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九
[0082c07] 問身語業何等隨心轉。何等不隨心轉耶。 答色界戒及無漏戒隨心轉。欲界戒及餘身 語業不隨心轉。問何故欲界戒不隨心轉
耶。答欲界於彼隨心轉戒。非田非器乃至 廣說。復次欲界非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 故。無如是道戒可隨轉。色界是定界是修 地是離染地故。有如是道戒可隨轉。復次
欲界戒義。問欲界心言汝能為我。斷破戒及 起破戒煩惱不若能者我隨汝轉欲界心義。 答欲界戒言我不能戒義。言若不能我何為
隨汝轉如人怖怨。問他人曰。汝能為我作 救護不。若能者當依止汝隨汝而轉他。 答不能彼便語言汝若不能。我何為依止。 汝隨汝轉此亦如是。問色界善心一切皆有
隨轉戒不。答非一切有。謂初靜慮有六善 心無隨轉戒。一善眼識。二善耳識。三善身 識。四死時善心。五起表善心。六聞所成慧相
應善心。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有二善心無 隨轉戒。謂死時善心及聞所成心。問何故 無色界無隨轉戒耶。答彼界於戒非田非 器乃至廣說。復次戒是色一分攝。彼界無
色故亦無戒。復次戒是大種所造。彼無大種 故亦無戒。問如雖無無漏大種而有無 漏戒。如是彼界雖無大種何妨有戒耶。答 無漏戒非大種力故成無漏。但由心力隨
無漏心所等起故。有漏戒由大種力繫屬 界地故不相似。復次戒者對治破戒及起破 戒煩惱。無色界道不能對治。破戒及起破戒 煩惱故彼無戒。問因論生論何故無色界
道。不能對治破戒及起破戒煩惱耶。答彼 唯欲界。無色於欲有四事遠故無對治。 四事遠者。一界地遠。二所依遠。三所緣遠。四
對治遠。問若爾第二第三第四靜慮。亦無破 戒及起破戒煩惱。對治彼應無戒。答對治有 二種。一斷對治。二厭壞對治。上三靜慮於
破戒及起破戒煩惱。雖無斷對治而有厭 壞對治。如世尊說。聖弟子入不動心解脫。 能斷不善修習善法。非彼身中猶有不善 可斷。然依過患對治故作是說。無色界於
破戒及起破戒煩惱。無斷對治亦無厭壞對 治是故無戒。
[0083a19] 隨心轉戒總有二種。一道俱有戒。二定俱有 戒。道俱有戒者謂無漏戒。定俱有戒者謂色 界戒。若是道俱有戒彼非定俱有戒。若是定
俱有戒彼非道俱有戒。有作是說道俱有 戒謂無漏戒。定俱有戒謂一切有漏無漏隨 心轉戒。彼作是說。一切道俱有戒皆是定 俱有戒。或是定俱有戒而非道俱有戒。謂
有漏隨心轉戒。有餘師說。道俱有戒謂無 漏戒。定俱有戒謂根本靜慮有漏無漏戒。依 如是說應作四句。有是道俱有戒非定俱 有戒。謂近分地諸無漏戒。有是定俱有戒
非道俱有戒。謂根本地諸有漏戒。有是道 俱有戒亦是定俱有戒。謂根本地諸無漏戒。 有非道俱有戒亦非定俱有戒。謂近分地諸
有漏戒。彼師依得復作四句。有得道俱有 戒非定俱有戒。謂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 十六心頃。若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 生。見道十五心頃。若諸聖者為離欲染
起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若未離欲染 信勝解鍊根。作見至所有加行。無間解脫 道。若諸聖者未離欲染依未至定。起無量
不淨觀持息念及念住等。如是等時得道俱 有戒非定俱有戒。有得定俱有戒非道俱 有戒。謂諸異生離欲染一切最後解脫道。即 彼為離初靜慮染依初靜慮起加行道。及
一切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第二靜慮染依 第二靜慮起加行道。及一切最後解脫道。即 彼為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三靜慮起加行
道。及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第四靜慮染。 依第四靜慮起加行道。若諸異生依根本 靜慮。引發諸通起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 道。若起無量不淨觀持息念念住煖頂忍
世第一法。初三解脫八勝處前八遍處。及 無色界歿生色界時。色界上地歿生下地 時。如是等時。得定俱有戒非道俱有戒。 有得道俱有戒亦得定俱有戒。謂已離欲
