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4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釋幻人無作品第十一 (卷第四十四)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鳩摩羅什奉 詔譯
[0375c07] 【經】
[0375c07]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當有 人問言:『幻人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 幻人學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學四念處乃至十八 不共法及一切種智,得薩婆若不?』我當云何 答?」
[0375c13] 佛告須菩提:「我還問汝,隨汝意答我。須菩 提!於汝意云何?色與幻有異不?受、想、行、識與 幻有異不?」
[0375c15]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0375c15] 佛言:「於汝意 云何?眼與幻有異不?乃至意與幻有異不?色 乃至法,與幻有異不?眼界乃至意識界與幻有
異不?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 觸因緣生受與幻有異不?」
[0375c19] 須菩提言:「不也!世 尊!」
[0375c20] 「於汝意云何?四念處與幻有異不?乃至八 聖道分與幻有異不?」
[0375c21] 「不也!世尊!」
[0375c21] 「於汝意云何? 空、無相、無作與幻有異不?」
[0375c22] 「不也!世尊!」
[0375c22] 「須菩提! 於汝意云何?檀波羅蜜與幻有異不?乃至十 八不共法與幻有異不?」
[0375c24] 「不也!世尊!」
[0375c24] 「須菩提!於 汝意云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幻有異 不?」
[0375c26] 「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異幻,幻不異色,色 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識不異幻,幻
不異受想行識,識即是幻,幻即是識。世尊!眼 不異幻,幻不異眼,眼即是幻,幻即是眼。眼觸 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亦如是。世尊!
四念處不異幻,幻不異四念處,四念處即是 幻,幻即是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異幻,幻不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0376a06]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 有垢有淨不!」
[0376a07] 「不也!世尊!」
[0376a07]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 幻有生有滅不?」
[0376a08] 「不也!世尊!」
[0376a08] 「若法不生不滅,是 法能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
[0376a09] 「不也!世 尊!」
[0376a10] 「於汝意云何?五受陰假名是菩薩不?」
[0376a10] 「如是! 世尊!」
[0376a11] 「於汝意云何?五受陰假名有生滅、垢淨 不?」
[0376a12] 「不也!世尊!」
[0376a12] 「於汝意云何?若法但有名字,非 身非身業,非口非口業,非意非意業;不生不 滅,不垢不淨;如是法能學般若波羅蜜,得薩 婆若不?」
[0376a15] 「不也!世尊!」
[0376a15] 「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學 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以無所得故。」
[0376a16] 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般若 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人 學。何以故?世尊!當知五陰即是幻人,幻人
即是五陰。」
[0376a20]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五 陰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
[0376a21] 「不也!世尊! 何以故?是五陰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 可得。」
[0376a23]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夢五陰 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
[0376a24] 「不也!世尊!何 以故?夢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可得。」
[0376a25] 「於 汝意云何?如響、如影、如焰、如化五眾學般若 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
[0376a27] 「不也!世尊!何以故?響、 影、焰、化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可得。六情 亦如是。世尊!識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眾。
是法皆內空故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 故不可得。」
[0376b02] 【論】
[0376b02] 問曰:
[0376b02] 須菩提何以故以是 事問佛?若人問:「幻人學般若波羅蜜得 作佛不?」應答言:「不得。」幻人虛誑,無有本 末。是事易答,何以故問佛?
[0376b05] 答曰:
[0376b05] 上品佛答 舍利弗甚深空義,須菩提作是念:「諸法一相 無分別。若爾者,幻人及實菩薩無異。而菩薩
行諸功德得作佛;幻人無實,但誑人眼,不 能作佛。」
[0376b09] 問曰:
[0376b09] 幻人不能行功德,以無心 識,云何言行?
