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4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三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使犍度十門品之七
[0320b22] ◎如說若入慈定。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 能害。水不能漂。不為他所殺。問曰。何故入慈 定。不為水火刀毒他人所殺耶。尊者和須蜜
說曰。慈定是不害法故。害法無能害者。復次 彼定有大威勢故。威勢諸天皆來擁護。害不 能害。復次禪定法。不可思議神足法亦爾。復
次入彼定時。不住自心。不住自心者。不死不 生。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行者入慈定時。色界 四大。遍此身中。同為一體。其猶若石。是故無
能害者。問曰。此悲喜捨定。為害法所害不 耶。若害者。何故入慈定。不為害法所害。入悲 喜捨定為害法所害。若不害者。此中何故不
說耶。答曰。應作是說不害。問曰。若然者此中 何以不說。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 餘。復次已說在先所說中。若說慈。當知已說
悲喜捨。復次此現始入方便故。如說慈悲喜 捨亦如是。復次入悲喜捨定時害法。雖不能 害。出定時身有苦痛。慈則不爾。復次入悲
喜捨定害法。雖不能害。猶破肌皮。慈則不爾。 復次入悲喜捨定時不能害。方便時則害。慈 方便時。無能害者。曾聞有人得欲界方便慈。
犯於王法時。人縛送於王。而白王言。此人 犯王法。應加刑罰。時王乘象執 [矛*贊] 。欲出城 遊。即讀經。其人所作之罪。王應手害。時王瞋 恚。即以
[矛*贊] 擲其人。彼人見王瞋恚。便起慈心。 以慈心故。 [矛*贊] 還向王身。不遠落地。王見是事。 心生恐怖。而問彼人。汝有何方道術耶。人答
王言。我無方道術。見王瞋故。便起慈心。以慈 心故。害不害我。以是事故。知慈方便害不能 害。
[0320c23] 佛經說。修行廣布慈心能斷恚。修行廣布悲 心能斷苦。修行廣布喜心。能斷不喜樂修行 廣布捨心。能斷欲愛恚。問曰。無量為能斷
結不耶。若能斷者。定犍度所說云何通。如 說。慈斷何繫結。答曰。無處所悲喜捨斷何繫 結。問曰。無處所若不能斷者。此經云何通。
答曰。應作是說。無量不能斷結。問曰。若然者 定犍度所說善通。此經云何通。答曰。此經 說須臾斷。斷有二種。一須臾斷。二畢竟斷。以
須臾斷故。佛經說斷。以畢竟斷故。阿毘曇 說不斷。是二所說。俱為善通。如須臾斷。畢竟 斷。有片斷。無片斷。有影斷。無影斷。有餘斷。
無餘斷。制斷。根本斷。當知亦如是。問曰。若 無量不斷結者。異經說。復云何通。如說。比丘 修慈心定。若不勝進餘法。必得阿那含果。乃
至捨心亦如是。答曰。此中佛說無漏聖道是 慈。世尊或說聖道是想。或說是受。或說是意。 或說是證。或說是信進念定慧。或說是栰。或
說是石。或說是水。或說是華。或說是慈悲喜 捨。何處說是想。乃至是華。廣說如雜犍度。 復次常以慈心。常觀慈心。為求慈心故。離於
欲愛。或是凡夫。或是聖人。若是凡夫。離欲愛 已。得慈心定。彼於後時。入正決定。得阿那含 果。若先不離欲。入正決定者。若得須陀洹果。
若得斯陀含果。所以得阿那含果者。以慈定 力故。若是聖人離於欲愛。得慈心定。亦得 阿那含果。以是事故。佛作是說。比丘修慈定
得阿那含果。但無量不能斷結。如慈悲喜捨 亦如是。
[0321a23] 佛經說修行廣布慈心斷恚。修行廣布捨心。 斷欲愛恚。問曰。慈斷何等恚。捨斷何等恚耶。 答曰。有欲殺他恚。有欲打他恚。慈斷欲殺他
恚。捨斷欲打他恚。復次恚有二種。或有應恚 處而恚。或有不應恚處而恚。慈斷應恚處恚。 捨斷不應恚處恚。如是等恚是慈所斷。如是 等恚是捨所斷。
[0321b01] 佛經說。修行廣布不淨想。斷欲愛。修行廣布 捨心。斷欲恚。問曰。不淨想斷何等愛。捨心 斷何等愛。答曰。愛有二種。一婬欲愛。二境界
愛。不淨想斷婬欲愛。捨心斷。境界愛。復次 有色愛形愛。不淨想斷色愛。捨心斷形愛。復 次有觸愛有容儀愛。不淨想斷觸愛。捨心斷
容儀愛。不淨想斷如是等愛。捨心斷如是等 愛。佛經說。修與慈俱念覺枝。能得離得無 欲得滅捨生死悲喜捨心俱說亦如是。問曰。
無量是有漏。念覺枝是無漏。云何有漏法與 無漏法俱耶。尊者和須蜜說曰。無量令心調 伏質直任用已。次生覺枝。生覺枝後。復 生無量故。而作是說。但有漏法俱。
[0321b14] 問曰。無量中何者最勝。答曰。或有說者慈勝。 所以者何。慈是不害法故。復有說者悲勝。所 以者何。佛以悲故。為眾生說法復有說者喜
心勝。所以者何。喜斷不喜樂法故。復有說者 捨心勝。所以者何。捨能斷欲愛恚故。尊者佛 陀提婆說曰。捨心最勝。所以者何。以二事故。
一以所作。二以寂靜。所作者。修行廣布捨心。 斷欲愛恚。寂靜者。不分別眾生故。
[0321b22] 問曰。何故說大悲。不說大慈大喜大捨耶。答 曰。應說一切佛身中所有功德。皆應言大。所 以者何。佛有無量憐愍。饒益眾生心故。但不
應作此問。所以者何。若悲即是大悲。可作是 問。但悲異大悲異故。不應作是問。問曰。若 悲異大悲異者悲與大悲。有何差別。答曰。名
即差別。是名悲。是名大悲。復次悲是無恚善 根。大悲是無癡善根。復次悲在四禪。大悲在 第四禪。復次悲聲聞辟支佛佛盡有。大悲唯
佛有。復次悲是無量所攝。大悲非無量所攝。 復次悲對治恚不善根。大悲對治癡不善根。 復次悲緣欲界。大悲緣三界。復次悲緣為欲
界苦所苦眾生。大悲緣為三界苦所苦眾 生。復次悲緣為苦苦所苦眾生。大悲緣為三 苦所苦眾生。復次悲緣身苦眾生。大悲緣身
