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五
[0407b26] 四語惡行者,一、虛誑語;二、離間語;三、麁惡語; 四、雜穢語。云何虛誑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
芻當知,有虛誑語者,或在質諒者前、或在大 眾中、或在王家、或在執理家、或在親友家,為 令證故作是問言:「汝善男子應自憶念,若知
便說、不知勿說,若見便說、不見勿說。」彼得此 問,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不見言見或見言 不見。彼或自為或復為他或為財利,正知而
說虛誑語、不離虛誑語。此中有虛誑語者,謂 不離虛誑語者、不斷虛誑語者、不厭虛誑語 者、安住虛誑語者、成就虛誑語者,是名有
虛誑語者。或在質諒者前者,謂或村落質諒 者、或城邑質諒者、或邦國質諒者,如是等質 諒者,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質諒
者前。或在大眾中者,謂或剎帝利眾、或婆羅 門眾、或長者眾、或沙門眾,如是等諸大眾,若 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大眾中。或在
王家者,謂有國王輔臣圍繞,若會遇若和合 若現前,是名或在王家。或在執理家者,謂執 理眾聚集評議,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
或在執理家。或在親友家者,謂諸親友聚集 言論,若會遇若和合若現前,是名或在親友 家。為令證故作是問言者,謂勸請彼說誠諦
言,欲決是非故共審問。汝善男子應自憶念, 若知便說不知勿說、若見便說不見勿說者, 謂令憶念先所受境依實而說,可為明證,此
勸誡言。若於是事已見已聞已覺已知,便可 宣說建立開示;若於是事不見不聞不覺不 知,勿謬宣說建立開示,故作是言,汝善男子
應自憶念,若知便說不知勿說、若見便說不 見勿說。彼得此問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不 見言見或見言不見者,此中不知言知者,謂
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彼實耳識未 聞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 我已聞,此等名為不知言知。或知言不知者,
謂彼耳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不聞,此等名為或知言不知。 不見言見者,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
見,彼實眼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 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為不見言見。 或見言不見者,謂彼眼識已受已了而隱覆
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名 為或見言不見。彼或自為或復為他或為財 利,正知而說虛誑語者,此中彼或自為者,如
有一類自行劫盜被執送王,王親檢問:「咄哉 男子!汝於他物實作賊耶?」彼作是念:「我若實 答,王定瞋忿重加刑罰,或打或縛或驅出國、
或奪資財或復斷命。我當自覆自等覆、自藏 自等藏、自護自等護作虛誑語可免刑罰。」作 是念已便白王言:「我於他物曾不劫盜。願王
鑑照我實非賊。」如是名為彼或自為。或復為 他者,如有一類親友作賊被執送王,王親檢 問不得情實,為作證故追檢問言:「汝之親友
實作賊不?」彼作是念:「我若實答王定瞋忿, 令我親友重遭刑罰,或打或縛或驅出國、或 奪資財或復斷命。我為親友應覆等覆、應藏
等藏、應護等護作虛誑語令免刑罰。」作是念 已便白王言:「我之親友於他財物曾不劫盜, 願王鑑照彼實非賊。」如是名為或復為他。或
為財利者,如有一類心懷貪欲作是思惟:「我 當施設虛誑妄語,方便求覓可愛色聲香味 觸境、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財。」作是念
已即便追覓,由此因緣作虛誑語,如是名為 或為財利。正知而說虛誑語者,謂審決已數 數宣說、演暢表示虛誑語言,是名正知而說
虛誑語。不離虛誑語者,謂於惡心不善心所 起惡行不善行所攝虛誑語,不離不斷、不厭 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 表,名虛誑語惡行。
[0408b08] 云何離間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 離間語者,聞此語向彼說為破此故、聞彼語 向此說為破彼故,諸和合者令其乖離、已乖
離者令永間隔,愛樂離間、說離間語、不離離 間語。此中有離間語者者,謂不離離間語 者、不斷離間語者、不厭離間語者、安住離間
語者、成就離間語者,是名有離間語者。聞此 語向彼說為破此故者,謂聞此說順破壞語、 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不喜語,向彼宣說,令
彼聞已便於此處乖反背叛,是名聞此語向 彼說為破此故。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彼故者, 謂聞彼說順破壞語、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
不喜語,向此宣說,令此聞已便於彼處乖反 背叛,是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彼故。諸和合 者令其乖離者,謂往此彼展轉和合隨順喜
樂無諍者所,方便破壞令其乖離,是名諸和 合者令其乖離。已乖離者令永間隔者,謂往 此彼已相乖反背叛者所,作如是言:「善哉汝
等,已能展轉乖反背叛。所以者何?汝等長夜 更相呰毀,言不具信戒聞捨慧故,能展轉乖 反背叛甚為善哉。」此彼聞已轉相乖反、轉相
背叛,是名已乖離者令永間隔。愛樂離間者, 謂於此彼乖反背叛,深生愛樂不厭不捨,是 名愛樂離間。說離間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
示離間語言,是名說離間語。不離離間語者, 謂於惡心不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離 間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
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間語惡行。
