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六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三法品第四之餘
[0389a07] 三住者,一、天住;二、梵住;三、聖住。天住云何? 答:謂四靜慮。何等為四?謂離欲惡不善法,有 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
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如世尊為吠那補梨 婆羅門說:梵志當知,若時我於世間四靜慮 中隨為一靜慮故行,爾時我為天住而行。若
時我於世間四靜慮中隨為一靜慮故住或 坐或臥,爾時我為天住而住或坐或臥。如是 世間四靜慮中,隨於一靜慮親近數習,殷重
無間勤修不捨,是名天住。梵住云何?答:謂四 無量。何等為四?謂慈悲喜捨。如世尊為吠那 補梨婆羅門說:梵志當知,若時我於四無量
中隨為一無量故行,爾時我為梵住而行。若 時我於四無量中隨為一無量故住或坐或 臥,爾時我為梵住而住或坐或臥。如是四
無量中隨於一無量親近數習,殷重無間勤修 不捨,是名梵住。聖住云何?答:謂四念住、四正 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
世尊為吠那補梨婆羅門說:梵志當知,若時 我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中隨為一出離遠 離所生善法故行,爾時我為聖住而行。若時 我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中隨為一出離遠
離所生善法故住或坐或臥,爾時我為聖住 而住或坐或臥。如是出離遠離所生善法中, 隨於一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親近數習,殷重無 間勤修不捨,是名聖住。
[0389b04] 三定者,一、有尋有伺三摩地;二、無尋唯伺三 摩地;三、無尋無伺三摩地。云何有尋有伺三 摩地?答:若三摩地尋俱伺俱、尋等起伺等起、
尋相應伺相應,依尋伺轉心住等住,廣說乃 至心一境性,是名有尋有伺三摩地。云何無 尋唯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尋俱唯伺俱、
非尋等起唯伺等起、尋不相應唯伺相應,尋 已止息唯依伺轉心住等住,廣說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無尋唯伺三摩地。云何無尋無伺
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尋俱非伺俱、非尋等 起非伺等起、尋不相應伺不相應,若尋若伺 俱已止息心住等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 名無尋無伺三摩地。
[0389b17] 三示導者,一、神變示導;二、記心示導;三、教誡 示導。神變示導者,云何神變、云何示導而
說神變示導耶?答:神變者,謂諸神變,現神變、 已神變、當神變,謂諸所有變一為多變多為 一、或顯或隱、若知若見各別領受、牆壁山巖
崖岸等障身過無礙,如是廣說乃至梵世身 自在轉,是名神變。示導者,謂有苾芻雖於多 種神變境界各別領受,若不令他知見,但名
神變自在,不名示導。若有苾芻能於多種神 變境界各別領受,亦能令他知見,名神變自 在亦名示導。是故所說神變示導,要能令他
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乃名神變亦名示 導,由此說名神變示導。記心示導者,云何記 心、云何示導而說記心示導耶?答:記心者,如
世尊說:苾芻當知,謂有一類,或由占相或由 言說隨記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轉 變;或隨記過去、或隨記未來、或隨記現在,或
隨記久所作、或隨記久所說;或隨記少,謂 隨記心;或隨記多,謂隨記心所法。諸所隨記, 一切如實非不如實。或有一類,不由占相不
由言說隨記他心,然由天神或由非人,聞彼 聲故隨記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轉 變,廣說如前。或有一類,不由天神不由非人,
聞彼聲故隨記他心,然由內心知他有情心 所尋伺,隨記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 轉變,廣說如前。復有一類,不由內心,知他有
情心所尋伺,隨記他心,然由現見他有情住 無尋無伺三摩地,見已念言:如是具壽,無尋 無伺意行微妙;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
此如此尋伺。諸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 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是如是尋伺。諸 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是名記心。示導
者,謂有苾芻,雖由占相或由言說隨記他心, 廣說乃至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是如 是尋伺。諸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若不
令他知見,但名記心自在,不名示導。若有苾 芻,或由占相或由言說隨記他心,廣說乃至 如是具壽從此定出,當起如是如是尋伺。諸
所隨記,一切如實非不如實,亦能令他知見, 名記心自在亦名示導。是故所說記心示導, 要能令他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乃名記
