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7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釋大事起品第五十 (卷七 十一)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0552c23] 【經】
[0552c23]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羅 蜜為大事故起、不可思議事故起、不可稱事 故起、無有量事故起。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
無等等事故起。」
[0553a03]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是深般若波羅蜜為 大事故起,乃至無等等事故起。何以故?般若 波羅蜜中含受五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含受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含受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是深般若波羅蜜中含受佛十力乃至一 切種智。譬如灌頂王,國土中尊,諸有官事皆
委大臣,國王安樂無事;如是,須菩提!所有聲 聞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一切皆在般若 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能成辦其事。以是故,
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乃至無等 等事故起。復次,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不取 色、不著色故能成辦,受、想、行、識不取、不著故
能成辦;乃至一切種智不取、不著故能成辦; 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乃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取、不著故能成辦。」
[0553a17] 須 菩提白佛言:「云何色不取、不著故般若波羅 蜜能成辦?云何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取、不著故般若波羅蜜能成辦?」
[0553a21]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頗見是色可取、可 著不?」
[0553a22]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0553a22] 「須菩提!於汝意云 何?頗見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可取、可著不?」
[0553a24]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0553a24] 佛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我亦不見是色可取、可著, 不見故不取,不取故不著;我亦不見受、想、行、
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種智可 取、可著,不見故不取,不取故不著;須菩提! 我亦不見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可取、可著,不見故不取,不取故不著。以是故, 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色亦不應取、亦不 應著,受、想、行、識乃至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
一切智人法亦不應取、亦不應著。」
[0553b04] 爾時,欲、色 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甚 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比類知;微妙、善巧、智
慧、寂滅者可知。能信是般若波羅蜜者,當知 是菩薩多供養諸佛、多種善根、與善知識相 隨,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世尊!若三千大
千世界中所有眾生皆作信行、法行人、八人、 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若 智、若斷,不如是菩薩一日行深般若波羅蜜,
忍、欲、思惟、籌量。何以故?是信行、法行人、八人、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若智、若 斷,即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
[0553b15] 佛告欲、色界 諸天子:「如是!如是!諸天子!若信行、法行人、 八人、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即是菩薩
摩訶薩無生法忍。諸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深般若波羅蜜,書、持受、讀、誦、說、正憶念, 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涅槃,勝求聲聞、辟支
佛乘善男子、善女人遠離深般若波羅蜜行 餘經,若一劫、若減一劫。何以故?是深般若 波羅蜜中廣說上妙法,是信行、法行人、八人、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所應 學;菩薩摩訶薩亦所應學,學已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0553b26] 是時欲、色界諸天子俱發聲言: 「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名摩訶波羅蜜,世尊! 是般若波羅蜜名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
等等波羅蜜。信行、法行人、八人學是深般若 波羅蜜,得成就;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漢、辟支佛學是深般若波羅蜜,得成;菩薩摩
訶薩是深般若波羅蜜中學,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亦不增、亦不減。」
[0553c05] 是時諸欲、色界天子頂禮佛足,遶佛而去;去 是不遠,忽然不現,各還本處。
[0553c06]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 時信解者,從何處終來生是間?」
[0553c08]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時信 解,不沒、不却、不難、不疑、不悔,歡喜樂聽,
聽已憶念,終不遠離是深般若波羅蜜,若行、 若住、若坐、若臥,終不廢忘,常隨法師。譬如新 生犢子不離其母;菩薩摩訶薩亦如是,為聞
深般若波羅蜜故,終不遠離法師,乃至得是 深般若波羅蜜,口誦、心解,正見通達。須菩提! 當知是菩薩從人道中終還生是間人中。何
以故?是求佛道者前世時聞深般若波羅蜜, 書、持、恭敬、尊重、讚歎、華香乃至幡蓋供養。以 是因緣故,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聞是深般若 波羅蜜,即時信解。」
[0553c20]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 有菩薩摩訶薩如是功德成就,他方世界供 養諸佛,於彼命終來生是間,聞深般若波羅
蜜即時信解,書、持、讀、誦、正憶念,有是者不?」
[0553c23] 佛 言:「有!菩薩如是功德成就,他方世界供養諸 佛,於彼命終,來生是間,聞是深般若波羅
蜜,即時信解,書、持、讀、誦、說、正憶念。何以故? 是菩薩摩訶薩從他方諸佛所聞是深般若 波羅蜜,信解、書、持、讀、誦、說、正憶念,於彼間終,
來生此間,當知是人是先世功德成就。
[0554a01] 「復次,須菩提!有菩薩從彌勒菩薩摩訶薩聞 是深般若波羅蜜,以是善根因緣故,來生此 間。須菩提!復有菩薩摩訶薩前世時雖聞
深般若波羅蜜,不問中事;來生人中,聞是深 般若波羅蜜,心有疑悔,難悟。須菩提!如是菩 薩,當知先世雖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問故,
今續生疑悔,難悟。須菩提!若菩薩先世雖聞 禪波羅蜜,不問中事;今世聞般若波羅蜜 時,不問故,續生疑悔。須菩提!若菩薩先世
雖聞毘梨耶波羅蜜,不問中事;今世聞般 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須菩提!若菩 薩先世聞羼提波羅蜜,不問中事;今世聞
般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須菩提! 若菩薩先世雖聞尸羅波羅蜜,不問中事;今 世聞般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須菩提!
