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4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四十四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根納息第一之三
[0738a08] 此二十二根。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 二學。一無學。十非學非無學。九應分別。二學 者。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一無學者。謂具知
根。十非學非無學者。謂七色命苦憂根。九應 分別者。謂意樂喜捨信等五根。此皆應作三 分而答。故名應分別。一作學分。二作無學
分。三作非學非無學分。分別論者言。此應 作分別記。故名應分別。謂意根或學或無 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學作意相應意
根。此復云何。謂從苦法智忍。乃至金剛喻定 相應意根。云何無學。謂無學作意相應意根。 此復云何。謂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相應意
根。云何非學非無學。謂有漏作意相應意根。 此復云何。謂有三種。何等為三。謂善染污 無覆無記。善復有三。謂加行得。離染得。生
得。加行得者。復有三種。謂聞所成。思所成。 修所成。聞思所成者。謂不淨觀。持息念。念住 等相應。修所成者。謂煗頂忍世第一法。現觀
邊世俗智。靜慮無量無色解脫。勝處遍處等 相應。離染得者。謂由離染時得。則靜慮無 量無色解脫。勝處遍處等相應。生得者。謂生
時所得。善染污有二種。謂見所斷。修所斷。 無覆無記有四。謂威儀路。工巧處。異熟生。 及變化等。通果心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
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然有差別。謂 信等五。除染無記餘隨所應。問何故此中明 意根等。唯說作意相應非餘。答彼作論者
意欲爾故。乃至廣說。脇尊者曰。此不應問 一切有疑。說餘相應亦生疑故。但不違理 隨說無過。有說。作意順生心勝故。謂相應
法中順生心者唯作意勝。如不相應中順生 法者唯有生相。是故偏說。有說。作意是警 覺相。是牽引相。令意根等取所緣勝。是故
偏說。有說。作意能生諸法勝於餘法。是 故偏說。
[0738b14] 已分別諸根學等自性。雜無雜相今當說。諸 根學彼是學者根耶。答應作四句。有根學 彼非學者根。謂學根學者不成就。此復云何。
謂隨信行不成就隨法行諸根。隨法行不成 就隨信行諸根。信勝解不成就見至諸根。見 至不成就信勝解諸根。退法姓學不成就 五姓學諸根。乃至不動法姓學不成就五姓
學諸根。佛乘姓學不成就餘二乘姓學諸根。 乃至聲聞乘姓學不成就餘二乘姓學諸根。 住苦法智忍位。不成就上學位諸根。乃至
住道類智忍位。不成就上學位諸根。住學 三果未上進位。不成就下上學位諸根。住 上進位如應廣說。有是學者根彼根非學。
謂非學非無學根。學者成就。此復云何。謂諸 學者生欲界。已得眼根不失。及生色界。彼 成就眼根。已得者。謂鉢羅奢佉位等。不失
者。謂不失壞。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生欲 色界彼成就身根。女成就女根。男成就男 根。生遍淨及下。成就樂根。生欲界成就苦
根。生極光淨及下。成就喜根。未離欲染。成 就憂根。意命捨根一切成就。生欲界未得 無色界善心。彼成就欲色界信等五根。若得
無色界善心。成就三界信等五根。生色界 未得無色界善心。彼成就色界信等五根。若 得無色界善心。成就色無色界信等五根。 生無色界彼成就無色界信等五根。有根
學彼亦學者根。謂學根學者成就。此復云何。 謂隨信行成就隨信行諸根。隨法行成就 隨法行諸根。信勝解成就信勝解諸根。見
至成就見至諸根。退法姓學成就退法姓學 諸根。乃至不動法姓學成就不動法姓學諸 根。佛乘姓學成就佛乘姓學諸根。乃至聲 聞乘姓學成就聲聞乘姓學諸根。住苦法
智忍位成就苦法智忍位諸根。乃至住道類 智忍位成就一切見道諸根。住學三果未上 進位。各成就所住果所攝諸根。住上進位
各成就所得果。及勝果道所攝諸根。有根非 學彼亦非學者根。謂無學根及非學非無學 根。學者不成就。此復云何。謂諸學者。定不
成就無學諸根。及有非學非無學根。學者 不成就。謂諸學者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 而失。及生無色界彼不成就眼根。不得者。
謂未至鉢羅奢佉位等。設得而失者。謂已失 壞。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生無色界彼不 成就身根。女不成就男根。男不成就女
