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五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神足品第八之餘
[0473c18] 心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心、云何三 摩地、云何勝、云何勝行,而名心三摩地勝行 成就神足耶?此中心者,謂依出家遠離所生
善法所起心意識,是名心。三摩地者,謂心 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 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勝者,謂心增
上所起八支聖道,是名勝。勝行者,謂有苾芻, 依過去心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 心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
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 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 勝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
行成就神足。如依過去心,依未來現在、善不 善無記、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學無學非學 非無學、見所斷脩所斷非所斷心,廣說亦爾。
復有苾芻,於諸善法住下羸劣弱極弱心,彼 作是念:「我今不應於諸善法住下羸劣弱極弱 心。然我理應於諸善法安住不下不羸不劣不
弱不極弱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 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為令已 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
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 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所說心三 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
芻,生起惡心,彼作是念:「我今不應生起惡心。 然我理應斷除惡心、脩集善心。」彼由此心增 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心
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 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 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
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行 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貪瞋癡俱行惡心, 彼作是念:「我今不應生起貪瞋癡俱行惡心。
然我理應斷除貪瞋癡俱行惡心、脩集無貪 無瞋無癡俱行善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 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
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為 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 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所
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 復有苾芻,生起不離貪瞋癡惡心,彼作是念: 「我今不應生起不離貪瞋癡惡心。然我理應斷
除不離貪瞋癡惡心、脩集離貪瞋癡善心。」彼 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 彼成就心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
故起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 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 行。即此勝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
摩地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於諸善法安 住不下乃至不極弱心,彼作是念:「我於善法 安住不下乃至不極弱心,甚為應理。」彼由此
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 就心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
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 此勝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 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善心,彼作是
念:「我今生起如是善心,甚為應理。」彼由此心 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 心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
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 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 勝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
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無貪無瞋無癡 俱行善心,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無貪無瞋無 癡俱行善心,甚為應理。」彼由此心增上力故
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 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 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
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 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地勝行成就神 足。復有苾芻,生起離貪瞋癡善心,彼作是念:
「我今生起離貪瞋癡善心,甚為應理。」彼由此 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心三摩地。彼成 就心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 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 即此勝行及前所說心三摩地,總名心三摩
地勝行成就神足。一切心三摩地,皆從心起、 是心所集、是心種類、是心所生,故名心三摩 地勝行成就神足。
[0474c12] 觀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者,云何觀、云何三 摩地、云何勝、云何勝行,而名觀三摩地勝行 成就神足耶?此中觀者,謂依出家遠離所生
善法所起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 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 行、毘鉢舍那,是名觀。三摩地者,謂觀增上所
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止等 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勝者,謂觀增上所 起八支聖道,是名勝。勝行者,謂有苾芻,依
過去觀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就觀 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 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
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 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勝行 成就神足。如依過去觀,依未來現在、善不善
無記、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學無學非學非 無學、見所斷脩所斷非所斷觀,廣說亦爾。復 有苾芻,於諸善法住不審觀,彼作是念:「我
今不應於諸善法住不審觀。然我理應於諸 善法安住審觀。」彼由此觀增上力故得三摩 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就觀三摩地已,為令
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為令已 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 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所說觀
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復有 苾芻,生起惡觀,彼作是念:「我今不應生起惡 觀。然我理應斷除惡觀、脩集善觀。」彼由
此觀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 彼成就觀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 故起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 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
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 名觀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 起貪瞋癡俱行惡觀,彼作是念:「我今不應
生起貪瞋癡俱行惡觀。然我理應斷除貪瞋 癡俱行惡觀、修集無貪無瞋無癡俱行善 觀。」彼由此觀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
摩地。彼成就觀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 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 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
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 觀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不 離貪瞋癡惡觀,彼作是念:「我今不應生起不
離貪瞋癡惡觀。然我理應斷除不離貪瞋癡 惡觀、脩集離貪瞋癡善觀。」彼由此觀增上力 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就觀三摩
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 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 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