若菩薩先世雖聞檀波羅蜜,不問中事;今世 聞般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
[0554a17] 「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先世雖聞內空、外空、內外 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問中事;來生人中,
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難悟。
[0554a21]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先世雖聞四念處 乃至八聖道分、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 通、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不問中事;來生人
中,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問故,續復疑悔,難 悟。
[0554a25]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先世聞深般若 波羅蜜,不問中事而不行;捨身生時,聞是 深般若波羅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
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所聞時便退失。 何以故?先世聞是深般若波羅蜜時,雖問中 事,不如說行。是人或時欲聞、或時不欲聞,
心輕不固、志亂不定,譬如輕毛隨風東西。須 菩提!當知是菩薩發意不久,不與善知識相 隨,不多供養諸佛,先世不書是深般若波羅
蜜,不讀、不誦、不正憶念,不學般若波羅蜜、不 學禪波羅蜜、不學毘梨耶波羅蜜、不學羼提 波羅蜜、不學尸羅波羅蜜、不學檀波羅蜜,
不學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學四念處乃 至八聖道分,不學四禪、四無量心、五神通、佛 十力,乃至不學一切種智。如是,須菩提!當
知是菩薩摩訶薩新發大乘意,少信、少樂故, 不能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不能受持、讀、誦、說、 正憶念。須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
不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不受持讀誦、不說、不 正憶念,亦不為深般若波羅蜜所護,乃至不 為一切種智所護;是人亦不如說行深般若
波羅蜜,乃至不如說行一切種智,是人或墮 二地——若聲聞地、若辟支佛地。何以故?是善 男子、善女人不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不讀、不
誦、不說、不正憶念,是人亦不為深般若波羅 蜜所護、亦不如說行。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 人於二地中當墮一地。」
[0554b23] 【論】
[0554b23] 問曰:
[0554b23] 上來數說是般若波羅蜜甚深因 緣,今何以復重說?
[0554b24] 答曰:
[0554b24] 處處說甚深,多有 所益;凡人不知,謂為重說。譬如大國王 未有嫡子,求禱神祇,積年無應。時王出行,
夫人產子男,遣信告王:「大夫人產男。」王 聞喜而不答,乃至十反。使者白王:「向所白 者王不聞耶?」王曰:「我即聞之,久來願滿故,
喜心內悅,樂聞不已耳!」即勅有司賜此人 百萬兩金,一語十萬兩。王聞使者言語,語中 有利益,非重語,不知者謂為重。處處說
甚深亦如是,佛與菩薩、須菩提知大有利 益,須菩提聞佛說深般若不能得底,轉 覺甚深。聽者處處聞甚深,得禪定、智慧利 益等;凡夫人謂為重說。
[0554c07] 復次,深淺無定,隨 眾生,解者無深,不解者謂為深。般若波羅 蜜除佛無能遍知故,常言「甚深」。是故佛為
眾生故說「甚深」,無定甚深相;若定甚深,無 人能行。是故言:「菩薩謂般若甚深,為不行 般若波羅蜜。」
[0554c12] 甚深因緣,所謂「為大事故起, 乃至無等等事故起。」大事等義如先說。
[0554c13] 此 中佛自說大事等因緣,所謂「般若波羅蜜含 受五波羅蜜等諸法。」
[0554c15] 問曰:
[0554c15] 五波羅蜜等各 異相,云何言「般若波羅蜜中含受」?
[0554c16] 答曰:
[0554c17] 是中說經中含受。復次,五波羅蜜等諸法 與般若波羅蜜和合方便迴向故,五波羅 蜜等諸法得至佛道。灌頂王如佛,國事是
種種度眾生法,大臣是般若波羅蜜。佛委 仗般若波羅蜜成辦種種法故,安處禪定, 快樂無事。又如欲除乾薪草木,以火投中, 則火力能燒令盡,人便無事。
[0554c23] 復次,是般若波 羅蜜不取、不著色等諸法故名含受。初染 曰取,生愛曰著。
[0554c25] 須菩提問:「云何般若為色 等諸法不取、不著故名含受?」
[0554c26] 佛於四答中 以反問答:「於汝意云何?以智慧眼見是色 等法可取、可著不?」
[0554c28] 須菩提意念:「若智慧眼 見空、無相、無作、無量、不可思議相,云何當 答色等法定相可取、可著?」
[0555a01] 佛可其所說:「汝未 得一切智,不見色等諸法;我一切智人亦 不見色等諸法。」是故歎言:「善哉!」
[0555a03] 是時諸天 子讚歎般若波羅蜜及行般若波羅蜜者,作 是言:「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皆作信行、
法行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斷。智者,十智。斷 者,二種斷:有殘斷、無殘斷;學人有殘斷,無 學人無殘斷。不如是菩薩一日行深般若
波羅蜜。何以故?是諸賢聖智、斷,皆是菩薩無 生法忍。」
[0555a10] 問曰:
[0555a10] 若諸賢聖智、斷即是無生忍 者,何以言不如?
[0555a11] 答曰:
[0555a11] 信行等人無大悲、 捨眾生故不如;無方便力,不能於涅槃 自反。譬如眾水會恒河俱入大海,欲入 海時水勢湊急,眾生在中無能自反,惟有
大力者乃能自出。
[0555a15] 復次,諸餘賢聖智、斷成就, 菩薩始得無生忍而力能過之,是故勝。智、斷 功德雖成就,不及菩薩初忍;譬如大臣功 業雖大,不及太子。
[0555a18] 復次,煖、頂、忍法是小乘初 門,菩薩法忍是大乘初門;聲聞、辟支佛雖 終成,尚不及菩薩初入道門,何況成佛!
[0555a20] 問 曰:
[0555a21] 聲聞、辟支佛法是小乘,菩薩是大乘,云 何言「二乘智斷即是菩薩無生忍」?
