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7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七十六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三
[0883a09] 如施設論說有五淨居。謂無煩無熱善現善 見色究竟天。云何無煩天。謂無煩天一類伴 侶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及已生彼天無覆
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無煩天。問彼天何故 名無煩耶。答彼是假名假想名施設想施設 隨欲而立。不必如名悉有其義。復次彼天 身無煩擾心無煩擾。一期領受純寂靜樂
非下所有故名無煩。復次彼天審見苦真 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離下所 起麁重煩惱故名無煩。復次煩者謂廣即廣 果天。今此天最初超彼故名無煩天。云何無
熱天。謂無熱天一類伴侶乃至廣說。問彼天 何故名無熱耶。答彼是假名假想乃至廣說。 復次彼天身無熱惱心無熱惱。一期領受 純清涼樂非下所有故名無熱。復次彼天
審見苦真是苦乃至道真是道。離下所起煩 惱蒸熱故名無熱。復次無煩天中隣逼下地 所起增上煩惱火故猶名為熱。此超彼故 名無熱天。云何善現天。謂善現天一類伴侶
乃至廣說。問彼天何故名善現耶。答彼是假 名假想乃至廣說。復次彼天形色端正妙好。 過下二天故名善現。復次彼天審見苦真
是苦乃至道真是道。離諸垢濁心淨顯了故 名善現。復次彼得上品雜修靜慮善麁顯故 名善現天。云何善見天。謂善見天一類伴侶
乃至廣說。問彼天何故名善見耶。答彼是假 名假想乃至廣說。復次彼天形色轉復妙好 眾所樂觀故名善見。復次彼天審見苦真是
苦乃至道真是道。離諸垢濁心轉淨了故名 善見。復次彼得上勝圓滿品雜修靜慮所得 善法轉麁顯故名善見天。云何色究竟天。謂
色究竟天。一類伴侶乃至廣說。問彼天何故 名色究竟。答彼是假名假想乃至廣說。復次 彼天形色最為勝妙餘不及故名色究竟。復
次彼天審見苦真是苦乃至道真是道。離 諸垢濁諸餘色天所不及故名色究竟。復 次彼得上極圓滿品雜修靜慮。餘色界善根 所不能及故名色究竟。復次彼天於有色
界最尊最勝最極故名色究竟。復次彼亦名 為礙究竟天。礙者謂積集色。彼於此礙最尊 最勝最極故名礙究竟。復次彼亦名為頂究 竟天。是一切有色頂亦是究竟故。
[0883b22] 問淨居天生為由業感。為由雜修靜慮耶。 若爾何失。若由業者雜修靜慮則為唐捐。若 由雜修靜慮者便與品類足論所說相違。
如彼說雜修靜慮及由業故生淨居天乃至 廣說。答有作是說。彼由業感。問雜修靜慮 豈不唐捐。答由雜修靜慮業得決定故非 唐捐。復次要雜修靜慮後乃能引彼思業現
前由此能引彼眾同分。有餘師說。由雜修 靜慮。問品類足說當云何通。答即雜修靜慮 以業聲說。復次彼論先說雜修靜慮者。為 顯先時入彼定故。後說及由業故生淨居
者。為顯後時即由彼力生淨居故。如是 說者。亦由業力亦由雜修靜慮。謂雖有思 業現前若不雜修靜慮則不得生彼。雖 有雜修靜慮若無思業現前亦不得生彼。
是故要有思業牽引雜修靜慮令其決定。方 得生彼。
[0883c10] 諸學彼一切為得未得而學耶。設為得未 得而學彼一切學耶。答應作四句。問何故 作此論。答始縛迦經是此論根本。彼說學所
學故名學。勿有生疑。諸有學者學所學 時乃名為學。住本性時不名為學。諸無學 者住本性時乃名無學。學所學時不名無 學。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諸學者有住本
性。諸無學者亦學所學故作斯論。有學非 為得未得而學。謂學住本性有二因緣名 住本性。一守賢善性而無退轉。二守自分 德而不進修。今但說不進修名住本性。謂
