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bie Gongde Lun 分別功德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分別功德論卷第三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0037c05] 佛告諸比丘者,佛大慈,欲令弟子具知念佛 之義,猶父約誡語子孫欲令成就無復已,已 專精念佛,觀如來形目未曾離,猶如阿難觀
佛無厭、心念無已。時阿難背上生癰,佛命 耆婆治阿難所患。耆婆白佛:「不敢以手近阿 難背。」佛告耆婆:「但治勿疑。我自當與阿難
說法,令其不覺痛。」如來令阿難熟視佛相好, 佛為說:「如來身者金剛之數,不可敗壞,三千 二百福功德所成。」阿難目視不惓、耳聽不厭、
心念不散。時耆婆於阿難背上潰癰傅膏。 佛問阿難:「汝覺背上痛不?」答曰:「不覺。」不覺痛 者,由念佛故也。
[0037c16] 十力所成、四無所畏。昔有長 者將奴禮偷婆,云:「南無十力世尊。」奴在後 禮云:「南無十一力如來。」長者曰:「如來正有
十力,云何有十一力耶?」奴曰:「十一力復何苦? 但莫言九力。言十一力更益一力,有何過失?」 大家默然而歸。問諸法師曰:「如來為有幾力
耶?」答曰:「或有三力、或有十力、或云無數。」以 是言之,不限於十耶。長者即出家學道,免奴 為家主。言四非為不足、言無數非為有餘,適
時應物無有常量也。
[0037c26] 念法者,從欲至無欲、從欲至道、從漏至無漏、 從有為至無為也。何以知其然?昔者世尊於 憂填王國說法教化。時三十三天上為母摩
耶說法,九十日而還,於迦尸城北下。時優 鉢蓮華比丘尼,心念欲獨前見佛。時諸國王 不見佛已九十日,皆有渴仰之情,並來雲集。
「我為比丘尼,不宜在此眾閙之中。當作方儀 令得在先。」即化作轉輪聖王,將從如聖王法。 諸小國王見聖王,各自馳散。比丘尼即還服
本形,見佛禮拜問訊。諸王各來見佛,不復 見聖王,乃知比丘尼所化,謂比丘尼曰:「向者 所見,誑如此耶?」時優鉢蓮華心念自謂最先
見佛。佛告優鉢蓮華曰:「汝自呼最先見佛。復 有先汝者。」「不審是誰?」佛言:「乃羅閱城東山 中須菩提,在彼補衣。天語曰:『佛來下已。』須菩
提曰:『我為弟子,法當往禮問。』覆自思惟:『佛為 所在?若金色是佛耶?金復何限。佛言:「一切諸 法空無所有。若解十二因空,非造非作、非人
非士、無命非命者則為見法。見法無命,非命 為見我。」即叉手起喚曰:「婆南。」正爾還坐補 衣。』以是言之,須菩提為先汝見佛也。」佛者諸
法之主,解了法空即是念法。念眾者,謂賢聖 眾也。凡眾有若干種,外道九十五種亦各 各有眾,或有和合者、或有不同者,亦以戒
律自防。或行禪定、或以無想為盡妙,各信所 事自以為真。但不得實聖八品道,是以不能 至涅槃耳。雖復有五通住壽及無想延劫,皆
不免於生死。唯有如來聖眾四雙八輩之士, 不復為四駛所漂、九止所索耳。故經云:九十 六種僧,佛僧最為真。如來四部眾皆同為釋
種,喻若四恒水各別有五百支,皆合入大海 以等一味。眾亦如是,或有剎帝利種、或婆羅 門種、或長者種、或居士種,四姓中有出家
學者,皆同釋種為一姓,無有若干別名。以是 所包彌遠、其義彌深。眾僧者,乃含受於三 乘,羅漢僧亦出於中、緣一覺亦在其中、大
