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2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九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使揵度不善品之五
[0209a26] ◎此三結。幾是見幾非見。乃至九十八使。幾 是見幾非見。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 說。一切煩惱皆是見性。問曰。彼何故作如是
說耶。答曰。彼作是說。所行猛利。是見性。一 切煩惱。名於自分。所行猛利。如身見著我我 所。邊見著斷常。邪見著無所有見取著第一。
戒取著淨所行猛利愛。亦如是。於染著愛。 所行猛利。恚憎惡。慢自高。癡愚癡猶豫。所 行亦猛利。為斷如是說者意亦明煩惱有是
見性有非見性故。而作此論。此三結。幾是見 性幾非見性。答曰二是見性。謂身見戒取。一 非見性。謂疑。餘門廣說如經本。問曰。何故名
見耶。答曰。此中應廣說。如五見見處。
[0209b10] 此三結。幾有覺有觀。幾無覺有觀。幾無覺無 觀。乃至九十八使。幾有覺有觀。幾無覺有觀。 幾無覺無觀。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
說。覺觀從欲界乃至有頂。如譬喻者說。彼何 故作是說。彼依佛經。佛經中說。心麁是覺。心 細是觀。此麁細相。從欲界乃至有頂中可得。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阿毘曇者。作如是說。心 次第相。方而有麁細。遍三界中。然從欲界乃 至梵世。有覺有觀。如是說者。則名惡說。汝等
作如是說。麁心是覺。細心是觀。此麁心細心。 乃至有頂可得。然說覺觀從欲界乃至梵世中 有。是故汝等所說是惡說。非善說。惡受持。非
善受持。阿毘曇人。作如是說。我等所說。是善 說。善受持。非惡受持。所以者何。我以種種事 故。說麁細相。非以一事。如說纏麁使細。是中
不說覺麁觀細。所以者何。此二法。非覺觀 相故。如說色陰是麁。四陰是細。如是則說覺 之與觀俱是細法。所以者何。同行陰攝故。如
說欲界是麁。初禪是細。如是亦說覺觀是麁 是細。所以者何。欲界初禪。俱有覺觀故。如 說。初禪地麁。二禪地細。如是則說覺觀是麁。
所以者何。初禪地上。更無覺觀故。問曰。彼說 初禪地上有覺觀者。云何復說三地差別。答 曰。彼作是說。欲界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有三種法。謂善染污不隱沒無記。禪中間乃 至非想非非想處深染污法。是名有覺有觀 地。禪中間善不隱沒無記法。是名無覺有觀
地。第二禪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善法不 隱沒無記法。是名無覺。無觀地。問曰。若然 者。彼云何通佛經。如經說。滅於覺觀。定生喜
樂。入第二禪。彼作是答。滅善覺觀。非染污。 問曰。若然者。為因何事。滅善覺觀。非染污 耶。答應先滅染污。後離地時。乃滅於善。但
譬喻者說上地有覺觀。當知此說是無明果 闇果不勤方便果。然覺觀欲界初禪中有故。 欲止他義。乃至廣說。而作此論。此三結。幾有
覺有觀。幾無覺有觀。幾無覺無觀。答曰。三結 有三種。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 觀。云何有覺有觀。答曰。在欲界初禪者。云何
無覺有觀。答曰。在禪中間者。云何無覺無觀。 答曰。在三禪及四無色者。餘門廣說如經本。 問曰。何故名有覺有觀。何故名無覺有觀。何
故名無覺無觀耶。答曰。與覺俱觀俱。與覺相 應觀相應。與覺觀俱現在前。是名有覺有觀。 若不與覺俱。但與觀俱。不與覺相應。與觀相
應。已滅覺與觀俱現在前。是名無覺有觀。若 不與覺觀俱。亦不與覺觀相應。已滅覺觀。是 名無覺無觀。復次若種種數。若種種觀。是名
有覺有觀。若數觀不種數。是名無覺有觀。 若不種數不種觀。是名無覺無觀。
[0210a02] 此三結。幾樂根相應。幾苦根相應。幾喜根相 應。幾憂根相應。幾捨根相應。乃至九十八使 亦如是。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法
