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十一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多界品第二十之餘
[0503c07] ◎云何欲界?謂於欲境諸貪等貪乃至貪類 貪生,總名欲界。復次欲貪及欲貪相應受想 行識,并所等起身業語業不相應行,總名欲
界。云何恚界?謂於有情欲為損害乃至現為 過患,總名恚界。復次瞋恚及瞋恚相應受想 行識,并所等起身業語業不相應行,總名恚
界。云何害界?謂以手塊刀杖等物,隨一苦具 捶打有情,諸損等損害等害,瞋恚所起能起 苦事,總名害界。復次諸害及害相應受想行
識,并所等起身業語業不相應行,總名害界。
[0503c17] 云何無欲界?謂於欲界思惟過患,如是欲界 是不善法、是下賤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賢 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
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類、能障涅槃,受持此 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 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欲界。
復次為斷欲界,於無欲界思惟功德,如是無 欲界是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佛及弟 子、賢貴善士共所欣讚,不為自害、不為他
害、不為俱害、增長智慧、不礙彼類、不障涅 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 槃。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
名無欲界。復次思惟欲界,如病如癰、如箭惱 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 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
如是思惟,發勤精進,是名無欲界。復次為斷 欲界,思惟彼滅是滅是離、思惟彼道是道是 出。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
名無欲界。復次若思惟捨心定及道、捨心 定相應,并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發 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欲界。復次無
欲及無欲相應受想行識,并所發起身業語 業不相應行,總名無欲界。云何無恚界?謂 於恚界思惟過患,如是恚界是不善法乃 至不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
意不息,是名無恚界。復次為斷恚界,於無恚 界思惟功德,如是無恚界是善法乃至能 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
息,是名無恚界。復次思惟恚界,如病如癰乃 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發勤精進,是名無恚 界。復次為斷恚界,思惟彼滅是滅是離、思
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 勵意不息。是名無恚界。復次若思惟慈心定 及道、慈心定相應。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
至勵意不息。是名無恚界。復次無恚及無恚 相應受想行識,并所等起身業語業不相應 行,總名無恚界。云何無害界?謂於害界思惟
過患,如是害界是不善法乃至不證涅槃。 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 害界。復次為斷害界,於無害界思惟功德,如
是不害界是善法乃至能證涅槃。如是思惟, 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害界。復次 思惟害界,如病如癰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
惟,發勤精進,是名無害界。復次為斷害界,思 惟彼滅是滅是離、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 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害界。
復次若思惟悲心定及道、悲心定相應。如是 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無害界。 復次無害及無害相應受想行識,并所等起 身業語業不相應行,總名無害界。
[0504b09] 云何樂界?謂順樂觸所起身樂心樂,平等受 受所攝,是名樂界。復次脩第三靜慮順樂受 觸所起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樂界。云何
苦界?謂順苦觸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攝, 是名苦界。云何喜界?謂順喜觸所起心喜,平 等受受所攝,是名喜界。復次脩初二靜慮,順
喜觸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攝,是名喜界。云 何憂界?謂順憂觸所起心憂,不平等受受所 攝,是名憂界。云何捨界?謂順捨觸所起身捨
