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saṅgītīparyāyapādaśāstra (Apidamo Ji Yi Men Zu Lun)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餘
[0375a21] 於斷不遮止者,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 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 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
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 如理善法,便作是念:「如世尊說,無處無容善 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理善法。由我
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 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有益。」 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
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 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 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
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 如理善法,或雖證得而不了知,便作是念:「如 世尊說,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
證得如理善法。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 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 有利、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
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 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 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
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習時,遂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 所修斷決定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
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 呰,是名於斷不遮止。
[0375b18]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者,奢摩他云 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毘鉢舍那云 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
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如世尊 說:
「非有定無慧、 非有慧無定,
要有定有慧, 方證於涅槃。」
[0375b26] 非有定無慧者,謂若有如是類慧,則有獲得 如是類定;若無如是類慧,則無獲得如是類 定,故說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者,謂若有
慧是定所生、以定為集,是定種類由定而發。 若有如是類定,則有獲得如是類慧;若無如 是類定,則無獲得如是類慧,故說非有慧無
定。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者,愛盡離滅名 曰涅槃,要具定慧方能證得,若隨闕一必不 能證。由此因緣故作是說,要有定有慧方證
於涅槃。復次或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不得 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增上慧法觀 不得內心止。或有補特伽羅,不得內心止亦
不得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 亦得增上慧法觀。何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 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得世間四
靜慮、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增上 慧法觀、不得內心止?答:若補特伽羅得出世 聖慧、不得世間四靜慮。何等補特伽羅不得
內心止亦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 不得世間四靜慮亦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 特伽羅得內心止亦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
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亦得出世聖慧。如說 世間四靜慮相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 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者,此顯內心止。如
說出世聖慧所攝,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 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者,此顯增上慧法觀,是 名奢摩他毘鉢舍那。
[0375c25] 復有二法,謂明、解脫者,明云何?答:無學 三明。何等為三?一者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 明;二者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
盡智作證明,是謂明。解脫云何?答:三種解脫。 何等為三?一者心解脫;二者慧解脫;三者 無為解脫。心解脫者,謂無貪善根相應心,已
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名心解脫。慧解脫者, 謂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 是名慧解脫。無為解脫者,謂擇滅,是名無為
解脫。此中心解脫,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 學。云何學?答:學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 勝解、今勝解,是謂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貪
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 學。云何非學非無學?答:有漏無貪善根相應 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
慧解脫,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 答:學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 解,是謂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癡善根相應
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學。云何非 學非無學?答:有漏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 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無為解脫
唯非學非無學,是名明解脫。
[0376a17] 復有二法,謂盡 智、無生智者,盡智云何?答:謂如實知我已知 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此所從生
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盡智。無生智云何? 答:謂如實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 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
復當修,此所從生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 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已盡欲漏、有漏、無明 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三漏不復當生,
是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已盡一切結縛、隨 眠、隨煩惱、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一切 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不復當起,是名無生智。
集異門足論三法品第四之一
[0376b01]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三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 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
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 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0376b05] 三法云何? 此中有五嗢柁南頌。初嗢柁南曰:
初三法有十, 謂根尋行界,
前三各有二, 後一有四種。
[0376b09] 有三不善根、三善根。三不善尋、三善尋。三惡 行、三妙行。欲恚害三界、出離無恚無害三界、 欲色無色三界、色無色滅三界。
[0376b12] 三不善根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 根。貪不善根者?貪云何?答:謂於欲境諸貪等 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
