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prakaraṇapādaśāstra (Apidamo Pin Lei Zu Lun)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五事品第一
[0692b23] 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應 行;五、無為。色云何?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
種及四大種所造色。四大種者,謂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所造色者,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無表色。心云何?
謂心意識。此復云何?謂六識身,即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心所法云何?謂若法心 相應。此復云何?謂受、想、思、觸、作意、欲、勝解、念、
定、慧、信、勤、尋、伺、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無記 根,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諸所有智,諸所 有見,諸所有現觀。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
相應,總名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云何?謂若法 心不相應。此復云何?謂得、無想定、滅定、無想 事、命根、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生、老、住、無常
性、名身、句身、文身,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 不相應,總名心不相應行。無為云何?謂三無 為:一、虛空;二、非擇滅;三、擇滅。
[0692c11] 地界云何?謂堅性。水界云何?謂濕性。火界云 何?謂煖性。風界云何?謂輕等動性。眼根云 何?謂眼識所依淨色。耳根云何?謂耳識所依
淨色。鼻根云何?謂鼻識所依淨色。舌根云 何?謂舌識所依淨色。身根云何?謂身識所依 淨色。色云何?謂諸所有色,若好顯色、若惡顯
色、若二中間,似顯處色。如是諸色二識所識, 謂眼識及意識。此中一類眼識先識,眼識受 已意識隨識。聲云何?此有二,謂有執受大種
為因聲,及無執受大種為因聲。如是諸聲二 識所識,謂耳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耳識先識, 耳識受已意識隨識。香云何?謂諸所有香,若
好香、若惡香、若平等香,鼻所嗅。如是諸香二 識所識,謂鼻識及意識。此中一類鼻識先識, 鼻識受已意識隨識。味云何?謂諸所有味,若
可意、若不可意、若順捨處,舌所嘗。如是諸味 二識所識,謂舌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舌識先 識,舌識受已意識隨識。所觸一分云何?謂滑
性、澁性、輕性、重性、冷飢渴性,身所觸。如是諸 觸及四大種,二識所識,謂身識及意識。此中 一類身識先識,身識受已意識隨識。無表色
云何?謂法處所攝色。此及五色根,於一切時 一識所識,謂意識。
[0693a05] 眼識云何?謂依眼根各了別色。耳識云何?謂 依耳根各了別聲。鼻識云何?謂依鼻根各了 別香。舌識云何?謂依舌根各了別味。身識云
何?謂依身根各了別所觸。意識云何?謂依意 根了別諸法。
[0693a10] 受云何?謂領納性。此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 苦不樂受。想云何?謂取像性。此有三種,謂
小想、大想、無量想。思云何?謂心造作性,即是 意業。此有三種,謂善思、不善思、無記思。觸云 何?謂三和合性。此有三種,謂順樂受觸、順苦
受觸、順不苦不樂受觸。作意云何?謂心警覺 性。此有三種,謂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 學作意。欲云何?謂樂作性。勝解云何?謂心正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性。念云何?謂心明記性。 定云何?謂心一境性。慧云何?謂心擇法性。信 云何?謂心澄淨性。勤云何?謂心勇悍性。尋云
何?謂心麁動性。伺云何?謂心細動性。放逸云 何?謂不修善法性。不放逸云何?謂修善法性。 善根云何?謂三善根,即無貪善根、無瞋善根、
無癡善根。不善根云何?謂三不善根,即貪不 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無記根云何?謂四 無記根,即無記愛、無記見、無記慢、無記無明。
[0693a27] 結有九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 結、疑結、嫉結、慳結。愛結云何?謂三界貪。恚結
云何?謂於有情能為損害。慢結云何?謂七慢 類,即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慢者,於劣謂己勝、或於等謂己等,由此正慢
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過慢者,於等謂 己勝、或於勝謂己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 高舉、心恃篾。慢過慢者,於勝謂己勝,由此
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我慢者,於 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我所,由此正慢已 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增上慢者,於所未
得上勝證法謂我已得、於所未至上勝證 法謂我已至、於所未觸上勝證法謂我已觸、 於所未證上勝證法謂我已證,由此正慢已
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卑慢者,於他多勝 謂自少劣,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 篾。邪慢者,於實無德謂我有德,由此正慢
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無明結云何?謂 三界無智。見結云何?謂三見,即有身見、邊執 見、 邪 見。有身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
我所,由此起忍樂慧觀見。邊執見者,於五取 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由此起忍樂慧觀見。 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
起忍樂慧觀見。取結云何?謂二取,即見取、戒 禁取。見取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最為勝、 為上為極,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戒禁取者,於
五取蘊等隨觀執為能清淨、為能解脫、為能 出離,由此起忍樂慧觀見。疑結云何?謂於諦 猶豫。嫉結云何?謂心妬忌。慳結云何?謂心鄙
悋。縛云何?謂諸結亦名縛。復有三縛,謂貪縛、 瞋縛、癡縛。隨眠有七種,謂欲貪隨眠、瞋隨眠、 有貪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
眠。欲貪隨眠有五種,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 修所斷貪。瞋隨眠有五種,謂見苦集滅道、修 所斷瞋。有貪隨眠有十種,謂色界繫五,無色