心捨,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捨界。 復次脩未至定靜慮中間第四靜慮及無色 定,順不苦不樂觸所起心捨,非平等非不平
等受受所攝,是名捨界。云何無明界?謂三界 無知,是名無明界。
[0504b23] 云何受界?謂六受身,即眼觸所生受乃至意 觸所生受。是名受界。云何想界?謂六想身,即 眼觸所生想乃至意觸所生想,是名想界。云
何行界?謂六思身,即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 所生思,是名行界。云何識界?謂六識身,即眼 識乃至意識,是名識界。
[0504b29] 云何欲界,謂有諸法欲貪隨增,是名欲界。 復次欲界繫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是名欲界。 復次下從無間地獄,上至他化自在天,於中
所有色受想行識,是名欲界。云何色界?謂有 諸法色貪隨增,是名色界。復次色界繫十 四界、十處、五蘊,是名色界。復次下從梵眾天,
上至色究竟天,於中所有色受想行識,是名 色界。云何無色界?謂有諸法無色貪隨增,是 名無色界。復次無色界繫三界、二處、四蘊,是
名無色界。復次如欲色界,處定建立不相雜 亂,非無色界有如是事。然依定生勝劣差別, 建立上下。下從空無邊處,上至非想非非想
處,於中所有受想行識,是名無色界。
[0504c12] 云何色 界?謂欲、色界,總名色界。云何無色界?謂四 無色,是名無色界。云何滅界?謂擇滅、非擇滅,
是名滅界。復次諸有色法,總名色界。除擇滅、 非擇滅,餘無色法,是名無色界。擇滅、非擇滅, 是名滅界。
[0504c17] 云何過去界?謂過去五蘊,是名過 去界。云何未來界?謂未來五蘊,是名未來界。 云何現在界?謂現在五蘊,是名現在界。
[0504c19] 云何 劣界。謂不善有覆無記法,是名劣界。云何中 界?謂有漏善及無覆無記法,是名中界。云 何妙界?謂無漏善法,是名妙界。
[0504c22] 云何善界? 謂善身語業、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及擇滅, 是名善界。云何不善界?謂不善身語業、心心
所法、不相應行,是名不善界。云何無記界?謂 無記色、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及虛空、非擇滅, 是名無記界。
[0504c27] 云何學界?謂學五蘊,是名學界。 云何無學界?謂無學五蘊,是名無學界。云何 非學非無學界?謂有漏五蘊,及虛空、擇滅、非
擇滅,是名非學非無學界。
[0505a02] 云何有漏界,謂有漏五蘊,是名有漏界。云何 無漏界?謂無漏五蘊,及虛空、擇滅、非擇滅,是 名無漏界。
[0505a04] 云何有為界?謂五蘊,是名有為界。 云何無為界?謂虛空及二滅,是名無為界。嗢 拕南曰:
界有六十二, 十八界為初,
三六一四種, 六三兩種二。◎
◎緣起品第二十一之一
[0505a10]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吾當為汝宣說緣起、緣 已生法,汝應諦聽,極善作意。云何緣起?謂
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行緣 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 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發生愁歎苦憂擾惱,如是便集純大苦蘊。苾 芻當知,生緣老死,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 緣起法住法界,一切如來自然通達,等覺宣
說施設建立,分別開示令其顯了,謂生緣 老死,如是乃至無明緣行應知亦爾。此中所 有法性、法定、法理、法趣,是真、是實、是諦、是如,
非妄非虛、非倒非異,是名緣起。云何名為緣 已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如是名為緣已生法。苾芻當知,老死
是無常、是有為、是所造作、是緣已生,盡法、沒 法、離法、滅法。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 無明亦爾。苾芻當知,我諸多聞賢聖弟子,於
此緣起、緣已生法,能以正慧如實善見、善知、 善了、善思惟、善通達,不依前際而起愚惑,謂 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
我曾有?不依後際而起愚惑,謂我於未來世 為當有非有?何等我當有?云何我當有。亦不 依內而起愚惑,謂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誰
所有?我當有誰?今此有情從何而來?於此 處沒當往何所?彼如是知如是見故,所有世 間各別見趣,謂我論相應、有情論相應、命者
論相應、吉凶論相應,瑩飾防護、執為己有,有 苦有礙、有災有熱。彼於爾時得斷遍知,如斷 樹根及多羅頂,無復勢力後永不生。所以者
何?謂我多聞賢聖弟子,於此緣起、緣已生法 能以正慧如實善見、善知、善了、善思惟、善通 達故。」時諸苾芻。歡喜敬受。
[0505b14] 此中緣起、緣已生法,其體雖一而義有異,謂 或有緣起非緣已生法、或有緣已生法非緣 起、或有緣起亦緣已生法、或有非緣起亦非
緣已生法。或有緣起非緣已生法者,無也。或 有緣已生法非緣起者,謂無明、行、識、名色、六 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或有緣起亦緣已生
法者,謂生定能生於老死,如是生支定能為 緣、是緣起性及緣已生法性。如是有、取、愛、受、 觸、六處、名色、識、行、無明,應知亦爾。非緣起非