預流者不進修一來果加行。一來者不進 修不還果加行。不還者不進修阿羅漢果加 行。信勝解不求作見至。又諸學者不求起 所未得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七處善
靜慮無量無色解脫勝處遍處。不引發諸通。 不雜修靜慮。不入滅盡定。不受持讀誦 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亦不授與他。不 住阿練若處思惟觀察素怛纜毘奈耶阿毘
達磨。亦不經營佛法僧事。是謂學非為得 未得而學。問彼何因緣不學所學。答彼或 長病。或闕資緣。作是思惟我已越度無量
生死。唯餘七有。或餘一有。或念我已出欲 淤泥。唯餘上界少許生在今既患苦。或資緣 闕幸可少息何遽進修。由此學者不學所
學。有為得未得而學彼非學。謂阿羅漢及 異生進求上法。此中上法謂勝功德即時解 脫求作不動。及阿羅漢起所未得不淨觀。
持息念。念住三義觀。七處善。靜慮。無量。無色 解脫。勝處遍處。引發諸通。雜修靜慮入滅 盡定。起無礙解無諍願智邊際定空空無願
無願無相無相。受持讀誦素怛纜毘奈耶阿 毘達磨。若授與他若住阿練若處。思惟觀 察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或復經營佛法
僧事。及異生求離欲染色染無色一分染。或 起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七處善。煖 頂忍世第一法。靜慮無量無色解脫勝處遍
處引發諸通入無想定。受持讀誦素怛纜 毘奈耶阿毘達磨。若授與他若住阿練若 處。思惟觀察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或復 經營佛法僧事。是謂為得未得而學彼非
學。問何故阿羅漢復學所學。答彼雖不為 斷煩惱故學。而以愛樂勝功德故。學有 學亦為得未得而學。謂學進求上法。即預 流者進修一來果加行。廣說乃至或復經營
佛法僧事。是謂學亦為得未得而學。有非 學亦非為得未得而學。謂阿羅漢及異生 住本性。即時解脫不求作不動。廣說乃至 亦不經營佛法僧事。及異生不求離欲界
染。廣說乃至亦不經營佛法僧事。是謂非 學亦非為得未得而學。
[0884b03] 諸無學彼一切不為得未得而學耶。設不 為得未得而學。彼一切無學耶。答應作四 句。有無學非不為得未得而學。謂阿羅漢
進求上法即時解脫求作不動及阿羅漢 起所未得不淨觀持息念。廣說乃至或復 經營佛法僧事。是謂無學非不為得未得 而學。有不為得未得而學彼非無學。謂學
及異生住本性即預流者不進修一來果加 行。廣說乃至亦不經營佛法僧事。及異生 不為離欲界染。廣說乃至亦不經營佛法 僧事。是謂不為得未得而學彼非無學。
有無學亦不為得未得而學。謂阿羅漢住 本性即時解脫不求作不動及阿羅漢。不 求起所未得不淨觀持息念。廣說乃至亦 不經營佛法僧事。是謂無學亦不為得未
得而學。有非無學亦非不為得未得而 學。謂學及異生進求上法。即預流者進修一 來果加行。廣說乃至或復經營佛法僧事。及 異生求離欲界染。廣說乃至或復經營佛法
僧事。是謂非無學亦非不為得未得而 學。問為學所學故名學。為得學法故名 學。設爾何失。若學所學故名學者此文云 何通。如說學住本性。若得學法故名學者
經說云何通。如說學所學故名學。答有 說。得學法故名學。謂若學若不學但成就 學法即名為學。問若爾。經說當云何通。答 彼經但依現學者說。不說一切。復次彼經
依意樂不息故作是說。謂諸學者若起善 心。若起不善無記心。若起加行。若不起加 行。彼一切學意樂未甞廢息。以不永捨加 行。故如行路者暫休息時他問何往。答言
往某。彼亦以意樂不息。故雖住言往此亦 如是。有說。學所學故名學。問若爾。此文云 何通。如說學住本性。答此依暫息加行而
說。然以意樂。不捨學故名學所學。復次學 住本性時雖不起學心心所等。而其學得 恒時現行。依此義故名學所學。問若學者
不學無學者學。云何建立學無學異。答於聖 位中約斷煩惱立學無學。不依修勝功德。 是故有異。