生時。次第生。不一時生。如譬喻者尊者佛陀 提婆。作如是說法生時。次第生。不一時生。猶 如多伴經過俠道。次第而行。不得一時。若
欲二人併行。此猶為難。何況多人。如是一切 有為法。各各從生相生。何緣眾多生法共一 時生。阿毘曇者。作如是說。有為法。自有一法
和合而生。自有多法和合而生。一法和合生 者。於一剎那頃生故。名一法和合生。多法和 合生者。如一一數法。各有一生。雖多不相離。
故名多法和合生。復次所以作論者。或有說。 展轉相因力義。是相應義。彼作是說。若法與 彼法相因力生者。是相應義。如心因心力故
生。心與心相應。數法因心力故生。數法與心 相應。數法因數法力故生。數法與數法相應。 心不因數法力生。故心不與數法相應。為止
如是說者意亦明心與數法相應。數法亦與 數法相應。數法與心相應。心不與心相應故。 而作此論。復次所以作論者。或有說。自體與
自體相應。不與他相應。彼作是說。等相敬義。 是相應義。諸法相敬。莫過敬自體者。為止如 是說者意亦明與他法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復次所以作論者。或有說。自體於自體。不名 相應。不名不相應。不名相應者。一切諸法。 不能與自體作緣。不名不相應者。等相敬義。
是相應義。所以者何。諸法相敬。莫過敬自體 者。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不亂相應法。是故 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乃至廣說。此三結。幾樂
根相應。幾苦根相應。幾喜根相應。幾憂根相 應。幾捨根相應。問曰。何故但問與受相應。不 問與餘數法耶。答曰。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
廣說。復次受不妨成就。或妨現前行。云何 不妨成就。如一人成就五受。云何妨現前行。 無有二受一時現前行。復次以受一體有諸
根相故。復次以受於緣起輪中。猶如車轂法 故。復次以受受入一切法故。復次若不問受。 更問何耶。若問命等八根。彼一向是不相應
法。若問三無漏根。信等五根。彼一向是善。若 作是說。何不問意根者。以意根故。名相應法。 如以心故。名心相應法。身見戒取。與三根相
應。除苦根憂根。所以除苦根者。苦根在五識 地。此是意地所以不與憂根相應者。憂根是 憂慼行。此是欣踊行。總而言之。與三根相應。
此在三界。在欲界初禪二禪者。與二根相應。 謂喜根捨根。在第三禪。與二根相應。謂樂根 捨根。在第四禪及四無色。與一根相應。謂捨
根。是故總而言之。與三根相應。除苦根憂根。 疑與四根相應。除苦根。不與苦根相應者。以 苦根在五識地。總而言之。與四根相應。疑
在三界。在欲界者。與二根相應。謂憂根捨根。 若在初禪二禪者。與二根相應。謂喜根捨根。 在第三禪者。與二根相應。謂樂根捨根。在第
四禪及四無色。與一根相應。謂捨根。是故總 而言之。與四根相應。問曰。何故欲界疑。不與 喜根相應。初禪二禪。則與相應。答曰。欲界疑
喜所行各異故。疑所行非喜所行。喜所行非 疑所行。所以者何。疑行憂慼。喜行欣踊。同義 是相應義。彼不同故。不與相應。初禪二禪。俱
行欣踊行故相應。復次欲界喜麁疑細。麁法 不與細法相應。所以者何。等義是相應義故。 問曰。喜有何麁義耶。答曰。眾生不應起而起。
於前物不應起而起。云何眾生不應起而起。 眾生性是苦故。云何於前物不應起而起。見 他人若顛若墮若謬誤。應起慈愍。而更大笑。
在初禪二禪者。俱微細故相應。復次欲界喜 輕躁疑居重。輕躁不與居重相應。所以者何。 等義是相應義。初禪二禪地。二俱居重。是故
相應。復次欲界喜從外法生疑從內法生。從 外生法。不與從內生法相應。所以者何。等義 是相應義。初禪二禪。俱從內生。是故相應。復
次欲界喜是客疑是舊住。客不與舊住相應。 所以者何。等義是相應義。初禪二禪。俱是舊 住。是故相應。復次欲界疑。雖不與喜根相應。
與餘受相應。初禪二禪喜。是地性受。若不與 喜根相應者。此則名無受心聚。壞相依法。壞 相應法。欲令無如是過故。欲界疑不與喜根
相應。初禪二禪疑。與喜根相應。貪與三根相 應。除苦根憂根。所以者何。貪行欣踊。憂苦行 憂慼。恚與三根相應。除喜根樂根。所以者何。