[0376b10] 答曰:
[0376b10] 雖實不行,人見似行,故 名為行。如幻人以飲食、財物、七寶布施,出 家持戒、忍辱、精進、坐禪、說法等,無智人謂是 為行,不知是幻。
[0376b13] 須菩提作是念:「若如佛說 『諸法一相無所有,但是虛誑』,幻人及實菩薩 乃至佛等無有異。如幻人亦幻作佛,行六
波羅蜜,降魔兵,坐道場,成佛道,放光明, 說法度人;實菩薩行實道,得作佛,度眾 生,有何差別?」
[0376b18] 佛言:「我還問汝,隨汝意答我。」
[0376b19] 問曰:
[0376b19] 佛何以不直答,而還問令隨意答?
[0376b19] 答 曰:
[0376b20] 須菩提以空智慧,觀三界五眾皆空,心 生厭離;諸煩惱習故,雖能總相知諸佛法 空,猶有所貴,不能觀佛法如幻無所有,
以是故方喻說。如汝以五眾空為證,諸佛 法亦爾;汝觀世間五眾為空,我觀佛法亦 爾。
[0376b25] 是故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與幻有 異不?幻與色有異不?乃至受、想、行、識亦如 是。」若異者汝應問,若不異不應作是問。
[0376b28] 須菩提言:「不異。」
[0376b28] 問曰:
[0376b28] 若色不異幻可爾, 幻人有色故,云何言受、想、行、識如幻不異?
[0376c01] 答曰:
[0376c01] 幻人有喜、樂、憂、苦相,無智人見,謂為 有受、想、行、識。
[0376c02] 復次,佛譬喻欲令人知五 受眾虛誑如幻;五受眾雖與幻無異,佛欲 令解故,為作譬喻。眾生謂幻是虛誑;五受眾
雖有,與幻無異。是故須菩提一心籌量,知 「五眾與幻無異」。所以者何?如幻人色誑肉 眼,能令生憂、喜、苦、樂;五受眾亦能誑慧眼,
令生貪欲、瞋惱諸煩惱等。如幻,因少許呪 術、物事、語言為本,能現種種事,城郭、廬觀 等;五受眾亦以先世少許無明術因緣,有諸
行、識、名色等種種,以是故說不異。
[0376c11] 如人見 幻事生著心,廢其生業,幻滅時生悔;五受 眾亦如是,先業因緣幻生今五眾,受五欲、 生貪瞋,無常壞時,心乃生悔:「我云何著是
幻五眾,失諸法實相?」
[0376c15] 佛問,須菩提樂說門 故答言:「幻與色不異。」
[0376c16] 若不異,是色法即是 空,入不生不滅法中;法若不生不滅,云何 行般若波羅蜜得作佛?
[0376c18] 須菩提作是念:「若 爾者,菩薩何以故種種行道,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0376c20] 佛知其念,即答:「五眾虛誑,但以假 名故,號為菩薩。是假名中,無業、無業因緣, 無心、無心數法,無垢、無淨,畢竟空故。」
[0376c22] 佛言: 「菩薩應如幻人行般若波羅蜜,五眾即是 幻人無異,從先世業因緣、幻業出故。是五 眾亦不能得成就佛。何以故?性無所有故。」
餘夢、化、影、響等亦如是。
[0376c26] 問曰:
[0376c26] 何以故說「識即 是六情,六情即是五眾」?
[0376c27] 答曰:
[0376c27] 是識,十二因緣 中第三事,是中亦有色,亦有心數法,未熟 故受識名,從識生六入,是二時俱有五眾。
色成故名五情,名成故名意情;六情不離 五眾,以是故說識即是六情。
[0377a02] 問曰:
[0377a02] 若爾者, 十二因緣中處處皆有五眾,何以但說六 情有五眾?
