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Fadu Lun 三法度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三法度論卷中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0020b05] 問:前說由者具方便果,於中已說具方便。云 何果?
[0020b06] 答:果者,佛、辟支佛、聲聞。佛、辟支佛、聲聞 者,此三是果。
[0020b07] 問:為誰果?
[0020b07] 答:戒上止智。
[0020b07] 問:今說 由,由者是道。云何果亦是道耶?
[0020b08] 答:此果說 是有餘,前說無餘,無餘般涅槃故,是故無 咎。佛者離一切障礙,得十力、逮四無畏、獲
一切佛法,諸佛戒定慧等無差降。辟支佛者, 為自覺,不為他而自覺,故說辟支佛。聲聞者, 由他說。復次解脫具有二種:一者悲、二者厭。
若從悲具得道者是佛。厭具有二種:一者由 自得、二由他得。若自得者是辟支佛,若由他 得是聲聞。復次若普知盡具功德、離諸惡者
是佛。辟支佛者,雖離諸惡,餘事不如。聲聞 者,緣他離諸惡。
[0020b18] 問:云何知諸佛無差降?聲聞 亦為不?
[0020b19] 答:聲聞者,離欲、未離欲阿羅漢,聲 聞有差降,分別相故。信首五根有軟中上 依,是諸聲聞有差降一切諸地。
[0020b21] 問:云何離 欲?
[0020b22] 答:無欲者,信解脫、見到、身證。以信為首 度故曰信解脫,以慧為首度故曰見到,二俱 是身證。是無量種,今當現示。信解脫者,上
流、行、無行般涅槃。上流般涅槃、行般涅槃、無 行般涅槃,此三是信解脫。上流者,愛彼將至 上。復次流者道,彼於欲界將至上,故曰上流。
行般涅槃者,行謂之有為,多方便及道緣行 至無為,故曰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者,無行 謂之無為,少方便及道,緣無為至無為,故
曰無行般涅槃。是謂三種信解脫。
[0020c02] 問:云何見 到?
[0020c03] 答見到者,中、生般涅槃亦上流見到。亦三 種: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般涅槃。中般涅 槃者,此命終,未生餘,得道。中般涅槃,如小火
迸,未墮已滅,此義亦爾。生般涅槃者,如火迸, 墮地即滅。如是始生,次第得道般涅槃。上流 如前說。此無色界亦如是。此三是見到。
[0020c08] 問:云 何身證?答:身證者,行、無行、生般涅槃。此前 已說。
[0020c10] 問:非為重說耶?
[0020c10] 答:不。界異故,離欲界 及離色界故,是二種盡除中陰,非有無色界 中陰。復次前說無解脫,身證者有解脫。解 脫後當說。
[0020c13] 問:是離欲。云何未離欲?
[0020c13] 答:未離欲 者,第八、須陀洹、薄地。第八、須陀洹、薄地,此三 是未離欲。
[0020c15] 問:云何第八?若數者,應第一,不第 八。初向後至阿羅漢,云何此是阿羅漢耶?
[0020c16] 答: 不當觀。如人有八兒,彼非以長為第八,以 幼為第八。如是世尊功德子有八,彼阿羅漢 為長,諸漏已盡故。謂初向為幼,是以說第
八。
[0020c20] 問:是云何?
[0020c20] 答:第八者信慧俱,此族姓凡人 時有如是具信及慧,彼或信勝慧隨、或慧勝 信隨、或等,是生法智已,從信行為鈍根、從
法行為中根、俱行為利根,此三是第八。已見 諦,若信為勝,是極七。慧勝者中,俱勝者家家, 此是見地。若升修地者在薄地,信勝者一往
來,慧勝者中俱勝者一種。若離欲界欲,信 勝者信解脫,慧勝者見到,俱勝者離色得身 證。若一切漏盡,信勝者慧解脫,慧勝者俱解
脫,具得解脫,俱勝者亦俱解脫。復次信勝 者鈍根、慧勝者中根、俱勝者利根,如是次 至上。
[0021a02] 問:已廣說第八,漸漸生功德林,而不 知此何謂?當為顯示。
[0021a03] 答:須陀洹者,極七、家家、 中。須陀洹者,是三種,住初果,求第二。須陀 洹者是道,升是道故謂洹。身見、戒、盜、疑斷,惡
趣盡。鈍根極七受天人中樂,要般涅槃。家家 者亦住初果,三結盡,思惟所斷少盡。是於 此中生,從家至家而般涅槃。中者,此二中非
一向從家至家般涅槃,亦不一向極七天人 生般涅槃,而於中間般涅槃。
[0021a10] 問:是須陀洹,云 何薄地?
