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8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八十六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一行納息第五之四
[0930a18] 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耶乃至廣說。 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 契經說。諸有情類有定有不定。有聰慧明
趣。有非聰慧無明趣。雖作是說而不分別 相攝差別。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 者今盡應說。故作斯論。問諸不定彼一切非
聰慧無明趣耶。答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 明趣。有非聰慧無明趣而非不定。謂邪定。問 諸定彼一切聰慧明趣耶。答諸聰慧明趣彼
一切定。有定彼非聰慧明趣。謂邪定。此中非 聰慧者謂愚夫異生無聖慧故。聰慧者謂諸 聖者有聖慧故。云何知然。契經說故。如契
經說。佛告苾芻。於汝意云何。諸有於苦聖 諦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趣苦滅行 聖諦如實知。或有於此不如實知。此中說
何是聰慧者。苾芻白佛。如我解佛所說義 者。諸有於苦聖諦。乃至於趣苦滅行聖諦 如實知名聰慧者。非不如實知。由此故知 聖是聰慧異生非聰慧。聰慧者是明趣明所
依故。非聰慧者是無明趣無明所依故。諸不 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者謂諸不定必是 異生。一切異生皆非聰慧。無明趣攝。有非
聰慧無明趣而非不定。謂邪定者謂諸邪定 亦必異生。彼於邪性定故不名不定。諸聰 慧明趣彼一切定者。謂諸聖者於正性定故 說名為定。
[0930b15] 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耶。答諸不定 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有不成就等覺支 而非不定。謂邪定是異生故邪性定故。諸定
彼一切成就等覺支耶。答諸成就等覺支 彼一切定。有定而不成就等覺支。謂邪定 如前釋。有三聚。一邪性定聚。二正性定
聚。三不定聚邪性定聚。謂成就五無間業。正 性定聚謂成就學無學法。不定聚謂唯成就 餘有漏法及無為。是名三聚自性。界者邪性
定聚一界少分。謂欲界。正性定聚三界少分。 不定聚亦爾。趣者邪性定聚一趣少分。謂人。 正性定聚二趣少分。謂人天。不定聚三趣全。
謂地獄傍生餓鬼。二趣少分。謂人天。生者邪 性定聚一生少分。謂胎生。正性定聚二生少 分。謂胎生化生。不定聚二生全。謂卵生濕生。
二生少分。謂餘二生。有說。邪性定聚三生少 分。除化生。正性定聚四生少分不定聚亦爾。 處者有說。邪性定聚三處少分。正性定聚五
處全。二十四處少分。不定聚五處全。二十四 處少分。如是說者。諸行有四十處。不定聚 十一處全。二十四處少分。譬喻者說。從無間
地獄乃至有頂皆有三聚。彼說般涅槃法 名正性定聚。不般涅槃法名邪性定聚。不決 定者名不定聚。評曰。如前說者好。此依集
異門說。若依施設論說。邪性定聚謂五無間 業。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異熟及成就彼法 補特伽羅。正性定聚謂學無學法。若彼因彼
果彼等流。及成就彼法補特伽羅。不定聚謂 諸餘法。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異熟。及成就 彼法補特伽羅。是名三聚自性。界者如前
說。趣者邪性定聚二趣少分。謂地獄及人。正 性定聚亦二趣少分。謂人天。不定聚二趣全。 謂傍生餓鬼。三趣少分。謂地獄人天。生者邪
性定聚二生少分。謂胎生化生。正性定聚四 生少分。不定聚亦爾。處所分別如應當知。 毘奈耶說。世尊於菩提樹下建立一切有 情為三聚。謂齊爾許名邪定聚。齊爾許
名正定聚。齊爾許名不定聚。問為依有情 分齊建立。為依法分齊耶。若依有情者。 云何非是得有情海邊際耶。若依法者。聲 聞亦能如是建立。佛與聲聞有何不共。有
說。依有情建立。問若爾。云何非是得有情 海邊際耶。答佛得有情海邊際亦無有過。 然總相得非別相。謂一切有情不出四生。
如是而得。有說。依法建立。問若爾。聲聞亦 能如是建立。佛與聲聞有何不共。答聲聞 因從佛聞。佛無師自能建立。是為不共。有
說。若三千世界及千歲以來依有情建立。 若餘世界及餘時依法建立。問若佛於菩提 樹下已建立有情為三聚者。何故復言晝 夜六時以佛眼觀世間耶。答先雖建立三
聚。而未觀分位差別。誰於何時從邪定聚 入不定聚。誰於何時從不定聚入邪定聚 或正定聚。欲知此故復以佛眼晝夜觀察。 有說。欲顯佛於一切時分恒樂思惟利他
事故。有說。欲顯世尊大悲熏心無懈倦 故。尊者世友說曰。有諸有情數數從餘世 界來生此土。由先未建立故。今以佛眼觀 之重為建立。尊者覺天說曰。佛以法為師。
欲恭敬承事法故。晝夜六時以佛眼觀察 世間。尊者妙音說曰。佛欲顯己所作審諦 故。雖建立而復觀察。
