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bie Gongde Lun 分別功德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分別功德論卷第五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0047a20] ◎所以稱難陀比丘端政第一者,諸比丘各 各有相:身子有七、目連有五、阿難有二十,獨 難陀有三十相。難陀金色、阿難銀色。衣服光
曜金鏤履屣,執琉璃鉢入城乞食,其有見 者無不欣悅。自捨如來,餘諸弟子無能及者, 故稱端政第一。亦云諸根寂靜者,佛將諸弟
子至毘舍離柰女精舍。時難陀在外經行,柰 女聞佛來心中欣悅,欲設微供即行請佛。於 外見難陀經行,愛樂情深,接足為禮以手摩
足。雖覩美姿寂無情想,形形相感便失不淨。 甘味潤體,體滿則盈,不淨之溢豈由心哉。柰 女不達,疑有欲想。佛知其意,告柰女曰:「勿生
疑心。難陀却後七日當得羅漢。」以是言之,知 心不變易也。
[0047b04] 所以稱婆陀比丘解人疑滯者, 三世諸佛皆共八萬四千以為行法,眾生得 道不必遍行眾行,隨其所寤處以為宗。何者?
眾生結使不同,病有多少、垢有厚薄,是故如 來設教若干,或有一藥治眾病,或有眾藥治 一病。猶六度相統,一行為主、眾行悉從。一行
者,不專常名,隨病所起,對藥應之。若計常起, 以無常對之;若計有心起,以空心對之。當其 無常領行,萬行皆無常也。猶施造八萬,八萬
皆為施,所謂略說者也。猶如來八音中,一音 統八響,一響統百教,一教統百義,一一相 領至千萬億,一音報萬億,其變如是。略說
統行,其喻亦爾。此比丘專以略說為主,故 稱第一也。
[0047b17] 所以稱斯尼比丘能廣說法者,此 比丘三十年在凡夫地中,廣為人說法分別 義理。云何廣說?或因一行而長眾行,支流
繁衍乃至無數。猶病有相因而生,是以設 藥相從而成。此比丘專以剖判為主,不以斷 漏為先,是以乃經三十年方取道證,寂默忘
言乃遺前蹤。錄其本績,故稱廣說第一也。
[0047b24] 所以稱天須菩提著好衣第一者,五百弟子 中有兩須菩提:一王者種、一長者種,天須菩 提出王者種。所以言天者,五百世中常上生
化應聲天、下生王者家,食福自然未曾匱乏。 佛還本國時,真淨王勸五百釋種子出家學 道侍從世尊,此比丘在其例出家。時佛約勅
諸比丘:「夫為道者皆當約身守節,麁衣惡食 草蓐為床,以大小便為藥。」此比丘聞佛切 教,心自思惟:「吾生豪貴,衣食自然,宮殿屋
舍雕文刻鏤,金銀床榻七寶食器,身著金縷 織成服飾,足履金薄妙屣,然則猶不盡吾意, 況當著五納服耶?且當還家適我本意。」念已
欲還。時佛在舍衛精舍受波斯匿王請,即往 詣佛所辭退而還。時阿難語曰:「君且住一宿。」 須菩提曰:「道人屋舍床榻座席如何可止?且
至白衣家寄止一宿,明當還歸。」阿難曰:「但住。 今當嚴辦供具。」即往至王所,種種坐具幡蓋 華香,及四燈油事事嚴飾皆備具足,此比丘
便於中止宿。以適本心,意便得定,思惟四諦 至於後夜即得羅漢,便飛騰虛空。阿難心念: 「此比丘儻捨屋去,所借王物恐人持去。」便往
看之,屋內不見,仰視空中見飛在上。阿難白 佛:「天須菩提已得羅漢,今飛在虛空。」佛語阿 難:「夫衣有二種:有可親近、有不可親近。何者