[0884c14] 順流是何義。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 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四補特 伽羅。一順流。二逆流。三中住。四到彼岸。契
經雖作是說而不廣分別。彼經是此論所 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說之。故作斯論。 問順流是何義。答於諸生諸趣諸有諸種類 諸生死。為支為門為事為道為迹向是
順流義。逆流是何義。答於諸生滅趣滅有 滅種類滅生死滅。為支為門為事為道為 迹向。是逆流義。流有多種。或說聖道名流。
或說業名流或說愛名流。或說生死名流。 此中流者。但說生死。又契經說順流云何。謂 習諸欲及造惡業。逆流云何。謂不習諸欲
不造惡業。當知彼經依一生建立順流逆 流。此中所說依多生建立順流逆流。復次 彼經依暫時起欲惡離欲惡。建立順流逆 流。是故未離欲染聖者亦名順流。已離欲
染異生亦名逆流。此中所說依長時向生 死背生死建立順流逆流。是故有已離色 染者而名順流。有未離欲染者而名逆 流。諸生者謂四生。諸趣者謂五趣。諸有者謂
三有。諸種類者謂地處等種類差別。諸生死 者。謂無始時來乃至後際流轉差別。為支者 謂十二有支。為門者謂業煩惱。為事者謂所
依止。為道者謂趣生死道。為迹向者謂趣 薩迦耶進迹向。此中前五句顯生死。後五句 顯生死長養。生死攝受。生死任持。生死無斷
絕。生死增益隨順。如引河流而無有盡。 逆流義中生等五種如前說。差別者於彼得 滅。為支者謂八聖道支。為門者謂不淨觀 持息念等。為事者謂三解脫門。為道者謂
趣生死滅道。為迹向者謂趣薩迦耶滅迹 向。此中前五句顯生死滅。後五句顯能摧 滅生死非長養。能棄背生死非攝受。能散 壞生死非任持。能斷絕生死非無斷絕。能
損減違逆生死非增益隨順。如決陂潢 漸令枯涸。問齊何名順流逆流者。有說。乃 至苦法智忍未生名順流者。已生名逆流者。 有說。乃至世第一法未生名順流者。已生
名逆流者。有說。乃至增上忍未生名順流 者。已生名逆流者。有說。乃至忍法。有說 乃至頂法。有說。乃至煖法。有說。乃至念
住。有說。乃至不淨觀持息念等未生名順 流者。已生。名逆流者。如是說者。若未種 順解脫分善根名順流者。已種順解脫分 善根名逆流者。所以者何。無量有情雖能
惠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獨遠行疲極。及苦 行者種種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房舍燈明香 花。及諸珍寶種種所須。又設無遮祠祀大 會。如吠羅摩不剛強等。彼由不種順解脫
分善根故。於生死長夜受彼果已還生餓 鬼中受飢渴苦經百千歲。乃至不聞飲食 之名。或生人中貧窮下賤多諸苦惱。或復 見有無量有情護持禁戒學習多聞。受持
讀誦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通達文義分 別解說。又能傍通世俗諸論。所謂記論因論 王論諸醫方論工巧論等。或復兼善外道諸
論。所謂勝論數論明論順世間論離繫論等。 彼由不種順解脫分善根故。於生死長 夜受彼果已。還生傍生趣中。作諸牛羊 駝驢身等。愚癡盲瞑乃至不能言。或生人
中盲聾喑啞闇鈍無智。或復見有無量有情。 修習諸定。或離欲染。或離色染。或離無色 一分染住八等至。起四無量引發五通。彼
由不種順解脫分善根故。於生死長夜受 彼果已。還生地獄受諸劇苦。或傍生趣作 大蟒身。吐毒熾然崩巖裂石。或生人中作 旃茶羅補羯娑等造穢惡業。諸如是等雖
暫受福還退墮故皆名順流。若諸有情或但 惠施一摶之食。或唯受持一日夜戒。或乃至 誦四句伽他。或須臾間修定加行而能種 殖順解脫分善根。由此後時雖因煩惱造
作種種身語意惡行。或作無間業。或復斷滅 一切善根。乃至身中無有少許白法種子。墮 無間獄受種種苦。而得名為住涅槃岸。以
彼必得般涅槃故。此中有喻。如釣魚人以 食為餌。置於鉤上著深水中。有魚吞之。 彼魚爾時雖復遊戲或入穴中。當知已名 在彼人手。不久定當至岸上故。由此故