心苦眾生。復次悲悲眾生不能救。大悲悲眾 生能救。譬如二人臨河而坐。有人為水所漂。 一人舉手而言。此人喪失。而不能救。第二人
褰衣入水。救濟其人。令得出水。悲與大悲。亦 復如是。尊者和須密說曰。悲與大悲有何差 別。答曰。一名為悲。二名大悲。復次體有差
別。一是無恚善根體。二是無癡善根體。復次 地有差別。悲在四禪。大悲在第四禪。餘廣說 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大悲是佛。在第四
禪。是不共法。深遠微細。遍一切處。一切眾 生。無有怨親。聲聞辟支佛悲。不能緣色無色 界悲大悲。是謂差別。問曰。何故名大悲耶。答
曰。拔濟大苦眾生故名大悲。大苦者。謂地獄 餓鬼畜生苦。復次拔濟貪欲瞋恚愚癡大污 泥眾生。安置平坦道果中故名大悲。復次令
諸眾生生大利益事故。諸眾生以身口意善 業故。種豪族因緣。有大威勢。饒財多寶。形 色端正。或種轉輪聖王帝釋自在天王因緣。
或種聲聞辟支佛佛道因緣者。皆是大悲力 故。復次以大法得故名大悲。非如聲聞辟支 佛道。或以一齋。或以一說。或以一食等施人
故。而得行大布施。於一切處。施一切人。一 切可愛物而得故名大悲。復次以大方便得 故名大悲。非如聲聞道六十劫行方便道而
得。辟支佛百劫行方便。佛於三阿僧祇劫。行 百千難行苦行而得。故名大悲。復次依大身 而住故名大悲。非如聲聞辟支佛道依諸根
不具身而得。若身有三十二大人相。莊嚴八 十隨形好。身光一尋。觀無厭足。住如是身中 故名大悲。復次與大樂相違故名大悲。佛有
甚深淨明不共法。捨如是等法樂。經過百 千萬鐵圍諸山。為他人說法。皆以大悲力故 名大悲。復次令大人作難作事故名大悲。世
尊或現作師子像。或現作女人像。或現作力 士像。或現作執樂人像。或現作乞人牽難陀 臂。遍至五趣。於央掘魔羅前。或近或遠。成
就增上慚愧眾生。為化女人故。示其陰藏。示 輕躁相。出舌覆面。乃至髮際。示現如是難作 之事。皆以大悲力故言大悲。復次能動大捨
山故。佛有二種不共住法。一是大悲。二是大 捨。若如來住不共大捨時。無有是處。以分別 故說。假令一切眾生熾然。猶如火燒薪 [卄/積] 者。
如來猶不視之。若如來住不共大悲時。見諸 眾生受苦惱時。如那羅延堅固之身。戰動如 芭蕉葉故名大悲。
[0322a24] 如毘尼說。佛以遍慈。為眾生說法。問曰。佛以 遍慈。慈於眾生。眾生為得樂不耶。若得樂 者。地獄餓鬼畜生。及諸苦厄眾生。何不離苦
得樂。若不得樂者。此偈云何通。如偈說。
鬼神以惡心 而來趣向人
雖未加毒害 心已懷恐怖
[0322b01] 如鬼以惡心來。尚能生苦。何況如來善心。而 不生樂。答曰。應作是說。能令眾生樂。問曰。 若然者偈義善通。地獄餓鬼畜生。及諸苦厄
眾生何不離苦得樂。答曰。佛觀眾生業。有可 轉者。有不可轉者。若可轉者。慈則濟之。若不 可轉者。慈不能濟。復有說者。不能令眾生樂。
問曰。若然者毘尼說云何通。如說佛以遍慈。 為眾生說法。答曰。佛遍慈有種種。或現神 足。或現他所愛事。或以藥草與他。或以迦陵
觸觸之。或以安樂影覆。以神足者。曾聞佛住 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有居士。請佛及僧食。 爾時世尊以日前分。著衣持鉢。與諸比丘。入
王舍城。時王阿闍世。親近惡友提婆達多故。 以酒飲陀那波羅象。令其狂逸。欲害如來。 爾時如來舉右手五指。化作五師子王。時象
見之。心懷恐怖。便欲還走。顧視其後。有大深 坑。便視左右。有大高舍。仰視空中。有大方 石。石出火焰。復四面顧視。皆有猛焰。唯見
世尊足邊清涼。象見是已。醉心醒悟。爾時世 尊滅五師子。即前以鼻摩世尊足。世尊以相 好莊嚴手。摩其頂上。以象語而為說法。諸行
無常。諸法無我。涅槃是寂滅法。汝應於我生 信敬心。當脫畜生身。象聞是語。不復飲食。即 便命終。以清淨心故。生三十三天。復以天身。
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得見真諦。便還天宮 時。世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陀那婆羅。此 中遍慈者。謂神足是。餘處亦以遍慈。而現神
足。曾聞世尊遊行力士國。至波卑城。住耆留 迦林。波卑城中。諸力士等。聞佛在彼。即共集 議。我等皆應盡詣佛所。若不往者。當罰五百
兩金。爾時有一力士名曰盧遮。無有信心。有 大威勢。饒財多寶。不欲詣佛。心作是念。我能 輸五百兩金。但違親屬。此事不可。時諸力士。
盡共同時往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爾時阿 難見盧遮力士。而語之言。汝盧遮善來。見佛 世尊。為世福田。不久當於娑羅雙樹林中而
滅。其身質直。少於諂曲。語阿難言。我今來 者。不為見佛。但隨順親屬故來。具以前事。向 阿難說。爾時阿難牽盧遮臂。前詣佛所。而白
佛言。此盧遮力士。不信佛法僧。唯願世尊。 為其說法令於佛法僧生信。爾時世尊作是 思惟。是盧遮力士。是愛行人。貪著境界。若直
為說法。則不信解。世尊以憐愍心。現神足力。 即於彼處。化作一沸屎坑臭穢不淨。加有火 焰。從其中出。有如是聲。而作是言。若盧遮力
士。不從佛受法生信心者。身壞命終。當生此 中。時彼力士。見聞是事。心大恐怖。在佛前 坐。佛為說法。即生信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時世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盧遮力士。此中 遍慈者。謂神足是。
[0322c22] 或現他所愛事者。曾聞佛住彌絺羅國摩訶 提婆菴羅林中。時有婆羅門婦。名婆肆吒。一 時喪失六子。追念子故。羸形狂走。至摩訶
