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1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八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邪語納息第二之三
[0612c08] 諸法由業得。彼法當言是善不善無記耶。 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 己義故。謂犢子部。分別論者。欲令音聲是
異熟果。問彼由何量作如是說。答由聖言 故。如施設論說。何緣菩薩感得梵音大士 夫相。菩薩昔餘生中。離麁惡語此業究竟 得梵音聲。由此說故彼便計聲是異熟果。
為遮此意顯一切聲非異熟果故作斯論。 諸法由業得。彼法當言是善不善無記耶。 答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問何 故作是說。答或有諸法雖由業得而非無
記。如諸律儀不律儀等。為簡彼法故作是 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此中犢子部分別論者。問應理論者言。定作 是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耶。此是審定他宗之言。若不審定他所立 宗。便難他者則無有能與他作過。亦是 徵難他所不說故審定言。汝今忍可定作 是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耶。應理論者答言如是。彼復問言為何所 欲。如來善心說語。妙音美音和雅音悅意音。 此語是善耶。應理論者答言如是。彼便難
言。聽我說汝負處失處違自言處。若作是 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則 不應言如來善心說諸妙音美音和雅音 悅意音此語是善。作是說者不應道理。若
作是說如來善心說諸妙音美音和雅音 悅意音。此語是善則不應言依異熟果諸 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而作是說不應道 理。應理論者釋彼難言。應作是說。菩薩
昔餘生中。造作增長感異熟果大宗葉業。由 是因緣展轉出生如來咽喉微妙大種。從此 能生妙語音聲而聲非異熟。
[0613a12] 問若一切聲非異熟果。施設論說當云何通。 答依展轉因作如是說。然一切聲非異熟 果。問何故諸聲非異熟果。或有說者。聲屬
第三傳。謂最初業生諸大種。大種生聲。聲 屬第三故非異熟果。復有說者。聲屬第五 傳。謂初業生異熟大種。異熟大種生長養大
種。長養大種生等流大種。從此等流大種 生聲。聲屬第五故非異熟果。復有說者。聲 隨欲轉非異熟法可隨欲轉。復有說者。聲 復生聲非從異熟復生異熟。有說。聲是
現在加行所發。異熟果是先業所起。復有說 者。離初靜慮染時語表便斷。若是異熟者 應離三界染時方斷。復有說者。聲有三種。
謂善不善無記。異熟果唯無記。有說。若聲 是異熟者生可愛趣。應一切時出如意聲。 生非可愛趣。應一切時出不如意聲。現見
有時與此相違。是故聲非異熟。復有說者。 聲有間斷異熟色無間斷。是故聲非異熟。 然諸菩薩由二因緣。發願求佛大士夫相微
妙梵音。一由曾見。二由曾聞。由曾見者。 謂彼菩薩。曾見諸佛處大集會。為諸有情 以梵音聲。宣說正法摧伏異論。微妙深遠
具丈夫相。由曾聞者。謂彼菩薩。具聞如來 以梵音聲。宣說正法乃至具丈夫相。爾時 菩薩見聞歡喜深心愛樂。則便誓受順彼正
因。我諸禁戒梵行精進。皆當迴向願於未 來。得住如是大士行類。由此意樂復以種 種上妙香花供具音樂。供養諸佛獨覺聲聞 制多形像。承事供養父母師長同梵行者。
修如是等殊勝福時。一一迴求此梵聲相。 又勤淨除二種業道。謂麁惡語。及雜穢語。 由勤淨除麁惡語故。得大士相微妙梵音。 由此梵音摧伏一切外道他論。由勤淨除
雜穢語故。感得言詞威肅清亮。由此言詞 映奪一切世俗異論。譬如有人見他處在 華妙堂閣。陳列五樂歡娛自恣。聞他拊奏 五樂音聲。作是思惟。我於何時當得如是
處妙堂閣。陳列五樂歡娛自適。既思惟已勤 加功力。積集財寶如其所願皆能辦之。菩 薩亦爾由見及聞。發願求佛梵音聲相諸
業。過去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諸有 不顧去來愚三世者。欲令過去未來是 無。唯說現在無為是有。為遮彼執顯過去 未來是實有法故作斯論。復次所以作此