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道類智時。若依 上地入正性離生十六心頃。若諸聖者離欲 染最後解脫道。即彼為離初靜慮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
已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所有加行 無間解脫道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 諸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若雜修初靜 慮乃至第四靜慮時。若諸聖者引發諸通
起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若諸聖者已 離欲染依未至定。等起無量解脫勝處遍處。 不淨觀持息念及諸念住。若起無礙解邊際
定無諍願智。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想微 細心。如是等時得道俱有戒亦得定俱有 戒。有不得道俱有戒亦不得定俱有戒。謂 諸異生為離欲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
脫道。依未至定靜慮中間起煖頂忍世第一 法。若諸異生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近分。為 離初第二第三靜慮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
八解脫道。若諸異生依空無邊處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近分。為離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 處染。起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若諸異
生未離欲染。或已離欲染。依未至等諸近分 定。或無色定起無量解脫勝處遍處。及不淨 觀持息念并念住等諸功德時。若諸聖者依
未至等諸近分定。起有漏無漏成就諸功 德時。依無色定起有漏無漏成就諸功德 時。一切不定及無心位如是等時。不得道 俱有戒亦不得定俱有戒。彼師依捨復作
四句。有捨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謂得預 流果或一來果。或漸次者得不還果。未離欲 染信勝解練根。得見至從一來果一來勝果
道。及預流果預流勝果道退時。從預流果 退時者。謂從練根所得果退。如是等時捨 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有捨定俱有戒非 道俱有戒。謂諸異生從離欲染。乃至從離第
三靜慮染退。若諸異生及諸聖者。欲色界歿 生無色界。若色界歿生欲界。若諸異生從 根本地勝功德退。如是等時捨定俱有戒 非道俱有戒。有捨道俱有戒亦捨定俱有
戒。謂諸聖者從離欲染。乃至從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退。若依四靜慮及靜慮中間得不 還果。若得阿羅漢果已離欲染。信勝解練 根得見至時。解脫阿羅漢練根得不動。從
不還果不還勝果道。及阿羅漢果阿羅漢勝 果道退時。如是等時捨道俱有戒亦捨定 俱有戒。有不捨道俱有戒亦不捨定俱有 戒。謂除前相諸餘位。彼依成就復作四句。
有成就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謂未離欲 染聖者。有成就定俱有戒非道俱有戒。謂 諸異生生欲界已離欲染。若諸異生生色 界有俱成就。謂諸聖者生欲界已離欲染。
若諸聖者生色無色界有俱不成就。謂諸異 生未離欲染。若諸異生生無色界。依不成 就亦作四句。謂次前第二句為今第一句。 次前第一句為今第二句。次前第四句為
今第三句。次前第三句。為今第四句。 一切律儀總有四種。一別解脫律儀。二靜慮 律儀。三無漏律儀。四斷律儀。別解脫律儀者
謂欲界戒。靜慮律儀者謂色界戒。無漏律儀 者謂無漏戒。斷律儀者謂離欲界染。九無 間道中所有靜慮無漏戒廣說。此四律儀。如 業蘊害生納息。
[0084b01] 煖隨轉戒。於破戒為捨對治持對治遠分 對治。頂忍世第一法見道修道中。道類智 隨轉戒於破戒。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離