[0377a04] 答曰:
[0377a04] 是識今身之本,眾生於現 在法中多錯;名色未熟,未有所能故不說; 六情受苦樂,能生罪福故說。其餘十一因 緣,故說五眾。
[0377a07] 復次,佛知五百歲後,學者分別 諸法相各異,離色法說識,離識法說色; 欲破是諸見,令入畢竟空故,識中雖無
五情,而說「識即是六情」;六情中雖不具五 眾,而說「六情即是五眾」。
[0377a11] 復次,先世但有心 住六情,作種種憶想分別故,生今世六情、 五眾身;從今世身起種種結使,造後世六
情、五眾;如是等展轉。是故說「識即是六情,六 情即是五眾」。
[0377a15] 是法內空中不可得,乃至無法 有法空中不可得。
[0377a17] 【經】
[0377a17]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新發大乘意菩薩 聞說般若波羅蜜,將無驚、怖、畏?」
[0377a18] 佛告須菩 提:「若新發大乘意菩薩於般若波羅蜜無方 便,亦不得善知識,是菩薩或驚、或怖、或畏。」
[0377a20] 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方便?菩薩行是方 便,不驚、不畏、不怖?」
[0377a22]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應薩婆若心,觀色無常相, 是亦不可得;觀受、想、行、識無常相,是亦不可
得。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中方便。
[0377a26]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 心,觀色苦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 應薩婆若心,觀色無我相,是亦不可得,受、想、
行、識亦如是。
[0377a29]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薩 婆若心,觀色空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 如是。觀色無相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
如是。觀色無作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 如是。觀色寂滅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識亦如 是。觀色離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識亦如是。是
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中方便。
[0377b06] 「復次,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色無 常相,是亦不可得;觀色苦相、無我相、空相、無
相相、無作相、寂滅相、離相,是亦不可得。受、想、 行、識亦如是。是時菩薩作是念:『我當為一切 眾生說是無常法,是亦不可得;當為一切眾
生說苦相、無我相、空相、無相相、無作相、寂滅相、 離相,是亦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檀波羅 蜜。
[0377b14]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以聲聞、辟支 佛心,觀色無常亦不可得;不以聲聞、辟支佛 心,觀識無常亦不可得;不以聲聞、辟支佛心,
觀色苦、無我、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可得; 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尸羅 波羅蜜。
[0377b19]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是諸法無常相,乃至離想,忍欲樂,是名 菩薩摩訶薩羼提波羅蜜。
[0377b21] 「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薩婆若心,觀色無 常相亦不可得,乃至離相亦不可得;受、想、行、
識亦如是。應薩婆若心,不捨不息,是名菩薩 摩訶薩毘梨耶波羅蜜。
[0377b25]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起聲聞辟支佛意及 餘不善心,是名菩薩摩訶薩禪波羅蜜。
[0377b27] 「復次,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思 惟:『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不以空眼故眼空,眼即是 空,空即是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不以空受 故受空,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以空四念處
故四念處空,四念處即是空,空即是四念處; 乃至不以空十八不共法故十八不共法空, 十八不共法即是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如
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驚、 不畏、不怖。」
[0377c08]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 摩訶薩善知識守護故,聞說是般若波羅蜜, 不驚、不畏、不怖?」
[0377c10]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善 知識者,說色無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 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
薩善知識;說受、想、行、識無常亦不可得,持是 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 菩薩摩訶薩善知識。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
有善知識,說色苦亦不可得,說受、想、行、識苦 亦不可得;說色無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識無 我亦不可得;說色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
可得,受想行識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可 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 智。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復有善知識,說眼無常乃至離 亦不可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說無常乃至 離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
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知識,說修四念處法 乃至離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
佛道,但向一切智。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 善知識。乃至說修十八不共法,修一切智亦 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
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0378a02] 【論】
[0378a02] 問曰:
[0378a03] 須菩提何以生此疑,問佛言「新發意菩薩聞 是將無恐怖」?
[0378a04] 答曰:
[0378a04] 聞無有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者,但空五眾法亦不能行般若波 羅蜜,以是故生疑:「誰當行般若波羅蜜?」 是故問佛。
[0378a07] 佛言:若菩薩內外因緣不具足, 當有恐怖。內因緣者,無正憶念,無利智慧, 於眾生中無深悲心,內無如是等方便。外
因緣者,不生中國土,不得聞般若波羅蜜, 不得善知識能斷疑者,無如是等外因緣。 內外因緣不和合故,生驚、怖、畏。
[0378a12] 今須菩提 問是方便,佛答:「一切種智相應心觀諸法, 亦不得諸法。」
[0378a14] 問曰:
[0378a14] 方便有觀色無常等種 種相故不怖畏,今何以但說「薩婆若相應心 觀諸法故,不恐不怖」?
