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6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六十一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得納息第一之五
[0814c20] 味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 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 決定故。謂品類足說。初靜慮云何。答初靜慮
所攝善色受想行識。乃至第四靜慮云何。答 第四靜慮所攝善色受想行識。勿令生如 是疑靜慮唯善。欲顯靜慮非唯是善故作 斯論。以靜慮通善染無覆無記故味相應。
初靜慮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答於能 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乃至味相應 非想非非想處。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 答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此中
愛名為味三摩地。名初靜慮等即愛相應。諸 三摩地名味相應靜慮無色。問何故但說與 愛相應非餘煩惱。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
乃至廣說。有說。亦應說餘煩惱。謂應說有 身見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取我我所耶。出 當言取我我所耶。答於能取當言入。於 所取當言出。廣說乃至無明相應初靜慮入
當言愚耶。出當言愚耶。答於能愚當言 入。於所愚當言出。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說 亦如是。而不作是說者應知此義有餘。有 說。此中舉愛為門。令知餘煩惱亦爾。有
說。此中說相似者。謂愛與定相似非餘煩 惱。所以者何。定於所緣流注相續愛亦如 是。復次定於所緣審諦而取愛亦如是。復 次定於所緣繫心不離。愛亦如是。復次定
於所緣攝受而轉愛亦如是。復次定能長 益諸根大種。愛亦如是。諸餘煩惱無此相 故不說相應。問味是愛非靜慮等不應言 入。以於定有入言故。靜慮等是定非愛。
不應言味。以於愛有味言故。何故二法更 互得名。答由此二法展轉相應更互受名 斯有何過。謂定愛相應故亦可名味。愛定 相應故。亦可言入。此中入出者入出有五
種。一地。二行相。三所緣。四異類心。五剎那。 地入出者。謂初靜慮等無間第二靜慮現在 前時。名入第二靜慮。出初靜慮乃至無所有
處。等無間非想非非想處現在前時。名入非 想非非想處。出無所有處。如順次入出。如 是逆次入出及順逆超入出亦爾。行相入出
者。謂無常行相等無間。苦行相現在前時。名 入苦行相。出無常行相。餘行相亦爾。所緣入 出者。謂緣色定等無間。緣受定現在前時。名
入緣受定。出緣色定緣。餘定亦爾。異類心入 出者。謂欲界心等無間。色界或不繫心現在 前時。名入色界或不繫心。出欲界心。色界心
等說亦爾。如欲界等心。學等心亦如是。餘 善等心隨應亦爾。剎那入出者。謂初剎那等 無間第二剎那現在前時。名入第二剎那。出
初剎那。餘剎那亦爾。於五入出中此依剎 那入出而作論。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 當言出者。有作是說。此中說味相應定。流 注相續現在前時。皆以前剎那為所味是
所緣故。後剎那為能味是能緣故。於能味 當言入者。謂後後剎那。味相應靜慮無色現 在前時。名於能味已入。於已起位方成能
味故。於所味當言出者。謂前前剎那味相 應靜慮無色。已謝滅時名於所味。已出於 已滅位方成所味故。問愛相應定能緣三 世。何故唯說緣過去耶。有說。此依多分
而說。謂有情類法爾。多緣曾所受順境生 愛味故。有說。過去定於相續中已作饒益。 現在定從彼而起追戀生愛。有說。此中依
入出定而為問答。未來定未名入出。現在 定名入未名出。過去定名入已出。今欲顯 於已出位生味故。但說緣過去。有餘師 說。此中說淨定無間起味相應定。淨定為所
味是所緣故。味相應定是能味是能緣故。餘 如前說。評曰。應知初說為善。此中入出皆 依味定而作論故。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
無記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前文唯 說愛相應定。今欲顯定亦與餘煩惱相應 故作斯論。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耶。
設有覆無記初靜慮皆味相應耶。答諸味相 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有有覆無記初靜慮。 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乃至諸味相
應。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耶。設有覆無 記非想非非想處。皆味相應耶。答諸味相應 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有有覆無記。非
想非非想處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 此中味相應靜慮無色。皆有覆無記者。能障 聖道及聖道加行故名有覆。不招異熟果
故名無記。餘煩惱者。謂見疑慢無明。此諸煩 惱與不染污靜慮無色。展轉相續而現在前。 令瑜伽師名愛上靜慮。見上靜慮。疑上靜
慮。慢上靜慮者。亦有餘纏隨煩惱垢共相應 義。煩惱勝故但說煩惱。頗有不入初靜慮。 入第二靜慮耶。答入。乃至頗有不入無所
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耶。答入。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品類足說。 初者謂次第隨順。相續連合中數為初故。復
