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5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六
[0386b27] ◎佛經說佛告比丘。若有眾生。能信樂汝所 說者。汝等應以慈愍心為說。四不壞淨。令得 安住修行此法。廣如契經說。問曰。世尊何故
說此經耶。答曰。欲為說法者顯示應聽法緣 故。說法者不知應為誰說。誰不應為說。心生 怯弱。佛作是說。汝等不應輕有所說。若有
眾生。能信樂汝所說者。乃可為說。復次欲說 報恩法故。佛說此經。經說佛告比丘。若人 於百年中。一肩負父。一肩負母。處處遊行。
猶不名為報父母恩。佛告比丘。若父母不信 教令立信。無戒為說善戒。慳悋教令布施無 慧教令修慧。爾乃名為報父母恩。問曰。諸佛
法中所有善法。盡應教人。何故獨說教四不 壞淨耶。尊者波奢說曰。此中世尊說聖道名 不壞淨。一切聖道。或是相應法。或是共有法。
若說信則說相應法聖道。若說戒則說共有 法聖道。復次此說現初門略要始入法一切 佛法所有善法。或是色或非色。若說戒。當知
已說色性善法。若說信。當知已說非色性善 法。如色法非色法。相應不相應。有依無依。 有行無行。有勢用無勢用。有緣無緣。當知亦
如是。復次所有善法。或是根性。或非根性。若 說信。當知已說根性善法。若說戒。當知已說 非根性善法。復次依四不壞淨故。施設四沙
門果。復次此四不壞淨。有二種相。一不壞 相。二是淨相。不壞相者。無漏信不為非信所 壞。無漏戒不為非戒所壞。信於心數法中是
淨相。戒於四大法中是淨相。復次為示止惡 道貧窮怖畏方便故。戒能止惡道怖畏。信能 止貧窮怖畏。無漏信戒。雖無障非不因有漏
信戒。復次欲引道依外道受化者令入佛法 故。諸比丘。或有親屬。依外道受化。以親受 故。讚歎佛法。毀訾外道法。令他瞋恚。轉遠
佛法。佛於是說。汝等無力無畏。不知眾生 諸根心行。汝於彼人。若有憐愍心者。當為說 四不壞淨。若得四不壞淨。心不移動。所以者
何。比丘當知。四大可令變異。若人得四不壞 淨。無有變異。問曰。一切諸法。盡不變異。何以 獨說四大不變異耶。答曰。以四法明四法故。
復次行者先觀四大不變異相。然後於一切 法。見不變異相。復次外道計四大是常。佛說 四大非是常法。假令四大如外道所說是常
者。是常法可令變異。若我弟子。成就四不壞 淨有變異者。無有是處。復次四大能持展轉 增長生死法。
[0387a14] 佛經說。信是大象手。問曰。何故佛說信是大 象手。答曰。能有所取故。如象有手。能取眾生 數非眾生數物。如是聖弟子。有信手者。能取
善法。
[0387a18] 佛經說若聖弟子。成就於佛不壞淨。多住此 法時。是時先成就於佛不壞淨。諸天心大歡 喜。作如是言。如我等成就多住於佛不壞淨
故。來生此間。諸聖弟子。亦成就於佛不壞淨。 身壞命終。亦當生此間。與我等同處。成就 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於戒不壞淨。亦如
是。問曰。彼諸天先於此間。盡成就四不壞 淨。何故諸天。或有讚歎於佛不壞淨者。或有 乃至讚歎於戒不壞淨者耶。答曰。眾生或有
為於佛不壞淨。勤修方便入於佛法。或有乃 至為於戒不壞淨。勤修方便入於佛法。若為 於佛不壞淨。諸天勤修方便入於佛法者。則
讚歎於佛不壞淨。乃至為於戒不壞淨。諸天 勤修方便入於佛法者。則讚歎於戒不壞淨。 復次諸天或有樂觀於佛者。或有樂觀於戒
者。若樂觀於佛者。讚歎於佛不壞淨。乃至若 樂觀於戒者。讚歎於戒不壞淨。
[0387b06] 佛經說阿闍世王。成就無根信。問曰。一切有 為法皆有根。何故說阿闍世王信無根耶。答 曰。此信以無見道根故。如說不壞智相應信。
以見道為根。彼無見道根故言無根。而有與 見道相似信為根。復次無無漏智善根故言 無根。無漏信以無漏智無漏善根為根。彼不
得無漏智。亦不得無漏善根。而得與無漏相 似信。復次阿闍世王。不久供養佛。亦不親 近諸有德比丘。而得如是信。若於樓觀象馬