欲界染加行道隨。轉戒於破戒為捨對治 持對治遠分對治。初無間道隨轉戒於破戒。 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於起破戒煩惱。但
為斷對治捨對治。七無間道隨轉戒於破戒。 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於起破戒煩惱。為 斷對治捨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第九無間 道隨轉戒於破戒。為斷對治持對治遠分
對治。於起破戒煩惱。為斷對治捨對治持對 治遠分對治。九解脫道隨轉戒及餘。後時 乃至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隨轉戒。於破
戒及起破戒煩惱。但為持對治遠分對治。問 法智品道能斷破戒及起破戒煩惱。可有隨 轉戒。類智品道無此功能。云何亦有隨轉
戒耶。尊者世友說曰。類智品道於彼雖無 斷對治捨對治。而有持對治遠分對治故。 復次法智品道與類智品道展轉為因。展 轉相續展轉相屬展轉相生故。有餘師說。類
智品道。亦能斷破戒及起破戒煩惱。然法 智品道先斷彼故。今無所斷故亦有隨轉 戒。譬如多人共一怨家一人已害。餘無所 害非無害能此亦如是。大德說曰。若法智
品道有隨轉戒。類智品道無隨轉戒者則 應律儀。唯於能處轉不於不能處轉。 然諸律儀通於能處不能處轉。是故法智類 智品道俱得有隨轉戒。問欲界色界何者戒
多。有作是說欲界戒多。所以者何。欲界戒 於根本業道及加行後起處得。色界戒唯 於根本業道處得。欲界戒離性罪及離遮 罪故得。色界戒唯離性罪故得。如是說者
色界戒多。所以者何。且未至定所攝戒尚多 欲界。有無量功德對治彼故。況復更有上 地餘戒。問有漏無漏何者戒多。有作是說。
有漏戒多。所以者何。有漏戒攝二律儀一 律儀少分無漏戒攝一律儀一律儀少分。復 次有漏戒攝二界一界少分二處一處少分。 無漏戒但攝一界一處少分。如是說者無漏
戒多。所以者何。且苦法智忍隨轉戒尚多有 漏。有無量功德對治彼故。況復更有上位 餘戒。問苦法智忍與苦法智乃至盡智無生
智。無學正見諸隨轉戒。何者為多。有作 是說。苦法智隨轉戒。於苦法智忍隨轉戒 一倍為多。如是展轉乃至無學正見隨轉 戒。於無生智隨轉戒一倍為多。復有說
者如苦法智忍隨轉戒。如是苦法智隨轉 戒。乃至道類智隨轉戒亦爾離欲界染諸加 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諸隨轉戒後後轉 多。所以者何。如如漸斷破戒及起破戒煩
惱。如是如是戒漸增多上諸位戒前後相似。 如是說者苦法智忍隨轉戒。與苦法智乃至 無學正見隨轉戒等無有異。所以者何。同
於身語七支轉故。問若爾施設論說當云何 通。如說苦法智於苦法智忍為勝。乃至盡 智於金剛喻定為勝。答依因長養故作是 說。謂苦法智忍唯一剎那因所長養。苦法
智二剎那因之所長養。乃至盡智無量剎那 因所長養。彼說品勝不說戒多。問聲聞與 佛何者戒多。有作是說聲聞戒多。所以者
何。聲聞戒依二界身。佛戒但依欲界身。復 次聲聞戒依二趣身。佛戒但依人趣身。如 是說者佛戒多。所以者何。且力無畏隨轉戒
尚多一切聲聞獨覺。況復更有無量無邊殊 勝功德諸隨轉戒。問諸佛世尊有百年位。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有乃至於八萬歲位。 若百年位得菩提者。亦得八萬身中戒不。
設爾何失。若得者云何此身得異身戒。若不 得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皆悉平等。答應言亦得。問若爾云何
此身得異身戒。答若依此身得異身戒。亦 無有失相續一故。然百年位得菩提者。於 百年位隨心轉戒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 在前於八萬歲位隨心轉戒得。而不在身
成就不現在前。八萬歲位得菩提者。於八 萬歲位隨心轉戒。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 在前。於百年位隨心轉戒得。而不在身成 就不現在前。有說不得。問若爾施設論說
當云何通。答由三事等故名平等。一修行 等。謂如一佛於三無數劫。修六波羅蜜多 得圓滿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餘佛亦爾 故名平等。二利益等。謂如一佛出現於世
