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7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七十 七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七
[0396a13] 說一切有部有四大論師。各別建立二世有 異。謂尊者法救說類有異。尊者妙音說相 有異。尊者世友說位有異。尊者覺天說待
有異。說類異者。彼謂諸法於世轉時。由類 有異非體有異。如破金器等作餘物時 形雖有異而顯色無異。又如乳等變成酪 等時捨味勢等非捨顯色。如是諸法從未
來世至現在世時。雖捨未來類得現在 類。而彼法體無得無捨。復從現在世至過 去世時。雖捨現在類得過去類。而彼法體 亦無得無捨。說相異者。彼謂諸法於世轉
時。由相有異非體有異。一一世法有三世 相。一相正合二相非離。如人正染一女色 時。於餘女色不名離染。如是諸法住過去 世時。正與過去相合。於餘二世相不名為
離。住未來世時。正與未來相合。於餘二 世相不名為離。住現在世時。正與現在 相合。於餘二世相不名為離。說位異者。 彼謂諸法於世轉時。由位有異非體有異。
如運一籌。置一位名一。置十位名十。置 百位名百。雖歷位有異而籌體無異。如 是諸法經三世位。雖得三名而體無別。此 師所立世無雜亂。以依作用立三世別。謂
有為法未有作用名未來世。正有作用名 現在世。作用已滅名過去世。說待異者。彼 謂諸法於世轉時前後相待立名有異。如 一女人待母名女待女名母體雖無別由
待有異得女母名。如是諸法待後名過去。 待前名未來。俱待名現在。彼師所立世有 雜亂。所以者何。前後相待一一世中有三世
故。謂過去世前後剎那名過去未來。中間名 現在未來。三世類亦應然。現在世法雖一剎 那待後待前及俱待故應成三世。豈應
正理。說相異者。所立三世亦有雜亂。一一 世法彼皆許有三世相故。說類異者。離法 自性說何為類故亦非理。諸有為法從未 來世至現在時前類應滅。從現在世至過
去時後類應生。過去有生未來有滅豈應 正理。故唯第三立世為善。諸行容有作用 時故。
[0396b24] 復有三法。謂善不善無記法。問善法云何。答 善五蘊及擇滅。問不善法云何。答不善五蘊。 問無記法云何。答無記五蘊及虛空非擇滅。
餘義廣說如前不善納息。
[0396b28] 復有三法。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繫法。問欲界 繫法云何。答欲界繫五蘊。問色界繫法云何。 答色界繫五蘊。問無色界繫法云何。答無色
界繫四蘊。餘義廣說亦如前不善納息。復有 三法。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問學法云何。 答學五蘊。問無學法云何。答無學五蘊。問非
學非無學法云何。答有漏五蘊及三無為。問 學等三法其義云何。答以無貪瞋癡道學斷 貪瞋癡是學義。以無貪瞋癡道不學斷貪
瞋癡。已學斷故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 非無學義。復次以無愛道。學斷愛非愛事 是學義。以無愛道學斷愛者。遮無學道。 非愛事者。遮世俗道。以無愛道不學斷
愛已學斷故。亦非愛事是無學義。以無愛 道不學斷愛者。遮學道。非愛事者。遮世 俗道。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復次學斷 煩惱學諦現觀是學義。不學斷煩惱已學
斷故。亦不學諦現觀已學諦現觀故是無 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復次學 斷二求謂欲求有求。學滿一求。謂梵行求。 是學義。不學斷二求已學斷故。不學滿一
求。已學滿故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 無學義。復次若相續中有煩惱得。亦有無漏 道得。而學斷煩惱是學義。若相續中無煩
