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八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四法品第五之三
[0398b07] 以若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則積集增 長有損害無損害法;若不造有損害無損害 身語意行,則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若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則感得有損 害無損害自體;若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 害法,則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若感得
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則生有損害無損害世 間;若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則不生有 損害無損害世間。若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
則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若不生有損害無損 害世間,則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若觸有損 害無損害觸,則受有損害無損害受;若不觸
有損害無損害觸,則不受有損害無損害受。 由此應言,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隨自造業。是 名黑白黑白異熟業者,謂此業是善不善,感
可愛非可愛異熟。云何不黑不白無異熟業 能盡諸業?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補剌拏 說:圓滿當知,若能盡黑黑異熟業思、若能盡
白白異熟業思、若能盡黑白黑白異熟業思, 是名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此中不 黑者,謂此業非如不善業,由不可意黑說名
為黑,故名不黑。不白者,謂此業非如有漏善 業,由可意白說名為白,故名不白。無異熟者, 謂此業非如前三業能感異熟,故名無異熟
業。能盡諸業者,謂此業是學思能趣損減。所 以者何?謂若學思能趣損減,於前三業能盡 遍盡隨得永盡,於此義中意說名業能盡諸
業。由此故說,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0398c06] 四法受者,一、有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二、 有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三、有法受能感 現苦後苦異熟;四、有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
熟。云何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答:如世尊 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喜樂俱, 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
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彼害生命,廣說乃 至邪見為緣,得喜得樂。如是種類身樂心樂 是不善不善類究竟攝受,能障通慧、能障等
覺、能障涅槃,是名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 云何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答:如世尊說: 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憂苦俱,離
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離 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見。彼 離害生命,廣說乃至正見為緣,得憂得苦。如
是種類身苦心苦是善善類究竟攝受,能引 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槃,是名法受能感現 苦後樂異熟。云何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與憂苦俱,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 間語、麁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彼害生
命,廣說乃至邪見為緣,得憂得苦。如是種類 身苦心苦是不善不善類究竟攝受,能障通 慧、能障等覺、能障涅槃,是名法受能感現苦
後苦異熟。云何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答: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與 喜樂俱,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
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 瞋、正見。彼離害生命,廣說乃至正見為緣,得 喜得樂。如是種類身樂心樂是善善類究竟
攝受,能引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槃,是名法 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0399a09] 四軛者:一、欲軛;二、有軛;三、見軛;四、無明軛。 云何欲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夫
無聞異生,於欲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 於欲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故,於諸欲中 所有欲,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悶欲、耽欲、
嗜欲、憙欲、藏欲、隨欲,著纏壓於心,是名欲軛。 云何有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夫 無聞異生,於有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
於有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故,於諸有中 所有有,貪有、欲有、親有、愛有、樂有、悶有、耽有、 嗜有、憙有、藏有、隨有,著纏壓於心,是名有軛。
云何見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夫 無聞異生,於見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彼 於見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故,於諸見中
所有見,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悶見、耽見、 嗜見、憙見、藏見、隨見,著纏壓於心,是名見軛。 云何無明軛?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諸愚
夫無聞異生,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不如 實知。彼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 故,於六觸處所有執著,無明無智隨眠隨增, 是名無明軛。如世尊說:
「有情與欲軛, 有見軛相應,
愚癡為上首, 於生死流住。」
[0399b03] 四離繫者,一、於欲軛離繫;二、於有軛離繫;三、 於見軛離繫;四、於無明軛離繫。云何於欲軛
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 於欲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欲集、沒、 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諸欲中所有欲,貪欲、
欲欲、親欲、愛欲、樂欲、悶欲、耽欲、嗜欲、憙欲、藏 欲、隨欲,著不纏壓心,是名於欲軛離繫。云何 於有軛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
聖弟子,於有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 有集沒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諸有中所有 有,貪有欲有親有愛有樂有悶有耽有嗜有
憙有藏有隨有,著不纏壓心,是名於有軛離 繫。云何於見軛離繫?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於見集沒味患出離能如實
知,彼於見集沒味患出離如實知故,於諸見 中所有見,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悶見耽 見嗜見憙見藏見隨見,著不纏壓心,是名於
見軛離繫。云何於無明軛離繫?答:如世尊說: 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於六觸處集沒味 患出離能如實知,彼於六觸處集沒味患出
離如實知故,於六觸處所有執著無明無智, 不纏壓心,是名於無明軛離繫。如世尊說:
「若斷欲有軛, 及超越見軛,
遠離無明軛, 便得安隱樂。
彼於現法中, 證得永寂滅,
遠離一切軛, 必不往後有。」
[0399b29] 四瀑流者,一、欲瀑流;二、有瀑流;三、見瀑流;四、 無明瀑流。云何欲瀑流?答:除欲界繫諸見無 明,諸餘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
欲瀑流。云何有瀑流?答:除色無色界繫諸 見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 纏,是名有瀑流。云何見瀑流?答:謂五見:一、
有身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 取。如是五見,名見瀑流。云何無明瀑流?答:三 界無智,是名無明瀑流。
[0399c09] 四取者,一、欲取;二、見取;三、戒禁取;四、我語 取。云何欲取?答:除欲界繫諸見及戒禁取,諸
餘欲界繫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欲取。云 何見取?答:謂四見:一、有身見;二、邊執見;三、邪 見;四、見取。如是四見合名見取。云何戒禁取?