心亦名示導,由此說名記心示導。教誡示導 者,云何教誡、云何示導而說教誡示導耶?答: 教誡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謂有苾芻為他
宣說,此是苦聖諦應遍知、此是苦集聖諦應 永斷、此是苦滅聖諦應作證、此是趣苦滅道 聖諦應修習,是名教誡。示導者,謂有苾芻雖
能為他宣說,此是苦聖諦應遍知,乃至此是 趣苦滅道聖諦應修習。若他聞已,不起諦順 忍、不得現觀邊世俗智,但名教誡自在,不名
示導。若有苾芻能為他宣說,此是苦聖諦應 遍知,乃至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應修習,亦能 令他聞已起諦順忍得現觀邊世俗智,名教
誡自在亦名示導。是故所說教誡示導,要能 令他見等見了等了調伏隨順,乃名教誡亦 名示導,由此說名教誡示導。
[0390a15] 三清淨者,一、身清淨;二、語清淨;三、意清淨。身 清淨云何?答: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復次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 所有學身業、諸所有無學身業、諸所有善非 學非無學身業,如是一切名身清淨。語清淨
云何?答: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 穢語。復次諸所有學語業、諸所有無學語業、 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語業,如是一切名語
清淨。意清淨云何?答:無貪、無瞋、正見。復次諸 所有學意業、諸所有無學意業、諸所有善非 學非無學意業,如是一切名意清淨。如是世 尊說:
「身語意淨中, 我說無漏淨,
名圓滿清淨, 能永淨諸惡。」
[0390a29] 三寂默者,一、身寂默;二、語寂默;三、意寂默。身 寂默云何?答:無學身律儀,名身寂默。語寂默
云何?答:無學語律儀,名語寂默。意寂默云何? 答:無學心,名意寂默。如世尊說:
「身語意默中, 我說無漏默,
名圓滿寂默, 永寂諸惡故。」
[0390b06] 三增上者,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世 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
或在樹下或住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今 此世間有多眾集,夫眾集處必有天神,成就 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覩見,心劣心
勝悉能了知。我若發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 耽嗜所依,則諸天神現知見我。既知見已互 相謂言:今應共觀此善男子,已能厭俗正信
出家,云何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 依?又於世間大眾集處,或現有佛及佛弟子, 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遠皆能覩見,心
劣心勝悉能了知。我若發生不善尋伺,能為 諸惡耽嗜所依,則諸聖眾現知見我。既知見 已互相謂言:今應共觀此善男子,已能厭俗
正信出家,云何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 嗜所依?復作是念:彼諸世間雖見知我,而不 及我自審了知,故我今應自審觀察,勿生如
是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 自審知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惛沈安 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癡。彼由世間增上
力故,能斷不善、修諸善法。如是世間增上勢 力,起善有漏或無漏道,名世增上。自增上云 何?答:如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
下或住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我已厭俗 正信出家,不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 嗜所依。數數宜應自審觀察,勿生如是不善
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審知 見,發勤精進身心輕安,遠離惛沈安住正念, 心定一趣制伏愚癡。彼由自我增上力故,能
斷不善、修諸善法。如是自我增上勢力,起善 有漏或無漏道,名自增上。法增上云何?答:如 世尊說:有諸苾芻居阿練若,或在樹下或住
空閑,學所學法應作是念: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所說之法,善說現見,離諸熱惱隨順應時, 來觀來嘗智者內證。如是正法我已了知,不
應復生不善尋伺,能為諸惡耽嗜所依。數數 宜應自審觀察,勿生如是不善尋伺,能為諸 惡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審知見,發勤精進
身心輕安,遠離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 伏愚癡。彼由正法增上力故,能斷不善、修諸 善法。如是正法增上勢力,起善有漏或無漏 道,名法增上。如世尊說:
「世無有智者, 樂作諸惡業,
彼能自通達, 諦實虛妄故。
賢善者能證, 不應自輕篾,
應常省己惡, 有便無隱覆。
世現有天神, 佛及佛弟子,
恒見知愚者, 造作諸惡行。
是故世增上, 自法增上力,
能斷不善法, 修法隨法行。
我說有勇健, 能摧伏魔軍,
度生老病死, 證彼永寂滅。」
[0390c29] 三無上者,一、行無上;二、智無上;三、解脫無上。 行無上云何?答:無學八支聖道,是名行無上。