惱得。而有無漏道得。不學斷煩惱已學斷 故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復 次若相續中未離貪愛。有無漏道得而學 斷貪愛是學義。若相續中已離貪愛而有
無漏道得。不學斷貪愛已學斷故是無學 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復次見修道 攝是學義。無學道攝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
非學非無學義。復次見修地攝是學義。無學 地攝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 復次未知當知已知根攝是學義。具知根攝
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復次 隨信行隨法行信勝解見至身證。五聖者身 中諸無漏道是學義。慧解脫俱解脫。二聖者
身中諸無漏道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 非無學義。復次四向及前三果。七聖者身中 諸無漏道是學義。第四果一聖者身中諸無
漏道是無學義。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義。 復次十八學聖者身中諸無漏道是學義。九 無學聖者身中諸無漏道是無學義。與二相 違是非學非無學義。問住學果者乃至未
起勝果道時。諸無漏道云何名學。答學阿 世耶猶未息故。彼無漏道亦得名學。
[0397a16] 復有三法。謂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法。問見所 斷法云何。答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 復云何。謂見所斷八十八隨眠及彼相應心
心所法。彼所等起不相應行。是名見所斷法。 問修所斷法云何。答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 何。謂修所斷十隨眠。及彼相應彼所等起身
語二業。彼所等起不相應行。并不染污諸有 漏法。是名修所斷法。問無斷法云何。答無漏 五蘊。及三無為。餘義廣說如前不善納息。四
諦者。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問何故作此論。 答為廣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說有四聖 諦。雖作是說而不廣辯。經是此論所依根
本。彼未說者今欲說之。故作斯論。問如是 四諦自性云何。阿毘達磨諸論師言。五取蘊 是苦諦。有漏因是集諦。彼擇滅是滅諦學無
學法是道諦。譬喻者說。諸名色是苦諦。業煩 惱是集諦。業煩惱盡是滅諦。奢摩他毘鉢舍 那是道諦。分別論者作如是說。若有八苦
相是苦是苦諦。餘有漏法是苦非苦諦。招 後有愛是集是集諦。餘愛及餘有漏因是集 非集諦。招後有愛盡是滅是滅諦。餘愛盡 及餘有漏因盡是滅非滅諦。學八支聖道是
道是道諦。餘學法及一切無學法是道非道 諦。若作是說。諸阿羅漢但成就苦滅二諦。 不成就集道二諦。所以者何。招後有愛諸 阿羅漢已斷盡故。學八支聖道得阿羅漢
果時皆已捨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若墮 自相續五蘊。若墮他相續五蘊。若有情數及 無情數諸蘊。如是一切皆是苦是苦諦。修觀
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為苦。 不觀墮他相續五蘊。及無情數諸蘊為苦。 所以者何。逼切行相是苦現觀。墮他相續及 無情數蘊於自相續非逼切故。彼生智論
作如是說。自相續蘊極自逼切。非他相續 及無情數蘊。非離自身他及非情能相逼切。 無自身者他及非情何所逼切。故現觀時唯
觀墮自相續五蘊為苦非餘。若墮自相續五 蘊因。若墮他相續五蘊因。若有情數及無情 數諸蘊因。如是一切皆是集是集諦。修觀 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因為