[0931a19] 諸成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耶。答諸成 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以等覺支是無 漏故。有成就無漏法非等覺支。謂諸異生。
以諸異生皆成就非擇滅。隨離何品染亦 成就擇滅故。諸不成就等覺支。彼不成就 無漏法耶。答無不成就無漏法。以必成就 非擇滅故。有不成就等覺支。謂諸異生。以
諸異生必不成就有為無漏法故。
[0931a27] 諸得等覺支彼得無漏法耶。答諸得等覺 支彼得無漏法。有得無漏法非等覺支。謂 諸異生。問等覺支言得。是事可爾。入正性
離生時未曾得而得故。無漏法云何言得。 無有本來不成就非擇滅故。有說。此文但 應言得等覺支。不應言得無漏法。有說。
此中無漏法有二品。一覺支二擇滅。入正性 離生時得覺支。隨離何品染時得擇滅。異 生於八地見修所斷隨離何品皆得擇滅。
故作是說。有說。此中無漏法有三品。一覺 支二擇滅三非擇滅。入正性離生時得覺 支。隨離何品染時得擇滅。隨於何時得非 擇滅。問豈不異生本皆成就非擇滅耶。何
故言得。答雖本成就而依勝進位中亦可 言得。如或以施。或以戒。或以聞。或以思。 或以不淨觀持息念念住。或以煗頂忍世第
一法等故。令惡趣等法得非擇滅。復次若 以種類言之不應言得。若以事差別言 之亦可言得。剎那剎那隨彼彼事各別得 故。諸捨等覺支彼捨無漏法耶。答無全捨
等覺支。亦無全捨無漏法。必無聖者還為 異生故。亦無有情不成就非擇滅故。然非 不有隨分捨義故言無全捨。諸退等覺支 彼退無漏法耶。答無全退等覺支。亦無全
退無漏法。義如前釋。復次為止摩訶僧祇 部說預流果有退。及止譬喻者不許有非 擇滅法。故作是說。無全捨全退等覺支及無
漏法。諸未斷彼未遍知耶。乃至廣說。此中 依二種遍知作論。一智遍知。二斷遍知。於 智遍知中。有說。唯無漏智。有說。通有漏無
漏智。諸說唯無漏智者。彼說苦現觀時於 五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名遍知。於見苦所 斷法由斷遍知故名斷。集現觀時亦爾。差 別者說自諦。滅現觀時於滅諦由智遍知
故名遍知。於見滅所斷法由斷遍知故名 斷。道現觀時亦爾。差別者說自諦。修道中 隨起何智於隨何所緣法。由智遍知故名 遍知。於隨何所斷法。由斷遍知故名斷。是
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未斷彼未遍知耶。答諸 未遍知彼未斷。要由智知乃能斷故。有未 斷非未遍知。謂苦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 遍知故已斷此謂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
四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 故已斷。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三所斷法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二所斷法道智已 生未離修所斷染。於一所斷法由智遍知
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即彼已離欲 界染未離上染。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已 離色染未離上染。於無色界修所斷法由 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諸已
斷彼已遍知耶。答諸已斷彼已遍知。謂苦智 已生集智未生。於一所斷法由智遍知故 已遍知。斷遍知故已斷。集智已生滅智未生。
於二所斷法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三所 斷法道智已生未離修所斷染。於四所斷 法由智遍知故已遍知。斷遍知故已斷。即 彼已離欲界染未離上染。於三界見所斷。
及欲界修所斷法。已離色界染未離上染。 於三界見所斷。及欲色界修所斷法盡智已 生。於三界見修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已遍 知。斷遍知故已斷。有已遍知非已斷。謂若
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四所斷法等廣說如 上。諸說智遍知通有漏無漏智者。彼說順 決擇分善根位。於五所斷法由智遍知故
名遍知。非斷遍知故名斷。見道修道位如 前說。
[0932a07] 問豈不念住位中於一切法已名遍知耶。 答雖亦名遍知而非勝進。此中說勝進者。 若行相與聖道同者名勝進。有說。若聞所
成思所成修所成慧。若煗頂忍世第一法。於 有漏事遍知自相共相故皆名智遍知。是 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未斷彼未遍知耶。答諸 未遍知彼未斷。以先於彼得智遍知後方
於彼斷遍知故。有未斷非未遍知。謂若智遍 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順決 擇分善根已生見道未生。於五所斷法由智
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餘廣說 如上。諸已斷彼已遍知耶。答諸已斷彼已 遍知。此如前釋。有已遍知非已斷。謂若智
