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六法品第七之二
[0432c17] 六順明分想者,云何為六?答:一、無常想;二、無 常苦想;三、苦無我想;四、厭食想;五、一切世間
不可樂想;六、死想。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脫想 說。云何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答:世間謂五取 蘊,即色取蘊乃至識取蘊。有諸苾芻於五取
蘊,以有思慮俱行作意審諦思惟、以有恐懼 俱行作意審諦思惟、以不可樂俱行作意審 諦思惟、以不可喜俱行作意審諦思惟。彼於
五取蘊如是思惟時,諸想、等想、現前等想、 已想當想,是名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問:何故 名為順明分想?答:明有三種。一、無學宿住智
證明;二、無學死生智證明;三、無學漏盡智證 明。由前六想,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增 長廣大,故名順明分想。
[0433a02] 六隨念者,云何為六?答:一、佛隨念;二、法隨念; 三、僧隨念;四、戒隨念;五、捨隨念;六、天隨念。云
何佛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 於世尊所,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 如來、阿羅漢,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若聖弟子
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 念、隨念、別念、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 性、不忘法性、心明記性,是名佛隨念。云何
法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 如是相隨念正法,謂佛正法善說,乃至知者 內證。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見為根
本,證智相應廣說如前,是名法隨念。云何僧 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 是相隨念諸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廣說乃
至無上福田世所應供。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諸僧,見為根本、證智相應,廣說如前,是 名僧隨念。云何戒隨念?答:如世尊說:苾芻當
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謂此淨戒 無缺無隙,廣說乃至諸有智者稱讚無毀。若 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見為根本、證智
相應,廣說如前,是名戒隨念。云何捨隨念?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 念自捨,謂我善得無染財利,我於慳垢所縛
眾中能離慳垢心無染著,舒手惠施所有財 物,棄捨財物心無所顧,分布施與心無偏黨。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捨,見為根本、證
智相應,廣說如前,是名捨隨念。云何天隨念?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諸天,謂有四大王眾天、有三十三天、有
夜摩天、有覩史多天、有樂變化天、有他化自 在天。若有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者,從此捨 命得生彼天;我亦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善,
云何不得當生彼天?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 念諸天,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念隨念、別念、 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
心明記性,是名天隨念。
[0433b09] 六無上法者,云何為六?一、見無上;二、聞無上; 三、利無上;四、學無上;五、行無上;六、念無上。云
何見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 補特伽羅,往觀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 藏臣寶、主兵臣寶,或復往觀若沙門若婆羅
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我說彼類雖有所見 非無所見,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見。若 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觀如來或佛弟子,我說
彼類為無上見,能自利益、能自安樂、能令自 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滅諸憂苦,疾能證得 如理法要。是名見無上。云何聞無上?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往聽象 聲馬聲、車聲步聲、螺聲大小鼓聲、呼叫聲歌舞 聲伎樂聲,或復往聽若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
見邪見行者所說邪法。我說彼類,雖有所聞 非無所聞,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聞。若 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聽如來或佛弟子所說
正法,我說彼類為無上聞,能自利益,廣說乃 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聞無上。云何利 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
伽羅,或得妻子、或得珍財、或得諸穀、或行 親友,或於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 者得深信樂。我說彼類,雖名得利非不得利,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利。若有修植清淨 信愛,能於如來及佛弟子得深信樂,我說彼 類得無上利,能自利益,廣說乃至疾能證得
如理法要。是名利無上。云何學無上?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或學乘 象或學乘馬、或學乘車或學彎弓、或學放箭
或學執鉤、或學執索或學執排、或學上乘或 學下乘、或學馳走或學跳躑、或學書數或學 算印、或學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
者所說學處。我說彼類,雖有所學非無所學, 而是下劣本性異生非賢聖學。若有修植清 淨信愛,能學如來及佛弟子所說學處,我說
彼類為無上學,能自利益,廣說乃至能疾證 得如理法要。是名學無上。云何行無上?答: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行調
象行或調馬行、或調人行或調牛行、或事火 行或事月行或事日行、或事藥行或事珠行、 或事星宿宮殿等行、或行沙門若婆羅門發起
邪見邪見行者所受持行。我說彼類,雖有所 行非無所行,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行。 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行如來及佛弟子所
行之行,我說彼類為行無上,能自利益,廣說 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行無上。云何 念無上?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
特伽羅,或念妻子、或念財穀、或念親友、或念 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及彼邪法。 我說彼類,雖有所念非無所念,而是下賤本
性異生非賢聖念。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念 如來及佛弟子,我說彼類為念無上,能自利 益、能自安樂、能令自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
滅諸憂苦,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念無上。 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若得離相應, 安隱無上見,
聞利學行念, 必得趣無憂。」
[0434a08] 六觀待者,云何為六?答一、觀待色;二、觀待聲; 三、觀待香;四、觀待味;五、觀待觸;六、觀待法。云
何觀待色?答:若色有漏有取,於此諸色若過 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或貪或瞋或癡,或隨 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觀待色。聲、
香、味、觸觀待亦爾。云何觀待法?答:若法有漏 有取,於此諸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 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 時生,是名觀待法。
[0434a17] 六生類者,云何為六?答:一、有黑生類補特伽 羅生起黑法;二、有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 法;三、有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