[0021a11] 答:薄地者,一來、一種、中。欲界結薄 住,故曰薄地。此三:一來、一種、中。一來者,此終 生天上,一來而般涅槃。一種者,受一有而般
涅槃,增益功德故。中者,此二俱。是三謂未 離欲。
[0021a15] 問:云何阿羅漢?
[0021a15] 答:阿羅漢者,利、鈍、中根。 阿羅漢者是說供養名,堪受供養故曰阿羅 漢。
[0021a17] 問:誰堪受?
[0021a17] 答:為一切眾生,故說阿羅漢。 是阿羅漢三種:利根、鈍根、中根。
[0021a18] 問:云何利根?
[0021a19] 答利根者,住法、升進、不動法。住法、升進法、 不動法,當知是利根。住法者,離方便除煩 惱故,故曰住法。升進者,除諸煩惱,求上勝
能得,故說升進。勝者,達、通、辯。不動法者,已 得勝果,一切談論不動辯才,是謂利根。
[0021a23] 問:云 何鈍根?
[0021a24] 答:鈍根者,退、念、護法。退法、念法、護法, 此三是鈍根。退法者,或差降退非聖諦,故曰 退法。或復於修地退。修者修習,說以不修
習是名退。如學經已不數習忘,如是不修習 修地退。是病、業、誦、和諍、遠行觀故退,以是故 名修地。念法者,已得阿羅漢。劣行故及身劣,
便作是念:「我所作以作。我何為住?」如是思 念,思念者多品數,亦思念財產及裁衣。但 此中思念捨命。護法者,不退亦不思念,但極
大方便護,如貧多方便得財守。是鈍根。
[0021b04] 問:中 根云何?
[0021b05] 答:中根者,慧解脫、具、不具解脫。得 慧解脫者下。俱解脫二:一得具解脫,二不具。 俱解脫者,信及慧,已得此二故勝。
[0021b07] 問:云何 解脫?
[0021b08] 答:解脫者,欲色滅盡,解脫欲界、色界,滅 上心住,及三界盡,是三種解脫。解脫於煩惱, 故曰解脫。
[0021b10] 問:云何欲解脫?
[0021b10] 答:欲解脫者,內色 無色想,不淨亦淨。內者自內。是二種:有色 想及壞色想。於中內壞色,塚間地觀腐爛肉
段眼脫腹潰腸出,大小便處流出不淨,無量 種蟲交亂其上,烏鳥爭食,手腳髑髏各在 異處。見已起無欲,此便作是念:「是身以此
故眾生怒鬪諍訟貢高憍慢,起無量惡。」如是 觀已,解脫惡上心定。是謂內色想不淨解脫。 二內壞色想,由定故如無色,如是得立觀,
他身亦復如上,是謂內無色想不淨解脫。淨 解脫,青黃赤白色華衣等緣,以發意思惟心 住不動,是淨解脫。此三種是欲解脫。
[0021b21] 問:色 解脫云何?
[0021b22] 答:色解脫者,無色。離色欲已,四種 心住,亦復有漏,是謂色解脫。此前已說。
[0021b23] 問:云 何滅盡解脫?
[0021b24] 答:心等諸心想應滅,是謂滅盡 解脫。
惡品第二
[0021b27] 問:已廣說德品三真度。云何為惡?
[0021b27] 答:惡者,惡 行、愛、無明。惡行、愛、無明,此三當知是惡。污 善行故曰惡。此亦污人,謂污人意樂於惡,如
猪樂不淨。於中初身口意惡行,此眾惡初,是 三種身口意惡行。惡行者,惡人所行,故曰惡 行。復次此行是惡,故曰惡行。是身所作惡,謂 之身惡行,口意亦如是。
[0021c04] 問:云何身惡行?
[0021c04] 答:身 惡行者,殺、盜、婬。身惡行當知是三種:殺、盜、婬。
[0021c06] 問:已知身惡行是三種。云何為殺?
[0021c06] 答:殺者,念、 教、作。念、教、作是說殺三種,餘亦如是。如身惡 行,殺三種:念、教、作,盜婬亦如是,口業亦如 是。
[0021c09] 問:知餘亦如是,而未知念。云何為念?