之上。見佛世尊。即前向佛。以身投地。身無苦 痛。是無根信力。亦是佛之威神。是故名無根 信。復次此信無相似因。無有法與彼信作相
似因者。如乾樹無根。彼信亦爾。故名無根。 復次雖有此信。不免惡道。故名無根信。
[0387b20] 此四顛倒須陀洹。幾斷幾不斷。問曰。何故作 此論。答曰。如毘婆闍婆提說。有十二顛倒。謂 無常有常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苦有樂想
顛倒心顛倒見顛倒。無我我想顛倒心顛倒 見顛倒。不淨淨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八是 見道斷。四是修道斷。八見道斷者。無常常想
顛倒見顛倒。苦有樂想顛倒見顛倒。無我我 想顛倒見顛倒不淨淨想顛倒見顛倒。四是 修道斷者。無常計常心顛倒。苦計樂心顛倒。
無我計我心顛倒。不淨計淨心顛倒。諸見道 斷者。苦比忍現在前時畢竟斷。諸修道斷者。 金剛喻定現在前時畢竟斷。問曰。彼何故作
如是說。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佛告比丘。此 四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乃至廣說。依 此經故。說十二顛倒。以二事止如是說者意。
而作問答。若作是問。此四顛倒須陀洹。幾斷 幾不斷。則止彼說十二者意。若作是答。須陀 洹盡斷則止彼說是修道斷者意。所以者何。
修道中無如是法。是須陀洹所斷。若顛倒有 十二種。亦是修道斷者。則違佛經。如說佛告 比丘。若有四顛倒。所顛倒者。當知皆是愚
小凡夫。所以者何。凡夫觀生死法。不見端 緒。如觀狗腸。佛經若說四。當知則無十二。 若說皆是愚小凡夫。當知則非修道所斷。問
曰。若顛倒但有四者。毘婆闍婆提所引經 云何通耶。答曰。想心親近顛倒故。亦名顛 倒。問曰。受等諸數法。亦親近顛倒法。何故
不名顛倒耶。答曰此二是世俗言說法故。世 俗皆作是說。此人心顛倒想顛倒。而不說受 顛倒思顛倒。問曰。顛倒體性是何。答曰。體性
是慧。問曰。若顛倒體性是慧者。此五見幾是 顛倒。幾非顛倒。答曰。二見半是顛倒。二見 半非顛倒二見半是顛倒者。謂身見見取邊
見中常見。二見半非顛倒者。謂邪見戒取邊 見中斷見。問曰。何故二見半是顛倒。二見半 非顛倒耶。答曰。以三事故是顛倒。一以猛利。
二以妄取。三以一向性顛倒。邪見邊見所攝 斷見。雖是猛利一向性顛倒。而非妄取。所以 者何。一向壞物體故。戒取雖是猛利亦是妄
取。而非一向性顛倒。所以者何。有少相似 故。有色界道。能離欲界。有無色界道。能離色 界。此是顛倒體性。乃至廣說。已說體性。所以
今當說。何故名顛倒。顛倒是何義。答曰。所 取顛倒故名顛倒。
[0388a06] 此顛倒。一向見苦斷。問曰。何故顛倒一向見 苦斷耶。答曰。因苦生故。還見苦斷。復次此顛 倒。依果生故。還見果斷。復次身見是見苦斷
性。是顛倒以身見。是見苦斷故。顛倒亦見苦 斷。復次苦諦是麁現法。若於麁現法中謬誤 者。則為賢聖之所呵責。如人晝日謬誤人所
呵責。彼亦如是。餘三諦微細。若於微細法中。 有謬誤者。賢聖不必呵責。如人於夜有謬誤 者。不必為人之所呵責。復次行者見苦已。更
無顛倒心。無有是處。以分別故。而作是說。假 令行者見苦諦已。不見餘三諦。他人問言。此 陰是常是斷。答言是斷。無有一剎那住者。
為是苦是樂耶。答言是苦。如熱鐵丸。是淨不 淨耶。答言是不淨。糞穢聚。有我無我耶。答 言無我。無作無作者。
[0388a21] 問曰。堅信堅法人。亦斷顛倒。何故但說須陀 洹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 次堅信堅法人。是分別相。於此顛倒。或有斷
者有不斷者。此中一向說不分別相者。復次 欲令疑者得決定故。須陀洹行凡夫所行法。 與妻子同一處宿。手捫摸骨人。著憍奢耶
衣。栴檀塗身。亦著種種瓔珞華鬘。亦驅使奴 婢僕從。亦以手打搏眾生時。人見此事故。 謂不斷顛倒。欲令此疑得決定故。而作是說。