可親近?著好衣時益道心,此可親近;著好衣 時損道心者,此不可親近也。是故阿難!或從 好衣得道、或從五納弊惡而得道者,所寤
在心,不拘形服也。」以是言之,天須菩提著好 衣第一也。
[0047c23] 所以稱難陀迦比丘教授第一者, 舍利弗亦教授,普教授四部弟子,從旦至中 要使一人至於道迹。此比丘者專教授比丘
使得羅漢。譬如善射之人,以一發箭射於彼 賊,即中要處便使不起。喻此比丘善誨要慧, 聞者結除徑至無為。不善射者,雖用多箭正
可一發。喻於身子,雖廣演慧終成一階。優劣 之殊格然易見,故言教授後學最為第一也。
[0048a02] 須摩那比丘所以善誨比丘尼僧者,此比丘 常以苦切之言誡勅諸尼僧:「夫女人者多諸 情態,姿媚綺飾幻惑世人,身形穢漏九孔不
淨,三十六物無一可貪也。」所以名須摩那者, 即華名也,以其生時耳上自然有此華,即以 華為稱。時頻婆娑羅王來至佛所,見此比丘
耳上有華,怪而問佛:「比丘法得著華耶?」佛 告王曰:「王自 挽 却。」時王即以手捻去,續生 如故,如是不止遂成華聚。王怪益甚,問其
所由。佛告王曰:「乃昔毘婆尸如來出世時,此 比丘為長者子。時歲節會,共彈琴作倡戲訖, 便至佛所。此長者見佛喜悅,即以耳上華舉
著佛耳上。佛即以神足化此花,於虛空中變 為四柱臺,耳上如故。長者見變,即發誓願:『願 使將來世世值佛,所生端政、耳上生花。』以昔
福願,今獲其報。」王聞所說心即開解,前禮佛 足辭退還宮。所以善誨比丘尼者,比丘尼等 本是多情。人見比丘端政兼耳上有花,心
猶愛樂。緣此愛情誨約切教,由是苦言愛著 即解,是故言善誨禁誡比丘尼僧最為第一 也。
[0048a22] 所以稱尸婆羅比丘福德第一者,尸婆羅 初生時,手把無價摩尼珠出,墮地便言:「世間 頗有金銀七寶可持布施不?我今欲大布施。」
作是言已,父母諸家皆大驚懼,棄捨而走,或 呼是羅剎鬼、或謂天神:「夫小兒生,要須日月 滿足乃當言。今墮地便言,是大可怪。」母情不
然,復還看之,語母曰:「莫懼。我非鬼。我正是 母兒耳。」其父月光曰:「今當抱兒至尼揵子 所問其吉凶。」即與婦抱兒至尼揵所,以狀白
師。師曰:「此兒無福,後當致禍。」長者曰:「兒手 中有摩尼珠,何以言無福耶?」尼揵曰:「至年八 歲時,汝家財寶盡當在此兒手中消滅 [歹*斯] ,由
是皆當餓死。」長者懼怖深惟疑惑,聞世有大 沙門,「儻能知吉凶,當往至其所問此可否。」 即往世尊所。中路復念:「大沙門是王者種,生
長深宮又不學問;婆羅門等少小博學,尚不 能知吉凶,沙門豈得能知耶?」即欲還家。天 於虛空告長者曰:「但當前進。何以復還耶?如
來大聖無所不達,往必決疑。是非速往。」即 前至佛所,禮拜問訊訖,便啟白:「如向所說,不 審吉凶?」佛告長者:「吉無不利。乃生此福德之
子。此兒年二十當出為道,常有五百童子共 俱,當得羅漢還度父母。」長者聞佛所說,歡喜 踊躍不能自勝,即還歸家。辦具餚膳,請佛至
舍:「願世尊賜小兒字。」佛告長者:「正欲為字為 天,人所不解。正欲字為賢聖,凡夫所不解。迦 葉佛時名鬼為尸婆羅,今正當字為尸婆羅。
尸婆羅者,開通鬼神言語音聲。是故字尸婆 羅。」阿難臨般涅槃時,度二弟子:一名摩禪 提、二名摩呻提利。摩呻提利者地王也,若不
作道人者,當王此閻浮提及三天下,故名摩 呻提利。阿難教此弟子:「汝至師子渚國興 顯佛法。」彼國人與羅剎通,要須文字然後交