[0378a16] 答曰:
[0378a16] 菩薩先來但觀 諸法空,心麁故生著;今憶想分別觀,如佛 意:「於眾生中起大悲,不著一切法,於智
慧無所礙,但欲度眾生。以無常、空等種 種觀諸法,亦不得是法。」
[0378a20] 如是觀諸法已,作 是念:「我以是法度眾生,令離顛倒。」以是 故心不著,不見定實有一法;譬如藥師和
合諸藥,冷病者與熱藥,於熱病中為非藥。
[0378a24] 二施中法施大故,是名檀波羅蜜。
[0378a24] 五波羅蜜 亦如是隨義分別。
[0378a25] 復次,菩薩方便者,非十 八空故令色空。何以故?不以是空相強 令空故,色即是空;是色從本已來常自空,
色相空故,空即是色;乃至諸佛法亦如是。
[0378a28] 善 知識者,教人令以是智慧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菩薩先知無常、空等諸觀,今 惟說「迴向」為異。
[0378b03] 【經】
[0378b0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無方便、隨惡知識,聞說是般 若波羅蜜驚、怖、畏?」
[0378b05]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離一切智心,修般若波羅蜜,得是般若波 羅蜜,念是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
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皆 得、皆念。
[0378b09]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離薩婆若 心,觀色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觀受、想、行、識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觀眼內空乃至無法
有法空,乃至觀意觸因緣生受內空乃至無 法有法空;於諸法空有所念、有所得。
[0378b13] 「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離薩婆若 心,修四念處,亦念、亦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
亦念、亦得。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無方便故,聞是般若波羅蜜,驚、 怖、畏。」
[0378b18]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 薩隨惡知識,聞般若波羅蜜驚、怖、畏。」
[0378b19] 佛告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惡知識教離般若波羅 蜜,離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須菩提!是名菩薩摩 訶薩惡知識。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有惡知 識,不說魔事、不說魔罪,不作是言:『惡魔作佛
形像來教菩薩離六波羅蜜,語菩薩言:「善男 子!用修般若波羅蜜為?用修禪波羅蜜、毘梨 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
為?」』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0378b28] 「復次,須菩 提!惡魔復作佛形像到菩薩所,為說聲聞經: 若修妬路乃至優波提舍,教詔分別演說
如是經;終不為說魔事、魔罪,當知是菩薩摩 訶薩惡知識。
[0378c03]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佛形像到 菩薩所,作是語:『善男子!汝無真菩薩心,亦非 阿毘跋致地,汝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不為說如是魔事、魔罪,當知是菩薩惡 知識。
[0378c07]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佛形像到菩薩 所,語菩薩言:『善男子!色空,無我、無我所;受、想、
行、識空,無我、無我所;眼空,無我、無我所;乃至 意觸因緣生受空,無我、無我所;檀波羅蜜空, 乃至般若波羅蜜空;四念處空,乃至十八不
共法空;汝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如是 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0378c13] 「復 次,須菩提!惡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薩所,語菩 薩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無佛、無菩薩、無
聲聞。』如是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 摩訶薩惡知識。
[0378c17]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和尚、 阿闍梨身到菩薩所,教離菩薩道,教離一 切種智;教離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教離檀
波羅蜜,乃至教離十八不共法;教入空、無相、 無作;作是言:『善男子!汝修念是諸法,得聲聞 證,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如是魔事、魔
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0378c23] 「復次,須菩 提!惡魔作父母形像到菩薩所,語菩薩言: 『子!汝為須陀洹果證故勤精進,乃至阿羅漢
果證故勤精進,汝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受無量阿僧 祇劫生死,截手截腳,受諸苦痛!』如是魔事、魔
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0378c29] 「復次,須菩 提!惡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薩所,語菩薩言: 『眼無常可得法,乃至意無常可得法;眼苦,眼
無我,眼空、無相、無作、寂滅、離,說可得法,乃至 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說四念處;乃至用有 所得法,說佛十八不共法。』須菩提!如是魔事、
魔罪,不教、不說,當知是菩薩惡知識。知已,當 遠離之!」
[0379a07] 【論】
[0379a07] 釋曰:
[0379a07] 先略說無方便,今欲廣 說無方便,所謂離一切種智相應心行般若 波羅蜜,取是般若波羅蜜定相;五波羅蜜
乃至諸佛法亦如是。是自無方便。又得 惡知識教故。
[0379a11] 復次,惡知識,大失利益,種種壞 人,是大惡因緣故,佛更種種因緣說惡知識 相。惡知識者,教人遠離六波羅蜜。或不信
罪福報故,教遠離。或著般若波羅蜜故,言: 「諸法畢竟空,汝何所行?」或讚歎小乘:「汝但 自免老、病、死苦,眾生何豫汝事?」如是等種
種因緣教令遠離,是名惡知識。
[0379a17] 復次,惡知 識者,不教弟子令覺知魔是佛賊。魔者 欲界主,有大力勢,常憎行道者。佛威力大故, 魔無所能,但能壞小菩薩。乃至作佛形像
來壞菩薩行六波羅蜜。或讚歎、開解、論說 隨聲聞所應學經法。或作佛身來語之 言:「汝不任得佛。」或說:「眼等一切諸法空,何
用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或作辟支佛 身,或說:「十方世界中三乘人空,求佛道者,但 有空名,汝云何欲作佛?」或教令遠離菩薩
三十七品,令入聲聞三解脫門中:「汝入是 三門實際作證,得盡眾苦;汝勤精進,汝為 得四果故,何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