說。寧作提婆達多墮無間獄。不作嗢達洛 迦遏邏摩子生非想非非想天。所以者何。 提婆達多雖造三無間業斷諸善根墮無 間獄。而於人壽四萬歲時當得獨覺菩提。
利根勝舍利子等。嗢達洛迦遏邏摩子。雖 離八地染住八等至極奢摩他垂越三有 近甘露門。生非想非非想處經八萬大劫 受寂靜樂。從彼命終。由惡業力生彼阿
練若苦行林中。作著翅飛狸捕食禽獸水陸 空行無得免者。由此惡行命終當墮無間 地獄。具受種種難忍處苦。佛不記彼得解 脫時。由此故說。雖住苦行林中而名順流
者。雖處五欲境界而名逆流者。此中有喻。 如人齎二器行。一金二瓦。腳跌而倒二器 俱破。其人爾時不惜金器而惜瓦器。以是
嗟恨。人問其故彼具答之。人復詰言。金器 破壞汝能不惜。何乃傷惜一瓦器耶。彼復 答言。汝誠愚癡。所以者何。金器破已雖失 器形不失器體。還付金師可令如本或
勝於本。瓦器破已形體俱失。雖付陶師。乃 至不堪復作燈盛。況本器乎。是故我今不 歎金器而惜瓦器。如是天授已種順解脫 分善根故。雖造眾惡生地獄中。而當成
獨覺勝舍利子等。如彼金器破已還成。猛 喜子不種順解脫分善根故。雖離八地染 生有頂天。而終墮惡趣未期解脫。如彼瓦 器破已不收。是故未種順解脫分善根者
名為順流。已種順解脫分善根者名為逆 流。問順解脫分善根在有情身其相微細。已 種未種云何可知。答以相故知。彼有何相。 謂若聞善友說正法時。身毛為竪悲泣流
淚。厭離生死欣樂涅槃。於法法師深生愛 敬。當知決定已種順解脫分善根。若不能 如是當知未種。此中有喻。如人於田畦 中下種子已經久生疑。我此畦中曾下種
不。躊躇未決。傍人語言。何足猶豫。汝今但 可以水灌漬以糞覆之。彼若生芽則知已 種。不然則不。彼如其言便得決定。如是行
者。自疑身中曾種解脫種子已不。時彼善 友而語之言。汝今可往至說法所。若聽法 時身毛為竪悲泣流淚。乃至於法法師生愛
敬者。當知已種解脫種子。不然則不。故由 此相可得了知。
[0886a20] 自住是何義。答非於諸生乃至諸生死為 支。乃至為迹向亦非於生滅乃至生死滅 為支。乃至為迹向是自住義。此謂少分所
作已辦。或一切所作已辦。意樂暫息或究竟 息。不同順流及逆流者。於生死涅槃各作 所作意樂不息故名自住。即是住自分義。
問諸阿羅漢彼一切自住耶。設自住彼一切 阿羅漢耶。答諸阿羅漢彼一切皆自住。彼為 住何處。謂住離非想非非想處染。阿羅漢果
一切結盡斷遍知中。有自住非阿羅漢。謂 不還。彼為住何處。謂住離欲染不還果五 順下分結盡斷遍知中。如世尊言。
永斷五煩惱 學滿無引法
得自在定根 是人名自住
[0886b05] 五煩惱者。謂五蓋及五順下分結。不還已盡 故。言永斷。學滿者。謂果滿根滿非等至滿。 無引法者。謂欲界業煩惱所不能引。得自
在者。謂得心自在即是於他心智證通得 自在究竟義。得定根者。謂成就靜慮所攝 三摩地根。是人名自住者。謂住離欲染不 還果五順下分結盡斷遍知中。
[0886b12] 諸得極禁。彼一切得極迹耶。設得極迹彼 一切得極禁耶。答諸得極禁彼一切得極 迹。所以者何。無學尸羅名為極禁。四種神足
名為極迹。諸有已得無學尸羅。必亦逮得 四神足故。有得極迹非得極禁。謂不還如 世尊言。云何苾芻得極迹。謂於五順下分結
永斷遍知。所以者何。以不還者。已得四神 足未得無學尸羅故。或作是說。諸得極迹 彼一切到彼岸耶。設到彼岸彼一切得極迹耶。
答諸得極迹彼一切到彼岸。所以者何。一切 結盡名為極迹。如契經說。迹謂涅槃。永斷 五結不復輪迴生死名到彼岸。諸阿羅漢
身已作證名得極迹。已斷五順上分結。不 復輪迴三界生死名到彼岸。有到彼岸非 得極迹。謂不還。如世尊言。云何苾芻名到 彼岸。謂於五順下分結永斷遍知。以斷此
故不復輪迴欲界生死名到彼岸。復次阿 羅漢於三界再到彼岸。謂斷三界見所斷 修所斷時。不還者。於欲界亦再到彼岸。謂 斷欲界見所斷修所斷時。而未得涅槃故
不名得極迹。或作是說。諸阿羅漢彼一切 盡源底耶。設盡源底彼一切阿羅漢耶。答 諸阿羅漢彼一切盡源底。有盡源底非阿
羅漢。謂不還。如世尊言。云何苾芻盡源底。 謂於五順下分結永斷遍知。此中二釋如到 彼岸說。