堅信堅法人。尚無有漏善心不隱沒無記心 現在前。何況染污心耶。
[0388b03] 問曰須陀洹斯陀含。起染愛時。為是樂想淨 想。為是苦想不淨想。若起樂想淨想者。云 何不是顛倒耶。若是苦想不淨想者。云何起
染愛耶。答曰。應作是說。起樂想淨想。問曰。 若然者云何不是顛倒耶。答曰。先作是說。以 三事故是顛倒。一以猛利。二以妄取。三以一
向性倒須陀洹染愛。雖是猛利及以妄取。而 非一向性倒。復次或有於諦計樂計淨。或有 於境界計樂計淨。於諦計樂計淨者。須陀洹
永斷於境界。計樂計淨者。須陀洹未斷。復有 說。須陀洹起染愛時。計苦計不淨。問曰。若然 者云何起染愛耶。答曰。從無始已來。學習
此法。身心生熱。為制伏此心故。起此染愛。猶 如自喜婆羅門。指觸糞穢。詣鍜師所。求以火 淨之。時鍜師語言。可以灰土浣草而以淨之。
婆羅門言。如是等物。不能淨於我指。必當以 火淨之。是時鍜師。燒鉗作火色。以鉗其指。時 婆羅門。為熱所苦逼。便振其手。以指著口
中。婆羅門審知指不淨。但為苦痛所逼。而著 口中。彼亦如是。復次為無始已來。久習煩惱 所逼切故。為治此法起於染愛。如人身體
鮮白軟細。而生癰瘡極用苦痛。求欲治之醫 語之言。汝可以濕狗糞而用塗之。其人即塗。 審知狗糞不淨。為除病故。而以塗之。彼亦如 是。
[0388b28] 此三三昧須陀洹。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就。 幾現在成就。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言 無過去未來行於世中愚故。廣說如上。
◎
[0388c02] ◎此三三昧須陀洹。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 就。幾現在成就。答曰。未來悉成就。過去滅已 不捨則成就。現在若現在前則成就。道比智
最初剎那無過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剎那生 已滅者。生已滅者。得果故捨。三未來成就。一 現在。謂無願三昧。彼滅已不捨。若起空三昧
現在前。一過去成就。謂無願三昧。三未來。 一現在謂空。彼滅已不捨。若起無相三昧現 在前。二過去謂空無願三昧。三未來。一現
在謂無相。若滅已不捨。於此三三昧。若起 一現在前。過去未來三。現在一起現在前者。 三三昧廣如使揵度大章說。信解脫轉根作
見到。廣說如人品中。若道過去。彼道已修已 猗耶。乃至廣說。修有四種。一得修。二行修。 三對治修。四除去修。有為善法。是得修行修。
有漏法是對治修除去修。外國法師說。修有 六種。四如先說。更有二修。謂戒修分別修。戒 修者是修根。如說若此六根。善調伏。善覆藏。
善守護。善修者。謂能生樂。分別修者。分別於 身。如說此身謂髮毛爪齒等。乃至廣說。罽 賓沙門。作如是說。此二修當知在前二修中。
謂對治修除去修。是故修有四種。此中依二 種修而作論。謂得修行修。如說若修法智。亦 修比智耶。此亦依二修而作論。如說修身修
心修戒修慧。此亦依二修而作論。謂對治修 除去修。如說云何修眼根。亦依此二修而作 論。如說若修世俗初禪。亦修無漏耶。此亦
依二修而作論。謂得修行修。如說若修空三 昧。亦修無願耶。亦依此二修而作論。如說若 修身念處。亦修受念處耶。亦依此二修而作
論。如說若修無常想。亦觀無常想耶。此中或 有說。是得修者。或有說。是行修者。如說云 何可修法。一切善有為法。此中雖有四種修
義。亦依得修行修而作論。是故得作四句。有 法是得修行修非對治修除去修。有法是對 治修除去修非得修行修。有法是得修行修
亦是對治修除去修。有法非得修行修亦非 對治修除去修。是得修行修非對治修除去 修者。無漏有為法是也。是對治修除去修非
得修行修者。染污法不隱沒無記有為法是 也。是得修行修亦是對治修除去修者。善 有漏法是也。非得修行修亦非對治修除去
修者。無為法是也。問曰修是何義。答曰勳 義是修義。學習義是修義。明淨義是修義。現 前修以行名說。未來修以得名說。現在以現