[0021c09] 答:念 者,心欲、欲使、他作喜。念名思惟。是三種心:欲 作、欲使作、他作喜。如意殺眾生,是欲作。意使
殺,是欲使作。他殺已,意悅,是他作喜。是謂 三種念。
[0021c13] 問曰:云何為教?
[0021c13] 答:教者,誨、令、可。誨、令、 可者,是謂三種教。誨者,如外道說殺猪羊以 祠天,是誨。令者,如王令臣:「我有怨敵,卿往害
之。」是謂令。可者,如人問:「某是我怨,欲往殺 之。」彼即然可。是謂可。此三是教。
[0021c17] 問:云何為 作?
[0021c18] 答:作者,眾生想、捨、斷命。作名施行事。若說 殺生者,當知誨、令、可。意惡行亦如是。於中
有他眾生想、捨眾生、斷眾生命,是三作具滿。 醫者不曉破癰,若破癰時死者,非以醫殺生, 彼無害意故。如是三事不具,非殺生。是謂 三種作。
[0021c23] 問:云何盜?
[0021c23] 答:盜者,他物想、偷意、取。他 物想、偷意、取,是三種盜滿。所以者何?設使有 他物,非盜意取物者,是我許、以相似,故非
偷。若他物,不偷意取,無盜,如取知識物。如是 三事,不具非盜;具是盜。是謂三種盜。
[0021c27] 問:云何 邪婬?
[0021c28] 答:邪婬者,他、法受,非道行邪婬。三種:犯 他受、犯法受、犯非道。
[0021c29] 問:說婬是本。以何等故 說邪婬?
[0022a01] 答:人有二種:出家及在家。於中出 家者行婬,是說惡行。在家婬非惡行,而邪是 惡行。若在家婬是惡行者,須陀洹行婬應墮
地獄。若不爾者,邪為惡行。故經說二種無咎。
[0022a05] 問:云何他受?
[0022a05] 答:他受者,主、親、王。主所受、親 所受、王所受,是一切他受。主有二:有至竟、有 少時。至竟者,如方土家法女屬主。若婬此
女,從彼邪婬。少時主者,若女從彼取物,齊限 有時。若婬此女,從彼邪婬。親者,父母兄弟舅 等及養女,若棄女取養。王受者,若無親無 主而受王稟。
[0022a11] 問:云何法受?
[0022a11] 答:法受者,學、齋、族 法。若受學法,是學法受。若受齋法,是齋法受。 若受族法,是族法受。是俱中可說。學法受者,
若主前聽學,後犯者是邪,是謂學法受。齋法 受者,若主先聽受齋,後犯者是邪,是謂齋法 受。族法受者,如前說親受。但作經者欲令滿
三法故,重說族法受。母姊妹女子婦及同姓, 是一切不可犯,犯者邪。
[0022a18] 問:云何非道行?
[0022a18] 答: 非道行者,女產、男、不成男。非道行名。若女 新產後犯道,是非道行。若以力勢犯未嫁女,
是非道行。及婬男、不成男。是謂三非道行。
[0022a21] 問: 此說不具。所以者何?此中更有餘邪婬。此 說云何攝彼?若不攝者,是故此說不具。
[0022a23] 答:此 說已具。所以者何?前已說離產時女。若說女, 當知已說畜生。若說離產者,當知已說餘行, 是故具說。
[0022a26] 問:此惡非義從何而生?
[0022a26] 答:盡從婬、 怒、癡生。彼一切當知從婬、怒、癡生。
[0022a27] 問:云何一 切為殺、盜、婬耶?
[0022a28] 答:不但是。若但說是,作經 者應當說即是但攝一切,故當求經本。一 切身口意惡行當別說。
[0022b01] 問:云何此從三惡中 生?此中有咎。所以者何?非以樂痛苦痛一 時生,亦非以瞋樂痛所使。婬者說樂習,欲者 婬,此中云何瞋?
[0022b04] 答:非為說從婬生瞋那!此 中說本願,為愛牙毛故起瞋殺。如是前發恚, 彼犯我婦我亦報彼,而後行婬起愛,但本願
從恚中生。欲從彼生故,是故無咎。餘亦如 是。
[0022b08] 問:前說一切從婬、怒、癡生,於中已說身惡 行。但不知口惡行是云何?