接。市易六十種書,書中有鬼書名阿浮、人書 音名阿羅。摩呻承教至彼顯揚佛法,自是教 迹今日現存。尸婆羅開通鬼神,其亦如是,
故名尸婆羅。所以稱尸婆羅福德者,生時兩 手中自然把摩尼珠出。乃昔毘婆尸如來時, 此比丘為賈客入海採寶,經過五難乃至寶
所,得一寶珠還持上佛,願所生處獲報自然。 以是因緣生即奇異,價二十億。初生之時自 然寶珠著耳而生。父集賈人訪其價直,眾
賈銓曰:「直二十億。」尸婆羅手珠無有限量,故 曰無價計。其寶所潤乃及七世,七世之中無 所渴乏,故稱福德第一也。至年二十出家學
道,至世尊所,佛命善來,即成沙門。思惟四 諦,便得羅漢。時有五百童子亦出家為道, 常侍從尸婆羅。尸婆羅供給此五百人衣食,
所在適處供養無乏,所周旋處輒悉供養。至 羅悅祇城南有大深山,山中饒諸毒虫虎狼 羅剎,即自心念:「欲於山中避隱一時。」時天帝
釋以知所念,即於山中作五百房及僧伽藍, 種種供養復經一時。夏坐已訖,心念:「違遠 以久,當還禮覲。」天時大熱,念欲得涼。天帝
知之即降雲雨;少思漿飲,即降甘露。所欲念 者應意即至,故曰福德第一也。尸婆羅有叔 父,事外道梵志,為人素慳不好布施。時有親
友勸令作後世資,即請梵志數千,施百千 兩金。尸婆羅念:「叔慳貪生不造福,設復施 慧不值良田,我不度者永為棄捐。」便往其家
持鉢乞食。叔曰:「卿來何晚?我昨日大施。昨日 來者可得僧竭支。」曰:「我自有竭支,亦不須之。」 「卿來何為?」曰:「我欲乞食。」時叔不與,便現身
於虛空中作十八變,身出水火。長者心念: 「此必瞋恚。儻燒我家?」即呼使下來與座。坐 曰:「我欲得食。」即與臭穢惡食。即便受之,呪願
而食。食入鉢中,福德所感變成甘露。有天於 上歎曰:「善哉長者!乃作是大施也、福德之施 也,無能過者。」長者心念:「我先施梵志百千兩
金而無歎我者,今施此少惡食乃歎為善。將 無妄語耶?」天復告曰:「所施雖少,福田良美, 故曰大施也。」長者復念:「天必真實,重來告我。」
即以百千兩金與尸婆羅。尸婆羅曰:「我比丘 法不應取金。」尋往詣佛問其所以。答曰:「可取, 隨意轉施。」即受此金施諸同學,為叔父說法
即得道迹。能變臭惡成為甘露,故稱福德第 一也。從生至涅槃未曾有乏,般涅槃時身上 雨種種甘饍飲食。所以得爾,己身足,復欲潤
及眾生故也。以是故復稱為第一也。
[0049a14] 所以稱優波先比丘具足眾行第一者,此比 丘德行充足於內、形容端嚴於外,表裏相應, 所適皆悅。難陀三十相、阿難二十相,表相雖
多,於沙門威儀不能悉備。此比丘相雖十一, 禮儀備舉,以備造適無往不應,長中幼年覩 莫不歡。所謂內充者,謂四諦如有八正真妙,
充實靈府未曾虛耗,故稱具足眾行道品之 法為最第一也。
[0049a22] 所以稱婆陀先比丘所說和悅不傷人意者, 此比丘常慎口,不犯四過。夫士處世,斧在口 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此比丘於是麁獷之
言永已除盡,常擇言徐語思而後露,發言 投意必令歡喜。若在長老、中年、幼稚,隨其所 好皆能可悅。所以稱此比丘能善言者,有比
丘已得羅漢,雖復漏盡,由有口過。因行渡 江,水漸欲深,便發惡言曰:「弊婢婬種物。」時江 神女聞此惡言,心念曰:「此比丘乃發惡聲如
是。」正欲推著水中,「以是比丘故,且當問佛。」即 行問佛:「有比丘渡,江水小深,便罵詈言弊婢 婬種。比丘法應罵耶?」佛即遣一比丘呼此罵