提婆菴羅林中。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眷屬 圍遶說法。法應如是。狂者見佛必得正念。爾 時婆肆吒以見佛故。還得正念。心生慚愧。曲
身而坐。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可與婆肆吒 衣。我當為其說法。阿難即與其衣。時婆肆吒 著衣已。禮佛而坐。爾時世尊作是思惟。假
令恒沙諸佛。為其說法。以愁惱故。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以神足力。化作六子。彼婦人見 諸子已。心作是念。我為此諸子故。心生愁惱。
今得見子。無復愁惱。爾時世尊隨其所宜。而 為說法。得見真諦。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 及婆肆吒。此中遍慈者現他所愛事。餘處示
現他所愛事。名為遍慈。曾聞佛住舍衛國時。 舍衛國有一婆羅門。稻田成熟垂當收刈。令 一子守。時天降雹。傷其稻田。又害子命。婆羅
門以傷稻田喪失子故裸形狂走至祇陀林中。 爾時世尊與百千眷屬圍遶說法。法應如是。 狂者見佛必得正念。爾時婆羅門以見佛故。
還得正念。在佛前坐。爾時世尊作是思惟。假 令恒沙諸佛。為其說法。以愁惱故。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以神足力化作稻田及所愛子。其
人見已。心作是念。我為稻田所愛子故。心生 愁惱。今得見之無復愁惱。爾時世尊隨其所 宜。而為說法。得見真諦。世皆人言。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羅門。此中遍慈者。現他所愛事。
◎
[0323a21] ◎以藥草與他者。曾聞佛在婆尸國遊行。至 波羅柰國仙人住處施鹿林中。爾時波羅柰 國。有一居士。名摩訶先那。其婦名摩訶先
尼。時彼居士夫婦請佛及僧。當施一切所須 資產之物。爾時有一比丘。服吐下藥。發其 風病。醫處當服肉汁看病。比丘即以是事。
往告摩訶先尼。時摩訶先尼。勅使持錢。 買肉作汁。與彼比丘。其日梵摩達王。生子歡 喜。宣令不殺。時婢遍波羅柰城。求肉不得。還
白大家。爾時摩訶先尼作是念。我請佛及僧。 施一切所須資產之物。彼病比丘若不得肉 者。或因此病而死。復作是念。世尊本行菩薩
道時。數數為他命故。以自身肉布施。今我 亦應如菩薩法。以自身肉施他。即入靜室。自 持利刀。割其髀肉與婢。令辦肉汁施病比
丘。時婢如勅。成熟肉汁。施病比丘。爾時比丘 不憶念故。即便服之。所患即除。爾時摩訶先 尼身體苦痛。不安一處。爾時摩訶先那從外
來入。不見其婦。問其家人。摩訶先尼今在何 所。家人答言。今在舍內。身體苦痛。不安一 處。具說上事爾時摩訶先那極生瞋恚。而作
是言。沙門釋子不知時宜。又無厭足。雖施者 無量。受者應當知量。當以是事往白世尊。即 詣佛所。爾時世尊百千眷屬圍遶說法。世尊
妙色。見者歡喜。居士以見佛故。恚蓋即除。心 生歡喜。便作是念。我今不應以是事白佛。當 請佛及僧。至我家中。乃當說之。即頭面禮佛。
在一面坐。佛說法訖。即從座起。正衣服偏 袒右肩。合掌白佛。而作是言。唯願世尊及 比丘僧。於我家食。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摩訶
先那知佛許已。禮佛而退。還家即夜辦具餚 膳種種所須。晨朝敷座。遣使白佛。飲食已 具。唯聖知時。爾時世尊以日初分。著衣持
鉢。將比丘僧。入摩訶先那舍。坐所敷座。佛知 故問摩訶先尼。今何所在。其夫答言。今在舍 內。身體苦痛。不安其所。佛告居士。往語汝
妻。世尊喚汝。世尊善知內緣起法。亦復善知 外緣起法。即以神力至香山中。取塗斫創香 藥。與摩訶先尼。使用塗創。即得除愈。時彼創
處。肌毛皮色。平復如故。爾時摩訶先那。往至 其妻摩訶先尼所。而語之言。世尊喚汝。妻便 答言。居士當知世尊神力不可思議。汝語我
言。世尊喚汝。如是時間。我身創苦。平復如 故。是時夫妻。倍加信敬。共詣佛所。頭面禮 佛。在一面坐。爾時世尊隨宜說法。俱得見諦。
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摩訶先尼。是中 遍慈者。謂以藥草與他。餘處亦以藥與他。曾 聞波斯匿王斷賊手足。擲棄塹中。 爾 時世尊
以日初分。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時賊見 佛。舉聲大喚。我今苦厄。願見哀愍。世尊善知 內緣起法。亦復善知外緣起法。即以神力。至
香山中。取塗斫創。香藥塗其創上。苦痛即 除。亦為彼賊。隨宜說法。即得見諦。世人皆 言。世尊遍慈。乃至及賊。此中遍慈者。以藥草
與他。以迦陵伽觸觸者。曾聞佛住王舍城耆 闍崛山如來住山一邊。提婆達多住一邊。爾 時提婆達多患於頭痛。晝夜不得眠寐。極用
苦惱。爾時阿難具以白佛。爾時如來如申 象王鼻臂。穿耆闍崛山。以迦陵伽。觸摩提婆 達多頭。作至誠言。我於羅睺羅提婆達多。心
無增減。此言誠實者。提婆達多頭痛當除。以 誠言故。提婆達多頭痛即除。時提婆達多。作 如是念。此是誰手。知是佛手。而作是言。快哉
悉達。善知醫方。可以自活。世人皆言。世尊遍 慈。乃至及提婆達多。此中遍慈。以迦陵伽觸。 餘處亦有迦陵伽觸。曾聞世尊巡行房舍。至
一房內。有一病比丘。不能起居。臥糞穢中。見 佛世尊高聲而言世尊。我今無依無救。佛告 病比丘。汝不以三界世尊故。而出家耶。答
言。如是。佛告病比丘。汝以我故出家。何以言 無依無救。病比丘。汝不病時。頗曾瞻養病比 丘不。答言。不也。佛告病比丘。汝不瞻養他
故。今使汝若此。爾時世尊自去身衣。從草敷 中起。病比丘復以竹片。刮其身上糞穢以白 土泥洗。帝釋注水。爾時世尊除其糞穢。更