集不觀墮他相續五蘊因。及無情數諸蘊因 為集。若墮自相續五蘊盡。若墮他相續五蘊 盡。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盡。如是一切皆
是滅是滅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 墮自相續五蘊盡為滅。不觀墮他相續五蘊 盡。及無情數諸蘊盡為滅。若墮自相續五蘊
對治。若墮他相續五蘊對治。若有情數及無 情數諸蘊對治。如是一切皆是道是道諦。修 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對
治為道。不觀墮他相續及無情數諸蘊對治 為道。如是說者。若墮自相續五蘊。若墮他 相續五蘊。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如是一
切皆是苦是苦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 觀為苦。問逼切行相是苦現觀。墮他相續及 無情數蘊。於自相續既非逼切。修觀行者 起現觀時何故亦觀為苦。答設彼於自不
能逼切亦觀為苦。所以者何。無始時來於 一切苦皆起無智。為對治彼皆應起智。 無始時來於一切苦皆起猶豫。為對治彼 皆應起決定。無始時來於一切苦皆起誹
謗。為對治彼皆應起信。故應遍觀一切 為苦。況彼於自亦能逼切。所以者何。若有 為他所打觸者。亦生大苦。豈非逼切。若 有空中木石瓦等墮自身上。亦生大苦。豈
非逼切。既有逼切自相續義。故現觀時亦觀 為苦。若墮自相續五蘊因。若墮他相續五 蘊因。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因。如是一切
皆是集是集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 為集。若墮自相續五蘊盡。若墮他相續五蘊 盡。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盡。如是一切皆 是滅是滅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為
滅。若墮自相續五蘊對治。若墮他相續五蘊 對治。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對治。如是一 切皆是道是道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
觀為道。如是名為四諦自性我物自體相分 本性。
[0398a05] 已說諦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諦。諦 是何義。答實義是諦義。真義如義不顛倒義 無虛誑義是諦義。問若實義是諦義。乃至無
虛誑義是諦義者。虛空非擇滅亦有實義乃 至無虛誑義。何故世尊不立為諦。答若法是 苦是苦因。是苦盡是苦對治者。世尊立為諦。
虛空非擇滅非苦非苦因非苦盡非苦對 治。是故世尊不立為諦。復次若法是蘊是蘊 因是蘊盡是蘊對治者立為諦。虛空非擇滅 非蘊非蘊因非蘊盡非蘊對治故不立
為諦。復次若法是疾病是疾病因是疾病盡 是疾病對治者立為諦。虛空非擇滅非疾病 非疾病因非疾病盡非疾病對治故不立 為諦。復次若法是癰箭惱害過患。是癰箭惱
害過患因。是癰箭惱害過患盡。是癰箭惱害 過患對治者立為諦。虛空非擇滅於彼皆非 故不立為諦。復次若法是重擔。是能荷重
擔是重擔盡。是重擔對治者立為諦。虛空非 擇滅於彼皆非故不立為諦。復次若法是此 岸是彼岸是河是船栰者立為諦。虛空非擇
滅於彼皆非故不立為諦。復次若法是苦是 苦因。是道是道果者立為諦。虛空非擇滅非 苦非苦因。非道非道果故不立為諦。復 次若法有因性果性者立為諦。虛空非擇滅
無因性果性故不立為諦。復次虛空非擇 滅無漏故非苦集諦。無記故非滅諦。無為故 非道諦。復次虛空非擇滅不墮世故非三 諦。無記故非滅諦。復次虛空非擇滅非蘊自