度無量百千那庾多眾生令般涅槃。餘佛亦 爾故名平等。三法身等。謂如一佛成就十 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十八不共法等無 邊功德。餘佛亦爾故名平等。復次根等故
名平等。諸佛皆住上品根故。復次戒等故 名平等。諸佛皆得上品戒故。復次地等故 名平等。謂如一佛依第四靜慮。證得無上
正等菩提。餘佛亦爾故名平等。問得阿羅漢 果時。得幾地身隨心轉戒。西方諸師作如 是說。得二十六處身隨心轉戒。謂欲界九色
界十七。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得二十五 處身隨心轉戒。以大梵天無別處故。是未 來修非皆現起。謂欲色界隨何地身得無 學果。即彼地身隨心轉戒。亦未來修亦得
現起。所餘地身隨心轉戒。雖未來修而不 現起。無彼異熟所依身故。生無色界得無 學果。雖得彼戒而不現起。生上不起下 地定故。問依自地身能起自地一切戒不。
答不能盡起。所以者何。惡法尚無能盡起 者。況諸功德加行生故。問何故聖者生無 色界。成就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耶。答有 漏法繫屬界地。非上界者生上便失無漏
不爾。復次有漏法勝劣隨地。生上厭下無 所用者。必不成就無漏不爾。是故聖者生 無色界。唯得成就道俱有戒。傍論已了應 復正論。
[0085b22] 問俱有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有為法已說 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俱有因。俱有 是何義。答不相離義是俱有義。同一果義是
俱有義。相隨順義是俱有義。此俱有因定通 三世有士用果。
[0085b27] 云何同類因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 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過去未來非 實有體。或執現在是無為法。或執自類為同
類因。謂心唯與心。受唯與受餘法亦爾。 為止如是種種異執。顯示實有過去未來。 及現在世是有為法并自他類為同類因故 作此論。云何同類因。答前生善根與後生自
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過去善根與 未來現在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現 在善根與未來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 因。問此中何故不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
因耶。答前生與後生言已說彼故。問何緣 不說過去自名。答欲顯後法非前因故。若 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因。或有生疑過去 後法亦為前法因。若說前生與後生為同
類因此疑便息。有說此文欲顯過去有前 後義。若說過去與過去為同類因。或有生 疑過去諸法同時展轉為同類因。若說前生 與後生為同類因此疑便息。問何故前生
等唯說善根。後生等兼說相應法耶。答是 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前生等 亦應說相應法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 之說。有說。此文為遮相似相續沙門意故
彼作是說善根唯與善根為因。善根相應 法唯與善根相應法為因。為遮彼意顯 示善根與善根為因。亦與相應法為因。善 根相應法與善根相應法為因。亦與善根
為因。故作是說。問此中何故唯說善根及 相應法非餘法耶。答就勝說故。謂善法中 善根最勝。彼相應法極相隣近故偏說之。 不善無記應知亦爾。自界者謂欲界。唯與
欲界為同類因。色無色界應知亦爾。如說 自界自地亦爾。繫縛別故。謂初靜慮唯與 初靜慮為同類因。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應知
亦爾。有餘師說。如說自界自地自處亦爾。謂 那落迦唯與那落迦為同類因。乃至色究 竟天應知亦爾。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若作
是說則五淨居處。初剎那起。應無同類因。 無始時來未生彼故。應作是說同地異處。 所起煩惱展轉相縛。隨類展轉為同類因。