塗房舍。浣所污衣。更敷新草。以所食半食。而 以飯之。復以迦陵伽觸手。摩其頂上。時病比 丘苦痛即除。佛隨宜為其說法。即得阿羅漢
果。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病比丘。此中 遍慈者。以迦陵伽觸。
[0324a14] 以安樂影覆者。曾聞佛共尊者舍利弗。一處 經行。時有一鳥。為恐怖逼切故。趣舍利弗影。 猶故恐怖。舉身戰慄。復趣佛影中。恐怖即
除。止不戰慄。爾時尊者舍利弗。合十爪指 掌而白佛言。世尊。此鳥在我影中。恐怖戰慄。 在世尊影中。止不恐怖戰慄。佛告舍利弗。汝
於六十劫中。習不殺心。我於三阿僧祇劫。習 不殺心故。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鳥。此 中遍慈者。以安樂影覆。餘處亦以安樂影覆。
曾聞愚癡毘琉璃王毀壞。如天宮迦毘羅城。 斷諸釋命。將五百釋女。還舍衛國。共昇高 樓。向諸釋女。而自歎譽。諸釋勇健。心懷憍
慢。我已殺之。諸女答言。所以為汝殺者。為戒 所縛故。時王瞋恚。諸釋慢心。而今猶有。即斷 五百釋女手足。擲城塹中。極大苦惱。諸釋女
等。各作是念。我等苦惱。世尊豈不憐我等。佛 知諸女心之所念。亦以大悲心故。往到其所。 起世俗心。帝釋可以衣覆此諸女。爾時帝釋
知佛心念。即以天衣。覆此諸女。佛放光明。 遍諸女上。佛光觸故。苦痛即除。亦隨宜為 說法。時諸釋女皆得見諦。身壞命終。生三十
三天。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諸釋女。此 中遍慈者。以安樂光覆。
[0324b08] 佛經說。修行廣布慈心。報不過遍淨。修行廣 布悲心。報不過空處。修行廣布喜心。報不過 識處。修行廣布捨心。報不過無所有處。問
曰。慈報不過遍淨可爾。所以者何。是彼果是 彼繫故。餘三無量。是色界繫善根可於無色 界受報耶。答曰。此義味彌勒下生。乃當顯
說。復有說者。尊者奢摩達多。能知此義時入 定故。尊者迦旃延子。不問此義。復有說者。世 尊為教化眾生故。無色定以無量名說。若以
無量名。說無色定者。受化者則易悟解。如受 化者應聞解脫。以方名說。而得悟解。佛即以 方名說解脫。復有說者。無色定對治覺支以
無量名說。第三禪對治覺支以慈名說。空處 對治以悲名說。識處對治以喜名說。無所有 處對治以捨名說。復有說者。以相似故。慈行
樂行樂受。從欲界乃至第三禪可得故。悲行 苦行。色處則有斷手足耳鼻頭苦。空處呵責 於色。喜行歡喜。識處起識現在前。心則多喜
捨行放捨無所有處。說名捨觀。以如是等相 似事故。而作是說。復次以樂住是處故。或 有樂觀慈心。以慈心故求離欲。起初禪現在
前。心不喜樂。有餘求心。不能住意。離初禪欲 起二禪現在前亦如是。若離第二禪欲。起三 禪現在前。便生喜樂受無餘求。能令意住。
或有樂觀悲心故。離欲愛。乃至離第三禪愛。 起第四禪現在前。廣說如上。若離第四禪愛 起空處現在前。心不喜樂。廣說如上。若離空
處愛。起識處現在前。心則喜樂。廣說如上。或 有樂觀於捨心。以捨心故。求離欲愛。乃至 離空處愛。起識處現在前。心不喜不樂。廣說
如上。若離識處愛。起無所有處現在前。心則 喜樂。廣說如上。是故以樂住彼處故。作如是 說。復次隨順故。作如是說。從第三禪。起欲界
諸根。四大潤益。隨順慈心。從慈心起欲界諸 根。四大潤益。隨順第三禪。從空處定。起欲界 諸根。四大潤益。隨順悲心。從悲心起欲界諸
根。四大潤益。隨順空處定。從識處定。起欲界 諸根。四大潤益。隨順喜心。從喜心起欲界諸 根。四大潤益。隨順識處定。從無所有處定。起
欲界諸根。四大潤益。隨順捨心。從捨心起欲 界諸根。四大潤益。隨順無所有處定。是故以 隨順故。而作是說。復次為對治外道故。外道
於無色定。作解脫想。謂無身無邊意淨聚世 塔為對外道。如是想故。無色定。以無量名說。 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外道於滅盡法中。
愚計無色定以為滅盡。為對外道故。是以佛 經說無色定。無量俱非解脫。等無有異。
[0324c26] 四無色定。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 想非非想處。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併 義者意故。如毘婆闍婆提說無色界有色。育
多婆提說。無色界無色。問曰。毘婆闍婆提。 為信何經。言無色界有色耶。答曰。依佛經。 佛經說名色緣識。無色界有識故。亦應有名
色。餘經亦說。壽暖氣識。此三法常相隨。不 相離。無有分散。各在異處。無色界有壽識故。 亦應有暖氣。餘經復說。比丘當知。若除色受
想行識。說有來有去有生有死有住者。不應 作是說。無色中有識故。亦應有識住處。亦 說過難。若當無色界無色者。欲色界命終。生
無色界。或經二萬劫色斷。或經四萬劫色斷。 或經六萬劫色斷。或經八萬劫色斷。若無色 界命終。還生欲色界。久遠斷色。還與色相
續。如是入無餘涅槃界。久遠滅行。亦應還與 行相續。欲令無如是過故。說無色界有色。問 曰。育多婆提。依何經。說無色界無色耶。答
曰。依佛經。佛經說。寂靜解脫。過於色入。如 是無色定身作證。若說過色入無色定。當知 無色界無色。餘經亦說。以色離欲。以無色
離色離一切心法。離一切所作。入滅盡涅槃。 若說離色界入無色界。當知無色界無色。如 說禪經說若有色。若有受。若有想。若有識。當
觀此法。如病乃至廣說。如說無色定。經說。若 有受。若有想。若有行。若有識。當觀此法。如 病乃至廣說。若說禪時說色。若說。無色定時
不說色。以是事故。知無色界無色。亦說過難。 若無色界有色者。則不應施設次第滅法。若 無次第滅法。亦無畢竟滅法。若無畢竟滅法。