[0022b09] 答:口惡行者,不實、 不虛、綺語。口惡行者四種,但撰三法故,當知 是三。是三,亦顯示四。
[0022b11] 問:云何不實?
[0022b11] 答:不實者, 為己他利諱實。若不實口惡行,是為己故、他 故、利故意諱實。諱實者意覆藏,如意知已口
說異是。說三種:為己、為他、為利。為己者,自命 故。為他者,親故。為利者,財物故。是謂三種。 如世尊說:「在眷屬因己、因他、因利,知已妄語。」
[0022b17] 問:已說口不實惡行。云何口不虛惡行?
[0022b17] 答:不 虛者,不愛、別離、俱行。不虛名為不愛行、為 別離行、為俱行。行者,謂作不愛行者名惡口。
愛故說瞋是不惡口,若不爾者無非惡口。惡 口者,為 己 生;若異者,世尊亦惡口,彼為慈愍 調達說而瞋。是以為不愛行是惡口。如人瞎
呼瞎瞋,雖有實言但以惡意,是故為不愛說 是惡行。別離行者,雖有實言,但為別離行 故是兩舌。若不為別離行而能別離者,是
非兩舌。若不爾者,世尊亦當兩舌。世尊者慈 愍異學故,過度為弟子,是以為別離行故惡。 俱行者,即此二事,作不實及不虛如是惡 口。是以惡口亦名兩舌。
[0022b29] 問:云何綺語?
[0022b29] 答:綺語 者,不時、不誠、無義說。不時說、不誠、無義說, 是三種綺語,分別為無量。不時說者,應說時
不說、不應說時說。如婚姻歡會時,或有人說: 「某族姓子!一切合會皆歸磨滅,萬物無常盛 者必衰。君速捨此事。」彼說此言,佛、辟支佛、
聲聞所稱,但非時說,故是綺語。不誠說者,若 實想故邪說。如異學說:「我是薩云若。」彼雖有 實想但綺語。所以者何?此非薩云若,但想
爾。若為人說佛薩云若者,是妄語。所以者 何?本非薩云若意。無義說者,笑歌舞愁憂說。 是謂口惡行。
[0022c11] 問:云何意惡行?
[0022c11] 答:意惡行者,貪、 恚、邪見,意所行惡,故曰意惡行。是三種:貪、恚、邪 見。貪者,願他財物。
[0022c13] 問:若願他財物是貪者,重 說有咎,在念中故。彼中說,念者心欲、欲使作、 他作喜。
[0022c15] 答:此說非重,意欲爾故。念者,意欲 爾欲作。此中不欲作而欲奪他物,貪故令此 財物於我有。如是染污意著他財物中。貪者,
向他物故說貪。恚者,逼迫他惡意。
[0022c18] 問:云何邪 見?
[0022c19] 答:邪見者,業、果相違,無見。業相違、果相違、 無見,是略三種邪見,若分別無量,如此異 見是邪見。
[0022c21] 問:云何業相違?
[0022c21] 答:業相違者,淨不 淨意、不淨淨意、俱一意。淨不淨意、不淨淨意、 俱一意,是三種業相違。淨不淨意者,善身
口意業不善果。不淨淨意者,不善身口意業 善果。俱一意者,善不善身口意業善不善 果。果亦如是。如分別業,分別果亦爾。天上
苦、涅槃苦,如是比淨果不淨意。惡道樂、生死 樂,如是比不淨果淨意。惡道苦非苦,如是比 俱一意。
[0022c29] 問:云何無見?
[0022c29] 答:無見者,業、果、眾生 無見。無業見、無果見、無眾生見,是謂三種無 見。無業見者,無施無齋、無說無方便、無作善
不善業。無果見者,作善不善無果報,無地獄、 畜生、餓鬼。無眾生見者,無父母、無眾生生, 世間無實沙門梵志,是謂邪見無量種。此是
三種意。惡行無量種,一切惡所作因,相違一 切善所作因。彼前戒中已說。
[0023a08] 惡品第一真度說竟。
[0023a09] 問:已說惡行。云何為愛?
[0023a09] 答:愛者染、恚、慢。染、 恚、慢是三種當知愛。愛者求,是三種總說一。
[0023a11] 問:云何為染?
[0023a11] 答:染者,欲、有、梵行著。欲著、有著、 梵行著,是三種染。於中欲者五欲,色聲香味 細滑,是依三種眾生各各著樂,餘事不爾。於
中欲著者,女、男、不成男欲著。女欲男、男欲女、 及不成男。不成男欲女、欲男。
[0023a15] 問:前已說五欲 著,今說女、男、不成男,非為過耶?