恚行憂慼。喜樂行欣踊。癡欲漏無明漏。與五 根相應。所以者何。此三通六識身。所行欣踊。 亦行憂慼故。有漏與三根相應。除苦根憂根。
所以者何。色無色界。無憂苦故。色無色界。無 憂苦義。根揵度中。當廣說。除邪見。餘門義 如經本說。邪見與四根相應。除苦根。總而言
之。邪見與四根相應。然邪見在三界在欲界 者。與三根相應。除苦根樂根。在初禪二禪者。 與二根相應。謂喜根捨根在第三禪者。與二
根相應。謂樂根捨根。在第四禪及無色定。與 一根相應。謂捨根。問曰。欲界邪見。何者與 喜根相應。何者與憂根相應。答曰。有人本性。
不好布施。不好祠祀。後若與邪見外道。共會 一處。而聞是語無施無祠祀。無善惡業報。聞 是語時。心生信樂。便生喜心。我所行善好。如
是邪見。與喜根相應。有人性好行施祠祀。後 若與邪見外道。共會一處。聞作是說。無施無 祠祀。無善惡業報。聞是語時。心生信樂。便
生憂心。我等所施。便為唐捐。所以者何。無果 報故。如是邪見。與憂根相應。此門是廣說優 波提舍毘婆沙。問曰。何故名相應。相應義如 雜揵度相應因中廣說。
[0211a18] 此三結。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嫉慳在欲界梵 世。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彼依佛經。佛經
說。梵天王。語諸梵眾。我等皆共住此。不往詣 沙門瞿曇所。而於此處。自能至老死。彼作是 說。梵王以嫉慳故。而作是言。為止如是說者
意亦明嫉慳唯在欲界故。而作此論。三結。或 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此門義廣說 如經本。問曰。何故名欲界繫。何故名色界繫
無色界繫。答曰。縛欲界法故。名欲界繫。縛色 無色界法故。名色無色界繫。如牛繫著柱名 柱繫牛。彼亦如是。復次欲界足。為欲界法所
繫故。名欲界繫。色無色界足。為色無色界 法所繫故。名色無色界繫。足名煩惱。如偈 說。
佛有無量行 無足誰將去
[0211b05] 如人有足。則得自在四方遊行。如是有煩惱 足者。則能行於諸趣諸生生死中。復次煩惱 於欲界作居處想我有想故。名欲界繫。色無
色界煩惱。於色無色界。作居處想我有想故。 名色無色界繫。居處是愛。我有是見。以欲界 愛潤故。見計我我所。以色無色界愛潤故。見
計我我所。復次能生欲界樂欲故。名欲界繫。 能生色無色界樂欲故。名色無色界繫。樂是 愛。欲是見。復次為欲界生死法所繫故。名欲
界繫。為色無色界生死法所繫故。名色無色 界繫。復次為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過故。 名欲界繫。為色無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 過故。名色無色界繫。
◎
[0211b18] ◎諸結是欲界。彼結在欲界耶。是有六種。 一界是。二趣是。三人是。四入是。五漏是。六 自身是。界是者。如此中說。諸結是欲界。彼結
在欲界耶。此中說。法處名是。欲界法。名欲界 是。色無色界法。名色無色界是。趣是者。如 說。法法施時。而作是言。一切是五趣眾。盡生
死苦。人是者。如毘尼說。是二人。在僧數中。 僧中可得。入是者。如波伽羅那說。云何色陰。 十色入。及法入中色是。漏是者。如說。云何
漏有漏法是。身是者如四大揵度說。云何 大法。答曰。自身是。於六是中。以界是。而作 論。不以餘是。在有四種。一自體在。二器在。
三所行在。四處所在。自體在者。一切諸法。自 體自相自性。在自分中。器在者。如果在器中。 如提婆達多在舍中。如器在。所行在處所在
義亦爾。此中以四在而作論。隨相而說。諸結 是欲界。彼結在欲界耶。答曰。或結是欲界。彼 結不在欲界。或結在欲界。彼結不是欲界。或
結是欲界。彼結亦在欲界。或結不是欲界。彼 結不在欲界。云何結是欲界彼結不在欲界 耶。答曰。為纏所纏。魔波旬。住梵天上。欲與
如來語言。問曰。魔波旬。為何纏所纏。欲與 如來語言耶。答曰。為忿纏所覆故。欲與如來 語言。復有說者。為嫉纏所覆故。欲與如來語
言。復有說者。為慳纏所覆故。欲與如來語言。 評曰。應作是說。為十纏所覆。起一一纏現在 前。欲與如來語言。問曰。何故名魔。答曰。斷 慧命故名魔