或作和尚、阿闍梨、父母來,教令遠離佛道: 「空當受是截手、腳、耳、鼻等以與求者。若不 與,則破求佛意;若與,則受是辛苦。」或時作
阿羅漢比丘被服來,為說:「眼是定無常相、 苦空無我相無作、寂滅、離,乃至諸佛法亦如 是。」用有所得、取相憶念分別說。如是等種
種無量魔事,不教令覺知,是為惡知識。
[0379b07] 「遠 離」者,以其無利益。如軟語賊,轉來親近, 近則害人,惡知識復過於是!所以者何?是 賊但能害今世一身,惡知識則世世害人;賊
但能害命、奪財,惡知識則害慧念命根,奪 佛法無量寶。知已,急當身、心遠離。
大智度論釋句義品第十二
[0379b14] 【經】
[0379b14]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為菩薩 句義?」
[0379b15] 佛告須菩提:「無句義是菩薩句義。何以 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無有義處,亦無 我;以是故,無句義是菩薩句義。
[0379b17] 「須菩提!譬如 鳥飛虛空無有足跡,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 是。須菩提!譬如夢中所見無處所,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幻無有實義,如 焰、如響、如影、如佛所化無有實義,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
[0379b22] 「須菩提!譬如如、法性、法相、法 位、實際無有義,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79b23] 「須 菩提!譬如幻人色無有義,幻人受、想、行、識無 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
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幻人眼無有義 乃至意無有義。須菩提!如幻人色無有義乃 至法無有義,眼觸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無有
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幻人行內空時無 有義,乃至行無法有法空無有義;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 是。須菩提!如幻人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 法無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 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79c06] 「須菩提!如多陀阿伽 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色無有義,是色無有 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羅 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無有義,是識無有 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眼無處所乃至 意無處所,色乃至法無處所,眼觸乃至意觸 因緣生受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 內空無處所,乃至無法有法空無處所;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
亦如是。須菩提!如佛四念處無處所,乃至十 八不共法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79c20] 「須菩提!如有 為性中無無為性義,無為性中無有為性義;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 所有亦如是。
[0379c23] 「須菩提!如不生不滅義無處 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 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不作、不出、不
得、不垢、不淨無處所,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 是。」
[0379c27] 須菩提白佛言:「何法不生、不滅故無處所? 何法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淨故無處所?」
[0379c28] 佛 告須菩提:「色不生不滅故無處所,受、想、行、識 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
入、界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 如是。四念處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 不淨亦如是。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不滅故
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 亦如是。
[0380a07] 「須菩提!如四念處淨義畢竟不可得;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 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四正懃,乃至
十八不共法淨義畢竟不可得;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80a12] 「須菩提!如淨中我不可得,我無所有故;乃至 淨中知者、見者不可得,知、見無所有故。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
[0380a15] 「須菩提!譬如日出時無有黑 闇;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
[0380a17] 「須菩提!譬如劫燒時無一切 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
[0380a19] 「須菩提!佛戒中無破戒。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 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定中無亂心,佛
慧中無有愚癡,佛解脫中無不解脫,解脫知 見中無不解脫知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80a24] 「須 菩提!譬如佛光中日月光不現,佛光中四天 王天、三十三天、夜磨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
化自在天、梵眾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不現。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 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0380a29] 「何以故?是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菩薩、菩薩句義,是一切法皆不合、 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礙相中應當 學,亦應當知!」
[0380b04] 【論】
[0380b04] 問曰:
[0380b04] 上來佛與須菩提種 種因緣破菩薩字,今何以問「菩薩句義」?