次次第隨順。相續連合入諸定時此最初故。 諸契經中亦說九次第定。或有生如是疑。 若不入初靜慮等。便不能入第二靜慮等。
今欲令彼生決定解。不入初靜慮等。亦能 入第二靜慮等故作斯論。頗有不入初靜 慮。入第二靜慮耶。答入。云何入。謂從未至
定。或靜慮中間。或第二靜慮近分。或第二靜 慮。或第三靜慮近分。或第三靜慮。或第四靜 慮等無間第二靜慮現在前。此中有說。欲界
善心等無間。唯能入未至定。有說。亦能入 初靜慮。有說。亦能入靜慮中間。尊者僧伽 伐蘇說曰。亦能入第二靜慮如超定者。從
初靜慮等無間。超第二靜慮。入第三靜慮。 如是亦應從欲界善心等無間。超初靜慮 入第二靜慮此不應理。欲界善心非定心 故。不可得說與諸定心同其勢力。頗有
不入第二靜慮。入第三靜慮耶。答入。云何 入謂從初靜慮。或第三靜慮近分。或第三 靜慮。或第四靜慮近分。或第四靜慮。或空無
邊處。有說。亦從第二靜慮近分等無間。第 三靜慮現在前。頗有不入第三靜慮入第 四靜慮耶。答入。云何入。謂從第二靜慮。或
第四靜慮近分。或第四靜慮。或空無邊處近 分。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有說。亦從第 三靜慮近分等無間。第四靜慮現在前。如是
乃至頗有不入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 處耶。答入。云何入。謂從識無邊處。或非想 非非想處近分。或非想非非想處。有說。亦
從無所有處近分等無間。非想非非想處現 在前。此中遮剎那。不遮相續。不遮分位。 不遮眾同分。不遮無始時來。謂入此定前
剎那。不入彼定。非餘剎那亦不曾入故。 相續等於此不遮。由斯理趣應知。亦有遮 二遮三乃至遮七。謂頗有不入初第二靜 慮入第三靜慮耶。答入。謂依未至定離欲
界。乃至第二靜慮染。命終生第三靜慮。或 從上地歿生第三靜慮。即於彼第三靜慮 現在前。乃至頗有不入四靜慮下三無色。 入非想非非想處耶。答入。謂依未至定離
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命終生非想非非想 處。即於彼非想非非想處定現在前。此依 遮剎那乃至遮眾同分。不遮無始時來。說
其有亦不遮眾同分。或亦不遮分位。義亦 無違應准前說。
[0816b10] 頗有不入初靜慮。生梵世耶。答生。乃至頗 有不入非想非非想處。生非想非非想處 耶。答生。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
決定故。如契經說。先此入定後生彼中。乃 至廣說。或有生疑。要入彼定方得生彼。 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雖不入彼定亦 得生彼故作斯論。問若爾經說當云何通。
答有諸有情先入彼定。後生彼中。有諸有 情不入彼定而亦生彼。契經說入定生彼 者。阿毘達磨說不入定生彼者。如是則二 說善通。問若不入彼定亦得生彼。何故世
尊唯說入定生彼處耶。答有諸外道。謂梵 天等非修定得故。世尊說先此入定後方生 彼。令決定信果由因得。復次有 諸 有情
耽著現在少分欲樂。不樂當來離欲勝果。 世尊為彼毀呰欲樂讚離欲果。彼有情聞 已忻樂請說所因故。佛為說先入彼定後 生彼處。復次有諸有情。聞說上界離欲勝
果不生信解。佛意欲顯若能入彼根本定 時現受勝樂。令知彼果更為勝妙故。佛為 說先此入定後生彼中。復次有瑜伽師能 入彼定。雖樂生彼。而不現入故。佛為說
先此入定後方生彼。復次有瑜伽師。雖厭 欲界苦求離欲樂。而於離欲法懈怠不修 故。佛為說先此入定後生彼處。頗有不入 初靜慮生梵世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
定離欲界染。最後解脫道。及後時不入初 靜慮彼若未離初靜慮染命終。必當生於 梵世。或上地歿生彼天中。問不起彼定云 何生彼無異熟因故。答順後次受業為異
熟因故得生彼。頗有不入第二靜慮。生 極光淨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初靜慮。 靜慮中間。第二靜慮近分隨一。離初靜慮染。
不入第二靜慮。彼若未離第二靜慮染命 終。必當生極光淨。或上地歿生彼天中。頗 有不入第三靜慮。生遍淨耶。答生。云何
生。謂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慮。 第三靜慮近分隨一。離第二靜慮染。不入 第三靜慮。彼若未離第三靜慮染命終。必
當生於遍淨。或上地歿生彼天中。如是乃 至頗有不入非想非非想處。生非想非非 想處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定乃至無
所有處隨一。離無所有處染。未離上染。不 入非想非非想處命終。必生非想非非想 處。此中遮剎那。遮相續。遮分位。遮眾同 分。不遮無始時來。
[0816c27] 若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彼命終生何處。 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 決定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我說依初靜
慮能盡諸漏。依第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 能盡諸漏。勿有生疑唯依根本定能盡 諸漏非未至等。為令此疑得決定故。顯 依九地皆能盡漏。謂七根本未至中間餘近
分地。雖不能盡而亦能斷故作斯論。然得 有二種。一現前得。二成就得。此中依現前 得而作論。若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彼命
終生何處。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遍淨。或 廣果。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或無所有 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初
