復次當言是意
行。意之所念於中便有是。如夢中見身行口 行。此非為喻。若非法作法想壞亂眾僧。若法 作非想。何者罪最重。答曰。壞非法想鬪亂
眾僧者。彼罪最重。問設俱作二法想。鬪亂眾 僧者。二罪俱等。復次若瞋恚熾盛心發惡念。 彼罪最重。又世尊言。三種德業施戒思惟。
於彼比丘施者。戒為微妙。戒思惟為妙。以何 等故。施戒為妙。戒思惟為妙。或作是說。施得 大福。戒生天上。思惟離惡趣。微妙彼便生天。
以生天離惡趣。復次以施恭敬相應獲施之 德。若施少與心有違。能使眾生而使住戒。可 使不可使眾生自心解脫。是故施戒為妙。戒
思惟為妙。如所說二種德業能所施。能食人 信施。彼云何有所施。云何能食人信施。或 作是說。若割己惠施是謂為施。若受施能消
是謂食人信施。問云何得知有福德耶。或 作是說。若緣施心是謂為施。若緣食施心。是 謂受人信施。或作是說。若割己惠施心是謂
為施。若緣尊心是謂食人信施。復次長諸功 德。如隨種福德種所纏絡。或作彼福德增益。 若施無厭足。數求方便。又世尊言。
種園果茂盛 或作橋度人
病則醫藥救 晝夜獲大福
[0780c23] 云何彼獲大福。或作是說。受施者得福。問云 何知得大福。或作是說。由施得福於彼思 惟。是故得大福。如前說。
善覺能覺者 是瞿曇弟子
晝夜勤苦行 念常不離佛
[0780c28] 彼不作餘念。常思惟念佛。或作是說。如種 穀子。或時茂好或時不茂好。福亦如是。一 切作善福隨時茂好。或作是說。如所說獲
大福。或作是說。如所說念獲大福。復次於 彼身得福。或時彼身於彼福漸漸以方便得 福。
田業善處生 二聚夢威儀
何者最福重 福謂之園觀
[0781a07] 若從果實天眾生何塔 (多廅反) 鞞 (淨尼) 天。彼當言 與行緣故生彼天。當言以結彼生彼。或作是
說。當言以行緣生彼。四禪微妙思惟得生彼。 修行四禪而生彼間。是故當言以行因緣生 彼。或作是說。俱以二事生彼受結使對。是
故有結使名。便有行名。復次以行因生。世 尊亦說。是故當言緣行生。又世尊言。於是 不那 (沙門) 或有一人造惡續造身諸行。云何彼
造諸身行。或作是說。身行有三種。下中上。 於下為造惡。續造為上。造惡續造為中。觀 彼上者造惡續造。觀下謂之造惡續造。若
下者二俱觀。謂之造惡續造。是故中有下也。 造惡作身行。或作是說。趣三惡道。是謂造 惡。生色無色界。是謂續造。欲界天人造惡
續造惡也。處無定要造惡續造。作諸眾行。 或作是說。三種無明緣行。有福者無福者無 漏福者。於彼無福行是謂造惡。無漏福者
續造也。有福者造惡續造也。作諸福行是謂 造惡續造也。復次人作種種行。無數處解脫。 此不可一時而辦一心所為。如一切惡趣而
有三痛。以何等故。一切造惡續造耶。或作 是說。不以惡趣生諸行報。或作是說。不於 彼中間生諸行報。或作是說。不以積行而生 彼間。
[0781b02] 復次諸等識盛而有定處。不更處有苦樂行。 以何等故。天人之中作諸善行。謂之受報耶。 或作是說。彼境界自爾。問或有惡微妙數。或
作是說。善微妙數者言是我所。問惡趣之中 亦有善言是我所。欲使彼善生耶。或作是說。 若能拔濟。彼無有惡結行由結生。是故不善
遍在一切。問如所說戒生天上者此事不然。 答曰。戒拔惡趣不善行結而生彼間。是謂戒 生天。如所說五下分結盡。謂之生上。無有盡
而生者。復次無有報生無記報。復次緣禪行 而生。生因緣便有名興。如此而生彼間。如方 俗處所不得處所。於彼意而生心。以此而生
彼。如是善報因緣生因緣。而有名興則生天 上。云何障行。或作是說。生諸悔心。以彼 誨心而不障道。復次有貪欲處所。田業壞
敗。於彼所須田業盡為障蔽。如所說有五罪 行。或有人無慚愧不恥眾人。揵妄無志情意 迷惑。此有何差別。或作是說。於此間或有
人。作彼色像而思惟。一切無有慚愧。永住不 慚愧心。已有不慚愧心加犯諸惡。於此間 或有人無有尊卑。教授戒律亦不肯受。不潤
漬其心。重復更犯餘罪。於此間或有人如其 色像而思惟一切慚愧盡滅。住無有愧心。復 以無愧心犯諸惡行。當於此間學。彼不復憶
更犯餘罪。於此間或有人不知當作是學。彼 後不知更犯餘惡。是其同異。又世尊言。不知 迹解脫。不知迹解脫說。云何迹解脫。云何
為迹解脫說。答曰。有二迹解脫。比丘僧目 前。而說比丘戒清淨與相應。是謂比丘迹解 脫。比丘尼僧在目前。而說與共相應。是謂比
丘尼迹解脫。此迹解脫有五相。於異僧前而 說。而誦習讀敷演使人奉行。是謂迹解脫。 又世尊言。不解戒不解說戒。
[0781c06] 云何為戒。云何為說戒。問戒清淨是謂戒。五 種賢聖聚。是謂戒行。又世尊言。還眾行比 丘。便運集聚。屬授人往行屬授。云何為屬
授。云何為屬授行人。或作是說。四部所行得 四行。餘殘屬授往行人。十部所行而十行。餘 殘屬授往行人。二十部所行得二十行。餘殘
屬授往人行。眾所行事得眾行。與戒屬授 往行人。復次若比丘德行成就。彼曰得行。病 不堪任入眾。彼謂屬授人往行。
[0781c15] 又世尊言。於是目揵連深妙法中。漸漸布行 漸漸學漸漸迹漸漸受誨。云何於深法中漸 漸布行 漸 漸學漸漸迹慚 漸
受誨。或作是說。 馬師滿宿之徒。於此間得信而修行之。聽微 妙法。聞法而奉行。觀察諸法量諸法。應適不 違身便受證。智慧分別以禪而觀。或作是說。
如所說揵那目揵連契經。身威儀口威儀。等 命清淨漸漸而學。根威儀念威儀。漸漸布行 四禪。謂漸漸迹也。如是如來之教化。如是受
訓誨。或作是說。初將至戒場。再唱三唱四唱 四行具足。是謂漸漸行。如是受具足。如是學 增上戒。於彼增上心後。學增上智慧。如是漸
漸學戒若學。是時初四諦所斷結盡。便建道 迹。後思惟所斷欲界相應色界相應無色界 相應。如是漸漸而知。此一切漸漸而知。如是