則無解脫出要。欲令無如是過故。說無色界 無色。如是一說無色界有色。一說無色界無 色。此二說中。何者為勝。答曰。育多婆提所
說。無色界無色者勝。問曰。育多婆提。云何通 毘婆闍婆提所依經。答曰。彼經是未了義。是 假名有餘意。問曰。彼經有何義未了有何義
假名有。何餘意耶。答曰。佛經或說欲界法。或 說色界法。或說無色界法。或說欲色界法。或 語色無色界法。或說三界法。或說非三界法。
說欲界法者。如說三界。謂欲界恚界害界。三 覺。欲覺恚覺害覺。三想。欲想恚想害想。說色 界法者。如說四禪。說無色界法者。如說四無
色定。說欲色界法者。如此經說。說色無色界 法者。如說定。如說摩 㝹 摩。說三界法者。如欲 界色界無色界欲有色有無色有。說非三界
法者。如說我今當說涅槃及趣涅槃法。如說 名色緣識。當知此說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 色界有色故。名色為識作緣。無色界無色故。
名為識作緣。此是通彼經。若如彼經說者。彼 經說六入緣觸。無色有觸。亦應有六入。如經 說。壽暖氣識。常相隨。不相離。乃至廣說此
經亦說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色界有暖氣 故。三法常相隨。不相離。無色界無暖氣。壽識 二法。常相隨。不相離。此是通彼經。若如彼經
說者。彼經說。此三法常相隨不相離無有分。 散各在異處。而此法可施設在異處。或在陰 中。或在界中。或在入中。在陰中者。暖氣是色
陰。壽是行陰。識是識陰。在界中者。暖氣是觸 界。壽是法界。識是七心界。在入中者。壽是法 入。暖氣是觸入。識是意入。以是事故。彼法可
施設。各在異處。是故不應盡依彼經說。應解 其義。如經說比丘當知若除色受想行識。說 有來有去有生有死有住者。不應作是說者。
此經亦說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色界有色 故。識依此四法而住。無色界無色故。識依三 法而住。此是通彼經。若如經說者。餘經亦說。
一切眾生。皆依食存。色無色界。亦有摶食耶。 彼說過難。復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須通。所 以者何。此非修多羅毘尼阿毘曇。若必欲通
者。有何意耶。答曰。如我義。色續色。色續無 色。無色續無色。無色續色。色續色者。如欲色 界命終還生欲色界。色續無色者。如欲色界
命終生無色界。無色續無色者。無色界命終。 還生無色界。無色續色者。無色界命終。生 欲色界。問曰。若然者如欲色界命終生無色
界。或經二萬劫色斷。或經四萬劫。或經六 萬劫。或經八萬劫色斷。若無色界命終。還生 欲色界。久遠斷色。還與色相續者。如是入無
餘涅槃界。久遠滅行。亦應還與行相續。答 曰。斷有二種。有須臾斷。有畢竟斷。若須臾斷 者還相續。若畢竟斷者不相續。問曰。毘婆闍
婆提。云何通育多婆提所依經。答曰。彼作是 說。彼經是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問曰。有何 義未了。有何假名有何餘意。答曰。彼作是
說。經說。過色入無色者。過於麁色。入於細 色。無色界有色而細。經說。以色界離欲界。而 色界有色。以無色界離色界。而無色界亦應
有色。問曰。若色界以離欲界色故。名離欲界 者。此事可爾。但色界以離欲故。名離欲界。而 色界無欲。是故此事不爾。亦非通經說。禪經
說無色定。經及說過難。則不能通。然毘婆闍 婆提所說。是無明果。闇果。癡果。不勤方便 果。說無色界有色。而無色界無色。是故為止
他義欲顯己義。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而作 此論。莫止他義。亦莫為顯己義。但欲說法相 如實義故。而作此論。
[0326a06] 四無色定。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 想非非想處。云何空處。波伽羅那說。云何空 處。答曰。空處有二種。謂定生及生。彼中不隱
沒無記受想行識。是名空處。如空處識處無 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說亦如是。定者是無 色定。生者是無色界生及生。彼中不隱沒無
記受想行識者。是無色報。佛經說云何空處。 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無種種想思惟。入無 邊空處。是名空處。問曰。色想是眼識相應想。
離初禪欲時已過。何故此處說過色想。答曰。 此中說過所依名過。過有二種。一過依二過 所依。離初禪欲時過色想依。離第四禪欲時
過色想所依。復次此說過所行。過有二種。 一過所斷。二過現行。離初禪欲時過所斷色 想。離第四禪欲時過現行色想。復次此說過
住處。過有二種。一過欲愛。二過住處。離初禪 欲時過色想欲愛。離第四禪欲時過色想住 處。復次生第四禪中。以眼識故。起色愛現在
前。以是事故。說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者。問 曰。有對想者。是耳鼻舌身識相應想。彼或有 離欲時滅者。或有離欲時不滅者。何故言此
處滅有對想。答曰。先所說答。此中盡應說之。 復有說者。有對想者。名恚相應想。問曰。離 欲愛時。滅有對想。何故此處說滅有對想。答
曰。滅所為事故。諸所為事。能生恚想者。離 第四禪欲時都滅。無種種想思惟者。云何種 種想思惟。謂第四禪中諸散想。問曰。何故名
種種想。答曰。此想緣種種入故。染污者緣十 入。不染污者。緣十二入。問曰。何故說無種種 想思惟。答曰。種種想。離第四禪欲時。極作留
難。令離欲法不相續。如守門人。不令他入。彼 亦如是。是故佛作是說。不應思惟種種相。 應離第四禪欲。無邊空處者。問曰。何故名無