在前故名修。未來以當生故名修。復次現在 有所作故名修。未來與欲故名修。復次現在 在身中故名修。未來以得故名修。
[0389a21] 若道過去。彼道已修已猗耶。答曰。若道過去 已修已猗修者。謂二種修。得修行修。已猗 者已過去故。頗道已修已猗。彼道不過去耶。
答曰。有未來道。已修已猗。起不淨觀現在前。 未來有無量剎那修。從第二剎那以後。盡名 已修已猗道。謂得修以在未來故。不名過去。
乃至起初盡智現在前。未來有無量盡智剎 那修。從第二剎那修已後。盡名已修已猗道。 謂得修。若道未來。彼道非已修非已猗耶。答
曰。或道在未來。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乃 至廣作四句。云何道在未來。彼道非不已修。 非不已猗。答曰。諸未來道。已修已猗。如上所
說。云何道非已修非已猗。彼道非未來耶。答 曰。起未曾得道現在前。起不淨觀。乃至盡智 現在前。此道非已修非已猗。此道非未來非
已修者。是行修故。非未來者。是現在故。云何 道在未來。彼道非已修非已猗。答曰。諸未來 道。非已修非已猗者。起不淨觀乃至盡智現
在前。未來無量剎那修。諸未來修。與最初剎 那俱者。彼道非已修已猗。所以者何。是今修 今猗。謂得修而彼道在未來。云何道不在未
來。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答曰。過去道亦 起曾得道現在前。曾得道者。曾得不淨觀。乃 至盡智起現在前。問曰。此道是今修今猗。是
行修何故說非不已修非已猗耶。答曰。此文 應如是說。過去道是也。不應說起曾得道現 在前。若作是說。有何意耶。答曰。此道雖是行
修。今修今猗。亦是得修已修已猗。若道現在。 彼道今修今猗耶。答曰。若道現在。彼道今修 今猗。或具二修。謂得修行修。或有唯行修者。
頗道今修今猗。彼道非現在耶。答曰。有起未 曾得道現在前未來相似者。修相似有四種。 一修相似。二戒相似。三界相似。四性相似。修
相似者此中說起未曾得道現在前。未來相 似者修此中或有說。有漏道有漏道相似修。 無漏道無漏相似修。評曰。應作是說。有漏道
有漏道無漏道相似修。無漏道有無漏道有 漏道相似。所以者何。以彼力故。起世俗道 現在前。有漏無漏道修起無漏道現在前無
漏有漏道修。戒相似者。如業揵度說。若成 就過去戒。亦成就未來現在相似戒耶。相似 戒者。如逮解脫戒。有相似逮解脫戒。禪戒有
相似禪戒。無漏戒有相似無漏戒。有作戒有 相似有作戒。無作戒有相似無作戒。界相似 者。如根揵度說。若成就此相似眼根。亦成就
此相似身根耶。若法同在一界可得者名界 相似。欲界法與欲界法相似。色界法與色界 法相似。無色界法與無色界法相似。性相似
者。如毘尼中說。尊者陀婆摩羅子。左手放光。 為諸相似比丘分房舍臥具。相似誦修多羅 者。同在一處。相似誦毘尼者。同在一處。相似誦
阿毘曇者。同在一處。相似行阿練若法者。同 在一處。欲令諸比丘同住談論靜默者。各相 隨順故。餘經亦說。眾生種類相似相隨。行惡
者與行惡者相隨。行善者與行善者相隨。此 中於此四種相似中依修相似而作論。起不 淨觀現在前。未來有無量不淨觀剎那修。諸
未來修。與最初剎那俱者。此是今修。謂得 修。彼道非現在在未來故。阿那般那念處。煗 頂忍世第一法。見道修道。盡智現在前時。說
亦如是。問曰。退阿羅漢果。住須陀洹果時。須 陀洹果。但是得亦是修耶。答曰。但是得不修。 若還得阿羅漢果時。但是得亦是修耶。答
曰。過去者是得非修。未來者是得亦修。問曰。 何故過去者是得非修。未來者是得亦修耶。 答曰。若有現在因者。有得亦修。若無現在因
者。但得非修。問曰。須陀洹果。亦有現在因。 何故但得非修耶。答曰。若有現在因。能勝進 者。是得亦修。住須陀洹果。雖有現在因。而是 退道故。但得非修。
◎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46 阿毘曇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