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四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補特伽羅納息第三之二
[0120c18] 問樂受及不苦不樂受與愛為緣是事可爾。 愛著此受四方追求可意事故。如何苦受 亦與愛為緣。而此經總說受緣愛耶。尊者
世友作如是說。苦作愛緣勝餘二受。故世 尊說苦受所逼便愛樂具。愛樂具故便於 樂受起貪隨眠。相續增長。有餘師說。三受 與愛皆作勝緣。樂受義言我能起愛令有
相續勝餘二受。謂有情類貪著我故。四方 追求造善惡行。由此諸有相續無窮。苦受 義言我能起愛。令有相續勝餘二受。謂諸 有情為我所逼貪愛樂受。四方追求造善
惡行。由此諸有相續不絕。不苦不樂受義言 我能起愛。令有相續勝餘二受。謂於欲界 下三靜慮我尚起愛造善惡行。令有相續。
況於上地無苦樂處而不能耶。脇尊者言。 三受皆能為緣起愛。識身論說。若有三受未 斷未知。能起諸愛引眾苦果。故知三受皆
是愛緣。問云何三受皆能起愛。答愛有五種。 一和合愛。二不和合愛。三別離愛。四不別離 愛五愚愛。樂受未生起和合愛。樂受已生起
不別離愛。苦受未生起不和合愛。苦受已生 起別離愛。不苦不樂受未生起和合愛。不苦 不樂受已生起不別離愛。於中多分生長愚
愛。問愛即取攝。何故此經說愛緣取。答初 生愛位以愛聲說。增廣愛位以取聲說。復 次下品名愛上品名取。故無有失。問受緣
愛愛緣取。此二種何差別。答若愛以受為因 名受緣愛。若愛以愛為因名愛緣取。復次 若愛是受果名受緣愛。若愛是愛果名愛緣
取。如因果生。所生養所養增所增引所引 轉隨轉。應知亦爾。復次若愛為愛因名受 緣愛。若愛為業因名愛緣取。復次若愛 以愛為果名受緣愛。若愛以業為果名愛
緣取。如因果生。所生養所養增所增引所引 轉隨轉應知亦爾。問何故前際緣起無明為 初。後際緣起愛為初耶。答此二煩惱俱是本
故。謂無明是前際本。有愛是後際本。復次。 前際煩惱位已滅壞故難可了知。故說無明。 後際煩惱位正現在前。求當有故說名為
愛。復次。無明有七事故。說在前際緣起之 初。一該五部。二遍六識。三通三界。四是隨 眠性。五能起重身語業。六與斷善根作勝
加行。七是遍行性。愛唯有六事故。說在 後際緣起之初。謂前七事中除遍行性。復 次。無明有三事故。說在前際緣起之初。 一常為元首。二與一切煩惱相應。三是遍
行性。愛於後有能引勝故。說在後際緣起 之初。復次無明有四事故。說在前際緣起 之初。一有漏無漏緣。二有為無為緣。三是遍
行非遍行。四自界他界緣。愛唯有漏緣有為 緣。非遍行自界緣故。說在後際緣起之初。 更有餘義。後當廣說。取緣有者。若有煩惱。
復能發業牽後有果。非無煩惱有緣生者。 若有能引後有諸業。後有當生非無引業。生 緣老死者。謂若有生便有老死。問何故三
有為相中生獨立一支。老死共立一支耶。 脇尊者曰。世尊於法功能差別能善了知。 餘無此能故。於此事不須徵詰。復有說 者。諸法生時生有作用。故獨立支。諸法滅
時老死無常俱有作用。故合立支。有餘師 說。生令諸法相續增長。故獨立支。老死令 諸法不相續不增長。故合立支。或復有說。
生令諸法和合作用。故獨立支。老死令諸 法離散無用。故合立支。尊者世友作如是 說。生令諸法從未來入現在。故獨立支。老
死令諸法從現在入過去。故合立支。尊者 妙音作如是說。生作用勝獨辦一事。故獨 立支。老死作用劣共辦一事。故合立支。如
強力人獨辦一事。劣則不爾。問病何故不 立有支。答無有支相故。復次。若法一切 時。一切處。一切有者。立有支。病非一切
時。非一切處。非一切有。故不立有支。如 尊者薄矩羅說。我於佛法出家。年過八十 尚不憶有少頭痛。況餘身病。彼在欲界贍