靜慮。非第二靜慮者。決定已離欲界染而 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初靜慮染。彼命終 生梵世。若依未至定。或初靜慮。或靜慮中
間或第二靜慮近分隨一。離初靜慮染最後 解脫道。及後時不入第二靜慮。未離第二 靜慮染。彼命終生極光淨。即彼若依未至。
初靜慮。靜慮中間隨一。離第二靜慮染。未 離上染彼命終生遍淨。若即依前三地隨 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廣 果。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三地隨一。離非想
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已離三界染 故。若得第二靜慮。非第三靜慮。彼命終生 何處。答或極光淨。或遍淨。乃至或非想非非
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第二靜慮。非第 三靜慮者。決定已離初靜慮染。而上地不 定。於中若未離第二靜慮染。彼命終生極
光淨。若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 慮。第三靜慮近分隨一。離第二靜慮染。不 入第三靜慮。未離第三靜慮染。彼命終生
遍淨。即彼若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 二靜慮隨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彼 命終生廣果。若即依前四地隨一。離第四
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如 是乃至。若即依前四地隨一。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第三靜慮。非
第四靜慮。彼命終生何處。答或遍淨。或廣 果。乃至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 得第三靜慮。非第四靜慮者。決定已離第
二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第三 靜慮染。彼命終生遍淨。若依未至定。乃至 第三靜慮隨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
彼命終生廣果。若即依前五地隨一。離第 四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 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五地隨一。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第四靜慮。非 空無邊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廣果。乃至或 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第四靜
慮。非空無邊處者。決定已離第三靜慮染。 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第四靜慮染。彼 命終生廣果。若依未至定。乃至第四靜慮隨
一。離第四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 無邊處。若即依前六地隨一。離空無邊處 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如是乃
至若即依前六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空無邊處。非識無邊 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空無邊處。乃至或無
處。所謂現前得空無邊處。非識無邊處者。 決定已離第四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 未離空無邊處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若
依未至定。乃至空無邊處隨一。離空無邊處 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如是乃 至若即依前 七 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彼命終無生處。若得識無邊處。非無所有 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識無邊處。乃至或無 處。所謂現前得識無邊處。非無所有處者。
決定已離空無邊處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 未離識無邊處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若 依未至定。乃至識無邊處隨一。離識無邊處
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無所有處。如是乃 至若即依前八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無所有處。非非想非
非想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無所有處。乃至 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無所有處。非非想非 非想處者。決定已離識無邊處染。而上地不
定。於中若未離無所有處染。彼命終生無 所有處若依未至定。乃至無所有處隨一。 離無所有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非想