答:如有一類於戒執取,謂執此戒能清淨、能 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或於禁 執取,謂執此禁能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
苦樂至超苦樂邊。或於戒禁俱執取,謂執此 戒禁俱能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 超苦樂邊。是名戒禁取。云何我語取?答:除色
無色界繫諸見及戒禁取,諸餘色無色界繫 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我語取。
[0399c22] 四身繫者,一、貪身繫;二、瞋身繫;三、戒禁取身 繫;四、此實執取身繫。云何貪身繫?答:貪者,
謂於欲境諸貪等貪,廣說乃至貪類貪生,是 名為貪。身繫者,謂此貪未斷未遍知,於彼彼 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彼所得自體,為因、為
緣繫、等繫、各別繫,相連相續,方得久住。如巧 鬘師或彼弟子聚花置前,以長縷結作種種 鬘,此花用縷為因為緣,結等結各別結相連
相續方得成鬘。此貪亦爾,未斷未遍知,於彼 彼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彼所得自體,為因 為緣,繫等繫、各別繫相連相續,乃得久住,是
名身繫。云何瞋身繫?答:瞋者,謂於有情欲為 損害,廣說乃至現為過患,是名為瞋。身繫者 如前說。云何戒禁取身繫?答:戒禁取及身繫,
俱如前說。云何此實執取身繫?答:此實執取 者,謂或有執我及世間常,此實、餘癡妄。或復 有執我及世間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
我及世間亦常亦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有 執我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此實、餘癡妄。或復 有執我及世間有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
我及世間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我及 世間亦有邊亦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 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癡妄。或復
有執命者即身,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命者 異身,此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有,此 實、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非有,此實、餘
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此實、 餘癡妄。或復有執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此 實、餘癡妄。如是等,名此實執取。身繫者,謂此
實執取未斷未遍知,於彼彼有情等,如前廣 說,是名身繫。
[0400a24] 第四嗢拕南曰:
四四法有十, 謂大種食住,
愛不應行問, 施攝生自體。
[0400a27] 有四大種、四食、四識住、四愛、四不應行而行、四 記問、四種施、四攝事、四生、四得自體。
[0400a29] 四大種者,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四、風界。 此四,廣如《法蘊論》六界中說。
[0400b02] 四食者,一、段食或麁或細;二、觸食;三、意思食; 四、識食。云何段食或麁或細?答:若段為緣,能
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充 悅隨充悅、護隨護、轉隨轉、持隨持,是名段 食。云何施設段食麁細?答:依所資養有情大
小及段漸次施設。麁細其事如何?答:如燈祇 羅獸等所食為麁,尼民祇羅獸等所食為細。 尼民祇羅獸等所食為麁,泥彌獸等所食為
細。泥彌獸等所食為麁,龜鼈魚等所食為細。 龜鼈魚等所食為麁,餘水生蟲所食為細。復 次象馬牛等所食為麁,羊鹿猪等所食為細。
羊鹿猪等所食為麁,野干狗等所食為細。野 干狗等所食為麁,鴈孔雀等所食為細。鴈孔 雀等所食為麁,餘陸生蟲所食為細。
[0400b16] 復次若諸有情食諸草木枝條葉等,彼食是 麁。若諸有情食飯粥等,彼食是細。若諸有情 食飯粥等,彼食是麁。若諸有情食酥油等,彼
食是細。
[0400b20] 復次若諸有情以口嘴舌攝取段食,用齒 咀嚼而吞食之,彼食是麁。若諸有情在胎卵 中段食津液,從臍而入資養其身,彼食是細。
[0400b23] 復次若諸有情食有便穢,彼食是麁。若諸有 情食無便穢,彼食是細。如有食香酥陀味 等,雖有所食而無便穢,如是施設段食麁細。
云何觸食?答:若有漏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 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 名觸食。其事如何?答:如鵝鴈孔雀鸚鵡鸜
鵒春鸚離黃命命鳥等,既生卵已,時時親附、 時時覆育、時時溫暖令生樂觸。若彼諸鳥 於所生卵,不時時親附覆育溫暖令生樂觸,
卵便腐壞。若彼諸鳥於所生卵,時時親附覆 育溫暖令生樂觸,卵不腐壞。如是等類,說 名觸食。云何意思食?答:若有漏思為緣,能令
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 持隨持,是名意思食。其事如何?答:如魚龜鼈 室首摩羅部盧迦等,出至陸地生諸卵已,細
沙覆之復還入水。若彼諸卵思母不忘,便不 腐壞。若彼諸卵不思念母,即便腐壞。如是等 類,名意思食。云何識食?答:若有漏識為緣,能
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 至持隨持,是名識食。其事如何?答:如世尊教 頗勒窶那記經中說:頗勒窶那當知,識食能
令當來後有生起。如是等類,說名識食。
[0400c16] 四識住者,一、色識住;二、受識住;三、想識住;四、 行識住。云何色識住?答:若色有漏隨順諸取,
於彼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生起欲 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 色識住。受想行識住,廣說亦爾。