[0380b05] 答曰:
[0380b06] 須菩提破菩薩字,佛不破,言:「菩薩字從本 已來畢竟空,但五眾中數假名菩薩,而眾生 以假名為實。」佛言:「假名無實,但從諸法數和
合為名。」
[0380b09] 復次,諸佛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須 菩提因菩薩字空說般若波羅蜜相;今欲 聞佛說菩薩字義,因是說般若波羅蜜。
[0380b11] 復 次,應問因緣無量無邊,所謂佛音聲有六十 種莊嚴,能令諸天專聽,何況人!但音聲令 人樂聞,何況說大利益義!須菩提從佛聞
是事,未發意人,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發意者,未行六波羅蜜,當令行;行者, 不清淨,當令清淨;清淨行者,當令住阿鞞
跋致地,成就眾生,具足佛法,乃至一生補 處。如是等種種無量因緣利益故,佛以須菩 提為問主,語一切十方世界在會眾生。
[0380b20] 佛 告須菩提:「無句義是菩薩句義;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無處所,亦無我無名。」於是 中無依止處即是法空,無我名者,無得道 者。
[0380b24] 佛謂:「須菩提!若汝知無我、無我所得 阿羅漢者,菩薩亦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中無我、無我所。譬如鳥飛虛空無
有足跡;菩薩句義亦如是,行諸法虛空 中無依止著處。以是故言無菩薩句義。」
[0380b28] 問 曰:
[0380b29] 何等是「菩薩句義」?
[0380b29] 答曰:
[0380b29] 天竺語法,眾字 和合成語,眾語和合成句。如「菩」為一字,「提」 為一字,是二不合則無語;若和合,名為「菩
提」,秦言無上智慧。「薩埵」,或名眾生,或是大 心。為無上智慧故,出大心,名為「菩提薩 埵」。願欲令眾生行無上道,是名「菩提薩埵」。
[0380c06] 復次,此品佛及佛弟子種種因緣說菩薩摩 訶薩義。「菩提」一語,「薩埵」一語,二語和合故名
為「義」。若說名字,語、句皆同一事,無所在。
[0380c08] 今 須菩提問:「以何定相法為菩薩句義?」
[0380c09] 天竺 言「波陀」,秦言句。是波陀有種種義,如後譬 喻中說。
[0380c11] 問曰:
[0380c11] 但以「鳥飛虛空」足明「句義」,何 以種種廣說?