部洲生。尚無少病。況餘界餘處。病不遍故 不立有支。問此契經說老死緣愁悲苦憂 惱。何故愁等不立有支。答無支相故。謂愁
等五散壞有支。如霜雹等害諸苗稼。復次 愁等非一切時。非一切處。非一切有。猶如 疾病。是故愁等不立有支。問此愁等五不 應但說老死為緣。以無明等十二有支為
緣生故。答此經應說無明緣行及愁等五 乃至。生緣老死及愁等五。而不說者是有 餘說。復次應知此經以終顯始。老死為緣 既生愁等。應知乃至無明亦爾。復次老死位
中多起愁等。是故偏說。復次。老死位中。所 起愁等多是上品。是故偏說。復次。造惡業 者。毀淨戒者。於此住中多生愁等。是故
偏說。如契經說。若男若女造身語意三種惡 行。或破尸羅。臨命終時惡趣相現。如日欲 暮大山峯影來覆其身。當於爾時。身心驚怖
生大苦惱。乃至廣說。是故但說老死為緣。 問無明為有因不。老死為有果不。設爾何 失。若有者。緣起支應有十三或十四。若無
者。無明無因老死無果。應是無為。答應 作是說。無明老死雖有因果。而非有支。 故無十三十四支失。無明因者。謂不如理
作意。老死果者。謂愁悲苦憂惱復有說者。 無明有因。謂前無明。老死有果。謂後老死。 過去未來無明老死有多剎那。故無十三十
四支失。有餘師說。無明有因。謂前老死。老 死有果。謂後無明。以現在愛取即過去無 明。現在名色六處觸受即未來老死。若說
受緣愛即說老死緣無明。猶如車輪上下迴 轉。終而復始。如是有支無始相續。雖有因 果而無十三十四支失。
[0122a09] 復次世尊為受化者。施設緣起少多不定。 謂或有處說一緣起。謂一切有為法總名緣 起。如說。云何緣起。謂一切有為法。或復有
處說二緣起。謂因與果。或復有處說三緣 起。謂三世別。或煩惱業及事為三。無明愛取 說名煩惱。行有是業。餘支是事。或復有處
說四緣起。謂無明行及生老死。現在八支攝 入四種。謂愛取入無明。有入行。識入生。名 色六處觸受入老死。或復有處說五緣起。謂
愛取有及生老死。前際七支攝入此五。謂無 明入愛取。行入有。識入生。名色六處觸受 入老死。或復有處說六緣起。謂三世中各
有因果。或復有處說七緣起謂無明行識名 色六處觸受。後際五支攝入此七。謂愛取入 無明。有入行。生入識。老死入名色六處觸
受。或復有處說八緣起。謂現在八支。過去未 來四支攝入此八。謂無明入愛取。行入有。 生入識。老死入名色六處觸受或復有處
說九緣起。如大因緣法門經說。或復有處 說十緣起。如城喻經說。或復有處說十一 緣起。如智事中說。或復有處說十二緣起。 如餘無量契經中說。
[0122b02] 復次。此十二支緣起法。即煩惱業苦展轉為 緣謂煩惱生業。業生苦。苦生苦。苦生煩 惱。煩惱生煩惱。煩惱生業。業生苦。苦生
苦。煩惱生業者。謂無明緣行業生苦者。 謂行緣識。苦生苦者。謂識緣名色。乃至 觸緣受。苦生煩惱者。謂受緣愛。煩惱生
煩惱者。謂愛緣取。煩惱生業者。謂取緣有。 業生苦者。謂有緣生。苦生苦者。謂生緣老 死。
[0122b11] 復次。此十二支緣起法。有二續三分。二續者。 謂識與生能續生故。三分者。謂煩惱業事。無 明愛取是煩惱。行有是業。餘支是事。有餘
師說。二續者。謂行有續後有故。三分者。 謂三世。又十二支。攝為三聚。謂煩惱業 苦如名三聚。亦名三集三有三道。隨相應 知。
[0122b18] 復次。此十二支緣起法。有根有莖有枝有 葉有花有果。猶如大樹。此中根者謂無明 行。莖者謂識名色。枝者謂六處。葉者謂觸受。
花者謂愛取有。果者謂生老死。此十二支緣 起法樹。或有花有果。或無花無果。有花有 果者。謂異生及學。無花無果者。謂阿羅漢。
問此十二支緣起法。幾剎那。幾相續。答二剎 那。謂識與生。餘皆相續。問此十二支緣起 法。幾染污。幾不染污。有作是說。五染污。謂
無明識愛取及生。餘通染污不染污。評曰。彼 不應作是說。此中說分位緣起故。應作 是說。一切皆通染污不染污。前所說五支中。