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順 決擇分善根已生等。廣說如上。異生雖有 斷而非斷遍知。是故不說。以非智遍知所 證故。智遍知者唯聖行相故。
[0932a24] 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 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 得決定故。如施設論說。死生智證通云何
加行。云何引發死生智證通。謂初修業者於 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現前。 為欲引發天眼通故。先取淨鏡面相。或日
月輪星宮藥草燈燭末尼諸光明相。或大火 聚燒諸城邑多踰繕那焰洞然相。取是相已 由假想作意力。於不見位能起光明。勝解 相續引發天眼。有時即於常眼處所有色界
大種所造。淨天眼起能見眾色若好若惡。乃 至廣說。或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眼不見 色。彼便不能引天眼耶。為令此疑得決 定故。顯雖此生眼不見色而彼亦能引發
天眼。故作斯論。又施設論說。天耳智證通 云何加行。云何引發天耳智證通。謂初修業 者於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
現前。為欲引發天耳通故先取象馬車聲。 或鍾鼓 蠡 貝簫笛歌詠讚誦等聲。或四大 聚互相扣擊所發音聲。善取如是諸聲相
已。由假想作意力於離聞時能起諸聲。勝 解相續引發天耳。有時即於常耳處。所有色 界大種所造淨天耳起。能聞眾聲或人非人。
乃至廣說。由此復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 耳不聞聲。彼應不能引發天耳。欲令此 疑得決定故。顯雖此生耳不聞聲。而彼亦 能引發天耳。故作斯論。諸有此生眼不見
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答如有一得 自性生念。先餘生中眼曾見色。彼依此故 引發天眼。諸有此生耳不聞聲。彼依何法 引發天耳耶。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
生中耳曾聞聲。彼依此故引發天耳。問諸 有獲得宿住隨念智者。亦能引發天眼天耳 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有說。若於生盲者天眼生聾者天
耳俱能引發者此中說之。宿住隨念智。唯能 引發彼類天眼非天耳。所以者何。諸生聾 者無宿住隨念智故。要由他教此智生故。 是以不說。
[0932c05] 問何故天眼唯在四根本靜慮非近分地 耶。答非其田非其器。乃至廣說。復次若地 有通所依三摩地則有天眼。近分地無通
所依三摩地故無天眼。復次若地有支所攝 三摩地則有天眼。近分地不爾。有說。若地 有樂通行道則有天眼。近分地不爾。如是
天眼或說唯一。謂天眼。或說二。謂曾得未 曾得。或說三。謂軟中上。或說四。謂四靜慮 果。或說六。謂軟中上各有曾得未曾得。或
說八。謂四靜慮果各有曾得未曾得。或說 九。謂軟軟乃至上上。或說十二。謂四靜慮 果各有軟中上。或說十八。謂軟軟乃至上
上各有曾得未曾得。或說二十四。謂四靜慮 各有前六。或說三十二。謂十六生得。及十 六修得。有說。四靜慮果各有軟中上為十
二。復各有五品雜修靜慮果為二十。是謂 三十二。或說三十六。謂四靜慮果各有軟軟 乃至上上。或說七十二。謂四靜慮各有前十
八。若以相續及剎那則有無量。今但總說 一天眼。如天眼天耳亦爾。問何故有不同 分天眼耳現在前。而無不同分天鼻舌身現 在前耶。答眼耳二根取不至境。欲遠見遠
聞故起不同分天眼耳現前。鼻舌身根唯取 至境。於不同分無別用故不起現前。有 說。若起不同分鼻舌二根現在前者。則世 所嗤誚。云何此人重鼻兩舌。若有不同分身
根現在前者。世亦嗤誚。云何此人如雙生者 有兩身耶。是故鼻等無不同分。又天眼左 右勝劣品類必同。謂非左劣右勝等。又現前
時必皆具足。無瞎無闕亦無眩亂及彼同 分。餘如根蘊觸納息中廣說。
[0933a07] 問何故異生退時見修所斷結增益。世尊弟 子退時唯修所斷結增益耶。答異生用此道 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故。彼
退時二結俱增益。世尊弟子用此道斷見所 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餘道斷修所斷 結。彼於餘道有退有不退。世尊弟子設用 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
者彼亦無退。何故作此論。答為止撥無退 性者意。顯實有退故作斯論。此中諸得以 增益名說積集生。故有處說得。名為近生 近彼法生故。如施設論說。異生欲貪隨眠
起時有五法起。一者欲貪隨眠。二者欲貪隨 眠近生。三者無明隨眠。四者無明隨眠近生。 五者掉舉。此中異生用此道斷見所斷結。
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者。謂用九品道俱 時斷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 世尊弟子用此道斷見所斷結者。謂用一 品道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餘