漸漸受訓誨。復次以色身說法。比丘歎佛歎 法歎比丘僧。意堪忍心好喜。常不遠離。不以 口所陳。心淨為淨。當受歸命。亦說初出家人
戒律具足。本所造行去離非行。亦不及此。 亦不及彼。如是漸漸布教。如是漸漸而作。漸 漸佐助眾事。增上律增上迹。解脫而說戒。如
是漸漸布教。於彼學時隨時學增上戒。隨時 學增上心。隨時學增上智慧。如是布具足迹 隨行。彼時漸漸受訓誨。是謂斷滅。是謂受證。 是謂住入。要如是受訓誨。
◎
[0782a11] ◎又世尊言。備十功德如來為沙門結戒。欲 使增聚使增。善住不移。欲使增安隱。不信者 令信。信者重令信。降伏惡人為慚愧。作導師
於現法中教盡。盡有教未生眾生。使盡有漏 梵行之住。此有何等異。答曰。當學此戒本。無 如來聲聞眾。便有所攝而不壞。與共相應等
學諸戒說。當等說得等解脫同其一類。此何 集聚義。當言有勝。故曰增集聚。作是學時。 欲降眾分別義分別法。欲使成就善住沙門
妙法。故曰攝取增。學如是戒時。降伏眾分 別義分別法。欲使成就善住沙門法。故曰欲 使增善住也。
[0782a23] 學如是戒時。降沙門展轉無欲展轉無怨展 轉不相惱。故曰欲使增安隱。學如是戒時。化 自相未曾得喜今便得之。故曰不信者令信。
學如是戒時。化自相已。得信重令增益。界不 相干。故曰信者重令信。如不信者已生信重 令修行。於中邪路眾生導示大道。不越戒次。
故曰降伏惡人。已降伏惡人。於中慚愧眾生 得惡伴侶無有苦惱。惡人何等異。以第三訓 誨第三。一切眾生皆作是觀。七事自相自相
已。故曰欲使慚愧者安隱降伏。如是戒者於 現法中於惡行中已自修行。故曰於現法中 盡有漏教降伏。此戒便生善處。閉惡趣門戒
律成就。故曰未生眾生使盡有漏有漏。當言 當作是觀不。作如是學戒者。增上戒增上心 增上智慧而不斷絕。如是深法得久住。故曰 梵行久住。
種種業所作 如三善所障
不慚現在戒 囑授及訓誨
[0782b12] 又世尊言。阿難今是汝過。汝作不善。云何三 告汝而不答。吾使如來住劫。設當答者。如來 為住劫耶。或作是說。如來住劫。然如來無處
所。問今何故作是語。諸修行四神足。意欲 住劫。亦能盡其劫數。答曰。現神足威力。問 世尊若善修行而不住。云何現其威力。答曰。
聲聞住劫便能住劫。問若為聲聞說。溺者 則無有相根。或作是說。亦能住劫。復次為 侍衛人能久住。亦不求索。設當請使住便住。
至阿難得阿羅漢果。或作是說。若緣前請若 緣後請。求世尊住者。然世尊不作是說。今 云何作是說。先何以不說。譬如有人過他邦
土。人便作是念。不請使住。設請使住者便住 也。乃至尊者阿難得阿羅漢果。或作是說。若 前請若後請。然世尊不住也。云何今作是說。
猶如有人適他邦土。還時便有人告。若前請 若後請而不住。設當語何以先不告語。或作 是說。不住也。何以無處所。二阿惟三佛俱出
世。於此劫中彌勒世尊當出現世。是故不 住。此爾所事前以歎說竟。復次設尊者阿難 不聞如來告。為魔所厭。世尊知魔厭。云何
告語。乃至二三於中有何過。厭不能應答。彼 便作是念。雖世尊告時未疲厭。於其中間魔 便起厭意。是故不能應答。爾時告語無有力
勢。能後便作是語。我目前聞如來語承受奉 行。云何疲厭而憶本所作。若世尊欲住者。 是故修其悕望。欲化導眾生故。如所聞阿
羅訶彌勒授決。亦聞無有二三三耶三菩阿 惟三佛而出現世也。以何故。當言使世尊 住劫。此至三事。當作是觀。以何等故十二
入四善不善無記八無記。或作是說。四行報 八是報非行。問意入非行。欲使彼是無記耶。 或作是說。四與心相應與心俱起。問設今自
然善不善。彼云何有起有方便或作是說。心 自然善不善。彼相應心所念法及心不相應 行俱起身口行。問彼如上所說涅槃無有善。
復次色入者色不可壞。聲入聲不可壞。此因 緣集聚如是便有善不善所作意相應。不住 色聲中。獨無有侶。是故當觀。若覺犯罪睡眠
清淨耶。或作是說。有如草五體布地而悔便 睡眠。復次求請悔過。請眾人解過作三行。 便睡眠故眠不覺。頗有持戒不梵行。或作是
說。有五戒優婆塞。以己妻為足。及餘優婆 塞奉賢聖戒。以己妻不淨行。比丘者持戒精 進。身威儀具足。然有淫意不盡而共相應。
當言非梵行。及餘比丘於賢聖戒精進。婬意 未盡與共相應。當言非梵行。若阿羅漢已般 涅槃而供養。當言彼得行報耶。當言現在
有其功力。或作是說。當言得行報。若先已作 福德。彼便得供養。若本不作福德。彼生存在 世求食難得。說當獲供養。問云何今受報。
復次現在方便所造。諸於彼功德具足者。彼 方便所造。如空中不可受報。如世尊言。猶如 有人。於此間不承受請問已。此因緣報故作
如是行。作如此事。生惡趣入地獄中。若還 生人間無有智慧。此是何行報。或作是說。已 愚癡故。彼不請問事事不明。便墮惡趣。復
作是說。不請問時意謂清淨。此是戒盜苦諦 所斷。復次如此堅信常奉持法。於中生諸方 便。是伴非伴而示現道。以此深法中信契
經阿含深語。不於中忍有諸方便。如是阿毘 曇阿含微妙三語身證之教。不於中而作方 便。如是禁律阿含微妙之語而信趣向。不
於中作方便。復以此法疑無智慧。此是智慧 之路。設不請問趣惡道者。彼便住世滿此 眾生。又世尊言。彼身惡行口意惡行各相牽
速。云何行相牽速。或作是說。見有惡行 亦見瑞應。命過時便作是語。見火炎起見狗 犬。若善行命過時便作是語。我見天寶宮殿
屋舍。見諸園果。或作是說。有諸緣報。有 此瑞應行。是謂惡是謂善。或作是說。報漸 觀近懷諸悕望。如觀近無善覺知成敗。是
謂緣無義行牽速。或作是說。於惡趣沈沒。 設心亦覆蔽。是謂牽速。復次云何緣過去 行。復次如此惡行意便好喜。當於爾時便有 證有驗。亦見諸瘡痍結使遂增惡行。
[0783b01] 又世尊言。於現法中便有悔意。彼悔意當 言善耶。不善耶。當言無記耶。或作是說。當言 善。惡自見惡於彼作惡行念。問不於今墮惡