比丘來。比丘即來,佛告比丘:「汝為沙門,何以 罵耶?」比丘對曰:「弟子不罵,直言婢婬種耳。」 江神女曰:「看此比丘已復罵歟。願世尊說此
本末。羅漢故有瞋恚在耶?何以罵耶?」佛言:「羅 漢無復瞋恚,直以口串故耳。此比丘曾為 婆羅門,婆羅門法喜罵詈,曰胎中奴,不必瞋
罵,直自口慣習耳。又復前五百世為汝夫 時,常罵汝為婢。是以宿識不除,故復罵耳。」江 女曰:「雖復羅漢故有口過。我不用羅漢,願我
後求無上正真道,度脫一切如佛無異。」佛語 比丘:「汝向此女人懺悔。」比丘即悔,女亦向比 丘懺悔,作禮已各別去。雖復漏盡猶有麁言,
況於凡夫而不慎言也。以是因緣,知是比丘 護口第一也。
[0049b19] 所以稱摩訶迦延那比丘安般第一者,千二百 弟子中唯有此比丘及羅云能行安般第一。 何以知之?昔羅云從佛行,佛以善權故現腳 �
使羅云見。羅云見已,心念曰:「此老公持 如此形貌,捨轉輪王位,著道行乞耶,何以不 羞?我不能復行乞,且歸去。我祖父真淨王故
在,何能作是勤苦為?」佛即知羅云心中所念, 告羅云曰:「汝知不?天地尚無常,況汝轉輪聖 王豈可得久?當解非常,有形皆苦、身非我
有,皆當磨滅不得久停。」羅云思四非常,意猶 未寤,佛教行安般守意。安般者,入出息也。 息長亦知、息短亦知。短息者從心還,長息者
謂從足跟中來。復知冷暖,入息為冷、出息為 暖。所以知長短冷暖者,欲分別五陰所趣深 淺,所從出入尋息本末知病源由。若息入時
不知所從來,若息出時不知去至何所,解無 來往,病亦復然。如是思惟遂得羅漢。摩訶迦 延那行安般者不同羅云也,於息自在。若欲
從眼從耳,隨意出入。復閉眼耳鼻口,便從九 十萬毛孔出。何以知其從毛孔出?此比丘本 是王種,弟兄二人,其弟端政姝妙。時王崩亡,
兄應紹繼,弟自以為勝,密望人舉。然國俗 法不得越次,即舉兄為王。弟心不伏,不肯稱 臣,自求出國,王即聽之。求索兵眾,王恣與
之,即選八萬牙象被鉀鼻劍。嚴辦已訖,念 曰:「何國最善?吾欲攻取。毘舍離國諸國最勝, 當往攻取,以為己用。」即引兵而趣。正至半道,
時有五百賈客採寶而還,欲詣摩竭中路相 逢。問賈人曰:「天下人中形容姿貌頗有勝我 者不?」賈人便笑。王問:「何以笑耶?」答曰:「我為
自笑耳。」復重問曰:「笑要當有意。何以不說?」 答曰:「王若不瞋者,便當說之。」王曰:「但說,終不 瞋汝。」賈人曰:「我聞有白淨王子名曰悉達,巨
身丈六紫磨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時 迦延那聞賈人語,心懷恐懼:「悉達若知我來 者,必當興軍逆來見伐。」頓止中路不敢復前。
時毘舍離人聞其興軍欲來攻伐,不能自寧, 即往問佛:「如何禳之?」佛言:「無苦。吾自化之。」 其夜世尊即往現變,於虛空中結加趺坐,晃
若金山曜於大眾。舉頭視曰:「是何等人?」答 曰:「我是賈客所道者。」即曰:「賈客誑我也。向 者不道能飛,而今現飛。」心中惶怖懼其為害,
叉手問曰:「不審至此何所約勅?」世尊答曰:「勿 懷恐懼,吾不害汝。我名為佛,濟渡一切。甘露 妙法,汝欲聞不?」答曰:「願欲聞。」佛觀其根應
從安般而得度,即為說守出入息,知息長短 及知冷暖。聞佛所說,心即開解,得須陀洹道, 便捨軍眾求為道人。佛即受之:「善來比丘。」