心心所法唯是染污。餘通染污及不染污。有 作是說。識生二支心心所法定是染污。餘皆 不定。問此十二支緣起法。幾是異熟。幾非
異熟。有作是說五非異熟。七是異熟。評曰。 彼不應作是說。此中說分位緣起故。應 作是說。一切皆通異熟非異熟。然無明識
愛取生時。心心所法定非異熟。餘通二種。 有作是說。識生二支心心所法定非異熟。 餘皆不定。問此十二支緣起法。幾有異熟。
幾無異熟。有作是說。行有二支定有異熟。 餘通二種。評曰。彼不應作是說。此中說分 位緣起故。應作是說。一切皆通二種。問此
十二支緣起法。幾欲界。幾色界。幾無色界。有 作是說。欲界具十二支。色界有十一支除 名色。無色界有十支。除名色六處。色界應
作是說。識緣六處彼無未起四根時故。無 色界應言識緣觸。彼無有色及五根故。評 曰。應作是說。三界皆具十二有支。問色界
生時諸根頓起。云何有名色位。無色界無 色無五根。云何有名色。六處位耶。答色界 五根雖定頓起。而生未久。根不猛利。爾時
但是名色支攝。無色界雖無色及五根。而 有名及意根。彼應作是說。識緣名。名緣意 處。意處緣觸。是故三界皆具十二。
[0122c25] 復次。相似有支還令相似有支相續。謂欲界 有支還令欲界有支相續。色無色界有支亦 爾。唯除受位。此位或能令不相似有支相
續。謂生欲界若未離欲染。起欲界愛取 有現在前。引未來生老死。彼有現在一愛 一取一有未來一生一老死。若已離欲染。未 離初靜慮染。起初靜慮愛取有現在前引
未來生老死。彼有現在二愛二取二有未來 二生二老死。如是乃至已離無所有處染未 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起非想非非想處愛取 有現在前引未來生老死。彼有現在九愛九
取九有未來九生九老死。彼欲界歿生非想 非非想處。昔時非想非非想處。現在愛取 今為過去無明。現在有今為過去行。未來生
今為現在識。未來老死今為現在名意觸受。 昔時餘地若現在若未來諸支。今非過去 非未來非現在所以者何。因果展轉相 比說有。彼地因果俱不成就故。非過去未
來現在。彼非想非非想處歿生無所有處。 昔時無所有處。現在愛取今為過去無明。 現在有今為過去行。未來生今為現在識。 未來老死今為現在名意觸受。昔時餘地若
現在若未來諸支。今非過去非未來非現 在。所以者何。因果展轉相比說有。彼地因 果俱不成就故。非過去未來現在。彼無所 有處歿展轉乃至還生欲界。昔時欲界。現
在愛取今為過去無明。現在有今為過去行。 未來生今為現在識。未來老死今為現在名 色六處觸受。昔時餘地若現在若未來諸支。
今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所以者何。因果 展轉相比說有。彼地因果俱不成就故。非 過去未來現在。
[0123a28] 復次。若生欲界諸根成就能造能引後有 業者。彼無明位現在前時。一支現在謂無明。 餘支未來。從無明位至行位時。二支現在
謂無明行。餘支未來。從行位至識位時。二 支過去謂無明行。一支現在謂識。餘支未來。 從識位至名色位時。二支過去謂無明行。
二支現在謂識名色。餘支未來。如是乃至 從取位至有位時。二支過去謂無明行。 八支現在謂識乃至有。二支未來謂生老死。 從有位至生位時。十支過去謂無明乃至
有。一支現在謂生。一支未來謂老死。從 生位至老死位時。十支過去謂無明乃至有。 二支現在謂生老死。尊者望滿作如是言。
無明行位現在前時。二支現在謂無明行。 十支未來。八在次後生謂識乃至有。二在 第三生謂生老死。生老死位現在前時。二支
現在謂生老死。十支過去。八在次前生謂識 乃至有。二在第三生謂無明行。識等八位現 在前時。八支現在謂識乃至有。二支過去
謂無明行。二支未來謂生老死。如說生欲 界。說生色無色界應知亦爾。復次。諸契 經中。佛為所化說緣起法。或因為門。或果