緣已生法者,謂除前相。又生緣老死者,謂此 生支雖異生異滅,而緣起理恒時決定。若 過去生非老死緣者,應未來生亦非老死緣。
若未來生非老死緣者,應過去生亦非老死 緣。若過去生非老死緣者,應現在生亦非老 死緣。若現在生非老死緣者,應過去生亦非
老死緣。若未來生非老死緣者,應現在生亦 非老死緣。若現在生非老死緣者,應未來生 亦非老死緣。若佛出世時生非老死緣者,應
佛不出世時生亦非老死緣。若佛不出世時 生非老緣者,應佛出世時生亦非老緣。若緣 起理有顛倒者,應成二分,不決定故。應可破
壞,理雜亂故。若爾,不應施設緣起,佛不應說 生緣老死。然佛所說生緣老死,理趣決定,去 來今世、有佛無佛曾無改轉,法性恒然,不
隱不沒、不傾不動,其理湛然。前聖後聖同所 遊履,是真是實、是諦是如,非妄非虛、非倒 非異。是故佛說生緣老死,如是有、取、愛、受、觸、
六處、名色、識、行、無明緣行亦爾。
[0505c13] 復次無明緣行者,云何無明?謂於前際無知、 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無知、 內外無知,於業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無知,
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無知, 於因無知、因所生法無知,於佛法僧無知、於 苦集滅道無知、於善不善法無知、於有罪無
罪法無知、於應脩不應脩法無知、於下劣勝 妙法無知、於黑白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 於緣生無知、於六觸處如實無知。如是無知
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明盲冥、罩網纏 裏、頑騃渾濁、障蓋發盲、發無明、發無智、 發劣慧、障礙善品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瀑
流、無明軛、無明毒根、無明毒莖、無明毒枝、 無明毒葉、無明毒花、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 欣等欣極欣、癡類癡生,總名無明。云何
無明緣行?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明為因、無 明為緣故,貪瞋癡起。此貪瞋癡性,是名無明 緣行。復次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明為前行、
無明為幖幟故,起無量種惡不善法,謂無慚 無愧等。由無慚無愧故起諸邪見,由邪見故 起邪思惟,由邪思惟故起邪語,由邪語故起
邪業,由邪業故起邪命,由邪命故起邪勤,由 邪勤故起邪念,由邪念故起邪定。此邪見、邪 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定,是名無
明緣行。復次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起無量種 惡不善法,一切皆以無明為根、無明為集、是 無明類、從無明生。墮無明趣者,不如實知善
不善法、有罪無罪法、應脩不應脩法、下劣勝 妙法、黑白法、有敵對法、緣生諸法。不如實知 此諸法故,便起邪見邪思惟乃至邪念邪定,
是名無明緣行。復次《瓮喻經》中佛作是說:無 明為緣,造福、非福及不動行。云何福行?謂有 漏善身業語業、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如是諸
行,長夜能招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諸異熟果, 此果名福亦名福果。以是福業異熟果故,是 名福行。云何非福行?謂諸不善身業語業、心
心所法、不相應行。如是諸行,長夜能招不可 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諸異熟果,此果名 非福,亦名非福果。是非福業異熟果故,是名
非福行。云何不動行?謂四無色定。諸有漏善, 是名不動行。云何無明為緣造非福行?謂有 一類,由貪瞋癡纏縛心故,造身語意三種惡
行。此三惡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緣,身壞命 終墮於地獄,於彼復造非福行等,是名無明 為緣造非福行。如說地獄,傍生、鬼界應知亦
爾。云何無明為緣造福行?謂有一類,於人趣 樂繫心悕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人趣同分, 與諸人眾同受快樂。」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
身語意妙行。此三妙行名為福行。由此因緣, 身壞命終生於人趣,與諸人眾同受快樂,於 彼復造諸福行等,是名無明為緣造福行。有
不繫心悕求人樂,但由無明蔽動心故,造 身語意三種妙行。此三妙行名為福行。由 此因緣,身壞命終生於人趣,於彼復造諸
福行等,是名無明為緣造福行。如說人趣, 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 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應知亦爾。復有
一類,於梵眾天繫心悕求,彼作是念:「願我當 生梵眾天眾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離 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