[0380c12] 答曰:
[0380c12] 眾生聽受種種不同,有 好義者,有好譬喻者。譬喻可以解義,因 譬喻心則樂著;如人從生端政,加以嚴 飾,益其光榮。
[0380c15] 此譬喻中多以譬喻明 義,如後所說,所謂如夢、如影、如響、如佛所 化,是事虛誑,如先說;菩薩義亦如是,但可
耳聞,虛誑無實,以是故,菩薩不應自高。
[0380c19] 如、法性、法相、實際等句,無有定義。如幻人 無五眾乃至諸佛法。如佛無五眾乃至一 切法。如有為法中無無為法,如無為法中
無有為法。無為法不生不滅等,諸法中無不 生不滅相,亦無異相。如三十七品無清淨 相。何以故?有人著是三十七品法,即是結
使。如我乃至知者、見者,淨相不可得。
[0380c25] 問曰:
[0380c25] 我 乃至知者、見者等云何淨?
[0380c26] 答曰:
[0380c26] 種種求覓我 相不可得,是名我淨;第一義中,無淨無 不淨。譬如洗臭死狗,乃至皮毛、血肉、骨髓
都盡;是時,非狗非猪,不得言淨,不得言 不淨。我乃至知者、見者亦如是。以無我空智 慧,求我相不可得,是時,非有我、非無我。
[0381a03] 如日出無闇。劫盡時無一切物。如佛五眾, 戒中破戒不可得。如日月、星宿、真珠等,諸天、 鬼神、龍王光,於佛光中則不現,從大福德
神通力生故;菩薩句義亦如是,入是般若 波羅蜜智慧光中則不現。
[0381a07] 因是譬喻,教諸 菩薩,當學一切法不取相,無所得故。
[0381a09] 【經】
[0381a09]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 何一切法中無礙相應學、應知?」
[0381a10] 佛告須菩提: 「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記法、無記法,世間法、 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
不共法。須菩提!是名為一切法。菩薩摩訶薩, 是一切法無礙相中應學、應知!」
[0381a14] 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何等名世間善法?」
[0381a15] 佛告須菩提:「世間 善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敬事尊 長;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定福處,勸導福
事;方便生福德;世間十善道;九相:脹相、血 相、壞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四 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
戒、念捨、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 間善法。」
[0381a22] 「何等不善法?」
[0381a22] 「奪他命,不與取,邪婬, 妄語,兩舌,惡口,非時語,貪欲,惱害,邪見; 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0381a24] 「何等記法?」
[0381a24] 「若善 法、若不善法,是名記法。」
[0381a25] 「何等無記法?」
[0381a25] 「無記身 業、口業、意業,無記四大,無記五眾、十二入、十 八界,無記報,是名無記法。」
[0381a27] 「何等名世間法?」
[0381a27] 「世 間法者,五眾、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禪、四 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名世間法。」
[0381a29] 「何等名出世 間法?」
[0381b01] 「四念處、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 覺分、八聖道分。
[0381b02] 「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 解脫門。
[0381b03] 「三無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 根。
[0381b04] 「三三昧: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 覺無觀三昧。
[0381b05] 「明、解脫、念、慧、正憶。
[0381b05] 「八背捨。何等 八?色觀色,是初背捨;內無色相外觀色,是 二背捨;淨背捨,身作證,是三背捨;過一切色
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 虛空處,是四背捨;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 切無邊識處,是五背捨;過一切無邊識處,入
無所有處,是六背捨;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 有想非無想處,是七背捨;過一切非有想非 無想處,入滅受想定,是八背捨。
[0381b13] 「九次第定。何 等九?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入初禪;滅諸覺觀內清淨故一心,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入第二禪;離喜故,行捨,受身樂,聖 人能說能捨,念、行樂,入第三禪;斷苦樂故, 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捨,念淨,入第四禪;過
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 入無邊虛空處;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 切無邊識處;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
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過一 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
[0381b23] 「復有出世 間法: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佛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 間法。」
[0381b26] 「何等為有漏法?」
[0381b26] 「五受眾、十二入、十八界, 六種、六觸、六受,四禪乃至四無色定,是名有 漏法。」
[0381b28] 「何等為無漏法?」
[0381b28]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 法,及一切種智,是名無漏法。」
[0381b29] 「何等為有為 法?」
[0381c01] 「若法生、住、滅,欲界、色界、無色界,五眾乃至 意觸因緣生受,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 一切智,是名有為法。」
[0381c03] 「何等為無為法?」
[0381c03] 「不生、不 住、不滅,若染盡、瞋盡、癡盡,如、不異、法相、法性、 法住、實際,是名無為法。」
[0381c05] 「何等為共法?」
[0381c05] 「四禪、 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如是等是名共法。」
[0381c06] 「何等 為不共法?」
[0381c07]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 共法。」
[0381c08] 「菩薩摩訶薩於是自相空法中不應著, 不動故;菩薩亦應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動故。 是名菩薩義。」
[0381c10] 【論】
[0381c10] 問曰:
[0381c10] 須菩提何以故先 問「世間善法」,後問「出世間法」?