性故非三諦。無記故非滅諦。復次虛空非 擇滅不隨苦故非三諦。無記故非滅諦。復 次若法是邪見及無漏慧所緣者立為諦。虛 空非擇滅非邪見及無漏慧所緣故不立為
諦。復次若法是無明及明所緣者立為諦。虛 空非擇滅非無明及明所緣。故不立為諦。復 次若法是雜染事及清淨事者立為諦。虛空
非擇滅非雜染事及清淨事。故不立為諦。復 次若法是可欣事及可厭事者立為諦。虛空 非擇滅非可欣事及可厭事。故不立為諦。 復次若法是欣作意事及厭作意事者立為
諦。虛空非擇滅非欣作意事及厭作意事。故 不立為諦。
[0398b17] 問若不顛倒義是諦義者。四種顛倒應非諦 攝。所以者何。顛倒轉故。答以餘緣故立為 顛倒。以餘緣故是諦所攝。謂三緣故立為
顛倒。一決度故。二增益故。三一向倒故。是有 是實實相相應故是諦攝。復次彼於無常計 常苦計為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故立為
倒。以有因性果性故是諦攝。問若無虛誑 義是諦義者。諸虛誑語應非諦攝。所以者 何。虛誑轉故。答以餘緣故立虛誑語。謂違
自想誑惑他故。以餘緣故是諦所攝。謂是 有是實實相相應。復次以餘緣故立虛誑 語。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聞聞言 不聞。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知言知知言
不知。以餘緣故是諦所攝。謂有因性果性 是故實義是諦義。乃至無虛誑義是諦義 問此四聖諦云何建立為依。實事為依。因果
為依。現觀而建立耶。設爾何失。三皆有過。 所以者何。若依實事而建立者。諦應有三。 謂苦集諦。無別體故應合為一。滅為第二
道為第三。故有三諦。若依因果而建立者。 諦應有五。謂有漏法因果別故既立為二。 諸無漏道亦有因果應分為二。滅為第五
故有五諦。若依現觀而建立者。諦應有八。 謂瑜伽師入現觀位。先別觀欲界苦。後合 觀色無色界苦。先別觀欲界諸行因。後合
觀色無色界諸行因。先別觀欲界諸行滅。後 合觀色無色界諸行滅。先別觀欲界諸行對 治。後合觀色無色界諸行對治。故有八諦。
答應作是說。此四聖諦依因果立。問若爾。 應有五諦非四。答聖道因果合立一故諦 四非五。謂無漏道因性果性皆是能趣苦有
世間生老病死究竟滅行故合立一。問若爾。 有漏因性果性皆是能趣苦有世間生老病 死流轉集行。亦應合一。諦應唯三。答雖爾
行相有別有總。是故建立聖諦唯四。謂於 有漏果性有四行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 我。於有漏因性有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
四緣。於無漏道因性果性。總唯有四行相。 一道二如三行四出。有作是說。以三緣故 建立四諦。一實事故。二因果故。三謗信故。
實事故者。謂此四諦實事有二。一者有漏。二 者無漏。因果故者。謂有漏事有因果性。果性 立苦諦。因性立集諦。無漏事中有二種類
一有因性有果性二有果性無因性。有 因性有果性者。立道諦。有果性無因性 者。立滅諦。問何故有漏事因性果性各立一 諦。無漏道因性果性合立一諦耶。答緣彼
謗信有別總故。謂於有漏因性果性各別 起謗。一於果性謗實非苦。二於因性謗 實非集。又於有漏因性果性各別生信。一 於果性信實是苦。二於因性信實是集。
於無漏道因性果性。總起一謗謂謗非道。 總生一信謂信是道。是故三緣建立四諦。 復有說者。依現觀故建立四諦。問若爾。聖
諦應八非四。答諦行相同故四非八。謂欲 界苦及色無色界苦。雖別現觀而同是苦諦。 及同苦等行相所觀故合立一。欲界諸行因
及色無色界諸行因。雖別現觀而同是集諦。 及同因等行相所觀故合立一。欲界諸行滅 及色無色界諸行滅。雖別現觀而同是滅諦。
又同滅等行相所觀故合立一。欲界諸行對 治。及色無色界諸行對治。雖別現觀而同是 道諦。又同道等行相所觀故合立一。故依現 觀建立四諦不增不減。
[0399a23] 問苦集滅道各有何相。脇尊者曰。逼迫是苦 相。生長是集相。寂靜是滅相。出離是道相。尊 者世友作如是說。流轉是苦相。能轉是集