然除異部五部隨眠。繫縛分劑有差別故。 復說過去等者。欲顯過去未來體是實有 現在是有為故。如善根不善無記根亦爾。 差別者。不善中除自界是謂同類因。問何
故不善除自界耶。答以不善根無異界故。 若說自界無所簡別。有說不善中。亦應說 自界以自界聲亦說自部。謂見苦所斷唯 與見苦所斷為同類因。乃至修所斷應知亦
爾問若爾此中但應說如善根不善無記根 亦爾不應復說差別等言。答若但作如是 說。或有生疑如無記根通三界不善根亦 爾故。復須說差別等言。問此中何故。不說
前生等不善根。與後生等無記根。及相應法 為同類因。前生等無記根與後生等不善根。 及相應法為同類因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
故。乃至廣說。有說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有說若作是說。或有生疑不善根 亦通三界。或無記根唯在欲界。或復生疑
因少果多。或因多果少是故不說。文雖不 說而義實有。自部互為同類因故。問未來 世中有同類因不。設爾何失若有者此中何 故不說。謂此中但說前生與後生為同類
因。過去與未來現在為同類因。現在與未 來為同類因而不說未來與未來為同 類因。又若有者應有二心展轉為因便違 前說。若無者此論見蘊當云何通。如說若法
與彼法為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耶。答無 時非因若法已生是同類因。若未已生非 同類因。是則若法與彼法為因。或時此法 與彼非因。云何答言無時非因。又若無者
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云何非心為因法。 答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心及餘 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初無漏心然彼異
生。未來所有無漏心皆非心為因。何故但 說彼初無漏心耶。又若無者品類足論復云 何通。如說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 與有身見為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
苦諦。諸餘染污苦諦。或有苦諦以有身見 為因。亦與有身見為因即所除法。若未來 有身見不與未來有身見為因。何故言除 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苦諦耶。又若無者
識身足論復云何通。如說於過去染污眼識。 所有隨眠彼於此心。或能為因非所隨增。 或所隨增不能為因。或能為因亦所隨 增。或不能為因亦非所隨增。且能為因非
所隨增者。謂諸隨眠在此心。前同類遍行 即彼隨眠。若不緣此設緣已斷。及此相應 隨眠已斷為所隨增不能為因者。謂諸 隨眠在此心後。同類遍行即彼隨眠。緣此
未斷能為其因。亦所隨增者。謂諸隨眠 在此心前。同類遍行即彼隨眠緣此未斷。 及此相應隨眠未斷不能為因。亦非所隨 增者。謂諸隨眠在此心後。同類遍行即彼
隨眠。若不緣此設緣已斷。若所餘緣若他 隨眠。若不同界遍行隨眠。如彼過去染污 眼識。未來染污眼識亦爾。過去四句其理 可然。未來如何可作四句。若有前後如
何無因。又若無者施設足論復云何通。如 說諸法四事決定。所謂因果所依所緣。若 未來世非同類因生已乃是云何決定。又若
無者則應無因而有因。亦應無果而有果。便 壞所宗。答應作是說未來世中無同類因。 以彼無故此中不說。亦無二心互為因過。 問此論見蘊當云何通。如說若法與彼法
為因乃至廣說。有說彼依俱有因作論。以 俱有因遍有為法。親能辦果通三世故。有 說彼依相應俱有二因作論。以此二因俱 遍三性。親能辦果通三世故。有說。彼依相
應俱有異熟三因作論。以此三因親能辦 果通三世故。有說。彼依相應俱有異熟能 作四因作論。以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說。 彼依五因作論。除能作因遍一切法皆不
遮故。此中有說。除遍行因體用狹故。應說 彼依六因作論。因名所表通六因故。 問若法已生是同類因或遍行因。若未已生 非同類因非遍行因。是則若法與彼法為
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云何。答言無時非 因。答依最後位密作是答。謂若法於此 位定能作同類因。或遍行因從是以後。 無時非因故作是說。問若爾見蘊復云何通。