[0408c07] 云何麁惡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 麁惡語者,彼所發語能惱澁強,令他辛楚、令 他憤恚,眾生不愛、眾生不樂、眾生不喜、眾生
不悅,令心擾亂能障等持,說麁惡語、不離麁 惡語。此中有麁惡語者者,謂不離麁惡語者、 不斷麁惡語者、不厭麁惡語者、安住麁惡語
者、成就麁惡語者,是名有麁惡語者。彼所發 語能惱者,謂所發語鄙穢麁獷,是名能惱。 澁強者,謂所發語不滑不軟亦不調順,是名
澁強。令他辛楚者,謂所發語令能聞者無利 無樂,是名令他辛楚。令他憤恚者,謂所發語 先自憤恚忿惱憂慼,亦令他生憤恚等事,是
名令他憤恚。眾生不愛、眾生不樂、眾生不喜、 眾生不悅者,謂所發語令多有情不愛不樂 不喜不悅,是名眾生不愛乃至不悅。令心擾
亂者,謂所發語令心躁動擾濁不得安定,是 名令心擾亂。能障等持者,謂所發語令他聞 已,其心躁動擾濁不得安定,是名能障等持。
說麁惡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麁惡語言, 是名說麁惡語。不離麁惡語者,謂於惡心不 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麁惡語,不離不
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 語業語表,名麁惡語惡行。
[0409a01] 云何雜穢語惡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 雜穢語者,說非時語、非實語、非真語、無法語、
無義語、不寂語、不靜語,無喻無釋、不相應不 相近、雜亂無法、能引無義,說雜穢語、不離雜 穢語。此中有雜穢語者者,謂不離雜穢語者、
不斷雜穢語者、不厭雜穢語者、安住雜穢 語者、成就雜穢語者,是名有雜穢語者。說 非時語者,謂所說語非時不應時、非節不
應節、非分不應分,是名說非時語。非實語 者,謂所說語不實不稱實,是名非實語。非 真語者,謂所說語虛妄變異,是名非真語。無
法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非 法事,是名無法語。無義語者,謂所說語宣 說顯了表示開發純無義事,是名無義語。不
寂語者,謂所說語非諸智者先思而說率爾 而說,是名不寂語。不靜語者,謂所說語數數 宣唱告示諠雜,是名不靜語。無喻者,謂所說
語無譬喻。無釋者,謂所說語無解釋。不相應 者,謂所說語義不應文、文不應義,是名不相 應。不相近者,謂所說語前後不相續或意趣
有異,是名不相近。雜亂者,謂所說語不一不 定,名為雜亂。若所說語純一決定,名無雜 亂。無法者,謂所說語越素呾纜及毘柰耶、阿
毘達磨,是名無法。能引無義者,謂所說語能 引種種不饒益事,是名能引無義語。雜穢語 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雜穢語言,是名說雜
穢語。不離雜穢語者,謂於惡心不善心所起 惡行不善行所攝雜穢語,不離不斷不厭不 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 名雜穢語惡行。
[0409b02] 四語妙行者,一、離虛誑語;二、離離間語;三、離 麁惡語;四、離雜穢語。云何離虛誑語妙行?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斷虛誑語離虛誑語 者,諦語、樂實、可信可保可住世間無諍說,如 是語離虛誑語。此中有斷虛誑語離虛誑語
者者,謂斷虛誑語者、離虛誑語者、厭虛誑 語者、安住不虛誑語者、成就不虛誑語者,是 名斷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諦語者,謂所說語
是實非不實、是真非不真、不虛妄不變異,是 名諦語。樂實者,謂樂諦語、愛諦語不厭不捨, 是名樂實。可信可保可住世間無諍者,謂由
諦語,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 世間天人眾生,皆共信保安住無諍,是名可 信可保可住世間無諍說。如是語者,謂數
宣說演暢表示不虛誑語。離虛誑語者,謂 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行所攝離虛 誑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 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是名離虛誑語
妙行。
[0409b21] 云何離離間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斷離間語離離間語者,不欲破壞,不聞此 語向彼說為破壞此、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
壞彼,諸乖離者令其和合、已和合者令永堅 固,愛樂和合說如是語離離間語。此中有斷 離間語離離間語者者,謂斷離間語者、離
離間語者、厭離間語者、安住不離間語者、成 就不離間語者,是名有斷離間語離離間語 者。不欲破壞者,謂欲和合。不聞此語向彼說
為破壞此者,謂聞此說順破壞語、順不堅語、 順不攝語、順不喜語,不向彼說,勿彼聞已便 於此處乖反背叛,是名不聞此語向彼說為
破壞此。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壞彼者,謂聞 彼說順破壞語、順不堅語、順不攝語、順不喜 語,不向此說,勿此聞已便於彼處乖反背叛,
是名不聞彼語向此說。為破壞彼諸乖離者 令其和合者,謂往此彼展轉乖反背叛者所, 種種方便令其和好更相愛樂,是名諸乖離
者令其和合。已和合者令永堅固者,謂往此 彼展轉和合隨順憙樂無諍者所,作如是言: 「善哉汝等,能共和合隨順憙樂不相乖諍。所
以者何?汝等長夜更相讚美,言具淨信戒聞 捨慧故無乖諍,甚為善哉。」此彼聞已轉共和 合隨順憙樂永無乖諍,是名已和合者令永
堅固。愛樂和合者,謂於此彼和合隨順憙樂 無諍,深生愛樂不厭不捨,是名愛樂和合。說 如是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離間語。離
離間語者,謂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 行所攝離離間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 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離 間語妙行。
[0409c23] 云何離麁惡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斷麁惡語離麁惡語者,彼所發語,無過悅 耳入心高勝美妙明了,易解樂聞可尚無依,
眾生所愛、眾生所樂、眾生所憙、眾生所悅,令 心無亂、能順等持,說如是語離麁惡語。此中 有斷麁惡語離麁惡語者者,謂離麁惡語