(魔秦言殺) 。復次常行放逸。而害自身 故名魔。何故名波旬。答曰。常有惡意。成就 惡法。成就惡慧。故名波旬 (波旬秦言惡) 。尊者瞿
沙說曰。應言波旬踰。所以者何。從波旬踰。生 彼中故 (波旬秦言惡踰名國) 。住梵天上。欲與如來語言。問 曰。魔王住梵天上。何所為耶。答曰。梵天諸魔
經。是此論本緣。曾聞佛住舍衛國給孤獨精 舍祇陀林中。爾時有一梵天。於梵天上。生如 是惡見。而作是言。此處是常不斷棄出寂滅
之法。更無有常不斷棄出寂滅之法勝此處 者。爾時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譬如壯夫 屈申臂頃。從祇陀林。忽然不現。至梵天上。去
梵天不遠。而住其邊。爾時梵天。遙見如來。即 便請之。而白佛言。善來大仙。此處是常不斷 棄出寂滅。更無有常勝此處者。而汝能捨欲
界煩惱亂種種苦事。而來此間。甚是快事。 汝可於此安樂常住。爾時如來。告梵天言。 此處非常。而汝說常。此處非是安樂寂靜棄
出之處。而汝說是安樂寂靜棄出之處。汝為 無明所覆故。作如是說。汝應憶念過去諸梵 墮欲界者。如華果落。爾時梵天。復白佛言。
善來大仙。此處常樂。廣說如上。第二第三。亦 如是說。爾時如來。亦第二第三。告梵天言。此 處無常。乃至廣說。無明覆。汝應憶念過去
諸梵墮欲界者如華果落爾時梵天。心作是 念。今者如來。難可親近。難共語論。然諸梵 法。在離欲地。志意閑靜。不能與佛競於言論。
復作是念。魔王波旬。常與如來共相違逆。必 能與佛競於言論。是時梵王。即致波旬。到梵 天上。化作欲界地。而以安止。爾時梵天。復
白佛言。大仙當知。此處是常。乃至更無勝者。 爾時如來。復告梵王。此處無常。廣說如上。爾 時波旬。白佛言。大仙汝莫違逆梵王所說。隨
其教勅。常奉行之。汝若違逆梵王言者。猶 如有人。功德天神。來入其舍。以杖驅之。我不 須汝。汝若違逆梵王之言。亦復如是。亦如有
人。從高轉墮。若其不以手足自御。復當更墮。 如人墮樹。不堅執枝。則受苦痛。若堅執枝。不 受苦痛。如是大仙。汝莫違逆梵王之言。如其
所說。當奉行之。復白佛言。大仙今者不見梵 眾及與我等圍遶梵王。隨順梵王不違其言 耶。爾時世尊便作是念。今者惡魔。來留難我。
知是事已。即告魔言汝非梵王亦非梵王眷 屬。所言惡魔留難我者。汝身是也。爾時波旬 便作是念。沙門瞿曇。今者已知我心所念。心
懷恐怖。生厭離意。在一面坐而不能還。爾時 梵王。以神足力。能令波旬還自在宮。是故彼 經。即是此論本緣亦為纏所纏。色界命終。生
欲界中陰。凡夫人。色界命終。當生欲界。欲界 中陰。在色界中而現在前。所以者何。法應如 是死陰滅處。即生中陰。猶如種子滅處必生
萌牙。彼亦如是。從死陰至中陰時。欲界三 十六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是名結是欲 界彼結不在欲界。此中是者是界是。在者除
自體在。是餘三在。云何結在欲界彼結不是 欲界。為纏所纏。欲界命終。生色界中陰。凡夫 聖人。欲界命終。生色界中。色界中陰。在欲界
中。所以者何。法應如是。死陰滅處。即生中 陰。猶種子滅處即生萌牙。彼亦如是。凡夫人 從死陰至中陰時。色界三十一使。若一現在
前。令生相續。聖人從死陰至中陰時。色界修 道所斷三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亦結是 色無色界住欲界現在前。住欲界不死不命
終。色無色界結現在前。凡夫三十一使。若一 現在前。聖人修道所斷三使。若一現在前。如 是等說因愛行禪者。因慢行禪者。因見行禪
者。因疑行禪者。是名結在欲界彼結不是欲 界。在者是三在。是者是界是。云何結是欲 界亦在欲界。為纏所纏。凡夫聖人。欲界命終。
還生欲界中陰。凡夫人。生五趣無礙。聖人生 二趣無礙。若生天中。若生人中。凡夫人。從死 陰至中陰時。三十六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
續。聖人從死陰至中陰時。欲界修道所斷四 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如從死陰至中陰。 從中陰至生陰。說亦如是。亦結是欲界。住
欲界現在前。住欲界不死不命終。起欲界結 現在前。凡夫人。三十六使。若一現在前。聖人 欲界修道所斷四使。若一現在前。是名結是