非非想處。若即依前九地隨一。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由斯理趣應知亦 有得二得三乃至得七。遮亦如是。答理無
異故不具說。問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靜慮。 此中何故不問。彼命終生何處耶。有說。亦 應說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靜慮彼命終生
何處。答或欲界。或梵世。乃至或非想非非想 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欲界善心。非初靜 慮者。彼決定在欲界而離染不定。謂彼若未
離欲界染。命終還生欲界。若依未至定離 欲界染。最後解脫道。及後時不入初靜慮。 未離初靜慮染。彼命終生梵世。即彼若依
未至定。離初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 極光淨。乃至若依未至定。離無所有處染。 未離上染。彼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若依
未至定。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 處應作是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 有說。彼不應問答欲界。以此是定蘊。正 問答定及定果。欲界非定非定果是故不說。
問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等。彼命終亦生 欲界等。此中何故不說。有說。亦應說彼生 一切下地。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 此是定蘊正顯生定地。若說生下則有生
欲界不定地過是故不說。有說。此中說得 諸定而死生者。諸生下者退捨諸定是以不 說。問諸生上者於命終時。亦捨諸定何故 則說。答諸生上者雖有所捨猶名勝進。況
有所得。諸生下者雖有所得尚名退墮。況 有所捨。今是定蘊正顯勝進是故不說。問 契經但說依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能盡諸 漏。云何知有靜慮中間。及未至定依之盡
漏。答世尊。說有三三摩地能盡諸漏。謂有 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餘經又說。初靜 慮名有尋有伺。第二靜慮以上名無尋無伺。
若無靜慮中間更說何等名無尋唯伺。由 此知有靜慮中間依之盡漏。又契經說佛 告苾芻。我不唯說依離欲惡不善法有尋 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等能盡諸
漏。然由慧見亦能盡漏。此經則顯有未至 定依之盡漏。又未離欲染聖者。未得靜 慮而見聖諦。若無未至定依何得起聖 道永斷諸漏。由此故知有未至定依之盡
漏。問何不即說初靜慮等能盡諸漏而說 依耶。有說。靜慮有先曾得。若世尊說初靜 慮等能盡諸漏。則無知者。謂得靜慮皆已 盡漏。是故佛說依靜慮等。起無漏道方能
盡漏。有說。諸定唯是奢摩他要毘鉢舍那 方能盡漏。故說依定應須起慧。有說。諸 定多是曾得勿有戀著不欲進修。故說依 之進求勝道不應生著。問如契經說。非想
非非想處俱行修念等覺支。餘經復說。乃至 想定能正通達能辯聖旨。前經亦說依初靜 慮。乃至無所有處能盡諸漏。如是二說豈
不相違。答初經說能引發。後二經說即依 彼。又初經說方便。後二經說成滿。問若爾 何故說俱行耶。答於前後義俱聲亦轉。如
世尊說。曼馱多王起此想俱即便墮落。又經 復說起此想俱。彼諸有情即便殞歿。又餘經 說。毘摩質多羅王。起此心俱尋見自身被
五繫繫。此皆前後而說俱聲。修覺支經應知 亦爾。問若法初靜慮為因。彼法是初靜慮果 耶。設法是初靜慮果。彼法初靜慮無因耶。答
諸法初靜慮為因。彼法是初靜慮果。有法 是初靜慮果。彼法非初靜慮為因。謂三界結 斷。及初靜慮果。欲界通果心品。乃至第四靜
慮亦應作此問答。於無色定唯應說結斷。 問諸捨初靜慮地心。得第二靜慮地心。皆初 靜慮地心滅。第二靜慮地心起耶。答應作四
句。第一句者。謂依未至定。或靜慮中間。或 第二靜慮近分。離梵世染。不入根本地。爾 時捨初靜慮地染污心。得第二靜慮地不染
污心。而非彼滅此起。第二句者。謂非離染 次第入定時。第三句者。謂初靜慮歿生第二 靜慮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問諸捨第二
靜慮地心。得初靜慮地心。皆第二靜慮地心 滅。初靜慮地心起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 者。謂起欲界纏退第二靜慮時。第二句者。
謂逆次第入定時。第三句者。謂生時。第四句 者。謂除前相。問諸捨初靜慮煩惱。彼得第 二靜慮地善法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
謂依未至定。或初靜慮。靜慮中間。入見道 四心頃。第二句者。謂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入見道時。及聖者離上七地染時。第三句
者。謂離靜慮染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 問諸捨第二靜慮地功德。彼得初靜慮地煩 惱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退上地對
治。及上地所修第二靜慮地功德時。第二句 者。謂上地歿生欲界及梵世時。第三句者。 謂極光淨歿生欲界及梵世時。及起下地煩
惱。退第二靜慮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於 餘定隨其所應。亦應作此問答分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 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