者、斷麁惡語者、厭麁惡語者、安住離麁惡語 者、成就離麁惡語者,是名有斷麁惡語離麁 惡語者。彼所發語無過者,謂所發語無曲穢
濁亦不剛強,是名無過。悅耳者,謂所發語能 令聞者利益安樂,是名悅耳。入心者,謂所發 語令心離蓋及隨煩惱,安隱而住,是名入心。
高勝者,謂宮城語,如宮城中人所發語,於餘 城邑人所發語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上為 妙,故名高勝。離麁惡語亦復如是,於餘語言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上為妙,是名高勝。美 妙者,謂所發語不疎不密不隱不顯,是名美 妙。明了者,謂所發語不急不緩,是名明了。易
解者,謂所發語易可了知,是名易解。樂聞者, 謂所發語軟滑調順,是名樂聞。可尚者,謂所 發語應可供養,是名可尚。無依者,謂所發語
不希名利,是名無依。眾生所愛、眾生所樂、眾 生所憙、眾生所悅者,謂所發語令多有情愛 樂憙悅,是名眾生所愛乃至所悅。令心無亂
者,謂所發語令心安定無躁無動亦無擾 濁,是名令心無亂。能順等持者,謂所發語 令他聞已其心安定,無躁無動亦無擾濁,是
名能順等持說。如是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 示不麁惡語。離麁惡語者,謂於善心調柔心 所起善行調柔行所攝離麁惡語,不離不斷
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 業語表,是名離麁惡語妙行。
[0410a26] 云何離雜穢語妙行?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斷雜穢語離雜穢語者,彼有時語、實語、真
語、法語、義語、寂語、靜語、有喻有釋、相應、相近、無 雜亂、有法、能引義,說如是語離雜穢語。此中 有斷雜穢語離雜穢語者者,謂離雜穢語者、
斷雜穢語者、厭雜穢語者、安住離雜穢語者、 成就離雜穢語者,是名有斷雜穢語離雜穢 語者。彼有時語者,謂所說語應時離非時、
應節離非節、應分離非分,是名時語。實語者, 謂所說語稱實離非實,是名實語。真語者,謂 所說語不虛妄不變異,是名真語。法語者,謂
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如法事,是名 法語。義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 純有義事,是名義語。寂語者,謂所說語是諸
智者先思而說非率爾說,是名寂語。靜語者, 謂所說語非數宣唱告示諠雜,是名靜語。有 喻有釋者,謂所說語有譬喻有解釋,是名有
喻有釋。相應者,謂所說語義應於文、文應於 義,是名相應。相近者,謂所說語前後相續意 趣無異,是名相近。無雜亂者,謂所說語純一
決定名無雜亂。若所說語不一不定,名為雜 亂。有法者,謂所說語不越素呾纜及毘柰耶、 阿毘達磨,是名有法。能引義者,謂所說語能
引種種有饒益事,是名能引義。說如是語者, 謂數宣說演暢表示不雜穢語。離雜穢語者, 謂於善心調柔心所起善行調柔行所攝離
雜穢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 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離雜穢語妙行。 四非聖言者,一、不見言見;二、不聞言聞;三、不
覺言覺;四、不知言知。云何不見言見非聖言? 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 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
言我已見,如是名為不見言見非聖言。有實 已見起不見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言我已見,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不
見言見,彼實已見故。云何不聞言聞非聖言? 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 未受未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
言我已聞,如是名為不聞言聞非聖言。有實 已聞起不聞想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不聞言聞,彼
實已聞故。云何不覺言覺非聖言?答:三識所 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未受未了 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如是名為
不覺言覺非聖言。有實已覺起不覺想而隱 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 雖名非聖言而不名不覺言覺,彼實已覺故。
云何不知言知非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 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而隱覆此 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為
不知言知非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而隱覆 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 名非聖言而不名不知言知,彼實已知故。
[0410c21] 四聖言者,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三、 不覺言不覺;四、不知言不知。云何不見言不 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
實眼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未見,如是名為不見言不見 聖言。有實已見起不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
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聖言 而不名不見言不見,彼實已見故。云何不聞 言不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
聞,有實耳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 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為不聞言 不聞聖言。有實已聞起不聞想,彼不隱覆此