趣中。答曰。彼善少不善力大。復作是語。與少 善生於善處。如所說得善心念法與等見俱。 或作是說。當言不善。與邪見相應。雖復憶
念後更忘失。所不應憶者後便憶之。是故 當言不善。復次云何世尊說。譬喻與不相應 自不相應。此非譬喻也。一切作惡行者。則
有悔意也。能自修已則生天上。世尊亦說。 設彼悔者亦是善心。云何善心無善命過。若 悔是不善者。云何不善心多彼智相應。若
悔是無記者。云何無記心無善命過。是故 此非佛語。以何等故。未來教不得成就。或 作是說。不以未來教而有教耶。問過去教者
亦無教。欲使不成就過去教耶。答曰。教已過 去。問未來亦當有教。復次雖不作行便有所 獲。如是無行而有果實。於彼便作是念。云
何今不思惟。亦有福德。彼當作是觀。又世 尊言有緣生。云何有緣生。或作是說。中陰 中五陰是謂有緣生。或作是說。所生五陰是
謂有緣生。或作是說。已處母胎是謂有緣生。 或作是說。所生五陰諸得行緣而受報數。是 心將從受諸色報。命根心不相應行。是謂有
緣生。復次趣惡生者最初得有。是謂有緣生 有。有則有生。
禮彼諸眠覺 供養或羅漢
不問魔所厭 告語不還緣
[0783b29] 以何等故。本所作行謂之一結緣。如今無 明為所作行。是一切行緣。或作是說。如今過 去一切緣。過去亦是一切結緣。復次過去最
要言之。現在廣說現其善教。問不如彼一切 結緣。或作是說。本所作行一切結是緣。過去 無明聲。已說與無明相應。現在所造聲與無
明相應。現在所造聲。已說無明造聲相應。問 不以現在無明聲。作是說與無明相應。或 作是說。生無智力少足故。譬喻眾生示現。
若行無明於此生是緣。由結故生諸行。是故 譬喻眾生現在若行。問彼迴轉譬喻眾生現 其善行。過去之時一切結是緣。復次結結相
生行。緣其根生彼結。彼結彼各相應。結由 行生。行由結生。行由行生。謂無明緣行生。 結緣行生。復作是說。愛緣有行已。熾然作諸
行。當作是觀。以何等故。色界無垢人。謂之成 就無漏戒。然非有漏。答曰。此不捨賢聖道。 便成就戒。界界遊已滅世俗事。界界遊行。無
有無色界無色界定戒。是故不得名成就。以 何等故。行報故生無色界天。或作是說。以無 想三昧眾生報故也。問無想三昧亦非心亦
非心所。念法云何。由是報故生。答曰。無想 三昧有漏善心不相應行有報。問設彼三昧 有報。彼不與行相應。世尊亦說由行而生。
或作是說。若於心中間入無想三昧。緣彼心 報生無色界天。問云何若於心中間入第二 禪。緣彼報生光音天耶。或作是說。無想三昧
無心。無想三昧相應心報而生彼間。無有 無想三昧相應心。何以故彼無有想。世尊亦 說。彼想有教無教有心教耶此無處所。復次
無想三昧彼則有。是不由行而生彼心。亦 無行方便。世尊亦說。由行報而有生。復次無 想三昧心相應心所生報是緣。能作是住。如
生無想界天。如善御車人所向無疑。如報緣 除其報則受其有。頗緣滅盡三昧報生有想 無想天耶。或作是說。彼三昧有漏之有報。
非有想無想天。更受生緣。是報而生。問滅 盡三昧亦不與行相應。世尊亦說。由行而生。 或作是說。滅盡三昧有心。是故滅盡三昧相
應心報故。生有想無想天。問無有滅盡三昧 心相應痛。何以故彼無想世尊亦說。彼有想 無想心覺當有覺。亦無處所。或作是說。不
生也。何以故。已越有想無想天。以滅盡三昧。 不以妙三昧報故生九地也。問彼地滅盡三 緣是果報而生彼間。問如所說越有想無想
天。入想忍三昧則有彼地。亦說盡越不用定 處。修有想無想定。彼亦是不用定地。問滅 盡三昧入是三昧。不以貪欲故。欲愛未盡。
入有想無想三昧。非不欲盡。不用入處有 想無想定。復次如所說滅盡三昧無有心。彼 則有是也。彼無有報無有心。復次有想無想
天滅盡三。昧報而受。彼三昧非報緣。又世 尊言。歡喜施者。便得歡喜。從心所好。施真 正處 (偈也) 。云何觀是歡喜。為觀受者。為觀施者。
或作是說。當觀施者。從物因緣若施彼時。彼 則受報也。問設彼受者有福歡喜。答曰。彼非 真正處。亦說從心所好施真正處。或作是
說。從檀越心如郁伽長者說。是謂如來二 端 [疊*毛] 我所愛者。願世尊納受。以大慈故而不 見逆。我從如來聞。歡喜施者。便得歡喜。復
次當觀施者意。從施 [疊*毛] 時便作是念。我今 割意施。作是心已受大報。如尊者舍利弗說。 若行後世受報者。彼不可得現世受報。設行
現世受報。彼不可得後世受報。世尊亦說。或 有尼揵子。若行現世受報。彼不可得後世受 報耶。設行後受報。彼不可得現世受報。如是
尼揵子輩愚癡盡無果實。說是語。其義云何。 或作是說。尼揵子作是見。行盡苦盡行盡。 謂一意識。不可得後世受報。行現世受報痛。
若彼愚癡盡無有果實。於此法中垢盡苦盡。 若道生時滅諸結使。若無愚癡無有果實。問 若於此法中不盡行本。不得般涅槃。亦無有
上。答曰。如阿羅漢速疾受報。問如所說契 經則有違。或有阿羅漢。行報漸薄。不相應 果便滅。若阿羅漢能行報者。亦能廣博諸行。
或作是說。猶如彼行實在者。彼行道亦復實 在。或作是說。諸行實在便有集聚。設行不實 在者。可使作集聚。復次此非行報義也。於
深法中不失深法。如其義理遊戲。其彼義無 有疑。彼作是念。如今云何後身受報。當作是 觀。如是阿羅漢不得眾行而受報也。以何等
故。祭祠餓鬼得然不及餘趣。或作是說。此生 趣自爾。問此是我疑。何以故生趣自爾耶。 或作是說。餓鬼嫉妬心意便顛倒。河無河想。
見水不淨及諸飲食漿水。若餓鬼祭祀飲食。 便發歡喜意心不顛倒。若彼餓鬼得增上行 時彼受食。或作是說。餓鬼以嫉妬意。彼不能
作好境界。若彼餓鬼有所祭祀發歡喜意。於 彼得好心遊好境界。或作是說。餓鬼以嫉妬 意身體長大心常懈疲。以懈疲心不至神妙