欲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不善根 云何?答:謂此貪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 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惱根、苦
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 是故名為貪不善根。瞋不善根者,瞋云何?答: 謂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
瞋、當瞋、現瞋,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忿恚, 於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已為過患、當 為過患、現為過患,總名為瞋。不善根云何?答:
謂此瞋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 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惱根、苦根穢根 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
為瞋不善根。癡不善根者,癡云何?答:謂於前 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 無知、內外無知,於業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
無知,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 無知,於因無知、因所生法無知,於佛無知、法 無知、僧無知,於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
知,於善法無知、不善法無知,於有罪法無知、 無罪法無知,於應修法無知、不應修法無知, 於下劣法無知、勝妙法無知,於黑法無知、白
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於緣生法無知, 於六觸處如實無知。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 黑闇愚癡無明盲冥、罩網纏裹頑騃渾濁障
蓋,發盲、發無明、發無智、滅勝慧,障礙善品 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暴流、無明軛、無明毒 根、無明毒莖、無明毒枝、無明毒葉、無明毒花、
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改、等改、極改,癡類 癡生、改類改生,總名為癡。不善根云何?答: 謂此癡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
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惱根、苦根穢根濁 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 癡不善根。如世尊說:
「諸惡貪瞋癡, 惱害自心者,
如樹心有蝎, 皮果等皆衰。」
[0376c21] 三善根者,謂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 無貪善根者,無貪云何?答:謂於欲境諸不貪、 不等貪、不執藏不防護不堅著、不愛不樂、不
迷心悶、不耽嗜不遍耽嗜、不內縛不欲不求 不耽湎,非苦集非貪類非貪生,總名無貪。善 根云何?答:謂無貪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
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 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 名為無貪善根。無瞋善根者,無瞋云何?答:謂
於有情不欲損害,不懷栽杌不欲擾惱,非已 瞋非當瞋非現瞋,不樂為過患、不極為過患, 意不憤恚,於諸有情不相違戾,不欲為過患,
非已為過患、非當為過患、非現為過患,總名 無瞋。善根云何?答:謂無瞋法是善性,能為無 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
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 根,是故名為無瞋善根。無癡善根者,無癡云 何?答:謂知前際智、後際智、前後際智,知內智、
外智、內外智,知業智、異熟智、業異熟智,知善 作業智、惡作業智、善惡作業智,知因智、因所 生法智,知佛智、法智、僧智,知苦智、集智、滅智、
道智,知善法智、不善法智,知有罪法智、無罪 法智,知應修法智、不應修法智,知下劣法智、 勝妙法智,知黑法智、白法智,知有敵對法智,
知緣生法智,知六觸處如實智。如是智見明 覺解慧光觀,總名無癡。善根云何?答:謂無癡 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
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 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名為無癡善根。如 世尊說:
「若離貪瞋癡, 說名為智者,
亦名為上士, 不惱害自心。
是故應遠離, 貪瞋及無明,
勤修起慧明, 速得眾苦盡。」
[0377a26] 三不善尋者,謂欲尋、恚尋、害尋。欲尋云何?答: 欲貪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
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 欲尋。恚尋云何?答:瞋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 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
思惟分別,總名恚尋。害尋云何?答:害相應諸 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 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害尋。如世 尊說:
「惡尋伏眾生, 令於穢見淨,
倍增長貪愛, 自為堅固縛。」
[0377b08] 三善尋者,謂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出離尋 云何?答:於諸欲尋思惟過患,謂此欲尋是不 善法,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
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 能為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 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
思惟諸欲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 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 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於出離尋思
惟功德,謂出離尋是勝善法,是尊勝者信解 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 讚,不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害、不滅智
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 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是思惟出離尋功德 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思惟
欲尋如病如癰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轉 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 不可保信是變壞法。如是思惟諸欲尋時,諸
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 思惟彼滅是真寂靜,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 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
離尋。復次思惟捨心定及道,捨心定相應無 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 分別,名出離尋。復次思惟出離及出離相應
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 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無恚尋云何? 答:於諸恚尋思惟過患,謂此恚尋是不善法,
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 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 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
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 諸恚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 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
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於無恚尋思惟功 德,謂無恚尋是勝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 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
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害、不滅智慧、不礙 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 提、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無恚尋功德時,諸心
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思惟恚尋如 病如癰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 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
信是變壞法。如是思惟諸恚尋時,諸心尋求 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思惟彼 滅是真寂靜,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
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 次思惟慈心定及道、慈心定相應無想定、滅 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