[0555a22] 答曰:
[0555a22] 所緣 同,如、法性、實際亦同。利鈍智慧為異,又 有無量功德及大悲心守護故勝。
[0555a24] 餘種種 說,是讚般若波羅蜜。
[0555a25] 行般若波羅蜜人有 上、中、下:下者,聞般若波羅蜜直信聽受,不 問中義;中者,既聞已,問義而不能行;上者,
聞、解、能行。下者,雖得人身,聞般若疑悔難 悟,根鈍、福薄故;中者,得人身,聞般若,一心 信樂,能知義趣,從一日至四、五日,心能堅
固;過是已往不能信樂,或欲聞、或不欲 聞,以其宿世雖解義而不能行,根鈍、福 薄故;上者,得人身,聞般若,心即深解,信樂 不捨,常隨法師。
[0555b05] 上二種菩薩不能得上地 故,當墮二乘,不為般若所守護故。為更 明了是事故,佛於後品中為作譬喻:「如大
海水中船破,若得所依則能渡,不得所 依則不能渡。」
大智度論釋譬喻品第五十一
[0555b11] 【經】
[0555b11] 佛告須菩提:「譬如大海中船破壞,其中 人若不取木、不取器物、不取浮囊、不取死屍, 須菩提!當知是人不到彼岸,沒海中死。須
菩提!若船破時,其中人取木、取器物、浮囊、死 屍者,當知是人終不沒死,安隱無礙,得到彼 岸。須菩提!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
是,若但有信樂,不依深般若波羅蜜,不書、不 讀、不誦、不正憶念;不依禪波羅蜜、毘梨耶波 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不
書、不讀、不誦、不正憶念;乃至不依一切種智, 不書、不讀、不誦、不正憶念。須菩提!當知是善 男子中道衰耗,是人未到一切種智,於聲聞、
辟支佛地取證。須菩提!若有求佛道善男 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有信、 有忍、有淨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捨、有精進,
是人依深般若波羅蜜,書、持、讀、誦、說、正憶念; 是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有諸信、忍、淨心、深心、欲、解、捨、精進,為深般
若波羅蜜所護乃至一切種智所護故,終不 中道衰耗,過聲聞、辟支佛地,能淨佛世界、 成就眾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55c02] 「須菩 提!譬如男子、女人持坏瓶取水,當知是瓶不 久爛壞。何以故?是瓶未熟故,還歸於地。如
是,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雖有為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信、有忍、有淨心、有深心、 有欲、有解、有捨、有精進,不為般若波羅蜜、方
便力所守護,不為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所守護, 不為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所守護。須菩提! 當知是人中道衰耗,墮聲聞、辟支佛地。
[0555c12] 「須菩 提!譬如男子女人持熟瓶取水,若河、若井、若 池、若泉,當知是瓶持水安隱。何以故?是瓶
成熟故。如是,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求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諸信、忍、淨心、深心、欲、 解、捨、精進,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護,為禪
定、精進、忍、戒、施乃至一切種智所護故。須菩 提!當知是人不中道衰耗,過聲聞、辟支佛地, 能淨世界、成就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0555c21] 「須菩提!譬如大海邊船未莊治,便持財 物著上,須菩提!當知是船中道壞沒,船與財 物各在一處;是估客無方便力故,亡其重寶。
如是,須菩提!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雖有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淨心、深 心、欲、解、捨、精進,不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
守護,乃至不為一切種智所守護故,當知是 人中道衰耗,失大珍寶。大珍寶者,所謂一切 種智。衰耗者,墮聲聞、辟支佛地。須菩提!譬如
人有智方便莊治海邊大船,然後推著水 中,持財物著上而去,當知是船不中道沒壞, 必得安隱到所至處。如是,須菩提!善男子、善
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忍、淨心、 深心、欲、解、捨、精進,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 護,為禪、精進、忍、持戒、施乃至一切種智所護
故,當知是菩薩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中道墮聲聞、辟支佛地。
[0556a08] 「須菩提!譬如有人 年百二十歲,年耆根熟,又有風、冷、熱病、若雜 病。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能從床起不?」
[0556a10] 須 菩提言:「不能。」
[0556a11] 佛言:「是人或能起者,云何?」
[0556a11] 須 菩提言:「是人雖能起,不能遠行若十里、若二 十里,以其老病故。」
[0556a13] 「如是,須菩提!善男子、善 女人雖有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信、 忍、淨心、深心、欲、解、捨、精進,不為般若波羅蜜、
方便力所守護,乃至不為一切種智所守護 故,當知是人中道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 不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守護故。須菩提!