為門。或俱為門。問為何所化。以因為門。 說緣起法。乃至為何所化。以俱為門。說 緣起法。答為愚因者。以因為門說緣起法。
為愚果者。以果為門說緣起法。為愚因 果者。以俱為門說緣起法。復次為初修業 者。以果為門說緣起法。為超作意者。以因 為門說緣起法為已串習者以俱為門
說緣起法。復次為樂略者。以因為門說緣 起法。為樂廣者。以果為門說緣起法。為樂 廣略者。以俱為門說緣起法。復次為利根
者。以因為門說緣起法。為鈍根者。以果為 門說緣起法。為中根者。以俱為門說緣起 法。問若為鈍根者以果為門說緣起法。彼
便得解者。後身菩薩。於諸有情根最為勝。 何因緣故以果為門觀緣起法。答過去菩薩 過殑伽沙數。皆以果為門觀緣起法。未來
亦爾。故今菩薩住最後身。亦作是觀。復次 菩薩亦觀無明緣行展轉乃至生緣老死。如 是順觀多於二乘或復有時修習逆觀。故 不可說唯果為門。復次菩薩現見老病死
苦。作是思惟。此老病死何緣而有。知由生 有。復思惟。生何緣而有。知由有有。乃至廣 說。由先見果故作是觀。復次有淨居天。為
發菩薩厭有心故現老病死。菩薩見已厭 有出家。既出家已隨先所見。以果為門觀 緣起法。復次順現觀故。謂菩薩後諦現觀時 先觀苦諦。今學現觀故先觀果。復次先作
是說。為初修業者以果為門說緣起法。菩 薩亦是初修業者。故果為門觀緣起法。菩 薩雖復無量劫來修緣起觀。而最後身創起
此故名初修業。復次菩薩往劫初修業時。以 果為門觀緣起法。今雖串習如本修時。 以果為門觀緣起法。如人於樹雖數上 之後。若上時還從根上。復次欲現焚燒生
死樹故。如人燒樹。先焚枝葉後及其根。 菩薩亦爾。以果為門觀緣起法。隨所觀處 令永不生。脇尊者言。不以菩薩以果為 門觀緣起故便名鈍根。然觀行者總有二
種一隨愛行。二隨見行。隨愛行者。以果為 門觀緣起法。依無願三摩地入正性離生。 隨見行者。以因為門觀緣起法。依空三摩
地入正性離生。唯除菩薩。菩薩雖是隨愛 行者以果為門觀緣起法。而能依空三摩 地。入正性離生。故有問言。頗有隨愛行者。 以果為門觀緣起法。而依空三摩地入正
性離生耶。答有如諸菩薩。
[0124a09]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我未證得三菩提時。 獨居靜處作是思惟。世間眾生雖恒為生 老死苦之所逼害。而不能如實了知出離
彼法。復作是念。誰有故老死有。此老死誰 為緣。作是念已便起現觀。生有故老死有。 此老死生為緣。復作是念。誰有故生有。此
生誰為緣。作是念已便起現觀。有有故生 有。此生有為緣。如是乃至復作是念。誰有 故名色有。此名色誰為緣。作是念已便起
現觀。識有故名色有。此名色識為緣。復作是 念。誰有故識有。此識誰為緣。作是念已便 起現觀。名色有故識有。此識名色為緣。便
作是念。我齊此識心應轉還。所以者何。名 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乃至廣說。 問菩薩觀此緣起法時。未得見道真無漏
慧。云何得說起現觀耶。答爾時未得真實 現觀。由世俗智現見緣起。似現觀故立現 觀名。問菩薩何故逆觀緣起。唯至於識心
便轉還為智力窮。為爾焰盡。設爾何失。若 智力窮。不應正理。菩薩智見無邊際故。若 爾焰盡。理亦不然。行與無明猶未觀故。答
應作是說。非智力窮。非爾焰盡。但由菩薩 於行無明先已觀故。謂先觀有即已觀行 先觀愛取已觀無明。問先觀老死已觀名 色六處觸受。先觀生已觀識。於名色等應
不重觀。答先略後廣。先總後別。無重觀失。 問若爾生識無廣略異。何為重觀。答厭畏 生故再觀無失。謂我世尊先菩薩位厭老病
死。逾城出家。作是思惟。此老死苦由誰而 有。即便現見由續生心。復思此心由誰而 起。即知由業。復思此業從何而生。知從煩