相。止息是滅相。還滅是道相。復作是說。生 依流轉是苦相。能轉生依是集相。生依止息 是滅相。能滅生依是道相。大德說曰。於實
有事建立諦名。謂五取蘊。如從爐出極熱 鐵團。三苦所隨順苦流轉沒在苦海雜苦 而住。如苦合成猶如鐵團。與火合故火勢 隨逐極熱如火。此五取蘊亦復如是。與苦
合故如苦合成。故與苦合是苦諦相。如是 苦蘊從煩惱生。由業轉變諸趣流轉。無始 相續故能生轉是集諦相。此煩惱業究竟離 故。於諸趣生不復流轉。故不流轉是滅諦
相。修淨戒定正觀生滅。能斷有因能證有 盡。故能斷證是道諦相。
[0399b10] 問若諦有四。何故世尊說有一諦。如伽他 說。
一諦無有二 眾生於此疑
別說種種諦 我說無沙門
[0399b14] 此頌意言唯有一諦。外道猶豫別說有多。 佛說彼法中無沙門道果。沙門道果依一諦 故。脇尊者曰。言一諦者。謂四聖諦各唯有
一。唯一苦諦無第二苦。唯一集諦無第二 集。唯一滅諦無第二滅。唯一道諦無第二 道。故說一諦。不違說四。復次言一諦者。 謂一滅諦為欲遮遣餘解脫故。謂諸外道
說四解脫。一無身解脫。即空無邊處。二無邊 意解脫。即識無邊處。三淨聚解脫。即無所有 處。四世窣堵波解脫。即非想非非想處。佛作
是說。彼非真實解脫出離。是無色有真解脫 者。唯一滅諦究竟涅槃。復次言一諦者。謂 一道諦。為欲遮遣餘道諦故。謂諸外道說
多道諦。如執自餓為道。或執臥灰為道。 或執隨日轉為道。或執飲風飲水食果食 菜為道。或執露形為道。或執臥刺棘等 為道。或執不臥為道。或執著弊故衣為
道。或執服諸藥物斷食為道。佛作是說。 彼非真道。是邪僻道是虛偽道是矯詐道。如 是諸道。非諸善士所應習行。是諸惡人所
應遊履。真淨道者。謂一道諦。即正見等八 支聖道。復次言一諦者。謂一滅諦。永捨一 切生死苦故。又一諦者。謂一道諦。能斷一
切生死因故。餘契經中說有二諦。一世俗 諦。二勝義諦。問世俗勝義二諦云何。有作 是說。於四諦中前二諦是世俗諦。男女行住
及瓶衣等。世間現見諸世俗事。皆入苦集二 諦中故。後二諦是勝義諦。諸出世間真實功 德。皆入滅道二諦中故。復有說者。於四諦
中前三諦是世俗諦。苦集諦中有世俗事。義 如前說。佛說滅諦如城如宮或如彼岸。諸 如是等世俗施設滅諦中有。是故滅諦亦名
世俗。唯一道諦是勝義諦。世俗施設此中無 故。或有說者。四諦皆是世俗諦攝。前三諦中 有世俗事。義如前說。道諦亦有諸世俗事。
佛以沙門婆羅門名說道諦故。唯一切法 空非我理是勝義諦。空非我中諸世俗事絕 施設故。評曰。應作是說。四諦皆有世俗勝 義苦集中有世俗諦者。義如前說。苦諦中
有勝義諦者。謂苦非常空非我理。集諦中 有勝義諦者。謂因集生緣理。滅諦中有世俗 諦者。佛說滅諦如園如林如彼岸等。滅諦
中有勝義諦者。謂滅靜妙離理。道諦中有 世俗諦者。謂佛說道如船栰如石山如梯 隥如臺觀如花如水。道諦中有勝義諦 者。謂道如行出理。由說四諦皆有世俗勝
義諦故。世俗勝義俱攝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虛空非擇滅亦二諦攝故。
[0400a04] 問世俗中世俗性。為勝義故有為勝義故 無。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世俗 中世俗性勝義故有者。應唯有一諦。謂勝義
諦。若世俗中世俗性勝義故無者。亦應唯有 一諦。謂勝義諦。答應作是說。世俗中世俗 性勝義故有。若世俗中世俗性勝義故無。佛
說二諦言應非實。佛說二諦言既是實。故 世俗中世俗性勝義故有。問若爾。唯應有一 諦。謂勝義諦。答實唯有一諦。謂勝義諦。問
若爾。何故立有二諦。答依差別緣立有二 諦不依實事。若依實事唯有一諦。謂勝義 諦。依差別緣建立二種。若依此緣立世俗 諦。不依此緣立勝義諦。若依此緣立勝
義諦。不依此緣立世俗諦。譬如一受有四 緣性。若依此緣立因緣性。不依此緣乃至 立增上緣性。若依此緣乃至立增上緣性。 不依此緣乃至立因緣性。又如一受有六
因性。若依此緣立相應因性。不依此緣乃 至立能作因性。若依此緣乃至立能作因 性不依此緣乃至立相應因性。二諦亦爾。 依別緣立不依實事。問世俗勝義亦可施
設各是一物不相雜耶。答亦可施設。其事 云何。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能顯名是世俗。 所顯法是勝義。復作是說。隨順世間所說名