根。有俱不成。謂生色無色界。及生欲界。或 本不得。或已得漸命終等捨。生遍淨上不 成就樂根。生色無色界不成就苦根。生 極光淨上不成就喜根。已離欲染不成就
憂根。生欲界未得無色界善心。彼不成就 無色界信等五根。生色界未得無色界善 心。彼不成就欲無色界信等五根。生無色 界彼不成就。欲色界信等五根。
[0739a09] 諸根無學。彼是無學者根耶。答應作四句。 有根無學彼非無學者根。謂無學根。無學者 不成就。此復云何。謂時解脫。不成就不時
解脫諸根。不時解脫。不成就時解脫諸根。 退法不成就五種諸根。乃至不動法不成 就五種諸根。佛不成就獨覺聲聞諸根。獨覺 不成就佛聲聞諸根。聲聞不成就佛獨覺
諸根。有是無學者根彼根非無學。謂非學非 無學根。無學者成就。此復云何。謂無學者生 欲界。已得眼根不失。及生色界彼成就眼
根。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生欲色界彼成 就身根。女成就女根。男成就男根。生遍淨 及下。成就樂根。生欲界成就苦根。生極光
淨及下。成就喜根。意命捨根一切成就。生 欲界彼成就。三界信等五根。生色界彼成 就色無色界信等五根。生無色界彼成就無
色界信等五根。有根無學彼亦無學者根。謂 無學根。無學者成就。此復云何。謂時解脫成 就時解脫諸根。不時解脫成就不時解脫諸
根。退法成就退法諸根。乃至不動法成就不 動法諸根。佛成就佛諸根。獨覺成就獨覺諸 根。聲聞成就聲聞諸根。有根非無學彼亦
非無學者根。謂學根及非學非無學根。無學 者不成就。此復云何。謂無學者定不成就學 諸根。及有非學非無學根。無學者不成就。謂
無學者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而失。及 生無色界彼不成就眼根。如眼根。耳鼻舌 根亦爾。生無色界彼不成就身根。女不成 就男根。男不成就女根。有俱不成就。謂
生色無色界。及生欲界。或本不得。或已得 而失。生遍淨上彼不成就樂根。生色無色 界彼不成就苦根。生極光淨上彼不成就 喜根。定不成就憂根。生色界彼不成就欲
界信等五根。生無色界彼不成就欲色界 信等五根。
[0739b15] 諸根非學非無學。彼是非學非無學者根 耶。答諸非學非無學者根。彼根非學非無 學。所以者何。以成就學法即名學者。成就
無學法即名無學者。若不成就學無學法。 名非學非無學者。即是異生。彼所成就根 唯是非學非無學故。有根非學非無學彼非
非學非無學者根。謂非學非無學根。非學非 無學者不成就。此復云何。謂諸異生生欲界 未得眼根。設得而失。及生無色界彼不成
就眼根。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生無色界 彼不成就身根。女不成就男根。男不成就 女根。有俱不成。謂生色無色界。及生欲界。
或本不得。或已得而失。生遍淨上不成就 樂根。生色無色界不成就苦根。生極光淨 上不成就喜根。離欲界染不成就憂根。 斷善根者不成就三界信等五根。生欲界
不斷善根。若未得色界善心。彼不成就色 無色界信等五根。若得色界善心。未得無 色界善心。彼不成就無色界信等五根。生 色界若未得無色界善心彼不成就欲無
色界信等五根。若得無色界善心。彼不成 就欲界信等五根。生無色界彼不成就欲 色界信等五根。
[0739c09] 已分別諸根學等。彼學等義今當說。問云何 名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耶。答以無貪道為 斷貪故。而學此道所攝法名學。以無貪道
為斷貪故。而不學已學故。此過所攝法名 無學。與二相違名非學非無學。復次以無 瞋道為斷瞋故。而學此道所攝法名學。以 無瞋道為斷瞋故。而不學已學故。此道所
攝法名無學。與二相違名非學非無學。復 次以無癡道為斷癡故。而學此道所攝法 名學。以無癡道為斷癡故。而不學已學。故 此道所攝法名無學。與二相違。名非學非
無學。復次以無愛道為斷愛故而學。然非 愛事。此道所攝法名學。以無愛道為斷愛 故而學者。此則遮無學道。然非愛事者。此
則遮世俗道。以無愛道為斷愛故。而不學 已學故。然非愛事。此道所攝法名無學。以 無愛道為斷愛故。而不學已學故者。此則
遮學道。然非愛事者。此則遮世俗道。與二 相違名非學非無學。復次若道為斷二求 滿一求故而學。此道所攝法名學。為斷二
求者。謂欲求有求。滿一求者。謂梵行求。若 道為斷二求滿一求故。而不學已學故。此 道所攝法名無學。與二相違名非學非無學。
復次若道為斷煩惱。修諦現觀故而學。此道 所攝法名學。若道為斷煩惱。修諦現觀故。 而不學已學故。此道所攝法名無學。與二相
違名非學非無學。復次若所依中。有煩惱 得隨縛。有無漏得隨逐。彼是學若所依中。 無煩惱得隨縛。有無漏得隨逐。彼是無學。
與二相違名非學非無學。復次若所依中。有 愛隨縛。有無漏得。彼是學。若所依中。無愛 隨縛。有無漏得。彼是無學。與二相違名非