餓鬼所。若彼餓鬼而祭祀食於施發歡喜心。 便得身大心廣。以彼心廣大故。得遊諸大餓 鬼所。彼亦歸伏禮跪。以身大故。彼餓鬼得
增上行。於彼受食。復次與人作福彼人不得 如餓鬼與彼施食者。餓鬼善心好施。彼便受 行若彼飲食。是故非餘趣。諸心與身行俱起。
口行俱起。當與心共同耶。當言不與心共同。 或作是說。當言與心共同與心俱起。問云何 心不與行同耶。或作是說。當言不與心共同。
本所生心與行俱起。若不生則不有起。是故 當言不與心共同。或作是說。或與心共同。或 不與心共同。諸與心迴轉則與心共同。諸不
與心迴轉則不與心共同。復次緣彼有心行 有迴轉。亦各相攝。先有迴轉便有所攝。行與 結有何差別。或作是說。行是身是口是意。然
結是意。問若行是意。與彼結有何差別。或作 是說。行是善不善無記。結是不善。問若行不 善。與彼結有何差別。或作是說。意行意行。結
亦不意亦不不意。問云何意無有報耶。復次 一切心所念。當言皆是行。然世尊視若干種 行漸漸有疑。云何無虫便有殺意。或作是說。
如無有虫便有殺虫之想。如無虫便有殺害 意。若有虫處彼無有殺意。何以故。彼虫或有 常或無常。設有常者。亦不能墮此無有相。設
有常者。如是得斷滅。復次所造五陰作虫思 想。便言我盡形壽不殺。若越彼意者行各散 一處。是故彼便有害想。若於彼虫便有殺意。
何以故。由彼虫故。因緣合會則有差違。設不 差違則不能有所起。若有差違則有所起。云 何不有所起則有所起。若有違不得無違者
不得。無有力能起。若得有所起。云何起無差 違或不能起。又世尊言。有四不可思議。世間 不可思議。眾生行報不可思議。及佛境界不
可思議。以何等故。此謂之不可思議。或作 是說。方便力少不足思議。或作是說。無有餘 方便作如是知。如佛世尊或作是說。不可思
議深妙難究是故不可思議。復次作我思議 者成狂。愚癡思惟心亦亂。眾生行報及佛境 界。非己心所了。亦不可觀。
無明無色界 及彼無垢人
無想及滅盡 舍利弗餓鬼
種種諸根相 眾生難思議
[0785a16] 諸入不善三昧。彼盡犯二罪耶。或作是說。諸 犯不善者。彼盡犯二罪。犯彼罪時成五逆。問 云何犯五逆時不犯二罪耶。復次唯犯一罪。
何以故。世尊說有五罪。若犯不善罪時而犯 二罪。作是廣說而思惟說。一時彼無罪。是故 犯一罪。若轉輪聖王女寶得色聲香味。當言
由行報得。當言不由行報增上得。或作是說。 當言由行報得。問云何餘行報餘者受報。答 曰。女寶者由行報故彼便得。若彼得彼王得
是報。復次由行增上得。若由行報得。不作行 而受報。女寶則有壞敗。轉輪聖王不由他行 受報。鬪亂僧若鬪亂僧。當言一劫入泥梨
耶。當言中劫受泥梨罪。或作是說。當言一 劫受泥梨罪。世尊亦說。鬪亂僧經歷一劫。 問已過半劫。云何全受一劫罪。答曰。餘方
剎土至彼泥梨。如犯罪重之人。數移徙入 深獄。然後脫其罪過。若復受劫罪。一劫泥 梨中受罪。問泥梨受罪之人無有此理。至
他方泥梨受罪。命未盡便死。或作是說。二 十劫中及四劫劫大劫。二十中劫受罪。是謂 一劫受罪。若劫融燒時。便生二十中劫。云何
彼經歷爾所時。復次當中劫受泥犁罪。無有 欲界眾生受一劫之壽。諸鬪亂僧彼一切住 一劫受罪耶。設住一劫受罪者。彼一切鬪亂
僧耶。或作是說。諸亂僧彼一切一劫受罪。破 壞僧者最重之罪。或作是說。鬪亂僧非住一 劫受罪耶。若壞亂意而鬪僧者受五逆罪。復
次或住一劫受罪。彼非鬪亂僧現其報。或鬪 亂僧及一劫受罪耶。若非法壞鬪亂意而壞 僧者。或不鬪亂僧。亦不一劫受罪耶。除上爾
所事也。鬪亂僧當言性受罪。當言非性受罪。 或作是說。當言性受罪。何以故。鬪亂僧最 重之罪。若此非受罪者。云何今性受罪。問諸
鬪亂僧彼一切受無救之罪。問如殺生者性 受罪。諸不殺害受罪。害罪如是。鬪亂僧性自 受罪。諸不鬪亂僧。彼一切受無救之罪。復次
當言非性受罪。何以故。僧成就鬪亂罪。然非 無救罪。諸惡行鬪僧。彼性當言受罪也。
[0785b25] 又世尊言。意行者最是重。如法慧契經言。一 行最是重罪鬪亂僧。非意行鬪亂僧也。說是 語其義云何。或作是說。一切行最是重罪。除
其五逆。及餘行意行最是重罪。或作是說。意 口行思惟。彼行已口行。彼最第一。意行意行 最是重罪。思惟行鬪亂僧最是重罪。復次不
於中間意行有鬪亂僧。非彼思惟而鬪僧。諸 惡行鬪亂僧者。當言彼最是重罪。以何故。非 滅五人不得鬪亂僧。答曰。必當有二部僧。
勅使如調達鬪世尊聲聞眾。彼壞凡夫僧。不 能壞賢聖之人。問今不受五逆罪。答曰。作僧 想而壞凡夫眾受五逆罪。如父作父想而殺
害其命。受五逆罪。問若今世尊說鬪亂僧受 一劫罪。答曰。此世尊教戒語。調達作是想我 壞僧。或作是說。比丘眾謂之比丘僧。於彼凡
夫人勅使鬪亂。或復賢聖人在世尊側而不 能壞亂。或作是說。有十四事鬪亂之章。無垢 人不可壞敗。不能壞世尊。是故世尊不可
壞。復次世尊聲聞眾內無垢人。外凡夫人於 彼壞外凡夫人眾。內無垢人不可沮壞。是世 尊眾不可沮壞。以何等故記之。結言無報耶。
或作是說。無記者即無報也。或作是說。彼不 於身體有所長益。或作是說。不化身口意行。 復作是說。無記心所念法。自憑依有是苦惱。
攝持諸法而有報也。復次無記無報法亦是 有報也。如所說我今不行。乃至不知為趣何 所。而見光明。云何是報。復次諸善不善法。或
有因或有緣。有諸果實。於彼作報想。無記之 法或有因或有緣有諸果實。是故無記法而 有報也。須陀洹性有瑕罪。當言性無瑕穢。
或作是說。無有瑕罪。瑕罪者現諸穢病。或作 是說。無有瑕罪。瑕罪者現諸穢病。或作是 說。無瑕罪依善不諍。復次當言有瑕穢想。 心邪見未滅。
犯罪樂鬪亂 住劫及性罪
不滅五壞眾 無記性淨行