邊空處。為以自體。為以所緣。若以自體者。自 體是四陰。非無邊空。若以緣者。則緣四諦虛 空非數滅。答曰。應作是說。非以自體。亦非
以緣故。以方便故。如施設經所說。以何方 便。求無邊空處定。答曰。初行者。若觀垣頭 空。若觀樹頭空。若觀屋上空。取如是空相已。
觀是虛空。作如是想。作如是觀察。以緣空 故。生於彼定。是故名空處定。復次法應如是。 離色初地。必名空處。行者先觀上色地。離下
色地欲。離第四禪欲時。觀空處四陰離第四 禪欲。是故彼中作虛空想。如人上樹。緣上枝 捨下枝。若至樹頭。更無上枝。便作空想。彼亦
如是。復次以依故。說名空處。所以者何。從 彼定起。猶有餘依。曾聞有一比丘。得空處 定。從彼定起。捫摸虛空。餘比丘問言。為何所
求。答言。我求我身。比丘說言。汝身即在床 上。入空處定者。若得成就空處善四陰。是名 為入。云何無邊識處。過一切空處。入識處定。
是名識處。問曰。何故名識處。為以自體。為以 所緣。若以自體。體是四陰。若以所緣者。則緣 四諦虛空非數滅。答曰。非以自體。亦非以所
緣。但以方便故。如施設經說。云何方便求識 處定。答曰。初行者。取淨眼耳鼻舌身意識。取 是相已。思惟觀察於識。以方便觀識故。生識
處定。復次以餘依故。從識處定起識則歡喜。 入者若得成就識處定善四陰。是名為入。云 何無所有處。答曰。過一切識處。更無所有。入
無所有定。問曰。有何無所有耶。答曰。彼有無 我無我所。問曰。一切地盡無我無我所。答曰。 雖一切地無我無我所。見無我令我見。羸劣
穿薄。少苦無勢。莫如無所有觀者。復次彼 中無常恒不變故。名無所有。復次無覆無依 無救故。名無所有。復次無所有。名無邊行。彼
中無故。名無所有。尊者和須蜜說曰。此定 是無所屬法故。名無所有。如說我不屬彼。彼 不屬我。故名無所有。入者。若得成就無所有
處善四陰。是名為入。佛經說無所有處是捨。 問曰。何故佛經說無所有處是捨。答曰。聖 道是捨。彼是最後可得處。是故名捨。尊者
和須蜜說曰。無邊行是麁觀。離彼歡喜。得 寂靜故名捨。尊者佛陀提婆說曰。更不念 無邊行。心無勢用。而住於捨。云何非想非非
想處。答曰。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 處。是名非想非非想處。問曰。何故名非想非 非想處。答曰。無了了想相。無了了無想相。無
了了想相者。無如七想定相。無了了無想相 者。無如滅盡定無想定相。而彼想癡騃不了 了不決定故。名非想非非想。入者若得成就 非想非非想處善四陰。是名入。
[0327a01] 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問曰。何故欲界 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耶。答曰。非其田器。乃 至廣說。復次對治有根本故。有根本有二。一
是欲界。二是非想非非想處無漏道。是有根 本對治故。不同一處。復次對治二邊故。邊有 二種。一是欲界。二是非想非非想處。無漏道
對治二邊故。住於中道。復次欲界是不定界。 非離欲地。非修地。非想非非想處。是愚騃不 了了。不決定。不猛利。聖道是定是猛利。復次
欲界掉偏多。非想非非想處定偏多。聖道定 慧多。復次非想非非想處。不決定如疑。聖道 決定。
[0327a13] 佛經說禪名入。說無色定名過。問曰。何故佛 經說無色定名過。不說禪耶。答曰。佛經亦說 禪名過。如優陀耶經說。優陀耶比丘。離欲惡
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優陀耶。 我亦說此法。是不定。是斷是過。乃至第四禪 說亦如是。問曰。唯一經中。佛說禪是過。諸
經中。多說無色定是過。答曰。以禪有種種不 相似相故。不名為過。無色定無種種不相似 相故說名過。復次禪中多說功德善利。不名
為過。無色定中。無多功德善利故說名過。復 次禪是麁是現見。不名為過。無色定微細難 見故說名過。復次禪是遍照法緣於上地。亦
緣下地。亦緣自地。故不名為過。無色定雖緣 自地。亦緣上地。不緣下地。故說名過。復次以 禪有往來躁動。生欲界中。不死不生。以神足
力。到第四禪。第四禪中。亦來欲界。似如不能 有所過故。不名為過。無色定無來去故說名 過。復次禪有中有擾亂故。欲界中乃至第四
禪中有現在前。第四禪乃至欲界中有現在 前。無色中無中有故說名過。復次禪中生上 起下地心現在前。如識身變化心。不名為過。
無色定生上不起下地心現在前故說名過。 復次禪生上有下地法相續。如識身變化心。 不名為過。無色定生上無下地相續法故說
名過。以如是等事故。說無色。定是過。不說 於禪。空處壽二萬劫。識處壽四萬劫。無所有 處壽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問曰。
何故無色界生處。或增倍壽。或不增者。答曰。 彼有爾許報因勢故。有爾許報。復次空處識 處。有無邊行。亦有餘行。空處無邊行報壽萬
劫。餘行報壽萬劫。識處二萬劫。是無邊行報 二萬劫。是餘行報。上地無無邊行故無報。復 次以空處識處有定有慧。空處定報壽萬劫。
慧報壽萬劫。識處定報壽二萬劫。慧報壽二 萬劫。上地慧少故報亦少。復次無色生處二 萬劫是定壽。以離欲故。一地增二萬劫壽。識
處二萬劫。是定壽二萬劫。是離空處欲壽。無 所有處二萬劫。是定壽四萬劫。是離空處識 處欲壽。非想非非想處二萬劫。是定壽六萬
劫。是離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欲壽。
[0327b24] 八解脫。觀色是色是初解脫。內無色想觀外 色是第二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得成就是第 三解脫。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無種種想思