學非無學。復次若法見道修道所攝是學。若 法無學道所攝是無學。與二相違是非學非 無學。見地修地無學地說亦爾。復次若法未
知當知根。已知根所攝是學。若法具知根所 攝是無學。與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復次五 種補特伽羅相續中。諸無漏法是學。五種補
特伽羅者。謂隨信行。隨法行。信勝解。見至。 身證。二種補特伽羅相續中。諸無漏法是無 學。二種補特伽羅者。謂慧解脫。俱解脫。與
二相違是非學非無學。復次七種補特伽羅 相續中。諸無漏法是學。七種補特伽羅者。謂 四向前三果。一種補特伽羅相續中。諸無漏
法是無學。一種補特伽羅者。謂阿羅漢果。與 二相違名非學非無學。復次十八種補特伽 羅相續中。諸無漏法是學。九種補特伽羅相
續中。諸無漏法是無學。與二相違是非學非 無學。此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 八善。八無記六應分別。八善者。謂信等五三
無漏根。八無記者。謂七色命根。六應分別者 謂意五受。此復云何。謂意根或善。或不善。或 無記。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意根。此有二種。
謂有漏無漏。有漏有三。謂加行得。離染得。 生得。無漏有二。謂學無學。云何不善。謂不 善作意相應意根。此有二種。謂見所斷。修所
斷。即欲界三十四隨眠俱生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記。謂無記作意相應意根。此有二種。 謂有覆無記。無覆無記。有覆無記者。謂欲界
有身見。邊執見。及色無色界一切煩惱俱生 作意相應意根。無覆無記者。謂威儀路。工巧 處。異熟生。通果俱生作意相應意根。如意
根。捨根喜根樂根隨應亦爾。苦根或善。或不 善。或無記。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苦根。此復 云何。謂生得善。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
苦根。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云何無記。謂無記 作意相應苦根。此復云何。謂異熟生憂根。或 善。或不善。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憂根。如
說。我於何時當於是處得具足住。若於聖 處已具足住。於上解脫希求思慕心懷憂 慼。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憂根。此復云
何。謂見所斷。及修所斷。問何故無有無記憂 根。答無記有二。謂有覆無覆。憂根且非有 覆無記。由與欲界有身見邊執見不相應
故。所以者何。行相異故。彼二見歡行相轉。憂 根慼行相轉。互相違法不相應故。憂根亦 非無覆無記。非威儀路工巧處異熟生所攝
故。問何故憂根非威儀路所攝。答憂根分別 轉。威儀路無分別轉。若威儀路有憂根者。 設有分別。我今應作如是威儀。如佛世尊。
或如馬勝。即分別時。便應已住如是威儀。 然威儀路無此分別。故威儀路無有憂根。 問何故憂根非工巧處。答憂根分別轉。工
巧處無分別轉。若工巧處有憂根者。設有 分別。我今應作如是工巧。如佛世尊。或如 妙業天子。即分別時已應成辦如是工巧。
然工巧處無此分別。故工巧處無有憂根。 問何故憂根非異熟生。答憂根分別轉異熟 生無分別轉。若異熟生有憂根者。設有分
別。我今應受如是異熟。如佛世尊。或如轉 輪聖王。即分別時便應現受如是異熟。然 異熟生無此分別故。異熟生無有憂根有
說。憂根現加行。轉異熟生先業所引。是故憂 根非異熟生。有說。憂根隨欲而轉。以於一 切亡失事中。有起憂根。有不起故。異熟生
者不隨欲受。由業轉故。是故憂根非異熟 生。有說。憂根若是異熟。則應重業但受少 果。謂有因作無間業已便生憂悴。即應名
為受彼異熟。豈非果少。有說。憂根離欲 時捨。異熟生法離三界染而猶隨轉。是故憂 根非異熟生。由此憂根唯善不善。
[0740c23] 已分別諸根善等。彼善等義今當說。問云何 名善不善無記耶。答若法巧便所攝。能招 愛果自性安隱。說名為善。巧便所攝者。顯道
諦。能招愛果者。顯苦集諦少分。自性安隱 者。顯滅諦。若法不巧便攝。招不愛果性不 安隱。說名不善。此則顯示苦集諦少分。與
二相違說名無記。有說。若法能得愛果及 樂受果。說名為善。若法能得不愛果及苦受 果。說名不善。與二相違說名無記。有說。若
法能生愛有芽及解脫芽。說名為善。若法 能生不愛有芽。說名不善。與二相違說名 無記。有說。若法能感可愛趣。說名為善。若
法能感不可愛趣。說名不善。與二相違說 名無記。有說。若法墮還滅品清淨品。是輕 舉性。說名為善。若法墮流轉品雜染品。是
沈重性說名不善。與二相違說名無記。脇 尊者曰。由四緣故說名為善。一自性故。二 相應故。三等起故。四勝義故。自性善者。有