[0786a03] 酒漿者。當言性罪。當言非性罪。答曰。當言非 性罪。何以故。若飲酒者。淳酒有餘教以入腹。 若服呪術飲食術。當作是觀非梵行。當言性
罪。當言非性罪。或作是說。當言性受罪。不 於中間結穢有其梵行。復次當言非梵行。心 是其罪。性染污觀。復結興起當言有罪。性罪
者其義云何。或作是說。性染污是謂性罪。 復作是說。性不善是謂性罪。復次性有瑕穢 是謂性罪。非性罪者其義云何。答曰。不染污
是謂非性罪。復作是說。性常不善是謂非性 罪。復次非性有瑕是謂非性罪。頗有比丘。四 事之中各無所犯。然不捨戒而就白衣。當言
非比丘。或作是說。有人根變易根已變易。當 言非比丘。或作是說。因緣果實邪見而現在 前。若布現示人。是謂當言非比丘。或作是
說。若自長養此比丘非比丘也。彼若勤修戒 行於中移轉。云何當捨戒而越戒律。復次有 所悕望。悕望者流轉生死。當言於比丘法退
轉。若無教誨也。又世尊言。若比丘於比丘受 衣裳。入無量心三昧而思惟之。彼果報無量。 施主檀越福增益善增益。善食無病。是謂自
作。餘者不受耶。答曰。非自作餘者受報。復次 施主檀越所受之德。問云何不成就而受其 福。答曰。由田業潤厚。於彼種穀子。若種人憶
田好不好。必獲好穀。問此亦不相應。云何於 田種子不於三昧檀越有其德。復次有彼人 受彼信施。施主檀越得其處所。便有福德長
益。是故不可沮壞。無瞋恚之體。彼便有休息 根心意歡喜。受施之人不堪任施。施者自受 福。又作是說。以此法施彼彼為誰得。或作
是說。無有得者。是謂不與取。復次受施主之 語。此何由施。若依比丘者彼則有所還。若 於道果。道果受其教誨無有所還。又世尊
言。摩納眾生行。由與由行所造。由行因緣。 由行施為眾生。由行成若好若醜。說是語其 義云何。答曰。自所造行受其果報。眾人不牢
固。如所作行便受其報。是謂行因緣受其生 報。行若處處生。在在受其報。是謂行胎生。若 捨其行有若干相。若捨其行此眾生如上所
說。眾生有上下。是故行眾生有所演說。若其 有好有醜。有何行故。若本劫眾生自然食身 能飛行。或作是說。於欲界愛盡。諸欲界熾
盛善根。由其果報也。問今亦不有所現耶。或 於彼種善根之中。果報有自然身能飛行。答 曰。眾行備具彼果不得生實。復次由生因緣
行報因緣。有如是對。於彼自在施所造得。彼 則身能飛行。由彼施主之德方便。彼則有 頭光明。諸尊重梵行者。病痛遭困厄車馬 施。彼則身能飛行。
飲酒其犯邪 性犯最重罪
飛比丘遊行 行自造人後
[0786b25]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行揵度第九竟。
◎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智揵度首
[0786b27] 又世尊言。彼於不淨修念覺意。云何於不淨 修念覺意。或作是說。計意作不淨想。挍計 身中而修念覺意。如是於不淨修念覺意。或
作是說。覺意分別不淨。覺意中間入不三昧。 不三昧中間修念覺意。復次相各自有義。當 作是觀。然不與不淨念覺意相應。
[0786c04] 又世尊言。比丘汝等當修護。比丘若修護 已盡斷除欲界愛。盡色界愛。盡無色界愛。盡 於此憍慢盡無明。云何修護。或作是說。諸
覺意四禪四等。或作是說。修無漏四禪。或 作是說。護覺意不忘失。復次修道得諸果 實故。於此說諸所生即滅常得護也。於欲
界愛盡等。越次取證時。云何修斷欲界相應 結。思惟所斷而修行道。或作是說。彼不盡 便修行道。彼本以盡已世俗道。問四諦所斷
結已盡。世俗道欲使彼盡不修道耶。修道 法忍。是故思惟所斷盡而修行道。答曰。彼非 四諦也。斷修法忍也。以賢聖諦起此道。問
若四諦所斷已盡不修行道者。不以彼結世 俗道永斷結使。是故見諦人不究竟盡。或作 是說。彼滅未來結。問欲界愛盡等越次取證。
以未來所修以思惟斷。答曰。彼不得思惟斷 道。設得是時世間思道。若知彼力契經者。 或作是說。未知智中間起思惟道。問彼不實
有阿那含須陀洹得禪。答曰。進前取阿那含。 是故修行道諦。便得阿那含。然須陀洹不得 禪。復次二種結已盡。思惟彼二種事。修行二
事。有二智修行。於彼愛盡等越次取證。無 量之事皆悉具。淨修其心。作如是行道。以三 界結四諦斷欲界相應。用思惟斷修行諦聖。
住阿那含處。彼時亦作是觀。欲界相應結使 用思惟斷修行道時。諸得未來善根。當言滅 諸結使也。或作是說。當言斷滅。問云何以
未來道滅。答曰。未來之道便有力勢。現在不 滅也。諸有力勢生彼則能滅。如是未來之道。 有力勢生彼則能滅。復次當言彼不能滅也。
以未知智所領。當言用思惟所斷以世俗之 數。彼非身所習出要。以何等故五盛之陰。不 言是想意止。或作是說。法意止所攝。當言
想身意止色陰所攝。痛意止者。痛陰所攝也。 法意止者。想陰所攝也。行陰者此無為也。 復次心意止所攝。當言是想也。身身相觀痛
痛相觀。於痛思惟一切心處。所作如是。觀法 意止者。合數之義。於陰垢著染污。當作如 是觀。須陀洹住果實心。於三界中當言成就
等智。當言不成就等智。或作是說。當言成 就。何以故。善根者。以二事滅不相應果滅縛 著。於彼若去離界。然須陀洹不退轉越彼界。
是故當言成就。復次覺知三界時以捨等智。 復次空於空。無願於無願。無想於無想。當 言成就也。彼不捨意也。又世尊言。
法園觀浴池 婆羅門異學
閑靖無垢濁 與諸真人俱
我浴神諍訟 不漬體滅惡
[0787a23] 說是語是義云何。答曰。賢聖沙門津。於此義 中法園觀浴池也。彼不顛倒結已盡。心枝葉 諸垢永盡。謂之法也。不順從戒是謂戒。梵
志未越不善根。觀彼不善是謂閑靜。無穢無 濁。於佛聲聞發歡喜心。是謂與諸真人俱。成 就等智分別等智。覺知深義而入其中。是謂