欲界亦在欲界。此中是者是界是。在者是四 在。云何結不是欲界亦不在欲界。為纏所纏。 色界命終。生色界中陰生陰中。色界命終生
色界中者。是凡夫聖人。凡夫人亦生上亦生 下。一一處有多生分。聖人生上不生下。一一 處有一生分。凡夫人從死陰至中陰時。三十
一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聖人修道所斷 三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從中陰至生陰。 說亦如是。色界命終。生無色界中。亦是凡夫
聖人。凡夫人一一處有多生分。聖人一一處 有一生分。凡夫人。從死陰至生陰時。無色界 三十一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續。聖人三使。
無色界命終。還生無色界。亦是凡夫聖人。凡 夫人。亦生上。亦生下。一一處有多生分。聖人 生上不生下。一一處有一生分。凡夫人。從死
陰至生陰時。三十一使。若一現在前。令生相 續。聖人三使。凡夫人。無色界命終。生色界 中。從死陰至中陰時。色界三十一使。若一現
在前。令生相續。亦結是。色無色界。住色界現 在前。住色界不死不命終。亦是凡夫聖人。凡 夫人。三十一使現在前。聖人三使現在前。如
是等說因愛行禪者。因慢行禪者。因見行禪 者。因疑行禪者。住無色界。不死不命終。起 無色界三十一使現在前。亦是凡夫聖人。凡
夫人起三十一使現在前。聖人三使。是名結 不是欲界亦不在欲界。所以者何。在色無色 界故。是者是界是。在者是四在。諸結是色界
亦在色界耶。乃至廣作四句。前四句初句。作 此第二句。前第二句。作此初句。前第三句。作 此第四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諸結是無
色界。亦在無色界耶。答曰。諸結在無色界。彼 結亦是無色界。所以者何。無色界唯有無色 界繫結故。頗有結是無色界不在無色界耶。
答曰有。是無色界結。住欲色界現在前。不死 不命終無色界結現在前。亦是凡夫聖人。凡 夫人起無色界三十一使現在前。聖人三使。
如是等因愛因慢因見因疑行禪者。是名結 是。無色界是者。是界是不在無色界。所以者 何。在欲色界故。在者除自體在。是餘三在。諸
結非是欲界亦非在欲界耶。乃至廣作四句。 前四句初句。作此第二句。前第二句。作此初 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前第四句。作此第
三句。諸結非是色界。彼結亦非在色界耶。乃 至廣作四句。如欲界說。諸結非是無色界。彼 結亦非在無色界耶。答曰。諸結非是無色界。
彼結亦非在無色界。頗結非在無色界。彼結 非不是無色界耶。答曰有。諸結非不是無色 界。住欲色界現在前。住欲色界不死不命終。
起無色界結現在前。亦是凡夫。亦是聖人。凡 夫人。起三十一使現在前。聖人三使。此結非 在無色界中。所以者何。在欲色界故在者三
在。除自體在。非不是無色界。所以者何。是無 色界結故。是者是界是。問曰。何故彼尊者立 非句而作論耶。答曰。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
廣說。復次欲現言論自在故。若人於言論自 在。則能以非句而作論。於言論不自在者。於 正句猶不能作。何況非句耶。復次欲生弟子
覺意故。若以非句作論。則生弟子覺意說法 相此亦可爾。彼亦可爾。復次或有作非句而 得長養者。如人品中作正句。彼人有四。彼
人有三。彼人有二作非句。彼人有五。彼人有 六。彼人有四。以是事故。彼尊者以非句而作 論。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若色不斷。為色所繫
耶。設為色所繫色不斷耶。乃至識亦如是。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斷色有次第斷 分齊斷段段斷。如外國法師作是說。如染污
心心數法。九種斷色亦如是。為斷如是說者 意故。亦明染污心心數法九種斷色善有漏 不隱沒無記心心數法。於最後無礙道一時
斷故。而作此論。問曰。何故染污心心數法九 種斷色善有漏不隱沒無記心心數法。最後 無礙道一時斷耶。答曰。以明無明常相妨。下
下明斷上上無明。下中斷上中。下上斷上下。 中下斷中上。中中斷中中。中上斷中下。上下 斷下上。上中斷下中。上上斷下下。色善有漏