說。是慚愧。有說。是三善根。相應善者。是彼 相應心心所法。等起善者。是彼所起身語業。 心不相應行。勝義善者。謂涅槃安隱故名善。
分別論者作如是言。自性善者。謂智。相應 善者。謂彼相應識。等起善者。謂彼所起身語 業。勝義善者。謂涅槃。由四緣故說名不善。
一自性故。二相應故。三等起故。四勝義故。自 性不善者。有說。是無慚無愧以一向不善遍 不善心故。有說。是三不善根以具五義故。
相應不善者。謂彼相應心心所法。等起不善 者。謂彼所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勝義不善 者。謂生死不安隱。故名不善。分別論者作
如是言。自性不善者。謂癡。相應不善者。謂 彼相應識。等起不善者。謂彼所起身語業。勝 義不善者。謂生死。脇尊者言。若法是如理作
意自性。如理作意相應。如理作意等起。如理 作意等流果。離繫果者。是善。若法是不如理 作意自性。不如理作意相應。不如理作意等
起。不如理作意等流果者。是不善。與二相 違是無記。如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慚愧 無慚無愧。三善根三不善根。信等五根五蓋
亦爾。集異門說。何故名善。答有可愛果。可 樂果。適意果。悅意界。可欣尚果。名善。此 說等流果。復次有可愛異熟。可樂異熟。適
意異熟。悅意異熟。可欣尚異熟。名善。此說 異熟果。與此相違是不善。與二相違是無 記。餘義如結蘊初納息廣說。
[0741b10] 此二十二根。幾有異熟。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譬喻者 說。離思無異熟因。離受無異熟果。為遮
彼說顯異熟因及異熟果俱通五蘊。飲光部 說。諸異熟因。異熟未生彼因有體。異熟生已 彼因便失。如芽未生種猶有體。芽既生已種
體便無。欲止彼意顯因恒有。復有外道。 執善惡業無果異熟。亦遮彼意顯善惡業 有果異熟。故作斯論。
[0741b19] 此二十二根。幾有異熟。幾無異熟。答一有 異熟。十一無異熟。十應分別。一有異熟者。 謂憂根。十一無異熟者。謂七色命三無漏根。
十應分別者。謂意四受信等五根。此復云何。 謂意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 謂不善善有漏意根。云何無異熟。謂無記無
漏意根。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亦爾。苦根或 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謂善不善 苦根。云何無異熟。謂無記苦根。信等五根。
或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謂有漏 信等五根。云何無異熟。謂無漏信等五根 已分別諸根有異熟等。彼有異熟等義今 當說。問云何名有異熟等。為與自異熟俱
故名有異熟。為與他異熟俱故名有異熟 耶。若與自異熟俱故名有異熟者。如何因 果不並。又違伽他所說。如說。作惡不即熟 等若與他異熟俱故名有異熟者。則無漏
道應名有異熟。與他異熟俱故。答應說與 自異熟俱故名有異熟。問如何因果不並。 及違伽他說耶。答有二種俱。一者有俱。二
者並俱。有俱者。如有因有果。有所緣有異熟 等。並俱者。如有尋有伺。有喜有作意等。此 中依有俱而作論。如有俱並俱。有俱不相
離俱亦爾。有說。有三種俱。一者遠俱。二者 近俱。三遠近俱。前二如前。遠近俱者如有 漏有隨眠有緣有事等。此中但依遠俱作論。
問何故名異熟。答異類而熟。故名異熟。熟 有二種。一同類。二異類。同類熟者。謂等流 果。異類熟者。謂異熟果。餘如結蘊廣說
此二十二根幾見所斷。乃至廣說。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如譬喻者 說。無有世俗道能斷煩惱。彼大德說。異生
無有斷隨眠者。但能伏纏。亦非世俗道有 永斷義。由契經言。聖慧見已方能斷故。為 遮彼說。顯世俗道亦能永斷。諸異生類亦
斷隨眠。故契經說。嗢達洛迦遏邏摩子。斷 欲斷色。乃至斷於無所有處。生於非想非 非想處。又說。有外道仙能離欲染。如是等
所言聖慧見已方能斷者。顯能究竟斷有頂 染。或有說言。諸世俗道雖能永斷。但是異 生而非聖者。非捨勝道用劣道故。為止 彼意。顯諸聖者亦以世俗道離八地染。有
作是說。頓斷非漸。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 切煩惱一時斷故。為遮彼執顯必漸斷。四 沙門果漸次得故。有執。現觀唯頓非漸。為 遮彼說顯漸非頓。又為顯示有二部結
二部對治。故作斯論。
[0742a08] 此二十二根。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答 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九修所斷者。謂 七色命苦根。三不斷者。謂三無漏根。十應分