浴神心。無有垢穢。亦不作是想。或作是說。 滅本惡心。不作是想。是謂不漬身滅惡也。以 何等故空緣有漏耶。無願者亦緣有漏亦緣
無漏。或作是說。空者緣苦諦緣有漏。無願者 亦緣苦諦。亦緣習諦。亦緣道諦。是故無願亦 緣有漏亦緣無漏。復次各自憑已。亦不自覺。
亦不得無漏法。是故空緣有漏也。現有所失 能知棄捨。爾時無復有願田業之想。如群鹿 驚四面無有障礙。於中無願亦緣有漏亦緣
無漏。世俗上無我智有何差別。或作是說。 世俗為下增上為世俗上。或作是說。一切無 我智是謂世俗上。一切順越世俗。復次諸分
別曉了是謂世俗。諸不曉了彼謂之世俗上。 復次世俗無我智。作識別觀方便。非方便 有如斯事。作是思惟。彼自相彼無巧便。無我
自度視世俗上。以何等故未知智非緣欲界。 或作是說。法智已作緣。問忍已作緣法智不 作緣。或作是說。現有法智懸思未知智現有
欲界。是故而不作緣。問欲界之中或有現或 無有現。色無色界或有現欲界愛。復次此不 相應。世尊亦說。彼以此法見知自過去未來。
將往是謂往。是謂當言未知智。是故有未知 智緣欲界。
覺意而敷演 欲界根上陰
須陀洹法空 差別若干界
[0787b25] 以何等故。生終世俗智便忘失。然非世俗上。 或作是說。世俗智富足。以智相佐世俗上智 者。亦富足以彼相佐而不修行。或作是說。垢
力勢大非世俗智。以垢所纏。然後世俗力大 非結。不為結所纏。復次作世俗智想作等想。 現有所說。世俗上智者。作無想與相應如實
義。因長益處所緣得其章義。依彼有功德不 可沮壞。以何等故。阿羅漢謂之不成就學法 耶。或作是說。此已捨學法遊果果行。或作是
說。得無學法則不成就學法。此之謂也。或作 是說。若成就學法者則是其學。若成就無學 法則無學法也。復次根度無極則有緣果。度
無極果度無極緣入度無極。於中阿羅漢當 言不成就學法。彼則有此不如意。亦不學亦 不不學。法不成就也。當作是觀。當作限量
世俗之法學無學法也。以何等故。四辯才二 界有漏二於三界無漏。或作是說。不於此色 界中名身句身有所繫。有所敷演所有無漏
智。是故二界有漏也。復有無色界第一義不 迴轉智三昧。入彼三昧不迴轉智。若無漏智 迴轉者。然此三界皆悉無漏。復次無色界無
有辯才。然辯才非有漏亦不生有漏中間有 漏以何等故。六通三有明三非有明。或作是 說。一第一義明盡有漏二。便招來得其明聲。
或作是說。阿羅漢因果報智明。自識宿命知。 我從某處終。緣此因緣而生是間。因果報 者。微視通我某處終。由此因緣當生彼間。因
果智而知。盡有漏智者。我已此道而盡有漏 諸因果報智。復次第四通自知所從來。第五 通知始生智者。第六通與共相應。是謂智盡
有漏。若相應智者。彼第一義明初通者。知諸 伎術。第二通者攝持諸聲。第三通者而觀自 相。如此三解脫門空無願無想。以何等解脫
門等越次取證。答曰。空無願生便能越已生。 當言等越次取證。如得分別智。以何等故。未 知智不與同緣色無色界。或作是說。一時敷
演見諦所斷結。問此亦是我疑。何以故。二界 見諦所斷一敷演。然非三界二界有何差別。 一見諦所斷。然非思惟所斷。或作是說無常
苦空無我。問三界集聚是謂無常。或作是說。 不現未知智。彼可量現在前。問欲界少有現 色。無色界不現。是故現非義。復次是謂三界
等越次取證。是謂當言未知智。此是其道等 越次取證。忍與智有何差別。或作是說。忍能 忍事智能知物。問無智者能忍乎。忍時有智
耶。或作是說。忍為下智為上或作是說。盡道 為忍道果為智。復作是說。斷道為忍解脫道 為智。復作是說。斷道為忍無所罣礙為智。復
次如行道人不能前進。便自勸勉安隱到處 所。如是等越次取證。先得智慧眼導引為忍。 越彼岸為智。忍為下。
諸不忘學法 分別覺意門
來生及分別 忍法是十經
[0788a20] 用何等故以忍斷結。然不用智或作是說。道 已生便斷。是故忍斷結。忍已能捨。是智不能 斷。忍無不斷結。或作是說。盡道為忍。道果為
智。然非以道果斷結。是故不以智斷。或作是 說。盡道為忍。解脫道為智。非以解脫道斷也。 是故智不斷。復次見地見諦所斷結。盡道障
道不等道斷也。此相應是故忍斷。以智覆不 生。當作是觀。以何等故。盡時忍斷結斷。結 非生時。或作是說。盡時忍現在道斷結。是故
盡時忍斷結。若忍生時道未生則不能斷。是 故生時不斷。問若生時忍不斷結者。彼不有 違耶。答曰。然生時忍不斷者。如是彼則不有
違。所以生斷。是故彼相佐助。問若自觀者忍 已生。彼便自滅無生無復闇冥。復次若所生 忍滅結已生。當言便盡。猶如然明闇冥悉
除。問若所生忍滅當言是結耶。已生道未知 忍。一切見諦所斷結盡。是故忍成就須陀洹。 答曰。一切見諦所斷結盡。不以智集聚名須
陀洹。何以故。不以此有為得須陀洹果。如世 尊說。於是比丘諸觀五盛陰如實而知。是 謂須陀洹。不以見苦名須陀洹。亦作是說。三
結盡名須陀洹。不以忍集聚名須陀洹。
[0788b13] 又世尊言。比丘說一切結時。四意止等說而 說。世尊亦說。說善聚比丘時。四意止等說而 說。然一切諸法非善說。是語其義云何。或
作是說說一切法時。四意止等說而說道有 緣。以是故說善說善聚時。四意止等說而說。 亦由道說。復次說一切法時四意止等說而
說。由八正道三十七品。以是故說。說善聚時。 四意止等說而說。第一義聚善聚。由是故說。 諸如來相義起微妙智。諸聲聞亦有此微妙智
耶。設聲聞有此微妙智。彼是如來相義起微 妙智耶。或作是說。諸如來相義起微妙智。彼 相義聲聞有也。起微妙智。諸眾生類。於彼如
來聲聞起微妙智。如彼智境界迴轉時。復次 不應作是說。眾生微妙智心智慧歡喜。有其 誓願微妙智者。彼聲聞漸漸而智現在前。如
來者於智得自在心思惟心。三昧清淨。於欲 便能無有罣礙起微妙智。以何等故。四意止 無身意止生耶。或作是說。意止無有思惟漸