便成沙門。重思安般,分別四大三十六物惡 露不淨,尋達至妙逮無漏果,故稱諸比丘中 安般第一也。
[0050a12] 所以稱優頭槃比丘計我無常為第一者,此 比丘宿行恭恪,若見長老師父事之,若見中 年敬之如兄,於己小者愛之如弟。謙恪之至,
故受姝大之報。得為比丘侍佛左右,雖有高 大之形常不自恃,恒計非我身無常主,解 達明慧、心亡是非,故能遺形喪憍謙遜為首。
何以知形體姝大也?佛始成道,度迦葉兄弟 三人,有千比丘。遊摩竭國,度洴沙王將還 本國,先遣優陀夷告真淨王:「却後七日當來
入化。」時王聞之喜踊無量,即勅嚴駕,平治道 路、掃灑燒香以待如來。如來將千二百五十 比丘來過釋翅,如來心念:「今父王必當來
迎。不可使尊重屈體,當現神足昇虛而行。」與 人頭齊,欲使王手接如來足而已。所以爾者, 佛雖德尊,不欲使父母屈體故也。時優頭槃
比丘在如來右、密迹力士在如來左,如來身 正至此比丘肩。王問曰:「佛左右者是何等人, 乃爾高大耶?」答曰:「右者是優頭槃比丘,左
者是閱叉鬼金剛力士也。」又曰:「是何等國人, 乃爾殊異?」答曰:「是摩竭國人。」又問曰:「為是 神足身、為是遺體耶?」答曰:「是父母遺體身,非
神足也。」諸釋念曰:「如來神德不可思議,乃令 羅剎惡鬼高大之人在其左右也。」以是因緣。 知是比丘身為延短也。此比丘侍佛左右,恒
欲障曀如來,諸天世人以是為患。如來有二 種身:一法身、二肉身。此比丘但愛金色肉身, 不愛無漏法身。親近弟子法當囑累,懼遺法
身闕於將來。以是二事故,如來發之以及阿 難耳。
[0050b12] 所以稱拘摩羅迦葉能雜種論者,此比丘常 為人敷演四諦,時兼有讚頌引譬況喻,一諦 一偈讚引一喻,乃至四諦亦皆如是,故稱雜
論第一也。拘摩羅者,童也;迦葉者,姓也。拘 摩羅迦葉即是童女子。何以知其然?昔有長 者名曰善施,居富無量。家有未出門女,在家
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軀。父母驚怪,詰其由 狀。其女實對:「不知所以爾。」父母重問,加諸杖 楚,其辭不改,遂上聞王。王復詰責,辭亦不
異,許之以死。女即稱怨曰:「天下乃當有無道 之王抂殺無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試。見抂如 是!」王即撿程如女所言,無他增減。王即語
其父母:「我欲取之。」父母對曰:「隨意取之。用此 死女為?」王即內之宮裏,隨時瞻養。日月遂滿 產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家學道。聰
明博達,精進不久,得羅漢道,還度父母。時有 國王名曰波紲,信邪倒見,不知今世後世作 善得福為惡受殃,謂死神滅不復受生,不信
有佛、不識涅槃,以鐵鍱腹畏智溢出,誇王 獨步自謂無比。時童迦葉往至其門,王見迦 葉被服異常,行步庠序威儀整齊,王即與論
議。王問道人:「道人言:『作善有福、為惡受殃。』」 王言:「今我宗家有一人,為善至純。臨欲死 時,我與諸人共至其邊,語其人言:『如君所行
死應生天,若上天者來還語我。』死來于久不 來告我,我是以知作善無福耳。」道人答王曰: 「夫智者以譬喻自解。譬如有一人,墮百斛圊
廁中。有人挽出,洗浴訖著好衣服,以香熏身 坐於高床。有人語此人曰:『還入廁中去爾。』此 人肯入以不?」王曰:「不肯。」道人曰:「生天者其