足住。於此定中,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名為福行。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梵眾天眾 同分中,於彼復造諸福行等,是名無明為緣
造福行。有不繫心悕求生彼,但由無明蔽動 心故,勤修加行,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 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於此定中,諸身律儀、
語律儀、命清淨名為福行。由此因緣,身壞命 終生梵眾天眾同分中,於彼復造諸福行等, 是名無明為緣造福行。如說梵眾天,梵輔天、
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 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 天,隨其所應廣說亦爾。復有一類,於無想
天繫心悕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無想天 眾同分中。」因此 悕 求勤修加行,思惟諸想是 麁苦障,思惟無想是靜妙離。由此思惟,能滅
諸想安住無想。彼諸想滅住無想時,名無想 定。入此定時,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 為福行。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無想天眾同
分中,於彼亦能造少福行,是名無明為緣造 福行。有不繫心悕求生彼,但由無明蔽動心 故,勤修加行,思惟諸想是麁苦障,思惟無想
是靜妙離。由此思惟,能滅諸想安住無想。彼 諸想滅住無想時,名無想定。入此定時,諸身 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為福行。由此因緣,
身壞命終生無想天眾同分中,於彼亦能造 少福行,是名無明為緣造福行。云何無明為 緣造不動行?謂有一類,於空無邊處天繫心
悕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空無邊處天眾同 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超諸色想滅有對 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
住。於此定中,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當思、 思性思類、造心意業,名不動行。由此因緣,身 壞命終生空無邊處天眾同分中,於彼復能
造不動行,是名無明為緣造不動行。有不繫 心悕求生彼,但由無明蔽動心故勤修加行, 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
空,空無邊處具足住。於此定中,諸思等思現 前等思已思當思、思性思類、造心意業,名 不動行。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空無邊處天
眾同分中,於彼復能造不動行,是名無明為 緣造不動行。如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 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應知亦爾。如是諸
行,無明為緣、無明為依、無明為建立故,起 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無明緣行。
[0506c29] 云 何行緣識?謂有一類,貪瞋癡俱生思為緣故, 起貪瞋癡俱生諸識,是名行緣識。復有一類, 無貪無瞋無癡俱生思為緣故,起無貪無瞋
無癡俱生諸識,是名行緣識。復次眼及色為 緣生眼識,此中眼是內有為行,色為外緣生 眼識,是名行緣識。乃至意及法為緣生意識,
此中意是內有為行,法為外緣生意識,是名 行緣識。復次《瓮喻經》中佛作是說:造福非福 不動行已,有隨福非福不動識。云何造非福
行已有隨非福識?謂有一類,由貪瞋癡纏縛 心故,造身語意三種惡行。此三惡行名非福 行。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於彼起
識,是名造非福行已有隨非福識。如說地獄, 傍生、鬼界應知亦爾。云何造福行已有隨福 識?謂有一類,於人趣樂繫心悕求,彼作是念:
「願我當生人趣同分,與諸人眾同受快樂。」因 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語意妙行。此三妙行 名為福行。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於人趣,於
彼起識,是名造福行已有隨福識。有不繫心 悕求人樂,但由無明蔽動心故,造身語意三 種妙行。此三妙行名為福行。由此因緣,身
壞命終生於人趣,於彼起識,是名造福行已 有隨福識。如說人趣,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 自在天應知亦爾。復有一類,於梵眾天繫心
悕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梵眾天眾同分中。」 因此悕求勤修加行,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 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於此定中,諸
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為福行。由此因緣, 身壞命終生梵眾天眾同分中,於彼起識,是 名造福行已有隨福識。有不繫心悕求生彼,