論者。為欲遮止外道所說故。彼說言一切 諸法後為前因。猶如泉水後逼於前令涌 令注。如是後水為前水因。諸法亦爾由後 念法所推逼故。令從未來起入現在。復
從現在滅入過去。是故未來為現在因。現 為過因。為遮彼執明一切法。前為後因 非後前因。若說後法為前因者。便違內 外諸法緣起。違內法緣起者。謂應行緣無
明。乃至老死緣生。因於子息而有父母。眼 識為緣生於眼色。乃至意識為緣生於意 法。從頞部曇生羯邏藍。乃至從老生於中 年。違外法緣起者。謂應芽為種因。乃至
果為花因如是等若爾則有大過。謂未作 應得。應先受善惡異熟。後造善惡業。先 墮無間獄。後造五逆罪。先受輪王位。後 造輪王業。先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
修菩薩行。若未作而得。亦應已作而失。如 此則無繫縛出離。勿有此過。是故諸法前 為後因。非後前因。由是因緣故作斯論。
諸業過去彼果過去耶。答彼果或過去。或未 來。或現在果。謂異熟果由已滅等差別故。 成三種諸業未來彼果未來耶。答如是。以
非果先因在後故。諸業現在彼果現在耶。 答彼果或現在。或未來。所釋如前。此中有 說。依剎那現在作論。依此所說諸業過 去。彼果隨在何世。而彼業皆有四種。謂
順現法受。乃至順不定受。諸業未來諸業 現在。隨所有果彼業亦四。而不應言諸 業現在彼果現在。非此剎那造業。即此剎 那受異熟果故。或有說者。此中依分位
現在而作論。依此所說諸業過去彼果過 去。未來現在。諸業未來諸業現在彼果未來。 皆如前說。諸業現在彼果現在者。彼業有
二。謂順現法受。順不定受。復有說者。此中 依一眾同分現在作論。依此所說諸業過 去。彼果或過去者如前說。或未來者彼業有
二。謂順後次受。及順不定受。或現在者彼 業有三。除順現法受。諸業未來亦如前說。 諸業現在彼果或現在者。彼業有二。謂順現
法受。及順不定受。或未來者彼業有三。除 順現法受。問頗有順現法受業。因在過去 果在未來耶。答有。謂依剎那分位現在。不
依一眾同分現在而說。復有說者。亦依一 眾同分現在而說。謂如有人。造作增長順 現法受業已。未獲與果率爾命終。爾時即 名因在過去果在未來。頗有順現法受業。
因在過去果在現在。或因在現在果在未 來耶。若依一眾同分現在為問。應答言 無。尊者妙音說有。謂如前說。頗有如身 業感異熟果。語業意業不爾耶。乃至廣說。
今於此中方便顯示三業所感愛非愛果。後 見蘊中方便顯示分位差別。此中所問先答 黑品。後答白品。是名此處略毘婆沙。頗有
如身業感異熟果。語業意業不爾耶。答有。 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時有善心或無記 心。謂於今時起不善身表業。由此發起無 表業隨轉。及於今時或先時起善語表業。
由此發起無表業隨轉。即於爾時善心現 起或無記心。此中身業感非愛異熟。語業感 愛異熟。意業若善心起感愛異熟。若無記心
起。不感愛非愛異熟。又如身護語不護。彼 於爾時有不善心或無記心。謂於今時起 善身表業。由此發起無表業隨轉。及於今 時或由先時起不善語表業。由此發起無
表業隨轉。即於爾時不善心現起或無記心。 此中身業感愛異熟。語業感非愛異熟。意 業若不善心起。感非愛異熟。若無記心起。不
感愛非愛異熟。是名如身業感異熟果。語 業意業不爾。
[0614b09] 頗有如語業感異熟果。身業意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或 無記心。謂於今時或由先時起善身表業。
由此發起無表業隨轉。及於今時起不善 語表業。由此發起無表業隨轉。即於爾時 善心現起或無記心。此中身業感愛異熟。語
業感非愛異熟。意業若善心起。感愛異熟。若 無記心起。不感愛非愛異熟。如身不護語 護。彼於爾時起不善心或無記心。謂於今
時或由先時起不善身表業。由此發起無 表業隨轉。及於今時起善語表業。由此發 起無表業隨轉。即於爾時起不善心或無記 心。此中身業感非愛異熟。語業感愛異熟。
意業若不善心起。感非愛異熟。若無記心起。 不感愛非愛異熟。是名如語業感異熟果。 身業意業不爾。
[0614b25] 諸有欲令有缺減律儀不律儀者。依彼意 趣此諸句中。身護語不護。語護身不護。皆 得依三種說。謂若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
住非律儀非不律儀。諸有欲令無缺減律儀 不律儀者。依彼意趣。此等唯依住非律儀 非不律儀者說非餘。
[0614c02] 頗有如意業感異熟果身業語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護語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此 相違說亦爾。此相違等如前准釋此中若意