別者。謂意四受信等五根。謂意根或見所斷。 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意根隨信 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
八十八隨眠相應意根。云何修所斷。謂意根 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 相應意根。及不染污有漏意根。云何不斷。謂
無漏意根。如意根。捨根亦爾。樂根或見所 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樂根隨 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
斷二十八隨眠相應樂根。即第三靜慮見所 斷。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迹修所斷。此復 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根。及不染污
有漏樂根。五隨眠者。謂欲界貪無明。色界貪 慢無明。
[0742a25] 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喜根或見所斷。或修 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 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五十
二隨眠相應喜根。五十二隨眠者。謂欲界二 十四。除瞋疑八。色界二十八。云何修所斷。 謂喜根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
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染污有漏喜根。六隨 眠者。謂欲色界貪慢無明。云何不斷。謂無漏 喜根憂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云何見所斷。
謂憂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 何。謂見所斷十六隨眠相應憂根。十六隨眠 者。謂欲界邪見瞋疑無明名四。云何修所
斷。謂憂根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 斷二隨眠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二隨眠 者。謂欲界瞋無明。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不
斷。云何修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云何不斷。 謂無漏信等五根。
[0742b13] 已分別諸根見斷等。彼見斷等義今當說。 問云何名見所斷修所斷耶。如見不離修 修不離見。見道中如實修可得。修道中如
實見可得。慧名為見。不放逸名修。此中說 何名為如實。此中意說。偏多猛利名為如 實。謂見道中慧多不放逸少。修道中不放逸
多慧少。或復此中意說。平等名為如實。謂見 道中隨有爾所慧。即有爾所不放逸。修道 中隨有爾所不放逸。即有爾所慧。尊者世友
作如是說。觀四聖諦斷諸煩惱。云何分別。 此是見所斷。此是修所斷。答由見而斷。由 見而除。由見變吐。名見所斷。有說。見所斷
亦應言修所斷。以見道中如實修可得故。 如是說者。由見而斷。由見而除。由見變吐 名見所斷。如所得道。若習若修若多修習。
分齊斷。限量斷。漸令薄究竟斷。名修所斷。 有說。修所斷亦應言見所斷。以修道中如 實見可得故。如是說者。如所得道。若習若
修若多修習。分齊斷。限量斷。漸令薄究竟 斷。名修所斷。問此言有何義。答此說見道。 是猛利道暫現在前。九品煩惱一時而斷。修
道是不猛利道。數習現前九品煩惱九時而 斷。如利鈍刀俱截一物。利者一割便斷。鈍 者數割乃斷。有說。若法以見增道斷名見
所斷。若法以修增道斷名修所斷。有說。若 法以二相道斷名見所斷。二相者。謂見相 慧相。若法以三相道斷名修所斷。三相者。
謂見智慧相。有說。若法以四相道斷名見 所斷。四相者。謂眼明覺慧相。若法以五相道 斷名修所斷。五相者。謂眼智明覺慧相。有
說。若法由忍斷名見所斷。若法由智斷名 修所斷。餘廣說如結蘊初納息。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 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