乘僧亦在其中,是故名為良祐福田。三界之 中濟益眾生,無過此良美之地。如來雖復成 正覺,常還向眾僧懺悔者,以僧地厚重。三
世諸佛緣覺弟子,無不由僧而得滅度,猶梵 摩達比丘,賴聖眾以全濟。
[0038b08] 念戒者,謂行淨 戒具諸律儀。猶若陶家調繕埴泥,俟諸求器, 大小方圓各適所欲。戒亦如是,若願生天,三
界受福;若欲斷結求道,所願應意。猶吉祥 瓶,隨人所欲,取即得之。以戒為本,兼行三十 七品及諸三昧定,斷七使九結,進成涅槃。喻 埴成器,不可復壞也。
[0038b15] 念施者,謂施有二事:或有主施、或無主施。復 有二施:一名與、二名捨。復有二施:一財、二 法。與者即有主施也,捨即無主施也。捨則
捨結也,與則前人受財法。所以施至涅槃者, 若與人財法時,心不望報、不計彼 己 ,以三事 無礙,即同無為也。若能捨結,亦是涅槃。捨、與
俱至涅槃者,猶象逐健兒進之與退,其於 得肉,進則破軍、退則自喪,食肉必矣。
[0038b22] 念天者, 有三種天也:有舉天、有生天、有清淨天。云 何舉天?謂轉輪聖王,為眾人所舉。所以名為
天者,以聖王有十善教世,使人皆生天。在人 之上,故稱為天。或有說曰:聖王勝佛。何以言 之?聖王治世人,無墮三惡道者;佛出世時,三
惡不斷。以是為勝也。或復說曰:佛勝聖王。所 以言勝,聖王以十善教世,不過人天;佛出教 世,得至涅槃。以是為勝也。云何生天?從四天
王至二十八天,諸受福者盡是生天。所以言 生天,流轉不息不離生死,故曰生天也。云何 清淨天?謂佛、緣、覺聲聞三人,皆盡結使出於
三界,清淨無欲,故曰清淨天也。八淨居天者, 過於生、舉,不及清淨,處其中間。念天者,之 所慕也。因念生、舉亦有至涅槃理。何者?舍
衛城中有清信士夫婦二人,無有子姪。二人 精進心存三寶。時婦早亡,即生三十三天為 天女,端政無雙天中少比。女自念言:「誰任
我夫?」以天眼觀世間,見本夫以出家學道, 年高闇短專信而已,常以掃除塔廟為行。 見其精勤理應生天,必還為我夫。時處靜
室夜坐思惟,霍然見明,怪其有異,舉頭仰視 見有天女,問其所由,從何而來?天女答曰:「我 從三十三天上來。本是君婦,今為天女。天上
無任我夫者,觀君精進,應還為我夫,是以故 來白意。」語訖忽然不見,還歸天上。時老比 丘自是以後倍加精進,兼更補繕故廟。晨夕
不懈,積功遂多福德轉勝,乃應生第四兜率 天。天女復以天眼觀之,見其乃應生第四天, 復來語言:「積精進已過我界,我不復得君為
夫。」語訖還去。比丘倍更精進勝於前時,晝 則經行、夜則禪思,心意轉明思惟四諦,如是 不久遂得羅漢。所謂因念天得至涅槃者。
[0038c25] 念 休息者,謂得定也。休息有二:有俗休息、有道 休息。俗休息者,猶行作疲極,小住懈息,故名
為俗休息。道休息者,謂定之人。何以知其然? 昔有比丘名曰等會,時近大道邊坐禪定意。 時有五百乘車過,聲甚凶凶,寂然不聞。時復
天雷霹靂,又頃復地大動,都無所聞。行過者 眾,塵土坌衣,積有時節。有一人來,見此比丘 端坐不動,塵土坌衣都無所覺耶?比丘定覺,
抖擻塵土。又問曰:「向者眠耶?」曰:「不也。」又問: 「若不眠者,向有車過及天雷地動。寂然不驚, 何由如此?」答曰:「我時入休息三昧,是以都無
所聞耳。」以是言之,得休息定者,雖復天地 覆墜不革其志,故名休息定也。
[0039a09] 念安般者,謂 息諸坐馳也。趣道之徑非唯一塗,所悟之方 各有所在。何以知其然耶?身子昔曾供養十