道斷修所斷結者。謂用九品道斷修所斷 結。彼於餘道有退有不退。世尊弟子設用 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 者彼亦無退者。謂設用一品道俱時斷見修
所斷結者彼亦無退。以世尊。弟子見所斷結 必不退故。不可俱斷而別退故。又佛弟子 先異生時用九品道俱斷見修所斷結。今亦
不退二道所鎮故。復次異生用修道俱時斷 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世尊弟 子用見道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 用修道斷修所斷結。彼於此道有退有不
退。餘准前說。復次異生用智俱時斷見修 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世尊弟子用 忍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智 斷修所斷結。彼於此道有退有不退。餘准
前說。復次異生不觀諦俱時斷見修所斷 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世尊弟子觀諦斷 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或觀諦或不 觀諦斷修所斷結。彼於此道有退有不退。
餘准前說。復次異生用起不起道俱時斷 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世尊弟 子用不起道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 退。用起不起道斷修所斷結。彼於此道有
退有不退。餘准前說。復次異生用不猛利 道俱時斷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 起。世尊弟子用猛利道斷見所斷結。彼於 此道定不退。用不猛利道斷修所斷結。彼
於此道有退有不退。餘准前說。有說。異 生用有漏道俱時斷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 二結得俱起。世尊弟子用無漏道斷見所 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有漏無漏道
斷修所斷結。彼於此道有退有不退。然 彼說用無漏道斷者決定不退。問若爾。應 無退阿羅漢果者。以有頂結唯無漏道斷 故。答若阿羅漢先以有漏道斷下八地修所
斷結者。彼容有退。以根本不堅牢故。若先 以無漏道斷下八地修所斷結者。彼必不 退。以根本堅牢故。問何故無有退見道 者耶。答以根本堅牢故。云何根本。謂求解
脫者所有若施若戒若修若營佛法僧事。若 給侍老病若讀誦聖言。為他演說如理作 意。若修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七處善 煗頂忍世第一法。如是皆名見道根本。有
說。見道猛利捷疾能以一品道斷九品結。 是故不退。有說。見道唯一剎那忍智現前。 是故不退。有說。若見道有退即所修梵行
不可保信。以退見道為異生故。問所說聖 者用餘道斷修所斷結。彼於餘道有退有 不退者。誰退誰不退耶。答時解脫退。不動法
不退。復次鈍根者退。利根者不退。復次內因 力斷者不退。外緣力斷者退。有說。不淨觀 為加行斷者退。持息念為加行斷者不退。
有說。若以世俗道斷下八地修所斷結者 有退。若以出世道斷者不退。譬如臺觀基 危可傾。牢則不爾。
[0933c22] 問何故上三果有退非預流果耶。答修所斷 結依有事起。謂有淨相有不淨相。彼由非 理作意觀淨相時。便於不淨想退。見所斷
結。依無事起。無有一法是我我所。可令彼 觀於無我見退。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摩 訶僧祇部說預流果有退。顯預流果決定無
退故作斯論。修所斷結依有事起者。謂所 執取髮毛爪等非無世間少分淨相。若非理 作意思惟此時便於所修不淨想退。起先所
斷修所斷結。見所斷結依無事起者。謂所執 取我我所相畢竟無有。故契經說。法無作 用亦無有情命者養者。補特伽羅作者受 者。唯集諸行中無有我。如以空拳誑諸
童稚。智者了達如見舒指。是故見無我已 必無有退。故無退失預流果者。
[0934a08] 退上三果時。諸所得無漏根力覺支道支。乃 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尊者設摩 達多說退阿羅漢果時。唯得未來先所捨
學法不得過去。所以者何。以彼畢竟不現 前故。今欲顯退阿羅漢果時。得過去未來 先所捨學法。過去雖不可現前而可成就。 由此因緣故作斯論。退上三果時諸所得
無漏根力覺支道支。當言曾得得未曾得得 耶。答當言曾得得。謂先得果時捨。今退時 還得故。諸未曾得聖道唯勝進時得故。
[0934a18] 無色界歿生欲界時諸所得蘊界處。乃至 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亦為遮止設摩達 多說無色界歿生欲界時。唯得先所捨未
來法不得過去。所以者何。以彼畢竟不現 前故。今欲顯無色界歿生欲界時。得過去 未來先所捨法故作斯論。若不爾者從無 色界歿生欲界初結生時。但應成就二世