智無上云何?答:無學八智,是名智無上。解脫 無上云何?答:盡智、無生智,是名解脫無上。
[0391a04] 三明者,謂無學三明:一、無學宿住隨念智作 證明;二、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無學漏盡智 作證明。云何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答:如
實憶知諸宿住事,謂如實憶知過去世,或一 生、或十生、或百生、或千生、或百千生、或多 百生、或多千生、或多百千生、或壞劫、或成劫、
或壞成劫、或多壞劫、或多成劫、或多壞成 劫,我於如是有情聚中,曾作如是名、如是種、 如是姓,曾食如是食,曾受如是苦、如是樂,曾
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我曾從 彼處死生於此處,復從此處死生於彼處。於 如是等若形相、若因緣、若言說無量種宿住
事,皆能隨念如實憶知,是名無學宿住隨念 智作證明。問:此中何者是明?答:知前生相續 智,是名明。云何無學死生智作證明?答:以淨
天眼超過於人,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若好色 若惡色、若劣若勝、若往善趣若往惡趣。如是 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
發起邪見毀謗賢聖,成就邪見業法受因,由 此因緣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如是 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語妙行、成就意妙行,
發起正見讚歎賢聖,成就正見業法受因,由 此因緣身壞命終,昇諸善趣生於天中。於如 是等諸有情類業果差別皆如實知,是名無
學死生智作證明。問:此中何者是明?答:知自 業智是名明。云何無學漏盡智作證明?答:如 實知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
趣苦滅道聖諦。彼如是知如是見,心解脫、欲 漏心解脫、有漏心解脫、無明漏心解脫,已如 實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
後有,是名無學漏盡智作證明。問:此中何者 是明?答:知漏盡智是名明。如世尊說:
「牟尼如宿住, 見善惡趣別,
了生死已盡, 得究竟通慧。
知心永解脫, 貪等一切漏,
成就三明故, 名具三明者。」
集異門足論四法品第五之一
[0391b12]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四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0391b16] 四法云何?此 中有五嗢拕南頌。初嗢拕南曰:
初四法有十, 念斷神慮諦,
想無量無色, 聖種果各四。
[0391b20] 有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四靜慮、四聖諦、 四想、四無量、四無色、四聖種、四沙門果。
[0391b22] 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 法念住。身念住云何?答:十有色處及法處所
攝色,是名身念住。受念住云何?答:六受身,謂 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是名受念住。 心念住云何?答:六識身,謂眼識乃至意識,是
名心念住。法念住云何?答:受蘊所不攝無色 法處,是名法念住。復次身增上所生諸善有 漏及無漏道,是名身念住。受增上所生諸善
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受念住。心增上所生諸 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心念住。法增上所生 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法念住。復次緣身
慧名身念住,緣受慧名受念住,緣心慧名心 念住,緣法慧名法念住。
[0391c06] 四正斷者,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 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一。為令未生惡不 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
第二。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 心持心,是名第三。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 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進策
心持心,是名第四。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 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答:為斷 已生惡不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
道,如是名為第一正斷。為令未生惡不善法 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 答:為遮未生惡不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
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二正斷。為令未生善 法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 答:為起未生善法,增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