槃法;四、有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五、有 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六、有白生類補 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云何黑生類
補特伽羅生起黑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 謂旃荼羅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彼生此家, 形容醜陋,人不憙見、眾共訶毀,多分為他作
諸事業,故名為黑。如是黑類,行身惡行、行語 惡行、行意惡行,由行三種惡行因緣,身壞命 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是名黑生
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云何黑生類補特伽羅 生起白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荼羅 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彼生此家,形容醜陋,
人不憙見、眾共訶毀,多分為他作諸事業,故 名為黑。如是黑類,行身妙行、行語妙行、行意 妙行,由行三種妙行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
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是名黑生類補特伽 羅生起白法。云何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 黑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
荼羅家,廣說乃至少飲食家。彼生此家,形容 醜陋,人不憙見、眾共訶毀,多分為他作諸事 業,故名為黑。如是黑類,聞有如來為眾宣說
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受,既聽受已得 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 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家寬廣猶若虛
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念:「耽著居家, 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命精勤修學純 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除鬚髮,身被法
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勤修梵行。」既思念已, 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 信捨家出趣非家,受持淨戒精勤守護,別解
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 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依斯戒蘊漸次勤修, 乃至證得第四靜慮,由定心故乃至漏盡,證
得無漏心慧解脫,廣說乃至不受後有,是名 黑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云 何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答:如有一類 生富貴家, 謂
剎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 長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 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
皆樂見、眾共稱美,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行身 妙行、行語妙行、行意妙行,由行三種妙行因 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
是名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云何白生 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答:如有一類生富貴 家,謂剎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者大
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饒財 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皆樂見、 眾共稱美,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行身惡行、行
語惡行、行意惡行,由行三種惡行因緣,身壞 命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是名白 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黑法。云何白生類補特
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 富貴家,謂剎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 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
饒財寶倉庫盈溢,故名為白。如是白類,聞有 如來為眾宣說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 受,既聽受已得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
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 家寬廣猶若虛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 念:「耽著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命
精勤修學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 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勤修 梵行。」既思念已,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
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受持淨戒 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於微小罪具大怖畏,受諸學處常無毀犯。依
斯戒蘊修根律儀,具念正知斷蓋證得四種 靜慮,由斯展轉乃至漏盡,得心解脫及慧解 脫,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覺知: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白生類 補特伽羅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七法品第八之一
[0435a05]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七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0435a09] 七法云何?嗢 拕南曰:
支數具財力, 非妙妙各二,
識住與隨眠, 事止諍各七。
[0435a13] 有七等覺支、七補特伽羅、七定具、七財七力、 七非妙法、七妙法、復有七非妙法、復有七妙 法、七識住、七隨眠、七無過失事、七止諍法。
[0435a16] 七等覺支者,云何為七?答:一、念等覺支;二、擇 法等覺支;三、精進等覺支;四、喜等覺支;五、輕
安等覺支;六、定等覺支;七、捨等覺支。云何念 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 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
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等覺 支。云何擇法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 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
漏作意相應諸簡擇法,廣說乃至毘鉢舍那, 是名擇法等覺支。云何精進等覺支?答:諸聖 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
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諸勤精進,廣說 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精進等覺支。云何喜等 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
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 欣、極欣、數欣、欣性欣類、適意悅意可意、踴躍 非不踴躍、悅受適悅、調柔性堪任性、歡悅歡
悅性、歡喜歡喜性,是名喜等覺支。云何輕安 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 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