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勝行成就 神足。復有苾芻,於諸善法安住審觀,彼作是 念:「我於善法安住審觀,甚為應理。」彼由此
觀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 就觀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
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 此勝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 勝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善觀,彼作是
念:「我今生起如是善觀,甚為應理。」彼由此觀 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就 觀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
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 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 勝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勝
行成就神足。復有苾芻,生起無貪無瞋無癡 俱行善觀,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無貪無瞋無 癡俱行善觀,甚為應理。」彼由此觀增上力故
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就觀三摩地 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廣說乃至 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
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此勝行及前 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勝行成就神 足。復有苾芻,生起離貪瞋癡善觀,彼作是念:
「我今生起離貪瞋癡善觀,甚為應理。」彼由此 觀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謂觀三摩地。彼成 就觀三摩地已,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廣說乃至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乃至持心, 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捨,是名勝行。即 此勝行及前所說觀三摩地,總名觀三摩地
勝行成就神足。一切觀三摩地,皆從觀起、 是觀所集、是觀種類、是觀所生,故名觀三摩 地勝行成就神足。
[0475c07] 云何此四名為神足?此中神者,謂所有神, 已有神性、當有神性、今有神性。彼法即是變 一為多、變多為一、或顯或隱,智見所變,牆
壁石等堅厚障物身過無礙如履虛空,能於 地中或出或沒自在無礙。如身處水,能於堅 障或在虛空引水令流。如依逈地結跏趺 坐,凌空往還都無滯礙猶如飛鳥,此日月
輪有大神用、具大威德,申手捫摸,如自應 器不以為難,乃至梵世,轉變自在妙用難 測,故名為神。此中足者,謂於彼法,精勤脩
習無間無斷至成就位,能起彼法、能為彼 依,故名為足。復次此四勝定,亦名為神、亦 名為足,用難測故、能為勝德所依處故。復次
四神足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說謂為神足,過 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設如是名故。復次 四神足者,即前所說欲勤心觀四三摩地勝 行成就,總名神足。
念住品第九之一
[0475c25]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吾當為汝略說脩習四 念住法。謂有苾芻,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
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彼外身住循 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內外 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
憂。於內外俱受、心、法三,廣說亦爾。是現脩 習四念住法。過去、未來苾芻脩習四念住法, 應知亦爾。」
[0476a04] 云何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具正 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身者,謂自身若在 現相續中、已得不失。於此內身循身觀者,謂
有苾芻,於此內身從足至頂,隨其處所觀察 思惟,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謂此身中唯有 種種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脈骨髓、髀腎心肺、
肝膽腸胃、肪膏腦膜、膿血肚脂、淚汗涕唾、生 熟二藏、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淨相時,所起 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
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 是循內身觀,亦名身念住。成就此觀,現行 隨行、遍行遍隨行、動轉解行,說名為住。彼觀
行者,能發起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 意不息,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彼觀 行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復能
於此所起勝慧轉成上品上勝上極,能圓滿 極圓滿,名具正知。彼觀行者,具念隨念、專念 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
性,名具正念。於諸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 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悕求、耽 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順憂受觸所
起心憂、不平等受,慼受所攝,總名為憂。彼觀 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 遍知、遠離極遠離、調伏極調伏、隱沒除滅,是
故說彼除世貪憂。復有苾芻,於此內身觀察 思惟諸界差別,謂此身中唯有種種地界水 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如是思惟諸界相時,
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身 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 憂,皆如前說。復有苾芻,於此內身觀察思惟
多諸過患,謂此身者如病如癰、如箭惱害、 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疲羸篤是失壞法, 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如
是思惟身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 舍那,是循內身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 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云何於彼外身
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外 身者,謂自身,若在現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 有情所有身相。於彼外身循身觀者,謂有
苾芻,於他身內從足至頂,隨其處所觀察思 惟,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謂彼身中唯有種種 髮毛爪齒,廣說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
淨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 外身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 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於他身內觀察
思惟諸界差別,謂彼身中唯有種種地界水 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如是思惟諸界相時, 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身
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 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於他身內觀察思 惟多諸過患,謂彼身者如病如癰,廣說乃至
是變壞法。如是思惟身過患時,所起於法 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身觀,亦名身 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
說。云何於內外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 正念,除世貪憂。內身者,謂自身,若在現相續 中、已得不失。外身者,謂自身,若在現相續
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合說二種, 名內外身。於內外身循身觀者,謂有苾芻合 自他身總為一聚,從足至頂隨其處所觀察
思惟,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謂此彼身唯有種 種髮毛爪齒,廣說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 不淨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
是循內外身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 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合自 他身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諸界差別,謂此彼
身唯有種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如是思惟諸界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 鉢舍那,是循內外身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
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 合自他身總為一聚,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 此彼身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
思惟身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 那,是循內外身觀,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 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云何於此內受