生死。然無有情但成就二世生死者。決定 成就三世有漏法故。無色界歿生欲界時。 諸所得蘊界處善不善無記根。結縛隨眠隨煩
惱纏。當言曾得得未曾得得耶。答應言善 染污法曾得得。異熟法未曾得得。善染污法 曾得得者。善謂生得善四蘊。有說。亦得串
習聞思所成四蘊。此諸善法先由越界地故 捨。今界地來還故得染污。謂不善有覆無記 四蘊此染污法。先由離染故捨。今界地來還
故得。問威儀路工巧處四蘊串習者亦應得。 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 餘。有說。無覆無記法中多分不得。謂異熟
生通果全及餘少分。故雖少得而亦不說。 有餘師說。串習者亦不得。以羸劣故。異熟 法未曾得得者。謂無始來未曾得唯現在成 就故。問長養諸蘊亦未曾得得何故不說
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 若說異熟應知亦已說長養。以長養防護 異熟。如人重人。如牆重牆。必相隨故。爾時
亦有等流法未曾得得。如異生性等以少 故不說。無色界歿生色界時諸所得蘊界 處。善無記。根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當言曾 得得未曾得得耶。答應言善染污法曾得
得。異熟法未曾得得。善染污法曾得得者。善 謂生得善四蘊。加行善五蘊。此諸善法先由 越界地故捨。今界地來還故得。染污謂有覆
無記四蘊。此染污法先由離染故捨。今界地 來還故得。無覆無記法中通果四蘊亦曾得 得。以少故不說。長養及等流如前釋。色界
歿生欲界時諸所得蘊界處等。如無色界歿 生欲界說。此中解釋亦如前應知。
[0934b27] 依初靜慮引發神境通道時。彼極遠至何 處耶。答乃至梵世。依初靜慮引發天耳通 道時。彼極遠聞何繫聲耶。答乃至梵世。依
初靜慮引發他心通道時。彼極遠知何繫 心心所法耶。答乃至梵世。依初靜慮引 發宿住隨念通道時。彼極遠憶何繫宿住事 耶。答乃至梵世。依初靜慮引發天眼通道
時。彼極遠見何繫色耶。答乃至梵世。如依 初靜慮乃至依第四靜慮。各隨自處廣說 亦爾。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 故。如素怛纜毘奈耶說。具神通者乃至梵
世身自在轉。或有生如是疑。神通自在但 至梵世非至上地。欲令此疑得決定故。 說乃至依第四靜慮所起神通。乃至廣果或 色究竟身自在轉故作斯論。問若爾。素怛纜
毘奈耶說當云何通。答若處有自地身表 者。世尊說之。第二靜慮以上無自地身表。 是以不說。有說。彼中佛說最初所得上地 非初所得。有說。梵世言攝四靜慮以皆有
支所攝受清淨三摩地故。問乃至初靜慮 有語表故。依初靜慮發天耳聞彼聲上 地既無語表。依第二靜慮等引發天耳聞 何等聲耶。答如生初靜慮者依初靜慮語
表業等起心發語。如是生上三靜慮者亦 依初靜慮語表業等起心發語。即是彼地天 耳所聞。有說。上地雖無語表聲。而有餘聲 是彼所聞。故無有失。問若生欲界依初靜
慮發天耳通。能聞上三靜慮諸天語表聲 不。有說不聞。以處遠故。或微細故。有說。 若極作意者亦能聞。以是同地法故。問隨 依何靜慮發神境通能至何處。答依初靜
慮發者能至梵世。乃至依第四靜慮發者 能至廣果或色究竟聲聞不作意傍極小千 世界。作意極中千世界。獨覺不作意極中千 世界。作意極大千世界佛不作意極大千世
界。作意能極無邊世界。如神境通四通亦 爾。廣釋六通如大種蘊。
[0935a06] 若於苦思惟苦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 苦。答無色界繫苦。此隨界總說。若隨地者 應言非想非非想處繫苦即苦類智。若於集
思惟集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集。答無 色界繫集。此亦隨界總說。若隨地者應言 非想非非想處繫集即集類智。若於滅思惟 滅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諸行滅。答或
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諸行滅即滅法智滅 類智。若於道思惟道得阿羅漢果。彼思惟 何繫諸行能斷道。答或欲界或色無色界繫。
諸行能斷道即道法智道類智。如是六智各 四行相作無間道。斷非想非非想處下下品 煩惱與金剛喻三摩地俱。此能證得阿羅 漢果金剛喻三摩地。廣說如雜蘊第三納息。
雜色無色修所斷染皆用六智為無間道。 謂四類智滅道法智此說無漏道。若有漏道 唯世俗智。彼不遍故非此所說。依初靜慮 起苦類智無間道時。有唯緣自地苦。有
唯緣第二靜慮苦乃至有唯緣非想非非 想處苦無合緣二。乃至緣八。麁細異故地別 斷故。如苦類智集類智亦爾。起滅類智無間 道時。有唯緣自地諸行滅。有唯緣第二靜
慮諸行滅。乃至有唯緣非想非非想處諸行 滅有合緣二。乃至緣八。等微妙故。皆違染 故。起道類智無間道時。皆緣九地類智品
道互相因故。種類等故。起滅法智無間道 時。唯緣欲界諸行滅。起道法智無間道時。 皆緣六地法智品道。如依初靜慮。乃至依 無所有處亦爾。差別者依三無色無二法
智不緣下滅。此中一切地不緣下苦集。已 離下染起無用故。
[0935b08] 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初靜慮染時。苦集 類智唯緣初靜慮苦集。滅類智有唯緣初靜 慮諸行滅。有緣初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