道,如是名為第三正斷。為令已生善法堅住 不忘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 進策心持心正斷云何?答:為增已生善法,增
上所起諸善有漏及無漏道,如是名為第四 正斷。
[0391c26] 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二、勤 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斷行成 就神足;四、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欲
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答:欲增上所生諸善 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 足。云何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答:勤增上
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勤三摩地斷 行成就神足。云何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答:心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心
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云何觀三摩地斷行 成就神足?答:觀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 道,是名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0392a09] 四靜慮者,謂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 四靜慮。云何初靜慮?答:初靜慮所攝善五蘊, 是名初靜慮。云何第二靜慮?答:第二靜慮所
攝善五蘊,是名第二靜慮。云何第三靜慮?答: 第三靜慮所攝善五蘊,是名第三靜慮。云何 第四靜慮?答:第四靜慮所攝善五蘊,是名第 四靜慮。
[0392a16] 四聖諦者,一、苦聖諦;二、苦集聖諦;三、苦滅聖 諦;四、趣苦滅道聖諦。云何苦聖諦?答五取蘊,
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是名苦聖諦。云何苦集聖諦?答:諸有漏因,是 名苦集聖諦。云何苦滅聖諦?答:擇滅無為,是
名苦滅聖諦。云何趣苦滅道聖諦?答:諸學法 無學法,是名趣苦滅道聖諦。
[0392a23] 四想者,一、小想;二、大想;三、無量想;四、無所有 想。小想云何?答:作意思惟狹小諸色,謂或思
惟青瘀、或思惟膿爛、或思惟破壞、或思惟膖 脹、或思惟骸骨、或思惟骨鎖、或思惟地、或思 惟水、或思惟火、或思惟風、或思惟青、或思惟
黃、或思惟赤、或思惟白、或思惟諸欲過患、或 思惟出離功德,與此俱行諸想等想、現前等 想、已想當想,是名小想。大想云何?答:作意思
惟廣大諸色而非無邊,謂或思惟青瘀,廣說 如前,是名大想。無量想云何?答:作意思惟廣 大諸色其量無邊,謂或思惟青瘀,廣說如前,
是名無量想。無所有想云何?答此即顯示無 所有處想。
[0392b07] 四無量者,一、慈無量;二、悲無量;三、喜無量;四、 捨無量。慈無量云何?答:諸慈及慈相應受想
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 行,是名慈無量。悲無量云何?答:諸悲及悲相 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
不相應行,是名悲無量。喜無量云何?答:諸喜 及喜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 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喜無量。捨無量云何?
答:諸捨及捨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 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捨無量。
[0392b17] 四無色者,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 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空無邊處云何?答:空
無邊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 受想行識,是名空無邊處。識無邊處云何?答: 識無邊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
有受想行識,是名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云何? 答無所有處略有二種:一、定;二、生。若定若生 所有受想行識,是名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
處云何?答:非想非非想處略有二種:一、定;二、 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識,及有一類定所 等起心不相應行,即滅想受定,是名非想非 非想處。
[0392b29] 四聖種者,一有苾芻,隨得衣服便生喜足、讚 歎喜足,不為求覓衣服因緣,令諸世間而生 譏論。若求不得,終不懊歎、引頸希望、撫胸迷