[0023a16] 答:女、男、不 成男,女、男、不成男是重於五欲中各各著,於 餘事不爾。如世尊所說:「我不見餘色愛,如是
男女色、如是五欲境界。」是故無過愛。欲有三 種:微、中、上。微者男欲,中者女欲,上者不成男 欲。是謂欲著。
[0023a21] 問:云何有著?
[0023a21] 答:有著者,欲、色、無 色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著,是謂有著。
[0023a22] 問:如 此欲著,前已別說女、男、不成男。今何以復 於有著中說?
[0023a24] 答:有著為眾生故說,欲著為煩 惱故說。一切欲界法說欲有,若著彼是謂欲 有。著色界法說色有,若著彼是謂色有。著無
色界法說無色有,若著彼是謂無色有著。是 以別說,故無咎。
[0023a28] 問:云何梵行著?
[0023a28] 答:梵行著者, 得、未得、失著欲憂。梵行著已得便著、未得便 求、失便憂,以此義亦應說欲有著。已得便著、
未得便求、失便憂,如是欲有,梵行著各三,應 說九。復次得女便著、未得便求、失便憂。如是 男、不成男欲著,亦應說九種。如是有著梵行 著,應說二十七。
[0023b05] 問:可得爾梵行著是煩惱耶?
[0023b06] 答:有。如世尊說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求、愛、 染著是一義。復次如所說,欲及梵行離愛常 念。
[0023b08] 問:若爾者,梵行不可行。所以者何?有著 故。復次若如所說,一切梵行者應有著。
[0023b09] 答: 應方便行,如釋種所行。釋種者,行梵行不著 梵行,彼離罪福故。行道不以求果,求果者 是說著我。以此戒、以此苦行、以此梵行生天
上,及餘如是行著染污求,我何時當得梵行, 使我生善趣中?若梵行著後世樂,樂愛所 持,作非梵行生悔:「咄!我退。」是謂憂。是謂梵行 著。
[0023b16] 問:云何為恚?
[0023b16] 答:恚者, 己 、親、怨故忿怒。 己 故、親故、怨故忿怒者,是三種恚。
[0023b17] 問:云何恚, 愛處說?
[0023b18] 答:恚者求惡求,非愛耶?是已故四門 中行,親怨故亦四門中行。
[0023b19] 問:此云何?
[0023b19] 答:為己 及親未得樂求、已得令不失;已得苦欲捨、未 得不欲令得。如是己及親四種為怨。未得苦
欲使得、已得欲令不捨;未得樂欲使不得、已 得欲使速失,是謂為怨求惡是恚。是以愛處 說恚無咎。
[0023b24] 問:云何為己故?
[0023b24] 答:為己故者,三 時求不利。三時名過去、未來、現在。如所說,彼 為我求不利、當求不利、今求不利生恚,是 謂為己三時求不利生恚。
[0023b27] 問:云何為親?
[0023b27] 答:親 亦如是。如為 己 三時求不利生恚,如是為親 三時求不利生恚。
[0023b29] 問:此云何?
[0023b29] 答:如所說,若 我親愛彼,為此已求不利、當求不利、今求不 利生恚,是謂親。
[0023c02] 問:云何怨?
[0023c02] 答:異怨家異。如 所說,如我怨彼,為此已求利、當求利、今求利 生恚。如是為怨求利三時生恚,是謂九種恚。
[0023c05] 問:此恚、三惡行中恚,何差別?
[0023c05] 答:此依方便生。 惡行恚者,當知從無智瞋。
[0023c06] 問:一切眾生九種 恚為等不?
[0023c07] 答:此住如畫水地石。此恚隨眾 生,當知如畫水地石。眾生者若干種,當知 恚有軟、中、上。如畫水即時壞;畫地少時若
風雨及餘因緣乃滅;畫石至石住,無石乃 滅。如是眾生若干種恚,或始生恚時便自 責:「我不是。眾生者自然滅法,無量苦所逼
自當滅。我無辜壞他故生惡意。」如是彼瞋自 止,如畫水。或復生恚不能自制,若師善友慈 愍呵責乃得止,如畫地。或復惡意不正思
惟生恚,彼佛、辟支佛、聲聞不能止,與身俱滅, 如畫石。是謂恚。
[0023c17] 問:云何慢?