不隱沒無記法。不妨明。不妨無明。但為明無 明作所依處立足處。如燈明不與炷油器相 妨與闇相妨。但炷油器。為燈明作所依處立
足處。如是色善有漏不隱沒無記法。不與明 無明相妨。而與明無明作所依處立足處。復 次染污心心數法。隨幾種斷。不成就彼種。色
是染污者。住方便道時。即不成就。最後無礙 道。斷色是善不隱沒無記者及餘善有漏不 隱沒無記有為法。悉於最後無礙道。一時斷
此諸法。雖已知已斷。離三界欲猶故成就。是 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乃至廣說。而作此論。 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色愛未斷。乃至廣說。問
曰。為避何事。說見諦具足。為制何事。說世 尊弟子。答曰。見諦具足。為避堅信堅法人。世 尊弟子。為制愚小凡夫。問曰。何故堅信堅法
人。不名見諦具足耶。答曰。若具足見四真諦。 永斷邪見。是名見諦具足。堅信堅法人。見諦 未具足。而當具足。未永斷邪見。而當永斷。復
次若身中無四種無明愚闇。有四種智。名見 諦具足堅信堅法人。未捨四種無明愚闇。未 具四種智故。復次若裂四種猶豫疑網。生四
種決定者。是見諦具足堅信堅法人。未裂四 種猶豫疑網。亦未具足四種決定故。復次若 身中無如霜雹煩惱邪見顛倒及諸惡行者。
名見諦具足堅信堅法人。無是事故。不名見 諦具足。猶如苗稼無諸霜雹名為具足。彼亦 如是。復次若能降伏四諦方土。是名見諦具
足堅信堅法。未能降伏四諦方土故。名不具 足。問曰。何故凡夫不名世尊弟子耶。答曰。若 聞佛所說。於四諦三寶。心無有異。凡夫不
爾。或信佛語。或信外道語。復次若不事餘天。 唯事於佛。是名世尊弟子。凡夫人。或事於 佛。或事自在天等。復次若於佛有不壞信。是
名世尊弟子。凡夫人。無於佛不壞信故。不 名世尊弟子。復次若於佛法。心不移動。猶如 門閫者。是名世尊弟子。凡夫輕躁。猶如樹
花。復次若有所聞不為邪聞所壞。是名世尊 弟子。凡夫若有所聞。則為邪聞所壞。問曰。此 中誰是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耶。答曰。須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見諦具足世尊弟 子。若色不斷。為色所繫。色若斷即時解脫。若 解脫。即時斷。若先斷後得解脫。無有是事。染
污心心數法。或有先斷後得解脫者。或有俱 斷亦解脫者。染污心有九種。下下乃至上上。 前八種先斷後得解脫。後一種亦斷亦得解
脫。若上上斷餘八種有緣縛。乃至第八種斷 下下種緣縛八種。所以者何。盡是一使展轉 相使故。如是等說。是略毘婆沙。見諦具足世
尊弟子。若色未斷。為色所繫耶。答曰。如是。 設為色所繫。色不斷耶。答曰。如是。所以者 何。先作是說。色若斷即時解脫。若解脫即
時斷。若先斷後解脫者。無有是事。須陀洹。斯 陀含。五地色不斷。為色所繫。未離初禪欲。阿 那含四地色不斷。為色所繫。乃至離第三禪
欲。阿那含未離第四禪欲。一地色不斷。為色 所繫。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若受不斷。為受所 繫耶。答曰。若為受所繫。彼受不斷。須陀洹。
斯陀含。三界修道所斷。受不斷。為受所繫。 未離初禪欲。阿那含八地。受不斷。為受所 繫。乃至離無所有處欲。阿那含一地。受不
斷。為受所繫。頗為受所繫。彼受非不斷耶。 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種子。彼欲界修道所 斷上中結。彼結相應受。為下下結所縛。家家
若斷三種。若斷四種。如彼結斷。彼相應受亦 斷。彼相應受。為若五若六種結所縛。斯陀 含已斷六種結。如彼結斷。相應受亦斷。彼相
應受。為三種結所縛。一種子若斷七種八種 結。如彼結斷。彼相應受亦斷。彼相應受為一 種。若二種結所縛。如受想行識說亦如是。
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若色已斷。彼色不繫耶。 答曰。如是。若色不繫。彼色斷耶。答曰。如是 所以者何。先作是說。若色斷即時解脫。若色
解脫即時斷。若先斷後解脫。無有是事。離色 愛聖人。斷五地色。彼色不繫離三禪欲。未離 第四禪欲。阿那含四地色斷。彼色不繫。乃