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 聖言而不名不聞言不聞,彼實已聞故。云何 不覺言不覺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
為所覺,有實三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 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為不 覺言不覺聖言。有實已覺起不覺想,彼不隱
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 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覺言不覺,彼實已覺故。 云何不知言不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
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 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名 為不知言不知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彼
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 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知言不知,彼實已 知故。
[0411a19] 復次四非聖言者,一、見言不見;二、聞言不聞; 三、覺言不覺;四、知言不知。云何見言不見非 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
眼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言我不見,如是名為見言不見非聖言。 有實不見而起見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 名見言不見,彼實不見故。云何聞言不聞非 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
耳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為聞言不聞非聖言。 有實不聞而起聞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
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 名聞言不聞,彼實不聞故。云何覺言不覺非聖 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
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為覺言不覺非聖言。有 實不覺而起覺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
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 覺言不覺,彼實不覺故。云何知言不知非聖 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
識已受已了而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不知,如是名為知言不知非聖言。有 實不知而起知想,彼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
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雖名非聖言而不名 知言不知,彼實不知故。
[0411b16] 復次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二、聞言聞;三、覺言 覺;四、知言知。云何見言見聖言?答:眼識所受
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已受已了,彼 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 如是名為見言見聖言。有實不見而起見想,
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 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見言見,彼實不見 故。云何聞言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
說為所聞,有實耳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 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名為 聞言聞聖言。有實不聞而起聞想,彼不隱覆
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雖 名聖言而不名聞言聞,彼實不聞故。云何覺 言覺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
有實三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 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名為覺言覺聖 言。有實不覺而起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
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雖名聖言而 不名覺言覺,彼實不覺故。云何知言知聖言? 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
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 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為知言知聖言。有實不 知而起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
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知言 知,彼實不知故。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