業感非愛異熟身語業便感愛異熟。若意業 感愛異熟。身語業便感非愛異熟。是名如 意業感異熟果。身業語業不爾。
[0614c08] 頗有如身業語業感異熟果意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不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 或無記心。此相違說亦爾。如前准釋。此中若
身語業感非愛異熟。意業便感愛異熟。或 都不感。若身語業感愛異熟。意業便感非 愛異熟。或都不感。是名如身業語業感異 熟果。意業不爾。
[0614c15] 諸有欲令有缺減律儀不律儀者。及有欲 令無缺減律儀不律儀者。依彼意趣此諸 句中。身護語護。身不護語不護。皆得依三
種說。謂若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 儀非不律儀。頗有如身業意業感異熟果 語業不爾耶。答有。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 時有不善心此相違說亦爾。如前准釋。
[0614c22] 頗有如語業意業感異熟果身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 此相違說亦爾。如前准釋。頗有如身業語
業感異熟果。意業亦爾耶。答有。如身不護 語不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此相違說亦 爾。如前准釋。此中或三業皆感非愛異熟。
或三業皆感愛異熟。是名如身業語業感異 熟果。意業亦爾。
[0615a01] 頗有非身業語業意業感異熟果。而感異 熟果耶。答有。謂心不相應行感異熟果。色 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此復云何。謂無想定
滅盡定。得及彼生老住無常。
[0615a05] 問無想定感何異熟。或有說者。無想定感 無想及色異熟。命根眾同分。是彼有心靜慮。 異熟所餘諸蘊是俱異熟。復有說者。無想定
感無想及色異熟。命根是彼有心靜慮。異熟 所餘諸蘊是俱異熟。復有說者。無想定感無 想異熟。所餘諸蘊是俱異熟。問若爾命根便
非是業所感異熟。品類足說當云何通。如 說一法是業異熟非業。所謂命根。答一切命 根是異熟果。諸異熟果多由業感故作是
說。然此不無非業感者。復有說者。若有心 時亦感無心諸蘊異熟。若無心時亦感有心 諸蘊異熟。問若爾應有心因感無心果。應
無心因感有心果。答此亦無過。如有色因 感無色果。或無色因感有色果。業果差別不 違正理此亦如是。評曰應作是說。無想異
熟唯無想定感。一切命根及眾同分。眼等色 根皆業所感。餘蘊俱感。問滅盡定感何異熟。 答感非想非非想處四蘊異熟。問得感何異
熟。答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問得能感 眾同分不。或有說者。不感。所以者何。眾同 分者是業所感。此得非業故不能感。諸說
得不能感眾同分者。彼說諸得感色異熟 者。能感四處。謂色香味觸。亦感心心所法 異熟者。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
感心不相應行異熟者。謂得生住老無常。尊 者僧伽伐蘇說曰。得亦能感眾同分果。謂 眾多得積集能感一眾同分。所得依身愚鈍
羸劣。不明不利。猶如蚯蚓蚖蛇象等。彼眾 同分是得所感。諸說得亦能感眾同分者。 彼說此得感色異熟者。謂九處除聲處。感
心心所法異熟者。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及相應法。感心不相應行異熟者。謂命根眾 同分得生住老無常。彼不應作是說。所以
者何。得得相望不同一果。假使積集數過俱 胝復何所益。若同一果可有是事。是故如 前所說者好。尊者妙音作如是說。得不能
感眾同分果。餘業感得眾同分時。於其眼 處乃至意處。得亦能感相狀異熟。即彼諸法 生住老無常此中亦攝依附彼法。不自在 故。頗有順現法受等三業。非前非後受異
熟果耶。答有。乃至廣說。此中非前者。遮過 去。非後者遮未來。受異熟果者。謂三業同 於一剎那頃受異熟果。依此立問。是以答
言有。謂順現法受業色者。此業能感四處異 熟。謂色香味觸。順次生受業心心所法者。此 業能感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異