悶。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耽嗜迷悶 藏護貯積。於受用時能見過患,正知出離。彼 由隨得衣服喜足,終不自舉 [夌*欠] 篾於他,而
能策勤正知繫念,是名安住古昔聖種。二有 苾芻,隨得飲食便生喜足,廣說如前。三有苾 芻,隨得臥具便生喜足,廣說如前。四有苾芻,
愛斷樂斷精勤隨學於斷愛樂、愛修樂修精 勤隨學於修愛樂。彼由如是斷修愛樂,終不 自舉 [夌*欠] 篾於他,而能策勤正知繫念,是名
安住古昔聖種。隨得衣服喜足聖種云何?答: 隨得衣服喜足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 道,是名隨得衣服喜足聖種。隨得飲食喜足
聖種云何?答隨得飲食喜足增上,所生諸善 有漏及無漏道,是名隨得飲食喜足聖種。隨 得臥具喜足聖種云何?答隨得臥具喜足增
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隨得臥具 喜足聖種。愛樂斷修聖種云何?答:愛樂斷修 增上,所生諸善有漏及無漏道,是名愛樂斷 修聖種。
[0392c22] 四沙門果者,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 四、阿羅漢果。預流果云何?答:預流果有二種:
一、有為;二、無為。有為預流果者,謂證預流果 時所有學法,或已得或今得或當得,是名有 為預流果。無為預流果者,謂證預流果時所
有擇滅,或已得或今得或當得,是名無為預 流果。一來果、不還果應知亦爾。阿羅漢果云 何?答:阿羅漢果有二種:一、有為;二、無為。有為
阿羅漢果者,謂證阿羅漢果時所有無學法, 或已得或今得或當得,是名有為阿羅漢果。 無為阿羅漢果者,謂證阿羅漢果時所有擇
滅,或已得或今得或當得,是名無為阿羅 漢果。
[0393a06] 第二嗢柁南曰:
二四法有九, 謂支淨智力,
處蘊依迹法, 各四智有二。
[0393a09] 有四預流支、四證淨、四智、四力、四處、四蘊、四依、 四法迹、四應證法。智有二門,餘八各一。
[0393a11] 四預流支者,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 理作意;四、法隨法行。云何親近善士?答:善士
者,謂佛及弟子。復次諸有補特伽羅具戒具 德,離諸瑕穢成調善法,堪紹師位成就勝德, 知羞悔過、善守好學,具知具見、樂思擇、愛稱量、
喜觀察、性聰敏、具覺慧、息追求、有慧類、離貪 趣貪滅、離瞋趣瞋滅、離癡趣癡滅、調順趣調 順、寂靜趣寂靜、解脫趣解脫,具如是等諸勝
功德,是名善士。若能於此所說善士,親近承 事恭敬供養,如是名為親近善士。云何聽聞 正法?答:正法者,謂前說善士,未顯了處為正
顯了、未開悟處為正開悟,以慧通達深妙句 義,方便為他宣說施設安立開示,以無量門 正為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
道真是道,如是等名正法。若能於此所說正 法,樂聽樂聞、樂受持樂究竟、樂解了樂觀察、 樂尋思樂推究、樂通達樂觸樂證樂作證,為
聞法故不憚艱辛,為受持故數以耳根對說 法音發勝耳識,如是名為聽聞正法。云何如 理作意?答:於耳所聞耳識所了無倒法義,
耳識所引令心專注,隨攝等攝作意發意,審 正思惟心警覺性,如是名為如理作意。云何 法隨法行?答:如理作意所引出離遠離所生
諸勝善法,修習堅住無間精勤,如是名為法 隨法行。
[0393b07] 四證淨者,如契經說,成就四法說名預流。何 等為四?一、佛證淨;二、法證淨;三、僧證淨;四、聖
所愛戒。云何佛證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 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 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
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彼以此 相隨念諸佛,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 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澄心淨,
是名佛證淨。云何法證淨?答:如世尊說:苾芻 當知,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謂佛正 法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
彼以此相隨念正法,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 信信性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 澄心淨,是名法證淨。云何僧證淨?答: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於 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行、法隨 法行、和敬行、隨法行。於此僧中有預流向有
預流果、有一來向有一來果、有不還向有不 還果、有阿羅漢向有阿羅漢果,如是總有四 雙八隻補特伽羅佛弟子眾,戒具足、定具足、
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智見具足,應請應屈 應恭敬無上福田,世所應供。彼以此相隨念 於僧,見為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前信
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澄心淨,是名僧 證淨。云何聖所愛戒?答:無漏身律儀、語律儀、 命清淨,是名聖所愛戒。問:何故名為聖所愛
戒?答:聖謂諸佛及佛弟子,彼於此戒愛慕欣 喜忍順不逆,是故名為聖所愛戒。諸預流者 成就此四。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