[0023c17] 答:慢者,卑、等、上 起意,以此猗故曰慢。復次稱量彼彼故曰慢。 是三種:我卑起意、我等起意、我上起意。若
有色富族術,我不如彼,故曰我卑起意。若有 色富族術,我與彼等,故曰我等起意。若有色 富族術,我於彼勝,故曰我上起意。
[0023c22] 問:已說 卑、等、上慢相。云何知此真度分別一切慢?慢 有無量種,如麁雜中說。
[0023c24] 答:卑者,邪、不如、極下 慢。卑慢者三種:邪慢、不如慢、極下慢。邪慢者, 我極作惡業,起貢高。不如慢者,受他稱歎讚
說:「善哉汝有大德。」聞已內懷歡喜:「於我云何 得無爾乎!」極下慢者,懈怠作是念:「人不能趣 勝。」是三卑慢。
[0023c29] 問:云何等慢?
[0023c29] 答:等慢者,我、貢 高、不敬慢。等慢三種:我慢、貢高慢、不敬慢。我 慢者,見五陰是我已,於惡中計功德。貢高
慢者,受他恭奉。不敬慢者,不敬師長。是謂三 種等慢。
[0024a04] 問:上慢云何?
[0024a04] 答:上慢者,大慢、慢大 慢、增上慢。大慢者,於卑及等、我勝生慢。慢大 慢者,於勝、我勝生慢。增上慢者,於未得勝謂
得生慢。是謂三種上慢。是一切慢,從愛樂憂 懼生,是以愛處說。
[0024a09] 惡品第二真度說竟。
[0024a10] 問:已說愛。云何無明?
[0024a10] 答:無明者,非、邪、或智。 非智、邪智、或智者,此三種是無明。無明者, 癡假名,是分別字者說彼毀訾而立名。如人
有惡子說無子,如是此無明惡明故說無明。
[0024a14] 問:此云何?
[0024a14] 答:非智者,有為、無為、不可說不知。 有為、無為、不可說不知,是謂三種非智。
[0024a15] 問: 二種有為,受及不受。此中何者定?
[0024a16] 答:有為者, 受、不受、俱。若非智者,當知受癡、不受癡、俱癡。 於中受者,陰界入。二種:自受、他受。不受者,草
木牆壁比。於中若他受、若不受者,是當知不 受。此中一一癡闇,是謂非智。如世尊說:「六 更入非智不見。」如是廣如經所說。受名者,取
義也。因業及煩惱癡意計我是我所,是名受。
[0024a23] 問:無為是涅槃,是一云何說三?
[0024a23] 答:無為者,有 餘、無餘、俱。雖涅槃一無為,但事故說二種:有 餘及無餘。有餘者,業及煩惱所受身,是說
有餘。彼斷一切煩惱盡,作證已故有餘,是說 有餘。無餘者,若此受陰捨,更不相續如燈滅, 是涅槃此名無餘。於中一一及俱癡,是無為 不知。
[0024a29] 問:云何不可說?
[0024a29] 答:不可說者,受、過去、 滅施設。受施設、過去施設、滅施設,若不知 者,是謂不可說不知。受施設者,眾生已受陰
界入,計一及餘。過去施設者,因過去陰界入 說。如所說,我於爾時名瞿旬陀。滅施設者,若 已滅是,因受說。如所說,世尊般涅槃。復次
過去施設者,制眾生斷。滅施設者,制有常。受 施設者,制無。不受施設者,制有。彼中一一無 知,是謂不可說無智。
[0024b08] 問:已說無智。云何邪智?
[0024b09] 答:邪智者,身、邊、盜見。見身、見邊、見盜,是三種 邪智。邪者是顛倒,非如、不真同一義。身見者,
我是我自在,我必爾,是我必爾,自在必爾, 是身見。我必爾者,陰幻化野馬響水月形相 似五陰,計著是我。是我必爾者,假借瓔珞
樹果怨相似五陰,計是我所有。自在必爾者, 芭蕉樹水泡沫相似五欲境界,計自在,如空 聚邑。身見者,是身我所有。見如是,謂三種 身見。
[0024b17] 問:云何邊見?