如向老人百二十歲,年耆根熟,又有風、冷、熱 病、若雜病,是人欲起行,有兩健人各扶一腋, 語老人言:『莫有所難,隨所欲至,我等二人終
不相捨。』如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為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忍、淨心、深心、欲、解、 捨、精進,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護,乃至為
一切種智所護,當知是人不中道墮聲聞、辟 支佛地,能到是處,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0556a28] 【論】
[0556a28] 釋曰:
[0556a28] 菩薩有二種:一者、得諸法實相;二 者、雖未得實相,於佛道中有信、有忍、有 淨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捨、有精進。
[0556b01] 「信」者, 信罪福業因緣果報,信行六波羅蜜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人雖信佛道,思惟、
籌量,心不能忍,是故說「有忍」。有人雖忍, 邪疑未斷故心濁不淨,是故說「有淨」。有人 雖信、忍、心淨,而有淺、有深,是故說「深心」。四
事因緣故,一心欲得無上道,不欲餘事,是 故說「有欲」。了了決定知無上道為大、世間 餘事為小,是故說「有解」。以欲、解定心故,
捨財及捨諸惡心、慳、恚等煩惱,是故說「捨」。 為捨故常能「精進」。有如是等諸功德。
[0556b11] 若 不得般若波羅蜜,若身壞命終時,若惡知 識沮壞,則失菩薩道;世間功德故受世間 果報,然後墮聲聞、辟支佛地,不能至無上 道。
[0556b15] 此中佛自說五譬喻:
[0556b15] 「船」是行者身。「浮囊 等物」即是般若、方便。
[0556b16] 「瓶」是菩薩道。般若、方便 是火。未與般若、方便和合故,不能受持 六波羅蜜功德水至無上道。
[0556b18] 「不補治船」,是 菩薩無方便。信等功德寶物,是五波羅蜜等 諸善法船。寶異處者,與本願乖異,或受
人天樂、或墮二乘。大利者,所謂一切智等佛 法寶。
[0556b22] 「老病人」是有信等功德菩薩。不斷六 十二邪見故名老;不斷百八等諸煩惱故 名病。從床起者,從三界床起,我當作佛。以
邪見煩惱因緣故不能成菩薩道。二人者, 般若及方便。般若波羅蜜能滅諸邪見、煩惱、 戲論,將至畢竟空中。方便將出畢竟空。
[0556b28] 【經】
[0556b28] 爾時,佛語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汝為諸菩薩摩訶薩問佛是事。須菩提!若有 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從初發意已來,以我
我所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善 男子、善女人布施時作是念:『我是施主,我施是 人,我施是物。我持戒,我修忍,我精進,我入禪,
我修智慧。』是善男子、善女人念『有是施,是我 施』,乃至念『有是慧,是我慧』。何以故?檀波羅蜜 中無如是分別,遠離此彼岸是檀波羅蜜相;
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 羅蜜,般若波羅蜜中無如是分別。何以故?遠 離此彼岸是般若波羅蜜相。是人不知此岸、
不知彼岸,是人不為檀波羅蜜乃至不為一 切種智所護故,墮聲聞、辟支佛地,不能到薩 婆若。
[0556c13] 「須菩提!云何求佛道人無方便?須菩提! 求佛道人從初發心已來無方便行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修智慧。是人作如是念:『我
布施,施是人,以是物施;我持戒、修忍辱、勤精 進、入禪定,修智慧、如是修智慧。』是人念有是 施、是我施,以是施自高;念有是戒、是我戒,以
是戒自高;念有是忍、是我忍,以是忍自高;念 有是精進、是我精進,以是精進自高;念有是 禪定、是我禪定,以是禪定自高;念有是慧、是
我慧,以是慧自高。何以故?檀波羅蜜中無如 是分別,遠離此彼岸是檀波羅蜜相;遠離此 彼岸是尸羅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是羼
提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是毘梨耶波羅蜜 相;遠離此彼岸是禪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 是般若波羅蜜相。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中無
如是憶念分別。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 知此岸、不知彼岸,是人不為檀波羅蜜所護, 不為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所護故,乃至不為一 切種智所護故,或墮聲聞道中、或墮辟支佛 道中,不能得到薩婆若。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不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守護故, 或墮聲聞地、或墮辟支佛道中。」
[0557a06] 「須菩提!云何 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所守護 故,不墮聲聞、辟支佛道中,疾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須菩提!菩薩從初已來,以方便力 布施,無我、我所心布施,乃至無我、我所心修 智慧;是人不作是念:『我有是施,是我施。』不
以是施自高;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是菩 薩不念『我布施』,不念『我施是人,用是物施』; 不念『我持戒,有是戒』;不念『我忍辱,有是忍辱』;
不念『我精進,有是精進』;不念『我禪定,有是禪 定』;不念『我修智慧,有是智慧。』何以故?是檀 波羅蜜中無如是分別,遠離此彼岸是檀
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是尸羅波羅蜜相;遠 離此彼岸是羼提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 是毘梨耶波羅蜜相;遠離此彼岸是禪波羅 蜜相;遠離此彼岸是般若波羅蜜相。何以
故?是般若波羅蜜中無如是憶想分別。是 菩薩摩訶薩知此岸、知彼岸,是人為檀波羅 蜜所護、為尸羅波羅蜜所護、為羼提波羅蜜
所護、為毘梨耶波羅蜜所護、為禪波羅蜜所 護、為般若波羅蜜所護,乃至為一切種智所 護故,不墮聲聞、辟支佛地,得到薩婆若。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方 便力所護故,不墮聲聞、辟支佛地,疾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0557b02] 【論】
[0557b02] 釋曰:
[0557b02] 爾時,佛可須菩提意,更說失行因 緣:「菩薩雖行信等善法,亦不得無上道,所 謂以我、我所心行六波羅蜜故。」是中無分
別此岸、彼岸,以遠離相是般若波羅蜜;而分 別著行,是為失。
[0557b06] 上佛雖說無方便義,不說 無方便名;欲令是事明了故,命須菩提:「云 何有方便、無方便?」
[0557b08] 內無我、我所心,外觀一切 法空不取相,般若、方便乃至一切種智守 護菩薩故,名有方便。守護者,五波羅蜜邊得
功德力,般若波羅蜜邊得智慧力——以二因緣 故不失道。
大智度論釋善知識品第五十二
[0557b14] 【經】
[0557b14]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學菩薩摩 訶薩云何應學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 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 蜜?」
[0557b18] 佛告須菩提:「新學菩薩摩訶薩若欲學般若 波羅蜜,禪、精進、忍、戒、檀波羅蜜,先當親近、供 養善知識能說是深般若波羅蜜者。是人作
是教:『汝善男 子 !所有布施,一切迴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所有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一切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汝莫以色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 以受、想、行、識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以 檀波羅蜜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以
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莫以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是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莫以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莫以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五神通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以佛十 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所以者何?不取色便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取受、想、行、識便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取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便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取內空乃至無
法有法空;不取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便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行是深般 若波羅蜜時莫貪色。何以故?善男子!是色
非可貪者。莫貪受、想、行、識。何以故?受、想、行、 識非可貪者。善男子!莫貪檀波羅蜜、尸羅波 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莫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莫 貪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莫貪四禪、四無量 心、四無色定、五神通,莫貪佛十力乃至一切
種智。何以故?一切種智非可貪者。善男子! 莫貪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莫貪辟支佛 道,莫貪菩薩法位,莫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以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可貪 者。所以者何?諸法性空故。』」
[0557c24] 【論】
[0557c24] 問曰:
[0557c24] 須菩提問新學所行,佛何以乃答 菩薩久行微妙事——所謂「不取一切法,一切 法性空故」?