四億佛,從佛聞法,未曾綜習安般。至釋迦文 世,從馬師比丘始達空法,即見道迹。佛具演 慧,漏盡結解,今為智慧第一。不由安般得至
涅槃也。目揵連昔三十劫中供養諸佛,修大 乘行不能終訖,遭遇世尊退取盡漏。自昔暨 今未曾習安般。迦葉比丘昔亦曾供養三萬
如來,亦未曾習安般,應得辟支佛,今退為 羅漢。馬師比丘昔日亦供養七佛,亦不習安 般,今亦盡漏。阿難昔曾供養二萬如來,所從
諸佛諮受法教,亦不習安般。唯有羅云、摩呵 劫匹羅,曩昔以來常習安般,今亦至道。以 是言之,趣道之徑非唯一塗。安般者,知息
長短、冷熱、遲疾,從麁至細,漸御亂想,遂至微 妙。或因息以悟、或分別解了、或頭陀守節、或 多聞彊記、或神足識微、或揩或訓悟,所謂殊 途而同歸也。
[0039a27] 念身者,謂分別四大也。解了 五陰一同之幻夢。何以知之念身得至涅槃 耶?昔佛去世後百歲,時有阿育王,典主閻浮
提,群臣夫人象馬各有八萬四千。時王巡行 國界,見閻羅王有十八地獄,亦有臣吏僻 問罪囚。王問左右曰:「此何等人?」答曰:「此死人
王也,主分別善惡。」王曰:「死人王尚能作地獄 治罪人。我是生人王,不能作地獄耶?」問諸群 臣:「誰能造地獄?」諸臣對曰:「唯有極惡人能造
地獄耳。」王勅諸臣訪覓惡人。臣即行覓,見有 一人坐地織罽,旁有弓箭兼有釣魚鉤,復以 毒飯食雀,並織罽並釣魚射鳥捕雀。臣還以
狀白王,惡人如是。王曰:「此人極惡,必能辦地 獄事。」王遣人喚曰:「王欲見汝。」惡人曰:「我是小 人,無有識知。王用我為?」曰:「王正欲得汝治
地獄事。」其人即歸。家有老母,語母曰:「王喚 我。」母語兒曰:「王喚汝為?」兒曰:「王欲使我治地 獄事。」母曰:「汝去,我云何活?」母即抱兒腳不放。
兒意欲去,即拔刀斫母,殺而去至王所。王問 曰:「母不放汝,何由得來?」曰:「殺母而來。」王曰: 「真惡人也。必能辦地獄事。」即委此人作地獄
城,設鑊湯劍樹。即拜此人為地獄王,與立臣 佐,各有所典,如閻羅王。王約勅曰:「若有人入 此城者,不問貴賤得便治罪。」王曰:「正使我入
中者,亦莫聽出。」時有老比丘名曰善覺,常行 乞食。至此城門外,見好華香,謂內有人,即 便入城。但見治罪人,驚怖欲還出。時獄卒不
聽出,欲將至鑊湯。道人求曰:「小寬我至日 中。」又語頃,有男女二人坐犯婬,將來欲治罪, 置碓臼中擣之,斯須變成為沫。道人見之,
始念佛語:「人身如聚沫。誠哉斯言。」又頃復變 為白色,復念人身如白灰聚,變易不一。如幻 如化,諦計非真。即時意悟漏盡結解。獄卒復
催入鑊湯,時比丘笑。獄卒瞋恚,使四人俠 兩腋倒著鑊中。即時湯冷,比丘即化作千葉 蓮華,於蓮華中結加趺坐。獄卒驚怪,白阿
育王曰:「今獄中有奇怪事。願王暫屈臨視。」王 曰:「我先有要,正使我入中,亦不聽出。我今那 得入耶?」吏白王曰:「但入無苦。」王即隨入。見
道人在蓮華上坐,問曰:「汝是何人也?」曰:「我是 道人。」道人語王:「汝是癡人。」王曰:「何以名我為 癡人也?」道人曰:「汝本作童子時,以一把土上
佛,佛受呪願言:『汝後當王閻浮提作鐵輪王 名阿育,一日之中當起八萬四千佛圖。』此獄 是佛圖耶?」王意即悟,便前悔過,以善覺為
師。於是罷獄興福,起八萬四千圖廟。以是言 之,念身得涅槃,此其義也。
[0039c16] 云何念死得至涅槃?昔阿育王奉法精進,常 供養五百眾僧於宮內四事無乏,兼外給五 百乞食阿練若,復送五百人餉就供養之。