至未離初禪欲。阿那含一地色斷彼色不繫。 見諦具足世尊弟子。若受已斷。彼受不繫耶。 答曰。若受不繫。彼受已斷。阿羅漢三界見道
修道所斷受。已斷不繫。離無所有處欲。阿那 含三界見道所斷八地修道所斷受。斷亦不 繫。乃至未離初禪欲。阿那含三界見道所斷
一地修道所斷受。斷亦不繫。須陀洹斯陀含 三界見道所斷受。斷亦不繫。頗有斷非不繫 耶。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種子欲界繫修道
所斷上中結斷。彼所斷結相應受。為下結所 繫。家家若斷三種。若斷四種結。如彼結斷。受 亦斷彼相應受。若為五種若六種結所繫。斯
陀含斷六種結如彼結斷。受亦斷彼相應受。 為三種結所繫。一種子。若斷七種。若八種結。 如彼結斷。受亦斷彼相應受。若為一種。若二
種結所繫。如受想行識說亦如是。問曰。家家 須陀洹所不攝須陀洹。斷上上中結者為下。 若七若八種結所繫。此中何以不說耶。答曰。
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此是壞 相不定故不說。若是不壞是定相者。此中則 說。問曰。如色無色界結亦可爾。如離初禪上
上結為八種結所繫。乃至八種結斷。為一種 結所繫。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結斷亦如是。何 以但說欲界結。不說色無色界耶。答曰。應說
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此現初義。若 說欲界。當知說色無色界亦爾。復次以欲界 結斷時生種種人名。若斷三種四種。名家家。
若斷六種。名斯陀含。若斷七八。名一種子。離 色無色結更無如是異人名故。是以不說。問 曰。下結斷亦可爾。如下上煩惱斷。為下中下
下結所縛。若下上下中結斷。為下下結所 縛。何以但說上中。不說下耶。答曰。應說而不 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如上上結斷。為下八種
結所縛若斷二種。為七種所縛。如是一一種 斷。皆為下所縛。但不能一一作文。是故略說。 家家是須陀洹差別。一種子是斯陀含差別
家家者。若在二家。若在三家。二家者。斷四種 結。餘有二有種子。三家者。斷三種結。餘有三 有種子。家家無有斷五種結者。所以者何。若
能斷五種。必斷第六種。得斯陀含果。所以者 何。第六種結。性羸劣不能障礙留難斯陀含 果。猶如一綖不能制象。彼亦如是。一種
子斷。若七若八種結。餘有一種子。問曰。餘有 二種結在。何以言一有種子耶。答曰。不以一 種結在名一種子。以有一有種子故。名一種
子。復有說者。無有盡八種結一種子者。所以 者何。若斷八種結。必得離欲界九種結。不能 障礙留難離欲法故。復有說者。有斷八種結
一種子者。無有說斷五種家家須陀洹。所以 者何。若斷五種。必斷六種。得斯陀含。第六種 結。性羸劣不能障礙留難斯陀含果。問曰。第
九種結亦性羸劣。不能障礙留難。若一種子。 能斷第八種者。亦能斷第九種。而得離欲。答 曰。家家須陀洹。若斷六種結。猶在欲界中生
所有決定已熟業。應於欲界而受報者。不能 障礙留難斯陀含果。一種子斷九種結。更無 欲界生分所有決定已熟業。應於欲界而受
報者。能障礙留難。不得離欲。作如是說者。眾 生有三時煩惱業。能極障礙留難。一頂向忍 時。二聖人離欲界欲時。三得阿羅漢果時。頂
向忍時者。諸惡趣決定業。極為障礙留難。若 起忍者。我等於誰身中。而受報耶。聖人離欲 界欲時者。欲界決定諸業。應受報者。極作障
礙留難。若離欲者。我等於誰身中。而受報耶。 得阿羅漢果時。決定應受未來有業。極作障 礙留難。若得阿羅漢果。我等於誰身中。而受
報耶。是故有斷八種結。是一種子者。無有斷 五種。是家家須陀洹。家家有二種。有人中家 家。天中家家。天中家家者。天上。若二生若三
生。若一天中。若二天中。若三天中。或一天中。一 家二家三家。人中家家者。若二生三生分或一 天下。或二天下。或三天下。若一天下。或一家二
家三家中。生一種子。天中一種子者。天中有一 生分。人中一種子者。人中有一生分。以三事故 名家家。一以業。二以根。三以斷結。以業者。或
造二生業報。或造三生業報。以根者。得無漏 根故。斷結者。若斷三種。若斷四種結。於此三 事。不具一事。不名家家以三事故。名一種子。