[0557c26] 答曰:
[0557c26] 諸法性空有二種:一者、大菩 薩所得;二者、小菩薩所學柔順忍,以智慧 發心。此中但說小菩薩所學空。
[0557c28] 復次,有實 智慧氣分,佛數為菩薩;若無者,雖久行餘 功德,不數為菩薩。譬如佛說聲聞法中頂 法相:於三寶中有少信是名頂法;是信過
煖法,修禪定生,以色界心得;於佛無礙解 脫是為小,於凡夫為大。如是新發意菩 薩得般若波羅蜜氣味故能受化,名為新 學;過五波羅蜜功德;於凡夫為大,於佛為
小。
[0558a07] 復次,佛不直說諸法性空,先教供養、親 近善知識;善知識為說五波羅蜜功德。善知 識雖種種教化,佛但稱其不壞法,所謂於
色等諸法不貪、不著、不取。譬如金翅鳥子 始生,從一須彌至一須彌;菩薩亦如是,初 學能生如是深智,何況久學!又如小火能
燒,何況大者!菩薩亦如是,新學時能以般 若轉世間法令畢竟空,燒諸煩惱,何況得 力具足!
[0558a16] 【經】
[0558a16]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能 為難事——於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58a18] 佛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能為難事—— 於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諸菩薩 摩訶薩為安隱世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為安樂世間故、為救世間故、為世
間歸故、為世間依處故、為世間洲故、為世間 將導故、為世間究竟道故、為世間趣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a26] 「須菩提!云何菩 薩摩訶薩為安隱世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時,拔出六道眾生,著無畏岸涅槃 處。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安隱世間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b02] 「云何菩薩摩訶 薩為安樂世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時,拔出眾生種種憂苦愁惱,著無畏岸 涅槃處。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安樂世 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b07] 「云何菩薩 摩訶薩為救世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時,救眾生生死中種種苦,亦為斷是苦
故而為說法;眾生聞法,漸以三乘而得度脫。 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救世間故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b13] 「云何菩薩摩訶薩為 世間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拔出眾生生老病死相、憂悲愁惱法,著無畏 岸涅槃處。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世間 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b18] 「云何菩薩 摩訶薩為世間依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時,為眾生說一切法無依處。須菩
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世間依處故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b2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一切法無依處?」
[0558b24] 佛言:「色不相續即是色 無生,色無生即是色不滅,色不滅即是色 無依處;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須
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世間依處故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菩薩摩訶薩為 世間究竟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時,為眾生說如是法:色究竟相非是色, 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究竟相非是一切種 智。須菩提!如究竟相,一切法相亦如是。」
[0558c05] 須菩提言:「世尊!若一切法如究竟相者,諸 菩薩摩訶薩皆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世尊!色究竟相中無有分別,受、想、
行、識究竟相中無有分別,乃至一切種智究 竟相中無有分別——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 至是一切種智。」
[0558c10]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色 究竟相中無有分別,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 智究竟相中無有分別——所謂是色乃至是一
切種智。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難事。如是 觀諸法寂滅相而心不沒不却。何以故?是 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諸深法,我應如是知,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寂滅微妙法, 當為眾生說。』是為菩薩摩訶薩為世間究竟 道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c18] 「云何菩薩 摩訶薩為世間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須菩提!若江河大海,四邊水斷,是名為
洲。須菩提!色亦如是前後際斷,受、想、行、識 前後際斷,乃至一切種智前後際斷。以是前 後際斷故,一切法亦斷。須菩提!是一切法
前後際斷故,即是寂滅、即是妙寶——所謂空、 無所得、愛盡無餘、離欲、涅槃。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寂滅
微妙法為眾生說。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 為世間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558c28] 「云 何菩薩摩訶薩為世間將導故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眾生說色不生不
滅、不垢不淨,說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不垢不 淨;說十二處、十八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不生不滅、不
垢不淨;說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 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說佛十力乃至一切 種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須菩提!是為菩薩
摩訶薩為世間將導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
[0559a11] 【論】
[0559a11] 釋曰:
[0559a11] 須菩提發希有心白佛言:「諸菩薩 未斷煩惱、大悲未具、未得阿鞞跋致,知諸 法本性空而能發無上道心,是事甚難。」
[0559a13] 佛 可其言:「如是!」
[0559a14] 更讚菩薩希有因緣,所謂菩 薩安穩世間故發心。
[0559a15] 「安穩」者,能破一切煩 惱,究竟不變失;譬如良藥能破病,不問甘 苦,以能究竟除病、安穩故。佛能使眾生常
安穩,不期一世、二世。世間樂者,有法雖 安穩而不樂,有法今世苦、後世樂。如服苦 藥,腹中安穩、口中不美。是故說:「佛能與今世、
後世樂。」六道無常相故非安穩,是故說出 六道名安穩。
[0559a22] 世間樂著因緣故,久後必生 憂惱,不名為樂;涅槃樂,始終無變,故說離 憂苦為樂。
[0559a24] 「救世間」者,如人為怨賊所逐, 若親戚、若官力能救;眾生亦如是,惡罪諸煩 惱因緣及魔民所逐,惟諸佛能說法救護。
[0559a27] 「世間歸」者,如人遇暴風疾雨,必歸房舍;世 間種種邪見煩惱等、身心內外苦惱老病死 諸憂苦等,若歸佛,佛以種種因緣拔其憂 悲苦惱。
[0559b01] 「依處」者,一切有為法從和合因緣 生故,無有自力、不可依止。眾生為苦所 逼來依止佛,佛為說無依止法。無依止法
者是真實,所謂無餘涅槃,色等五眾滅,更 不相續;不相續即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 是畢竟空,無依止處。
[0559b06] 問曰:
[0559b06] 若無依止處,何以 說依止?