惱。復思煩惱依誰而生。即知依事。復思此 事由誰而轉。即知此轉由結生心。菩薩爾時 便作是念。一切過患皆由此心。故於此心
深生厭異。雖無廣略而更重觀。齊識轉還 義屬於此。問無明既略何為不觀。答隔行 支故。謂觀緣起必依次第。不可越行而 觀無明。有作是說。先觀有緣生時已觀業
名色。後觀名色緣識時即觀異熟名色。若 復觀行緣識。亦觀業名色。與前不異故不 重觀。有餘師說。先觀有緣生時。已觀遠緣。
後觀名色緣識時。即觀近緣。若復觀行緣 識。亦觀遠緣。與前不異故不重觀。如近 遠。在此在彼現前不現前此眾同分餘眾同
分。應知亦爾。或有說者。先觀有緣生時已 觀前生緣。後觀名色緣識時即觀俱生緣。 若復觀行緣識亦觀前生緣。與前不異故 不重觀。復有說者。先觀有緣生時已觀轉
緣。後觀名色緣識時即觀隨轉緣。若復觀行 緣識亦觀轉緣。與前不異故不重觀。或復 有說。避無窮過故不重觀。謂先觀老死即
觀此生名色六處觸受。先觀生即觀此生識。 後觀名色六處觸受即觀前第二生老死。後 觀識即觀前第二生生。若復觀無明行應 觀前第三生。若爾亦應觀第四生。如是展
轉便為無窮。故不重觀無明及行。尊者世友 作如是說。何故齊識心便轉還。以識樂住 識住中故。謂識不欲捨於識住。識住者即
名色。故觀識已還觀名色。復作是說。識與 名色互為緣故。復作是說。此二展轉為因 果故。大德說曰。何故齊識心便轉還。以度
識支無所緣故。猶如尺蠖行至草端。上無 所緣即便退下觀心亦爾。唯應至識。餘非 其境故便退還。脇尊者言。何故齊識心便轉
還。緣轉還故。謂前已說識緣名色。今復更 說名色緣識。前為因者今轉為果。境轉還 故心亦轉還。尊者妙音作如是說。何故齊
識心便轉還。識是生死眾苦本故。謂我菩薩 厭生死苦。逾城出家推尋世間老病死苦。 誰為根本。謂結生心。復推此心由誰而
引。謂業。復推此業由誰而發。謂煩惱。復推 煩惱依誰而起。謂事。復推此事誰為根本。 謂結生心。便作是念。此結生心恒為生死眾
苦根本。深可厭患。齊此應還修真對治。尊 者設摩達多說曰。何故齊識心便轉還。以未 來生可比知故。謂先觀見有緣生時。知現
在生是眾苦本。後復觀見名色緣識。知過去 生是眾苦本。便作是念。現在過去生死眾苦。 既生為本。未來亦然。故不復須更觀餘境。
是故齊識心便轉還。由諸有支皆有三世。 尊者望滿所說義成。如說。無明行位現在前 時。二支現在乃至廣說。如契經說。佛告苾
芻。我於爾時作如是念。誰不有故老死不 有。誰滅故老死滅。作是念已便起現觀。生 不有故老死不有。生滅故老死滅。如是乃
至復作是念。誰不有故行不有。誰滅故行 滅。作是念已便起現觀。無明不有故行不 有。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乃至廣說。
問何緣菩薩流轉分中但觀十支。還滅分中 具觀十二支耶。答菩薩憎惡流轉故但觀 十支愛樂還滅故具觀十二支。復次流轉 分中多諸過患。牽心劣故但觀十支。還滅分
中多諸功德。牽心勝故具觀十二支諸契經 中。或說緣起如燈。或說緣起如火聚。或 說緣起如城。問世尊何故說緣起法如 燈如火聚如城耶。答隨所現見即以為
喻。謂所化生現見燈者。即以燈喻顯緣 起法。若所化生現見火聚。即以火聚。顯 緣起法。若所化生現見城者。即以城喻 顯緣起法。復次若所化生聞說燈喻解緣
起者。佛說如燈。若所化生聞說火聚解 緣起者。說如火聚。若所化生聞說如城 解緣起者。佛說如城。復次若所化生有 下品愛取者。佛則為說緣起如燈。若所化
生有中品愛取者。佛則為說緣起如火聚。 若所化生有上品愛取者。佛則為說緣起 如城。如三品愛取。三根三樂應知亦爾 如世尊說。無明緣行取緣有。乃至廣說。問