漸而至。復次漸漸有益。如來之教漸漸諷誦 承受者。復次身身相觀作諸意。痛痛相觀流 行。痛痛相觀作諸意。心心相觀有流行。心心
相觀作諸意。法法相觀有流行。如是漸漸修 意止。以何等故。七覺意中謂先謂念覺意耶。 或作是說。次第言之。復次如來次第所說。為
誦者所說。復次念覺意先現在前。為人次第 說修說覺意。如所說如彼所念法選擇諸法。 亦復觀知味諸法。於彼法選擇。亦復覺知諸
法之時。便有勇猛發歡喜意。意盛不少無有 異身。心有所猗受樂使。三昧觀其心意。以 何等故八賢聖道。先謂之等見。或作是說。賢
聖道不審修行。復次如來次第說。為誦者所 說。復次等見為人次第行道。猶如一切四神 足中。以得自在精進心定。以何等故。一切自
在三昧盡行成就是謂四神足精進三昧心三 昧。三昧盡行成就。是謂神足。或作是說。諸 增上起諸三昧。彼彼所說。如所說比丘自在
增上得諸三昧。彼有自在三昧精進心比丘 增上得諸三昧。彼則謂三昧。復次如此諸事 轉增。以三昧定。或時禪三昧增得自在。起諸
自在自在迴轉。或時精進增起諸精進精進 迴轉。或時心增起心心心迴轉。或時味增起 味味迴轉。於中說四神足便有增上。五根
五力有差別。或作是說。增上為根義。不可沮 壞為力義。復次外種力當觀修根。內種力當 觀修力。於彼修行人諸根不牢固謂之根。不 可沮壞謂之力。
[0789a01] 又世尊言。猶言一信。餘或從餘處聞。或覺 諸種以見觀人。復次有智不可壞智。此處不 然。說是語其義云何。或作是說。須陀洹種
於彼心。欲親近善知識。何以故。由信生欲禮 拜承事。從彼聞現說法言得知諸種。思惟惡 露。見諸禪現法法相生義。復次先有所聞。
如一切諸行無常也。於彼智得諸信。由有信 便有智慧。善亦智慧如其實義。彼謂之欲。欲 義者已智攝。彼好醜觀諸行挍計算數。如
其實義起智慧眼。如憶彼諸法見諸忍。
二忍一切法 諸種身為初
覺意見所墮 種種及餘處
[0789a13] 以何等故。以苦種等越次取證。然不由惱瘡 痍。或作是說。瘡痍有漏。然非有漏道等越 次取證。苦種無漏。以無漏道等越次取證。復
次瘡痍種者。界柔差集聚漸漸興起。苦種 者。以苦陰相應。作如是觀。苦種瘡種痍種有 何差別。或作是說。苦種瘡種痍種有漏。苦種
無漏。復次苦種切身之相。痍種疫疾之相。 瘡種起漏之相。以何等故眼根謂之見耶。或 作是說。是世俗所見語。如有見淨有見不淨。
復次還眼便有所見。世間契經是謂眼根謂 見。以何等故忍不謂智。或作是說智能知事 忍不能知。是故忍不謂之智。復次已得見是
謂有智。非以忍有智。是故忍非智。以何等故。 盡智無生智不謂之見。或作是說。若盡智無 生智是見者。則九種成就阿羅漢。亦說十種
成就阿羅漢。是故彼智不謂之見。問如無學 等見謂之智。有其定處。云何彼非智是見耶。 彼亦有行處。復次智當見度彼岸。為見彼所
度。便有是。云何不十種有定。當言是觀八種 為地。如此智當言無學法。猶如此三解脫 門。空無願無想。等越次取證當言得已。起
等越次取證當言得。答曰。空無願等越次取 證當言得。以越次取證當言得。無想者已 越次取證當言得。若空三昧時彼修無願三
昧耶。設修無願三昧。彼修空三昧耶。或作 是說。或空非無願。云何空非無願。已得空 三昧現在前。是謂空非無願。云何無願非空。
已得無願三昧現在前。不得無願三昧現在 前。不得是時修空三昧。是謂無願非空。云 何修空無願。不得空三昧而現在前。得是
時修無願三昧。不得無願三昧而現在前。得 是時修空三昧。不得無想。不得世俗智而現 在前。得是時修空無願三昧。是謂修空無
願三昧。云何不修空非無願。本得無想三昧 而現在前。若本不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不 得是時修空無願三昧。本得世俗智而現在
前。若本不得世俗智而現在前。不得是時修 空無願三昧。一切凡夫人染污心無記心。滅 盡三昧無想三昧無想天。是謂非空非無願。
復次或空非無願。學見迹若阿羅漢。得空而 現在前。或無願非空。修行習忍智迴轉時。道 法忍迴轉時。道法智修行迴轉時。道未知忍
迴轉時。學見迹若阿羅漢。得無願三昧而現 在前。或空無願修行苦時。忍智迴轉修行法 時。道未知智迴轉時。學見迹若阿羅漢。不
得空無願無想而現在前。或非空非無願。三 昧修行盡時忍智迴轉。學見迹若阿羅漢。本 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一切世間心思惟。不
修空不修無願三昧。於中亦有降伏想。若修 空三昧。彼修無想三昧耶。設修無想三昧。彼 修空三昧耶。或作是說空非無想。云何空非
無想。得空三昧而現在前。若不得空三昧 而現在前。不得是時修無想三昧。不得無 願三昧而現在前。得是時修空三昧。云何無
想非空。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若不得無想 三昧而現在前。不得是時修空三昧。云何修 空無想。不得空三昧而現在前。得是時修無
想。若本不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得是時 修空三昧。不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得是時 修空三昧。不得世俗智而現在前。得是時有
空無想三昧。云何非空非無想。得無願三昧 而現在前。不得無願三昧而現在前。得世俗 智而現在前。不得世俗智而現在前。是時
不得修空無想三昧而現在前。一切染污心 無記心。入無想三昧滅盡三昧。不修空三 昧非無想。是謂非空非無想。復次或空非無