[0886c09] 齊何名菩薩。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 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言。有一有 情。是不愚類是聰慧類。謂菩提薩埵。雖作
是說而不分別。齊何名菩薩。得何名菩 薩。彼契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 應說之。故作斯論。復次為斷實非菩薩 起菩薩增上慢故而作斯論。所以者何。有
諸有情。以一食施。或以一衣或一住處。乃至 或以一楊枝施。或受持一戒。或誦一伽他。 或一攝心觀不淨等。便師子吼作如是言。我
因此故定當作佛。為斷如是增上慢故。 顯雖經於三無數劫具修種種難行苦行。 若未修習妙相業者猶未應言我是菩薩 況彼極劣增上慢者。是故菩薩乃至初無數
劫滿時。雖具修種種難行苦行。而未能決 定自知作佛。第二無數劫滿時。雖能決定自 知作佛。而猶未敢發無畏言我當作佛。第
三無數劫滿已修妙相業時。亦決定知我當 作佛。亦發無畏師子吼言。我當作佛。齊何 名菩薩。答齊能造作增長相異熟業。問若諸
有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不退轉。 從此便應說為菩薩。何故乃至造作增長相 異熟業方名菩薩耶。答若於菩提決定及 趣決定乃名真實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未修
妙相業來。雖於菩提決定。而趣未決定。未 得名為真實菩薩。要至修習妙相業時。乃 於菩提決定。趣亦決定。是故齊此方名菩
薩。復次修妙相業時。若人若天共識知彼 是菩薩故名真菩薩。未修妙相業時唯天 所知。是故未得名真菩薩。復次修妙相業 時。捨五劣事得五勝事。一捨諸惡趣恒生
善趣。二捨下劣家恒生貴家。三捨非男身 恒得男身。四捨不具根恒具諸根。五捨有 忘失念恒得自性生念。由此得名真實菩 薩。未修妙相業時與此相違。是故不名真
實菩薩。問菩薩得此自性生念有何利益 耶。答菩薩得此自性生念離有情過。積集 多聞深信因果。善攝徒眾所說教誡終不 唐捐。菩提資糧轉復圓滿是為利益。得何
名菩薩。答得相異熟業。問何故復作此論。 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先作是說。齊能 造作增長相異熟業名為菩薩。勿有生疑。 雖齊此位名為菩薩。而菩薩名或由證得
其餘勝法。欲顯即由相異熟業得菩薩名 不由餘法。故作斯論。問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何故未證得時此名 隨轉。及證得已便不隨轉而更名佛陀耶。
答由此薩埵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以增上意樂恒隨順菩提。趣向菩提。親 近菩提。愛樂菩提。尊重菩提。渴仰菩提。求 證欲證不懈不息。於菩提中心無暫捨。
是故名為菩提薩埵。彼既證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已。於求菩提意樂加行並皆止 息。唯於成就覺義為勝。一切染污不染污 癡皆永斷故覺了一切勝義世俗諸爾焰故
復能覺悟。無量有情隨根欲性作饒益故。 由如是等覺義勝故。名為佛陀。不名菩 薩。復次薩埵是勇猛者義。未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時。恒於菩提精進勇猛。求欲速
證。是故名為菩提薩埵。既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已。便於菩提勇猛心息。唯覺義勝 故名佛陀。以能成就最勝覺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七 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