[0559b07] 答曰:
[0559b07] 依止有二種:一者、以愛、見等 諸煩惱依止有為法,二者、清淨智慧說依 止涅槃。煩惱見故說無依止。
[0559b09] 「究竟道」者,所謂 諸法實相、畢竟空。色等法,前際中無,後際中 亦無;現在中,凡夫人憶想分別,業果報諸
情力故有顛倒見;聖人以智慧眼觀之皆 虛誑不實。如前、後,中亦爾;若無先後,云何 有中?能如是為眾生說法,則安處眾生 於究竟第一道中。
[0559b15] 「世間洲」者,如洲四邊無 地,色等法亦如是,前、後皆不可得;中間,如 究竟道中破。入前、後空故,中間亦空。「水」者,
三漏、四流諸煩惱及業果報中一切法。畢竟 空、無所取,所謂涅槃,是為洲。
[0559b19] 眾生沒在四 流水中,佛以八正道船引著涅槃洲上。如 是種種因緣接度眾生名為「將導」。
◎
[0559b22] ◎【經】
[0559b22] 「云何菩薩摩訶薩為世間趣故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眾生說色趣空,
說受、想、行、識趣空,乃至說一切種智趣空。為 眾生說色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色空相,非 趣非不趣。說受、想、行、識非趣非不趣。何以故?
是受、想、行、識空相,非趣非不趣。乃至一切種 智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一切種智空相, 非趣非不趣。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世
間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 一切法趣空,是趣不過。何以故?空中,趣、非趣 不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無相,是趣不過。
何以故?無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提! 一切法趣無作,是趣不過。何以故?無作中, 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無起,
是趣不過。何以故?無起中,趣、非趣不可得 故。須菩提!一切法趣無所有、不生不滅、不 垢不淨,是趣不過。何以故?無所有、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11] 「須菩提!一切 法趣夢,是趣不過。何以故?夢中,趣、非趣不 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幻、趣嚮、趣影、趣
化,趣是趣不過。何以故?是化等中,趣、非趣 不可得故。
[0559c15] 「須菩提!一切法趣無量、無邊,是趣 不過。何以故?無量、無邊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17] 「須菩提!一切法趣不與不取,是趣不過。何以 故?不與不取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提! 一切法趣不舉不下,是趣不過。何以故?不
舉不下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20] 須菩提!一切 法趣不增不減,是趣不過。何以故?無增無減 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不來
不去,是趣不過。何以故?不來不去中,趣、非 趣不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不入不出、 不合不散、不著不斷,是趣不過。何以故?不著
不斷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26] 「須菩提!一切法 趣我、眾生、壽命、人、起、使起、作、使作、知者、見者, 是趣不過。何以故?我乃至知者、見者畢竟
不可得,何況當有趣、非趣!
[0559c29] 「須菩提!一切法 趣有常,是趣不過。何以故?常畢竟不可得, 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提!一切法趣樂、淨、我,
是趣不過。何以故?樂、淨、我畢竟不可得,云何 當有趣、非趣?須菩提!一切法趣無常、苦、不淨、 無我,是趣不過。何以故?無常、苦、不淨、無我畢
竟不可得,云何當有趣、非趣?
[0560a06] 「須菩提!一切 法趣欲事,是趣不過。何以故?欲事畢竟不可 得,何況當有趣、非趣?須菩提!一切法趣瞋
事、癡事、見事,是趣不過。何以故?瞋事、癡事、見 事畢竟不可得,何況當有趣、非趣?
[0560a10] 「須菩提! 一切法趣如,是趣不過。何以故?如中無來無 去故。須菩提!一切法趣法性、實際、不可思議
性,是趣不過。何以故?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 中無來無去故。須菩提!一切法趣平等,是趣 不過。何以故?平等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
菩提!一切法趣不動相,是趣不過。何以故? 不動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a17] 「須菩提!一切法 趣色,是趣不過。何以故?色畢竟不可得,云 何當有趣、非趣?須菩提!一切法趣受、想、行、識,
是趣不過。何以故?受、想、行、識畢竟不可得, 云何當有趣、非趣?十二處、十八界亦如是。
[0560a21] 「須 菩提!一切法趣檀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故? 檀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
提!一切法趣尸羅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故? 尸羅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 提!一切法趣羼提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故?