初第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 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初靜慮乃至空無邊 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 滅。有緣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有
緣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道類 智總緣九地類智品道。滅法智唯緣欲界諸 行滅。道法智總緣六地法智品道。依初靜 慮起無間道。離第二靜慮染時。苦集類智
唯緣第二靜慮苦集滅類智。有唯緣初靜慮 諸行滅。有唯緣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初 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第三靜慮諸行 滅。有緣初第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第
二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 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空無 邊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乃至空無邊處諸
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 有緣初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 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
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諸行滅。道類智滅道法智如前 說。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第二靜慮染
時。苦集類智唯緣第三靜慮苦集滅類智。 有唯緣初靜慮諸行滅。有唯緣第二靜慮 諸行滅。有唯緣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初 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第三靜慮諸行
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初第 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第三第四靜 慮諸行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
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 緣第二靜慮乃至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 三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
乃至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 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三靜慮乃至無所 有處諸行滅。有緣初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
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 有緣第三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 有緣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有緣 第二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有緣
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道類智 滅道法智如前說。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 第四靜慮染時。苦集類智唯緣第四靜慮苦 集。滅類智有唯緣初靜慮諸行滅。乃至有
唯緣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初第二靜慮諸 行滅。有緣第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第 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第四靜慮空無邊
處諸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 緣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三 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四靜慮 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初乃至第四靜慮
諸行滅。有緣第二靜慮乃至空無邊處諸行 滅。有緣第三靜慮乃至識無邊處諸行滅。有 緣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行滅。五六七
八地合緣如前說。道類智滅道法智亦如前 說。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空無邊處染時。 苦集類智唯緣空無邊處苦集。滅類智有 唯緣初靜慮諸行滅。乃至有唯緣空無邊處
諸行滅。有緣初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第 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諸 行滅。有緣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有 緣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
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諸 行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 滅。有緣第四靜慮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有 緣空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諸行滅。四五六七
八地合緣如前說。道類智滅道法智亦如前 說。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識無邊處染時。 苦集類智唯緣識無邊處苦集。滅類智有唯 緣初靜慮諸行滅。乃至有唯緣識無邊處諸
行滅。有緣初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 第三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諸行 滅。有緣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 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識無邊處無所有
處諸行滅。有緣初第二第三靜慮諸行滅。有 緣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三 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第四靜慮 空識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空識無邊處無所
有處諸行滅。有緣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 非非想處諸行滅。四五六七八地合緣如前 說。道類智滅道法智亦如前說。依初靜慮 起無間道離無所有處染時。苦集類智唯
緣無所有處苦集。滅類智有唯緣初靜慮 諸行滅。乃至有唯緣無所有處諸行滅。有 緣初第二靜慮諸行滅。有緣第二第三靜 慮諸行滅。有緣第三第四靜慮諸行滅。有
緣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諸行滅。有緣空識 無邊處諸行滅。有緣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諸 行滅。有緣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 三四五六七八地合緣如前說。道類智滅道
法智亦如前說。依初靜慮起無間道離非 想非非想處染時。苦集類智唯緣非想非非 想處苦集。滅類智有唯緣初靜慮諸行滅。乃 至有唯緣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二三四五
六七八地合緣如前說。道類智滅道法智亦 如前說。如是依第二靜慮起無間道離第 二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乃至依無所 有處起無間道。離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
處染。如其所應皆當廣說。有差別者。三無 色地。除二法智。及不能緣下地滅。如是 即說生欲界者。若生色無色界一切法智皆
不現起。生彼上地不緣下滅。如無間道。 解脫道亦爾。唯除離非想非非想處下下 品染解脫道。唯容得有苦集類智。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八 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