界繫五。色界繫五者,謂色界繫見苦集滅道、 修所斷貪。無色界繫五亦爾。慢隨眠有十五 種,謂欲界繫五,色界繫五,無色界繫五。欲界
繫五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慢。色 無色界繫各五亦爾。無明隨眠有十五種,謂 欲界繫五,色界繫五,無色界繫五。欲界繫五
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修所斷無明。色無 色界繫各五亦爾。見隨眠有三十六種,謂欲 界繫十二,色界繫十二,無色界繫十二。欲界
繫十二者,謂欲界繫有身見、邊執見,見苦道 所斷邪見、見取、戒禁取,見集滅所斷邪見、見 取。色無色界繫各十二亦爾。疑隨眠有十二
種,謂欲界繫四,色界繫四,無色界繫四。欲界 繫四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所斷疑。色無 色界繫各四亦爾。隨煩惱云何?謂諸隨眠亦
名隨煩惱。有隨煩惱不名隨眠,謂除隨眠諸 餘染污行蘊心所。纏有八種,謂惛沈、掉舉、睡 眠、惡作、嫉、慳、無慚、無愧。
[0693c22] 諸所有智者,有十智,謂法智、類智、他心智、世 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法智
云何?謂緣欲界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 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有緣法智及法智地諸 無漏智亦名法智。類智云何?謂緣色無色界 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諸無漏
智。復有緣類智及類智地諸無漏智亦名類 智。他心智云何?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 止,修已得不失智,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
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 世俗智云何?謂諸有漏慧。苦智云何?謂於五 取蘊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無漏智。集智
云何?謂於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緣所起無漏 智。滅智云何?謂於擇滅思惟滅、靜、妙、離所起 無漏智。道智云何?謂於聖道思惟道、如、行、出
所起無漏智。盡智云何?謂自遍知,我已知苦、 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 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盡智。無生智云何?謂
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 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復當 修,由此而起智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無生
智。諸所有見者,且諸智亦名見。有見非智,諸 八現觀邊忍。一苦法智忍;二苦類智忍;三集 法智忍;四集類智忍;五滅法智忍;六滅類智
忍;七道法智忍;八道類智忍。諸所有現觀者, 若智若見俱名現觀。
[0694a19] 得云何?謂得諸法。無想定云何?謂已離遍淨 染、未離上染,出離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滅 定云何?謂已離無所有處染,止息想作意,為
先心心所滅。無想事云何?謂生無想有情天 中心心所滅。命根云何?謂三界壽。眾同分云 何?謂有情同類性。依得云何?謂得所依。處事
得云何?謂得諸蘊。處得云何?謂得內外處。生 云何?謂令諸蘊起。老云何?謂令諸蘊熟。住云 何?謂令已生諸行不壞。無常云何?謂令已生
諸行滅壞。名身云何?謂增語。句身云何?謂字 滿。文身云何?謂字眾。虛空云何?謂體空虛, 寬曠無礙,不障色行。非擇滅云何?謂滅非
離繫。擇滅云何?謂滅是離繫。
品類足論辯諸智品第二之一
[0694b04] 有十智,如前說。法智何所緣?謂緣欲界繫諸 行及一分無漏法。類智何所緣?謂緣色無色 界繫諸行及一分無漏法。他心智何所緣?謂
緣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 他心心所。世俗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法。苦 智何所緣?謂緣五取蘊。集智何所緣?謂緣有
漏因。滅智何所緣?謂緣擇滅。道智 何 所緣?謂 緣學無學法。盡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 及擇滅。無生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及
擇滅。何故法智緣欲界繫諸行及一分無漏 法?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 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緣色無色界繫諸行
及一分無漏法?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 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他心智 緣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
他心心所?答:他心智知欲色界繫和合現前 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故。何故世 俗智緣一切法?答:世俗智知一切法,或如理
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不如理所 引故。何故苦智緣五取蘊?答:苦智知五取蘊 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集智緣有漏因?答:
集智知有漏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滅智緣擇 滅?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離故。何故道智緣 學無學法?答:道智知學無學法道、如、行、出故。
何故盡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盡智自 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 故。何故無生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
無生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 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 不復當修故。
[0694c05] 法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法智是法智全, 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
智、無生智。類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類智 是類智全,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 智、道智、盡智、無生智。他心智是幾智全、幾智
少分?答:他心智是他心智全,四智少分,謂法 智、類智、世俗智、道智。世俗智是幾智全、幾智 少分?答:世俗智是世俗智全,一智少分,謂他
心智。苦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苦智是苦 智全,四智少分,謂法智、類智、盡智、無生智。集 智、滅智應知亦爾。道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