羼提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 提!一切法趣毘梨耶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 故?毘梨耶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
須菩提!一切法趣禪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 故?禪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 菩提!一切法趣般若波羅蜜,是趣不過。何以
故?般若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
[0560b05] 「須菩提!一切法趣內空,是趣不過。何以故? 內空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 提!一切法趣外空,是趣不過。何以故?外空畢
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須菩提!一切 法趣內外空,是趣不過。何以故?內外空畢竟 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乃至一切法趣
無法有法空,是趣不過。何以故?無法有法空 畢竟不可得故,云何當有趣、非趣?
[0560b12] 「須菩提! 一切法趣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趣不過。 何以故?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畢竟不可得 故,云何當有趣、非趣?
[0560b15] 「須菩提!一切法趣佛十 力乃至一切種智,是趣不過。何以故?一切種 智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b17] 「須菩提!一切法趣須 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 道,是趣不過。何以故?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
道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提!一切法趣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趣不過。何以故?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須菩
提!一切法趣須陀洹乃至佛,是趣不過。何以 故?須陀洹乃至佛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b24] 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誰能信解 者?」
[0560b26]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先於諸佛所 久行六波羅蜜、善根純熟、供養無數百千 萬億諸佛、與善知識相隨,是輩人能信解深
般若波羅蜜。」
[0560b29]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能信解是 深般若波羅蜜者,有何等性、何等相、何等 貌?」
[0560c02] 佛言:「欲、瞋、癡斷離是性、相、貌,是菩薩 摩訶薩則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
[0560c04] 【論】
[0560c04] 問曰:
[0560c04] 上諸事中略說,今「趣」中何以廣說?
[0560c05] 答曰:
[0560c05] 「趣」是總上九事之會歸,是故多說。
[0560c06] 復次,安樂等及趣皆同一義,俱出眾生著 涅槃故。若事事廣說則不可盡,「趣」最在後 故廣說;當知餘者亦皆應廣說。
[0560c08] 「色等法趣 空」者,如虛空但有名而無法;色等法亦 爾,終歸於空。諸法究竟相必空故,餘者皆虛 妄。如人初雖有善言,久久乃知情實;色
等諸法亦如是,入無餘涅槃時與虛空 無異,當知先亦如是,但凡夫顛倒果報故 見異。一切法無有過出空等諸相,如人欲 出過虛空不可得。
[0560c15] 我等十六名,皆因五眾 和合假有此名,無有實法,云何當有趣、非 趣?
[0560c17] 若常、淨、樂、我等四顛倒破四聖行。如常等 四法不可得,以顛倒故;色等諸法亦如是。 如常等不可得,無常等從常等出故亦不
可得。是故說:「一切法趣常等、趣無常等。」
[0560c20] 須 菩提問佛:「是法甚深微細,誰當信解者?」
[0560c21] 佛答 說:「久行等因緣能信。」
[0560c22] 更問:「久行等人有何等 相?」
[0560c23] 佛答:「是人離三毒心,亦不見是離,深入 諸法實相故。」
[0560c24] 問曰:
[0560c24] 是人未得無生忍法,云 何言「斷三毒」?
[0560c25] 答曰:
[0560c25] 斷有二種:一者、根本斷, 二者、薄少斷。此中說薄少斷。行者不分別 是斷、是煩惱。何以故?煩惱相顛倒不定故,煩
惱即是斷,是故言離。
大智度論釋趣一切智品第五十三
[0561a01] 【經】
[0561a01]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 解深般若波羅蜜者,當趣何所?」
[0561a02] 佛告須菩 提:「是菩薩摩訶薩解深般若波羅蜜者,當趣 一切種智。」
[0561a04]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摩 訶薩能趣一切種智者,則為一切眾生所歸 趣,修般若波羅蜜故。世尊!修般若波羅蜜
即是修一切諸法。世尊!無所修是修般 若波羅蜜,不受修、壞修是修般若波羅蜜。」
[0561a08] 佛 告須菩提:「何等法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 修?」
[0561a10] 「世尊!色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修;受、想、 行、識、十二處、十八界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 修;我乃至知者、見者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
修。世尊!檀波羅蜜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 修;乃至般若波羅蜜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 修;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
不共法、須陀洹果乃至一切種智壞故,般若 波羅蜜為壞修。」
[0561a17]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色 壞故,般若波羅蜜為壞修;乃至一切種智壞 故,般若波羅蜜為壞修。」
[0561a19] 爾時,佛告須菩提: 「是深般若波羅蜜中,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 應當驗知!若菩薩摩訶薩是深般若波羅蜜
中不著,當知是阿鞞跋致;禪波羅蜜乃至 檀波羅蜜中不著,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中 不著,當知是阿鞞跋致。」
[0561a25] 【論】
[0561a25] 問曰:
[0561a25] 般若波羅蜜非趣、非不趣,須菩提 何以故問「行般若者趣至何處」?又佛何以 答「趣薩婆若」?
[0561a27] 答曰:
[0561a27] 外道言:「諸法從因趣果、 從先世入今世、從今世趣後世。」破是常 顛倒故,言「無趣不趣」。
[0561a29] 此中,須菩提以無著 心問,佛以無著心答。般若波羅蜜畢竟空, 於諸法無障無礙;得無障無礙解脫故無
障無礙。因果相似故,故言:「解深般若者, 趣一切種智。」
[0561b04] 須菩提言:「菩薩知般若波羅 蜜者為一切眾生所歸趣。」如子為苦惱所 逼,則趣父母。
[0561b06] 問曰:
[0561b06] 何以故但菩薩解深般 若波羅蜜為眾生所歸趣?