喻如是,天上快樂五欲自恣,以甘露為食,食 自消化無便利患,身體香潔、口氣苾芬。下觀 世間猶猪處溷,正使欲來,聞臭即還。以是言
之,何由得相告耶?」如是比譬喻數十條事,王 意開解,信向三尊。以是因緣故,童迦葉能雜 種論為第一也。
[0050c19] 所以稱面王比丘著弊惡衣無所羞恥者,可 名作十一頭陀耶?或曰:非也。何以謂為第一 也?比丘著一種衣,終身不改。何以知其然?此
比丘本是釋種子,初生之時有異神德。母始 懷妊時,請梵志占相。梵志策曰:「此兒頭上有 天冠相。」其母聞之歡喜,佯不樂,念曰:「夫天冠
者王者相,一國之中不可有兩王。」恐王害之, 是以不樂。所以內喜者,若實是王者,自然當 有護,何憂不濟也。日月遂滿,產一男兒,頭上
有天冠影。復請梵志為作字,梵志曰:「頭上有 王相,復不可離此相,當名為面王。」即字為面 王。真淨王聞之,心懷愁憂:「此兒有王者相,
後必奪我位。當如之何?」正欲輒殺,罪不應死; 正欲置之,懼必奪己。俯仰憂悒,不能自寧。佛 來還國,時王宣令諸釋曰:「若有兄弟二人
者,遣一人出家為道侍從世尊。」此兒復一 己 , 不得使出家在五百人例,是以益懷愁悴。時 面王年十歲,心自念曰:「正使轉輪聖王亦
復無常,又復不及諸釋出家。人身難得、佛世 難值,曼值佛世,宜當出家。」即白其母:「我欲出 家學道。」母曰:「我正有汝一人,捨我者我便當
死。」面王即啟真淨曰:「我欲出家。王當聽不?」真 淨歡喜曰:「大可爾。」面王曰:「自惟一 己 ,母無所 付囑,以此為恨耳。」王曰:「卿若能出家者,我
便當以卿母為姊,分半國相給。」面王歡喜,即 還家以狀白母,母即聽之。當出家時,被一張 白 [疊*毛] 至世尊所欲求為道。世尊曰:「善來比
丘。」即成沙門。佛制比丘有三衣,此面王比丘 直更染此白 [疊*毛] 以為袈裟,都不用餘衣。白佛: 「弟子正欲終身被此一衣。願世尊聽之。」佛即
默然可之。自是已往常被此一衣。故世尊曰: 「我弟子中著弊惡衣者,無過面王比丘也。」此 於八大人念中,少欲知足最為第一也。
[0051a23] 所以稱羅云持戒不毀者,或曰:羅云憙妄語, 云何言持戒也?或曰:羅云不妄語,直自瞋佛 耳。何以瞋佛也?以佛不作轉輪聖王故。若
作聖王者,當有八萬四千大臣、八萬四千玉 女,象馬車乘事事有八萬四千。捨如此之位 而作沙門,東西行乞,不可羞耶。計聖王之利,
嫌如來故,作妄語耳。人問羅云如來所在, 如來實在祇樹精舍,而答云在晝闇園;實在 晝暗園,而詐言在祇園。反覆妄語誑於來人。
阿難白佛:「羅云妄語。」佛喚羅云來:「卿實妄 語耶?」對曰:「實爾。」「羅云!汝何以作妄語耶?我 所以捨聖王位者,以聖王位不可恃怙,皆歸
無常無長存者。正使帝釋梵王皆不可保,況 復聖王而可恃賴耶?羅云!我前後捨此不可 稱計,而汝方恨也。」佛語羅云:「汝取水來。」羅
云即盛滿鉢水授如來。如來執鉢水,謂羅云 曰:「汝見此水不?」對曰:「已見。」佛言:「此水滿鉢 無所缺減者,喻持戒完具無所損落。」復寫
半棄,謂羅云曰:「汝見此水不?」對曰:「見之。」佛 言:「此水以失半,喻戒不具足。」復寫水使盡, 示羅云曰:「見此空鉢不?」答曰:「已見。」佛言:「犯
戒都盡,喻如空鉢。」復以鉢覆地,示曰:「汝見不?」 答曰:「見。」佛言:「已犯戒盡當墮地獄。喻鉢口向 地也。」羅云自被約勅以後,未曾復犯如毫釐,