惟。入無邊空處是第四解脫。過一切空處。入 無邊識處是第五解脫。過一切識處。入無所 有處是第六解脫。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
非非想處是第七解脫。過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身作證得成就是第八解脫。問曰。 解脫體性是何。答曰。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
是無貪善根。對治於貪取。其相應迴轉。欲界 是四陰色界是五陰。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 想非非想處解脫。是四陰。滅受想解脫。是不
相應行陰所攝。此是解脫體性。乃至廣說。
◎
[0327c08]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解脫。解脫 是何義。答曰。背棄義是解脫義。問曰。若背棄 義是解脫義者。何等解脫背棄何處心。答曰。
初解脫。第二解脫。背棄色愛心。第三解脫。背 棄不淨心。空處解脫。背棄下地法。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解脫。亦背棄下地法。滅受想解脫。
背棄一切有緣心。是故背棄義是解脫義。尊 者和須蜜說曰。得解義是解脫義。心於煩惱 得解得淨故名解脫。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虛 想觀得解故名解脫。
[0327c18] 界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在色界空處識處 無所有處解脫。有漏者在無色界。無漏者是 不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解脫。在無
色界。地者初解脫第二解脫。在未至中間。及 初禪第二禪上地亦有。與此相似善根。而不 立解脫。所以者何。為對治欲界色愛故。立
初禪不淨解脫。對治初禪色愛故。立第二禪 不淨解脫。第二禪無色愛故。第三禪不立不 淨解脫。第三禪無色愛故。第四禪不立不淨
解脫。淨解脫在第四禪。下地亦有。與此相似 善根。而不立解脫。所以者何。淨解脫對治不 淨。不為不淨所摧伏。若當下地立淨解脫者。
則為不淨所摧伏。空處解脫在。空處。問曰。空 處法。何者是解脫。何者非解脫。答曰。離第 四禪欲時。九無礙八解脫。死時善空處非解
脫。餘善空處是解脫。識處解脫在識處。問 曰。識處法。何者是解脫。何者非解脫。答曰。 雖空處欲時。九無礙八解脫。死時善識處非
解脫。餘善識處是解脫。無所有處解脫。在無 所有處。問曰。無所有處法。何者是解脫。何者 非解脫。答曰。若離識處欲時。九無礙八解脫。
死時善無所有處非解脫。餘善無所有處。是 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在非想非非想處。 問曰。非想非非想處法。何者是解脫。何者非
解脫。答曰。離無所有處欲時。九無礙八解脫。 死時善非想非非想處非解脫。餘善非想非 非想處是解脫。滅受想解脫。在非想非非想
處。所依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依欲界身。 滅受想解脫。依欲色界身。餘解脫。依三界 身。行者初解脫第二解脫行。不淨行。淨解脫
行淨行。四無色解脫行。十六行或行餘行滅 受想解脫不行行。緣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 脫緣欲界。為緣何法。答曰。緣色入。空處解
脫。緣四無色及彼因。彼滅一切比智分及比 智非數滅。四無色非數滅緣一切虛空。若一 相若異相。識處解脫。緣三無色及彼因。彼滅
一切比智分及比智非數滅。三無色非數滅。 緣一切虛空。若一相若異相。無所有處解脫。 緣二無色及彼因。彼滅一切比智分及比智
非數滅。二無色非數滅。緣一切虛空。若一 相若異相。非想非非想處解脫。緣非想非非 想處及彼因。彼滅一切比智分及比智非數
滅一無色定非數滅。緣一切虛空。若一相若 異相。滅受想解脫。無所緣。念處者。初解脫 第二第三解脫。與身念處俱。四無色解脫。與
四念處俱。滅受想解脫。若以親近念處。性念 處者。則不與俱。若以緣念處者。是法念處。智 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與等智俱。空處識
處無所有處解脫。與六智俱。除法智他心智。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與等智俱。滅受想解脫。 不與智俱。定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非想
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解脫。不與定俱。空處 識處無所有處解脫。或與定俱。或不與定俱。 根者初解脫第二解脫。與喜根捨根相應。滅
受想解脫。不與根相應。餘解脫。與一捨根 相應。世者在三世。緣三世者。初解脫第二第 三解脫。過去緣過去。現在緣現在。未來必
生者緣未來。不生者緣三世。四無色解脫。 緣三世及非世。滅受想解脫。無所緣善不 善無記者。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初解脫第