是世俗。隨順賢聖所說名是勝義。大德說曰。 宣說有情瓶衣等事。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是 世俗諦。宣說緣性緣起等理。不虛妄心所起
言說是勝義諦。尊者達羅達多說曰。名自性 是世俗。此是苦集諦少分。義自性是勝義。此 是苦集諦少分。及餘二諦二無為。
[0400b05] 如契經說。出家梵志總有三種婆羅門諦。云 何為三。謂有出家梵志作如是說。一切有 情皆不應害。如是所說是諦非虛。是名第
一婆羅門諦。復有出家梵志。作如是說。我 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如是所說是諦非 虛。是名第二婆羅門諦。復有出家梵志 作如是說。諸有集法皆有滅法。如是所說
是諦非虛。是名第三婆羅門諦。問此中何者 是婆羅門何者是諦。答此中意說出家外道 名婆羅門。彼所說中。前三是諦。餘皆虛妄
一切有情皆不應害者。謂諸有情皆不應 殺。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者。謂我不屬 彼。彼不屬我。諸有集法皆有滅法者。謂 諸有生皆歸於滅。復有說者。此中意說住
佛法者名婆羅門。即前所說三種名諦。為 對外道佛說此經。謂有外道自謂我是真 婆羅門。而為祠祀殺諸牛羊。及多聚集雜 類眾生而斷其命。佛對彼故作如是說。損
害他者非真婆羅門。真婆羅門者。於諸有 情皆不應害。復有外道自謂我是真婆羅 門。而為生天受諸欲樂勤修梵行。佛對彼 故作如是說。為天欲樂修梵行者非真婆
羅門。真婆羅門者於諸所有志無繫屬。而 修行梵行。復有外道自謂我是真婆羅門。 而執斷常乖於中道。佛對彼故作如是說。 執斷常者非真婆羅門。真婆羅門者。知有
集法皆有滅法。集故非斷滅故非常。非斷 非常契於中道。復次此經意說三解脫門所 有加行。一切有情皆不應害者。說空解脫
門加行。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者。說無 願解脫門加行。諸有集法皆有滅法者。說 無相解脫門加行。有作是說。此經意說三
解脫門如其次第。或有說者。此經意說三 三摩地。謂空無願無相三種如其次第。復有 說者。此經意說戒蘊定蘊慧蘊三種如其次
第。如說三蘊如是。三學三修三淨應知亦 爾。
[0400c13]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觀四方者。謂觀四 諦。問世尊何故於四聖諦以方聲說。答觀 所化者宜聞說故。謂有所化聞以方聲。
說四聖諦即易悟入。故佛於諦說四方聲。 如餘契經。佛為所化於八解脫說八方聲。 所化聞之即易悟入。此經亦爾。故於四諦 說四方聲。問四諦四方有何相似。而於四
諦說四方聲。答四諦四方四數等故。問佛 於何諦說何方聲。答佛於苦諦說東方聲。 於彼集諦說西方聲。以現觀時先觀苦諦 次觀集故。有作是說。東方如集西方如苦。
先因後果次第說故。佛於道諦說南方聲。 道諦南方俱應供故。佛於滅諦說北方聲。 滅諦北方俱最勝故。
[0400c27] 如契經說。於四聖諦應知慧根。問此為依 攝為依所緣。若依攝者。四諦慧根互不相 攝。如何於四諦說應知慧根。若依所緣即
一切法皆是所緣何獨四諦。答應作是說。此 不依攝不依所緣而作是說。然於建立四 聖諦時。慧用最勝。故作是說。於四聖諦應
知慧根。如於建立四證淨時。信用最勝故 作是說。於四證淨應知信根。如於建立 四正勝時。精進用最勝故作是說。於四正 勝應知精進根。如於建立四念住時。念用
最勝故作是說。於四念住應知念根。如於 建立四神足時。定用最勝故作是說。於四 神足應知定根。此中亦爾。有作是說。此 依所緣。問慧根既能緣一切法。何獨四諦
作是說耶。答若法有漏無漏慧緣。此中偏 說。虛空非擇滅唯有漏慧緣故此不說。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七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