[0400c21] 四愛者,一有苾芻苾芻尼等,因衣服愛,應生 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二有苾芻苾芻尼 等,因飲食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
執。三有苾芻苾芻尼等,因臥具愛,應生時生、 應住時住、應執時執。四有苾芻苾芻尼等,因 有無有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云
何苾芻苾芻尼等,因衣服愛,應生時生、應住 時住、應執時執?答:此中衣服者,謂毛所成、或 扇那所成、或芻摩所成、或麻所成、或建鼓羅
所成、或絲所成、或綿所成、或 [疊*毛] 所成、或憍 砧娑所成、或突窶羅所成、或阿遮爛陀所成。 又衣服者,謂總覆衣、出著衣、內服衣,單裙複
裙單掩腋複掩腋,於如是等種種衣服,諸貪 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 等因衣服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
云何苾芻苾芻尼等因飲食愛,應生時生應 住時住應執時執?答此中飲食者,謂五種應 噉、五種應食。五種應噉者,一根、二莖、三葉、四
花、五果。五種應食者,一飯、二粥、三餅 麨 、四魚 肉、五羹臛。於如是等種種飲食,諸貪等貪執 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等因飲
食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云何苾 芻苾芻尼等因臥具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 執時執?答:此中臥具者,謂院宇房堂樓閣臺
觀、長廊圓室龕窟廳庌、草葉等菴、土石等穴。 又臥具者,謂床座 氍 褥眠單臥被, 氍 [叟*毛] 緂罽枕褐机橙。於如是等種種臥具,諸貪等
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是名苾芻苾芻尼等 因臥具愛應生時生應住時住應執時執。云 何苾芻苾芻尼等因有無有愛應生時生應住
時住應執時執?答:此中有者,謂五取蘊,即是 色受想行識取蘊。無有者,謂此五取蘊當 來斷滅。如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當來五蘊
生起。」復有一類作是念言:「願我死後五蘊斷 滅。」於有無有,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染愛, 是名苾芻苾芻尼等因有無有愛應生時生應 住時住應執時執。
[0401a29] 四不應行而行者,一、貪欲故不應行而行;二、 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三、愚癡故不應行而行; 四、怖畏故不應行而行。云何貪欲故不應行
而行?答:如有一類,或親教師、或軌範師、或同 親教、或同軌範、或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 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與師等共為朋黨
便墮非法,若與師等不為朋黨便墮不義。」雖 作是念,而為貪欲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 貪欲故不應行而行。云何瞋恚故不應行而
行?答:如有一類有怨嫌者,於僧眾中有諍 事起。彼作是念:「若助怨嫌,於情不可;若為 乖反,於理有違。」雖作是念,而為瞋恚所蔽伏
故,起惡身語,是名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云何 愚癡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稟性闇鈍, 或親教師、或軌範師、或同親教、或同軌範、或
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 是念:「我今不知是非好惡,但應朋助親教師 等。」彼為愚癡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愚癡
故不應行而行。云何怖畏故不應行而行?答: 如有一類,或國王親友、或大臣親友、或強賊 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我不
助有勢力者,由是因緣,或失名利、或失衣鉢、 或失身命,是故我今定應朋助有勢力者。」彼 由怖畏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怖畏故不 應行而行。如世尊說:
「諸有貪瞋癡, 怖故違法者,
彼退失名利, 猶如黑分月。」
[0401b27] 四記問者,一、應一向記問;二、應分別記問;三、 應反詰記問;四、應捨置記問。云何應一向記
問?答:若有問言:「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 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 天人師、佛、薄伽梵耶?佛所說法是善說、現見、
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耶?佛弟子眾 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行、法隨法行、和敬行、 隨法行耶?苦集滅道是聖諦耶?一切行無常
耶?一切法無我耶?涅槃寂靜耶?」如是等問有 無量門,應一向記:世尊是如來、阿羅漢,廣說 乃至涅槃是寂靜等,是名應一向記問。何故
此問應一向記?答:以於此問若一向記,能引 義利、能引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 覺、能證涅槃,故於此問應一向記。云何應分
別記問?答:若有問言:「云何為法?」得此問時應 分別記:法有多種,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 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
色界繫,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或見所 斷或修所斷或非所斷。如是等法有無量門, 應分別記,是名應分別記。問:何故此問應分
別記?答:以於此問若分別記,能引義利、能引 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涅 槃,故於此問應分別記。云何應反詰記問?答:
若有問言:「為我說法。」得此問時應反詰記: 法有多種,汝問何法?為過去為未來為現在, 為善為不善為無記,為欲界繫為色界繫為