復於四城門中給諸窮乏。供養遂久,財寶轉 減。時弟名修伽妬路,不信三尊。大臣耶舍、夫 人善容亦同不信。三人同心患王,數數諫
曰:「供養道士空竭國財。何用是為?」王曰:「汝 好護口。夫士處世,所以斬身,由其惡言也。」 修伽妬路白王曰:「此諸道士並是年少,餚膳
恣口情欲熾盛,而處深宮婦女之間,豈可信 乎?」王答曰:「道士制刑以法自防,節身守禁, 不為色欲所屈也。」修伽妬路後出行獵,見
有鹿群,中有一人,張圍捕之得人。問曰:「汝 是何人?」曰:「我年八歲時失父母,迸在山中為 鹿所乳,遂至于今。」復問曰:「鹿無乳時何所噉
食?」曰:「我隨鹿噉草葉以自濟命。」又問曰:「頗有 欲意不?」曰:「有。」遂便將歸,以狀白王曰:「此噉 草人身形羸瘦尚有欲情。況諸道士飲食恣
口身體肥盛,豈無欲情乎?」王心念曰:「當何方 便化此弟乎?」即設權謀詐欲出遊,大集人兵 嚴政出外。王盜還入,隱而不現。王先與諸臣
議:「若我出後,便舉為王。」諸臣即勸試著王服, 詐佯不肯。諸臣曰:「但作,我等當著。」即著天冠 王服,咸稱萬歲,左右侍立如聖王法。阿育
王見其已定,便從外來,曰:「何如大王?」弟見王, 慚 赧 莫知所如。阿育王曰:「我暫出遊,卿等 云何便作此事?我鐵輪不在那?何乃如此縱
橫耶?我殺汝斯須間耳。」即命諸臣收撿桎 梏,蜜遣信白道人:「善念此意,當來救請。」 「正欲殺汝。念汝作王日淺未得恣意,今且假
汝七日作王,如我王法,群臣侍從、宮人妓 女、飲食進御。恣意七日,當就極法。」即如教施 行,雖滿七日無心自歡。道人來請,持鉢執
錫詣王宮門。王問曰:「道人何所欲也?」曰:「欲 乞死人。」王曰:「此罪人應死,不得。乞道人。」道 人重曰:「但乞道人,當使學道。」王曰:「問此人能
學道不?」道人即問:「今乞汝作沙彌。能不?」答 曰:「正使作奴猶當不却,況復沙彌。」王曰:「作道 人難,為審能不?道人法當麁衣惡食趣支形
命行道而已。汝串優樂,何能堪此苦行耶?」 答曰:「尚當死,豈不堪苦行耶?」王曰:「若堪者, 聽使七日乞食。」王令宮內:「修伽妬路來乞時,
與極惡食餘殘穢臭者。」即使著弊衣造諸房, 乞食處處皆得惡食。以免死之情重,甘心食 惡食。滿七日已,王見其無悔恨,即聽為道:「汝
常言:『道人閑樂,多情難信。』汝所乞食,故在我 宮內,猶尚精細。道人乞食又甚於此。所食如 是,豈可有情欲乎。」即付善念為沙門。王遣
使至石室城,於彼城中行諸禪觀,或在塚間、 或在樹下。時在塚間觀死屍,夜見有餓鬼打 一死屍。問曰:「何以打此死屍耶?」曰:「坐此屍
困我如是,是以打之耳。」道人曰:「何以不打 汝心,打此死屍當復何益也?」須臾頃,復有一 天以天文陀羅花散於死屍。道人復問曰:「何
以散此臭屍為?」答曰:「我由此屍得生天上。此 屍即是我之善友,故來散華報往昔恩耳。」道 人曰:「何以不散華於汝心中,乃散此臭屍花
為?夫善惡之本皆心所為,汝等乃復捨本取 其末耶?」時修伽妬路自念:「我從死得活,由是 因緣當得解脫。」於是觀身念死,思惟分別,解
了無常苦空非身,即得羅漢。以是言之,念死 者亦至涅槃。
◎
分別功德論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7 分別功德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