[0561b07] 答曰:
[0561b07] 菩薩於眾 生中大悲心故,常修習般若波羅蜜。以修 故,能解一切諸法皆入般若波羅蜜,是故 「修般若波羅蜜即修一切法」。
[0561b10] 般若無定實 法可得,故經中說「無所修是修般若波羅 蜜」。般若波羅蜜中,一切諸觀有過故不受,是
名不受修。壞修者,一切法無常散壞,故名 壞修。可破壞法者,所謂色等乃至一切種 智。
[0561b15] 佛可須菩提所說。
[0561b15] 上品 末 說阿鞞跋致 菩薩性、相、貌,今應驗試知。於深般若波羅 蜜中著不?若著,則非;若不著,則是其相。
[0561b17] 行 般若波羅蜜菩薩有二種:一者、因般若波羅 蜜觀一切法畢竟空,般若亦自空;二者、不 能觀般若亦空。是故經中試知著不?
[0561b21] 【經】
[0561b21] 「若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 羅蜜時,不以他人語為堅要,亦不隨他教行。 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不為欲心、瞋心、癡心
所牽。若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不遠離六波 羅蜜。若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聞說深般若 波羅蜜時,心不驚、不沒、不怖、不畏、不悔,歡喜
樂聞,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行。須菩提!當知 是菩薩先世已問是深般若波羅蜜中事已, 受持、讀、誦、說、正憶念。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
有大威德故,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不 怖、不畏、不沒、不悔,歡喜樂聞,受持、讀、誦、正憶 念。」
[0561c0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 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乃至正憶念,世尊! 是菩薩摩訶薩云何行般若波羅蜜?」
[0561c05] 佛言:「隨 順一切種智心,是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般 若波羅蜜。」
[0561c07] 「世尊!云何名隨順一切種智心, 是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般若波羅蜜?」
[0561c08] 佛言: 「以空隨順,是為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 蜜;以無相、無作、無所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隨順,是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般若波羅蜜; 以如夢、幻、炎、嚮、化隨順,是行般若波羅蜜。」
[0561c13] 須菩提白佛言:「佛說以空隨順乃至如夢如 幻隨順,是行般若波羅蜜。世尊!是菩薩摩 訶薩行何法——若色,若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
智?」
[0561c16]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行色,不行受、 想、行、識,乃至不行一切種智。何以故?是菩 薩摩訶薩行處,無作法、無壞法、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無住處,是法不可數、無有量;若 無數、無量,是法不可得——不可以色得,乃至 不可以一切種智得。何以故?色即是薩婆
若,乃至一切種智即是薩婆若。色如相乃 至一切種智如相皆是一如,無二無別。」
[0561c24] 【論】
[0561c24] 釋曰:
[0561c24] 阿鞞跋致菩薩所說事,於他語言 中不生念:「是中有實、不實。」何以故?他人有 二種:在家人,著五欲樂,虛誑不淨;出家外道,
著諸邪見不實。此等所說皆無實事,是故 不信。自得諸法實相故,乃至佛身來說破 諸法實相者亦不信;得無為法故,心則安 重,不復移轉。
[0562a01] 是菩薩雖未得佛道,貪欲等 諸煩惱折薄故,不為所牽。
[0562a02] 心常不離六波羅 蜜,知善法果報味故,心常愛樂,不離六波 羅蜜。
[0562a04]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聞深般若不怖、 不畏,歡喜欲聞,讀、誦、問義、修習。如雷霆, 小鳥則怖畏悶死;孔雀大鳥歡喜舞戲。般若
波羅蜜亦如是,邪見凡夫聞則恐怖;阿鞞 跋致菩薩聞則歡喜,心無厭足,是故說「歡喜 樂聞」。
[0562a09] 是中佛說因緣:「是菩薩於過去世已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集諸福德、智慧故 有大威德,有大威德故不怖畏。」
[0562a11] 須菩提問: 「是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雖不怖畏,是般 若無定相,云何應行?」
[0562a13] 佛言:「隨順一切種智 心。」
[0562a14] 問曰:
[0562a14] 是菩薩未得一切種智,云何能順?
[0562a15] 答曰:
[0562a15] 是故說:「隨順畢竟空心則順一切種 智心。」一切種智是寂滅相,佛後品中說:「一切 寂滅相是一切種智。」是故言:「順畢竟空則
順一切種智。」無相、無作、虛空、無生無滅、無垢 無淨、如夢等亦如是。
[0562a19] 爾時,須菩提問:「順畢 竟空心,觀何等法?」
[0562a20] 佛答:「不觀色乃至一切 種智。」
[0562a21] 何以故?智慧欲求實事,色等有為作法 皆虛妄,一切種智是實法。實法故,過有為 法;過有為法故,說是法——「無作」,無作者。「無壞
法」,無壞者。是法不從六波羅蜜來,故言「無 所從來」。不入佛法中,故言「無所去」。有為, 虛誑故「不住」;無為法中,無憶想分別故亦
「不住」。五眾和合故有六道數,壞五眾相續 故則「無數、無量」。無數、無量故則語言道斷, 語言道斷故不可以行色等諸法得。
[0562a29] 佛此 中自說因緣:「色等諸法即是薩婆若,薩婆若 即是色等諸法。何以故?色等諸法如即是薩 婆若如,薩婆若如即是色等諸法如,以是故
說如,是如無二無別。」
◎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9 大智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