身輕安心輕安、輕安性輕安類,是名輕安等 覺支。云何定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 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
無漏作意相應心住等住,廣說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定等覺支。云何捨等覺支?答:諸聖 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
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平等性、心正 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是名捨等覺支。
[0435b15] 七補特伽羅者,云何為七?答:一、隨信行補特 伽羅;二、隨法行補特伽羅;三、信勝解補特伽
羅;四、見至補特伽羅;五、身證補特伽羅;六、慧 解脫補特伽羅;七、俱分解脫補特伽羅。云何 隨信行補特伽羅?答:此隨信行補特伽羅,先
凡位中稟性多信,多愛多淨多勝解多慈愍, 少思惟少稱量少觀察少簡擇少推求。彼由 多信多愛多淨多勝解多慈愍故,得遇如來
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 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 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
道。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虛妄。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我 於今者應懃觀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
法空無我。」作是念已遂勤觀察,諸行無常有 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由勤觀察諸行無常 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便於後時後分
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相應 聖道觀欲界行,為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隨 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在前,爾時名隨
信行。是名隨信行補特伽羅。云何隨法行補 特伽羅?答:此隨法行補特伽羅,先凡位中稟 性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少
信少愛少淨少勝解少慈愍。彼由多思惟多 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故,得遇如來或 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佛
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開 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虛妄。苦
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我於 今者應自審知、應自審見、應自審察,諸行無 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作是念已便自
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由 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 便於後時後分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間生
苦法智忍,相應聖道觀欲界行,為無常或苦 或空或無我,隨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 在前,爾時名隨法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
云何信勝解補特伽羅?答:即隨信行補特伽 羅,得道類智故,捨隨信行性入信勝解數,是 名信勝解補特伽羅。云何見至補特伽羅?答
即隨法行補特伽羅,得道類智故,捨隨法行 性入見至數,是名見至補特伽羅。云何身證 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雖於八解脫身已
證具足住,而未以慧永慧諸漏,是名身證補 特伽羅。云何慧解脫補特伽羅?答:若補特 伽羅,雖於八解脫身未證具足住,而已以慧
永盡諸漏,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云何俱分 解脫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於八解脫身 已證具足住,而復以慧永盡諸漏,是名俱解
脫分補特伽羅。問何故名俱分解脫補特伽 羅?答:有二分障,一、煩惱分障;二、解脫分障,是 名俱分。此補特伽羅於彼二分障,心俱解脫、
極解脫、永解脫,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0436a10] 七 定具者,云何為七,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 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如是七
種即七道支,應如彼相一一別說,是名定具。 問何故名定具?答:定謂正定,由七道支資助 圍繞,令彼增盛具大勢力,自在運轉究竟圓 滿,故名定具。
[0436a17] 七財者,云何為七?一者信財;二者戒財;三者 慚財;四者愧財;五者聞財;六者捨財;七者慧
財。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 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 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
名信財。云何戒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聖弟子,離斷在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虛誑語、離飲諸酒,是名戒財。云何慚財?答:
如世尊說: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有 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 後世生老死法,深起慚羞,是名慚財。云何愧
財?答:如世尊說: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 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生愧恥,是名愧財。云
何聞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多 聞聞持其聞積集,謂佛所說無上法要,初中 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於如
是無上法要,具足多聞能持語義,極善通利 心無散亂見善通達,是名聞財。云何捨財?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為慳垢
所纏眾中能離慳垢,雖住居家而心無著,能 行惠捨能舒手施,常樂棄捨好設祠祀,惠捨 具足,於行施時平等分布,是名捨財。云何慧
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能如實 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 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財。此中世尊 說伽他曰:
「男子或女人, 具信戒慚愧,
聞捨慧財者, 真富貴應知。
我說彼大士, 不虛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 受富貴妙樂。」
[0436b19] 七力者,云何為七?答:一、信力;二、精進力;三、慚 力;四、愧力;五、念力;六、定力;七、慧力。云何信
力?答:如世尊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於如來 所修植淨信,乃至廣說,是名信力。云何精進 力?答:如世尊說: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乃至廣說四種正勝,是名精進力。云何慚 力?答:如世尊說: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 法:乃至廣說:是名慚力。云何愧力?答:如世尊
說: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乃至廣說, 是名愧力。云何念力?答:如世尊說,於此內身 住循身觀,乃至廣說四種念住,是名念力。云
何定力?答:如世尊說: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 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第四 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云何慧力?答:如世尊
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能如實知此是苦聖 諦,乃至廣說,是名慧力。此中世尊說伽他 曰:
「若有諸苾芻, 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 速得盡眾苦。」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