熟。順後次受業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四 類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又順 現法受業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二類異
熟。謂得生住老無常。順次生受業色者。此 業能感九處異熟。除聲處。順後次受業心心 所法者。此業能感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及
彼相應異熟。又順現法受業心心所法者。此 業能感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異 熟。順次生受業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
四類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順 後次受業色者。此業能感九處異熟。謂除聲 處。頗有順樂受等三業。非前非後。受異熟
果耶。答有。謂順樂受業色者。此業能感人 天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感惡趣四處異 熟。謂色香味觸。順苦受業心心所法者。此業
能感苦受。及彼相應異熟。順不苦不樂受業 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人天四類異熟。謂 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能感惡趣二類
異熟。謂得生住老無常。又順樂受業心不相 應行者。此業能感人天四類異熟。謂命根眾 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能感惡趣二類異熟。謂
得生住老無常。順苦受業色者。此業能感惡 趣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感人天四處異熟。 謂色香味觸。順不苦不樂受業心心所法者。
此業能感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異熟。又順 樂受業心心所法者。此業能感樂受及彼相 應異熟。順苦受業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
惡趣四類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 常。能感人天二類異熟。謂得生住老無常。順 不苦不樂受業色者。此業能感人天九處異
熟。謂除聲處。能感惡趣四處異熟。謂色香 味觸。
[0615c25] 頗有三界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答有。 乃至廣說。此中道理應答言無。以異熟果 界地斷故。而言有者。有何理耶。有說。此中
以問非理。是故隨彼作非理答。何故須作 非理問耶。欲試驗他故為此問。曾聞迦濕 彌羅國有一論師。至北印度闇林僧伽藍。知 眾事者差為僧使。故不受言我是論師應
免斯事。其知事者往白眾首阿羅漢言。迦 濕彌羅國有一苾芻。至此僧伽藍次當僧 使彼不受言我是論師應免斯事。阿羅漢 言汝應往問。頗有三界業。非前非後受異熟
果耶。知僧事者便往問之。彼得此問答言 無有。知僧事者還往眾首阿羅漢所白言。 已問彼答言無。阿羅漢言。定是論師應免 僧事。故今於此還述彼問。欲有試驗故亦
復作非理而答。復有說者。依增上果為此 問答亦不違理。以三界業容有一時受此 果故謂欲界繫業色者。此業亦感欲界繫九
處異熟。謂除聲處。色界繫業心心所法者。謂 婆羅門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苾芻證得 靜慮。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具。彼受 施
已發生樂受及相應法。無色界繫業心不相 應行者謂婆羅門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 苾芻得無色定。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 具。彼受施已命根不斷。又欲界繫業心不