無色界繫,為學為無學為非學非無學,為見 所斷為修所斷為非所斷。如是等法有無量 門,應反詰記,是名應反詰記。問:何故此問應
反詰記?答:以於此問若反詰記,能引義利、能 引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等覺、能證 涅槃,故於此問應反詰記。云何應捨置記問?
答:若有問言:「世間常耶、無常耶、亦常亦無常 耶、非常非無常耶?世間有邊耶、無邊耶、亦 有邊亦無邊耶、非有邊非無邊耶?命者即身
耶、命者異身耶?如來死後有耶、非有耶、亦有 亦非有耶、非有非非有耶?」於如是等不應理 問,應捨置記。謂應記言:佛說此問,是不應
記,常無常等不應理故。是名應捨置記。問:何 故此問應捨置記?答:以於此問若捨置記,能 引義利、能引善法、能引梵行、能發通慧、能生
等覺、能證涅槃,故於此問應捨置記。如世尊 說:
「初應一向記, 次應分別記,
三應反詰記, 四應捨置記。
於如此四問, 知次而記者,
引義利善法, 及梵行純淨。
甚深難降伏, 知義非義俱,
捨非義取義, 審觀名智者。」
[0402a18] 四種施者,一者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 二者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三者有施, 施者、受者俱清淨;四者有施,施者、受者俱不
清淨。云何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答: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具淨戒住律儀, 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
施、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 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 施、無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
淨。何故此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答:諸支 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 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
資糧,受者不成就。是故此施,施者清淨、受者不 清淨。云何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答: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不具淨戒不住
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 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施者具淨戒住律儀, 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
施、有果異熟。」是名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 淨。何故此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答:諸支 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
不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 彼資糧,受者成就。是故此施,受者清淨、施者 不清淨。云何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者具淨戒住律儀,有 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 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亦具淨戒住律儀,有依
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 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何故此 施,施者、受者俱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
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成就。諸支分、諸 資糧,受者應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成就。 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云何有施,施者、
受者俱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 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 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
施者亦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 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是 名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何故此施,施者、
受者俱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 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不成就。諸支分、諸資 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不成
就。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如世尊 說:
「具戒施缺戒, 清淨而證法,
信業果異熟, 是唯施者淨。
缺戒施具戒, 不淨引非法,
謗業果異熟, 是唯受者淨。
缺戒施缺戒, 不淨引非法,
謗業果異熟, 我說無大果。
具戒施具戒, 清淨而證法,
信業果異熟, 我說有大果。
信業果異熟, 施自所尊重,
父母僮僕等, 智者咸稱讚。
身語意無著, 行苾芻妙行,
不求自富貴, 而能廣施他。
諸有已離欲, 施已離欲者,
我說如是施, 財施中最尊。」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