故稱第一持戒也。或曰:復更有事。身子將羅 云入舍衛城乞食。時有婆羅門見羅云在後 行,即興惡意打羅云頭,血流污面。羅云即生
惡念:「要當方便報此怨家耳。但言婆羅門 者,皆當破滅終不置也。」身子已知羅云心中 所念,為其拭血,謂羅云曰:「當憶汝父昔為須
念王時,人來索眼,即挑眼與,亦不悔恨。在園 中坐禪時,王截手足,亦不悔惋。若為象時, 以牙與人,亦不厭惓。汝今云何起此惡念?」羅
云聞師所說,即自剋責:「我今云何惡心向彼?」 即忍如地,不起害心如毛髮許。時打羅云首 者,墮無擇地獄中。以是因緣,知羅云持戒第 一也。
[0051c02] 所以稱般咃比丘能隱形不現者,般咃者,道 也。有雙生兒棄之於路,有人收取養長令大。 各出家為道,無人與作字,即字為道生,胡
言般咃也。時摩竭國數天雷暴雨,五穀不 登。王名頻頭 [口*荼] 羅,是阿闍世王祖,募四遠 曰:「有能却暴雨者,大與財寶。」時有婆羅門名
曰梵志,善知呪術,來應募曰:「我能却雨。」王 即聽,使現術止雨。時陰陽和調五穀大熟,梵 志白王索止雨功報。王雖口許,竟不報惠。諸
臣人民見王不與,各復許之。梵志家儉,每從 索之,其於不與遍索不得。梵志大恚,誓作毒 龍,滅人苗稼:「若有種五穀者,苗稼成好,大
震雹殺,使根莖不立,何況有葉耶。」誓已命 終,即生龍中,號名無葉。時摩竭國人民種作 苗稼適生,龍即雹殺。如是經數年,人民飢困
死亡者眾。佛愍傷之,欲化此龍,即將密迹、 阿難、般咃至俱持國,詣龍所止。時龍見佛來 惡心生,曰:「今當放雹殺此沙門。」即雨山石,佛
右迴視密迹,密迹知佛意,即以金剛杵擬之 墮大石山,塞其龍淵。龍大瞋怒,眼中火出。佛 右迴視般咃比丘,般咃比丘即知佛意欲使
降龍。般咃即以神足隱形,以水滅龍眼火。龍 復於耳鼻口出火,亦以水滅此。比丘復以神 力,於龍眼耳鼻口中反覆出入而龍不見,隱
形在內現手於外。龍覩此變,即便心伏。佛復 與三人等於前往反經行,石上有四人跡,而 三人現。龍即問佛:「一人所在?」答曰:「是汝師跡。」
又曰:「師名為誰?今何不現?」答曰:「名曰般咃。」 佛欲使遠現,即知佛意,百步現形。龍遙見 之,歡喜為禮,佛即授之八關齋法。自是以往
風雨和調,五穀豐熟人民安寧。以是因緣,知 般咃隱形第一也。
[0052a05] 所以稱祝利般咃能化形體作若干變者,祝 利者,極闇也。此比丘精神疎鈍,佛教使誦掃 箒 ,得 箒 忘掃、得掃忘 箒
。六年之中專心誦此, 意遂解悟,而自惟曰:「 箒 者篲、 箒 者除。篲者 即喻八正道,糞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掃三 毒垢,所謂掃 箒
義者正謂此耶。」深思此理,心 即開解,得阿羅漢道。所謂化形體者,以四諦 妙慧化五陰形也。正有此化,更復有餘。曰有
婆羅門名曰梵天,亦名世典。所以名世典者, 博覽群籍,圖書祕讖天文地理無不關練,故 名世典也。自以德高,命敵而行:「誰能與我論
者?」聞釋種比丘中最下者有祝利般咃,憂 婆塞中最下者有瞿蜜多羅。「吾當與此二人 共論。」即來與般咃共論。謂般咃曰:「能與我
共論耶?」般咃曰:「我尚能與汝祖父梵天共 論,何況汝盲無目人乎?」梵志尋言即詰曰: 「盲與無目有何等異耶?」般咃默然不對,心念
曰:「無以相詶,當以神足相答耳。」即以神足 飛騰虛空去地四丈九尺,結跏趺坐。梵志 仰瞻見其神變,敬情內發冀其清詶。時舍利