想。修行苦時忍智迴轉。學見迹若阿羅漢。得 空三昧而現在前。或無想非空。修行盡時忍 智迴轉。學見迹若阿羅漢。得無想三昧而現
在前。或空無想。修行道時未知智迴轉。學 見迹若阿羅漢。不得空無願無想三昧而現 在前。云何非空非無想。修行習時忍智迴
轉。道未知智周迴修行道法智。道未知忍 迴轉時。學見迹若阿羅漢本得無願三昧。 一切世間心思惟不修空無想三昧。不於其
有降伏。若修無願三昧。彼修無想三昧耶。 設修無想三昧。彼修無願三昧耶。或作是說。 或無願非無想。云何無願非無想。得無願三
昧而現在前。不得無願三昧而現在前。是時 不得空三昧而現在前。是時不得修無想三 昧。不得空三昧而現在前。三昧而現在前。不
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是時不得修無願三 昧。云何修無願無想三昧。不得無想三昧 而現在前。得是時修無想三昧。不得無想三
昧而現在前。得是時修無願三昧。不得空 三昧而現在前。得是時修無願無想三昧。不 得世俗智而現在前。是時修無願無想三昧。
云何非修無願無想三昧。得空三昧而現在 前。得世俗智而現在前。不得世俗智而現 在前。是時不得修無願無想三昧。一切染
心無記心。無想三昧滅盡三昧無想天。修無 願無想三昧。是時謂不修無願無想三昧。
[0790a18] 復次或無願非無想。修行習時忍智迴轉。道 未知忍迴轉時。修行道未知智。道未知忍迴 轉時。學見迹若阿羅漢。得無願三昧而現在
前。或無想非無願。修行盡前忍智迴轉。學見 迹若阿羅漢。得無想三昧而現在前。云何無 願無想。修行道未知智迴轉時。學見迹若阿
羅漢。不得空無願三昧而現在前。或非無願 非無想三昧。學見迹若阿羅漢得空三昧而現 在前。一切世俗心思惟不修無願無想三昧。
於其中有降想。若應時修空三昧。彼時修無 願三昧耶。設應時修無願三昧。彼時修空三 昧耶。當作是說。如上所得然不及現在前。復
次若應時修空三昧。彼時不修無願三昧。設 便應時修無願三昧。彼時不修空三昧。何以 故。時節迴轉。當作是觀。空無想亦復如是。
無願無想亦復如是。以何等故。三界修行等 智謂之有漏耶。或作是說。即彼三界所有。彼 是有漏也。或作是說。所謂等智是以有漏也。
或作是說。如彼智諦得不如彼諦此。當修 行。復次三界所修等智。師意作是想。譬如 空無願無想。於無想故。曰修於彼作是想。當
作是觀。以何等故。色界不等越次取證。或 作是說。彼無有此厭患之法猶如欲界也。問 不以此患等越次取證。設有患者。惡趣中亦
等越次取證。或作是說。欲界有是行報。問若 於欲界取般涅槃。云何有色無色界行報耶。 答曰。欲界受報。問有何因緣。色界無色界行
報。非欲界受色無色界行報。或作是說。以 其軟根不等越次取證。問猶如此間利根而 生彼間。云何彼間有軟根。答曰。彼生自爾。
問非色界無垢人起賢聖道耶。答曰。已得 能起。問不得無學道能起。復次便有降伏 想。復次於此間作行。命終生色界。因相有力
故。彼不等越次取證。若最初起無生智。為幾 智中間起。或作是說。或盡智中間起。我已知 苦盡智。然不知無生智起一切諸諦。復次三
盡智中間起。我生死盡是謂盡智。我梵行立 是謂盡智。所作已辦是謂盡智。更不受後身 是謂無生智。
已說二苦相 眼忍智越次
思惟觀三界 有生猶如本
[0790c01] 以何等故。苦智知苦智。習智知習智。道智者 唯道智耶。或作是說。苦諦有漏五陰。於彼苦 智迴轉。因智亦迴轉。道者無漏五陰。彼出要
智便迴轉。於彼有道智。復次於苦思苦與迴 轉有順。是故謂習智道智。復次苦與迴轉有 順。於彼有習智道智。一思惟相。若緣是說
者。於中不可沮壞。世尊界根智為緣何等。 或作是說。因智道智界根智也。彼因道是 其緣。或作是說。諸根展轉界根智是其智也。
復次最第一義善緣界根。恐畏厭患有何差 別。或作是說。欲界相應為恐畏。三界為厭 患。或作是說。有己為恐畏。彼我為厭患。問
結中間為畏。善根中間為厭患。復次覺知怨 敵欲住障者。是為恐畏。心馳逸為厭患。強 顏無畏有何差別。或作是說。結中間為強顏。
善根中間為無畏。復次意所入餘處為強顏。 意剛強為無畏。捷疾智速智有何差別。答曰。 捷疾義實曉了。速對以彼漸漸方便義。次第
捷疾智。利智無礙智有何差別。答曰。斷諸結 為利智。分別諦為無礙智。甚深智慧普遍智 慧有何差別。答曰。覺知此緣是甚深智慧。長
益眾多普遍智慧。別智慧廣智慧有何差別。 答曰。種種相覺知諸義。是謂別智慧。一處普 遍智。是謂廣智慧。所可用智逮須陀洹果。彼
智慧當言已知根所攝未知根所攝。答曰。所 可用知無為逮須陀洹果。彼智當言已知根 未知根所攝。猶如一切結見四諦悉斷。以何
等故。或見諦斷或思惟斷此之謂也。或作是 說。見諦道斷者。彼見諦所斷也。思惟道斷 者。彼思惟斷也。問彼有長益現一長益。或有
餘思惟。答曰。如齊眼所見。彼齊眼思惟。如齊 眼思惟。彼眼所見。是故無力勢。或作是說。 彼最初見諦斷者。彼見諦所斷也。見諦者
已見諦住斷。或習而斷彼思惟斷。或作是 說。諸忍所斷彼見諦斷也。諸智所斷彼思 惟斷也。或作是說。有前敵彼思惟斷。諸無
前敵彼見諦斷也。復次諸等智歷非因緣。猶 如以木鑽火。彼見諦斷。彼見長益斷。如想 心耶。彼鑽彼思惟斷。
苦世尊厭患 強顏捷疾利
甚深別智慧 須陀洹及諦
[0791a13]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知揵度第十竟。
◎
尊婆須蜜論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49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