相應行者。此業亦感欲界四類異熟。謂命根 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色界繫業色者。謂婆 羅門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苾芻證得靜
慮。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具。彼受施 已長養諸根增益大種。無色界繫業心心所 法者。謂婆羅門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苾 芻證無色定。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
具。彼受施已發生樂受及相應法。又欲界繫 業心心所法者。此業亦感樂受苦受不苦不 樂受。及彼相應法。色界繫業心不相應行者。
謂婆羅門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苾芻證 得靜慮。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具。彼受 施已命根不斷。無色界繫業色者。謂婆羅門
長者居士諸淨信者。聞有苾芻證無色定。 便施種種衣服飲食諸資身具。彼受施已長 養諸根增益大種。由此道理今於此中。依 增上果作此問答亦不違理。以增上果一
切界地無隔斷故。頗有善不善業。非前非 後受異熟果耶。答有。乃至廣說。謂善業色 者。此業能感人天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
感惡趣四處異熟。謂色香味觸。不善業心心 所法者。此業能感苦受及彼相應異熟。心不 相應行者。此業能感惡趣四類異熟。謂命根
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能感人天二類異熟。 謂得生住老無常。又善業心心所法者。此業 能感樂受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異熟。心不
相應行者。此業能感人天四類異熟。謂命根 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能感惡趣二類異 熟。謂得生住老無常。不善業色者。此業能
感惡趣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感人天四 處異熟。謂色香味觸。頗有見修所斷業。非前 非後受異熟果耶。答有。乃至廣說。謂見所
斷業色者。此業能感惡趣九處異熟。謂除聲 處。能感人天四處異熟。謂色香味觸。修所斷 業。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者。此業有二種。
謂善不善。善業心心所法者。此業能感樂受 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異熟。心不相應行者。 此業能感人天四類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
生住老無常。能感惡趣二類異熟。謂得生住 老無常。不善業心心所法者。此業能感苦受 及彼相應異熟。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惡
趣四類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 能感人天二類異熟。謂得生住老無常。又見 所斷業心心所法者。此業能感苦受及彼相
應異熟。心不相應行者。此業能感惡趣四類 異熟。謂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能感人 天二類異熟。謂得生住老無常。修所斷業色
者。此業有二種。謂善不善。善業色者。此業 能感人天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感惡趣 四處異熟。謂色香味觸。不善業色者。此業能
感惡趣九處異熟。謂除聲處。能感人天四 處異熟。謂色香味觸。異熟因果如雜蘊智納 息中已廣說。
業蘊第四中害生納息第三之一
[0616c17] 頗有已害生殺生未滅耶。如是等章及解章 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此中有非殺生以 殺生聲說。有非加行以加行聲說。謂殺生
加行亦名殺生。殺生後起亦名加行。是謂 此處略毘婆沙。頗有已害生殺生未滅耶。答 有。如已斷他命彼加行未息。謂如有人 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加行未息而