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謂契 經說。無明緣行取緣有。雖作是說而不廣 辯。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未辯者今應分 別。復次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行與有體
俱是業。或有生疑其體無別。為顯差別故 作斯論。云何無明緣行。云何取緣有。答無 明緣行者。此顯示業先餘生中造作增長。
得今有異熟。及已受異熟。取緣有者。此顯 示業現在生中造作增長。得當有異熟此顯 示業者。此佛世尊顯了開示已造今造一 切不善善有漏業。先餘生中者。顯示此業
在先世餘眾同分中已盡已滅已離已變。造 作增長者。顯示此業發起圓滿從煩惱生 能得果故。得今有異熟者。顯示此業感得 此生諸果異熟。及已受異熟者。顯示此業
已受前生諸異熟果所有前生造作增長。 善不善業彼異熟果。若今熟。若已熟者。當 知皆在行支分中。現在生中者。顯示此業 唯在此生眾同分中。造作增長非餘生中。
得當有異熟者。顯示此業得未來生諸果異 熟。所有今生造作增長。善不善業彼異熟果。 於此生中果未熟者。當知皆在有支分中。
問何故過去生所造業果已熟者名行。現在 生所造業於此生中果未熟者名有耶。答過 去生所造業果。已熟者。已衰朽。已受用。已
與果。已辦事。無勢力。不能更引後有異熟。 然已造作已遷變故。說名為行。現在生所 造業。於此生中果未熟者。與彼相違說名
為有。有作是說。過去生所造業果已熟者。 是故業故說名為行。現在生所造業於此生 中果未熟者。是新業故說名為有。有餘師
說。過去生所造業果已熟者。已與果故說 名為行。現在生所造業於此生中果未熟 者。未與果故說名為有。
[0125c06] 問造作增長有何差別。有說。此二無有差 別。所顯業體無差別故。有說。此二亦有差 別。謂名則差別。名造作。名增長故。復次義
亦有差別。謂有由一善惡行生善惡趣。有 由三善惡行生善惡趣。由一者。加行時唯 造作。成滿時具二種。由三者。作一二唯 造作。若作三具二種。復次有由一無間業
墮地獄。有由五無間業墮地獄。由一者。加 行時唯造作。成滿時具二種。由五者。作四來 唯造作。若作五具二種。十善不善業道亦爾。
復次有由多業感一生果。如諸菩薩。由 三十二百福業故感最後身。造三十一百福 業來唯造作。造三十二百福業滿具二種。 復次故思造業具二種。非故思者唯造作。
復次先思造業具二種。率爾造者唯造作。 復次有加行業具二種。無加行者唯造作。 復次三時定業具二種。時不定者唯造作。復
次處定受業具二種。處不定者唯造作。復 次定受果業具二種。不定受者唯造作。復 次不善業惡趣受者具二種。人天受者唯 造作。善業人天受者具二種。惡趣受者唯
造作。復次不善業。以不善業為眷屬者具 二種。以善業為眷屬者唯造作善業。以 善業為眷屬者具二種。以不善業為眷 屬者唯造作。復次不善業。在耶見愚因果
身中者具二種。在正見不愚因果身中者 唯造作。善業與上相違。復次不善業。在破 戒破見身中者具二種。在破戒不破見身中 者唯造作。善業。在具戒具見身中者具二
種。在不具戒具見身中者唯造作。復次不善 業。在壞加行壞意樂身中者具二種。在壞 加行不壞意樂身中者唯造作。善業。在具加
行具意樂身中者具二種。在具意樂不具加 行身中者唯造作。復次若業作已不捨不 吐不依對治者具二種。若業作已能捨能 吐依對治者唯造作。復次若業三時恒覺
悟者具二種。若不爾者唯造作。復次若業作 已無變悔者具二種若業作已有變悔者 唯造作。復次若業作已恒憶念者具二種。若 業作已不恒憶念唯造作。復次若業作事究
竟具二種。若不究竟唯造作。復次若業數作 具二種。若不數作唯造作。復次若業作已歡 喜讚歎迴向果者具二種。若不爾者唯造作。
復次明了心作具二種。不明了者唯造作。諸 如是等是謂差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