但由無明蔽動心故勤修加行,離欲惡不善 法乃至命清淨,名為福行。由此因緣,身壞 命終生梵眾天眾同分中,於彼起識,是名造
福行已有隨福識。如說梵眾天,梵輔天乃至 無想天應知亦爾。云何造不動行已有隨不 動識?謂有一類,於空無邊處天繫心悕求,彼
作是念:「願我當生空無邊處天眾同分中。」因 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 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於此
定中,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當思、思性思 類、造心意業,名不動行。由此因緣,身壞命 終生空無邊處天眾同分中,於彼起識,是名
造不動行已有隨不動識。有不繫心悕求生 彼,但由無明蔽動心故勤修加行,超諸色想 乃至造心意業,名不動行。由此因緣,身壞命
終生空無邊處天眾同分中,於彼起識,是名 造不動行已有隨不動識。如說空無邊處天, 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應知亦爾。如是諸識,行
為緣、行為依、行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 集出現,故名行緣識。
[0507b21] 云何識緣名色?謂有一 類,貪瞋癡俱生識為緣故,起貪瞋癡俱生身 業語業,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
是名識緣名色。復有一類,無貪無瞋無癡俱 生識為緣故,起無貪無瞋無癡俱生身業語 業,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
識緣名色。復次《教誨那地迦經》中佛作是說: 若那地迦所愛親友變壞離散,便生愁歎苦 憂擾惱。此愁俱生識為緣故,起愁俱生身業
語業,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 是名識緣名色。復次《教誨頗勒窶那經》中佛 作是說:頗勒窶那!識為食故,後有生起。此識
云何,謂健達縛最後心。心意識增長堅住, 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此識無間於母胎 中與羯剌藍自體和合。此羯剌藍自體和合,
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識 緣名色。復次《教誨莎底經》中佛作是說:三事 和合,入母胎藏。云何為三,謂父母和合俱起
染心,其母是時調適,及健達縛正現在前,如 是三事和合,入母胎藏。此中健達縛最後心 意識增長堅住,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此
識無間入母胎藏,此所託胎,名為色;即彼所 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識緣名色。復次《大 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問佛:「名色為有緣不?」佛
言:「有緣,此緣謂識。」佛告慶喜:「識若不入母胎 藏者,名色得成羯剌藍不?」阿難陀曰:「不也。世 尊!」「識若不入母胎藏者,名色得生此界中不?」
「不也。世尊!」「識若初時已斷壞者,後時名色得 增長不?」「不也。世尊!」「識若全無,為可施設有名 色不?」「不也。世尊!」「是故慶喜!一切名色,皆識為
緣,是名識緣名色。」如是名色,識為緣、識為 依、識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 故名識緣名色。
[0507c25] 云何名色緣識?謂眼色為緣生眼識。此中眼 及色,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於 中作意等能助生眼識,是名名色緣識。乃至
意法為緣生意識,此中諸意識所了色,名為 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於中作意等 能助生意識,是名名色緣識。復次《教誨頗勒
窶那經》中佛作是說:頗勒窶那!識為食故,後 有生起。此識云何?謂健達縛。廣說乃至與羯 剌藍自體和合。此羯剌藍自體和合,名為色;
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爾時非理作意 俱生名色為緣起俱生識,是名名色緣識。復 次《教誨莎底經》中佛作是說:三事和合入母
胎藏,廣說乃至此識無間入母胎藏。此所託 胎,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爾時 非理作意俱生名色為緣起俱生識,是名名
色緣識。復有一類,由貪瞋癡纏縛心故,造身 語意三種惡行。此中身語惡行,名為色;意惡 行,名為名。由此惡行名色為緣,身壞命終
墮於地獄,於彼起識,是名名色緣識。如說地 獄,傍生、鬼界應知亦爾。復有一類,於人趣 樂繫心悕求,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語
意妙行。此中身語妙行,名為色;意妙行,名為 名。由此妙行名色為緣,身壞命終生於人 趣,於彼起識,是名名色緣識。有不繫心希求
人樂,但由無明蔽動心故,造身語意三種妙 行。此中身語妙行,名為色;意妙行,名為名。 由此妙行名色為緣,身壞命終生於人趣,於
彼起識,是名名色緣識。如說人趣,四大王眾 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應知亦爾。復有一類, 於梵眾天繫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離