一以業。二以根。三以斷結。以業者。造一生 業報以根者。得無漏根故。斷結者。若斷七種。 若斷八種結。於此三事。不具者不名一種子。
問曰。聖人住欲界受身造業不耶。答曰。或有 說者不造。所以者何。以欲界多過患故。雖 不作受身造業。而作受身滿業。問曰。若聖
人不作欲界受身造業者。此云何通如說。爾 時世尊。讚說彌勒成佛時事會中有未離欲 學人。聞說是已。皆共立願。使我聞見此好妙
事已。然後乃般涅槃。答曰。此須臾時。於所須 物。無所乏少。不為苦痛所逼。而有所願求。若 為苦痛所逼。於一切生處。更無願求我若能
如鳥飛於空者。即於今日。而般涅槃。若作是 說。聖人不作欲界受身造業者。彼作是說。彼 家家。若二生三生造業。於凡夫時造。若斷三
種四種結。或凡夫時斷。或聖人時斷一種子。 有一生分業。亦凡夫時造。彼若斷七種八種 結。或凡夫時斷。或聖人時斷。復有說者。聖人
住欲界受身處造業。聖人所造者。清淨妙好。 無諸苦患。隨順善法。若作是說。聖人住欲 界身受身處造業者。家家須陀洹。造二生
若三生。必受報業。此業或凡夫時造。或聖人 時造。斷若三。若四種結。或凡夫時斷。或聖人 時斷。一種子造一生。必受報業。此業或凡夫
時造。或聖人時造。斷若七若八種結。或凡夫 時斷。或聖人時斷。問曰。若人中得須陀洹斯 陀含果。命終已生欲界天中。得阿那含果。彼
命終已。為生色無色界中不耶。若生者。增一 經說云何通。如說。有五人。此間種子。此間畢 竟。五人者。一受七有人。二家家人。三斯陀含
人。四一種子人。五現法般涅槃人。此間種子 者。此間得正決定。此間畢竟者。此間盡漏。復 有五人。此間種子。彼間畢竟。一中般涅槃。二
生般涅槃。三有行般涅槃。四無行般涅槃。五 上流般涅槃。此間種子者。此間得正決定。彼 間畢竟者。彼間得盡漏。若不生者。帝釋所問 經云何通。如偈說。
若知於此法 俱生梵世中
於諸梵中勝 威德最在前
[0215c13] 即此經說。復云何通。如帝釋白佛言。世尊如 我所行正行。若有為我重解說者。我當勝進 得阿羅漢果。能盡苦際。我所行正行。若無
有人為我說者。我必生彼妙色摩 㝹 摩天中。諸 根具足。無有缺減。亦不卑陋。有清淨色。以愛 樂為食。身出光明。飛行虛空。壽命長遠。於此
命終。當生如是天中。答曰。或有說者。如此聖 人不生色無色界中。問曰。若然者。增一經善 通。如說。有五種人。此間種子。此間畢竟。帝
釋所問經云何通。如偈說。若知於此法。乃至 廣說。答曰。此所說者。不說死。亦不說生。何 以知之。曾聞。釋女瞿夷。有三比丘。常入其
舍。以清淨音聲。為其唄唱。亦數數為說法 要。爾時瞿夷。以聞法故。心生欣樂。厭患女 身。願男子身。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為帝釋
子。時彼諸天。即為立字稱。瞿夷天子時三比 丘。以自愛音聲故。生於下處揵闥婆中。揵 闥婆。是諸天作樂神也。朝夕常為諸天作樂。
爾時瞿夷天子。見便識之。而語之言。我因汝 等。生信樂心。厭患女身。成男子身。命終之 後。今得生此為帝釋子。汝等淨修無上梵行。
何緣生卑下揵闥婆中。時揵闥婆。聞天 子言。心生厭離。得離欲愛。二以神足力。往梵 天中。一猶住此。以是事故。知其不死。亦復不
生。復有說者。彼二此間死生彼中。本於人中。 得達分善根。聞瞿夷天子所言。心生厭患。得 正決定。後離欲愛。得阿那含果。命終之後。生
梵世中。雖死雖生。非本人中得須陀洹斯陀 含者。問曰。若然者。帝釋所問經第二說云何 通。如說。我所行正行。乃至廣說。答曰。帝
釋雖當得道果。以不知阿毘曇相義故。作如 是說。問曰。即於佛前。而作是說。佛何以不呵 之耶。答曰。佛知此說。不能障道。後入法時。
自當知之。復有說者。如此聖人生色無色界。 問曰。若然者。帝釋所說經善通。增一經云何 通。答曰。聖人不定。或有轉行。有不轉行。若
轉行者。如帝釋問經說。不轉行者。如增一經 說。是則二經俱通。評曰。如此聖人不生色無 色界。所以者何。聖人易世。必有三事。一不
退。二不轉根。三不生色無色界。所以者何。聖 道於彼身中。以是舊住故。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8 冊 No. 1546 阿毘曇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