[0381c11] 答曰:
[0381c11] 先問麁, 後當問細;先知世間相,後則能知出世間 相。
[0381c13] 世間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報,有今世、 後世,有世間、有涅槃,有佛等諸賢聖今世、 後世及諸法實相證。所謂孝順父母等,乃至 十念。
[0381c16] 如法得物,供養供給沙門、婆羅門。沙 門名為出家求道人,婆羅門名為在家學問 人。是二人於世間難為能為、利益眾生故,
應當供養。尊長者,叔伯、姊兄等。恭敬供養,是 一切修家法。
[0381c20] 布施、持戒、修定、勸導,如初品中 說。
[0381c21] 方便生福德,如懺悔、隨喜,請佛久住不涅 槃、轉法輪;如雖行空不著空,還修行諸善。 如是等方便生諸福德。
[0381c23] 十善道乃至四無色, 如先說。
[0381c24] 十念中,八事如先說。善念者,思惟 分別善業因緣,制伏其心。復次,涅槃是真善 法,常繫心念涅槃,是「善念」。
[0381c26] 身念,即是身念處。
[0381c27] 與善法相違,是名不善法。
[0381c27] 無記法者,所謂 威儀心、工巧心、變化心,及是起身業、口業; 除善、不善五眾,餘五眾及虛空、非數緣滅等。
[0382a01] 世間法者,五眾:或善,或不善,或無記。十二入: 「八」無記,「四」三種。十八界:「八」無記,「十」三種。
[0382a02] 十善 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善法,凡夫人 能得、能成就故;又自不能出世間故,名 為「世間法」。
[0382a05] 「出世間法」者,三十七品,三解脫 門,三無漏根,三三昧,如先說。明、解脫:明者,三 明;解脫者,有為解脫、無為解脫。念者,十念。慧
者,十一智慧。正憶者,隨諸法實相觀,如隨 身法,觀一切善法之本。復次,八背捨、九次第 定、十八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如 先義中廣說。
[0382a11] 是四念處等,一心為道故;又八 背捨、九次第定等,凡夫人所不得,名為 出世間。念、慧、正憶,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此
中說出世間。有漏法者,五眾等,四禪、四無 量、四無色定。無漏法者,非世間,是四念處 乃至十八不共法。有為法略說三相,所謂生、
住、滅。三界繫,乃至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雖為無 漏 法,以作法故,是為有為法。
[0382a18] 與有 為相違,是為無為法。復次,滅三毒等諸煩 惱,五眾等不次第相續;如、法相、法性、法住、 實際等,是名無為法。
[0382a21] 問曰:
[0382a21] 色如,色不離如, 如不離色;色是有為,云何是無為?
[0382a22] 答曰:
[0382a22] 色 有二種:一者、凡夫肉眼憶想分別色,二者、 聖人心所知色實相如涅槃。凡夫人所知 色,名為色;是色入如中,更不生不滅。如
有為雖是五眾,而有種種名字,所謂十二 入、十八界、因緣等;無為法雖有三種,亦種種 分別名字,所謂如、法相、法住、實際等。共法
者,凡夫、聖人生處、入定處,共故,名為共法。
[0382a29] 不 共法者,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0382b01] 菩薩分別 知此諸法各各相,是法皆從因緣和合生故 無性,無性故自性空。菩薩住是無障礙法中 不動,以不二入法門,入一切法不動故。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9 大智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