答:道智是道智全,五智少分,謂法智、類智、他 心智、盡智、無生智。盡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 答:盡智是盡智全,六智少分,謂法智、類智、苦
智、集智、滅智、道智。無生智亦爾。
[0694c20] 何故法智是法智全?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 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 他心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能斷道
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法智是苦智少分? 答:法智知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 何故法智是集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
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法智是滅智少分?答: 法智知欲界繫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法 智是道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能斷
道道、如、行、出故。何故法智是盡智少分?答:法 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繫諸行苦、我已斷欲 界繫諸行集、我已證欲界繫諸行滅、我已修
欲界繫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無生智 少分?答:法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繫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欲界繫諸行集不復當斷、
我已證欲界繫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修欲 界繫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何故類智是 類智全?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諸行因
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他心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 無漏心心所故。何故類智是苦智少分?答:類
智知色無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 何故類智是集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 繫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類智是滅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滅滅、靜、妙、離 故。何故類智是道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 界繫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類智是
盡智少分?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 繫諸行苦、我已斷色無色界繫諸行集、我 已證色無色界繫諸行滅、我已修色無色界
繫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無生智少分? 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色無色界繫諸行集不復
當斷、我已證色無色界繫諸行滅不復當證、 我已修色無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 故。
[0695a27] 何故他心智是他心智全?答:他心智知欲色 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 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法智少分?答:他心智
知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他心智是類智少分?答:他心智知色無 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
故他心智是世俗智少分?答:他心智知他有 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道智少分?答:他 心智知聖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0695b07] 何故世俗智是世俗智全?答:世俗智知一切 法,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 不如理所引故。何故世俗智是他心智少分?
答:世俗智知他有漏心心所故。
[0695b11] 何故苦智是苦智全?答:苦智知五取蘊非常、 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法智少分?答:苦智 知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
智是類智少分?答:苦智知色無色界繫五取 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盡智少分? 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故。何故苦智是無
生智少分?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 知故。
[0695b19] 何故集智是集智全?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 生、緣故。何故集智是法智少分?答:集智知欲 界繫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集智是類智
少分?答集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因因、集、生、 緣故。何故集智是盡智少分?答:集智自遍知 我已斷集故。何故集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集
智自遍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故。
[0695b26] 何故滅智是滅智全?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 離故。何故滅智是法智少分?答:滅智知欲界 繫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類智少
分?答:滅智知色無色界諸行滅滅、靜、妙、離故。 何故滅智是盡智少分?答:滅智自遍知我已 證滅故。何故滅智是無生智少分?答:滅智自
遍知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故。
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42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