彼命已斷。遣使呪藥廣說亦爾。頗有未害生 殺生已滅耶。答有。如未斷他命。彼加行已 息。謂如有人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其
命未斷彼謂已斷。不復加害。遣使呪藥廣 說亦爾。頗有已害生殺生已滅耶。答有。如 已斷他命彼加行已息。謂如有人為害他
命。以刀杖等加害。即命斷時加行亦息。遣 使呪藥廣說亦爾。頗有未害生殺生未滅耶。 答有。如未斷他命。彼加行未息。謂如有
人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其命未斷彼 加行亦未息。遣使呪藥廣說亦爾。
[0617a06] 頗有未害生殺生未滅。此業異熟定生地獄 耶。答有。如作無間業加行時命終。其事云 何。謂如有人欲害其母適起加行。或為
官司所獲。或母有力反害其子。或母福德 天神為殺子墮地獄而母猶存。或起加行 致母必死。而便中悔自害其命亦生地獄。 如害母如是造餘無間應知亦爾。問唯法
無眾生云何而有殺罪。尊者世友說曰。如 雖無眾生。而有眾生想。如是雖無眾生。 而有殺罪。復次此蘊界處。能起我想。有情
想。命者。生者。養者。補特伽羅想。是故若斷 壞彼得殺生罪。復次蘊界處。能起我想常 樂淨想。是以若斷壞之。彼得殺生罪。大德
說言。此蘊界處。是有執受起三時覺。謂我 當殺正殺已殺。是故若斷壞彼得殺生罪。 然眾生是世俗有殺生罪。是勝義有此殺生
罪。由二緣得。一起加行。二果究竟。若起加 行果不究竟。或果究竟不起加行。皆不得 殺罪。若起加行果亦究竟方得殺罪。問頗
有亦起加行果亦究竟。而不得殺罪耶。答 有。如能殺所殺俱時捨命。或能殺者前死。 問殺何蘊名殺生。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悉無殺義 云何名殺生耶。答殺未來蘊。非過去現在。 問未來未至云何可殺。答彼住現在遮未 來世諸蘊和合說名為殺。由遮他蘊和合
生緣故得殺罪。有說殺現在未來蘊但非 過去。問未來可爾現在不住設彼不殺亦自 然滅。云何殺耶。答斷彼勢用說名為殺。所 以者何。先現在蘊雖不住而滅。然不能令
後蘊不續。今現在蘊不住而滅。則能令其後 蘊不續故。於現蘊亦得殺罪。問諸蘊中何 蘊可殺。於彼得殺罪。有說色蘊。所以者何。
唯色可為刀杖等所觸故。有說五蘊。
[0617b11] 問四蘊無觸云何可殺。答彼依色轉色蘊 壞時。彼便不轉故亦名殺。如缾破時乳等 亦失。又彼都於五蘊起惡心。而殺故於彼
得殺罪。問為殺無記。於彼得罪為三種 耶。有說。無記。所以者何。唯無覆無記。可為 刀杖等所觸故。有說三種。問善染污法無
觸云何可殺。答善染污法依無記轉。無記 壞時彼便不轉故亦名殺。餘廣說如前。問 如以一加行俱時殺母及餘女人。彼於母 得殺生及無間無表罪。於餘女人唯得殺
生無表罪。而此表業為但得一為得二耶。 有作是說。但得一表。所以者何。以一加行 俱時而殺無差別故。尊者妙音說曰。彼得
二表。所以者何。此身表業極微所成。害母 及餘極微各異。如無表得二表亦應爾。問 如以一加行殺多眾生。隨爾所眾生得爾 所無表罪。而此表業為但得一為得多耶。
有說得一。所以者何。以一加行俱時而殺 無差別故。尊者妙音說曰。彼得多表。廣說 如前。
[0617c02] 問殺壽應盡者得殺罪不。答若此剎那壽 應盡。即爾時加害者不得殺罪。若由加害 乃至令彼一剎那壽住不生。法皆得殺罪。呪
多剎那。問殺斷末摩者。得殺罪不。答若此 剎那正應捨命。即爾時加害者不得殺罪。若 由加害乃至令彼一剎那命住不生。法皆 得殺罪。況多剎那。
[0617c09] 問若有害他令定當死。便自害命得殺罪 不。答不得。所以者何。以彼果未究竟。便 自失命無後眾同分。可成就彼罪故。問若
戰鬪時互相加害。俱時死者各得殺罪不。答 不得。所以者何。以二皆悉果未究竟。便俱 失命無後眾同分。可成就彼罪故。問若為
王等逼令行殺。得殺罪不。有說不得。 所以者何。他力所制非彼意樂故。如是說 者。亦得殺罪。除自要心寧捨己命終不害 他。如是則無罪。問若依先王所制法。令刑
罰有過得殺罪不。答得王及法司。若遣他 殺得殺生無表罪。彼所遣人。及若自殺俱 得殺生表無表罪。若眾多有情謀害一命。彼
起加行親斷命者。得殺生攝表無表罪。餘 同謀及作聲援者。但得殺生無表。若彼多 人等設加行斷彼一命。當知皆得表無表 罪。頗有非身作。而得殺生罪耶。答有。謂
語遣殺。頗有不發語而得虛誑語罪耶。答 有。謂身表。頗有非身作不發語而得二罪 耶。答有。謂仙人意憤。及布灑他時默然表 淨。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