弗在祇桓經行,以天耳聞梵志與般咃論,知 其辭匱現變相答。「我若不往,比丘受屈、梵志 不度。」即以神足作般咃形,使般咃本形不現。
化形問梵志曰:「汝為是天、是人乎?」答曰:「是 人。」又問:「人為是男子不?」曰:「是男子。」又問:「男
子與人有何等異?」答曰:「不異。」又問:「人者統 名;男子者據形言之。何得不異耶?向言盲者, 謂不見今世後世善惡之報;無目者,謂無智
慧之眼以斷結使也。」梵志心解,即得法眼淨。 以是因緣知祝利般咃變形第一也。
[0052b06] 所以稱釋王比丘豪族富貴天姓柔和者,凡 姓有四:剎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也。所以 言貴者,以作沙門同一釋姓,是以稱貴耳。
喻如四恒水,牛口、師子口、馬口、象口,各有五 百支,合入大海共為一水,無若干味。故海得 稱大,致貴於百川也。釋姓亦如是,故稱為豪 貴第一也。
[0052b13] 真淨王有三弟,最小弟名誤淨,有小兒年四 歲。時真淨王在正殿上坐,會諸群臣。王自惟 曰:「我兒不出家者,我應當作聖王。我兒。既
生,應當為聖王,然復出家去,我何用是天冠 為?」即脫天冠著地,有應作者便作。諸臣愁悒 各無歡心。時釋王小兒在前遊行,見地天
冠,即舉著頭上坐地,以左手拄肩,右手摩捋 髭鬚。王與諸臣驚怪所以。王曰:「此小兒天使 其然,或能作聖王。我兒聖王相盡在此兒許,
故使其然耳。」眾臣僉然曰:「或能如王所言。」 王念曰:「悉達既出家。」又見小兒之相,即自廢 王位。乃經八年,聞悉達以成佛,度三迦葉師
徒得千比丘,并優波提舍、拘律陀師徒二百 五十人,合千二百五十比丘,從摩竭國欲還 至釋翅舍,先遣優陀夷白還消息。真淨聞之
歡喜踊躍,即還著天冠,平治道路、掃灑燒香 以待如來。如來既至,王見諸比丘,雖復心精 無表容貌。「當選諸釋五百人姿容可者出為
沙門侍從世尊。」釋王比丘最在其先。時佛在 精舍大眾之中,告諸比丘,普論種姓所以豪 貴意。時真淨王來至眾中,向釋王比丘禮。諸
眾皆怪所以。佛知此意,欲解眾疑,故問王 曰:「何以禮此比丘?」答曰:「所以禮者,以此比丘 有二事勝我。夫天有三:一日舉天、二日生
天、三日清淨天。我正有舉天,此比丘有生 天、有清淨天。所以言生天,以年四歲時,舉吾 天冠著己頭上。自然生意,無有與者,故曰生
天。清淨天者,今已漏盡結解,無復塵垢,故曰 清淨天也。以是二事勝我,故為作禮耳。」以 是因緣,知釋王比丘豪族第一也。
分別功德論卷第五
[0052c15] 按此論,丹藏為三卷,《開元錄》云四卷,而注 云或三卷或五卷者,但分卷有異耳,文無 增減焉。錄有注敘云:「右此一論,釋《增一阿
含經》義。從初〈序品〉至〈弟子品〉過半,釋王比 丘即止。」《法上錄》云:「竺法護譯者,不然。此中 牒經、解釋文句,並同本經。似與《增一阿含》
同一人譯。」而餘錄並云失譯,且依此定。《僧 祐錄》云:「迦葉、阿難撰者,此亦不然。如論第 一卷中引外國師及薩婆多說,故知非是 二尊所撰。」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7 分別功德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