二第三解脫。緣善不善無記。四無色解脫。緣 善無記。滅受想解脫。無所緣。三界繫及不繫 者。三是色界繫。二是無色界繫。餘三有漏者。
無色界繫。無漏者不繫。緣三界繫及不繫者。 三緣欲界繫。四緣無色界繫及不繫。一是不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五是非學非無學。
三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緣學無學非學非 無學者。三緣非學非無學。四緣三種。一無 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五是修道斷。三若
有漏者是修道斷。無漏者不斷。緣見道修道 斷不斷者。三緣修道斷。四緣三種。一無所緣。 緣名緣義者。三緣義。四若說無色界有名者。
緣名緣義。若說無名者緣義。一無所緣。緣 自身他身非身法者。初解脫緣自身他身。第 二第三解脫。緣他身。四無色解脫。緣自身他
身及非身法。一無所緣。為是方便得為是離 欲得者。滅受想解脫。是方便得。餘是離欲 得。亦是方便得。若在初禪者。離欲界欲時得。
乃至若在非想非非想處者。離無所有處欲 時。得方便得者。以方便現在前。佛不以方便 現在前。辟支佛以下方便。聲聞或以中。或以
上方便為是本得。為是未曾得者。滅受想解 脫。是未曾得。餘是本得。亦是未曾得。聖人佛 法凡夫。是本得未曾得。餘凡夫是本得。八解
脫廣說如上。觀色是色。是初解脫者。現見修 內色想。不離內色相。觀外色若青若膿。若 膖若脹。若骨若骨鎖。是名初解脫。初者。次第
數在初故名初。隨順次第義在初故名初。復 次次第入定時數在初故名初。隨順次第義 入定時在初故名初。解脫者入是定時。善色
受想行識。是名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者。不 現見修內色相。離內色想。觀外色若青廣說 如上。是名第二解脫。第二義解脫義亦如上
說。問曰。為觀外色時亦觀內無色想。為觀外 色已復觀內無色想耶。若觀外色時亦觀內 無色想者。云何一心緣於二法。若能緣二法。
亦可緣多法。若觀外色已復觀內無色想者。 此中所說云何通。如說。內無色想觀外色。答 曰。應作是說。若觀外色時。是時不觀內無色
想。問曰。若然者此中所說云何通。如說。內 無色相觀外色。答曰。行者有如是期心故。 作如是說。行者作如是期心我不觀內色。但
觀外色。有如是期心故。佛作是說。復次此中 說。行者先分別觀察時故佛作是說。復次以 義定故。若觀內無色想。則定觀外色。若觀外
色。則定觀內無色想。復次此中說善根及方 便內無色想。是善根方便觀外色者。是滿足 善根。復次內無色想者。是其心觀外色。是
所緣淨解脫身作證得成就。是名第三解脫。 問曰。淨解脫為觀色是色。為內無色想觀外 色耶。若觀色是色者。初解脫第三解脫。有何
差別。若內無色想觀外色者。第二解脫第三 解脫。有何差別。答曰應作是說。內無色想觀 外色。問曰。若然者第二解脫第三解脫。有何
差別。答曰。名即差別。是名第二解脫。是名第 三解脫。復次第二解脫在初禪。第二禪第三 解脫。在第四禪。復次第二解脫。在內道外道
身中。淨解脫唯在內道身中。復次第二解 脫。行不淨行。第三解脫。行淨行。復次第二 解脫。對治色愛第三解脫。對治不淨。復次
第二解脫。不多所作不多用功而得。淨解脫。 多有所作多用功而得。復次第二解脫體明 淨。緣不明淨體。勝妙緣不勝妙。淨解脫體勝
妙。緣勝妙體。明淨緣明淨。淨解脫緣淨。問 曰。行者何故淨解脫觀緣淨。答曰。欲試善 根故。行者作是念。我作不淨觀。煩惱不生。未
知此善根為滿足不。復試觀淨。煩惱亦復不 生。便知善根已得滿足。復次行者觀不淨故 心劣。心劣故不能修勝進善根。復次淨觀令
心欣踊。能修勝進善根。猶塚間比丘。常觀死 尸故。心則劣弱。不能修勝進善根。便從住處。 往清淨妙好河池園林之中。觀世種種勝妙
之事。心生欣踊。然後能生勝進善根。彼亦如 是。復次行者作不淨觀。心常愁慼。無歡喜時。 則不能修勝進善根。若以淨觀。捨不淨心。能
修勝進善根。復次欲現自心堅牢故。彼作是 念。我心堅牢。乃至作淨觀。猶不生煩惱。復次 欲現善根有大勢用故。復作是念。此善根
有大勢用。乃至緣淨法。猶不生煩惱。復次欲 現自心堅牢亦現善根有大勢用故。彼作是 念。我心堅牢善根有大勢用。觀淨境界。猶不
生煩惱。復次淨解脫。非凡夫常人能起。若 行者好喜淨潔。從摩 㝹 摩天中來。曾聞有一 比丘。以日入時。往詣佛所。從佛索房。爾時佛
告阿難。汝為此比丘。求住房舍。爾時阿難。 示彼比丘房時。彼比丘語阿難言。汝可極淨 掃灑此房。懸繒幡蓋。散種種華。燒眾名香。敷
軟床蓐。安置好枕。爾時阿難。具以是事。往白 世尊。佛告阿難。如彼比丘所須。悉辦具足。 爾時阿難。即為辦具。時彼比丘。入此房中。坐
其床座。以夜初分。起淨解脫因。是次第得盡 諸漏。成阿羅漢。獲得神通。晨朝以神足力。忽 然而去。爾時阿難。晨朝詣彼比丘所入房。但
見嚴正床座。不見其人。見是事已。往詣佛所。 而白佛言。彼比丘。嚴正床座。不知何去。佛告 阿難。汝於彼比丘。莫生輕心。彼比丘。昨夜
起淨解脫。得盡漏。成阿羅漢。獲得神通。以神 通力。忽然而去。阿難當知。彼比丘者。好憙淨 潔。從摩 㝹 摩天中來。若不得如是清淨房舍
床座臥具者。則不能起是善根。以是事故。知 淨解脫非凡常人能起居好憙淨潔。從摩 㝹 摩天中來者。則能起淨解脫。第三義解脫義
如上說。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解脫。廣說如四無色定滅受想解脫。滅盡定 處。當廣說。第八義解脫義如上說。
◎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46 阿毘曇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