欲惡不善法乃至初靜慮具足住。於此定中, 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為色;即彼所生 受想行識,名為名。由此為緣,身壞命終生梵
眾天眾同分中,於彼起識,是名名色緣識。如 說梵眾天,梵輔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隨其 所應當知亦爾。復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
問佛:「諸識為有緣不?」佛言:「有緣,此謂名色。」佛 告慶喜:「若無名色,諸識轉不?」阿難陀曰:「不也。 世尊!」「若無名色為所依止,後世所受生老死
識為得生不?」「不也。世尊!」「若諸名色都無所 有,為可施設有諸識不?」「不也。世尊!」「是故慶喜! 諸識皆以名色為緣,是名名色緣識。」如是諸
識,名色為緣、名色為依、名色為建立故,起 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名色緣識。
[0508b11] 云何名色緣六處?謂有一類,為寒所逼希求 於暖,得好暖故,便起身中暖俱大種。此中若 暖若暖俱大種,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
名為名。由此名色,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 增長,是名名色緣六處。為熱所逼希求於冷, 應知亦爾。復有一類,為飢所逼希求於食,得
好食故,便起身中食俱大種。此中若食若食 俱大種,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 由此名色六根增長,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有
一類,為渴所逼希求於飲,得好飲故,便起 身中飲俱大種。此中若飲若飲俱大種,名為 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由此名色
六根增長,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有一類,勞倦 所逼希求止息、按摩睡眠,由遂意故,便起身 中彼俱大種。此中若按摩等、若彼俱大種,名
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由此名色 六根增上,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有一類,於盛 熱時熱渴所逼,入清涼池恣意飲浴,便起身
中彼俱大種。此中若清冷水、若彼俱大種,名 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由此名色 六根增長,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次《教誨頗勒
窶那經》中佛作是說:頗勒窶那!識為食故,後 有生起。此識云何?謂健達縛。廣說乃至與羯 剌藍自體和合。此羯剌藍自體和合,名為色;
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爾時非理作意 俱生名色為緣,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 色緣六處。復次《教誨莎底經》中佛作是說:三
事和合入母胎藏,廣說乃至此識無間入 母胎藏。此所託胎,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 識,名為名。爾時非理作意俱生名色為緣,母
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有 一類,由貪瞋癡纏縛心故,造身語意三種惡 行。此中身語惡行,名為色;意惡行,名為名。
由此惡行名色為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六 根生起,是名名色緣六處。如說地獄,傍生、 鬼界應知亦爾。復有一類,於人趣樂繫心
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語意妙行。此 中身語妙行,名為色;意妙行,名為名。由此 妙行名色為緣,身壞命終生於人趣六根生
起,是名名色緣六處。如說人趣,四大王眾 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應知亦爾。復有一類, 於梵眾天繫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離
欲惡不善法乃至初靜慮具足住。於此定中, 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為色;即彼所生 受想行識,名為名。由此為緣,身壞命終生梵
眾天眾同分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緣六處。 如說梵眾天,梵輔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隨其所應當知亦爾。是名名色緣六處。如是
六處,名色為緣、名色為依、名色為建立故, 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名色緣六 處。
◎
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7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