無恚尋。復次思惟無恚及無恚相應受想行 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 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無害尋云何?答:於諸
害尋思惟過恚,謂此害尋是不善法,諸下賤 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 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俱害、能
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 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諸害尋 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
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名無害 尋。復次為斷害尋,於無害尋思惟功德,謂無 害是勝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
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 為他害、不為俱害、不滅智慧、不礙彼品、不 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
涅槃。如是思惟無害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 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惟害尋如病如癰 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
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 變壞法。如是思惟諸害尋時,諸心尋求乃至 分別,名無害尋。復次為斷害尋,思惟彼滅是
真寂靜,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 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 惟悲心定及道、悲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
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 尋。復次思惟無害及無害相應受想行識,及 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求乃 至分,別名無害尋。如世尊說:
「樂滅諸惡尋, 勤修不淨觀,
常念斷貪愛, 能壞堅固縛。」
[0378a28]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身惡行 云何?答: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復次斷生命、
不與取、非梵行。復次諸所有不善身業、諸所 有非理所引身業、諸所有身業能障礙定,總 名身惡行。語惡行云何?答:虛誑語、離間語、麁
惡語、雜穢語。復次諸所有不善語業、諸所有 非理所引語業、諸所有語業能障礙定,總名 語惡行。意惡行云何?答:貪欲、瞋恚、邪見。復次
諸所有不善意業、諸所有非理所引意業、諸 所有意業能障礙定,總名意惡行。如世尊 說:
「若造身惡行、 語意惡行已,
不修對治者, 當墮於地獄。」
[0378b12] 三妙行者,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身妙行 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復次 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學身
業、諸無學身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身業,總名 身妙行。語妙行云何?答:離虛誑語、離離間語、 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諸學語業、諸無學
語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語業,總名語妙行。意 妙行云何?答:無貪、無瞋、正見。復次諸學意業、 諸無學意業、諸善非學非無學意業,總名意 妙行。如世尊說:
「若修身妙行、 語意妙行已,
無餘緣礙者, 當生天受樂。」
[0378b24] 欲界、恚界、害界,及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如 《法蘊論》說。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如《法蘊論》說。 如世尊說:
「諸有能遍知, 欲色無色界,
超一切依故, 當觸無餘依。
身證甘露界, 無漏不思議,
世尊說涅槃, 為饒益含識。」
[0378c02] 色界、無色界、滅界,亦如《法蘊論》說。如世尊說:
「住色界有情, 及住無色界,
不證知滅故, 定當往後有。
若遍知色界, 不住於無色,
趣向究竟滅, 後解脫生死。」
[0378c07] 第二嗢柁南曰:
二三法有十, 世言依處行,
心數趣上座, 聚舉不護三。
[0378c10] 有三世、三言依、三色處、三行、三心、三補特伽 羅、三上座、三聚、三舉罪事、三不護。
[0378c12] 三世者,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過去世云 何?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 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
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去世。未來世 云何?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 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
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世。現在世云 何?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 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
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 現在世。問:世是何義?答:世是顯示諸行增語。
[0378c23] 三言依者,謂過去言依、未來言依、現在言依。 過去言依者云何?過去云何言、云何依而說 過去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
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 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去。 即依如是過去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
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 即前所說過去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 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過
去行起諸言說故,過去諸行名過去言依。未 來言依者云何?未來云何言、云何依而說未 來言依耶?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
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 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即依如 是未來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
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 所說未來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 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未來行
起論言說故,未來諸行名未來言依。現在言 依者,云何現在、云何言、云何依而說現在言 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
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 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 謂現在。即依如是現在諸行,所起語言唱詞
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 表,是謂言。即前所說現在諸行亦名為依。是 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
起故、依現在行起諸言說故,現在諸行名現 在言依。無第四第五者依有為說,謂有為法 唯有三種,更無第四第五可得。有說此依一
切法說,諸無為法即是現在言依攝故,更無 第四第五可得。如世尊說:
「樂言想有情, 恒依言想住,
未遍知言想, 趣生死無窮。
若遍知言想, 於他無所說,
亦不樂他說, 常欣修靜慮。
寂定勤精進, 見生死盡邊,
摧伏諸魔軍, 至生死彼岸。」
[0379b03] 三色處者,謂有三處攝一切色。何等為三?一 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對;三者 有色無見無對。云何有見有對色?答:一處。云
何無見有對色?答:九處。云何無見無對色?答: 一處少分。
[0379b08] 三行者,謂身行、語行、意行。身行云何?答:身亦 名身行、身業亦名身行、入息出息亦名身行, 於此義中意說入息出息身行。所以者何?入
息者呼吸外風令入身內,出息者引發內風 令出身外,由此勢力令身動轉通暢安隱,故 入出息說為身行。語行云何?答:語亦名語行、
語業亦名語行、尋伺亦名語行,於此義中意 說尋伺語行。所以者何?要尋伺已能發語言, 非無尋伺,是故尋伺說為語行。意行云何?答:
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 於此義中意說想思意行。所以者何?以想及 思是心所法,依止於心、繫屬於心,依心而轉、
扶助於心,是故想思說為意行。
[0379b21] 三心者,一漏瘡喻心;二電光喻心;三金剛喻 心。漏瘡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 有一類補特伽羅,稟性暴惡言憙麁獷,少有
觸惱便多憤恚,結怨佷 [仁-二+戾] 語言兇勃。如惡 漏瘡纔被物觸,便多流出膿血不止。彼心亦 爾,少遇違緣,即便憤恚怨恨不息。問:何故彼
心名漏瘡喻?答:彼心意識暫觸違緣,便速發 生種種穢惡,是故名曰漏瘡喻心。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