如說若法與彼法為等無間。或時此法與 彼非等無間耶。答若時此法未至已生。此 中亦應依最後位。密作是答。無時非等 無間。謂若法於此位定能作等無間。從
是以後無時非等無間。何故不作如是說 耶。答亦應作如是說。而不說者有別意趣。 為現異相異文說故。若以異相異文而說 義則易解。復次為現二門二略二燈二明。
二炬二光。二曜二影文故。如同類因依 最後位。密作是說無時非因。等無間緣亦 應依此位。密作是說無時非等無間。如等 無間緣依一切位說。若時此法未至已生同
類因。亦應依一切位作如是說。二文相影 俱通二義。問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云何 非心為因法乃至廣說。答彼唯說畢竟非 心為因法。雖彼未入正性離生者。諸無漏
心皆非心為因。然彼若入正性離生。唯有 初無漏心是非心為因。餘心無不以心為 因。有餘師說。彼文不辯同類因義。何者 唯辯二種異生。謂有般涅槃法及無般涅槃
法。文雖不舉無涅槃法。義准理門顯示知 有。謂彼既說有餘異生決定當入正性離 生。由此義准亦有異生決定不入正性離 生。此則名為無涅槃法。即無涅槃法名非
心為因。問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說或有苦 諦。以有身見為因。乃至廣說。答彼論但說 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無及彼言設作
是說是誦者謬。問識身足論復云何通。如 說於過去染污眼識所有隨眠。乃至廣說。 答彼於未來應作三句。除所隨增不能為 因彼無後故。然說未來如過去者有別意
趣。謂正生時必入現在定為同類。或遍行因 望餘未起可說為前。對此可說餘名後 故有餘師說。彼說未來亦有四句。不說未 來有心前後。同於過去且能為因。非所
隨增者。謂此相應隨眠已斷為所隨增。不 能為因者。謂有同類遍行隨眠。在未來世 於未來世染污眼識緣而未斷能為其因。 亦所隨增者。謂此相應隨眠未斷不能為
因。亦非所隨增者。謂有同類遍行隨眠在 未來世。若不緣此設緣已斷。若所餘緣若他 隨眠。若不同界遍行隨眠。問施設足論復云
何通。如說諸法四事決定。乃至廣說。答因者 四因。謂相應俱有異熟能作因。果者三果。 謂士用異熟增上果。所依者六種所依。謂眼
耳鼻舌身意。所緣者六種所緣。謂色聲香味 觸法。如是四事三世決定故不相違。問若 未來世無同類因。及遍行因過現乃有。則
應無因而有因。亦應無果而有果。如是便 壞三世有宗。答許亦無失約位非體。以和 合作用位果非體果。然位與體非即非離。 體雖恒有而位非恒。故同類因及遍行因。
本無今有亦無有失。有餘師說。未來世中 有同類因。問若爾後說六難善通。此中論 文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 有餘。所說六因皆有餘故。復次若同類因
有力能取果與果者。此中說之未來同類 因。無力不能取果與果是故不說。復次若 同類因已現在已和合。已有作用。荷負擔 者此中說之。未來同類因無如是事。是故
不說。復次若同類因。已行世相顯了者此中 說之。未來同類因。未行世相不顯了是故 不說。問若未來世有同類因。應有二心互
為因過。答如四行相各有繫屬。餘法亦然 故無斯過。謂未來世無常行相。有四行相 應無間生。彼是所修繫屬。於此無常行相 與彼為因。彼非此因繫屬此故。無常行
相起必居前。苦空無我行相亦爾。餘有為法 類此應知。故無二心互為因過。若作是 說有依第四靜慮得阿羅漢果。能修未來 九地無漏。所修無漏皆繫屬此。後起餘地聖
道現前。更不能修未來無漏。無餘聖道繫 屬此故。應在過現非同類因是則違害。 此中所說前生善根與後生者為同類因。 乃至廣說勿有此失。故未來世無同類因
於理為善。
[0087c20] 問色法為有同類因不。外國諸師有作是 說。一切色法無同類因。但藉餘緣和合力 起現見鑿地深踰百肘。從彼出埿日曝風
吹。後逢天雨即便生草。又復現見屋脊山 峯。先無種子亦生草樹。故知色法無同類 因。問若爾此論大種蘊說當云何通。如說 過去大種造色。與未來等大種造色為因
增上。答我於他論何事須通。若必須通應 作是說。增上緣力有近有遠。有在此身 有在餘身。若近在此身者說名為因。若 遠在餘身者說名增上。迦濕彌羅國諸論師
言。色法亦有同類因。唯除初無漏色。問若 爾雖通大種蘊說。彼所引事當云何通。答 所出埿中先有種子。餘緣闕故草未得生。
後遇眾緣即便生草。又彼埿聚屋脊山峯。 草樹生者風吹鳥銜。種子來至故得如是。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