[0024b17] 答:邊見者,斷、常、俱斷常。俱 是三種邊見受。邊者,非以道理是邊見。於中: 斷常者,世間有常、無常、非有常非無常,有邊、
無邊、非有邊非無邊,眾生有終、眾生無終、非 有終非無終,是身是命如是比。俱者,有常無 常、有邊無邊、有終無終如是比。是謂三種邊 見。
[0024b23] 問:云何盜見?
[0024b23] 答:盜見者,戒、見、依。彼盜見 從三中生:一戒、二見、三依。彼於中戒,第一真 度已說,由此戒得清淨及受戒,是謂二種戒
盜。此真實、餘虛非真,是謂見盜。計是真必爾, 是亦說見盜身縛。依彼者,若依戒及見是五 陰,由此故或戒或見計五陰淨,當知是戒盜。
計五陰第一非餘,當知見盜是依彼。是謂三 種盜見。
[0024c01] 問:云何惑智?
[0024c01] 答:惑智者,寶、諦、定中不 了。寶不了、諦不了、定中不了。不了者,不決, 疑、猶豫同一義。
[0024c03] 問:云何寶?答:寶者佛、法、僧。 佛寶、法寶、僧寶,當知是三寶。佛者普智,成就 一切功德、離一切惡。
[0024c05] 問:佛以何故名寶?
[0024c05] 答:以 此功德故,復次大慈大悲故、不空說法故、無 事親故、難出世故如優曇華,如是不可計功 德成就故說寶。法者方便及方便果,但此中
說涅槃是法寶。彼佛處在一切法上。如經所 說:「若有法有為及無為者,彼無為涅槃是第 一。」此寶不敗壞故、滅諸苦故、至竟冷故、難
得故、不可盡故,如是比故說寶。僧者,前聲聞 中已說是寶。廣福德故、不違世尊教故、無 上福田故、世尊稱譽故、不敗壞故、和合無諍
故,如是比無量功德成就故說寶。
[0024c15] 問:已說寶。 云何為諦?
[0024c16] 答:諦者,等,相,第一義諦。等諦,相諦, 第一義諦,是三種諦。諦者,實有諦、真諦、不虛
諦、如諦,故說諦。等諦者,方俗、族、學舉。方俗 舉、族舉、學舉,是謂三種等諦。行種種事,故曰 等諦。行種種事者,是智義。於中方俗舉者,必
爾義。此事是我許某事某名,如水潤漬澤, 如是比如是所舉,是謂等諦。族舉者,是我家 法。學舉者,以威儀禮節為行,及解經想。復
次晝食不夜食、不截草、夏不行,如是比行是 謂等諦。
[0024c25] 問:云何相諦?
[0024c25] 答:相諦者,苦、集、道。苦 諦、集諦、道諦是三相諦,以諦相觀故相諦。相 者說生老無常,相者說幖幟。於中逼相苦諦,
轉成相集諦,出要相道諦。滅者無相,此當 別說。復次苦諦者陰界入,集諦者婬怒癡,道 諦者戒定智。是謂相諦。
[0025a01] 問:云何第一義諦?
[0025a01] 答: 第一義者,作、字、念至竟止。作、字及一切念至 竟止,是謂第一義諦。作者身業,字者口業,念
者意業。若此三至竟滅,是謂第一義諦,是涅 槃義。
[0025a05] 問:如佛說偈:
「一諦無有二, 若生生於惑,
觀眾諦難陀, 是不說沙門。」
[0025a08] 如四諦,云何說一?
[0025a08] 答:此第一義故,說無有二 涅槃。如此偈所說:
「觀眾諦難陀, 是不說沙門。」
[0025a11] 以此半偈可知,不說 餘諦無咎。
[0025a12] 問:已說諦。云何為定?
[0025a12] 答:定者,色、 無色、無漏定。色定、無色定、無漏定,是謂定。定 者,定心行義。於中色定者,色界禪無量,除入
初、第二、第三解脫及初八,一切入。無色定 者,四無色二,一切入。無漏定者,空、無願、無 想,無漏禪無漏,無色定無漏,前五想及斷界
定。此一切不決、疑惑、猶豫,是謂惑智。此亦是 苦、非苦集盡道、非道惑。如是四諦,欲界、色界、 無色界,是十二種。於此惑智如愛處所說。無
智處所亦說邪智邪見,前意惡行中已說。見 盜亦如是。身見、邊見在苦三界,戒盜在苦 道三界。復次愛亦思惟斷,如是分別說九十 八使。
[0025a25] 惡品第三真度說竟。
三法度論卷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6 三法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