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 受者,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於此 內受循受觀者,謂有苾芻於此內受,觀察思
惟內受諸相,受樂受時如實知我受樂受, 受苦受時如實知我受苦受,受不苦不樂 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受。受樂身受時 如實知我受樂身受,受苦身受時如實知我
受苦身受,受不苦不樂身受時如實知我受 不苦不樂身受。受樂心受時如實知我受樂 心受,受苦心受時如實知我受苦心受,受不
苦不樂心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心受。 受樂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樂有味受,受苦 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苦有味受,受不苦不 樂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有味受,
受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樂無味受,受苦 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苦無味受,受不苦不 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無味受。 受樂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樂耽嗜依受,
受苦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苦耽嗜依受, 受不苦不樂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 不樂耽嗜依受。受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我 受樂出離依受,受苦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我
受苦出離依受,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時如 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如是思惟內 受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
內受觀,亦名受念住。成就此觀,現行隨行乃 至解行,說名為住。彼觀行者,能發起勤精進, 乃至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彼觀行
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能圓滿極圓滿,名 具正知。彼觀行者,具念隨念乃至心明記性, 名具正念。於諸欲境諸貪等貪,乃至貪類貪
生,總名為貪。順憂受觸所起心憂不平等 受,慼受所攝,總名為憂。彼觀行者脩此觀時, 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遍知乃至隱沒
除滅,是故說彼除世貪憂。復有苾芻,於內諸 受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此諸受如病如癰, 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受過患時,所
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受觀,亦 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皆 如前說。云何於彼外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
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外受者,謂自受,若在現 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諸受。於彼 外受循受觀者,謂有苾芻於他諸受觀察思
惟外受諸相,受樂受時如實知彼受樂受,受 苦受時如實知彼受苦受,受不苦不樂受時 如實知彼受不苦不樂受。廣說乃至受樂出
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樂出離依受,受苦出 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苦出離依受,受不苦 不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不苦不樂出 離依受。如是思惟外受相時,所起於法簡
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受觀,亦名受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 有苾芻。於外諸受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彼
諸受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 惟受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 是循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
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云何於內外受住循 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受者, 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外受者,
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 所有諸受。合說二種,名內外受。於內外受 循受觀者,謂有苾芻,合自他受總為一聚,觀
察思惟自他受相,受樂受時如實知受樂受, 受苦受時如實知受苦受,受不苦不樂受時 如實知受不苦不樂受。廣說乃至受樂出離
依受時如實知受樂出離依受,受苦出離依 受時如實知受苦出離依受,受不苦不樂 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 如是思惟諸受相時,所有於法簡擇乃至毘
鉢舍那,是循內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 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 合自他受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諸受過患,謂
此彼受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 思惟受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 那,是循內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 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0477c10] 云何於此內心住循心觀?若具正勤正知正 念,除世貪憂。內心者,謂自心,若在現相續 中、已得不失。於此內心循心觀者,謂有苾
芻,於此內心觀察思惟內心諸相,於內有貪 心如實知是內有貪心,於內離貪心如實知 是內離貪心。於內有瞋心如實知是內有瞋
心,於內離瞋心如實知是內離瞋心。於內有 癡心如實知是內有癡心,於內離癡心如實 知是內離癡心。於內聚心如實知是內聚心,
於內散心如實知是內散心。於內沈心如實 知是內沈心,於內策心如實知是內策心。於 內小心如實知是內小心,於內大心如實知
是內大心。於內掉心如實知是內掉心,於內 不掉心如實知是內不掉心。於內不靜心如 實知是內不靜心,於內靜心如實知是內靜
心。於內不定心如實知是內不定心,於內定 心如實知是內定心。於內不脩心如實知 是內不脩心,於內脩心如實知是內脩心。 於內不解脫心如實知是內不解脫心,於內
解脫心如實知是內解脫心。如是思惟內心 相時,所有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 心觀,亦名心念住。成就此觀,現行隨行乃至
解行,說名為住。彼觀行者,能發起勤精進乃 至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彼觀行者, 能起於法簡擇乃至能圓滿極圓滿,名具正
知。彼觀行者,具念隨念乃至心明記性,名具 正念。於諸欲境諸貪等貪乃至貪類貪生,總 名為貪。順憂受觸,所起心憂不平等受,慼受
所攝,總名為憂。彼觀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 起貪憂二法,能斷能遍知乃至隱沒滅除, 是故說彼除世貪憂。復有苾芻,於內諸心觀
察思惟多諸過患,謂此心者如病如癰,廣說 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心過患時,所起於 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心觀,亦名
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皆如 前說。云何於彼外心住循心觀?若具正勤正 知正念,除世貪憂。外心者,謂自心,若在現相
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諸心。於彼外 心循心觀者,謂有苾芻,於他諸心觀察思惟 外心諸相,於外有貪心如實知是外有貪心,
廣說乃至於外解脫心如實知是外解脫心。 如是思惟外心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 鉢舍那,是循外心觀,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
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於 外諸心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彼心者如病 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心過患
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心 觀,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 憂,亦如前說。云何於內外心住循心觀?若具
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心者,謂自心,若 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外心者,謂自心,若在 現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諸心。合
此二種,名內外心。於內外心循心觀者,謂有 苾芻,合自他心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自他心 相,於有貪心如實知是有貪心,廣說乃至於
解脫心如實知是解脫心。如是思惟諸心相 時,所有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 外心觀,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
除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合自他心 總為一聚,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此彼心 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
心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 是循內外心觀,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 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7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